第911章 窥探真实
伊曼纽尔不是新手菜鸟,随随便便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随随便便因为演员导演的一举一动就倾心——
眼见为实,这句话放在现实生活里,往往需要打上一个问号,娱乐产业尤其如此。
他们看到的,往往是这些演员们希望普罗大众看到的;他们能够看到的,往往是这些演员站在镁光灯底下展现出来的。
毕竟,一天二十四小时时时刻刻生活在聚光灯的包围之中,以至于他们的生活也成为表演的一部分。
这一点,早在半个世纪的电影“日落大道”里就已经展现得淋漓尽致。
眼前,媒体云集,目光齐聚,伊曼纽尔相信,如果安森愿意,他可以展现出百分之百的绅士魅力。
“真实”?
可能需要关闭闪光灯关闭摄影机,在无人知晓的角落里,不经意间泄漏出来,那一闪而过的片刻。
比如,刚刚的伊万。
所以,安森呢?
伊曼纽尔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课题,因为眼前这一幕就好像“罗马假日”一样,完美得缺少一些真实性;但区别在于,他们和电影里调换一个位置,安森是公主、伊曼纽尔是记者。
看,事情有趣的地方就在这里。
那天在火车上,伊曼纽尔试图捕捉安森身上的巨星光环,即使隐藏在人群里也依旧能够轻松脱颖而出。
现在在戛纳,伊曼纽尔又试图捕捉安森巨星光环底下的真实,在聚光灯包围之中艰难保持住的自我。
一正一反。
但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安森是一個特别人物,娱乐产业里已经许久许久不曾出现这样复杂的综合体了。
这是好事。
思绪,在脑海里短暂停留片刻,伊曼纽尔已经做出了选择——
毫不费力。
“当然。这是我的荣幸。”伊曼纽尔爽快地答应下来,“我承诺,我会拿出最高水平,为剧组拍摄一组照片。”
安森笑了起来。
诺亚在一旁不明所以,看看安森、又看看伊曼纽尔,挠挠头,也跟着展露一个笑容。
就在此时——
窸窸窣窣,窸窸窣窣。
酒店走廊里传来一阵琐碎声响,如同一滴冷水落入油锅,瞬间沸腾。
可以明显看到人群的骚动,窃窃私语、交头接耳,有人站立起来,有人四处奔走,有人转身离开,有人拨通电话,有人不断打听。
尽管安森就在房间门口,但显然,这时候,安森已经不是重点。
这也不稀奇,这里是戛纳,处处是新闻、处处是爆点。
伊曼纽尔瞥了安森一眼,却发现安森也是津津有味地观察这一幕,那吃瓜群众的表情有一点点好笑。
紧接着,一个身影逆流而上,在三三两两前往电梯的人群里穿行,一路走向安森,大老远就看见了。
“哦,抱歉,我应该没有迟到吧?不管如何,抱歉,如果你亲自出来迎接的话,事情就绝对不妙了。”
来人赫然是“纽约时报”记者尼古拉斯-弗林。尼古拉斯略显郁闷,早晨安排好电话采访弗朗索瓦-欧容,结束采访之后,他还有三十分钟前往采访“大象”剧组——
一切安排妥当。作为资深记者,尼古拉斯自然不会让自己陷入被动。
然而!
万万没有想到,弗朗索瓦-欧容宿醉,彻底打乱尼古拉斯的计划。
尼古拉斯随机应变,一边电话采访一边赶往戛纳雄伟巴利耶尔酒店,避免自己被卷入混乱风暴之中,事实上,他还是准时抵达了,比预约时间提前了五分钟;但计划被打乱之后的心神不宁还是挥之不去。
而且,电梯门打开,眼前这一幕就让尼古拉斯脚步微微一顿——
这里,发生了什么?
和其他媒体不同,尼古拉斯在前往戛纳两周之前就已经预约了“大象”剧组的专访,这毫无疑问是他本次戛纳之行的重头戏,同时也是“纽约时报”的报道重点,尼古拉斯已经提前向主编预定了报纸娱乐版的大版面。
所以,尼古拉斯轻轻松松抢占至高点,自然而然无从得知今天早晨酒店走廊里抢破头的汹涌盛况。
带着一头问号前行,尼古拉斯一眼就看到了安森,尽管没有迟到,但尼古拉斯还是按照惯例表示道歉。
小小调侃了一句,顺着他们的目光转头望去,尼古拉斯调侃了一句,“看来,今天的戛纳格外热闹。我刚刚听说,‘年轻的亚当’剧组开放采访,伊万愿意配合一切采访工作,没有人应该错过这样的机会。”
伊万-麦格雷戈?
伊曼纽尔表情一僵,尽管她及时控制记住了自己,但还是忍不住想骂粗口——
见鬼!
那个家伙放了她的鸽子,把预约好的拍照工作临时取消,一个转身又开放记者采访,摆出一副亲和姿态。
草!
伊曼纽尔的怒火真的控制不住。
尼古拉斯不知道背后的弯弯道道,本来只是随口闲聊一下今天早晨的异常而已,但话语说出口之后,再看看眼前三三两两转身离开的身影,脑海灵光一闪,一个不详的预感冒出来,表情有些尴尬。
“所以……他们的离开应该不是因为伊万吧?”
伊曼纽尔:……
诺亚:……
反而是安森最为冷静,轻笑一声,“与其在这里排队苦苦等待,不如抓住机会开展工作,这才是戛纳应该出现的正常景象,对吧?”
对于眼前这一幕,安森完全不在意——
“大象”剧组一共就四个人,而且可以办法分割开来,每个人单独接受采访,所以他们能够接受采访的数量有限。
一个剧组把所有媒体困在这里是不正确的,戛纳应该还有数不胜数值得切入的报道,作为前任新闻人,安森也希望媒体们能够干脆利落地做出取舍,全方位地报道电影节,没有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尼古拉斯收回视线,意味深长地说道,“取舍,取舍,记者也需要学会衡量。十篇不痛不痒没有营养的报道,也比不上一篇真正具有价值的报道,不是看到机会就往上扑,饥不择食的结果可能不太美妙。”
“哈哈。”安森一下就明白过来,尼古拉斯这是在为他鸣不平呢——
除了记者和受访者的关系之外,他们之间也算是朋友?
和尼古拉斯怀抱一样想法的记者不在少数,每个人都有一个衡量,看到蜂拥向电梯的记者数量超出预期,不少记者去而复返,又重新在走廊里落座。
走了一批,但走廊看起来依旧熙熙攘攘拥挤不堪,气氛短暂混乱过后,又重新恢复了秩序。
(本章完)
伊曼纽尔不是新手菜鸟,随随便便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随随便便因为演员导演的一举一动就倾心——
眼见为实,这句话放在现实生活里,往往需要打上一个问号,娱乐产业尤其如此。
他们看到的,往往是这些演员们希望普罗大众看到的;他们能够看到的,往往是这些演员站在镁光灯底下展现出来的。
毕竟,一天二十四小时时时刻刻生活在聚光灯的包围之中,以至于他们的生活也成为表演的一部分。
这一点,早在半个世纪的电影“日落大道”里就已经展现得淋漓尽致。
眼前,媒体云集,目光齐聚,伊曼纽尔相信,如果安森愿意,他可以展现出百分之百的绅士魅力。
“真实”?
可能需要关闭闪光灯关闭摄影机,在无人知晓的角落里,不经意间泄漏出来,那一闪而过的片刻。
比如,刚刚的伊万。
所以,安森呢?
伊曼纽尔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课题,因为眼前这一幕就好像“罗马假日”一样,完美得缺少一些真实性;但区别在于,他们和电影里调换一个位置,安森是公主、伊曼纽尔是记者。
看,事情有趣的地方就在这里。
那天在火车上,伊曼纽尔试图捕捉安森身上的巨星光环,即使隐藏在人群里也依旧能够轻松脱颖而出。
现在在戛纳,伊曼纽尔又试图捕捉安森巨星光环底下的真实,在聚光灯包围之中艰难保持住的自我。
一正一反。
但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安森是一個特别人物,娱乐产业里已经许久许久不曾出现这样复杂的综合体了。
这是好事。
思绪,在脑海里短暂停留片刻,伊曼纽尔已经做出了选择——
毫不费力。
“当然。这是我的荣幸。”伊曼纽尔爽快地答应下来,“我承诺,我会拿出最高水平,为剧组拍摄一组照片。”
安森笑了起来。
诺亚在一旁不明所以,看看安森、又看看伊曼纽尔,挠挠头,也跟着展露一个笑容。
就在此时——
窸窸窣窣,窸窸窣窣。
酒店走廊里传来一阵琐碎声响,如同一滴冷水落入油锅,瞬间沸腾。
可以明显看到人群的骚动,窃窃私语、交头接耳,有人站立起来,有人四处奔走,有人转身离开,有人拨通电话,有人不断打听。
尽管安森就在房间门口,但显然,这时候,安森已经不是重点。
这也不稀奇,这里是戛纳,处处是新闻、处处是爆点。
伊曼纽尔瞥了安森一眼,却发现安森也是津津有味地观察这一幕,那吃瓜群众的表情有一点点好笑。
紧接着,一个身影逆流而上,在三三两两前往电梯的人群里穿行,一路走向安森,大老远就看见了。
“哦,抱歉,我应该没有迟到吧?不管如何,抱歉,如果你亲自出来迎接的话,事情就绝对不妙了。”
来人赫然是“纽约时报”记者尼古拉斯-弗林。尼古拉斯略显郁闷,早晨安排好电话采访弗朗索瓦-欧容,结束采访之后,他还有三十分钟前往采访“大象”剧组——
一切安排妥当。作为资深记者,尼古拉斯自然不会让自己陷入被动。
然而!
万万没有想到,弗朗索瓦-欧容宿醉,彻底打乱尼古拉斯的计划。
尼古拉斯随机应变,一边电话采访一边赶往戛纳雄伟巴利耶尔酒店,避免自己被卷入混乱风暴之中,事实上,他还是准时抵达了,比预约时间提前了五分钟;但计划被打乱之后的心神不宁还是挥之不去。
而且,电梯门打开,眼前这一幕就让尼古拉斯脚步微微一顿——
这里,发生了什么?
和其他媒体不同,尼古拉斯在前往戛纳两周之前就已经预约了“大象”剧组的专访,这毫无疑问是他本次戛纳之行的重头戏,同时也是“纽约时报”的报道重点,尼古拉斯已经提前向主编预定了报纸娱乐版的大版面。
所以,尼古拉斯轻轻松松抢占至高点,自然而然无从得知今天早晨酒店走廊里抢破头的汹涌盛况。
带着一头问号前行,尼古拉斯一眼就看到了安森,尽管没有迟到,但尼古拉斯还是按照惯例表示道歉。
小小调侃了一句,顺着他们的目光转头望去,尼古拉斯调侃了一句,“看来,今天的戛纳格外热闹。我刚刚听说,‘年轻的亚当’剧组开放采访,伊万愿意配合一切采访工作,没有人应该错过这样的机会。”
伊万-麦格雷戈?
伊曼纽尔表情一僵,尽管她及时控制记住了自己,但还是忍不住想骂粗口——
见鬼!
那个家伙放了她的鸽子,把预约好的拍照工作临时取消,一个转身又开放记者采访,摆出一副亲和姿态。
草!
伊曼纽尔的怒火真的控制不住。
尼古拉斯不知道背后的弯弯道道,本来只是随口闲聊一下今天早晨的异常而已,但话语说出口之后,再看看眼前三三两两转身离开的身影,脑海灵光一闪,一个不详的预感冒出来,表情有些尴尬。
“所以……他们的离开应该不是因为伊万吧?”
伊曼纽尔:……
诺亚:……
反而是安森最为冷静,轻笑一声,“与其在这里排队苦苦等待,不如抓住机会开展工作,这才是戛纳应该出现的正常景象,对吧?”
对于眼前这一幕,安森完全不在意——
“大象”剧组一共就四个人,而且可以办法分割开来,每个人单独接受采访,所以他们能够接受采访的数量有限。
一个剧组把所有媒体困在这里是不正确的,戛纳应该还有数不胜数值得切入的报道,作为前任新闻人,安森也希望媒体们能够干脆利落地做出取舍,全方位地报道电影节,没有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尼古拉斯收回视线,意味深长地说道,“取舍,取舍,记者也需要学会衡量。十篇不痛不痒没有营养的报道,也比不上一篇真正具有价值的报道,不是看到机会就往上扑,饥不择食的结果可能不太美妙。”
“哈哈。”安森一下就明白过来,尼古拉斯这是在为他鸣不平呢——
除了记者和受访者的关系之外,他们之间也算是朋友?
和尼古拉斯怀抱一样想法的记者不在少数,每个人都有一个衡量,看到蜂拥向电梯的记者数量超出预期,不少记者去而复返,又重新在走廊里落座。
走了一批,但走廊看起来依旧熙熙攘攘拥挤不堪,气氛短暂混乱过后,又重新恢复了秩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