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名满天下 作者:总裁哥哥
分卷阅读48
,她说这是“激进”;学生们毫无理智的崇尚西学,摒弃传统文化,她说这是“激进”;女人们争相离家,争相成为另一个娜拉,她说这是“激进”;如今面对着新诗的创作现况,她还是得说,是文人们太过“激进”了。
为什么是激进?在座的诸位都不约而同的在脑海里闪现着这个问题。
幸好杨雪也没想着要吊大家的胃口,便干脆利落的将自己所想的原因说了出来——
“因为想促进新诗的发展,想让新诗成为诗坛的主流,那些写新诗的诗人们开始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是不是也是一种‘激进’呢?”
“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却仅仅是诗歌的美丽的外衣而已。”杨雪说话颇有些语重心长的意味,“过分地强调诗体的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写出来的诗,是极为空洞的。那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
说完,杨雪还笑了笑:“要不然,诸位也可瞧瞧我方才写的那《一代人》。大家为什么会觉得这是一首好诗?不正是因为它符合格韵美,且具有足够深刻的主题含义吗?”
众人依言又回忆起了方才那首两句小诗,却发现确是如此。一瞬间,他们感到自己好像隐隐摸到了新诗的大门。
寂静半晌,还是沈得鸿首先打破了沉默。
他开口说道:“方才郭先生说,写新诗要注重感情的投放,要敢写敢言。佑亦说,要注重格韵,注重主题含义。适之说,要敢于尝试,注重经验的积累……”
他的语气顿了顿,并开始笑意盈盈的用目光来回扫视着众人,许久才忽然提议道:“不如大家就着今天所说的这些技巧,试着写一首诗出来?”
“好。”
“好,可以一试。”
……
在座的众人听到这样的提议,双眸都开始放起了光来,显然是心间隐隐有了思绪的,自然便升起了随手一试的念头,答应下了沈得鸿的提议。
唯有杨雪却对着沈得鸿笑着摇了摇头,道:“七步作诗,三五成行,这是真正的诗人才会的玩意儿,像我这种讲究灵感突至,偶尔撵句的俗人,还是不同你们瞎折腾了。”
她不参与这项活动,难道是因为她写不出诗来吗?自然不是。她脑海里储存着的优质新诗不知凡几,她只是单纯的不愿意参与这项活动罢了。她又不是每个风头都必须要去抢一抢、争一争的,分下些许的荣耀给别人也很不错不是吗?
“你真的不参加?”沈得鸿挑眉,并不十分相信杨雪的托词,便又再问了一遍。
杨雪同样笑着回望着他,仍旧缓缓地摇了摇头,嘴上似开玩笑似认真地说道:“我写出再好的诗又有什么用?反正我已是知名文人了。还是看看有没有其他好的新人吧,须知‘一花独放不是春’啊。”
她说的这话是有两层意思的,第一便是为未来在做准备了。她的任务已经接近尾声,在未来不久后的某一天,或许她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那么为什么不现在多给些机会给其他的新秀呢?在她离开过后,这些人或许才是中国文坛与诗坛的未来。
二来,她实际上也是耍了一个心眼。虽然是好心没错,但她却用这样一句似是漫不经心,似是担忧文人未来走向的话,点明了自己的用意,为的就是过后流传出去,再在国人的心里留下一个好映像。
而这句话过后的效果也果然如同她所想一般。
沈得鸿震惊于杨雪的胸怀吧,怔愣了许久,方才宽慰的笑道:“好吧,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文人中的新秀有哪些。”
杨雪笑着应承了下来,便静静的坐在一边不再言语,看着众人挥手就诗。他们所作的诗,结合了方才众人所探讨得出的精髓,自然便也有了好些写得好的,而那些诗,最后都被收入了文学研究社旗下的报刊里进行刊发。
这场探讨会一直开到日暮西垂,才总算是结束,可即便如此,大家离开时也仍似意犹未尽。就连原本来时还心余烦闷的盛爱宜,都面露餍足畅快之色。
与盛爱宜相拥着道别,杨雪从这探讨会回到家后,便又好似闭关般,开始闭门不出了。
她在全心全意的创作着那本属于中国的《百年孤独》。
任是哪一篇文章小说,她都从未如此认真过。反复的将之修修改改,使之更为符合中国的国情,使之更能引起国人对蒙古的重视。
她甚至连《一代人》刊发后,引起的又一次热浪也未去理会,仅仅是在鲁讯依诺,为《公报》撰稿写出极为激愤的诘问的文稿《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后,才堪堪写了一篇文章来与其应和。
可饶是如此,她还是到了十二月的月末,才真正将之修改成自己心中的模样。
十二月的沪上,已经进入了沪上最冷的季节。尤其要是遇上了下雨天,那便更是冷得像是浸透了骨子的阴凉。
又添了件衣服,杨雪站在书房里的窗户口,向着窗外望去。外面的天阴阴郁郁的,瓢泊的大雨也是淅淅沥沥。
这雨已经下了好几天,正如她此刻心中的纠结般,难以终结。
她倒也不是为了其他而烦闷,只是为了这将将来到的年底罢了。
一晃眼,她来到这个世界已然一年了,就在这一年里,她做了许多的事,任务也完成了十之八九。可偏偏唯有章嘉芬的家人,是她极少去想,去思考该如何去相处的。
原本她也可以不去想,不去思考,只需借口章父章母的态度,便大可心安理得的继续留在沪上过年。但因着她身上那份属于章嘉芬的责任,她又不得不去细细思量。
“哎”
轻轻叹了一口气,她还是决定要回宝山、回章家一趟。
她已然明确对章君勉表示过谅解章家,且更是谅解了许章序,此番过年再不回去,似乎怎么也是说不过去的。至于章家众人对她的态度……
想来凭借她如今的名声,凭借中国现今文人对她的推崇,凭借她对如今中国众多封建传统的抨击过后,她这次回到章家的阻力,理当是比彼时刚刚回国的她小了许多的。章家的几兄弟大都是留过洋的文人,同许章序一般,态度定当是有所改变的,上回章君勉的到来也说明了这一点。而章父章母……
不说别的,起码她现在也应当是个“有用之人
分卷阅读48
-
分卷阅读48
,她说这是“激进”;学生们毫无理智的崇尚西学,摒弃传统文化,她说这是“激进”;女人们争相离家,争相成为另一个娜拉,她说这是“激进”;如今面对着新诗的创作现况,她还是得说,是文人们太过“激进”了。
为什么是激进?在座的诸位都不约而同的在脑海里闪现着这个问题。
幸好杨雪也没想着要吊大家的胃口,便干脆利落的将自己所想的原因说了出来——
“因为想促进新诗的发展,想让新诗成为诗坛的主流,那些写新诗的诗人们开始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是不是也是一种‘激进’呢?”
“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却仅仅是诗歌的美丽的外衣而已。”杨雪说话颇有些语重心长的意味,“过分地强调诗体的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写出来的诗,是极为空洞的。那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
说完,杨雪还笑了笑:“要不然,诸位也可瞧瞧我方才写的那《一代人》。大家为什么会觉得这是一首好诗?不正是因为它符合格韵美,且具有足够深刻的主题含义吗?”
众人依言又回忆起了方才那首两句小诗,却发现确是如此。一瞬间,他们感到自己好像隐隐摸到了新诗的大门。
寂静半晌,还是沈得鸿首先打破了沉默。
他开口说道:“方才郭先生说,写新诗要注重感情的投放,要敢写敢言。佑亦说,要注重格韵,注重主题含义。适之说,要敢于尝试,注重经验的积累……”
他的语气顿了顿,并开始笑意盈盈的用目光来回扫视着众人,许久才忽然提议道:“不如大家就着今天所说的这些技巧,试着写一首诗出来?”
“好。”
“好,可以一试。”
……
在座的众人听到这样的提议,双眸都开始放起了光来,显然是心间隐隐有了思绪的,自然便升起了随手一试的念头,答应下了沈得鸿的提议。
唯有杨雪却对着沈得鸿笑着摇了摇头,道:“七步作诗,三五成行,这是真正的诗人才会的玩意儿,像我这种讲究灵感突至,偶尔撵句的俗人,还是不同你们瞎折腾了。”
她不参与这项活动,难道是因为她写不出诗来吗?自然不是。她脑海里储存着的优质新诗不知凡几,她只是单纯的不愿意参与这项活动罢了。她又不是每个风头都必须要去抢一抢、争一争的,分下些许的荣耀给别人也很不错不是吗?
“你真的不参加?”沈得鸿挑眉,并不十分相信杨雪的托词,便又再问了一遍。
杨雪同样笑着回望着他,仍旧缓缓地摇了摇头,嘴上似开玩笑似认真地说道:“我写出再好的诗又有什么用?反正我已是知名文人了。还是看看有没有其他好的新人吧,须知‘一花独放不是春’啊。”
她说的这话是有两层意思的,第一便是为未来在做准备了。她的任务已经接近尾声,在未来不久后的某一天,或许她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那么为什么不现在多给些机会给其他的新秀呢?在她离开过后,这些人或许才是中国文坛与诗坛的未来。
二来,她实际上也是耍了一个心眼。虽然是好心没错,但她却用这样一句似是漫不经心,似是担忧文人未来走向的话,点明了自己的用意,为的就是过后流传出去,再在国人的心里留下一个好映像。
而这句话过后的效果也果然如同她所想一般。
沈得鸿震惊于杨雪的胸怀吧,怔愣了许久,方才宽慰的笑道:“好吧,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文人中的新秀有哪些。”
杨雪笑着应承了下来,便静静的坐在一边不再言语,看着众人挥手就诗。他们所作的诗,结合了方才众人所探讨得出的精髓,自然便也有了好些写得好的,而那些诗,最后都被收入了文学研究社旗下的报刊里进行刊发。
这场探讨会一直开到日暮西垂,才总算是结束,可即便如此,大家离开时也仍似意犹未尽。就连原本来时还心余烦闷的盛爱宜,都面露餍足畅快之色。
与盛爱宜相拥着道别,杨雪从这探讨会回到家后,便又好似闭关般,开始闭门不出了。
她在全心全意的创作着那本属于中国的《百年孤独》。
任是哪一篇文章小说,她都从未如此认真过。反复的将之修修改改,使之更为符合中国的国情,使之更能引起国人对蒙古的重视。
她甚至连《一代人》刊发后,引起的又一次热浪也未去理会,仅仅是在鲁讯依诺,为《公报》撰稿写出极为激愤的诘问的文稿《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后,才堪堪写了一篇文章来与其应和。
可饶是如此,她还是到了十二月的月末,才真正将之修改成自己心中的模样。
十二月的沪上,已经进入了沪上最冷的季节。尤其要是遇上了下雨天,那便更是冷得像是浸透了骨子的阴凉。
又添了件衣服,杨雪站在书房里的窗户口,向着窗外望去。外面的天阴阴郁郁的,瓢泊的大雨也是淅淅沥沥。
这雨已经下了好几天,正如她此刻心中的纠结般,难以终结。
她倒也不是为了其他而烦闷,只是为了这将将来到的年底罢了。
一晃眼,她来到这个世界已然一年了,就在这一年里,她做了许多的事,任务也完成了十之八九。可偏偏唯有章嘉芬的家人,是她极少去想,去思考该如何去相处的。
原本她也可以不去想,不去思考,只需借口章父章母的态度,便大可心安理得的继续留在沪上过年。但因着她身上那份属于章嘉芬的责任,她又不得不去细细思量。
“哎”
轻轻叹了一口气,她还是决定要回宝山、回章家一趟。
她已然明确对章君勉表示过谅解章家,且更是谅解了许章序,此番过年再不回去,似乎怎么也是说不过去的。至于章家众人对她的态度……
想来凭借她如今的名声,凭借中国现今文人对她的推崇,凭借她对如今中国众多封建传统的抨击过后,她这次回到章家的阻力,理当是比彼时刚刚回国的她小了许多的。章家的几兄弟大都是留过洋的文人,同许章序一般,态度定当是有所改变的,上回章君勉的到来也说明了这一点。而章父章母……
不说别的,起码她现在也应当是个“有用之人
分卷阅读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