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有常 作者:长恨歌行
分卷阅读221
这一年,奚、契丹等进犯大唐东北边境。
因为忠王李浚领朔方节度使,所以在名义上,他是需要为君分忧的。
但是在这些由诸王遥领节度使的地方,节度副使才是真正的掌权人,诸王只是有个好听的名号罢了。
所以在天子下达“以忠王浚为河北道元帅,信安王祎为副帅,御史大夫李朝隐、京兆尹裴伷先等八总管讨伐契丹等兵”的旨意的时候,没人觉得意外。
虽然名义上是忠王李浚这个皇子领军,但是实际上,真正做主帅的人是如今宗室中的名将信安郡王李祎——这位是吴王李恪之孙,在血缘上,和当今天子已经有一定的间隔了——忠王只不过是被分配去分润功劳罢了。
而这种默认的配置,却被将将元服的夏王李源,一封奏疏给破坏了。
李源上密折于天子,请求随军出征。
作者有话要说: 感觉自己已经是一条咸鱼了qaq最近没灵感,so sad
第150章 引导
李源的密折一上, 天子还没发话呢,他的母亲武惠妃就忍不住了。
对于武惠妃来说, 李源是她诸子中最受看重的一个,也最为聪慧,在朝臣中的口碑也最好, 虽然做过一些下她面子的事, 但是武惠妃知道,这都是这个孩子在为未来做准备。
她膝下如今有四子三女,女儿们受她熏陶较多,况且大唐的公主历来在外面就有飞扬跋扈之名, 少有不热衷于参与朝政的,但是儿子方面,就有所不如了。
安王李敏和寿王李清幼时因为身体原因寄养在宫外,想来以天子的那两位兄弟的谨小慎微, 也不会教他们谋夺皇位的东西,对他们的野心更是尽可能地打消。
幼子盛王李沐年纪实在是太小了,他排行二十一,前头的兄长无数,而且还有三个同母兄长,机会微乎其微。
正是因为后头的这几个儿子都没有成为太子的野望,或者说他们的觉悟还不够, 相比之下,夏王李源掩藏在表面下的打算就显得难能可贵了。
武惠妃支持李源,但是并不代表她愿意看着李源去做在她看来一点保障都没有的事情。
李隆基防备近支亲族, 尤其是兄弟和子嗣,兵权显然是很棘手的东西,对于李源来说,贸然提出这个建议,不一定能得到好处,还可能惹来一身腥。
但是不试试又怎么能知道呢?
李源既然敢提出这个建议来,那自然就已经做好了准备,数年前,李渊上了李隆基的身,可不仅仅是扮演了一会儿现任天子那么简单,对于李隆基私底下的不为人知的一些布置,他们也是清楚的。
更何况,李源是李隆基的爱子,这就意味着他有更多和李隆基接触的机会。
和那些入住十王宅后就少有踏足宫禁的诸王不同,李源常被唤进宫见阿耶和阿娘——王皇后死后,李隆基立武惠妃为后不成,但是也没有再立皇后,可以说,如今掌控着后宫诸多事务的武惠妃是无冕之后,于是李隆基要求了之后,武惠妃也就顺水推舟,让一众子女称她为阿娘,而不是从前的阿姨,这也算是变相地提醒李隆基,是否要再争取一把,给武惠妃一个真正的主母的名分——与李隆基见面的次数,说得夸张一点,比太子要多多了。
因此,他上奏疏后不久,李隆基就将他唤进宫去了。
还是照从前的惯例,父子俩一同用饭,两碗带着青色的“乌饭”——此饭又有所谓青精饭之名,同后世的微带绿色,炊时有香的碧粳米很是相似,不过并非原本就是这种颜色,而是以
某种树的树汁染就的,京中本无这种吃法,不过近段时间皇帝没胃口,底下人才将这些送上来,让他老人家尝个新鲜罢了,米也不是民间用的那种了,原料已经彻头彻尾地换了一遍,不过李源又不需要做饭,自然也没怎么关心——还有诸多香甜可口的珍馐佳肴,让人一看就食指大动。
不过皇宫里的人,自小就是锦衣玉食,宫中的膳局将这些菜肴做得再怎么精美,也吸引不了天子和李源的目光。
他们俩今日的目的,本就不是为了用餐的。
“九郎,你如今不过堪堪元服,怎么就想着去外边吃苦去了呢?军中可不比宫中,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李隆基也没有一上来就叱责李源,而是好声好气地与他说道。
李源自然不可能向他说明真正的情况,历代先帝在他的身边日以继夜地教授他帝王之道,他自小就被灌输了为皇为帝的观念,这些,怎么可能告诉现任天子?
他对自己的目标很清晰,如今他已经元服,虽然尚未娶妃,却已经能算是成人了,已经可以开始正式行动了。
前些年他为王皇后说话,平时在弘文馆等处也对教授诸王的侍读万分尊敬,成功塑造了一个礼贤下士又仁厚的皇子形象,再加上他体弱的外貌,朝臣们对他的敌意其实并不大,或者说,和他接触的那些朝臣对他都很有好感。
李源只需要他们做到这一步就够了,天子忌惮太子,连那些名正言顺的东宫属官都受到他的猜忌,唯恐太子和朝臣有所勾结,无论哪个皇子,在朝中的声望太高,都不是好事。
反正若是他登上了人主之位,有的是机会和时间培养自己的心腹。
而他可怜的太子二兄,在这储位上胆战心惊地坐着,他当然要帮他一把。
将自己扶持上太子之位,才是李源现阶段的目标。
既然如此,他就少不了在表现的同时坑太子和支持他的人一把了。
当然,在此之前,为了表现他没有别的心思,需要拉下水的还不只太子的人。
“孩儿只是想为阿耶分忧罢了。若是能在京中,领一宿卫阿耶的小官,孩儿也是愿意的。只是这样难免堕了阿耶的威名,孩儿也不愿。更何况,孩儿说一句不好听的,纵是孩儿入宿禁卫,也难免被人说长道短呢!”
李源没有指名道姓,但是李隆基想来应该是听明白了。
“是五郎和八郎吧?从小你就和八郎不对付,不过你不是一向要在学识上比过五郎就好了吗?”
李隆基说的五郎和八郎,就是皇甫德仪所出的五皇子鄂王和刘才人所出的八皇子光王。
他们二人的母妃和太子的母亲赵丽妃三人,当初是天子后宫之中最得宠的三人,只可惜在武惠妃异军突起之后,她们就相继失宠了。
原本作为三个宠妃的儿子,鄂王、光王以及太子之间的关系不可能会太好,但是谁让他们的母妃还没到斗得你死我活的时候,武惠妃就出现了呢?
作为新一任的宠妃,武惠妃夺取了她们所有的光芒,太子、鄂王以及光王三人同病相怜之下,感情竟变得十分的好。
朝中几乎是人尽皆知,太子
分卷阅读221
-
分卷阅读221
这一年,奚、契丹等进犯大唐东北边境。
因为忠王李浚领朔方节度使,所以在名义上,他是需要为君分忧的。
但是在这些由诸王遥领节度使的地方,节度副使才是真正的掌权人,诸王只是有个好听的名号罢了。
所以在天子下达“以忠王浚为河北道元帅,信安王祎为副帅,御史大夫李朝隐、京兆尹裴伷先等八总管讨伐契丹等兵”的旨意的时候,没人觉得意外。
虽然名义上是忠王李浚这个皇子领军,但是实际上,真正做主帅的人是如今宗室中的名将信安郡王李祎——这位是吴王李恪之孙,在血缘上,和当今天子已经有一定的间隔了——忠王只不过是被分配去分润功劳罢了。
而这种默认的配置,却被将将元服的夏王李源,一封奏疏给破坏了。
李源上密折于天子,请求随军出征。
作者有话要说: 感觉自己已经是一条咸鱼了qaq最近没灵感,so sad
第150章 引导
李源的密折一上, 天子还没发话呢,他的母亲武惠妃就忍不住了。
对于武惠妃来说, 李源是她诸子中最受看重的一个,也最为聪慧,在朝臣中的口碑也最好, 虽然做过一些下她面子的事, 但是武惠妃知道,这都是这个孩子在为未来做准备。
她膝下如今有四子三女,女儿们受她熏陶较多,况且大唐的公主历来在外面就有飞扬跋扈之名, 少有不热衷于参与朝政的,但是儿子方面,就有所不如了。
安王李敏和寿王李清幼时因为身体原因寄养在宫外,想来以天子的那两位兄弟的谨小慎微, 也不会教他们谋夺皇位的东西,对他们的野心更是尽可能地打消。
幼子盛王李沐年纪实在是太小了,他排行二十一,前头的兄长无数,而且还有三个同母兄长,机会微乎其微。
正是因为后头的这几个儿子都没有成为太子的野望,或者说他们的觉悟还不够, 相比之下,夏王李源掩藏在表面下的打算就显得难能可贵了。
武惠妃支持李源,但是并不代表她愿意看着李源去做在她看来一点保障都没有的事情。
李隆基防备近支亲族, 尤其是兄弟和子嗣,兵权显然是很棘手的东西,对于李源来说,贸然提出这个建议,不一定能得到好处,还可能惹来一身腥。
但是不试试又怎么能知道呢?
李源既然敢提出这个建议来,那自然就已经做好了准备,数年前,李渊上了李隆基的身,可不仅仅是扮演了一会儿现任天子那么简单,对于李隆基私底下的不为人知的一些布置,他们也是清楚的。
更何况,李源是李隆基的爱子,这就意味着他有更多和李隆基接触的机会。
和那些入住十王宅后就少有踏足宫禁的诸王不同,李源常被唤进宫见阿耶和阿娘——王皇后死后,李隆基立武惠妃为后不成,但是也没有再立皇后,可以说,如今掌控着后宫诸多事务的武惠妃是无冕之后,于是李隆基要求了之后,武惠妃也就顺水推舟,让一众子女称她为阿娘,而不是从前的阿姨,这也算是变相地提醒李隆基,是否要再争取一把,给武惠妃一个真正的主母的名分——与李隆基见面的次数,说得夸张一点,比太子要多多了。
因此,他上奏疏后不久,李隆基就将他唤进宫去了。
还是照从前的惯例,父子俩一同用饭,两碗带着青色的“乌饭”——此饭又有所谓青精饭之名,同后世的微带绿色,炊时有香的碧粳米很是相似,不过并非原本就是这种颜色,而是以
某种树的树汁染就的,京中本无这种吃法,不过近段时间皇帝没胃口,底下人才将这些送上来,让他老人家尝个新鲜罢了,米也不是民间用的那种了,原料已经彻头彻尾地换了一遍,不过李源又不需要做饭,自然也没怎么关心——还有诸多香甜可口的珍馐佳肴,让人一看就食指大动。
不过皇宫里的人,自小就是锦衣玉食,宫中的膳局将这些菜肴做得再怎么精美,也吸引不了天子和李源的目光。
他们俩今日的目的,本就不是为了用餐的。
“九郎,你如今不过堪堪元服,怎么就想着去外边吃苦去了呢?军中可不比宫中,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李隆基也没有一上来就叱责李源,而是好声好气地与他说道。
李源自然不可能向他说明真正的情况,历代先帝在他的身边日以继夜地教授他帝王之道,他自小就被灌输了为皇为帝的观念,这些,怎么可能告诉现任天子?
他对自己的目标很清晰,如今他已经元服,虽然尚未娶妃,却已经能算是成人了,已经可以开始正式行动了。
前些年他为王皇后说话,平时在弘文馆等处也对教授诸王的侍读万分尊敬,成功塑造了一个礼贤下士又仁厚的皇子形象,再加上他体弱的外貌,朝臣们对他的敌意其实并不大,或者说,和他接触的那些朝臣对他都很有好感。
李源只需要他们做到这一步就够了,天子忌惮太子,连那些名正言顺的东宫属官都受到他的猜忌,唯恐太子和朝臣有所勾结,无论哪个皇子,在朝中的声望太高,都不是好事。
反正若是他登上了人主之位,有的是机会和时间培养自己的心腹。
而他可怜的太子二兄,在这储位上胆战心惊地坐着,他当然要帮他一把。
将自己扶持上太子之位,才是李源现阶段的目标。
既然如此,他就少不了在表现的同时坑太子和支持他的人一把了。
当然,在此之前,为了表现他没有别的心思,需要拉下水的还不只太子的人。
“孩儿只是想为阿耶分忧罢了。若是能在京中,领一宿卫阿耶的小官,孩儿也是愿意的。只是这样难免堕了阿耶的威名,孩儿也不愿。更何况,孩儿说一句不好听的,纵是孩儿入宿禁卫,也难免被人说长道短呢!”
李源没有指名道姓,但是李隆基想来应该是听明白了。
“是五郎和八郎吧?从小你就和八郎不对付,不过你不是一向要在学识上比过五郎就好了吗?”
李隆基说的五郎和八郎,就是皇甫德仪所出的五皇子鄂王和刘才人所出的八皇子光王。
他们二人的母妃和太子的母亲赵丽妃三人,当初是天子后宫之中最得宠的三人,只可惜在武惠妃异军突起之后,她们就相继失宠了。
原本作为三个宠妃的儿子,鄂王、光王以及太子之间的关系不可能会太好,但是谁让他们的母妃还没到斗得你死我活的时候,武惠妃就出现了呢?
作为新一任的宠妃,武惠妃夺取了她们所有的光芒,太子、鄂王以及光王三人同病相怜之下,感情竟变得十分的好。
朝中几乎是人尽皆知,太子
分卷阅读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