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有常 作者:长恨歌行
分卷阅读274
诏书的方法。
既然天子是为辽东的事务忧心而提出来的这个想法,那么只要他们齐心协力推举合适的人选就行了。
就这样,在朱常洛破罐子破摔【并没有】的想法之下,朝堂诸公,无论是东林党还是齐楚浙三党,都难得地齐心协力了起来。
现在的他们已经身居高位了,若是真的有藩王重演朱棣旧事,他们的待遇估计就得和建文朝换到永乐朝的那些朝臣一样了。
受重用的永远是藩王信任的自己人,而依靠刀兵起家的藩王,对原来并非己方的文人的态度可不会好到哪里去。
而即便不会出现他们担忧的这些情况,士林的骂名也能让他们一蹶不振!
作者有话要说: 断更这件事,emmmm,是会上瘾的。
不过蠢作者保证我不是故意的,最近毕业论文催得很紧,老师还把我原本的论文题目给否了,新给我选了一个,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都要重新写,资料也要重新找,内容就更不用说了,说起来都是泪。
因为各种情况,蠢作者觉得这一卷的发展大概要神展开了,走碾压流套路,而不是原来设定的苦逼流【并没有】。
至于更新……嗯,我也不能保证能日更了qaq大概,只能缘更了,一种比隔日更和隔双日更更加微妙的更法【手动再见】【失去梦想的咸鱼绝望地瘫倒·jpg】
第185章 南京
泰昌元年四月, 在建州女真大举进犯的情况下, 朝中大员们齐心协力选出的应对辽东战事的人选终于确定了。
除了负责统筹全局的未来新任辽东经略的人选外,他们还将一些武勋世家的子弟送去了辽东。
这算是比较少见的情况了,这么些年来, 倒是有不少名门勋贵家的子弟进入锦衣卫的, 去往辽东战场这么高危的地方的,还是比较少的。
朱常洛身边伺候的尚恩将东厂新收集的消息都呈报了上来。
尚恩是泰昌帝身边伺候的老人, 泰昌帝登基之后,他也水涨船高,升作了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不过朱常洛把朝政看得严,也不让身边的这些太监手伸得太长。
司礼监的几个秉笔太监里,朱常洛挑了一个自己看得比较顺眼的去掌管东厂,不过按照大明的规矩,东厂的厂督是常换的, 掌印太监手里的权力怕才是最大的, 所以尚恩在他面前最有脸面,东厂的一些消息,报上来的时候也经过他的手。
尚恩自然是熟谙朱常洛的意思的, 但是饶是他已经将那些令人窝火的消息去了一些,朱常洛看完东厂番子们收集来的资料, 心情还是不可避免地坏了起来。
“朕的大臣,怕是只在这些事上会拧成一团。”朱常洛不咸不淡地说了这么一句话,边上的尚恩冷汗都已经下来了。
尚恩是掌印太监, 作为一个典型的明朝太监,他不仅识文断字,而且对政事有较高的判断力,满宫的太监,有许多都与外头的读书人一样。
但是见识再好,是用在这种地方的时候吗?
这时候插嘴,触怒了皇帝,就不是好事了。
他们这些内宦可懂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了。
不过朱常洛也不需要他回话,只需要他当个安静的树洞,听听就是了。
“太祖以勇武而王天下,成祖以勇武而定正统,今建奴肆虐,朕恨不得仿先祖英姿驰骋疆场。朕要御驾亲征,他们不许,朕也晓得,不过是怕重演一回土木堡之变,可是他们也不想想,若是他们足够让朕宽心,朕何以想出这些法子来?不许宗亲募兵,呵,这帮臣子这时候倒是为朕、为正统着想了。可是他们也不想想,太祖定下的祖制,到现在,朝廷每年为供养宗室就要花费多少。左右辽东那地方已经废了,若是那些宗亲足够出息,自己拼出一片天下来,学那蒙元,在九州之外,诸多血脉皆建汗国,朕有什么舍不得的?”
尚恩连呼吸都屏住了,只凝神听着朱常洛的话。
朱常洛说完那些话,就停住了嘴,转而说道:“你将太子叫来,问他要册何人为太子妃。选妃的事情,也拖得够久了。太子妃册立了之后,记得提醒朕,叫顺妃好好教导她宫务。”
尚恩的背挺得直了些:“是,奴婢遵命。”
只要和如今朝中众人关注的那件大事无关,作为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尚恩可不怕得罪什么人。
朱常洛的这道命令抬举的是未来太子妃,分薄了顺妃李氏手中的权力,但是那又怎么样呢?
顺妃李氏就是从前泰昌帝的宠妃西李,但是朱常洛又不是从前的那个泰昌帝,李氏贪得无厌想要当皇后,但是朱常洛可不会顺着她,给自己找麻烦。
说实话,泰昌帝后宫的这些人他都不怎么喜欢,他和原主的审美观还是有区别的,喜好的类型也不同,更何况皇后是妻,和妃子还是有区别的,随便立皇后他还没这么没脑子。
之所以给李氏选顺妃这个封号,也是在敲打她让她知好歹些。
尚恩默默地下去了,朱常洛着人磨墨,挥笔在御案上摆着的那张白纸上写着什么,边上压在一摞奏折上的是《皇明祖训》。
后世总结,明主要亡于内政,若是白手起家,在明末挽天倾倒也不算什么难事,但问题就在于他穿成了皇帝,这个已经传承了两百多年的皇朝有着诸多的问题,一个贤明的皇帝,再加上几个贤臣就真的能解决问题吗?朱常洛对此很怀疑。
既然如此,倒不如另辟蹊径,用更加简单的办法去达成自己的目的。
官员系统腐败,党争不断,朝廷的政令有时候难以在地方实行?
没关系,他有意让藩王夺回辽东旧地之后,看看这些朝臣,这些日子可是齐心协力得很,在表面上似乎连党争都已经被平息了。
至于土地兼并严重,百姓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那些大商人里通外国,还给建州女真送东西送人,只要大明重新开始对外扩张的步伐,并且进入正轨,那一切都不成问题。
这样做可能会有后患,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有靖难之役的旧事重演,朱常洛不在乎,按照正常的历史发展,再过两代,大明照样帝统不再。
而清兵入关带来的是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是比南京大屠杀更严重的恶行,汉人百姓尸横遍野,整个华夏文化都走向倒退。
与其走向这样的结果,倒不如变成汉人自己相比于外族偏于温和的内部斗争,而这甚至有可能演变成远迈汉唐的伟业。
朱常洛并没有将与尚恩的对话隐瞒的意思,于是很快外头的人就知道了朱常洛的态度。
藩王们到底世代传承了这么多年,有想要博得更高一层的爵位的宗室多的是,于是乎,朝中虽然派出了人去往辽东,但依然有人往朝中使力,希望
分卷阅读274
-
分卷阅读274
诏书的方法。
既然天子是为辽东的事务忧心而提出来的这个想法,那么只要他们齐心协力推举合适的人选就行了。
就这样,在朱常洛破罐子破摔【并没有】的想法之下,朝堂诸公,无论是东林党还是齐楚浙三党,都难得地齐心协力了起来。
现在的他们已经身居高位了,若是真的有藩王重演朱棣旧事,他们的待遇估计就得和建文朝换到永乐朝的那些朝臣一样了。
受重用的永远是藩王信任的自己人,而依靠刀兵起家的藩王,对原来并非己方的文人的态度可不会好到哪里去。
而即便不会出现他们担忧的这些情况,士林的骂名也能让他们一蹶不振!
作者有话要说: 断更这件事,emmmm,是会上瘾的。
不过蠢作者保证我不是故意的,最近毕业论文催得很紧,老师还把我原本的论文题目给否了,新给我选了一个,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都要重新写,资料也要重新找,内容就更不用说了,说起来都是泪。
因为各种情况,蠢作者觉得这一卷的发展大概要神展开了,走碾压流套路,而不是原来设定的苦逼流【并没有】。
至于更新……嗯,我也不能保证能日更了qaq大概,只能缘更了,一种比隔日更和隔双日更更加微妙的更法【手动再见】【失去梦想的咸鱼绝望地瘫倒·jpg】
第185章 南京
泰昌元年四月, 在建州女真大举进犯的情况下, 朝中大员们齐心协力选出的应对辽东战事的人选终于确定了。
除了负责统筹全局的未来新任辽东经略的人选外,他们还将一些武勋世家的子弟送去了辽东。
这算是比较少见的情况了,这么些年来, 倒是有不少名门勋贵家的子弟进入锦衣卫的, 去往辽东战场这么高危的地方的,还是比较少的。
朱常洛身边伺候的尚恩将东厂新收集的消息都呈报了上来。
尚恩是泰昌帝身边伺候的老人, 泰昌帝登基之后,他也水涨船高,升作了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不过朱常洛把朝政看得严,也不让身边的这些太监手伸得太长。
司礼监的几个秉笔太监里,朱常洛挑了一个自己看得比较顺眼的去掌管东厂,不过按照大明的规矩,东厂的厂督是常换的, 掌印太监手里的权力怕才是最大的, 所以尚恩在他面前最有脸面,东厂的一些消息,报上来的时候也经过他的手。
尚恩自然是熟谙朱常洛的意思的, 但是饶是他已经将那些令人窝火的消息去了一些,朱常洛看完东厂番子们收集来的资料, 心情还是不可避免地坏了起来。
“朕的大臣,怕是只在这些事上会拧成一团。”朱常洛不咸不淡地说了这么一句话,边上的尚恩冷汗都已经下来了。
尚恩是掌印太监, 作为一个典型的明朝太监,他不仅识文断字,而且对政事有较高的判断力,满宫的太监,有许多都与外头的读书人一样。
但是见识再好,是用在这种地方的时候吗?
这时候插嘴,触怒了皇帝,就不是好事了。
他们这些内宦可懂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了。
不过朱常洛也不需要他回话,只需要他当个安静的树洞,听听就是了。
“太祖以勇武而王天下,成祖以勇武而定正统,今建奴肆虐,朕恨不得仿先祖英姿驰骋疆场。朕要御驾亲征,他们不许,朕也晓得,不过是怕重演一回土木堡之变,可是他们也不想想,若是他们足够让朕宽心,朕何以想出这些法子来?不许宗亲募兵,呵,这帮臣子这时候倒是为朕、为正统着想了。可是他们也不想想,太祖定下的祖制,到现在,朝廷每年为供养宗室就要花费多少。左右辽东那地方已经废了,若是那些宗亲足够出息,自己拼出一片天下来,学那蒙元,在九州之外,诸多血脉皆建汗国,朕有什么舍不得的?”
尚恩连呼吸都屏住了,只凝神听着朱常洛的话。
朱常洛说完那些话,就停住了嘴,转而说道:“你将太子叫来,问他要册何人为太子妃。选妃的事情,也拖得够久了。太子妃册立了之后,记得提醒朕,叫顺妃好好教导她宫务。”
尚恩的背挺得直了些:“是,奴婢遵命。”
只要和如今朝中众人关注的那件大事无关,作为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尚恩可不怕得罪什么人。
朱常洛的这道命令抬举的是未来太子妃,分薄了顺妃李氏手中的权力,但是那又怎么样呢?
顺妃李氏就是从前泰昌帝的宠妃西李,但是朱常洛又不是从前的那个泰昌帝,李氏贪得无厌想要当皇后,但是朱常洛可不会顺着她,给自己找麻烦。
说实话,泰昌帝后宫的这些人他都不怎么喜欢,他和原主的审美观还是有区别的,喜好的类型也不同,更何况皇后是妻,和妃子还是有区别的,随便立皇后他还没这么没脑子。
之所以给李氏选顺妃这个封号,也是在敲打她让她知好歹些。
尚恩默默地下去了,朱常洛着人磨墨,挥笔在御案上摆着的那张白纸上写着什么,边上压在一摞奏折上的是《皇明祖训》。
后世总结,明主要亡于内政,若是白手起家,在明末挽天倾倒也不算什么难事,但问题就在于他穿成了皇帝,这个已经传承了两百多年的皇朝有着诸多的问题,一个贤明的皇帝,再加上几个贤臣就真的能解决问题吗?朱常洛对此很怀疑。
既然如此,倒不如另辟蹊径,用更加简单的办法去达成自己的目的。
官员系统腐败,党争不断,朝廷的政令有时候难以在地方实行?
没关系,他有意让藩王夺回辽东旧地之后,看看这些朝臣,这些日子可是齐心协力得很,在表面上似乎连党争都已经被平息了。
至于土地兼并严重,百姓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那些大商人里通外国,还给建州女真送东西送人,只要大明重新开始对外扩张的步伐,并且进入正轨,那一切都不成问题。
这样做可能会有后患,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有靖难之役的旧事重演,朱常洛不在乎,按照正常的历史发展,再过两代,大明照样帝统不再。
而清兵入关带来的是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是比南京大屠杀更严重的恶行,汉人百姓尸横遍野,整个华夏文化都走向倒退。
与其走向这样的结果,倒不如变成汉人自己相比于外族偏于温和的内部斗争,而这甚至有可能演变成远迈汉唐的伟业。
朱常洛并没有将与尚恩的对话隐瞒的意思,于是很快外头的人就知道了朱常洛的态度。
藩王们到底世代传承了这么多年,有想要博得更高一层的爵位的宗室多的是,于是乎,朝中虽然派出了人去往辽东,但依然有人往朝中使力,希望
分卷阅读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