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明月 作者:赤虎
第二百六十章 专门数钱的官
第二百六十章 专门数钱的官
赵兴这次出城没有直奔相国寺码头,他从南熏门出来后直接向颍州进发。
颍州那里有苏辙的长子苏迟、次子苏适,这两个人自父亲贬谪后便去颍州定居,颍州有苏轼当太守时留下的三百亩地,两家打算靠这三百亩地度日。而苏辙的三儿子苏逊则陪同苏辙南下,去了贬谪地。
颍州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从汉代开始那里就是中国的大粮仓,也是华夏文明的人才培养地,由于开发过早,那里土地兼并严重,大量的土地都掌握在少数世家手里,某些世家手中的地契甚至可以上朔到两千年前。在这样的地方,拥有三百亩土地简直是在贫困县上挣扎的平民百姓,若是再失去了官场上的支持,那处境更不堪设想。
赵兴这次去就是给苏迟两兄弟撑腰的,虽然他提前打发走了一些人,但随行的依然有整整一百个身强力壮的士兵,出了京兆,赵兴命令士兵披甲,一水的银亮板甲披在身上,每人都有至少一匹雄峻的大宛马,这样的队伍走在大路上,想不引起别人的侧目都难。
这支队伍进入颍州的时候,地方官已经闻讯赶来,此时苏轼苏辙的门生几乎都遭到了贬谪,蜀党除了赵兴与吕陶,其余的都如过街老鼠,只想躲藏起来,没想到赵兴还敢大张旗鼓,亮明车驾大摇大摆的赶来探望苏辙的两个儿子。
赵兴开门见山,将来意解释清楚后,倨傲回答:“颍州大荒时,家师曾在这里赈灾放粮,活民无数,想必颍州百姓会给家师留点面子。这次我来颍州,一是探望一下苏氏兄弟,另外是来还钱的。家师与苏三丈在我那里有点小投资,如今他们贬入岭海,子孙们被剥脱恩荫,恰好这笔钱用上,还要府宗大人做主,帮我在颍州购置两份田地……”
府宗大人考虑片刻,终于点头同意:“按说现在的局势……下官原本不该出头的。但赵大人为了照顾老师,不惜自贬岭南,此等义举传颂天下,下官何必枉作小人。府衙里有几个案子,恰好涉及到一批田地宅院需要官卖:计有城内好房七座、城外良田四千余亩。其中连片的大块田地有两处,一处田地为‘中田’,一千一百二十三亩;另一块田地稍小,有七百亩,亦为‘中田’。上等田地有几块,但亩数均小,赵大人可以先看看……”
赵兴先问那些田地:“颍州良田作价几何?”
地方官低头跟自己的书记交换了眼色,书记伸出三个指头,使了个眼色,颍州知州马上回答:“上田三贯一亩……”
“这个价格不对——”赵兴打断对方的话,插嘴说:“我家几位夫人都经商,本官做过安抚使,大约知道田亩的价格。你们的价格报低了……这样吧,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本官不是来欺压良善的,若压低价格购买,恐怕御史弹劾上去,反而害了你们这些地方官。
这样吧,本官出个高价,那两块中田我全要了,再要一块颍水边的上田,亩数大小无所谓,中田每亩本官出十五贯,上田加倍,按三十贯算。售卖田地的人,你们将土地款全额给了人家。多余的钱,你们这些人经手,分一份好处,算做本官答谢你们的。以后还要请衙役们多多照顾,差役少派点,税钱少交点,本官在这里多谢了。”
地方官听了赵兴的说法,眉头一跳,马上又插话说:“赵大人太客气了,这几起土地案都是官司争端,由官府发卖的,全额实付对地主已经是个恩典,怎能再加倍给款呢……”
赵兴淡然一笑:“你刚才也说了:现在的局势不好,我们做事要小心,无非是花钱买个平安嘛,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都把嘴守严了,御史那里就找不见发作的理由了。”
府宗还想再客气几句,赵兴的手下人已经当堂抬过开数只大木箱,他们打开箱子盖,盖子里金灿灿一片,全是做工精美的倭国冲压金币,金灿灿的,让大厅也辉煌了许多。
掌书记首先反应过来了,他连忙捧着黄册(土地登记本)开始记录土地变更情况,几名书吏则开始书写土地转让契约,安排好了一切,掌书记捧着黄册凑近赵兴,又问:“赵大人,土地你买了,城里的房子……”
赵兴一摆手:“你刚才说有七座大宅合适,我相信你的眼光,那七座大宅全部买下,该付多少钱你说一声,回头你让衙役领着我一个个交托宅院与土地。”
有钱能使磨推鬼,赵兴两万多贯洒下去,衙役们办事效率很快,不一会各项契约准备好了,府宗大人还特地派出十名衙役全程陪护,协助赵兴办理交接事宜。由于苏氏兄弟是罪官家属,不适合召到县衙当场议事。赵兴在县衙办理完各项手续后,便让衙役领着去寻找这两位兄弟。
两兄弟目前借宿于一座庙中,这座庙不是颍州香火最旺盛的庙,从庙门往里看一副破败的模样,似乎许久没有修缮了。庙祝听到有大官来这里的消息,急急的催促苏迟兄弟回避,以腾开地方,赵兴隔着墙听到庙里一片鸡飞狗跳,他黯然的摇摇头。
谁能想到大文豪苏辙的子女竟然住到破庙里,还要被人驱赶。
然而,赵兴不知道,苏迟兄弟有一座破庙栖身这还算是好的,苏门弟子中最悲惨的是张来,他遭到最残酷的迫害,租房子被人驱赶、住庙被人拆庙、最后不得不借宿于城头戎楼,然而即使处境如此窘迫,前来那座漏风漏雨的戎楼请教学问的学子仍络绎不绝……张来最后死在那座戎楼里。
跟随的衙役们面对这种情况目光尴尬,万俟咏在旁边看赵兴的脸色不对,他抢先钻进小庙,向庙祝解释赵兴是来拜访庙中客人的,顿时,庙中平静下来。苏迟兄弟赶到庙门口迎接赵兴,一见面,两兄弟嚎啕大哭。
赵兴沉默了片刻,便招呼两兄弟起来:“你父亲苏三丈曾在我那里存了点钱,我在颍州给你们买了点田地和产业,回头我的人会来这里帮你们收拾一下家业,你们兄弟二人快点起来,我时间不多,咱需要把正事赶快办了。”
赵兴接着转向那群衙役,询问:“颍州城那七座宅院,最大的一间在哪里,领我们去。”
衙役们立刻动身,赵兴一挥手,他带来的那一百号人钻进了小庙,不一会儿,每人搬点东西,苏迟两兄弟的财产都搬上了马车,两人被随从们搀上马,一路赶往新家。
这套新宅子是昔日一位颍州官宦留下的房子,前前后后有五进大院,一百多座屋子,屋里的家具已经被搬空,赵兴路过家具店的时候,顺便让家具店送来了成套的家具,人多钱多,当晚苏迟的新家就收拾好了。
赵兴将今天从府衙里获得的那一叠文书取出来,点算给苏迟两兄弟,叮嘱:“我在颍州不能停留过久,否则会给你们带来灾祸,我明天一早走。这里总共有三块土地契约、七座大院,加上你们原来的那三百亩土地,我想养家糊口也足够了。
这个月底有一些环庆老兵来,他们都是伤残老兵,但各个能打会拼,我在京城留下话,交代他们派五十个人来你这,以后你庄子的安全就不用愁了。
州里的衙役我已经打点好了,府宗大人那里也递下话,我留给你们的这些地产虽然零碎,但你们两兄弟此时千万不要分家,越在这种时候越要团结起来,把这份家当经营好……”
苏迟兄弟再三拜谢,老大苏迟今年29岁了,他处事稳重,见到赵兴行色匆匆,便关切的问:“兴哥这时候来我这里,恐怕御史们不肯放过……”
赵兴一摇头,不以为然的说:“想当初章惇贬谪的时候,我也招待过他,你说别人报告章惇我又招待了罪官家属,他会怎么想?”
苏迟一边点着头,一边回答:“如此,兴哥最好还是明天走,这几处房产田地我明天就去找衙役交接。无需兴哥出面了。”
赵兴点头:“我也是这样想的,你们两个大男人,父亲不在身边,若连这个家都撑不起来,会让我很失望。所以我也不打算教你们怎么管理家业,颍州是个大城,人口众多,书院林立,来求学的学子甚多,剩下的几个小院你们隔一隔出租给学子,手头有点活钱,剩下的就是经营土地了,这些我就不管了,我再给你们留下两千贯,让你们度过这青黄不接的时候,今后我在南海,路途遥遥的,就顾不上你们了。”
苏迟兄弟再三拜谢,赵兴说到做到,第二天他出面打赏了衙役,等苏迟兄弟跟着衙役去接受田产,他又细心的给两兄弟留下十匹战马,便带着队伍继续前行。
今年是1094年,七年灾害的最后一年,大宋朝熬过了这段持续七年的天灾,田土上可谓满目疮痍,颍州虽然没有出现大规模逃荒现象,但想必这种日子不远了,因为天灾刚去,人祸又来。
在颍州兜了个圈子,赵兴又回到了运河边,早已等候他的船队将他接上船,开始一路赶回家,此时他船上又多了一个人——苏轼的二儿子苏迨。
这时的苏迨应该被称作苏鼎,苏家兄弟父亲是用“车”字旁命名的,孩子都用“走车”旁。苏迨这一年改名苏鼎参加了科举,考中当年联科捷进士(指乡试中举后第二年考中会试进士),被授朝奉大夫。原本他要直接进翰林院的,但因为他上了一份奏章,替元祐年间的政策辩解,被贬“参广东学政”,也就是广东省教育局副局长。
原本这职位苏鼎不会当太久,他人还没有走到广州上任,有人已经向章惇揭发苏鼎的身份,章惇暴怒。但他的怒火已比原本历史上的怒火要轻微的多。因为赵兴已取得了广州官位,章惇觉得即使苏鼎再去了,也不差他一个。犹豫了片刻,他忍下来了这口气,装作不知道此事。
经过宜兴的时候,赵兴再度上岸停留,那里滞留着苏轼的三儿子苏过。在原本的历史中,苏过滞留宜兴半年多,才凑足了路费赶到惠州陪伴父亲,而现在他滞留宜兴不是因为钱的问题,而是与苏遁决定谁去陪伴父亲,谁来看管常州家业。
此前,苏鼎一直待在常州帮助苏轼经营常州那片田庄,他是从常州考出去的。父亲贬谪后,他本想变卖了部分家产,带到惠州当作苏轼的生活费。但现在由赵兴出面,他不用变卖家产了,剩下的就是要在中原留下一个根——亦即留一份产业作为退路。
两兄弟中,苏遁今年虽然只有十一岁,但只要苏遁留在常州,赵兴肯定要出手照顾,远比苏过留下要强的多。况且苏遁一直身体较弱,不适合去南方那样穷山恶水的地方。与此同时,赵兴的意见也倾向于留下苏遁,因为苏遁原本是不该存在这个世上的人,他下广州陪伴苏轼于事无补,还不如留在家中照顾常州的产业。
赵兴表态后,事情变的好办,等赵兴再启程,队伍里就多了个苏过。
这一路走了一个多月,等赵兴终于回家的时候,已经是七月底了。留在家中的程阿珠、陈伊伊盛装出迎,先期赶回的廖小小与喀丝丽也穿上鲜艳的服装迎接赵兴回家。除了她们之外,迎接赵兴的还有李格非与他的女儿李清照、李之仪、廖正一等人及家眷。
接风宴过后,万俟咏告退,追随赵兴去环庆的淮南子弟也获得了一个月的假期,带着赵兴给的丰厚赏赐回家度假。李之仪、廖正一等人聊了几句天,也相继告退,以便让赵兴跟家人叙叙家常,唯独李格非没走。
李格非不走是因为他的女儿不打算告辞,等大家都走后,李清照眨巴着眼睛,问:“赵大人,你还记得春十三娘吗?”
李格非对这样的闺房密话不是很清楚,所以他没有阻止女儿的发问,而是用溺爱的目光注视着自己的孩子。赵兴皱着眉头想了半天,回忆起这个人:“是黄寔的小女儿吧,我记得我当初科举及第的时候,这女孩在指挥一群家丁替自己捉老公,追的新科探花徐师锡钻了小巷子。”
李清照忽闪着大眼睛,说:“赵大人还记得春十三娘,一定还记得你答应春十三娘第二年来替他捉老公,你还拍着胸脯包打天下!”
赵兴以手击额,装模作样的叹息:“阿也,我怎么忘了……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李清照拍着小手回答:“就是就是,春十三娘等了你一年,第二年你却连个信都没有,她恨死你了!”
李格非听的一头汗珠,他记得赵兴第二年到了密州任上,干的有声有色,京城都在私下传闻他将辽国人折腾苦了。让一位签判赶来京城替一个小女孩榜下捉婿,这帮小孩子还真敢想。自己的女儿还真大胆,敢拿这个东西出来指责著名的赵老虎。
李清照还不觉悟,他瞪着大眼睛等待赵兴的回答,李格非对女儿溺爱惯了,他只是流着汗,却不发出哪怕是轻微的劝止。赵兴没法子,只好转移话题:“我记得她今年也没多大,怎么,她嫁的不好么?”
李清照得意洋洋的点点头,回答:“这次你去广州就可以见到她了,她嫁给了苏小学士(苏辙)三儿子苏逊,虎儿(苏逊的乳名)正陪着他父亲苏小学士待在雷州。”
稍停,李清照又补充说:“她父亲你也可以见到,黄寔大人任职江淮发运副使,我听说你的官衔里也有一个‘提点坑治铸钱司’的官职,这个铸钱司满天下总共有三个江淮发运副使,你便是其中之一,少不了要与黄大人打交道。”
提点坑治铸钱司是三个发运副使,一个是江淮发运副使,一个是江南发运副使,新增的赵兴是广南发运副使。黄寔的岳父是章惇,而章惇又很疼爱自己的女儿,他将黄寔安置了位子一定是清闲肥差,以此推想,章惇安置赵兴一个发运副使的职位,也不是全部念过去的情意。
天下的钱都从这三大发运副使手中流过,每年光是官府规定的火耗提成就是一笔巨款。这个职位是普通官员削尖了脑袋也想担当的,赵兴原本对这个官衔不以为然,听到这一解释,他脑袋里一边转着心思,一边装作很惭愧的样子,冲李清照拱手:“李家小娘,回头见了春十三娘,我一定问问她对虎儿满不满意,若她不满意,我再替他抢到老公来。”
赵兴这话已经接近调侃了,但李清照是谁,她是宋朝两大才女,后一位才女是约会狂朱淑真,而李清照则是赌神酒鬼色女郎,她对赵兴所说的话没有分辨力,反而郑重的点点头,叮嘱说:“一定啊,赵大人这次可不能说了不算……还有,别叫我李家小娘,我有名字的,叫李清照。”
“好好好,李清照姑娘,去找丫鬟们玩吧,我跟你父亲聊几句大人的话。”
李格非溺爱的看着女儿蹦蹦跳跳出了房门,他转脸向赵兴不好意思的笑着,有口无心的说:“我家小女太娇惯了,离人贤弟莫怪莫怪。”
赵兴一晃脑袋:“不怪,这种性格我很喜欢。听说李兄喜欢金石,我家中很是收集了各种宝石玉石,就是对古文碑刻收集不多,有机会跟李兄好好探讨一番。”
李格非听了这话,一脑门黑线。他现在明白赵兴在金石方面就是个棒槌。古人所说的金石一方面是说印章学,另一方面说的是古代留在石头上的碑刻。赵兴直接拿宝石玉石出来说事,幸好他最后说了个碑刻,要不然李格非连跟对方交谈的兴趣都没有了。
想了一下,李格非觉得不在这个问题上跟赵兴鸡同鸭讲,他把话题一跳,说:“苏公居然没在你这里停留,等我赶到的时候他已经走了,说是朝廷法度,不容耽搁,便坐船去了惠州。我等赶之不及,只好在这里等离人过来。”
赵兴点点头,回答:“我在京城打听了,如今惠州知州詹范、循州知州周文之、梅州知州方次彭还算仰慕学问,这三个知州等我到了广南,再具体看看。李兄可暂任端州知州,那里可是富州,端砚名闻天下,李兄去了正好可以搜集一下天下名砚。”
李格非喜不自胜,站起身来拱手相谢。这一高兴忘了继续下面的话题,转而跟赵兴聊起了端砚。正说到兴奋处,陈伊伊走了进来,冲赵兴使了个眼色,汇报:“门外来了一位官员,说是枢密院职方司来的,特来拜会大人。”
李格非赶忙起身,拱手告退。趁仆人们去招呼那位职方司官员的空档,陈伊伊一头扎进了赵兴的怀里,喊叫说:“想你,想你!死鬼,两年不回来,我儿子连名字都没起,这次一定不要耽误了。”
赵兴抱起陈伊伊,深深一吻,马上又把话题转到这次南下上:“你的孩子太小,不易长途跋涉,尤其是去岭南那样穷山恶水,这次你留在家里,帮我看好家。”
“我不我不”,陈伊伊撒着娇说:“你到别处,我可以留在家里,广南那个地方与交趾隔海相望,我正好可以时不时回回家乡,我要跟你去……还有,南海的产业我正好就近照顾。”
赵兴抱着陈伊伊,嗅了口陈伊伊鬓发处的香气,解释说:“我这次本来就是要谋取一个海边官职的,最好的打算是任职山东,那里是人口大州,人多好办事,但没想到不等我开口,他们竟然把我发配到广南去了。
广南正好!我们南海一地差不多发展十年了,前面十年只是打基础,现在各项基础设施已经修建完善,正是该腾飞的时候,我们坐镇广南,正好就近指挥,把南海基业做大做强。
我打算这次去广南狠狠花钱,我挣了这么多年钱,是该用这笔钱打造一个百世不灭的基业了。我们就在广南把身家财产都花掉,打造一个水泼不进针插不入的堡垒,我倒要看看,今后谁再敢把我当软柿子捏……对了,沈括在哪儿?回‘梦溪’了?
我早就知道他是个不稳定因素,揪他回来。这次新党大规模起复,跟他没关系。他是个新党背叛者。把他揪回来后让他给我研制蒸汽冲压机,水力冲压机跟蒸汽冲压机一步之遥,然而功效大不相同。这次在环庆,我发现水力冲压机蓄满了水,只能冲压几次,水放光了就要重新等水注满,而蒸汽就不同,只要锅炉不熄火,可以12个时辰工作,而原理跟水力冲压机差不多,都是‘冲力传动’。”
陈伊伊听到算账数钱,立刻从赵兴怀里直起身来,回答:“沈括的事找我,我把他绑到交趾广源封地去,那里煤多铁多,让他好好实验……兴哥打算这次把家产都花掉,这可不是件容易事……咱们的家产是笔活钱,连我都算不清具体是多少。那些钱财日日流转不息,我记得每天进出上万贯,多得时候是船只进港,给付上十万贯,进项过百万贯。广南哪地方地广人稀,恐怕……要让那点人口足以成大业,怕不得一两百年的持续努力才行。”
赵兴点点头:“人口——这是关键,我准备往广南一地移民百万,甚至五百万。这几年天下大旱,官府虽然四处赈济,使百姓熬过了这场大灾荒,但府库却空了,再有个小小灾害弄不好酿成大灾大乱。在这个推行新法的敏感时刻,章惇更怕大灾荒造成大动乱,而我就等着灾荒,等灾荒一起,我便立刻下手移民。
广南地广人稀,只要容许百姓任意开垦,必有百姓愿意下江南,十年屯垦,定可以让广南换个模样……当然,也顺便把我们的南洋基业打造的更坚实。”
赵兴还想进一步解释自己的计划,仆人们已经领着那位职方司官员进来了,他还是赵兴的熟人,孙琮。
孙琮是章惇的亲信,恰好他从环庆回来,押送张五公子立下一场大功,章惇重新上台后给他升官了,升作职方司少监。
如今,这位少监亲自出马,来拜访赵兴,令赵兴满肚子疑惑。
第二百六十章 专门数钱的官在线阅读
第二百六十章 专门数钱的官
-
第二百六十章 专门数钱的官
第二百六十章 专门数钱的官
赵兴这次出城没有直奔相国寺码头,他从南熏门出来后直接向颍州进发。
颍州那里有苏辙的长子苏迟、次子苏适,这两个人自父亲贬谪后便去颍州定居,颍州有苏轼当太守时留下的三百亩地,两家打算靠这三百亩地度日。而苏辙的三儿子苏逊则陪同苏辙南下,去了贬谪地。
颍州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从汉代开始那里就是中国的大粮仓,也是华夏文明的人才培养地,由于开发过早,那里土地兼并严重,大量的土地都掌握在少数世家手里,某些世家手中的地契甚至可以上朔到两千年前。在这样的地方,拥有三百亩土地简直是在贫困县上挣扎的平民百姓,若是再失去了官场上的支持,那处境更不堪设想。
赵兴这次去就是给苏迟两兄弟撑腰的,虽然他提前打发走了一些人,但随行的依然有整整一百个身强力壮的士兵,出了京兆,赵兴命令士兵披甲,一水的银亮板甲披在身上,每人都有至少一匹雄峻的大宛马,这样的队伍走在大路上,想不引起别人的侧目都难。
这支队伍进入颍州的时候,地方官已经闻讯赶来,此时苏轼苏辙的门生几乎都遭到了贬谪,蜀党除了赵兴与吕陶,其余的都如过街老鼠,只想躲藏起来,没想到赵兴还敢大张旗鼓,亮明车驾大摇大摆的赶来探望苏辙的两个儿子。
赵兴开门见山,将来意解释清楚后,倨傲回答:“颍州大荒时,家师曾在这里赈灾放粮,活民无数,想必颍州百姓会给家师留点面子。这次我来颍州,一是探望一下苏氏兄弟,另外是来还钱的。家师与苏三丈在我那里有点小投资,如今他们贬入岭海,子孙们被剥脱恩荫,恰好这笔钱用上,还要府宗大人做主,帮我在颍州购置两份田地……”
府宗大人考虑片刻,终于点头同意:“按说现在的局势……下官原本不该出头的。但赵大人为了照顾老师,不惜自贬岭南,此等义举传颂天下,下官何必枉作小人。府衙里有几个案子,恰好涉及到一批田地宅院需要官卖:计有城内好房七座、城外良田四千余亩。其中连片的大块田地有两处,一处田地为‘中田’,一千一百二十三亩;另一块田地稍小,有七百亩,亦为‘中田’。上等田地有几块,但亩数均小,赵大人可以先看看……”
赵兴先问那些田地:“颍州良田作价几何?”
地方官低头跟自己的书记交换了眼色,书记伸出三个指头,使了个眼色,颍州知州马上回答:“上田三贯一亩……”
“这个价格不对——”赵兴打断对方的话,插嘴说:“我家几位夫人都经商,本官做过安抚使,大约知道田亩的价格。你们的价格报低了……这样吧,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本官不是来欺压良善的,若压低价格购买,恐怕御史弹劾上去,反而害了你们这些地方官。
这样吧,本官出个高价,那两块中田我全要了,再要一块颍水边的上田,亩数大小无所谓,中田每亩本官出十五贯,上田加倍,按三十贯算。售卖田地的人,你们将土地款全额给了人家。多余的钱,你们这些人经手,分一份好处,算做本官答谢你们的。以后还要请衙役们多多照顾,差役少派点,税钱少交点,本官在这里多谢了。”
地方官听了赵兴的说法,眉头一跳,马上又插话说:“赵大人太客气了,这几起土地案都是官司争端,由官府发卖的,全额实付对地主已经是个恩典,怎能再加倍给款呢……”
赵兴淡然一笑:“你刚才也说了:现在的局势不好,我们做事要小心,无非是花钱买个平安嘛,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都把嘴守严了,御史那里就找不见发作的理由了。”
府宗还想再客气几句,赵兴的手下人已经当堂抬过开数只大木箱,他们打开箱子盖,盖子里金灿灿一片,全是做工精美的倭国冲压金币,金灿灿的,让大厅也辉煌了许多。
掌书记首先反应过来了,他连忙捧着黄册(土地登记本)开始记录土地变更情况,几名书吏则开始书写土地转让契约,安排好了一切,掌书记捧着黄册凑近赵兴,又问:“赵大人,土地你买了,城里的房子……”
赵兴一摆手:“你刚才说有七座大宅合适,我相信你的眼光,那七座大宅全部买下,该付多少钱你说一声,回头你让衙役领着我一个个交托宅院与土地。”
有钱能使磨推鬼,赵兴两万多贯洒下去,衙役们办事效率很快,不一会各项契约准备好了,府宗大人还特地派出十名衙役全程陪护,协助赵兴办理交接事宜。由于苏氏兄弟是罪官家属,不适合召到县衙当场议事。赵兴在县衙办理完各项手续后,便让衙役领着去寻找这两位兄弟。
两兄弟目前借宿于一座庙中,这座庙不是颍州香火最旺盛的庙,从庙门往里看一副破败的模样,似乎许久没有修缮了。庙祝听到有大官来这里的消息,急急的催促苏迟兄弟回避,以腾开地方,赵兴隔着墙听到庙里一片鸡飞狗跳,他黯然的摇摇头。
谁能想到大文豪苏辙的子女竟然住到破庙里,还要被人驱赶。
然而,赵兴不知道,苏迟兄弟有一座破庙栖身这还算是好的,苏门弟子中最悲惨的是张来,他遭到最残酷的迫害,租房子被人驱赶、住庙被人拆庙、最后不得不借宿于城头戎楼,然而即使处境如此窘迫,前来那座漏风漏雨的戎楼请教学问的学子仍络绎不绝……张来最后死在那座戎楼里。
跟随的衙役们面对这种情况目光尴尬,万俟咏在旁边看赵兴的脸色不对,他抢先钻进小庙,向庙祝解释赵兴是来拜访庙中客人的,顿时,庙中平静下来。苏迟兄弟赶到庙门口迎接赵兴,一见面,两兄弟嚎啕大哭。
赵兴沉默了片刻,便招呼两兄弟起来:“你父亲苏三丈曾在我那里存了点钱,我在颍州给你们买了点田地和产业,回头我的人会来这里帮你们收拾一下家业,你们兄弟二人快点起来,我时间不多,咱需要把正事赶快办了。”
赵兴接着转向那群衙役,询问:“颍州城那七座宅院,最大的一间在哪里,领我们去。”
衙役们立刻动身,赵兴一挥手,他带来的那一百号人钻进了小庙,不一会儿,每人搬点东西,苏迟两兄弟的财产都搬上了马车,两人被随从们搀上马,一路赶往新家。
这套新宅子是昔日一位颍州官宦留下的房子,前前后后有五进大院,一百多座屋子,屋里的家具已经被搬空,赵兴路过家具店的时候,顺便让家具店送来了成套的家具,人多钱多,当晚苏迟的新家就收拾好了。
赵兴将今天从府衙里获得的那一叠文书取出来,点算给苏迟两兄弟,叮嘱:“我在颍州不能停留过久,否则会给你们带来灾祸,我明天一早走。这里总共有三块土地契约、七座大院,加上你们原来的那三百亩土地,我想养家糊口也足够了。
这个月底有一些环庆老兵来,他们都是伤残老兵,但各个能打会拼,我在京城留下话,交代他们派五十个人来你这,以后你庄子的安全就不用愁了。
州里的衙役我已经打点好了,府宗大人那里也递下话,我留给你们的这些地产虽然零碎,但你们两兄弟此时千万不要分家,越在这种时候越要团结起来,把这份家当经营好……”
苏迟兄弟再三拜谢,老大苏迟今年29岁了,他处事稳重,见到赵兴行色匆匆,便关切的问:“兴哥这时候来我这里,恐怕御史们不肯放过……”
赵兴一摇头,不以为然的说:“想当初章惇贬谪的时候,我也招待过他,你说别人报告章惇我又招待了罪官家属,他会怎么想?”
苏迟一边点着头,一边回答:“如此,兴哥最好还是明天走,这几处房产田地我明天就去找衙役交接。无需兴哥出面了。”
赵兴点头:“我也是这样想的,你们两个大男人,父亲不在身边,若连这个家都撑不起来,会让我很失望。所以我也不打算教你们怎么管理家业,颍州是个大城,人口众多,书院林立,来求学的学子甚多,剩下的几个小院你们隔一隔出租给学子,手头有点活钱,剩下的就是经营土地了,这些我就不管了,我再给你们留下两千贯,让你们度过这青黄不接的时候,今后我在南海,路途遥遥的,就顾不上你们了。”
苏迟兄弟再三拜谢,赵兴说到做到,第二天他出面打赏了衙役,等苏迟兄弟跟着衙役去接受田产,他又细心的给两兄弟留下十匹战马,便带着队伍继续前行。
今年是1094年,七年灾害的最后一年,大宋朝熬过了这段持续七年的天灾,田土上可谓满目疮痍,颍州虽然没有出现大规模逃荒现象,但想必这种日子不远了,因为天灾刚去,人祸又来。
在颍州兜了个圈子,赵兴又回到了运河边,早已等候他的船队将他接上船,开始一路赶回家,此时他船上又多了一个人——苏轼的二儿子苏迨。
这时的苏迨应该被称作苏鼎,苏家兄弟父亲是用“车”字旁命名的,孩子都用“走车”旁。苏迨这一年改名苏鼎参加了科举,考中当年联科捷进士(指乡试中举后第二年考中会试进士),被授朝奉大夫。原本他要直接进翰林院的,但因为他上了一份奏章,替元祐年间的政策辩解,被贬“参广东学政”,也就是广东省教育局副局长。
原本这职位苏鼎不会当太久,他人还没有走到广州上任,有人已经向章惇揭发苏鼎的身份,章惇暴怒。但他的怒火已比原本历史上的怒火要轻微的多。因为赵兴已取得了广州官位,章惇觉得即使苏鼎再去了,也不差他一个。犹豫了片刻,他忍下来了这口气,装作不知道此事。
经过宜兴的时候,赵兴再度上岸停留,那里滞留着苏轼的三儿子苏过。在原本的历史中,苏过滞留宜兴半年多,才凑足了路费赶到惠州陪伴父亲,而现在他滞留宜兴不是因为钱的问题,而是与苏遁决定谁去陪伴父亲,谁来看管常州家业。
此前,苏鼎一直待在常州帮助苏轼经营常州那片田庄,他是从常州考出去的。父亲贬谪后,他本想变卖了部分家产,带到惠州当作苏轼的生活费。但现在由赵兴出面,他不用变卖家产了,剩下的就是要在中原留下一个根——亦即留一份产业作为退路。
两兄弟中,苏遁今年虽然只有十一岁,但只要苏遁留在常州,赵兴肯定要出手照顾,远比苏过留下要强的多。况且苏遁一直身体较弱,不适合去南方那样穷山恶水的地方。与此同时,赵兴的意见也倾向于留下苏遁,因为苏遁原本是不该存在这个世上的人,他下广州陪伴苏轼于事无补,还不如留在家中照顾常州的产业。
赵兴表态后,事情变的好办,等赵兴再启程,队伍里就多了个苏过。
这一路走了一个多月,等赵兴终于回家的时候,已经是七月底了。留在家中的程阿珠、陈伊伊盛装出迎,先期赶回的廖小小与喀丝丽也穿上鲜艳的服装迎接赵兴回家。除了她们之外,迎接赵兴的还有李格非与他的女儿李清照、李之仪、廖正一等人及家眷。
接风宴过后,万俟咏告退,追随赵兴去环庆的淮南子弟也获得了一个月的假期,带着赵兴给的丰厚赏赐回家度假。李之仪、廖正一等人聊了几句天,也相继告退,以便让赵兴跟家人叙叙家常,唯独李格非没走。
李格非不走是因为他的女儿不打算告辞,等大家都走后,李清照眨巴着眼睛,问:“赵大人,你还记得春十三娘吗?”
李格非对这样的闺房密话不是很清楚,所以他没有阻止女儿的发问,而是用溺爱的目光注视着自己的孩子。赵兴皱着眉头想了半天,回忆起这个人:“是黄寔的小女儿吧,我记得我当初科举及第的时候,这女孩在指挥一群家丁替自己捉老公,追的新科探花徐师锡钻了小巷子。”
李清照忽闪着大眼睛,说:“赵大人还记得春十三娘,一定还记得你答应春十三娘第二年来替他捉老公,你还拍着胸脯包打天下!”
赵兴以手击额,装模作样的叹息:“阿也,我怎么忘了……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李清照拍着小手回答:“就是就是,春十三娘等了你一年,第二年你却连个信都没有,她恨死你了!”
李格非听的一头汗珠,他记得赵兴第二年到了密州任上,干的有声有色,京城都在私下传闻他将辽国人折腾苦了。让一位签判赶来京城替一个小女孩榜下捉婿,这帮小孩子还真敢想。自己的女儿还真大胆,敢拿这个东西出来指责著名的赵老虎。
李清照还不觉悟,他瞪着大眼睛等待赵兴的回答,李格非对女儿溺爱惯了,他只是流着汗,却不发出哪怕是轻微的劝止。赵兴没法子,只好转移话题:“我记得她今年也没多大,怎么,她嫁的不好么?”
李清照得意洋洋的点点头,回答:“这次你去广州就可以见到她了,她嫁给了苏小学士(苏辙)三儿子苏逊,虎儿(苏逊的乳名)正陪着他父亲苏小学士待在雷州。”
稍停,李清照又补充说:“她父亲你也可以见到,黄寔大人任职江淮发运副使,我听说你的官衔里也有一个‘提点坑治铸钱司’的官职,这个铸钱司满天下总共有三个江淮发运副使,你便是其中之一,少不了要与黄大人打交道。”
提点坑治铸钱司是三个发运副使,一个是江淮发运副使,一个是江南发运副使,新增的赵兴是广南发运副使。黄寔的岳父是章惇,而章惇又很疼爱自己的女儿,他将黄寔安置了位子一定是清闲肥差,以此推想,章惇安置赵兴一个发运副使的职位,也不是全部念过去的情意。
天下的钱都从这三大发运副使手中流过,每年光是官府规定的火耗提成就是一笔巨款。这个职位是普通官员削尖了脑袋也想担当的,赵兴原本对这个官衔不以为然,听到这一解释,他脑袋里一边转着心思,一边装作很惭愧的样子,冲李清照拱手:“李家小娘,回头见了春十三娘,我一定问问她对虎儿满不满意,若她不满意,我再替他抢到老公来。”
赵兴这话已经接近调侃了,但李清照是谁,她是宋朝两大才女,后一位才女是约会狂朱淑真,而李清照则是赌神酒鬼色女郎,她对赵兴所说的话没有分辨力,反而郑重的点点头,叮嘱说:“一定啊,赵大人这次可不能说了不算……还有,别叫我李家小娘,我有名字的,叫李清照。”
“好好好,李清照姑娘,去找丫鬟们玩吧,我跟你父亲聊几句大人的话。”
李格非溺爱的看着女儿蹦蹦跳跳出了房门,他转脸向赵兴不好意思的笑着,有口无心的说:“我家小女太娇惯了,离人贤弟莫怪莫怪。”
赵兴一晃脑袋:“不怪,这种性格我很喜欢。听说李兄喜欢金石,我家中很是收集了各种宝石玉石,就是对古文碑刻收集不多,有机会跟李兄好好探讨一番。”
李格非听了这话,一脑门黑线。他现在明白赵兴在金石方面就是个棒槌。古人所说的金石一方面是说印章学,另一方面说的是古代留在石头上的碑刻。赵兴直接拿宝石玉石出来说事,幸好他最后说了个碑刻,要不然李格非连跟对方交谈的兴趣都没有了。
想了一下,李格非觉得不在这个问题上跟赵兴鸡同鸭讲,他把话题一跳,说:“苏公居然没在你这里停留,等我赶到的时候他已经走了,说是朝廷法度,不容耽搁,便坐船去了惠州。我等赶之不及,只好在这里等离人过来。”
赵兴点点头,回答:“我在京城打听了,如今惠州知州詹范、循州知州周文之、梅州知州方次彭还算仰慕学问,这三个知州等我到了广南,再具体看看。李兄可暂任端州知州,那里可是富州,端砚名闻天下,李兄去了正好可以搜集一下天下名砚。”
李格非喜不自胜,站起身来拱手相谢。这一高兴忘了继续下面的话题,转而跟赵兴聊起了端砚。正说到兴奋处,陈伊伊走了进来,冲赵兴使了个眼色,汇报:“门外来了一位官员,说是枢密院职方司来的,特来拜会大人。”
李格非赶忙起身,拱手告退。趁仆人们去招呼那位职方司官员的空档,陈伊伊一头扎进了赵兴的怀里,喊叫说:“想你,想你!死鬼,两年不回来,我儿子连名字都没起,这次一定不要耽误了。”
赵兴抱起陈伊伊,深深一吻,马上又把话题转到这次南下上:“你的孩子太小,不易长途跋涉,尤其是去岭南那样穷山恶水,这次你留在家里,帮我看好家。”
“我不我不”,陈伊伊撒着娇说:“你到别处,我可以留在家里,广南那个地方与交趾隔海相望,我正好可以时不时回回家乡,我要跟你去……还有,南海的产业我正好就近照顾。”
赵兴抱着陈伊伊,嗅了口陈伊伊鬓发处的香气,解释说:“我这次本来就是要谋取一个海边官职的,最好的打算是任职山东,那里是人口大州,人多好办事,但没想到不等我开口,他们竟然把我发配到广南去了。
广南正好!我们南海一地差不多发展十年了,前面十年只是打基础,现在各项基础设施已经修建完善,正是该腾飞的时候,我们坐镇广南,正好就近指挥,把南海基业做大做强。
我打算这次去广南狠狠花钱,我挣了这么多年钱,是该用这笔钱打造一个百世不灭的基业了。我们就在广南把身家财产都花掉,打造一个水泼不进针插不入的堡垒,我倒要看看,今后谁再敢把我当软柿子捏……对了,沈括在哪儿?回‘梦溪’了?
我早就知道他是个不稳定因素,揪他回来。这次新党大规模起复,跟他没关系。他是个新党背叛者。把他揪回来后让他给我研制蒸汽冲压机,水力冲压机跟蒸汽冲压机一步之遥,然而功效大不相同。这次在环庆,我发现水力冲压机蓄满了水,只能冲压几次,水放光了就要重新等水注满,而蒸汽就不同,只要锅炉不熄火,可以12个时辰工作,而原理跟水力冲压机差不多,都是‘冲力传动’。”
陈伊伊听到算账数钱,立刻从赵兴怀里直起身来,回答:“沈括的事找我,我把他绑到交趾广源封地去,那里煤多铁多,让他好好实验……兴哥打算这次把家产都花掉,这可不是件容易事……咱们的家产是笔活钱,连我都算不清具体是多少。那些钱财日日流转不息,我记得每天进出上万贯,多得时候是船只进港,给付上十万贯,进项过百万贯。广南哪地方地广人稀,恐怕……要让那点人口足以成大业,怕不得一两百年的持续努力才行。”
赵兴点点头:“人口——这是关键,我准备往广南一地移民百万,甚至五百万。这几年天下大旱,官府虽然四处赈济,使百姓熬过了这场大灾荒,但府库却空了,再有个小小灾害弄不好酿成大灾大乱。在这个推行新法的敏感时刻,章惇更怕大灾荒造成大动乱,而我就等着灾荒,等灾荒一起,我便立刻下手移民。
广南地广人稀,只要容许百姓任意开垦,必有百姓愿意下江南,十年屯垦,定可以让广南换个模样……当然,也顺便把我们的南洋基业打造的更坚实。”
赵兴还想进一步解释自己的计划,仆人们已经领着那位职方司官员进来了,他还是赵兴的熟人,孙琮。
孙琮是章惇的亲信,恰好他从环庆回来,押送张五公子立下一场大功,章惇重新上台后给他升官了,升作职方司少监。
如今,这位少监亲自出马,来拜访赵兴,令赵兴满肚子疑惑。
第二百六十章 专门数钱的官在线阅读
第二百六十章 专门数钱的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