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卿卿不放松 作者:顾了之

    分卷阅读60

    腰,轻手轻脚绕到他桌案前,将摊在上边的信一字一句默读了一遍,边读边注意四面动静,不想陆时卿仿佛掉进了茅坑一般,半天才回。

    这时辰俨然已够她读上三遍,她早就退到原位了,继续杵在他桌案前望天。

    陆时卿回座后看她一眼,慢条斯理提笔蘸墨,在信笺上落了一个圈,圈出个字来。

    元赐娴被这番动作吸引,也不死撑了,低头看去,见他笔头顿了顿,复又圈出个字,如此几番过后,拼凑成了一句四字讯息:归途小心。

    她微微一愣,继而明白过来这是藏在信中的暗号,发指道:“您还装得跟韶和没通过信似的,这暗号都使得炉火纯青了!”

    陆时卿觑她一眼:“我以为你会先问,她何故提醒我归途小心,是否可能是有人要刺杀我。”

    元赐娴一噎,咕哝道:“您还计较这些,左右我是与您一道回的,您有危险,我肯定奋不顾身替您挡刀子呀!”

    他嗤笑一声,大概是没信,解释了她前头那问:“不是我与她的暗号,是有一回陪十三皇子猜藏头诗,她也在旁,大约听去了罢。”

    元赐娴“哦”了一声:“真羡慕……”

    陆时卿觉得好笑:“你羡慕她?”他跟郑筠一年说的话,也比跟她一日说的少好吧。

    “是呀。”元赐娴却认真而肯定地道,“我是真心羡慕十三皇子,小小年纪竟能学会藏头诗。”

    “……”

    中计了。

    陆时卿眉头一皱,继续研究信上暗号去了。

    元赐娴成功掰回一局,心情大好,便不再摆谱,凑到他身边一道瞧起了信,看是否还有其余讯息,却是半晌也未发现下一个字。

    她蹙眉自语道:“究竟是要您小心什么呢?也没见说明白。”

    陆时卿心里却大致有数了,合拢了信,引着油灯烛火燃成灰烬,道:“想杀我的人很多,敢动手的却不过几个罢了。”

    元赐娴见他似乎未当回事,便也不再忧心了,这一次真诚道:“您就放心吧,我跟您保证,您这回暂时是死不了的。”

    “……”

    元赐娴是认真的,毕竟在她的梦里,他还能活好多年呢。

    但陆时卿听这话却是怎么听怎么不舒服,道:“这回死不了,下回死?”

    她自知用词不合适,讪讪一笑:“下回也不死,一直不死。”

    那也不太好,都成妖怪了。

    陆时卿不知该气该笑,挥挥手打发她:“不早了,我要睡了。”

    元赐娴先前做汤做得累,眼下也有点乏了,点点头打个哈欠,转身带门出去却似乎想起什么,停住了问他:“陆侍郎,韶和怎么叫您‘子澍’呀?”

    陆时卿抬头答:“称呼我表字有何不可?大周上下,除去尊卑,不论男女,都可如此称呼我。”

    言下之意,好像是暗示元赐娴也这样叫。

    但她岂会甘心于这样一个千万人都能叫的称呼,露了齿狡黠一笑,道:“那叫您‘陆时卿’的,是不是就少了?”

    作者有话要说:  元陆借“百姓”调情的那段,看不懂的可以在书评区提问,顾导给你们翻译。

    第42章 042

    元赐娴被黑着脸的陆时卿赶回了房,一路思忖着韶和的事。

    距离商州遇刺案已过了月余, 当地的刺史与县令自然是无能逮住那批杀手, 而长安那边也是个不了了之的结局。

    对此,徽宁帝给元家的交代是, 韶和一时鬼迷心窍,铸成此等大错,故罚她去往罔极寺带发清修, 未经诏命允许,永不得再踏入宫门一步。

    只是这桩事传出去有损皇室声誉, 对元赐娴来说也不是什么好听事, 徽宁帝与元钰商量后,便只手遮天瞒了下来。因此旁人只当郑筠是哪天不小心触怒了圣人, 才被封了公主府。

    但这事瞒得了别人, 却瞒不了当事者。元赐娴得到消息的当日就去问了陆时卿。毕竟他与她说过,韶和这一层只是迷惑人的假象, 凶手真正要嫁祸的人是二皇子。

    陆时卿跟她解释, 原本是这样不错, 刘少尹在栽赃给韶和后,被圣人召去询问案情,其间不胜圣威, 交代出来,说实则是二皇子请他陷害韶和的。

    相较韶和,圣人自然更相信这等手笔是二皇子所为,却不料还未来得及深入探查, 就得到了刘少尹暴毙身亡的消息。

    刘少尹前脚呈完供词,后脚就被灭口,圣人因此疑心起了他所言是真是假,之后又未能找到确凿证据来定二皇子的罪,虽心知韶和多半是无辜的,也只好将明面上的结果暂且交代给元家了。

    元赐娴听完这番经过,不得不再一次佩服徐善和郑濯。刘少尹必然是他们派人杀的。这两人着实擅长揣摩圣心,在最好的时机除掉了刘少尹,叫圣人晕头转向,疑虑难消,令原本很可能波及元家与郑濯的一桩阴谋不攻自破。

    虽说元家危机解除了是个好事,但她也无法眼睁睁看韶和因此做了替罪羊。情敌不情敌的,是一码事,真相却是另一码事。

    人在府中绣花,罪从天边扣来,倘使她是韶和,恐怕都要气得吐血。

    元赐娴左思右想,还是决定回京后找个机会面圣,请他下诏饶了韶和。不论圣人作何想法,左右这事本就是给元家的交代,只要她不计较就行了。

    *

    舒州的灾情一日日稳定下来,险些大范围爆发的灾后瘟疫也被陆时卿控制得差不离。再过半月,约莫十月中旬,这趟公差便告结了。

    元赐娴随陆时卿一路北上,大致照原路回返,但她发现,相较来时,陆时卿安排的路子多是官道,而很少绕野。

    记起韶和的提醒,她便明白了此举的含义,却是行了二十来日,到了京畿附近,都未曾遇到任何威胁。也不知是陆时卿防备得当,叫对方知难而退了,还是韶和的消息出了偏差。

    因入了治安较好的京畿,徽宁帝也派了一队金吾卫恭迎陆时卿回京,她便彻底放下了警惕。

    临到长安的前一日黄昏,陆时卿吩咐金吾卫替一行人安排一家客栈落脚。

    元赐娴心中疑惑,再赶几个时辰路便能入城了,他怎突然放慢了脚步,因天气太冷,懒得下马车,便叫拾翠替她问问。

    拾翠就往前头陆时卿的马车去了,完了向元赐娴回报:“小娘子,陆侍郎没答婢子。曹大哥说,兴许是他乏了,想歇息一晚再走,您若着急,可叫金吾卫先送您入城。”

    她摇摇头:“都在外头三个月了,也不急这一时,就明日再动身吧。”

    当初在舒州,陆时卿最忙的时候三天三夜都未阖眼,也没听他喊过一句“乏”,元赐娴心里很是奇怪了一阵,却到底没多在意。

    因这一路不是“风餐露宿”就是“与民同素”,加

    分卷阅读60

    -

章节目录

咬定卿卿不放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顾了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顾了之并收藏咬定卿卿不放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