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宋 作者:从小不会爬
第三百零八章 动荡的天下(四)
秦桧见状不禁心中冷笑,这些家伙别看说得一套一套的,其实不过是想保存实力罢了,毕竟大家虽然知道肯定能赢,但金军临死前的反扑也足以令他们损失惨重,因此大家都不愿自己的军队打硬仗,全指望着别人先去啃骨头,将肉留给他们。>而且金军北归的时候,肯定已经获得了大量的战利品,他们那时再打,东西就都归他们了,自然要划算得多(当初建炎年间就是这样,老传统了,连韩世忠岳飞都不能免俗
和武将们不同,文官们倒是大多主张即刻派兵援救官家,因为他们都很清楚,如果赵构真的出了什么意外,最大的得利者只会是那位被贬到琼州的年轻王爷。他们虽然不像张俊那样知道赵旉虽然受挫但实力仍在、东山再起是早晚的事,但也绝不会以为赵旉会蠢到连天上掉下来的皇位也放过
可是,文官们再怎么“忠”,他们毕竟没有军队,除了慷慨激昂地喊喊口号,没有任何作用。秦桧见状不禁有些气闷,前几年他想做卖国贼,结果各路宋军节节胜利,现在他好不容易解开心结,准备全心全意当好首相(在大宋势强的时候,卖国是不划算的,反而不如将国家治理好,他个人的权威自然也水涨船高了,当然,秦桧只是打算认真做事,有钱捞的话他还是不会错过的,结果却遇到这种情况,由不得他不郁闷。
不过,现在毕竟不是建炎年间了,虽然眼下大宋因为皇帝外逃而局部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混乱,但相比这十年里已经有至少二十万主力部队被歼灭、所有精华地带都被战火涂炭过的金国,情况还是要好得多,皇帝和宰相的权威也非赵构当初刚登基的时候可比。所以只要秦桧直接指派任务,那些武将们就算再不愿意,也肯定不敢抗命,只是他们如果刻意拖沓,秦桧却也没什么好办法。
最后秦桧不得不采纳了张俊的意见,先从水路顺流而下前往建康,然后再南下勤王,因为赵构一般来说是不可能向西走钻山沟的,在与水师主力汇合前也肯定不敢走海路,所以路线应该是两浙东路-福建路-广南东路。而无论是秦桧还是张俊,都深知大宋御林军的战斗力以及杨沂中的将才,所以并不认为那支金军真的能够威胁到赵构他们,他们之所以急着勤王,只是为了表明自己对皇帝的赤胆忠心罢了,因此路线选择上是以速度为优先。
在速度压倒一切的前提下,张俊的路线之所以选择走折线而不是直线,是因为走水路是顺流而下,船速很快,一天能行三百里以上,至少抵得上陆路六七天的行程,速度上反而快得多,而且不必担心金人伏击,因此也安全得多。另外,还可以从船队中分出一小部分经湖口进入鄱阳湖(一般来说,湖泊在有人类历史以来都是逐渐淤积而越来越小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云梦泽足有两个省那么大,后来因为大部分淤积,变成了很多小湖,而洞庭湖和鄱阳湖就是其中最大的两个。因为同样的原因,宋代洞庭湖比现代要大好几倍,鄱阳湖没这么夸张,但湖区面积也相当惊人,直接与三路接壤,所以水上的交通十分便利,讯息自然也相当快捷。)打探消息,比完全依靠陆路的通讯要快捷得多,毕竟信鸽虽然更快,但在江南动荡的局势下,总是不那么可靠,尤其金人还有信鸽的克星——猎鹰“海东青”。
不过张俊这样安排,其实也有私心,因为他的产业主要就分布在两浙,勤王大军经过那里,有利于更快恢复当地局势的稳定,他也可以少受点损失。如果运气好,家里的田庄没受破坏的话,张俊还可以包下大军的粮草供应,发一笔横财。秦桧自然明白张俊的小九九,但是这点私心无碍大局,也对他没什么损害,秦桧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抵达建康后,所有的人都很惊讶,因为金军根本没有打到这里,秦桧与张俊这两个人精却不约而同地感到一阵莫名的担忧。建康是长江以南的第二大城市,虽然比不上“行在”(名义上的国都是开封)临安,却也是极富庶的,金军居然放过这里,显然他们这次行动有着更大的图谋。至于金军畏惧建康守军众多、城防坚固,所以放弃进攻这里的可能,秦桧却以为根本没有讨论的价值,建康防守力量再强,也不可能与帝都临安相比,金军既然敢直接攻向临安,就肯定也有能力攻下。
毕竟虽然宋室南渡以来,建康本就相当坚固的城防更胜从前,大概除了昔日陈规亲自设计建造的泗州新城,天下就数它最难攻克了,但是在建城思想上,建康却是防北重于防南、防西重于防东的,而金军来袭时正在建康的东南方向,以他们的实力,真的发起狠来,攻下建康还是很有可能的。可他们居然放过建康不打,究竟是打的什么算盘呢?难道他们大老远来到南方发动一次形同赌博的奇袭,目的真的只是为了“斩首”吗?可大宋又不是没有皇位继承人,而且以那位千岁的性格,就算老子被抓,他也不会投鼠忌器的
没过多久,派往鄱阳湖区的探子就带回了令他们更加惶恐的消息:杨沂中战死殉国、官家失去音讯。而据一些中途掉队(跟不上队伍或是被冲散的)的大臣和宫人所说的情况来看,金军对赵构等重要人物追逼得很紧。这下大家顿时乱成一团,赵构如果遇到不测,那么一直在他身边的皇后吴芍芬与二皇子赵敖必然也难幸免,身为皇长子的卫王赵旉自然就成了大宋皇位的唯一继承人,而这些人中有很多昔日都曾得罪过赵旉,生怕他继位后打击报复。在焦虑和不安中,某些脑子进水的家伙居然想要上表“劝进”以向赵旉示好;更有一些胆大的想起那些刚被金人放回的北宋宗室,意图拥立他们以阻止赵旉登上皇位
秦桧其实也不想赵构出事,虽然他倒没有因赵旉那些离经叛道的举动而生出敌意,但他一直觉得赵旉不知何故、似乎对自己相当厌憎,即使他多次示好也没有明显的效果。所以秦桧也渐渐死心,而越来越倾向于希望二皇子赵敖继位,他可没有下溅到热脸去贴人家冷屁股。毕竟现在的秦桧,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失去一切的金营俘虏,而是一举一动足以影响整个天下的大宋权相!
不过秦桧的心理素质毕竟不是那些中下层官吏可比,他很快就安慰自己道,“官家应该是有惊无险,不然以金人冒险渡海奇袭的动机来看,他们肯定会到处宣扬,但是官家目前的处境肯定也不太好,所以才迟迟没有消息传来,如果勤王大军去得太晚,官家脾气再好,也会有冲天之怒的”
于是,秦桧让张俊从建康守军中挑选出八千精锐,与他自己带来的一万八千人一起火速南下勤王。由于张俊曾在江南长期剿匪,道路熟悉得很,向导就不必找了,要不然时间就更紧迫。然而,心急如焚的张俊离开建康没多久,就感到寸步难行,尽管他根本就没有碰到金军
第三百零八章 动荡的天下(四)在线阅读
第三百零八章 动荡的天下(四)
-
第三百零八章 动荡的天下(四)
秦桧见状不禁心中冷笑,这些家伙别看说得一套一套的,其实不过是想保存实力罢了,毕竟大家虽然知道肯定能赢,但金军临死前的反扑也足以令他们损失惨重,因此大家都不愿自己的军队打硬仗,全指望着别人先去啃骨头,将肉留给他们。>而且金军北归的时候,肯定已经获得了大量的战利品,他们那时再打,东西就都归他们了,自然要划算得多(当初建炎年间就是这样,老传统了,连韩世忠岳飞都不能免俗
和武将们不同,文官们倒是大多主张即刻派兵援救官家,因为他们都很清楚,如果赵构真的出了什么意外,最大的得利者只会是那位被贬到琼州的年轻王爷。他们虽然不像张俊那样知道赵旉虽然受挫但实力仍在、东山再起是早晚的事,但也绝不会以为赵旉会蠢到连天上掉下来的皇位也放过
可是,文官们再怎么“忠”,他们毕竟没有军队,除了慷慨激昂地喊喊口号,没有任何作用。秦桧见状不禁有些气闷,前几年他想做卖国贼,结果各路宋军节节胜利,现在他好不容易解开心结,准备全心全意当好首相(在大宋势强的时候,卖国是不划算的,反而不如将国家治理好,他个人的权威自然也水涨船高了,当然,秦桧只是打算认真做事,有钱捞的话他还是不会错过的,结果却遇到这种情况,由不得他不郁闷。
不过,现在毕竟不是建炎年间了,虽然眼下大宋因为皇帝外逃而局部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混乱,但相比这十年里已经有至少二十万主力部队被歼灭、所有精华地带都被战火涂炭过的金国,情况还是要好得多,皇帝和宰相的权威也非赵构当初刚登基的时候可比。所以只要秦桧直接指派任务,那些武将们就算再不愿意,也肯定不敢抗命,只是他们如果刻意拖沓,秦桧却也没什么好办法。
最后秦桧不得不采纳了张俊的意见,先从水路顺流而下前往建康,然后再南下勤王,因为赵构一般来说是不可能向西走钻山沟的,在与水师主力汇合前也肯定不敢走海路,所以路线应该是两浙东路-福建路-广南东路。而无论是秦桧还是张俊,都深知大宋御林军的战斗力以及杨沂中的将才,所以并不认为那支金军真的能够威胁到赵构他们,他们之所以急着勤王,只是为了表明自己对皇帝的赤胆忠心罢了,因此路线选择上是以速度为优先。
在速度压倒一切的前提下,张俊的路线之所以选择走折线而不是直线,是因为走水路是顺流而下,船速很快,一天能行三百里以上,至少抵得上陆路六七天的行程,速度上反而快得多,而且不必担心金人伏击,因此也安全得多。另外,还可以从船队中分出一小部分经湖口进入鄱阳湖(一般来说,湖泊在有人类历史以来都是逐渐淤积而越来越小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云梦泽足有两个省那么大,后来因为大部分淤积,变成了很多小湖,而洞庭湖和鄱阳湖就是其中最大的两个。因为同样的原因,宋代洞庭湖比现代要大好几倍,鄱阳湖没这么夸张,但湖区面积也相当惊人,直接与三路接壤,所以水上的交通十分便利,讯息自然也相当快捷。)打探消息,比完全依靠陆路的通讯要快捷得多,毕竟信鸽虽然更快,但在江南动荡的局势下,总是不那么可靠,尤其金人还有信鸽的克星——猎鹰“海东青”。
不过张俊这样安排,其实也有私心,因为他的产业主要就分布在两浙,勤王大军经过那里,有利于更快恢复当地局势的稳定,他也可以少受点损失。如果运气好,家里的田庄没受破坏的话,张俊还可以包下大军的粮草供应,发一笔横财。秦桧自然明白张俊的小九九,但是这点私心无碍大局,也对他没什么损害,秦桧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抵达建康后,所有的人都很惊讶,因为金军根本没有打到这里,秦桧与张俊这两个人精却不约而同地感到一阵莫名的担忧。建康是长江以南的第二大城市,虽然比不上“行在”(名义上的国都是开封)临安,却也是极富庶的,金军居然放过这里,显然他们这次行动有着更大的图谋。至于金军畏惧建康守军众多、城防坚固,所以放弃进攻这里的可能,秦桧却以为根本没有讨论的价值,建康防守力量再强,也不可能与帝都临安相比,金军既然敢直接攻向临安,就肯定也有能力攻下。
毕竟虽然宋室南渡以来,建康本就相当坚固的城防更胜从前,大概除了昔日陈规亲自设计建造的泗州新城,天下就数它最难攻克了,但是在建城思想上,建康却是防北重于防南、防西重于防东的,而金军来袭时正在建康的东南方向,以他们的实力,真的发起狠来,攻下建康还是很有可能的。可他们居然放过建康不打,究竟是打的什么算盘呢?难道他们大老远来到南方发动一次形同赌博的奇袭,目的真的只是为了“斩首”吗?可大宋又不是没有皇位继承人,而且以那位千岁的性格,就算老子被抓,他也不会投鼠忌器的
没过多久,派往鄱阳湖区的探子就带回了令他们更加惶恐的消息:杨沂中战死殉国、官家失去音讯。而据一些中途掉队(跟不上队伍或是被冲散的)的大臣和宫人所说的情况来看,金军对赵构等重要人物追逼得很紧。这下大家顿时乱成一团,赵构如果遇到不测,那么一直在他身边的皇后吴芍芬与二皇子赵敖必然也难幸免,身为皇长子的卫王赵旉自然就成了大宋皇位的唯一继承人,而这些人中有很多昔日都曾得罪过赵旉,生怕他继位后打击报复。在焦虑和不安中,某些脑子进水的家伙居然想要上表“劝进”以向赵旉示好;更有一些胆大的想起那些刚被金人放回的北宋宗室,意图拥立他们以阻止赵旉登上皇位
秦桧其实也不想赵构出事,虽然他倒没有因赵旉那些离经叛道的举动而生出敌意,但他一直觉得赵旉不知何故、似乎对自己相当厌憎,即使他多次示好也没有明显的效果。所以秦桧也渐渐死心,而越来越倾向于希望二皇子赵敖继位,他可没有下溅到热脸去贴人家冷屁股。毕竟现在的秦桧,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失去一切的金营俘虏,而是一举一动足以影响整个天下的大宋权相!
不过秦桧的心理素质毕竟不是那些中下层官吏可比,他很快就安慰自己道,“官家应该是有惊无险,不然以金人冒险渡海奇袭的动机来看,他们肯定会到处宣扬,但是官家目前的处境肯定也不太好,所以才迟迟没有消息传来,如果勤王大军去得太晚,官家脾气再好,也会有冲天之怒的”
于是,秦桧让张俊从建康守军中挑选出八千精锐,与他自己带来的一万八千人一起火速南下勤王。由于张俊曾在江南长期剿匪,道路熟悉得很,向导就不必找了,要不然时间就更紧迫。然而,心急如焚的张俊离开建康没多久,就感到寸步难行,尽管他根本就没有碰到金军
第三百零八章 动荡的天下(四)在线阅读
第三百零八章 动荡的天下(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