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奋斗 作者:书生不吃饭
第三部 二百六十章 金秋喜获丰收(下)
<!--go-->
二百六十章金秋喜获丰收(下)
王伟斜眼往后一瞥,猛然见到魏征满脸的温怒,看样子是要为王伟出头了,下的王伟再也顾不得其他了,赶紧双膝跪地。
“启禀陛下,末将有话说。”
“哦?讲!”李世民有些怒气的哼道,好不容易李承乾和王伟不在水火不容了,这些个御史居然会拿王伟的出身和年龄来说事,这让李世民非常愤怒!
“启禀陛下,末将年幼无知,虽略有薄功,可是两位大人所言极是,末将出身寒微,实难担当如此重任,还请陛下明鉴!”王伟说完以后,以头触地不起。
“启禀陛下,”房玄龄听出了王伟的话,并不是因为这两个原因,乃是王伟曾经和他说过的什么李承乾没有帝王之象!赶紧趁此机会站出来说道:“王伟虽有功劳,可是年龄太幼,陛下,何不待过几年之后再行任命,届时会更加妥当一些。”
房玄龄这话,同样让除了王伟以外的所有人没听懂!只要王伟知道,房玄龄是在为王伟开托!而其他人都知道房玄龄是王伟的老师,而且对王伟十分赏识,都不明白为何房玄龄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过几年?这句话,却让人浮想联翩!
“也罢,就以房爱卿所奏,都起来吧。今天是大喜的日子,至于叔溢和恪儿还有卢老爱卿的封赏等回宫之后,尚书省尽快拿出一个条陈来。”
“是,陛下。”房玄龄答应道。
王伟偷偷地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之后才站起来,那两个御史也站了起来。王伟还对那两人笑了笑,看的那两人有些愕然!两人都觉得王伟笑得非常诡异,岂不知王伟对这两个二百五那叫一个感激啊!
“卢老爱卿,送锄头上来,朕要亲自为我朝刨出第一棵红薯!”李世民脸色转变的很快,卢青云答应一声,赶紧给李世民递上一个搞头。
为消李世民的疑虑,王伟赶紧上前,若无其事的教李世民如何将红薯刨出来。拿着手里的一棵刚刚刨出来的红薯,李世民满面红光,这棵红薯和王伟刚才刨出来的那一棵差不多。
“足有二斤多吧?”李世民掂了掂,对王伟问道。
“回陛下,应该差不多。”
“嗯,一亩地有多少棵?”李世民点点头后,又接着问道。
“回陛下,标准是一亩地三千棵。”卢青云接口说道。
“嗯,那亩产岂不是真的能够达到五六千斤?”房玄龄在李世民左边兴奋地说道,“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众臣这种时候当然都是众口一词了!
“好好好,来来来,诸位爱卿也都动动手,这可是我朝首次收获红薯的时候,历史会记住这一刻的!”李世民大手一挥,极尽蛊惑的说道。
卢青云早就让皇庄的李总管准备好了农具,下人们分发给这些人,众人一起上前,不论年龄,不论官职,好一幅众乐乐的场面!谁都知道,这么一小颗就有二斤多的收获,那农民以后只要勤劳肯定会有饭吃了!现在的这些个朝臣们绝大多数都是非常不错的,能够心里还有老百姓,就应该算是非常好的官了!
李世民带着众大臣们,更多的像是在搞破坏,别说是破皮了,很多都被一刨两半!不过李世民仍然是兴致勃勃。
“陛下,启禀陛下,”卢青云赶紧说道,“还是让下人么来干吧,咱们到一边休息一会?”
“呵呵,卢老爱卿舍不得辛辛苦苦一年来种出的红薯被我等给糟蹋了,也好,众爱卿随朕到一边看着吧。”李世民也略有尴尬的说道,文韬武略自不在话下,可这农活确实不善长,很多年老体迈的大臣就更不用说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陛下,臣居老家之时,干这等农活,整日整日不觉劳累,可近些年来,吃朝廷俸禄,已经忘记了臣原本就是个农户,现在却已经干不得农活了!我朝以农业为主,还望陛下以后能够带朝臣们参加一些农活,也能体会一下农户们的艰辛!”魏征时刻不忘劝谏的说道。
“呵呵,爱卿说得好啊,以后每年春秋两季,司农寺都要选一合适的时日让朕和诸爱卿一起来干一天农活,体会农户们的心辛苦。”
“陛下圣明!”众臣自是一片高唱。
来到卢青云刚刚神游的凉棚,天气虽已经很凉爽了,可是总比让李世民坐在露天要好一些,没一会,随侍的太监们就送上了茶水,众人虽没干多少活,可是却都已经见汗了,有些年老体迈的已经气喘吁吁,茶水倒非常及时。
几个农户将刚才众人刨出来的红薯,抱到凉棚前。众人还是觉得非常兴奋,一个个上前围观,讨论。
“叔溢,老夫觉得我们现在刨出来的红薯相比从海外带回来的要小得多,这是为何?是不是土壤的问题?以后会不会更小?”魏征拿着一棵红薯问道,他这一问有一次让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王伟的身上,毕竟若是真像杜如晦所说,那众人岂不是空欢喜一场?就连房玄龄杜如晦都是直盯着王伟。
“回大人,并非是因为土壤的原因。”王伟刚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现在自然胸有成竹,回答起来不慌不忙,倒是急坏了很多人。
同时也让很多人都觉得这小子实在是很有气度,这么多人盯着居然还能如此平静,要是自家的小子怕是早就慌了神了!这有让长安的众官员之家兴起了一阵教育孩子热!
“那是何原因?是管理不善,还是雨水不足?”李世民紧跟着问道,这话倒是让卢青云一哆嗦!
“回陛下,都不是,恰恰相反,今年的雨水非常充足,而且也不涝,可以说是风调雨顺。卢老大人更是天天吃住在皇庄,精心伺候。海外连人都没有,红薯都能长得那么好,又怎会有管理不善的嫌疑呢?”
“好了好了,叔溢还是赶紧说因为什么吧?大家都已经被你吊足了胃口了?!”唐俭笑道,作为王伟的老丈人,现在可以算是王伟的家长,这时说话自然要体现一番。
“是,末将失礼了,是因为多次截枝的问题,红薯是插秧栽培,为了能够尽量的多种植一些,从第一批红薯枝秧长到一尺长的时候就开始截秧了,最早一批的红薯至少要截十几次,直到六月底还在截秧,要不然哪来这近万亩红薯,这都是卢老大人的辛苦。虽然单株产量有所下降,可是却为我朝准备了足够的红薯种,以备明年推广所用。能有如此多的红薯,能有现在的产量,都是精心管理所的,卢老大人当居首功。”
“原来如此?!好,卢老爱卿辛苦了!”李世民等人恍然大悟,这才想明白,为何只有几百斤红薯,却种出了几千亩的地!原来是这样啊?想想需要截多少次秧,众人都对卢青云一阵钦佩!
“陛下言重了,都是臣该做的事,要不是叔溢提醒,老臣也绝不会做到的。”卢青云赶紧跪下说道。可是那已经有些发颤的话语,却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位老大人有多么的兴奋!
“好,叔溢有功,朕自会赏赐,赐卢老爱卿绸缎百匹,荫一子!”
“臣谢陛下隆恩!”卢青云的爵位是由其滴长子继承的,其余子孙都是平民身份,一切功名都要自己争取,现在荫一子,也就是说有一个儿子已经可以从仕了!卢青云当然高兴!有着一句话就抵得上一个儿子奋斗一辈子啊?!
“陛下,如此优良的粮食种类,应该尽快安排明年推广事宜啊?”民部尚书萧r奏道,现在萧r几乎天天为粮食发愁,这些人里他应该是最为急切的一个了!
“陛下,早作准备,明年此时我朝就可以不用再担心粮食问题了。”房玄龄也应和道。
“嗯,众卿言之有理,照今年情况看,完全可以在全国之地推开,大多数的土地都种上红薯之后,我朝粮食就能完全满足了!”李世民也高兴地说道。
“全国推广,还有点困难,不过努努力应该可以完成的!”卢青云刚刚得到嘉奖,虽然也知道全国推广有点困难,可还是答应了下来。
“启禀陛下,末将以为最好还是现在长江以北推广。”王伟忍不住说道。
“哦?这是为何?长江以南土地肥沃,雨水充足,不是更好么?”李世民不解的问道。
“回陛下,红薯作为粮食,比谷物稻米之类的口感要差很多,现今我朝人烟稀少,粮食产量更是低下,所以才可以用红薯这种高产农作物代替,可是等我朝恢复生产力之后,过多的红薯也就可以作为饲养牲畜或者是酿酒之用,人们还是要以小麦和稻米为主食。所以先在江北之地推广,至于江南的水乡,末将窃以为还应以水稻为主,至于一些山地倒是可以适量的种植一些红薯。水稻每年两季或者是三季,每季收成七八百斤,每年亩产也能有一两千斤的收成。主要是,稻米口感和营养都要远比红薯要好,还望陛下明鉴!”
书生:连续三更,求推荐!!!!!!~!
百度搜索:\\绿^色^小^说//
第三部 二百六十章 金秋喜获丰收(下)在线阅读
<!--t;
第三部 二百六十章 金秋喜获丰收(下)
-
第三部 二百六十章 金秋喜获丰收(下)
<!--go-->
二百六十章金秋喜获丰收(下)
王伟斜眼往后一瞥,猛然见到魏征满脸的温怒,看样子是要为王伟出头了,下的王伟再也顾不得其他了,赶紧双膝跪地。
“启禀陛下,末将有话说。”
“哦?讲!”李世民有些怒气的哼道,好不容易李承乾和王伟不在水火不容了,这些个御史居然会拿王伟的出身和年龄来说事,这让李世民非常愤怒!
“启禀陛下,末将年幼无知,虽略有薄功,可是两位大人所言极是,末将出身寒微,实难担当如此重任,还请陛下明鉴!”王伟说完以后,以头触地不起。
“启禀陛下,”房玄龄听出了王伟的话,并不是因为这两个原因,乃是王伟曾经和他说过的什么李承乾没有帝王之象!赶紧趁此机会站出来说道:“王伟虽有功劳,可是年龄太幼,陛下,何不待过几年之后再行任命,届时会更加妥当一些。”
房玄龄这话,同样让除了王伟以外的所有人没听懂!只要王伟知道,房玄龄是在为王伟开托!而其他人都知道房玄龄是王伟的老师,而且对王伟十分赏识,都不明白为何房玄龄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过几年?这句话,却让人浮想联翩!
“也罢,就以房爱卿所奏,都起来吧。今天是大喜的日子,至于叔溢和恪儿还有卢老爱卿的封赏等回宫之后,尚书省尽快拿出一个条陈来。”
“是,陛下。”房玄龄答应道。
王伟偷偷地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之后才站起来,那两个御史也站了起来。王伟还对那两人笑了笑,看的那两人有些愕然!两人都觉得王伟笑得非常诡异,岂不知王伟对这两个二百五那叫一个感激啊!
“卢老爱卿,送锄头上来,朕要亲自为我朝刨出第一棵红薯!”李世民脸色转变的很快,卢青云答应一声,赶紧给李世民递上一个搞头。
为消李世民的疑虑,王伟赶紧上前,若无其事的教李世民如何将红薯刨出来。拿着手里的一棵刚刚刨出来的红薯,李世民满面红光,这棵红薯和王伟刚才刨出来的那一棵差不多。
“足有二斤多吧?”李世民掂了掂,对王伟问道。
“回陛下,应该差不多。”
“嗯,一亩地有多少棵?”李世民点点头后,又接着问道。
“回陛下,标准是一亩地三千棵。”卢青云接口说道。
“嗯,那亩产岂不是真的能够达到五六千斤?”房玄龄在李世民左边兴奋地说道,“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众臣这种时候当然都是众口一词了!
“好好好,来来来,诸位爱卿也都动动手,这可是我朝首次收获红薯的时候,历史会记住这一刻的!”李世民大手一挥,极尽蛊惑的说道。
卢青云早就让皇庄的李总管准备好了农具,下人们分发给这些人,众人一起上前,不论年龄,不论官职,好一幅众乐乐的场面!谁都知道,这么一小颗就有二斤多的收获,那农民以后只要勤劳肯定会有饭吃了!现在的这些个朝臣们绝大多数都是非常不错的,能够心里还有老百姓,就应该算是非常好的官了!
李世民带着众大臣们,更多的像是在搞破坏,别说是破皮了,很多都被一刨两半!不过李世民仍然是兴致勃勃。
“陛下,启禀陛下,”卢青云赶紧说道,“还是让下人么来干吧,咱们到一边休息一会?”
“呵呵,卢老爱卿舍不得辛辛苦苦一年来种出的红薯被我等给糟蹋了,也好,众爱卿随朕到一边看着吧。”李世民也略有尴尬的说道,文韬武略自不在话下,可这农活确实不善长,很多年老体迈的大臣就更不用说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陛下,臣居老家之时,干这等农活,整日整日不觉劳累,可近些年来,吃朝廷俸禄,已经忘记了臣原本就是个农户,现在却已经干不得农活了!我朝以农业为主,还望陛下以后能够带朝臣们参加一些农活,也能体会一下农户们的艰辛!”魏征时刻不忘劝谏的说道。
“呵呵,爱卿说得好啊,以后每年春秋两季,司农寺都要选一合适的时日让朕和诸爱卿一起来干一天农活,体会农户们的心辛苦。”
“陛下圣明!”众臣自是一片高唱。
来到卢青云刚刚神游的凉棚,天气虽已经很凉爽了,可是总比让李世民坐在露天要好一些,没一会,随侍的太监们就送上了茶水,众人虽没干多少活,可是却都已经见汗了,有些年老体迈的已经气喘吁吁,茶水倒非常及时。
几个农户将刚才众人刨出来的红薯,抱到凉棚前。众人还是觉得非常兴奋,一个个上前围观,讨论。
“叔溢,老夫觉得我们现在刨出来的红薯相比从海外带回来的要小得多,这是为何?是不是土壤的问题?以后会不会更小?”魏征拿着一棵红薯问道,他这一问有一次让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王伟的身上,毕竟若是真像杜如晦所说,那众人岂不是空欢喜一场?就连房玄龄杜如晦都是直盯着王伟。
“回大人,并非是因为土壤的原因。”王伟刚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现在自然胸有成竹,回答起来不慌不忙,倒是急坏了很多人。
同时也让很多人都觉得这小子实在是很有气度,这么多人盯着居然还能如此平静,要是自家的小子怕是早就慌了神了!这有让长安的众官员之家兴起了一阵教育孩子热!
“那是何原因?是管理不善,还是雨水不足?”李世民紧跟着问道,这话倒是让卢青云一哆嗦!
“回陛下,都不是,恰恰相反,今年的雨水非常充足,而且也不涝,可以说是风调雨顺。卢老大人更是天天吃住在皇庄,精心伺候。海外连人都没有,红薯都能长得那么好,又怎会有管理不善的嫌疑呢?”
“好了好了,叔溢还是赶紧说因为什么吧?大家都已经被你吊足了胃口了?!”唐俭笑道,作为王伟的老丈人,现在可以算是王伟的家长,这时说话自然要体现一番。
“是,末将失礼了,是因为多次截枝的问题,红薯是插秧栽培,为了能够尽量的多种植一些,从第一批红薯枝秧长到一尺长的时候就开始截秧了,最早一批的红薯至少要截十几次,直到六月底还在截秧,要不然哪来这近万亩红薯,这都是卢老大人的辛苦。虽然单株产量有所下降,可是却为我朝准备了足够的红薯种,以备明年推广所用。能有如此多的红薯,能有现在的产量,都是精心管理所的,卢老大人当居首功。”
“原来如此?!好,卢老爱卿辛苦了!”李世民等人恍然大悟,这才想明白,为何只有几百斤红薯,却种出了几千亩的地!原来是这样啊?想想需要截多少次秧,众人都对卢青云一阵钦佩!
“陛下言重了,都是臣该做的事,要不是叔溢提醒,老臣也绝不会做到的。”卢青云赶紧跪下说道。可是那已经有些发颤的话语,却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位老大人有多么的兴奋!
“好,叔溢有功,朕自会赏赐,赐卢老爱卿绸缎百匹,荫一子!”
“臣谢陛下隆恩!”卢青云的爵位是由其滴长子继承的,其余子孙都是平民身份,一切功名都要自己争取,现在荫一子,也就是说有一个儿子已经可以从仕了!卢青云当然高兴!有着一句话就抵得上一个儿子奋斗一辈子啊?!
“陛下,如此优良的粮食种类,应该尽快安排明年推广事宜啊?”民部尚书萧r奏道,现在萧r几乎天天为粮食发愁,这些人里他应该是最为急切的一个了!
“陛下,早作准备,明年此时我朝就可以不用再担心粮食问题了。”房玄龄也应和道。
“嗯,众卿言之有理,照今年情况看,完全可以在全国之地推开,大多数的土地都种上红薯之后,我朝粮食就能完全满足了!”李世民也高兴地说道。
“全国推广,还有点困难,不过努努力应该可以完成的!”卢青云刚刚得到嘉奖,虽然也知道全国推广有点困难,可还是答应了下来。
“启禀陛下,末将以为最好还是现在长江以北推广。”王伟忍不住说道。
“哦?这是为何?长江以南土地肥沃,雨水充足,不是更好么?”李世民不解的问道。
“回陛下,红薯作为粮食,比谷物稻米之类的口感要差很多,现今我朝人烟稀少,粮食产量更是低下,所以才可以用红薯这种高产农作物代替,可是等我朝恢复生产力之后,过多的红薯也就可以作为饲养牲畜或者是酿酒之用,人们还是要以小麦和稻米为主食。所以先在江北之地推广,至于江南的水乡,末将窃以为还应以水稻为主,至于一些山地倒是可以适量的种植一些红薯。水稻每年两季或者是三季,每季收成七八百斤,每年亩产也能有一两千斤的收成。主要是,稻米口感和营养都要远比红薯要好,还望陛下明鉴!”
书生:连续三更,求推荐!!!!!!~!
百度搜索:\\绿^色^小^说//
第三部 二百六十章 金秋喜获丰收(下)在线阅读
<!--t;
第三部 二百六十章 金秋喜获丰收(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