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英烈 作者:京华闲人
第三十七章 缺铜是个大问题
<!--go-->
研究完了徐绍安的密信,张维信又举起一张抄报纸,说道:“这是刚才收到的三封电报中,唯一一封不用咱们进行讨论的电报。”
张维信说到这儿略顿了顿,见众兄弟都在以一种疑问的眼神看着自己,便解释道:“这封电报是大哥发来的,说的是有关武器制造的事情。”
“咱们前几天才从‘凉园’回来,当时大哥可没说最近武器制造有什么新情况,难不成就在这短短的几天之内情况就有了重大变化”王崤峻不解的问道。
“五哥猜的没错”张维信附和道,“按大哥在电报中所说的,正是咱们离开后的几天里,机械科、武器科、材料科通力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什么重大进展?”王崤峻追问道。
“经过众兄弟的不懈努力,研制出了水力冲压机,解决了步枪子弹的加工问题,使得咱们有能力生产新子弹了,‘飞龙先锋营’装备步枪不再有技术障碍。”张维信略有些兴奋的宣布道。
“这个消息太令人振奋了!”梁子岳激动得挥了挥拳。
其他人也显得非常高兴,互相击掌庆祝。不过,在短暂的兴奋之后,王崤峻却发现了张维信刚才那句话里的问题,问道:“老七,你刚才说大哥在电报里讲,装备步枪没有技术问题了,那言外之意是还有其他问题了?”
对于王崤峻的细心,张维信很是佩服,他点点头,说道:“五哥果然心细,连这点差别都发现了。不错,大哥在电报里通报已经解决技术障碍的同时,还是提出了急待解决的其他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大规模装备步枪还是有相当难度的。”
“是什么问题?难不成是老九提供的新型火药数量不足,还是三哥他们的钢产量不够?”王崤峻问道。
“都不是”张维信摇了摇头,“无论是钢材还是新型火药,产量都能够满足要求。按大哥在电报里说的,化工科和材料科提供的原料,足够武器科每个月生产三百支步枪和近十万发子弹——这还是在现有生产规模有限、工人数量有限的基础上的数据。现在限制步枪大规模装备的瓶颈在弹壳的生产原料黄铜上。”
“黄铜?”梁子岳插话道,“我印象里,前世咱们军队用的子弹不都是钢制镀铜的吗?应该用不了太多黄铜吧?”
张维信闻言摆了摆手,说道:“我在这方面是外行,并不太了解这些,但是,按大哥在电报里所说的,咱们现在生产的子弹弹头外层被甲和弹壳都是用铜做原料的,并没有用到钢。这样一来,问题也就出来了。一方面中国本身就是个铜资源较少的国家,在技术条件有限的古代,每年的铜产量就更低了。另一方面这个时代的主要货币就是铜钱,无论哪一国的官府,都对铜管得很严,民间能获得的铜料就更少了。
现在武器科制造子弹的铜原料都来自熔化铜钱和少量的铜器获得,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主要是原料有限,制造一发子弹要用两枚品像好的铜钱或者三枚以上品像较差的铜钱里的铜。加上其他原料和加工成本,每枚子弹造价是五文到六文。这样算下来,一个月要是造十万发子弹的话,就需要五十万到六十万文钱,也就是五百到六百贯,其中被熔掉的要占到一半左右。
虽然这些花费对咱们来说不过九牛一毛,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咱们最赚钱的几种买卖,比如玻璃、食盐、生铁等等,因为交易数额都非常巨大,所以生意伙伴或者官府一般都是用价值较高的金银付帐,很少用铜钱。而像粮米店、酒楼这样的买卖,虽然以收铜钱为主,但一来需要留下一定数量的铜钱在店面进行周转,二来这些店面去采购各种原料时,因为额度都不是特别大,所以也以支付铜钱为主。
如此一来,咱们每个月结余的铜钱量其实是相当有限的。刨除必要的流动资金外,能用来制造子弹的就更少了。五哥现在管着财务部,对于这一点应该比我更清楚。”
“老七说的没错”王崤峻接话道,“现在咱们每个月的收入虽然算得上巨大,但其中铜钱的交易额是很有限的。就拿今年来说,咱们每个月的收入有四、五万贯,其中铜钱也就在千余贯。除去必要的预留款外,每个月顶多能拿出一百到一百五十贯的铜钱供武器科熔掉做子弹用。按刚才老七所讲的消耗量来算,这些铜钱都熔了,也就够造两、三万发子弹的。这个数字连现有生产能力的三分之一都达不到。”
说到这儿,王崤峻顿了顿,暂停了有关子弹生产的话题,对梁子岳说道:“我看有关老八请求派人审核新疑似穿越者的事,还是二十八弟你亲自去做。如果你手头没有其他重要事情的话,就尽快启程去开封。”
“好的”梁子岳答道,“最近内务科并没什么要紧事,我两天之内就出发。”
王崤峻点点头,又转向张维信,说道:“看来你开始说的那句话要改一改了——大哥这封电报非但不是唯一一封不用讨论的,恰恰相反,这封电报的内容绝对有必要在委员会会议上进行讨论。我看事不宜迟,咱们明天就去一趟‘凉园’,和大哥仔细商量一下子弹的事。到时候把老二十五也叫上,咱们开个委员会会议讨论一下。”
张维信点头称是,随后便起身去给“凉园”和“静园”发电报,通知他们王崤峻要求委员会开会讨论子弹问题的建议。
第二天,阴历六月初九,王崤峻和张维信一大早就离开“清园”,在中午前后便赶到了“凉园”,与李俊武和先期赶到的杨新汇合。
吃过午饭后,四个人聚到一起,又叫上了科技部各个科室的负责人,一起就子弹生产的问题展开讨论。作为相关工作的总负责人,李俊武先介绍了一下科技部各科在子弹生产工艺上所取得的成就,而后便将前一天在电报中所提出的困难重申了一遍——因为缺乏足够的铜,子弹的生产将难以达到较高的数目。
李俊武给出的数字和王崤峻推测的差不多,他表示以现有铜料的获得情况看,每个月至多可以生产三万发左右的子弹。这个数字看似不小,但实际上也就仅能满足日常训练以及低强度战斗的需要——以月产三百支步枪算,每支枪只能配一百发子弹,刨去平时训练的消耗,真到战时,恐怕平均一支枪能有一百发子弹用就不算了。这点儿子弹虽然能满足几百到几千人规模作战的需要,但穿越团队的目标是立足于三年后或者更早的周军北伐之战,到时候他们要面对的将是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的大规模战争。
这样的大战,一场仗打下来,没有上百万发的子弹是不够的。更不要说,武器科现在信心满满,不但在加紧线膛火炮的研发,而且就连像机关枪这样的连发速射武器都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一旦这种连发武器研制成功,那弹药的消耗量将呈几何极数增加——或许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未雨绸缪总是应该的。
听完李俊武的介绍,王崤峻和张维信二人都感到这次会议召开的十分必要,也十分及时。如果这些问题不现在就设法解决,那么周军开始北伐的时候,自己的武装可能就会因为弹药不足而不能充分发挥战斗力。那样一来,穿越团队能从后周朝廷得到的利益就会减少许多,委员会的一些想法恐怕就无法实现了。
不过,由于自己是门外汉,所以王崤峻和张维信二人并没有率先发表意见,而是希望在座的其他兄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问题提供适当的解决办法。
最先发言的是杨新,不过他并不是给出解决办法,而是提问道:“大哥,我以前在部队的时候,也曾对弹药生产有过一些了解。据我所知,前世的中国因为铜资源缺乏,所以在后来的子弹以及炮弹的生产过程中不再使用黄铜,而是改用钢材生产弹壳。不知道,现在科技部有没有能力生产钢壳弹药?”
李俊武听完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又摇了摇头,说道:“你说的没错,在前世的中国确实是使用钢来做弹壳。但是,那是许多军工战线的科技工作者经过长时间的攻关、试验,运用了远比咱们现在先进得多的生产工艺、生产工具、生产材料才得以实现的。说句泼凉水的话,以咱们现在的能力来讲,不要说赶在柴荣北伐之前,就是再过个二、三十年,也未必能运用这种技术。”
“大哥说得没错”周磊赞同道,“以前世的科研和生产水平,中国掌握钢壳子弹和炮弹的生产技术也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更不要说咱们现在的条件了。”
“那在中国周边有没有哪个国家有比较多的铜,咱们可以设法去那里开矿,解决资源不足的矛盾。毕竟现在许多地方都是无主之地,还有许多地方虽然属于某个国家,但因为技术或者勘探方面的原因并没有人进行开发。”张维信适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有倒是有,可真要想去开采的话,只怕其困难程度不比研制钢壳弹容易”于文德答道,“按照前世的一些资料,在中亚地区,巴尔喀什湖北面就有一条大的铜矿带,储量丰富。另外,蒙古杭爱山北麓的额尔登特地区也有一座大铜矿。不过,有铜矿并不意味着咱们就能去开采。虽然我对这个时代的国家状况不怎么了解,但我估计这两个地方应该不算无主之地吧。”
“确实不算无主之地”张维信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前世的蒙古国现在属于辽国上京道管辖,三哥说的那个杭爱山现在应该叫乌山,是北阻卜部族的地盘。阻卜部族可以算是蒙古人的先祖,他们虽然向辽国称臣,但实际上自主性还是挺强的。抛开技术和自然条件不说,光是说服这些阻卜人同意咱们去开矿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不要说,对于一向被认为缺乏矿藏的游牧地区来说,辽国朝廷又怎么可能会允许咱们去开采一座储量巨大的铜矿而不予理会。
至于三哥说的中亚巴尔喀什湖地区,那就更不用考虑了。那里现在应该是回鹘人的地盘,无论是距离还是政治势力,都远比杭爱山这边的条件恶劣得多。”
张维信的这番解说实际上是自己把自己的提议给否定了,会议一时陷入了死胡同。
半晌之后,王崤峻才又开口道:“既然外部资源一时难以利用,那咱们就只能立足国内了。据三哥所知,国内比较大的铜矿都有哪些?”
于文德略微思索了一下,说道:“国内的特大型铜矿有四、五座,江西、四川、云南、西藏都有。不过就现在的条件来说,恐怕也只有江西上饶的德兴铜矿可以利用。”
“江西上饶现在应该属于南唐境内,从那里把铜这种战略资源运到幽州来的话需要跨三国,这难度可是有点大呀。”张维信接话道。
“再困难也要比在蒙古和中亚开铜矿容易”王崤峻摆了摆手道,“沿途国家虽多,但至少都是汉人控制地区,汉人官吏远比北边的那些蛮夷讲规则得多。只要打点到位,完全可以用真金白银砸出一条运铜通道,而不用担心对方见利起意,拿了你的钱还要杀你的人、抢你的货。”
“如果从南边运铜过来的话,倒是可以满足咱们一定时间内的需要。不过,我虽然不太了解现在两地铜价的差异和运费情况,但是依常理推断,恐怕子弹的造价要比原来的高出不少。”于文德有些担心的说道。
“无妨”王崤峻把手一挥说道,“咱们现在缺的不是钱,而是铜。只要能够保证子弹的生产,就是多花些钱也没关系。”——子弹生产技术的解决,使王崤峻看到了实现团队下一步战略目标的希望,也使他坚定了实现这个目标的决心。所以,此时的他态度变得异常坚决,做决定也异常果断。
王崤峻的坚决和果断也影响了其他人,因此委员会很快就有关南下江西采购铜料的决议达成一致。不过,考虑到路途实在有些远,无法进行直接的无线电通讯,所以在南下江西的人选上,王崤峻等委员并没有同意于文德的毛遂自荐,而是决定派遣几名信得过的本地掌柜和伙计前往。待日后团队在开封以南某个合适的地点建立起通讯中转站,再考虑派遣自家兄弟去那里坐镇。
不过,由于南下购铜的过程将会非常繁琐,中间花费的时间也会比较长,所以在决定南下购铜的同时,委员会还做出了通过提供优惠的方式,加大金银折换铜钱额度的决定。以吸引那些远道的商人将手中的铜钱与“清园”兄弟来换金银,从而增加团队的铜钱收入。
至此,有关铜资源的讨论基本算告一段落。在会议的最后,兼任财务部主管的王崤峻大笔一挥,同意尽快拔给武器科等相关科室四万五千贯经费,用于在年底之前生产两千支“五五”式步枪和二十万发子弹。这笔钱可以说是穿越以来,王崤峻签字拔付的所有款项中最大的一笔。
钱有了,原料也暂时能够保障最低需求,剩下的就只有生产了。因此,自这一天开始,直到这年的年底,科技部所有与武器生产有关的人员——包括穿越者和本地工匠——便进入了一种满负荷的状态,为完成生产任务而全力工作着。
;
第三十七章 缺铜是个大问题在线阅读
<!--t;
第三十七章 缺铜是个大问题
-
第三十七章 缺铜是个大问题
<!--go-->
研究完了徐绍安的密信,张维信又举起一张抄报纸,说道:“这是刚才收到的三封电报中,唯一一封不用咱们进行讨论的电报。”
张维信说到这儿略顿了顿,见众兄弟都在以一种疑问的眼神看着自己,便解释道:“这封电报是大哥发来的,说的是有关武器制造的事情。”
“咱们前几天才从‘凉园’回来,当时大哥可没说最近武器制造有什么新情况,难不成就在这短短的几天之内情况就有了重大变化”王崤峻不解的问道。
“五哥猜的没错”张维信附和道,“按大哥在电报中所说的,正是咱们离开后的几天里,机械科、武器科、材料科通力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什么重大进展?”王崤峻追问道。
“经过众兄弟的不懈努力,研制出了水力冲压机,解决了步枪子弹的加工问题,使得咱们有能力生产新子弹了,‘飞龙先锋营’装备步枪不再有技术障碍。”张维信略有些兴奋的宣布道。
“这个消息太令人振奋了!”梁子岳激动得挥了挥拳。
其他人也显得非常高兴,互相击掌庆祝。不过,在短暂的兴奋之后,王崤峻却发现了张维信刚才那句话里的问题,问道:“老七,你刚才说大哥在电报里讲,装备步枪没有技术问题了,那言外之意是还有其他问题了?”
对于王崤峻的细心,张维信很是佩服,他点点头,说道:“五哥果然心细,连这点差别都发现了。不错,大哥在电报里通报已经解决技术障碍的同时,还是提出了急待解决的其他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大规模装备步枪还是有相当难度的。”
“是什么问题?难不成是老九提供的新型火药数量不足,还是三哥他们的钢产量不够?”王崤峻问道。
“都不是”张维信摇了摇头,“无论是钢材还是新型火药,产量都能够满足要求。按大哥在电报里说的,化工科和材料科提供的原料,足够武器科每个月生产三百支步枪和近十万发子弹——这还是在现有生产规模有限、工人数量有限的基础上的数据。现在限制步枪大规模装备的瓶颈在弹壳的生产原料黄铜上。”
“黄铜?”梁子岳插话道,“我印象里,前世咱们军队用的子弹不都是钢制镀铜的吗?应该用不了太多黄铜吧?”
张维信闻言摆了摆手,说道:“我在这方面是外行,并不太了解这些,但是,按大哥在电报里所说的,咱们现在生产的子弹弹头外层被甲和弹壳都是用铜做原料的,并没有用到钢。这样一来,问题也就出来了。一方面中国本身就是个铜资源较少的国家,在技术条件有限的古代,每年的铜产量就更低了。另一方面这个时代的主要货币就是铜钱,无论哪一国的官府,都对铜管得很严,民间能获得的铜料就更少了。
现在武器科制造子弹的铜原料都来自熔化铜钱和少量的铜器获得,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主要是原料有限,制造一发子弹要用两枚品像好的铜钱或者三枚以上品像较差的铜钱里的铜。加上其他原料和加工成本,每枚子弹造价是五文到六文。这样算下来,一个月要是造十万发子弹的话,就需要五十万到六十万文钱,也就是五百到六百贯,其中被熔掉的要占到一半左右。
虽然这些花费对咱们来说不过九牛一毛,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咱们最赚钱的几种买卖,比如玻璃、食盐、生铁等等,因为交易数额都非常巨大,所以生意伙伴或者官府一般都是用价值较高的金银付帐,很少用铜钱。而像粮米店、酒楼这样的买卖,虽然以收铜钱为主,但一来需要留下一定数量的铜钱在店面进行周转,二来这些店面去采购各种原料时,因为额度都不是特别大,所以也以支付铜钱为主。
如此一来,咱们每个月结余的铜钱量其实是相当有限的。刨除必要的流动资金外,能用来制造子弹的就更少了。五哥现在管着财务部,对于这一点应该比我更清楚。”
“老七说的没错”王崤峻接话道,“现在咱们每个月的收入虽然算得上巨大,但其中铜钱的交易额是很有限的。就拿今年来说,咱们每个月的收入有四、五万贯,其中铜钱也就在千余贯。除去必要的预留款外,每个月顶多能拿出一百到一百五十贯的铜钱供武器科熔掉做子弹用。按刚才老七所讲的消耗量来算,这些铜钱都熔了,也就够造两、三万发子弹的。这个数字连现有生产能力的三分之一都达不到。”
说到这儿,王崤峻顿了顿,暂停了有关子弹生产的话题,对梁子岳说道:“我看有关老八请求派人审核新疑似穿越者的事,还是二十八弟你亲自去做。如果你手头没有其他重要事情的话,就尽快启程去开封。”
“好的”梁子岳答道,“最近内务科并没什么要紧事,我两天之内就出发。”
王崤峻点点头,又转向张维信,说道:“看来你开始说的那句话要改一改了——大哥这封电报非但不是唯一一封不用讨论的,恰恰相反,这封电报的内容绝对有必要在委员会会议上进行讨论。我看事不宜迟,咱们明天就去一趟‘凉园’,和大哥仔细商量一下子弹的事。到时候把老二十五也叫上,咱们开个委员会会议讨论一下。”
张维信点头称是,随后便起身去给“凉园”和“静园”发电报,通知他们王崤峻要求委员会开会讨论子弹问题的建议。
第二天,阴历六月初九,王崤峻和张维信一大早就离开“清园”,在中午前后便赶到了“凉园”,与李俊武和先期赶到的杨新汇合。
吃过午饭后,四个人聚到一起,又叫上了科技部各个科室的负责人,一起就子弹生产的问题展开讨论。作为相关工作的总负责人,李俊武先介绍了一下科技部各科在子弹生产工艺上所取得的成就,而后便将前一天在电报中所提出的困难重申了一遍——因为缺乏足够的铜,子弹的生产将难以达到较高的数目。
李俊武给出的数字和王崤峻推测的差不多,他表示以现有铜料的获得情况看,每个月至多可以生产三万发左右的子弹。这个数字看似不小,但实际上也就仅能满足日常训练以及低强度战斗的需要——以月产三百支步枪算,每支枪只能配一百发子弹,刨去平时训练的消耗,真到战时,恐怕平均一支枪能有一百发子弹用就不算了。这点儿子弹虽然能满足几百到几千人规模作战的需要,但穿越团队的目标是立足于三年后或者更早的周军北伐之战,到时候他们要面对的将是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的大规模战争。
这样的大战,一场仗打下来,没有上百万发的子弹是不够的。更不要说,武器科现在信心满满,不但在加紧线膛火炮的研发,而且就连像机关枪这样的连发速射武器都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一旦这种连发武器研制成功,那弹药的消耗量将呈几何极数增加——或许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未雨绸缪总是应该的。
听完李俊武的介绍,王崤峻和张维信二人都感到这次会议召开的十分必要,也十分及时。如果这些问题不现在就设法解决,那么周军开始北伐的时候,自己的武装可能就会因为弹药不足而不能充分发挥战斗力。那样一来,穿越团队能从后周朝廷得到的利益就会减少许多,委员会的一些想法恐怕就无法实现了。
不过,由于自己是门外汉,所以王崤峻和张维信二人并没有率先发表意见,而是希望在座的其他兄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问题提供适当的解决办法。
最先发言的是杨新,不过他并不是给出解决办法,而是提问道:“大哥,我以前在部队的时候,也曾对弹药生产有过一些了解。据我所知,前世的中国因为铜资源缺乏,所以在后来的子弹以及炮弹的生产过程中不再使用黄铜,而是改用钢材生产弹壳。不知道,现在科技部有没有能力生产钢壳弹药?”
李俊武听完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又摇了摇头,说道:“你说的没错,在前世的中国确实是使用钢来做弹壳。但是,那是许多军工战线的科技工作者经过长时间的攻关、试验,运用了远比咱们现在先进得多的生产工艺、生产工具、生产材料才得以实现的。说句泼凉水的话,以咱们现在的能力来讲,不要说赶在柴荣北伐之前,就是再过个二、三十年,也未必能运用这种技术。”
“大哥说得没错”周磊赞同道,“以前世的科研和生产水平,中国掌握钢壳子弹和炮弹的生产技术也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更不要说咱们现在的条件了。”
“那在中国周边有没有哪个国家有比较多的铜,咱们可以设法去那里开矿,解决资源不足的矛盾。毕竟现在许多地方都是无主之地,还有许多地方虽然属于某个国家,但因为技术或者勘探方面的原因并没有人进行开发。”张维信适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有倒是有,可真要想去开采的话,只怕其困难程度不比研制钢壳弹容易”于文德答道,“按照前世的一些资料,在中亚地区,巴尔喀什湖北面就有一条大的铜矿带,储量丰富。另外,蒙古杭爱山北麓的额尔登特地区也有一座大铜矿。不过,有铜矿并不意味着咱们就能去开采。虽然我对这个时代的国家状况不怎么了解,但我估计这两个地方应该不算无主之地吧。”
“确实不算无主之地”张维信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前世的蒙古国现在属于辽国上京道管辖,三哥说的那个杭爱山现在应该叫乌山,是北阻卜部族的地盘。阻卜部族可以算是蒙古人的先祖,他们虽然向辽国称臣,但实际上自主性还是挺强的。抛开技术和自然条件不说,光是说服这些阻卜人同意咱们去开矿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不要说,对于一向被认为缺乏矿藏的游牧地区来说,辽国朝廷又怎么可能会允许咱们去开采一座储量巨大的铜矿而不予理会。
至于三哥说的中亚巴尔喀什湖地区,那就更不用考虑了。那里现在应该是回鹘人的地盘,无论是距离还是政治势力,都远比杭爱山这边的条件恶劣得多。”
张维信的这番解说实际上是自己把自己的提议给否定了,会议一时陷入了死胡同。
半晌之后,王崤峻才又开口道:“既然外部资源一时难以利用,那咱们就只能立足国内了。据三哥所知,国内比较大的铜矿都有哪些?”
于文德略微思索了一下,说道:“国内的特大型铜矿有四、五座,江西、四川、云南、西藏都有。不过就现在的条件来说,恐怕也只有江西上饶的德兴铜矿可以利用。”
“江西上饶现在应该属于南唐境内,从那里把铜这种战略资源运到幽州来的话需要跨三国,这难度可是有点大呀。”张维信接话道。
“再困难也要比在蒙古和中亚开铜矿容易”王崤峻摆了摆手道,“沿途国家虽多,但至少都是汉人控制地区,汉人官吏远比北边的那些蛮夷讲规则得多。只要打点到位,完全可以用真金白银砸出一条运铜通道,而不用担心对方见利起意,拿了你的钱还要杀你的人、抢你的货。”
“如果从南边运铜过来的话,倒是可以满足咱们一定时间内的需要。不过,我虽然不太了解现在两地铜价的差异和运费情况,但是依常理推断,恐怕子弹的造价要比原来的高出不少。”于文德有些担心的说道。
“无妨”王崤峻把手一挥说道,“咱们现在缺的不是钱,而是铜。只要能够保证子弹的生产,就是多花些钱也没关系。”——子弹生产技术的解决,使王崤峻看到了实现团队下一步战略目标的希望,也使他坚定了实现这个目标的决心。所以,此时的他态度变得异常坚决,做决定也异常果断。
王崤峻的坚决和果断也影响了其他人,因此委员会很快就有关南下江西采购铜料的决议达成一致。不过,考虑到路途实在有些远,无法进行直接的无线电通讯,所以在南下江西的人选上,王崤峻等委员并没有同意于文德的毛遂自荐,而是决定派遣几名信得过的本地掌柜和伙计前往。待日后团队在开封以南某个合适的地点建立起通讯中转站,再考虑派遣自家兄弟去那里坐镇。
不过,由于南下购铜的过程将会非常繁琐,中间花费的时间也会比较长,所以在决定南下购铜的同时,委员会还做出了通过提供优惠的方式,加大金银折换铜钱额度的决定。以吸引那些远道的商人将手中的铜钱与“清园”兄弟来换金银,从而增加团队的铜钱收入。
至此,有关铜资源的讨论基本算告一段落。在会议的最后,兼任财务部主管的王崤峻大笔一挥,同意尽快拔给武器科等相关科室四万五千贯经费,用于在年底之前生产两千支“五五”式步枪和二十万发子弹。这笔钱可以说是穿越以来,王崤峻签字拔付的所有款项中最大的一笔。
钱有了,原料也暂时能够保障最低需求,剩下的就只有生产了。因此,自这一天开始,直到这年的年底,科技部所有与武器生产有关的人员——包括穿越者和本地工匠——便进入了一种满负荷的状态,为完成生产任务而全力工作着。
;
第三十七章 缺铜是个大问题在线阅读
<!--t;
第三十七章 缺铜是个大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