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英烈 作者:京华闲人
第九十六章 客人走了
<!--go-->
尽管说服了赵安易,许新生心里的一块石头算是落了地。可在他看来,有关赵安易只通过那首伟人诗词,便得出北平军诸兄弟有逐鹿天下意图的推论的事情,还是需要向自己的兄长以及张维信、曾志林等人通报一声,以便对方在日后与南边来的其他“客人”接触时能够有所注意——毕竟自己不可能每次都在来访的名单上,也不可能每次都像这次一样说服同伴。于是,在以自己酒劲未消,需要早些休息为由把赵安易打发回其自己的房间后,许新生便急急赶到兄长贾润安的住处,将方才自己与赵安易的对话讲述了一遍,并在兄长陪同下,一起找到张维信,向对方通报了这件事的整个过程。
听完许新生的介绍,张维信一面称赞对方沉稳冷静、随机应变、思维敏捷的表现,一面懊恼自己之前光顾着抒发感情,随口便吟出了那首伟人诗词,却没有意识到这首词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他也在心里暗暗告诫自己往后行事、说话还需更加谨慎小心,切不可做事过于随性。
其实,要说起来,张维信并不是一个大大咧咧、说话不经大脑的主儿。恰恰相反,其在为人处事、工作生活中,一向都比较注意自己的言辞与行为。今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触景生情,看着雄关险隘、北国风光,觉得心中畅快、胸怀变得更加宽广,这才随口吟出了那首比较应景的伟人诗词。另一方面,在前世的时候,这首诗词作为中学课本的内容,为大部分中国人所熟知。大家在谈论这首词的时候,所关注的是作者的文采、胸襟、气魄,是按照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来理解这首词的。所以在张维信的头脑里,只有对这首词本身的高度评价,以及从现代人的角度对其内容的分析,根本就没意识到在这个君权神授、君主专制的时代,对帝王的贬低、特别是对在历史上鼎鼎大名、很有作为的若干帝王的逐一贬低,是一件很容易引起别人注意、引起别人联想的事情——哪怕这首词中出现的都是前朝的帝王。更何况,张维信为了报当初“铁哥们儿”王崤峻与其他兄弟一道“陷害”自己,将《明月几时有》那首词的作者硬扣到自己头上,使得自己的“大名”随着那首词的逐渐流传,慢慢成了大江南北各个高档勾栏瓦肆中最为一众歌伎、客人所推崇的优秀“词人”之仇,还用非常肯定的语气,将这首伟人诗词的作者安到了王崤峻的身上,这也就难怪赵安易会产生诸多联想了。
好在,不管怎么说,这件突发事件总算在许新生的努力下得到了圆满解决。所以,在从张维信那里得知此事后,王崤峻等委员除了鄙视了一下张维信“睚眦必报”的“劣行”、在只有自家兄弟参与的酒宴上罚了这家伙三杯酒外,并没有在这件事情上过多追究。毕竟,在王崤峻等人看来,一方面这首伟人诗词确实能体现出穿越团队诸兄弟打算建立一番大功业的真实想法,赵安易那样理解、那样联想实际上是在情理之中的。另一方面,虽说众兄弟不希望在自己这边做好万全准备之前,便将自己的真实意图毫无保留的展现在自己的对手面前,以免给自己实现理想增加不必要的阻碍与麻烦。可作为拥有足以抗衡天下所有势力的强悍实力的一方,穿越团队诸兄弟却也不怕现在就与自己的对手进行硬碰硬的正面对抗。因为,那样做虽然可能会花更长的时间、造成更大的破坏、死更多的人,却并不会改变事情的结局。
显德八年阴历正月二十四,在路上颠簸了快两天的张维信一行人终于回到了北平城。而从阴历正月初四不请自来的登门拜访到现在,作为意料之外的客人的许新生和赵安易也已经在北平军待了整整二十天。如今,该见的人都见了、该看的地方都看了、该得到的消息与答案都得到了、该说的不该说的话也都说了,离开开封已经一个半月、连大年三十和初一都是在路上过的许、赵二人也到了该辞行返回的时候了。
不过,考虑到走了一百多里山路,大家都有些劳累。特别是作为文人的赵安易,更是被累得不轻。因此,自居庸关回来后,王崤峻便建议许新生和赵安易在节度府中休整两日,缓解一下连日四处奔波有些疲乏的身体,而后再上路返京。对于东道主的细心安排,许、赵二人自然没有什么异议。
而就在休整的这两天里,得到委员会指示的梁子岳,在贾润安的陪同下与许新生进行了一次密谈。在这次密谈中,梁子岳向许新生详细说明了其在回到开封后,如何与北平城这边保持联系、如何传递各种重要消息,以及在遇到危机情况时如何示警、如何撤离、如何获得北平军在开封城内力量的帮助与接应,等等与其所肩负任务相关的各种情况。
显德八年阴历正月二十七一早,在前一天晚上与北平军诸君痛快的喝了一顿饯行酒后,许新生和赵安易辞别了一直将他们送到府门口的王崤峻、张维信和徐绍安,在贾润安的陪同下离开北平军节度府,往南边的开阳门缓缓行去。
虽说当初曾经因为志向问题而分道扬镳,可作为曾经同过生死、共过患难的兄弟,贾润安和许新生两个人之间的兄弟情谊却并未因为当年的分歧和数年的分别而变淡。因此,离开节度府后,兄弟二人便同乘一车。
出了开阳门,车队一路南行。可原本此时就应该返回节度府的贾润安没有下车返回的意思,许新生也没有催兄长回去的意思,两个人就这样从节度府大门口一直聊到城南十里亭,依然觉得还有许多话没说完、还有许多旧没叙够。只是,正所谓“千里搭凉棚、没有不散的筵席”。兄弟二人感情再深,贾润安也不可能一路把许新生送回开封去。因此,当事先得了吩咐的车把式们将车停在十里亭外时,许新生虽然心中不舍,可最终还是不得不劝自己的兄长就此留步、不要再送。而贾润安尽管很想张口让自己兄弟干脆留下不走,可一来有委员会对许新生的安排决议在那里,自己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违反委员会决议。二来,如果现在强留许新生,势必会引起赵安易的质疑与阻碍,从而横生许多不必要的枝节,以至对穿越团队实现既定计划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挽留的话最终也没能从贾润安嘴里说出来。兄弟二人在互道珍重后,洒泪而别。
第九十六章 客人走了在线阅读
<!--t;
第九十六章 客人走了
-
第九十六章 客人走了
<!--go-->
尽管说服了赵安易,许新生心里的一块石头算是落了地。可在他看来,有关赵安易只通过那首伟人诗词,便得出北平军诸兄弟有逐鹿天下意图的推论的事情,还是需要向自己的兄长以及张维信、曾志林等人通报一声,以便对方在日后与南边来的其他“客人”接触时能够有所注意——毕竟自己不可能每次都在来访的名单上,也不可能每次都像这次一样说服同伴。于是,在以自己酒劲未消,需要早些休息为由把赵安易打发回其自己的房间后,许新生便急急赶到兄长贾润安的住处,将方才自己与赵安易的对话讲述了一遍,并在兄长陪同下,一起找到张维信,向对方通报了这件事的整个过程。
听完许新生的介绍,张维信一面称赞对方沉稳冷静、随机应变、思维敏捷的表现,一面懊恼自己之前光顾着抒发感情,随口便吟出了那首伟人诗词,却没有意识到这首词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他也在心里暗暗告诫自己往后行事、说话还需更加谨慎小心,切不可做事过于随性。
其实,要说起来,张维信并不是一个大大咧咧、说话不经大脑的主儿。恰恰相反,其在为人处事、工作生活中,一向都比较注意自己的言辞与行为。今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触景生情,看着雄关险隘、北国风光,觉得心中畅快、胸怀变得更加宽广,这才随口吟出了那首比较应景的伟人诗词。另一方面,在前世的时候,这首诗词作为中学课本的内容,为大部分中国人所熟知。大家在谈论这首词的时候,所关注的是作者的文采、胸襟、气魄,是按照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来理解这首词的。所以在张维信的头脑里,只有对这首词本身的高度评价,以及从现代人的角度对其内容的分析,根本就没意识到在这个君权神授、君主专制的时代,对帝王的贬低、特别是对在历史上鼎鼎大名、很有作为的若干帝王的逐一贬低,是一件很容易引起别人注意、引起别人联想的事情——哪怕这首词中出现的都是前朝的帝王。更何况,张维信为了报当初“铁哥们儿”王崤峻与其他兄弟一道“陷害”自己,将《明月几时有》那首词的作者硬扣到自己头上,使得自己的“大名”随着那首词的逐渐流传,慢慢成了大江南北各个高档勾栏瓦肆中最为一众歌伎、客人所推崇的优秀“词人”之仇,还用非常肯定的语气,将这首伟人诗词的作者安到了王崤峻的身上,这也就难怪赵安易会产生诸多联想了。
好在,不管怎么说,这件突发事件总算在许新生的努力下得到了圆满解决。所以,在从张维信那里得知此事后,王崤峻等委员除了鄙视了一下张维信“睚眦必报”的“劣行”、在只有自家兄弟参与的酒宴上罚了这家伙三杯酒外,并没有在这件事情上过多追究。毕竟,在王崤峻等人看来,一方面这首伟人诗词确实能体现出穿越团队诸兄弟打算建立一番大功业的真实想法,赵安易那样理解、那样联想实际上是在情理之中的。另一方面,虽说众兄弟不希望在自己这边做好万全准备之前,便将自己的真实意图毫无保留的展现在自己的对手面前,以免给自己实现理想增加不必要的阻碍与麻烦。可作为拥有足以抗衡天下所有势力的强悍实力的一方,穿越团队诸兄弟却也不怕现在就与自己的对手进行硬碰硬的正面对抗。因为,那样做虽然可能会花更长的时间、造成更大的破坏、死更多的人,却并不会改变事情的结局。
显德八年阴历正月二十四,在路上颠簸了快两天的张维信一行人终于回到了北平城。而从阴历正月初四不请自来的登门拜访到现在,作为意料之外的客人的许新生和赵安易也已经在北平军待了整整二十天。如今,该见的人都见了、该看的地方都看了、该得到的消息与答案都得到了、该说的不该说的话也都说了,离开开封已经一个半月、连大年三十和初一都是在路上过的许、赵二人也到了该辞行返回的时候了。
不过,考虑到走了一百多里山路,大家都有些劳累。特别是作为文人的赵安易,更是被累得不轻。因此,自居庸关回来后,王崤峻便建议许新生和赵安易在节度府中休整两日,缓解一下连日四处奔波有些疲乏的身体,而后再上路返京。对于东道主的细心安排,许、赵二人自然没有什么异议。
而就在休整的这两天里,得到委员会指示的梁子岳,在贾润安的陪同下与许新生进行了一次密谈。在这次密谈中,梁子岳向许新生详细说明了其在回到开封后,如何与北平城这边保持联系、如何传递各种重要消息,以及在遇到危机情况时如何示警、如何撤离、如何获得北平军在开封城内力量的帮助与接应,等等与其所肩负任务相关的各种情况。
显德八年阴历正月二十七一早,在前一天晚上与北平军诸君痛快的喝了一顿饯行酒后,许新生和赵安易辞别了一直将他们送到府门口的王崤峻、张维信和徐绍安,在贾润安的陪同下离开北平军节度府,往南边的开阳门缓缓行去。
虽说当初曾经因为志向问题而分道扬镳,可作为曾经同过生死、共过患难的兄弟,贾润安和许新生两个人之间的兄弟情谊却并未因为当年的分歧和数年的分别而变淡。因此,离开节度府后,兄弟二人便同乘一车。
出了开阳门,车队一路南行。可原本此时就应该返回节度府的贾润安没有下车返回的意思,许新生也没有催兄长回去的意思,两个人就这样从节度府大门口一直聊到城南十里亭,依然觉得还有许多话没说完、还有许多旧没叙够。只是,正所谓“千里搭凉棚、没有不散的筵席”。兄弟二人感情再深,贾润安也不可能一路把许新生送回开封去。因此,当事先得了吩咐的车把式们将车停在十里亭外时,许新生虽然心中不舍,可最终还是不得不劝自己的兄长就此留步、不要再送。而贾润安尽管很想张口让自己兄弟干脆留下不走,可一来有委员会对许新生的安排决议在那里,自己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违反委员会决议。二来,如果现在强留许新生,势必会引起赵安易的质疑与阻碍,从而横生许多不必要的枝节,以至对穿越团队实现既定计划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挽留的话最终也没能从贾润安嘴里说出来。兄弟二人在互道珍重后,洒泪而别。
第九十六章 客人走了在线阅读
<!--t;
第九十六章 客人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