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妇 作者:欣欣向荣
分卷阅读172
过一听有小媳妇儿的信,忙道:“信呢?快给俺。”
沈 定山从怀里把信拿出来,大郎翻来覆去的看了看,封皮上有大郎亲启,是小媳妇儿的字,刚要拆开,想了想不妥,小心翼翼的放进怀里,才道:“麻烦你跑这一躺 了,家里咋样了?有啥事不?俺媳妇儿好不好?俺媳妇儿跟小五那媳妇儿最是要好,小五媳妇儿没了,不定多伤心呢。”
沈定山道:“小五媳妇儿没的时候,姑娘是伤心了好些日子,还在普惠寺住了几天,后来就好多了,家里人都好,就是二姑娘定了亲事。”
大郎一愣:“碧兰定婆家了?她还小呢,怎么就定了亲?”
沈定山道:“是大姑娘做主定的,不是外人,是普惠寺陆大管事家的小少爷,姑娘说知根知底,比外头的强,知县杜大人做的大媒,先定下,等过几年才过门。”
大郎记得小媳妇儿说过陆家来着,仿佛是什么罪臣,没记住,算了,不想了,反正小媳妇儿定下的,就不会错,他这小媳妇儿最护犊子,不会委屈了小姨的。
沈定山留下两筐桃子,一包袱衣裳,就走了,沈定山的马车刚走,门口几个站岗的一阵风就扑了过来,一眨眼的功夫,地上的两筐桃就没了。
听见信儿赶过来的大牛跟常六连根儿桃毛都没落着,后悔的什么似的,早知道就跟大郎一块出来了。
大郎倒是不以为意,这些桃家里有的是,哪怕不回家,自己要是想吃,贵伯哪儿也有,他现在急不可待的想看看小媳妇儿信里写了什么?如今自己认识了不少字,应该不用崔九念了。
想着,没回住处,而是跑到营区边儿上一个僻静处,靠着大树坐下,把怀里的信小心的拿出来,拆开,有些费劲的念着……
碧青怕自己写了生僻的字大郎不认识,信写的极简单,就是问他北胡志坚持背了没?那本兵书看了多少?还有告诉了他一些家里的事儿。
碧青一般不跟大郎说买卖上的事,知道跟他说了也没用,就跟他说家里的日常琐事,例如,今年的番薯收了多少斤?麦子种上了长得如何?明年打算种些什么?家里又添了几个小猪仔儿?坑里养的大鲢鱼有多大了等等……
最后,还把自己如何给他缝手套说了一遍,怎么费劲的找软皮子,缝的时候,手指头上扎了几个眼儿……
大郎看着心里都疼的慌,虽说觉得小媳妇儿信里没说想自己,有些不爽,可看在手套的份上,大郎决定不计较了,从包袱里翻出手套,套在手上,对着树叶间隙落下的秋阳照了又照,心里别提多美了……
☆、第66章
过了小年就数着日子过年了,家家户户都不得闲儿,武陵源更是分外热闹,深州的灾民们,去年来的时候还愁呢,愁一家子的嚼谷,愁往后的生计,虽说得了安置,可谁知道能不能长久。
今年可不一样了,住进了新房,还在武陵源落了户,手里有存项,心里就有底,这个年过起来才有滋味儿。
更何况,今年武陵源还有一件大喜事儿,庄稼人嘴拙,可心里什么都记着呢,比谁都明白,没有碧青就没有如今的好日子,赶上大郎跟碧青圆房的事儿,就成了武陵源头一等的大事,甚至,比过年还大。
家家户户从老到小都做了一身新衣裳,预备着到时候过来贺喜,就算最抠门的,也没说在这上头省的,新衣裳做好,妥帖的收起来,就开始琢磨贺礼。
碧青倒没想办多大,不过就是圆房,没必要弄得人尽皆知,可她婆婆跟爹娘都不干,还有她师傅,老爷子一迭声说:“成亲是大事,不可轻忽。”
几位老人拍板了,下头的也都跟着附和,平常碧青说一句没有不听的,唯独这件事,她说什么都没用,所有人都当她的话是耳旁风,嘴里应着,背过去该干嘛还干嘛。
把这点儿事儿折腾的整个武陵源都不消停,碧青婆婆更是早就发了话,当天家里摆流水席,叫村民们得空的都来喝一杯喜酒。
为了这个特意把个闲院子收拾出来,搭起大灶,请了柳泉居的大师傅过来掌勺,不止他一个,冀州府有名儿的厨子请了好几个,食材也源源不断的送到了武陵源,家里每天进进出出的都是人,几乎所有人都忙的脚丫子不在鞋上,唯一闲着没事儿干的就是碧青。
过了小年,没等大郎家来,碧青就让师傅拖去了冀州府的崔家老宅,不知几位老人怎么商量的,反正,碧青得从冀州崔家的老宅这儿嫁出去。
她跟师傅说自己早就嫁过了,老爷子眼睛一瞪:“谁家娶媳妇儿没有三媒六聘,尤其,还是老夫的弟子,以前的不作数,这回才算。”
老爷子一句话,碧青就只有听着的份儿,在这上头,几位老人出奇的固执,碧青就是觉得麻烦,而且,明明大郎已经家来了,却连一面都不能见,这叫什么事儿啊 。
想着,不禁往窗户外望了望,刚望了一眼,额头就挨了一记:“丫头看什么呢,该你走了。”
碧青摸着额头,嘟嘟嘴:“还走什么啊,您老又赢了。”
自从碧青教会了老爷子下五子棋,老爷子算有消遣的了,没事儿就拽着她下棋,老爷子摇摇头:“能让你这么死心塌地的想着,那傻小子傻归傻,倒是个有傻福。”
碧青不乐意了:“瞧您老说的,大郎哪儿傻了。”
老爷子颇不给面子:“我瞧着哪儿都傻,也就你这丫头瞅着顺眼。”
碧青笑了:“夫妻吗,瞅着不顺眼,岂不坏了。”
见桌上的水滚了,开始泡茶,崔家根儿上就是冀州府人氏,后来才搬去了京城,这栋宅子是崔家的祖宅,怎么也有一百多年了吧,维护的相当完好,即使修缮了无数次,仍然保存住了原来的风格,墙上的砖雕都异常完整。
碧青刚来的时候,好好逛了一圈,对这种保存完好的百年老宅颇有兴趣,主人不在,老宅里依旧有仆人打理着,碧青估计是崔家给老爷子预备的,想老爷子什么时候回来,就有伺候的人,所以,她跟师傅搬进来就住,很是方便。
只不过,江婆婆依旧不满意,自打搬进来就开始指挥着仆人收拾打扫,大红绸子挂的到处都是,连院子里的树也让丫头扎了仿真的树叶跟花,用线绑在了树枝上,远远看去就跟真的一般。
碧青把冲好茶递了过去,老爷子接过抿了一口道:“如今喝惯了麦子茶,倒不怎么喜欢这些了。”
碧青笑道:“师傅,这喝什么也得应景儿才成,这里不是武陵源,要是拿大碗喝麦子茶可不合适。”
分卷阅读172
-
分卷阅读172
过一听有小媳妇儿的信,忙道:“信呢?快给俺。”
沈 定山从怀里把信拿出来,大郎翻来覆去的看了看,封皮上有大郎亲启,是小媳妇儿的字,刚要拆开,想了想不妥,小心翼翼的放进怀里,才道:“麻烦你跑这一躺 了,家里咋样了?有啥事不?俺媳妇儿好不好?俺媳妇儿跟小五那媳妇儿最是要好,小五媳妇儿没了,不定多伤心呢。”
沈定山道:“小五媳妇儿没的时候,姑娘是伤心了好些日子,还在普惠寺住了几天,后来就好多了,家里人都好,就是二姑娘定了亲事。”
大郎一愣:“碧兰定婆家了?她还小呢,怎么就定了亲?”
沈定山道:“是大姑娘做主定的,不是外人,是普惠寺陆大管事家的小少爷,姑娘说知根知底,比外头的强,知县杜大人做的大媒,先定下,等过几年才过门。”
大郎记得小媳妇儿说过陆家来着,仿佛是什么罪臣,没记住,算了,不想了,反正小媳妇儿定下的,就不会错,他这小媳妇儿最护犊子,不会委屈了小姨的。
沈定山留下两筐桃子,一包袱衣裳,就走了,沈定山的马车刚走,门口几个站岗的一阵风就扑了过来,一眨眼的功夫,地上的两筐桃就没了。
听见信儿赶过来的大牛跟常六连根儿桃毛都没落着,后悔的什么似的,早知道就跟大郎一块出来了。
大郎倒是不以为意,这些桃家里有的是,哪怕不回家,自己要是想吃,贵伯哪儿也有,他现在急不可待的想看看小媳妇儿信里写了什么?如今自己认识了不少字,应该不用崔九念了。
想着,没回住处,而是跑到营区边儿上一个僻静处,靠着大树坐下,把怀里的信小心的拿出来,拆开,有些费劲的念着……
碧青怕自己写了生僻的字大郎不认识,信写的极简单,就是问他北胡志坚持背了没?那本兵书看了多少?还有告诉了他一些家里的事儿。
碧青一般不跟大郎说买卖上的事,知道跟他说了也没用,就跟他说家里的日常琐事,例如,今年的番薯收了多少斤?麦子种上了长得如何?明年打算种些什么?家里又添了几个小猪仔儿?坑里养的大鲢鱼有多大了等等……
最后,还把自己如何给他缝手套说了一遍,怎么费劲的找软皮子,缝的时候,手指头上扎了几个眼儿……
大郎看着心里都疼的慌,虽说觉得小媳妇儿信里没说想自己,有些不爽,可看在手套的份上,大郎决定不计较了,从包袱里翻出手套,套在手上,对着树叶间隙落下的秋阳照了又照,心里别提多美了……
☆、第66章
过了小年就数着日子过年了,家家户户都不得闲儿,武陵源更是分外热闹,深州的灾民们,去年来的时候还愁呢,愁一家子的嚼谷,愁往后的生计,虽说得了安置,可谁知道能不能长久。
今年可不一样了,住进了新房,还在武陵源落了户,手里有存项,心里就有底,这个年过起来才有滋味儿。
更何况,今年武陵源还有一件大喜事儿,庄稼人嘴拙,可心里什么都记着呢,比谁都明白,没有碧青就没有如今的好日子,赶上大郎跟碧青圆房的事儿,就成了武陵源头一等的大事,甚至,比过年还大。
家家户户从老到小都做了一身新衣裳,预备着到时候过来贺喜,就算最抠门的,也没说在这上头省的,新衣裳做好,妥帖的收起来,就开始琢磨贺礼。
碧青倒没想办多大,不过就是圆房,没必要弄得人尽皆知,可她婆婆跟爹娘都不干,还有她师傅,老爷子一迭声说:“成亲是大事,不可轻忽。”
几位老人拍板了,下头的也都跟着附和,平常碧青说一句没有不听的,唯独这件事,她说什么都没用,所有人都当她的话是耳旁风,嘴里应着,背过去该干嘛还干嘛。
把这点儿事儿折腾的整个武陵源都不消停,碧青婆婆更是早就发了话,当天家里摆流水席,叫村民们得空的都来喝一杯喜酒。
为了这个特意把个闲院子收拾出来,搭起大灶,请了柳泉居的大师傅过来掌勺,不止他一个,冀州府有名儿的厨子请了好几个,食材也源源不断的送到了武陵源,家里每天进进出出的都是人,几乎所有人都忙的脚丫子不在鞋上,唯一闲着没事儿干的就是碧青。
过了小年,没等大郎家来,碧青就让师傅拖去了冀州府的崔家老宅,不知几位老人怎么商量的,反正,碧青得从冀州崔家的老宅这儿嫁出去。
她跟师傅说自己早就嫁过了,老爷子眼睛一瞪:“谁家娶媳妇儿没有三媒六聘,尤其,还是老夫的弟子,以前的不作数,这回才算。”
老爷子一句话,碧青就只有听着的份儿,在这上头,几位老人出奇的固执,碧青就是觉得麻烦,而且,明明大郎已经家来了,却连一面都不能见,这叫什么事儿啊 。
想着,不禁往窗户外望了望,刚望了一眼,额头就挨了一记:“丫头看什么呢,该你走了。”
碧青摸着额头,嘟嘟嘴:“还走什么啊,您老又赢了。”
自从碧青教会了老爷子下五子棋,老爷子算有消遣的了,没事儿就拽着她下棋,老爷子摇摇头:“能让你这么死心塌地的想着,那傻小子傻归傻,倒是个有傻福。”
碧青不乐意了:“瞧您老说的,大郎哪儿傻了。”
老爷子颇不给面子:“我瞧着哪儿都傻,也就你这丫头瞅着顺眼。”
碧青笑了:“夫妻吗,瞅着不顺眼,岂不坏了。”
见桌上的水滚了,开始泡茶,崔家根儿上就是冀州府人氏,后来才搬去了京城,这栋宅子是崔家的祖宅,怎么也有一百多年了吧,维护的相当完好,即使修缮了无数次,仍然保存住了原来的风格,墙上的砖雕都异常完整。
碧青刚来的时候,好好逛了一圈,对这种保存完好的百年老宅颇有兴趣,主人不在,老宅里依旧有仆人打理着,碧青估计是崔家给老爷子预备的,想老爷子什么时候回来,就有伺候的人,所以,她跟师傅搬进来就住,很是方便。
只不过,江婆婆依旧不满意,自打搬进来就开始指挥着仆人收拾打扫,大红绸子挂的到处都是,连院子里的树也让丫头扎了仿真的树叶跟花,用线绑在了树枝上,远远看去就跟真的一般。
碧青把冲好茶递了过去,老爷子接过抿了一口道:“如今喝惯了麦子茶,倒不怎么喜欢这些了。”
碧青笑道:“师傅,这喝什么也得应景儿才成,这里不是武陵源,要是拿大碗喝麦子茶可不合适。”
分卷阅读1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