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郡谢氏 作者:李暮夕
分卷阅读28
。
杨娆却气昏了头,提高了声音不顾道:“你幼年便已丧母,又有胡裔血统,身在汉门举目无亲,有什么可得意的?”
秋姜有些怜悯地望着她,一点不恼:“先妣虽然早逝,母亲却待三娘视如己出,姊妹和睦,何以‘举目无亲’?我朝胡汉相融,本为一家,取长补短,文武兼备,繁盛更胜往昔。不若南地武将低微,士族鼠目寸光,夜郎自大,祸起萧墙而自顾不暇,以至常有匪寇蛮夷侵境扰民。永平四年,獠贼不过区区二千余众,一月之间竟连破三郡,各州郡县牧守者争相逃窜,闻风丧胆,形如鼠犬。泱泱大国,竟无一将可派?可悲可叹。贵阶一如此,何况庶出之女?娆,媚也,名姓尚且如此,何况品性远见乎?小儿之见,请勿复言。”
说罢微微一甩广袖,单手绕起一角曳地的碧霞云纹羽纱挽臂。
杨娆气得满面通红,却又无话可辩,最后竟然嘤嘤哭泣起来。
这一出倒是把秋姜弄蒙了。
杨瑶也是愣住了,自小外傅便教导她们,贵胄子女讲究的是高贵磊落,畅所欲言,更要风度翩翩,不拘小节。说不过就哭,简直和乡野村妇一样,这实在是——她也是羞得满面通红。
身后一人穿花拂柳而来,出声呵斥:“阿娆快快退下。谢氏三娘乃陈郡贵女,吾等远来是为宾客,当尊敬主人,以礼待之,怎能以唇舌相攻?”
秋姜望去,那是一个年过十六的少年,峨冠博带,肤白俊俏,有些羸弱文雅,很符合当今名士贵胄间的审美。他身旁一个少年看着比他略小两岁,也是好相貌,正一脸好奇地望着她。
“郎君何人?”秋姜问道。
来人上前拱手,拜上名帖:“弘农杨二郎杨尹,女郎有礼。”又为她引见身边少年,“五弟杨约。”
秋姜想不到他这样正式,接过了,看了一眼,递给一旁的青鸾,也施礼道:“谢氏三娘,郎君有礼。”
杨尹笑道:“三娘高才,如今才得见,真是相逢恨晚。”
秋姜道:“二郎言重了。”
杨尹道:“这次与我一同来的还有谯郡桓云、陈留谢广等诸君名流,都是我的同窗好友。五月初五,我们商约好了在兰阴常山举办游宴盛会,到时必定群贤毕至,希望三娘子、五娘子赏光莅临。”
秋姜想到这一世还没出过远门,更没见识多曲水流觞、士女游宴这样的盛会,便笑着应承:“恭敬不如从命,多谢足下盛情相邀。”
秋姜离去后,杨尹才舒缓了笑容,执起杨娆的手轻语安抚:“阿娆,你何必与她一般见识?”
杨娆抽了手,狠狠跺脚:“自她出现,你眼睛里只有她了。”
杨尹对这个远房堂妹,实在是无可奈何。以前看在她倾慕自己也乖巧伶俐的份上,他才对她另眼相看。不过是一个庶女,以后再好也只是为妾,居然也这样骄纵?当下便冷了脸,和杨约一同离开。
杨娆见状,又气又伤心,眼泪如断线的珍珠般不断往下掉,心里把谢秋姜咒骂了无数遍。
杨瑶只能叹息。
同为门阀世家,也分三六九等。以王谢为首的侨姓源远流长,最为贵重,其次便是宿居江南的吴姓士族和他们弘农杨氏、京兆韦氏、河东裴氏等关中郡姓和山东郡姓。不过这些年以太原王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为首的七姓十家逐渐崛起,山东郡姓又有稳压关中郡姓的趋势。
也许他们弘农杨氏在普通门第间是显赫的,但是,和一等一的门阀大家一比,便又落了下乘。
也难怪二兄这样百般讨好,不远千里来中原求娶谢氏贵女,此事若成,那可是光耀门楣的大事。可偏偏阿娆不清楚自己的身份,居然敢挑衅谢氏嫡出的贵女,真是不知死活。
第020章 上元佳节
020上元佳节
距离相约出游的日子还早,上元佳节却到了。
正月十五,初春将临,微风中仍有寒意。出门前,秋姜让青鸾给她换了名士常着的大袖衫,头顶漆纱笼冠,腰间悬佩,手中檀扇,脚下蹬了重台履。
“三郎真是俊朗。”青鸾在一旁笑话她。
秋姜收了檀扇,以扇尖微微挑起她的下颌,轻佻一笑:“小娘子亦是美貌,嫁与郎君可好?”
青鸾拍开她,啐道:“不正经。”
秋姜悠然自得,开心地紧。
上元佳节是大节,三元之首,所以普天同庆,这天晚上取消了宵禁,坊间也不设栅栏,畅通无阻。路上人来人往,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高门院内传来祭祀的撞钟之声,外有小儿嬉戏,沿街都有赏灯猜谜的摊设,好不热闹。这还是在外坊,不知内坊又是怎样一副盛况?
秋姜看到河道旁有人在卖灯笼,就买了一盏,又看到有兜售果点茶糕的,也叫扮作僮仆的锦书和青鸾收了一路。她玩得不亦说乎,却苦了青鸾和锦书。
因着人流众多,商贾小贩络绎不绝,秋姜又走得快,过了会儿回头看,发现身后已经没了青鸾和锦书的影子。
她并不惊慌,却有些担心那两个小丫鬟出事。青鸾稳重,倒罢了,要是锦书和她失散,那真是要出事。心里想着便撑起灯笼,朝来时的街巷沿路找寻二人。
前面有茶楼,又是在桥梁底下,聚集的人比别的地方更多。秋姜想挤出人流,却发现前后都堵满了人,只好暂时停下脚步。
“若有猜出此灯谜者,可得吾家传之宝。”桥底下有人高喊。
秋姜望去,发现那是一个猜灯谜的摊头,不过规模比路上她走来看到的都要大。小贩是个约莫十三四岁的少年,身着短衫垮裤,头顶毡帽,一双丹凤眼斜挑着,环视四周,目光灵敏,颇有些自傲的神色。
有个大汉上前道:“我来。”
那小贩鄙夷地打量了他一眼,抱肩道:“先缴纳保金百铢。”
大汉一愣,脸上怒色一盛:“兀那小儿,你这是耍我玩?”
小贩道:“没钱就滚。”
大汉不忿,撸了袖子就要上前砸摊,小贩身旁一直站立不动的麻衣少年却上前扣住了他,任是那大汉满脸涨红,也挣脱不得。
那大汉吃了亏,逃得踪影也没了。
“有人能猜吗?”那小贩得意地仰起头,手里
分卷阅读28
-
分卷阅读28
。
杨娆却气昏了头,提高了声音不顾道:“你幼年便已丧母,又有胡裔血统,身在汉门举目无亲,有什么可得意的?”
秋姜有些怜悯地望着她,一点不恼:“先妣虽然早逝,母亲却待三娘视如己出,姊妹和睦,何以‘举目无亲’?我朝胡汉相融,本为一家,取长补短,文武兼备,繁盛更胜往昔。不若南地武将低微,士族鼠目寸光,夜郎自大,祸起萧墙而自顾不暇,以至常有匪寇蛮夷侵境扰民。永平四年,獠贼不过区区二千余众,一月之间竟连破三郡,各州郡县牧守者争相逃窜,闻风丧胆,形如鼠犬。泱泱大国,竟无一将可派?可悲可叹。贵阶一如此,何况庶出之女?娆,媚也,名姓尚且如此,何况品性远见乎?小儿之见,请勿复言。”
说罢微微一甩广袖,单手绕起一角曳地的碧霞云纹羽纱挽臂。
杨娆气得满面通红,却又无话可辩,最后竟然嘤嘤哭泣起来。
这一出倒是把秋姜弄蒙了。
杨瑶也是愣住了,自小外傅便教导她们,贵胄子女讲究的是高贵磊落,畅所欲言,更要风度翩翩,不拘小节。说不过就哭,简直和乡野村妇一样,这实在是——她也是羞得满面通红。
身后一人穿花拂柳而来,出声呵斥:“阿娆快快退下。谢氏三娘乃陈郡贵女,吾等远来是为宾客,当尊敬主人,以礼待之,怎能以唇舌相攻?”
秋姜望去,那是一个年过十六的少年,峨冠博带,肤白俊俏,有些羸弱文雅,很符合当今名士贵胄间的审美。他身旁一个少年看着比他略小两岁,也是好相貌,正一脸好奇地望着她。
“郎君何人?”秋姜问道。
来人上前拱手,拜上名帖:“弘农杨二郎杨尹,女郎有礼。”又为她引见身边少年,“五弟杨约。”
秋姜想不到他这样正式,接过了,看了一眼,递给一旁的青鸾,也施礼道:“谢氏三娘,郎君有礼。”
杨尹笑道:“三娘高才,如今才得见,真是相逢恨晚。”
秋姜道:“二郎言重了。”
杨尹道:“这次与我一同来的还有谯郡桓云、陈留谢广等诸君名流,都是我的同窗好友。五月初五,我们商约好了在兰阴常山举办游宴盛会,到时必定群贤毕至,希望三娘子、五娘子赏光莅临。”
秋姜想到这一世还没出过远门,更没见识多曲水流觞、士女游宴这样的盛会,便笑着应承:“恭敬不如从命,多谢足下盛情相邀。”
秋姜离去后,杨尹才舒缓了笑容,执起杨娆的手轻语安抚:“阿娆,你何必与她一般见识?”
杨娆抽了手,狠狠跺脚:“自她出现,你眼睛里只有她了。”
杨尹对这个远房堂妹,实在是无可奈何。以前看在她倾慕自己也乖巧伶俐的份上,他才对她另眼相看。不过是一个庶女,以后再好也只是为妾,居然也这样骄纵?当下便冷了脸,和杨约一同离开。
杨娆见状,又气又伤心,眼泪如断线的珍珠般不断往下掉,心里把谢秋姜咒骂了无数遍。
杨瑶只能叹息。
同为门阀世家,也分三六九等。以王谢为首的侨姓源远流长,最为贵重,其次便是宿居江南的吴姓士族和他们弘农杨氏、京兆韦氏、河东裴氏等关中郡姓和山东郡姓。不过这些年以太原王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为首的七姓十家逐渐崛起,山东郡姓又有稳压关中郡姓的趋势。
也许他们弘农杨氏在普通门第间是显赫的,但是,和一等一的门阀大家一比,便又落了下乘。
也难怪二兄这样百般讨好,不远千里来中原求娶谢氏贵女,此事若成,那可是光耀门楣的大事。可偏偏阿娆不清楚自己的身份,居然敢挑衅谢氏嫡出的贵女,真是不知死活。
第020章 上元佳节
020上元佳节
距离相约出游的日子还早,上元佳节却到了。
正月十五,初春将临,微风中仍有寒意。出门前,秋姜让青鸾给她换了名士常着的大袖衫,头顶漆纱笼冠,腰间悬佩,手中檀扇,脚下蹬了重台履。
“三郎真是俊朗。”青鸾在一旁笑话她。
秋姜收了檀扇,以扇尖微微挑起她的下颌,轻佻一笑:“小娘子亦是美貌,嫁与郎君可好?”
青鸾拍开她,啐道:“不正经。”
秋姜悠然自得,开心地紧。
上元佳节是大节,三元之首,所以普天同庆,这天晚上取消了宵禁,坊间也不设栅栏,畅通无阻。路上人来人往,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高门院内传来祭祀的撞钟之声,外有小儿嬉戏,沿街都有赏灯猜谜的摊设,好不热闹。这还是在外坊,不知内坊又是怎样一副盛况?
秋姜看到河道旁有人在卖灯笼,就买了一盏,又看到有兜售果点茶糕的,也叫扮作僮仆的锦书和青鸾收了一路。她玩得不亦说乎,却苦了青鸾和锦书。
因着人流众多,商贾小贩络绎不绝,秋姜又走得快,过了会儿回头看,发现身后已经没了青鸾和锦书的影子。
她并不惊慌,却有些担心那两个小丫鬟出事。青鸾稳重,倒罢了,要是锦书和她失散,那真是要出事。心里想着便撑起灯笼,朝来时的街巷沿路找寻二人。
前面有茶楼,又是在桥梁底下,聚集的人比别的地方更多。秋姜想挤出人流,却发现前后都堵满了人,只好暂时停下脚步。
“若有猜出此灯谜者,可得吾家传之宝。”桥底下有人高喊。
秋姜望去,发现那是一个猜灯谜的摊头,不过规模比路上她走来看到的都要大。小贩是个约莫十三四岁的少年,身着短衫垮裤,头顶毡帽,一双丹凤眼斜挑着,环视四周,目光灵敏,颇有些自傲的神色。
有个大汉上前道:“我来。”
那小贩鄙夷地打量了他一眼,抱肩道:“先缴纳保金百铢。”
大汉一愣,脸上怒色一盛:“兀那小儿,你这是耍我玩?”
小贩道:“没钱就滚。”
大汉不忿,撸了袖子就要上前砸摊,小贩身旁一直站立不动的麻衣少年却上前扣住了他,任是那大汉满脸涨红,也挣脱不得。
那大汉吃了亏,逃得踪影也没了。
“有人能猜吗?”那小贩得意地仰起头,手里
分卷阅读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