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佳婿 作者:清越流歌
分卷阅读115
端,你们先去屋里坐着。”
一群人便又进屋了,刘二叔落后一步了,把准备好的鞭炮拿出来放,熟练的点燃,刚回头,就瞧见身后站了一排的熊孩子,正眼巴巴的看着他。
刘二叔好气又好笑,但还是板着脸道:“鞭炮没放完,不许过去捡,炸烂了手可没人管你们。”
熊孩子们也不失望,昨天中午,被刘二叔从外家接回来的小七,正仰着头,眨巴着眼睛看着他爹,乖乖的道:“爹,我们等鞭炮放完了再去捡!”
这个时代的孩子没那么多玩具,正月里放一挂鞭炮,偶尔有几个没烧到的,都会被眼尖的孩子们扒拉出来,便成了最受欢迎的玩具。
只是这些熊孩子有时候胆大包天,没大人盯着,鞭炮还没放完他们就跑到跟前去了,很是危险,因此经常要被大人教育。
虽然小家伙保证的声音很真诚,其他熊孩子们忙不迭的点头,刘二叔也不肯信他们的话,站在外边看着鞭炮彻底放完了,才回得屋。
其他人已经陆续落座了,大姑父问起刘家卖茶叶蛋的事:“我们镇上也都听说了,说是岳父家在好几个镇卖鸡蛋,生意很不错的样子。”
蒋氏便好奇的问:“他们也知道咱们家?”
大姑父笑道:“他们倒不知道,只是说松林镇下边的一个村,供了孙子在青山书院的那一家,我一琢磨,整个松林镇,除了镇上几户人家,底下的村子里,就只有咱们家延宁在青山书院了,这才猜测是岳父家。”
刘青听得眼神闪了闪,看来她还是大意了,这个时代交通不发达,也没什么通讯,可是人们口口相传,八卦传播得也快,连永宁镇的人都听说了这事,恐怕江州城也有流言了罢?
好在家里已经想到了应对的办法,等过了元宵开张卖茶叶蛋,就不是他们刘家的生意,即便上头派了官差过来查,也没什么把柄,真要怕惹事,给官差孝敬点银钱,多半就解决了。
刘大爷脸色也沉了一下,很快又恢复了笑容,想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便点头笑道:“原来是这样。其实也就小打小闹,换点钱贴补家用,你们也知道,延宁今年就要下场考试了,需得准备好些东西,家里压力也大。不过快到开春了,地里也要忙起来,还要去镇上卖茶叶蛋的话,咱们家人手就不够了,因此我们商量了一下,干脆请村里人都来帮忙,他们自家养的鸡蛋也不好卖,还不如都收集起来给咱们家,赚的钱一起分,往后地里的活,也能请他们帮衬着。”
大姑父提起这事的本意,也是为了提醒刘大爷。大侄子今年就要参加科举了,他家离县里近,镇上也有在青山书院念书的,都说他大侄子学问好,最得书院的先生喜欢,是此次科举里最有希望考取功名的,到时候大侄子成了秀才,甚至是举人老爷,他当姑父的也跟着面上有光不是?
因此大姑父对刘延宁很是关心,自然不希望在这个关键时刻掉链子。
此时见岳父家已经有了对策,大姑父才放下心来,笑了笑表示他放心了。
小姑一边哄着情绪不太好的小儿子,一边好奇的问:“爹,娘,你们是怎么想起卖这种鸡蛋的?听说好几文钱一个,就没人跟着学吗?”
蒋氏笑道:“这问题你们要去问青青,也不知道这丫头怎么琢磨出来的。别看她年纪小,比起吃的,咱们家还真没人比得上她。”
“也不是没人学样过。正好延宁有两个同窗,就是从京里来的,听说京里的大户人家,都爱吃这个,他们管这个叫茶叶蛋。就有人听了这名字,在家用茶叶煮鸡蛋,可咱们家除了茶叶,还加了好些香料调料,有些他们见都没见过的,哪里能做得出这个味道来?因此大半年了,也就咱们一家在卖茶叶蛋,他们都学不来。”
小姑问这个,纯属是好奇,并未有打听秘方的意思,因此听到这话,她便把注意力转到刘青身上去了,抬头看向刘青,笑道:“我先前下车时,第一眼就瞧见青青了,穿着粉色的花袄子,一张小脸又白又嫩,比我在城里瞧见的姑娘还出挑些。我还在想,咱们家什么时候有这么标致的姑娘,长得跟花儿似的?没想到原来是青青!真是女大十八变,小姑都险些认不出来。”
“你这张嘴,还是这么油滑。”蒋氏面上闪过一丝自得,笑骂道,“青青跟延宁长得那么像,要是认不出来,你这个小姑就白当的了!”
刘青实在是憋不出脸红羞涩的样子,又见小姑说话爽利,便笑道:“村里还有人说我长得像两位姑姑了,小姑这不是把自个儿也夸进去了吗。”
听到这话,小姑还真仔细的看了几眼刘青,煞有其事的点头道:“还真有点像,青青的嘴和下巴长得像我。”
“夸完青青又来夸你自己了?不害臊。”
“青青如今长开了,确实越看越标致。”刘大姑也十分认同的点头,只是想到一家子光夸刘青去了,未免冷落了旁边的大侄女,忙补了一句,“雅琴也是,姐妹俩都长成了漂亮的大姑娘,大嫂和二嫂有福了。”
刚巧李氏和王氏端了菜进来,王氏没听到先前的对话,只听到这里,心里十分舒坦,不免对这个大姑子很是满意。
刘大姑补这句话,倒不是为了王氏,她是见大侄女也这般大了,姑娘家都不服输,她们只夸二侄女,难免叫大侄女心里失落,再说她兄弟还坐在这里,就算看在兄弟的面子上,对侄女们的态度,也不能厚此薄彼了。
不过刘大姑不比小姑,她在娘家时是长女,嫁去婆家又是长媳,自小稳重惯了,如今她婆婆也不爱管事,大多是她里里外外一把抓。刘大姑行事滴水不漏,既然夸了刘雅琴,也不介意再卖王氏一个好,才有李氏和王氏进来时,听见的那句话。
刘家姑姑嫁得远,一年到头也就回来这么一次,在娘家住个一两天,又得回婆家,相处的机会实在太少,而她们还是姑娘家的时候,他们大哥还没去世,李氏作为长媳,性子不得公婆的喜欢,但是对刘家姑姑来说,有个知书达理的长嫂,既长面子又省心,比那些掐尖要强的嫂子好太多。
由此种种,刘家两个姑姑,都同李氏相处得最久,心里也都更喜欢这个嫂子,又看在刘延宁的份上,她们心里也更愿意亲近李氏的。
但这些心思不能说出来就是了。
“对了,都忘了跟你们说。”蒋氏想到什么,对女儿和女婿们道,“等过完元宵,我们打算在城里典间屋子,让老大家的和青青过去照顾延宁。都说考科举很辛苦,好些身子骨弱的都扛不住,叫老大家的跟过去,也好趁这几个月帮延宁调理好身子。”
“岳母说得很是。”大姑父看着十分上心的样子,忙问,“这屋子可典好了?若是没有,明儿回去
分卷阅读115
-
分卷阅读115
端,你们先去屋里坐着。”
一群人便又进屋了,刘二叔落后一步了,把准备好的鞭炮拿出来放,熟练的点燃,刚回头,就瞧见身后站了一排的熊孩子,正眼巴巴的看着他。
刘二叔好气又好笑,但还是板着脸道:“鞭炮没放完,不许过去捡,炸烂了手可没人管你们。”
熊孩子们也不失望,昨天中午,被刘二叔从外家接回来的小七,正仰着头,眨巴着眼睛看着他爹,乖乖的道:“爹,我们等鞭炮放完了再去捡!”
这个时代的孩子没那么多玩具,正月里放一挂鞭炮,偶尔有几个没烧到的,都会被眼尖的孩子们扒拉出来,便成了最受欢迎的玩具。
只是这些熊孩子有时候胆大包天,没大人盯着,鞭炮还没放完他们就跑到跟前去了,很是危险,因此经常要被大人教育。
虽然小家伙保证的声音很真诚,其他熊孩子们忙不迭的点头,刘二叔也不肯信他们的话,站在外边看着鞭炮彻底放完了,才回得屋。
其他人已经陆续落座了,大姑父问起刘家卖茶叶蛋的事:“我们镇上也都听说了,说是岳父家在好几个镇卖鸡蛋,生意很不错的样子。”
蒋氏便好奇的问:“他们也知道咱们家?”
大姑父笑道:“他们倒不知道,只是说松林镇下边的一个村,供了孙子在青山书院的那一家,我一琢磨,整个松林镇,除了镇上几户人家,底下的村子里,就只有咱们家延宁在青山书院了,这才猜测是岳父家。”
刘青听得眼神闪了闪,看来她还是大意了,这个时代交通不发达,也没什么通讯,可是人们口口相传,八卦传播得也快,连永宁镇的人都听说了这事,恐怕江州城也有流言了罢?
好在家里已经想到了应对的办法,等过了元宵开张卖茶叶蛋,就不是他们刘家的生意,即便上头派了官差过来查,也没什么把柄,真要怕惹事,给官差孝敬点银钱,多半就解决了。
刘大爷脸色也沉了一下,很快又恢复了笑容,想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便点头笑道:“原来是这样。其实也就小打小闹,换点钱贴补家用,你们也知道,延宁今年就要下场考试了,需得准备好些东西,家里压力也大。不过快到开春了,地里也要忙起来,还要去镇上卖茶叶蛋的话,咱们家人手就不够了,因此我们商量了一下,干脆请村里人都来帮忙,他们自家养的鸡蛋也不好卖,还不如都收集起来给咱们家,赚的钱一起分,往后地里的活,也能请他们帮衬着。”
大姑父提起这事的本意,也是为了提醒刘大爷。大侄子今年就要参加科举了,他家离县里近,镇上也有在青山书院念书的,都说他大侄子学问好,最得书院的先生喜欢,是此次科举里最有希望考取功名的,到时候大侄子成了秀才,甚至是举人老爷,他当姑父的也跟着面上有光不是?
因此大姑父对刘延宁很是关心,自然不希望在这个关键时刻掉链子。
此时见岳父家已经有了对策,大姑父才放下心来,笑了笑表示他放心了。
小姑一边哄着情绪不太好的小儿子,一边好奇的问:“爹,娘,你们是怎么想起卖这种鸡蛋的?听说好几文钱一个,就没人跟着学吗?”
蒋氏笑道:“这问题你们要去问青青,也不知道这丫头怎么琢磨出来的。别看她年纪小,比起吃的,咱们家还真没人比得上她。”
“也不是没人学样过。正好延宁有两个同窗,就是从京里来的,听说京里的大户人家,都爱吃这个,他们管这个叫茶叶蛋。就有人听了这名字,在家用茶叶煮鸡蛋,可咱们家除了茶叶,还加了好些香料调料,有些他们见都没见过的,哪里能做得出这个味道来?因此大半年了,也就咱们一家在卖茶叶蛋,他们都学不来。”
小姑问这个,纯属是好奇,并未有打听秘方的意思,因此听到这话,她便把注意力转到刘青身上去了,抬头看向刘青,笑道:“我先前下车时,第一眼就瞧见青青了,穿着粉色的花袄子,一张小脸又白又嫩,比我在城里瞧见的姑娘还出挑些。我还在想,咱们家什么时候有这么标致的姑娘,长得跟花儿似的?没想到原来是青青!真是女大十八变,小姑都险些认不出来。”
“你这张嘴,还是这么油滑。”蒋氏面上闪过一丝自得,笑骂道,“青青跟延宁长得那么像,要是认不出来,你这个小姑就白当的了!”
刘青实在是憋不出脸红羞涩的样子,又见小姑说话爽利,便笑道:“村里还有人说我长得像两位姑姑了,小姑这不是把自个儿也夸进去了吗。”
听到这话,小姑还真仔细的看了几眼刘青,煞有其事的点头道:“还真有点像,青青的嘴和下巴长得像我。”
“夸完青青又来夸你自己了?不害臊。”
“青青如今长开了,确实越看越标致。”刘大姑也十分认同的点头,只是想到一家子光夸刘青去了,未免冷落了旁边的大侄女,忙补了一句,“雅琴也是,姐妹俩都长成了漂亮的大姑娘,大嫂和二嫂有福了。”
刚巧李氏和王氏端了菜进来,王氏没听到先前的对话,只听到这里,心里十分舒坦,不免对这个大姑子很是满意。
刘大姑补这句话,倒不是为了王氏,她是见大侄女也这般大了,姑娘家都不服输,她们只夸二侄女,难免叫大侄女心里失落,再说她兄弟还坐在这里,就算看在兄弟的面子上,对侄女们的态度,也不能厚此薄彼了。
不过刘大姑不比小姑,她在娘家时是长女,嫁去婆家又是长媳,自小稳重惯了,如今她婆婆也不爱管事,大多是她里里外外一把抓。刘大姑行事滴水不漏,既然夸了刘雅琴,也不介意再卖王氏一个好,才有李氏和王氏进来时,听见的那句话。
刘家姑姑嫁得远,一年到头也就回来这么一次,在娘家住个一两天,又得回婆家,相处的机会实在太少,而她们还是姑娘家的时候,他们大哥还没去世,李氏作为长媳,性子不得公婆的喜欢,但是对刘家姑姑来说,有个知书达理的长嫂,既长面子又省心,比那些掐尖要强的嫂子好太多。
由此种种,刘家两个姑姑,都同李氏相处得最久,心里也都更喜欢这个嫂子,又看在刘延宁的份上,她们心里也更愿意亲近李氏的。
但这些心思不能说出来就是了。
“对了,都忘了跟你们说。”蒋氏想到什么,对女儿和女婿们道,“等过完元宵,我们打算在城里典间屋子,让老大家的和青青过去照顾延宁。都说考科举很辛苦,好些身子骨弱的都扛不住,叫老大家的跟过去,也好趁这几个月帮延宁调理好身子。”
“岳母说得很是。”大姑父看着十分上心的样子,忙问,“这屋子可典好了?若是没有,明儿回去
分卷阅读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