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 作者:薪越
第三百三十二章 意境
林子轩为张国粒选择《一声叹息》倒不是为了图省事,而是目前社会上就有此类现象。
婚外恋这种话题并不新鲜,不过随着社会的展,越来越引起大众的关注。
九十年代以前,谁要是敢第三者插足,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离婚属于重大事件。
大家信奉的是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两口子就算在家里怎么闹矛盾,在外边还是要装出幸福和睦的样子来,为了面子和孩子,凑合着过下去。
进入九十年代,这种观念在悄然生着变化。
物质生活丰富了,人们之间的感情却变得脆弱了,有了经济上的独立,接下来就是感情上的独立,谁也不需要迁就谁了。
在198o年修订的《婚姻法》中,离婚的理由里增加了“感情破裂”这一条。
这极大的放宽了离婚的尺度,也成了大多数离婚者常用的借口。
感情这个东西就像是肥皂泡,极为脆弱,说破裂就破裂。
面对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诱惑,考验着每个人的道德底线,大家对于出轨有了新的看法,从强烈谴责到围观看热闹,心态上生了变化。
当某种状况经常出现在生活里的时候,也就用平常心来看待了。
有种观点甚至认为只有有本事的人才会出轨,你要是没有钱,没有权利,谁会看上你啊,想出轨都找不到对象。
大众在对出轨者谴责的同时,内心里还有着一丝羡慕。
这种对金钱和权利的崇拜同样是社会展的产物。
在这个时代,社会在转型,人们的观念在改变,传统的婚姻价值观念受到冲击,每个人的内心充满着迷茫和挣扎。
《一声叹息》相当真实的反映了中年男人的婚姻生活,也反映了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
在艺术层面上,这部片子没办法和《小城之春》相比。
《小城之春》的时代背景颇为敏感,正值新旧时代交替的时刻,在讲述细腻的感情纠葛之外,还有一种淡淡的家国情怀。
《一声叹息》偏重写实,诉说现代人狼狈不堪的感情生活,不能说文艺,应该是无奈。
对张国粒来说,这个角色具有不小的挑战性。
他被观众接受的角色都是正面形象,他本人也适合出演正面角色,他那张脸就是标准的国字脸,这种外形不演正面角色太浪费了。
然而,这个出轨的中年男人绝对称不上正面,属于被社会谴责的对象。
他一方面想保持家庭和睦,另一方面和女助手勾勾搭搭,不想放手。
他就这么犹犹豫豫,遮遮掩掩的生活着,既不敢离婚,也不想结束婚外情。
这正是现实中那些胆子不大,却又想入非非的男人的真实写照,这样的男人可以用猥琐来形容,和正面形象毫无关联。
用张国粒这种貌似忠厚老实的演员来演这个角色会给观众一种反差感。
同时,出演这个角色有很大的风险,演好了会引起观众的共鸣,演不好会让观众讨厌。
怎么把握其中的尺度,除了要有一个好剧本外,演员的表演非常重要。
张国粒要能把内心里道德和*的挣扎表现出来,让观众看到他的内心,而不是表面,如此才能让观众接受这个角色,获得理解和认可。
在《一声叹息》里,张国粒的表演决定着这部戏的成败。
而且,这类题材不容易过审,在总局哪儿会有麻烦。
你要是想拍也行,必须要在片子里大力的批判和鞭挞出轨者,让观众看到出轨者的悲惨下场,这样才能起到正面宣传的作用。
你让观众同情和理解出轨者,会造成负面影响,这是给出轨者狡辩。
就算最后出轨者幡然悔悟,回归家庭,中间的过程也会误导和引诱观众进行模仿和尝试。
所以,写这类题材一定要小心谨慎,要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出轨者,让他在家庭和情人之间饱受折磨,疲惫不堪。
一方面要瞒着家庭,一方面要应付情人,整日活在煎熬之中。
这就是出轨的代价。
让观众看完之后,觉得出轨太辛苦,不如回家安稳的过日子,这样就能通过审查了。
相对来说,《小城之春》的背景放到几十年前,人物之间的情感相当克制,没有太出格的镜头,更容易通过审查。
不过也有个问题,那就是在抗战结束后,全国都在欢庆胜利,重建家园,你拍一座死寂的小城和男女之间的三角关系,和整个大时代不怎么合拍。
往浅了说,是格局太小,局限于一隅;往深了说,是基调过于悲观,不够光明。
这都是在审查的时候有可能出现的状况。
在国内,拍文艺片,尤其是这种题材敏感的文艺片,在写剧本的时候就要做好各种准备。
《小城之春》的剧本在交给总局审查之前,要先过京城电影制片厂那一关。
好梦公司和京城电影制片厂合作,使用京影厂的厂标,这是正常的流程。
这个剧本在京影厂造成了不小的轰动,大家都是做电影的,能看出这个本子的精彩之处。
“老田,这个剧本和你的风格很像,你好好看看。”有人把剧本拿给了田状状。
自从被禁止从事电影导演工作之后,田状状一直在京影厂做剧本策划和影片监制的工作,就是帮扶和指导青年导演拍片子。
他和张亿谋同属第五代导演,京城人,演艺世家出身,家庭背景深厚。
田状状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拍了多部风格独特的影片,他拍的一部电影在总局审查的时候因为委员们都看不懂,所以没有通过审查。
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位个性化的导演,不是那种主流导演。
田状状翻看着《小城之春》,脑海里浮现出各种画面。
在他看来,这个故事格外的安静,没有太大的波澜起伏,就是那么娓娓道来,点到即止,就好像是是一淡雅的诗词,或者是一幅处处留白的水墨画,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这个剧本和现在的电影不同。
现在的电影太喧闹了,导演总想着表达什么,把什么都往里塞,结果内容倒是充实了,意境没有了,看起来就像是个吃撑的胖子。
真正有意境的电影不是电影本身讲了什么,而是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未完待续。)
...
第三百三十二章 意境
-
第三百三十二章 意境
林子轩为张国粒选择《一声叹息》倒不是为了图省事,而是目前社会上就有此类现象。
婚外恋这种话题并不新鲜,不过随着社会的展,越来越引起大众的关注。
九十年代以前,谁要是敢第三者插足,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离婚属于重大事件。
大家信奉的是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两口子就算在家里怎么闹矛盾,在外边还是要装出幸福和睦的样子来,为了面子和孩子,凑合着过下去。
进入九十年代,这种观念在悄然生着变化。
物质生活丰富了,人们之间的感情却变得脆弱了,有了经济上的独立,接下来就是感情上的独立,谁也不需要迁就谁了。
在198o年修订的《婚姻法》中,离婚的理由里增加了“感情破裂”这一条。
这极大的放宽了离婚的尺度,也成了大多数离婚者常用的借口。
感情这个东西就像是肥皂泡,极为脆弱,说破裂就破裂。
面对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诱惑,考验着每个人的道德底线,大家对于出轨有了新的看法,从强烈谴责到围观看热闹,心态上生了变化。
当某种状况经常出现在生活里的时候,也就用平常心来看待了。
有种观点甚至认为只有有本事的人才会出轨,你要是没有钱,没有权利,谁会看上你啊,想出轨都找不到对象。
大众在对出轨者谴责的同时,内心里还有着一丝羡慕。
这种对金钱和权利的崇拜同样是社会展的产物。
在这个时代,社会在转型,人们的观念在改变,传统的婚姻价值观念受到冲击,每个人的内心充满着迷茫和挣扎。
《一声叹息》相当真实的反映了中年男人的婚姻生活,也反映了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
在艺术层面上,这部片子没办法和《小城之春》相比。
《小城之春》的时代背景颇为敏感,正值新旧时代交替的时刻,在讲述细腻的感情纠葛之外,还有一种淡淡的家国情怀。
《一声叹息》偏重写实,诉说现代人狼狈不堪的感情生活,不能说文艺,应该是无奈。
对张国粒来说,这个角色具有不小的挑战性。
他被观众接受的角色都是正面形象,他本人也适合出演正面角色,他那张脸就是标准的国字脸,这种外形不演正面角色太浪费了。
然而,这个出轨的中年男人绝对称不上正面,属于被社会谴责的对象。
他一方面想保持家庭和睦,另一方面和女助手勾勾搭搭,不想放手。
他就这么犹犹豫豫,遮遮掩掩的生活着,既不敢离婚,也不想结束婚外情。
这正是现实中那些胆子不大,却又想入非非的男人的真实写照,这样的男人可以用猥琐来形容,和正面形象毫无关联。
用张国粒这种貌似忠厚老实的演员来演这个角色会给观众一种反差感。
同时,出演这个角色有很大的风险,演好了会引起观众的共鸣,演不好会让观众讨厌。
怎么把握其中的尺度,除了要有一个好剧本外,演员的表演非常重要。
张国粒要能把内心里道德和*的挣扎表现出来,让观众看到他的内心,而不是表面,如此才能让观众接受这个角色,获得理解和认可。
在《一声叹息》里,张国粒的表演决定着这部戏的成败。
而且,这类题材不容易过审,在总局哪儿会有麻烦。
你要是想拍也行,必须要在片子里大力的批判和鞭挞出轨者,让观众看到出轨者的悲惨下场,这样才能起到正面宣传的作用。
你让观众同情和理解出轨者,会造成负面影响,这是给出轨者狡辩。
就算最后出轨者幡然悔悟,回归家庭,中间的过程也会误导和引诱观众进行模仿和尝试。
所以,写这类题材一定要小心谨慎,要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出轨者,让他在家庭和情人之间饱受折磨,疲惫不堪。
一方面要瞒着家庭,一方面要应付情人,整日活在煎熬之中。
这就是出轨的代价。
让观众看完之后,觉得出轨太辛苦,不如回家安稳的过日子,这样就能通过审查了。
相对来说,《小城之春》的背景放到几十年前,人物之间的情感相当克制,没有太出格的镜头,更容易通过审查。
不过也有个问题,那就是在抗战结束后,全国都在欢庆胜利,重建家园,你拍一座死寂的小城和男女之间的三角关系,和整个大时代不怎么合拍。
往浅了说,是格局太小,局限于一隅;往深了说,是基调过于悲观,不够光明。
这都是在审查的时候有可能出现的状况。
在国内,拍文艺片,尤其是这种题材敏感的文艺片,在写剧本的时候就要做好各种准备。
《小城之春》的剧本在交给总局审查之前,要先过京城电影制片厂那一关。
好梦公司和京城电影制片厂合作,使用京影厂的厂标,这是正常的流程。
这个剧本在京影厂造成了不小的轰动,大家都是做电影的,能看出这个本子的精彩之处。
“老田,这个剧本和你的风格很像,你好好看看。”有人把剧本拿给了田状状。
自从被禁止从事电影导演工作之后,田状状一直在京影厂做剧本策划和影片监制的工作,就是帮扶和指导青年导演拍片子。
他和张亿谋同属第五代导演,京城人,演艺世家出身,家庭背景深厚。
田状状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拍了多部风格独特的影片,他拍的一部电影在总局审查的时候因为委员们都看不懂,所以没有通过审查。
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位个性化的导演,不是那种主流导演。
田状状翻看着《小城之春》,脑海里浮现出各种画面。
在他看来,这个故事格外的安静,没有太大的波澜起伏,就是那么娓娓道来,点到即止,就好像是是一淡雅的诗词,或者是一幅处处留白的水墨画,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这个剧本和现在的电影不同。
现在的电影太喧闹了,导演总想着表达什么,把什么都往里塞,结果内容倒是充实了,意境没有了,看起来就像是个吃撑的胖子。
真正有意境的电影不是电影本身讲了什么,而是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未完待续。)
...
第三百三十二章 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