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 作者:薪越
第四百六十四章 思考
冯晓刚对于这个结果颇为郁闷。
他目前拿得出手的电影就是一声叹息了,可惜还是没有被人看上。
说实话,国内的电影导演对于国际影坛极为热衷,特别是那些大导演。
他们先在欧洲影坛不断的征战,获得荣誉后就开始长达数年的冲奥之旅,美国奥斯卡是国内大导演的终极目标。
虽然嘴上说着不在意,但每年总局推荐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时候,竞争都极其激烈。
因为一年只能推荐一部电影,那是属于大导演的战场。
冯晓刚同样有这样的想法,想着自己的电影能在国际影坛上风光一把。
这很正常,每个人都一样。
以前拍电视剧那会,他可能觉得能拍电影就满足了,现在拍了三部贺岁片,票房有了,他自然有了更高的追求。
怎么转型,怎么走向国际影坛,就这个问题他询问了资深电影人芭芭拉。
芭芭拉认为冯晓刚应该继续走商业片的道路,一声叹息有点不伦不类,介于文艺片和商业片之间,两边不讨好。
虽说影片在内地的票房不错,不过那更多是由于冯晓刚和张国粒的号召力。
如果让一位不知名的导演来拍,会不会赔本还说不准。
有的导演擅长文艺片,有的导演擅长商业片,有的导演两者兼备,只是那样的导演不多。
导演在起步阶段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
等你在一个领域达到顶峰的时候,才有资本尝试新的东西,否则很容易失败。
在好莱坞,即便是大导演,失败的次数多了,同样会被主流的电影圈子踢出局。
她鼓励冯晓刚继续拍商业片,但不是那种京味喜剧,而是要走国际化路线。
“该怎么走国际化路线呢?”冯晓刚请教道,“我可以把片子里的京味淡化,也可以把拍摄地点放到国外去,可它本质上还是一个东方的故事,我现在弄不明白的是什么样的故事能让东西方的观众都接受。”
这是冯晓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京味喜剧让他获得了成功,一声叹息是一次转型的尝试,但这次转型毁誉参半。
冯晓刚显然不能继续拍这类影片了,如果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观众恐怕不会再买账。
他很清楚自己的根基在哪儿,所以有了归贺岁片的打算。
可就算是拍贺岁片,也不能是以往的京味喜剧,要有创新才行,不然就是吃老本。
作为一位有追求的导演,冯晓刚当然不想吃老本,他还想着冲向国际影坛呢。
创作需要时间上的积累,这是冯晓刚要休息一年的原因之一,他要好好琢磨这个事儿。
在这个问题上,林子轩能给他的帮助不多。
或许能从侧面提醒一下,但不能直接告诉冯晓刚该怎么做,别人告诉你的东西远没有自己琢磨出来的深刻。
更何况,林子轩自己也是一知半解。
他毕竟不是导演,没办法用导演的思维考虑问题。
所以,他没有逼冯晓刚拍新片给公司赚钱,而是给了冯晓刚充足的时间去消化和思考。
“我没办法给你一个标准,在东西方文化的理解上你可以和李桉聊聊。”芭芭拉建议道,“想要国际化,还有个更简单的办法,那就是和国际上的制作团队合作拍片,如果你需要,我可以负责联系,但你要有个能打动我们的剧本。”
这的确是最简单的办法,和好莱坞的团队合作,时间久了自然就知道怎么国际化了。
不过这种国际化合拍的影片投资成本肯定要上升,没有三千万拿不下来,再加上后期的宣传费用,至少是四千万人民币。
在国内绝对属于商业大片了。
林子轩虽说对冯晓刚的新片投资不封顶,可也要考虑怎么收成本的问题,光靠国内的票房收入肯定不行,要想想其他手段。
“我觉得那个芭芭拉说的挺靠谱,咱们要不要试着干一把?”冯晓刚询问道。
“那只能走其他路子收投资了,大批量的植入广告。”林子轩提议道,“在写剧本的时候就要把广告考虑进去,和广告商联系,有了十几条广告,成本就差不多来了。”
商业片植入广告的做法很常见,冯晓刚以前就做过,只不过还有点遮遮掩掩。
植入广告的好处是把电影剧情和广告融合在一起,让观众不经意间对广告有了潜意识的知觉,这要比直接播放广告更容易被观众接受。
广告可以是电影中静态的摆设,或者画面的背景,也可以是演员使用的道具。
以冯晓刚和葛尤目前在国内电影市场的影响力,植入一条广告,至少要收一百五十万。
十几条广告就能过两千万,再加上其他广告商的荣誉赞助,收电影成本并不困难。
“太狠了吧,别到时候观众光看广告,把剧情给忘了。”冯晓刚调侃道。
冯晓刚虽然这么说,却没什么不好意思,他们当初拍京城人在纽约的时候,为了拉投资还不是死命的朝里面加广告。
关键是愿不愿意做的问题。
那些文艺片导演遇到这种情况或许要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冯晓刚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他现在想的是用什么方式和好莱坞合作。
是和好莱坞的制作团队,还是请好莱坞的演员,要写一个什么样的剧本。
对他来说,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一旦成功完成了这次的转型,冯晓刚就能从国内二线的商业片导演跃升到一线的位置,甚至还有机会向着国际大导演冲刺。
芭芭拉离开了京城,不久从香江传来消息。
哥伦比亚亚洲电影公司愿意代理家这部影片,并把合同传真了过来。
经过评估,他们的电影专家认为像这种小成本文艺片有以小博大的可能性。
尤其是这种女性题材的电影,加上导演同样是女性,在电影节上容易获得女性评委的好感,同时不会让男性评委反感。
只要运作得当,拿上一个有分量的奖项难度不大。
他们希望影片的导演和主演配合欧洲方面的电影宣传,影片有机会获得不菲的收益。(未完待续。)
里面小说更新度快、广告少、章节完整、破防盗】
第四百六十四章 思考
-
第四百六十四章 思考
冯晓刚对于这个结果颇为郁闷。
他目前拿得出手的电影就是一声叹息了,可惜还是没有被人看上。
说实话,国内的电影导演对于国际影坛极为热衷,特别是那些大导演。
他们先在欧洲影坛不断的征战,获得荣誉后就开始长达数年的冲奥之旅,美国奥斯卡是国内大导演的终极目标。
虽然嘴上说着不在意,但每年总局推荐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时候,竞争都极其激烈。
因为一年只能推荐一部电影,那是属于大导演的战场。
冯晓刚同样有这样的想法,想着自己的电影能在国际影坛上风光一把。
这很正常,每个人都一样。
以前拍电视剧那会,他可能觉得能拍电影就满足了,现在拍了三部贺岁片,票房有了,他自然有了更高的追求。
怎么转型,怎么走向国际影坛,就这个问题他询问了资深电影人芭芭拉。
芭芭拉认为冯晓刚应该继续走商业片的道路,一声叹息有点不伦不类,介于文艺片和商业片之间,两边不讨好。
虽说影片在内地的票房不错,不过那更多是由于冯晓刚和张国粒的号召力。
如果让一位不知名的导演来拍,会不会赔本还说不准。
有的导演擅长文艺片,有的导演擅长商业片,有的导演两者兼备,只是那样的导演不多。
导演在起步阶段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
等你在一个领域达到顶峰的时候,才有资本尝试新的东西,否则很容易失败。
在好莱坞,即便是大导演,失败的次数多了,同样会被主流的电影圈子踢出局。
她鼓励冯晓刚继续拍商业片,但不是那种京味喜剧,而是要走国际化路线。
“该怎么走国际化路线呢?”冯晓刚请教道,“我可以把片子里的京味淡化,也可以把拍摄地点放到国外去,可它本质上还是一个东方的故事,我现在弄不明白的是什么样的故事能让东西方的观众都接受。”
这是冯晓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京味喜剧让他获得了成功,一声叹息是一次转型的尝试,但这次转型毁誉参半。
冯晓刚显然不能继续拍这类影片了,如果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观众恐怕不会再买账。
他很清楚自己的根基在哪儿,所以有了归贺岁片的打算。
可就算是拍贺岁片,也不能是以往的京味喜剧,要有创新才行,不然就是吃老本。
作为一位有追求的导演,冯晓刚当然不想吃老本,他还想着冲向国际影坛呢。
创作需要时间上的积累,这是冯晓刚要休息一年的原因之一,他要好好琢磨这个事儿。
在这个问题上,林子轩能给他的帮助不多。
或许能从侧面提醒一下,但不能直接告诉冯晓刚该怎么做,别人告诉你的东西远没有自己琢磨出来的深刻。
更何况,林子轩自己也是一知半解。
他毕竟不是导演,没办法用导演的思维考虑问题。
所以,他没有逼冯晓刚拍新片给公司赚钱,而是给了冯晓刚充足的时间去消化和思考。
“我没办法给你一个标准,在东西方文化的理解上你可以和李桉聊聊。”芭芭拉建议道,“想要国际化,还有个更简单的办法,那就是和国际上的制作团队合作拍片,如果你需要,我可以负责联系,但你要有个能打动我们的剧本。”
这的确是最简单的办法,和好莱坞的团队合作,时间久了自然就知道怎么国际化了。
不过这种国际化合拍的影片投资成本肯定要上升,没有三千万拿不下来,再加上后期的宣传费用,至少是四千万人民币。
在国内绝对属于商业大片了。
林子轩虽说对冯晓刚的新片投资不封顶,可也要考虑怎么收成本的问题,光靠国内的票房收入肯定不行,要想想其他手段。
“我觉得那个芭芭拉说的挺靠谱,咱们要不要试着干一把?”冯晓刚询问道。
“那只能走其他路子收投资了,大批量的植入广告。”林子轩提议道,“在写剧本的时候就要把广告考虑进去,和广告商联系,有了十几条广告,成本就差不多来了。”
商业片植入广告的做法很常见,冯晓刚以前就做过,只不过还有点遮遮掩掩。
植入广告的好处是把电影剧情和广告融合在一起,让观众不经意间对广告有了潜意识的知觉,这要比直接播放广告更容易被观众接受。
广告可以是电影中静态的摆设,或者画面的背景,也可以是演员使用的道具。
以冯晓刚和葛尤目前在国内电影市场的影响力,植入一条广告,至少要收一百五十万。
十几条广告就能过两千万,再加上其他广告商的荣誉赞助,收电影成本并不困难。
“太狠了吧,别到时候观众光看广告,把剧情给忘了。”冯晓刚调侃道。
冯晓刚虽然这么说,却没什么不好意思,他们当初拍京城人在纽约的时候,为了拉投资还不是死命的朝里面加广告。
关键是愿不愿意做的问题。
那些文艺片导演遇到这种情况或许要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冯晓刚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他现在想的是用什么方式和好莱坞合作。
是和好莱坞的制作团队,还是请好莱坞的演员,要写一个什么样的剧本。
对他来说,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一旦成功完成了这次的转型,冯晓刚就能从国内二线的商业片导演跃升到一线的位置,甚至还有机会向着国际大导演冲刺。
芭芭拉离开了京城,不久从香江传来消息。
哥伦比亚亚洲电影公司愿意代理家这部影片,并把合同传真了过来。
经过评估,他们的电影专家认为像这种小成本文艺片有以小博大的可能性。
尤其是这种女性题材的电影,加上导演同样是女性,在电影节上容易获得女性评委的好感,同时不会让男性评委反感。
只要运作得当,拿上一个有分量的奖项难度不大。
他们希望影片的导演和主演配合欧洲方面的电影宣传,影片有机会获得不菲的收益。(未完待续。)
里面小说更新度快、广告少、章节完整、破防盗】
第四百六十四章 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