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风流 作者:禁忌书屋
公子风流第39部分阅读
一次比试刀剑,不只是准许各邦使节参加,便是藩王也准许参加。恰好近来进京的藩王不少,大家看陛下有兴致,自然免不了凑热闹。
更有消息传出,汉王殿下摩拳擦掌,至于太子,似乎最近也在四处寻访名匠,这位太子殿下素来被人诟病太过文弱,想来也想一改形象,或许想和汉王一较高下也是未必。
倒是倭人的反应平平,倭使足利义对此嗤之以鼻。
这位仁兄乃是倭国望族出身,地位极高,此番出海,一方面是希望互通有无,另外一方面,是指望着大明新君登基,指着这新君给点赏赐,结果朱棣如此小气,使他火冒三丈。含愤之余,索性在这儿赖下,一方面修改国书,暗讽大明慢待倭使,一方面四处造谣生事。
结果,真出事了。
几个倭使的随扈在街上买梨,却因为觉得价钱太高发生口角,于是一个倭使直接拔刀,斩下了卖梨之人的脑袋。
一时之间,南京城炸开了锅。应天府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连忙上书,而奏书自然而然的就躺在了朱棣的案头上。
好罢,又是新一轮故事,于是老虎又一夜无眠,刚让老婆修改了才lwen2.lwen2更新,希望能让大家期待吧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八章:欺人太甚
朱棣狠狠地将一本奏书撕了个粉碎,几个翰林大臣大气不敢出,纷纷拜倒:“臣罪该万死”
朱棣怒气冲冲地道:“应天府为何不立即拿人他们是做什么吃的天子脚下,当街杀人,如此目中无人,这是看朕好欺负吗”
解缙道:“陛下,此事一时也说不清楚,那卖梨之人欺倭人是藩人,价格比别的地方多了几个铜钱,倭人这才不忿,以微臣愚见,此事直接令倭使自行处置即可,没必要大张旗鼓。若是朝廷追根问底,番邦各国不免寒心,微臣和倭使已是进行过交涉,他们同意对那几个犯事的随扈严惩”
朱棣冷笑道:“胡说八道,让他们处置,那就等于是没有处置,朕忍无可忍,岂容他蹬鼻子上脸下旨,应天府直接动手,先把人拿住,再做处置。”
解缙等人再不敢多言,乖乖道了一句圣明。
半个时辰之后,一队应天府差役直接围了鸿胪寺,拿住几个倭人。
这倭使足利义骇了一跳,要知道倭国并非铁板一块,内部大名林立,每次出使,虽是幕府牵头,可是一些有实力的大名也指望分一杯羹,所以除了正使副使之外,还会选派许多随员,名义上是协助正使,真实的目的却是跟来拿点好处,比如私带一些货物在大明进行交易等等。
而被拿的那几个随扈的身份自然不只是随扈这么简单,其中有两个都是倭国豪强的使者,一旦被大明拿住,回国如何交代
足利义犹豫再三,最终还是通过关系先去寻了几个在大明行商的倭商商量,经由指点。前去东宫拜谒。
太子朱高炽如今已成了大红人,东宫外头车马如龙,如今不但确认了储君之位,而且还参知了政务,炙手可热,此时有太监进来道:“殿下,倭使足利义求见。”
朱高炽正看着前两日京师的邸报,闻言抬眸,淡淡地道:“是为了昨日杀人的事告诉他们,本宫不见。让他们回去吧。”
这太监深深地看了朱高炽一眼:“他的拜帖里,说是刘先生引荐。”
刘先生
朱高炽的眼眸眯了起来,这位刘先生的身份可不一般,在士林中颇有声望。朱高炽只得道:“叫进来说话吧。”
足利义托了不少关系,得知了朱高炽的喜好。不惜花费重金,总算是请了人帮忙。至于那位刘先生。乃是南京的名士,素有声望,得到了他的荐书,足利义这才放了心。
进了东宫,被太监引到一处偏殿,这位倭使大人便看到了高踞案牍之后的朱高炽。
朱高炽虽然身体肥胖。可是一身蟒衣,头戴远游冠,气度逼人,他漫不经心地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大明朝的规矩,你们虽是番邦,可也沐化已久,岂能连这个道理都不知道本宫知道你的来意,可是本宫告诉你,这大明朝可不是你们撒野的地方,陛下洞若烛火,岂会看不透你们的居心现在你们想求情到本宫头上,哼,简直是痴心妄想。今日本宫看在刘先生的面上见你一见,可你们若是以为如此就能平安无事,以为本宫会保你们平安,那可就想错了。”
足利义傻了,他的智商显然不够用,因为经人点拨,这位太子殿下素来愿意助人,而且这一次,许多翰林大臣也不希望拿人,太子和翰林们走得很近,理所应当,这位太子殿下会帮衬一二才是。
足利义只得用蹩脚的汉话道:“殿下,此事”
谁知朱高炽一点都不买账,冷笑道:“此事你不必狡辩,尔等倭人,我大明如此厚待,反倒恩将仇报,杀我百姓,简直是岂有此理,贵使请回,本宫乏了。”
足利义不由傻眼,却是不肯走,还想说话,这时几个东宫侍卫已经带刀进来,手握刀柄,冷冷地看着他。
足利义只得愤愤然道:“告辞。”说罢,拂袖而去。
朱高炽的脸上露出几分恬然之色,莞尔一笑,又拿起邸报。
却说足利义出了正殿,有太监引着他出去,足利义固然心有不甘,可是在这种地方却也不敢造次,谁知这引路的太监突然低声道:“大人,奴婢代太子殿下给大人说个不是,方才多有得罪,还望大人不必介怀。”
足利义愣了一下。
这太监道:“太子殿下说了,大人的心情,殿下能够理解。无奈陛下正在盛怒之中,要救人,单单说情可没有用。不过凡事都有方法,半个月后,陛下请各国使节和藩王们入宫比试刀剑,假若大人能够趁机挑衅,再以那些倭使释放为赌注,以陛下好面子的性子,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定然不会拒绝,至于最后胜败如何,大人的随扈能否安然无恙,这就看大人自己了。太子殿下也只能帮衬到这里,至于大人如何考量,这是大人的事,奴婢送大人到这里,大人请回。”
足利义愣了一下,立即变得深沉起来,他总是听说明人好谋,面不露色,今日竟是当真见识到了,他重重的点点头,飞快的去了。
太监立即回去禀告,见了这太监回来,朱高炽莞尔一笑道:“说了吗这倭使如何说”
“回殿下的话,倭使只是点了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
朱高炽颌首道:“倭人的底细,本宫多少知道一些,他们救人心切,到了那一日,肯定要发难。哎本宫那个二弟最爱出风头,急于想在父皇面前表现,到时候肯定要主动请缨,九头牛也拉他不回来,这样也好,刀剑无眼,若是伤了他,那是他自己不识好歹,就算没有伤了,他一败涂地,也正好打一打他的气焰。本宫久闻倭人好勇斗狠,刀剑又是锋利,借着他们的手给汉王一点颜色看看,那也该当。他太爱面子了,输了肯定不服气,到时候也没脸面留在京师”
朱高炽伸了个懒腰,又道:“赵伴伴,言不传六耳,此时你知我知,还有那个倭使知道,休要再向人提起了。”
赵伴伴应了,但还是道:“就怕那倭使口风不紧。”
朱高炽哂然一笑道:“让他说去,别人只知道本宫在这里狠狠训斥了他一通,他一个倭人就算将此事说出去,父皇和天下人会相信本宫呢,还是相信他一个倭人别人只会以为,他在本宫这里受辱,因此借此诽谤本宫,他如是要自取其辱,那就由着他去吧。”
朱高炽眼眸中掠过了一丝冷意,继续道:“本来终究是兄弟,留着那个二弟,总算还有点用,宗室之间本就该和睦嘛;可是他执意要留在京师,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可就怪不得本宫这做兄长的翻脸无情了”
一份东宫的消息传到了朱棣的案头上,朱棣疲倦地看过了这份消息,长长舒了口气,忍不住道:“说得好,太子还是很深得朕心的,虽然平素温文,可是遇事还是有几分锐气,这些倭人实在该死。给应天府打个招呼,杀人的凶徒全部秋后问斩,到时拿给朕来勾决。”
郑和应了一声。
朱棣靠在椅上,继续道:“郝风楼近来如何了这家伙很久没有消息了吧,没有这个家伙在边上弄出点动静来,朕还真有点不习惯。”
郑和道:“据说每日吃住在紫金山那儿,倒是安分。”
朱棣笑了:“你那师兄难得有安分的时候,去看看吧,代朕去看看这家伙鼓捣出了什么名堂。”
郑和点点头。
至于郝风楼这里,每日依旧还在炼铁,铁是工业之母,郝风楼虽然没兴趣发展什么工业,却也知道一旦材料过关,许多这时代各种有趣的创新和发明其实都可以应用。比如弓弩,弓弩早已有之,可是因为材料的不过关,从而使得弓弩的发展在达到巅峰之后,数百年都没有进步,甚至有退步的现象。而其实很多问题就是材料,许多机括对材料的需求很高,想要制出近现代的弓弩出来,首要就是炼出更好的铁,弄出更好的木料。再有火炮,其实近代意义的火炮已经成熟,可问题在于,由于炮身的铸铁工艺不过关,不但精度极差,射程也恨不如意,时不时给你个炸膛,是谁都受不了。
虽然有了应用,但是真正大规模的应用却没有真正铺展开。其中最大的难题,也就在于此。
第二章送到,第三章也很快会送来,相信老虎,晚上八点之前一定会有,为了报答大家让老虎爆了某人菊花,老虎啥都不想,码字。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九章:朝贺
一次次的开炉和锤炼,最重要的是取得数据。
郝风楼让铁匠们养成一种练了一炉铁之后进行记录的习惯。这一次的火候大致是多少,风力多大,熔炼了多少时间,铁水的色泽,添加的焦炭多少,都需要有经验的老匠记录下来,再根据炼出钢铁的好坏,继续进行修正,以此来提高。
其实就创新来说,此时的天朝绝对算是一起绝尘,无论是四大发明,单单就炼钢,便早已有了灌钢法和焦炭炼钢法,而这些方法在西方直到工业革命之后才出现,即便是倭人自以为傲的倭刀,也是脱胎于唐刀,只是虽是创新,却没有发扬光大,反而踏步不前。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郝风楼总结出来,其实说白了,就是没有科学的方法,如何用新技术炼出好钢,需要不断琢磨,不断的修正,多多少焦炭,炉子的火候多少合适,偏差一点,得出来的结果可能就不同了。
此时一本簿子里已经密密麻麻的记录了无数的资料,郝风楼鼓励大家探讨,相互传授经验,自然,其实也有人想要藏私,不过郝风楼直接将铁匠分为两组,告诉他们,两组之间,每月都根据炼出钢铁的好坏进行比对,哪一组炼得好,将来的工钱加倍,没婆娘的想办法给你找婆娘,有婆娘的会提早把你的婆娘接来。
于是大家都不敢藏私了,每日生炉锤炼之余便是聚在一起根据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而出来的钢铁也显然比此前要好了不少。
除此之外,郝风楼还鼓励在出铁时,让他们添加其他的矿物进行实验,有些矿物能增加铁的硬度,郝风楼没有多少化学知识。一切都只能靠这些人自行摸索。
许多人以为穿越回去,总是主角亲力亲为,仿佛自己掌握了物理化学,便可无往不利。可是郝风楼并不这样,因为他是半吊子水,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适当改进之后培养出匠人们较真和科学的精神,找到了方法才能不断进步,正如后世的科研人员一样,他们未必是灵光一现就创新出什么,而是用各种的材料进行比对和实验。正如爱迪生发明电灯泡一样,其实并非是他绝顶聪明,而在于他的毅力,为了延长灯泡的寿命,他用铁丝钢丝银丝金丝重复不断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最后才找到了钨丝。完成了一个举世的创举。
从中得出来的教训就是。要发明创造,并非是靠苹果砸中脑袋,说穿了,其实就是这种科学的素养,有不断去尝试的精神,当然。更重要的是你得有银子,有了银子,你才可以将一锅锅的铁矿石和焦炭送进炉子里去,结果得出一炉炉的废铁废钢。
郝风楼发现自己居然很差钱了。这确实是个无底洞,若不是东华门那边撑着,多半自己真要打算一辈子住在这儿的茅棚子里了。
只是经过半月的不断尝试,工匠们渐渐掌握了规律,炼出来的钢铁不但在使用焦炭炼铁法大量降低成本以及产量大大提高,而且钢铁的质量也有了跨越式的进展。
完成了这一步,以后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强度和韧性的变化都将无比艰辛,不过郝风楼依旧在鼓励工匠们继续琢磨。
这时候,郑和来了。
“师兄。”
这一声师兄叫得很热络,让人怪不好意思的。
郝风楼现如今的形象不是很得体,黑了一些,衣衫也有些脏乱,郑和见了他,只是苦笑。
郝风楼将他引到住处,请他吃茶,道:“这里艰苦一些,不知师弟前来,可是有陛下口谕”
郑和道:“陛下让我来看看师兄,想问问这里的进展。”
“进展还不错,你回去禀告陛下,请陛下宽心。”
郑和踟躇一下,道:“有一件事,倒是想和师兄说说。”说罢,先将京师里的一些新闻拿出来说,最后道:“再过半月,就是比试刀剑的时候,许多人摩拳擦掌,这事儿本是师兄和倭人较劲,谁晓得现在却成了太子和汉王之争,据说太子和汉王如今都暗中卯足了劲,陛下也一直在关注,似有不悦。”
儿子们借着任何机会都不惜要打得头破血流,换做是郝风楼,估摸着也不高兴,帝王心术这东西虽然没什么不好,搞个平衡政策也算是创新机制,可朱棣虽是天子,也是父亲。
郝风楼叹口气道:“汉王这家伙还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这种事和太子有什么可争的。”
郑和莞尔:“我去看师傅的时候,师傅说,照这么下去,没准会出事,叫我来提醒你,汉王一向自负,到时候殿前争执起来,师兄没有必要掺进去,有些事顺其自然才好。”
郝风楼道:“我知道了。”
和郑和说了些话,郑和说起近日宫里的一些秘闻,压低声音道:“最近皇后娘娘的身体有些不适,所以陛下的心情并不好。还有张贵人,你可知道,张贵人这个人可得防着,她每日去皇后娘娘那儿嘘寒问暖,只怕心思不小。”
说到宫里的事,郑和如数家珍,郝风楼倒也用心去听,说得差不多了,郑和深看郝风楼一眼,道:“陛下对师兄很是器重,我这做师弟的也是与有荣焉,我在这世上已经没有了亲人,师兄和师傅便是我的至亲,往后宫里有什么动静,我会给你传递消息,我有个信得过的人,叫王安,若是他来寻你,必定是有紧急的大事,你务必要在意。”
这怎么说的,郝风楼居然有点感动了,亲人都出口了,郝风楼还能说什么,没法子,掏钱吧,郝风楼从袖子里立即抽出一沓子宝钞,宝钞虽然贬值快,可胜在便利,郝风楼随时会携带一些,直接往郑和手里塞,道:“师弟,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这点银子拿去吃茶,咱们是至亲”
郑和的脸一红,连忙摆手不收,郝风楼情真意切地道:“至亲啊,怎能教你吃苦师兄别的没有,就是钱多,这不是贿赂你,是免得你在宫里吃苦,心里惦记。”
郝风楼心都在滴血,讲感情什么的最讨厌了,涉及到感情就要掏钱,这日子还过不过。
最后郑和还是收了,只收了一半,随即回宫交付使命。
郝风楼回味琢磨了一下,心痛之余却能感受到朱棣对炼铁的急躁心理,看来陛下急了,还真急欲一逞国威,看来这些倭人是真正把朱棣惹毛了。
干系重大,没说的,继续炼铁去。
转眼到了四月,初夏时分,天气渐渐炎热起来,南京城里近来还算平静,也没出什么大事,只是一到夏季,汛情紧张,各地都都河床水位见涨的奏报,朝廷这边,学士和翰林们代为拟票,诏告各府,令他们随时关注水位,不得有误。
这种事,几乎是朝廷的必要功课,年年都讲,不过眼下的水情都看天,某地一旦下了暴雨,什么圣旨和邸报都是假的,大水一冲,便是数千屋宇和成百上千的伤亡。
老大难的问题自然不必计较在心上,而今日却是各国使节和藩王勋贵们入宫觐见的日子。
一大清早,许多穿着蟒衣的宗室已在午门外候着了,待宫门一开,大家鱼贯而入,足足数百人,浩浩荡荡向奉天殿出发。
朱棣也是起了个大早,他的精神还算不错,虽然心里隐隐有着那么几分担心,可是期待的成份更高一些。
按规矩,这比试刀剑是在朝见之后,他早早抵达,高高坐在御椅上,藩王和使节勋贵们纷纷行礼,口呼万岁。
朱棣抚案,露出笑容道:“众卿不必多礼,今日朕请诸位来,无非就是热闹热闹,有许多人年前就进了京,朕一直都抽不出空来召见,有句话叫什么说来着,对,多有怠慢,还望大家海涵。”
众人一起呵呵笑起来,当然,这笑只是浅尝即止,无非就是附和着笑而已,皇帝老子的笑话,你不能不跟着露个笑脸,可也不能笑得过份。
当然,也有人一直紧绷着脸的,比如倭国使节足利义便是如此,他至始至终都拉着个脸,仿佛别人都欠了他的银子,这时候心里不知想着什么。
倒是太子朱高炽,目光时不时的朝足利义撇过去,嘴角含笑,仿佛也在期待什么。
朱棣抖擞精神,又道:“今日来的有功勋有宗室,也有使节,大家一起来朝贺,这是什么,这便是忠心,朕很高兴,既然来了,朕索性陪大家一起乐呵乐呵,这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第三章送到。我就说了吧,今天更得比较早了吧,答应了大家,我可是不敢耽误,好了,我吃饭去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章:朕受命于天
朱棣虽然表面上高兴,可是目光在人群中逡巡,并未看到郝风楼的身影,心不由有些急躁,这个家伙为何没来是羞于见人,还是被什么事耽搁
心里虽在这样摇摆,却是道:“太祖夺得天下,靠的乃是弓马,而朕遵从祖训,亦是不敢辱没祖宗,我大明的勋贵宗室,岂可不爱骏马刀剑此番入宫,便是要让大家各展神兵,并非是要分出高下,权当是嬉戏,诸卿以为如何”
众人自是齐声道:“陛下圣明。”
朱棣哈哈一笑,正待发言。这时候那倭使足利义却是站了出来,道:“陛下,下臣有事要奏。”
足利义一站出来,满朝的大臣脸色露出不悦,显然这个时候打断皇帝的话是十分无礼之事,陛下还没说有事就请奏呢。太子朱高炽却抿嘴一笑,似乎早料到这一切,此时他是作壁上观,悠哉悠哉,只等着看戏。
朱棣倒是并没有动怒,只是抚案道:“哦,卿是何人”
足利义道:“下臣乃倭国使节,奉国主之命,前来恭贺陛下新登大宝。”
朱棣哪里不晓得他的来路,这般问不过是走一走程序而已,他淡淡道:“不知所奏何事”
足利义正色道:“前几日,下臣的随扈因为与人发生口角,一时义愤,动手伤了人。这本是一件好事,下臣不远万里,前来与大明结好,自是因为天朝与下国一向和睦,天朝恩泽远播海外,可是谁知,应天府居然拿人,将下臣的随扈索拿了去。下臣以为,两国交好,岂可为这一点旁枝末节而伤了和气还请陛下恩准,释放下臣的几个随扈,下臣代国主对陛下定感恩戴德。”
他的汉话很是蹩脚,拽起文来也有些词不达意,虽然爱用成语典故,不过总有点怪异。
可是意思却很明确了。
从一开始,他就故意淡化了杀人的事,只说是伤人。随即又拿两国邦交说事,表面上是说大家哥俩好,可是若是仔细揣摩,却有点拿邦交要挟之意。
朱棣的脸拉了下来。
足利义倒是不以为意,继续侃侃而谈:“陛下刚刚登基。各国使节迟迟不到,唯有下国一听召唤。便立即遣使前来”
说到这里。许多人已经捏了一把汗了,你说你们这些倭人分明就没什么智商,偏偏还喜欢卖弄,哪壶不开提哪壶,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却偏偏拿各国观望来说事。这似乎犯了忌讳。
不过大家也没有当一回事,倭人怎么说,其实都无所谓,毕竟人家是客人。纵是太祖皇帝,对客人也不会太过份,人家说错一两句话,倒也无妨。
足利义的话继续在殿中响彻:“陛下若是”
“够了”一句斩钉截铁的话猛地打断了足利义的话头。
足利义原本还以为,自己一番入情入理的动人说辞能得到善意的回应,可是想不到沉默不言的大明皇帝居然怒了。
朱棣站了起来,他背着手,站在金殿之上,整个人宛若天神,居高临下看着足利义,随即冷笑道:“若是什么你说若是什么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你们口称是沐化了圣恩,可是沐化到了哪里在朕的脚下当街杀人,竟然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伤人,想拿邦交来要挟朕”
足利义呆了一下,他突然感觉到,自己一脚踢到了铁板上,事实上这样的办法,对天朝可谓屡试不爽,可是今次,他发现这个法子不太管用了,忙道:“陛下,下臣没有要挟的意思,只是下臣以为,既然他们是倭人,就应当交回给下国处置。”
朱棣笑了,目露不屑:“要是朕不肯呢”
“”足利义这种小liu氓,如今遇到朱棣这样的大liu氓,还真有点想要抓狂的冲动。
朱棣满是讥讽地道:“朕若是不肯,你能奈朕何是断绝交往实话告诉你,朕不用你们抬轿子,若是你们心甘情愿,朕自然稀罕你们,可是你们想拿着这个来无礼要挟,那就断绝交往好了。你们若是还是不忿,那就要有本事发兵来讨朕罢,是叫骂还是兵戎相见,也都由着你们,不过朕奉劝你们还是不要冒犯的好,因为朕不喜欢别人指着朕的鼻子叫骂,骂朕一句,倭国虽远,却未必容得下朕的十万带甲虎贲。你们,玩不起”
足利义这时候真的有点懵了,没见过这样的啊。
朱棣手指着脚下的金砖,冷笑道:“你脚下站着的是朕的疆土,你的随扈杀害的也是朕的子民,你现在却想让朕从轻处置,想拿邦交来要挟,迫使朕和朕的朝廷就范,那么现在就可以告诉你,这是痴心妄想,朕享这国乍,靠的不是你们这些人来抬轿子,也不靠你们的朝贺来增色,朕受命于天,即为天子。尔是何人,朕会稀罕你这几句道贺祝颂之词现在,朕只问你一遍,你服吗”
足利义已是有些满头大汗了,他有点摸不着头脑,只觉得脑子嗡嗡作响,这一次实在是颜面大失,脸面丧尽,他自知自己代表的是倭国,现在被大明天子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如此羞辱,受辱的已不再是他一人,可是现在该怎么办直接拂袖而去看这样子,这皇帝脑子不太正常啊,会不会斩了自己的脑袋
其实何止是足利义大吃一惊,便是满朝的大臣,也都是吓得面如土色,为数不少的人都觉得陛下有些过份,只是这个时候,陛下在盛怒之中,大家敢怒不敢言而已。
朱棣提高音调,满脸倨傲之色,道:“朕在问你,你服不服,你为何不答”
足利义衣衫已经湿透了,左右权衡,最后咬咬牙道:“陛下,服不服,下臣还没有定论,不过陛下要让下臣心服,那么索性就比一比。”他脑子里猛地想起了太子的提醒,深深的看了朱高炽一眼,狞笑道:“下国自然及不上大明天朝,可是下国也绝非等闲之辈,今次陛下召集人比试刀剑,以下臣之见,只比刀剑,又有什么意思要比,不妨比一比谁的武士更强,谁的刀剑更利,下臣斗胆,便是要和陛下赌一赌,下臣愿挑选随扈武士三十,用下国的神兵利器,和大明的三十武士,亦用大明的神兵,来厮杀一场,只是刀剑无眼,就怕伤了两国的和气,不过久闻陛下亦是武士出身,想来也不怕血腥,若是陛下不肯,下臣无话可说。可若是陛下愿意,那么就好有个彩头,下臣输了,甘愿那几个随扈伏法,可若是陛下输了,就请释放下臣的随扈”
足利义算是豁出去了,反正到了这个地步,回国也没法交代,索性就奋力一搏,况且在他心里,自己所带的武士尽都是倭国精锐,倭人在这方面自视甚高,未必将大明放在眼里。
富足,或许比不过,可是好勇斗狠,足利义却觉得大明不够看。
这是挑衅
整个奉天殿瞬间炸开了锅,所有人都怒视足利义,有人露出不忿,有人觉得不妥,也有人天旋地转,觉得实在是丢人现眼。
汉王朱高煦今日精神奕奕,想要在这刀剑比试中大放异彩,他特意请了名匠,打制了五十口好刀,正巴望着父皇对他青眼相看,谁知越来越离谱,倭人使节直接挑衅,朱高煦顿时血气上涌,受不住了,他大喝:“好胆,尔是何人,也敢这样和陛下说话”
足利义反正是豁出去了,压根就不理朱高煦,而是直勾勾的盯着朱棣,道:“陛下不知赌还是不赌,若是不赌,下臣无话可说,若是赌,下臣倒是佩服天子陛下。”
朱高煦怒道:“要赌好,那就赌。”随即主动请缨:“父皇,倭人无礼太甚,儿臣斗胆,就让儿臣亲自带勇士三十人,取下这些倭人首级,进献父皇。”
太子朱高炽的脸上露出了不可捉摸的表情,一切如他所料,他这个皇弟果然是太急于表现,要亲自登场了,待会儿刀剑无眼
只是他心里固是露出得逞的窃喜,可是脸上却也是沉痛。
“父皇,儿臣愿为父皇分忧。”朱高煦已经拜倒在地,愤怒到额头上的青筋都爆了出来。
朱棣看着主动请缨的次子,又看了一眼那带有挑衅意味的足利义,他不由笑了,道:“朕不好赌,也知道你这是故意激将朕,朕可以不遂你的愿,可是既然话说到这个份上,朕倒是很有兴趣和你赌一赌,你方才也说,刀剑无眼,恐有伤亡,朕颇为欣慰,朕的儿子愿意主动请缨,即便是冒着风险也愿意为他的父皇分忧,朕有个好儿子啊。不过”
第一章送到,求点lwen2.lwen2月票,每次看到光秃秃的lwen2.lwen2月票,老虎码起字来就浑身不得劲,这是病,正在治疗,不过大家为了缓解一下老虎的痛苦,有票的给一张吧。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一章:作死
朱棣冷冷一笑,道:“不过朕的儿子虽然勇武,可是朕的事岂容他来代劳朕幼习弓马,横扫大漠,鞑靼无人敢当,这点区区小事就不劳别人代劳了,朕答应你,与你赌一场,你挑选三十武士,朕亦带二十九近卫,朕倒是想看看,你们倭人自诩的勇武,有几分真假。”
满殿哗然。
一听到朱棣亲自登场,所有人都是呆若木鸡,堂堂天子居然也要身先士卒,这不是有病吗
大臣们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太子和解缙更是魂不附体,朱高炽连忙拜倒:“父皇,万万不可,父皇乃千金之躯,岂可儿戏”
那些个翰林,眼泪都快要流出来了,也纷纷拜倒在地,齐声道:“陛下若有闪失”
朱棣眯着眼,只是冷哼。
倒是那些勋贵,虽然心里觉得有些不妥,倒是并不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无论是出关还是靖难,无论是藩王还是天子,朱棣都有一种浓重的冒险主义精神,靖难之时,朱棣经常亲自带着近卫靠近南军大营,观测对方大营动静,甚至有一次直接被南军围住,也正因为张玉及时带兵赶到,这才将朱棣解救出来。
后世史书曾经将这种事旁敲侧击,来体现建文皇帝的仁厚,因为南军出征之时,建文曾经再三嘱咐,不可伤了朱棣的性命。这种事且不说是真是假,因为建文收拾起自己的叔叔来一向狠辣,早在朱棣靖难之前逼死湘王,迫使湘王全家自fen,当时便是许多大臣都觉得过份,可是建文仍然继续削藩,将叔叔们拿办的拿办,废为庶人的废为庶人。以此可见,建文从一开始对自己的叔叔们就没有太多的恻隐之心,对出征将士的所谓嘱咐更像是表面文章。
况且双方厮杀日久,早就杀红了眼睛,这个时候谁会管其他朱棣只身犯险,一方面是其性子作怪,另一方面也有身先士卒鼓舞士气的考量。
古往今来,作为主帅者,莫不是奉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永远都是躲在在大后方。可是朱棣就是朱棣,正如现在的朱棣即使作为天子,也要亲自拿自己来赌一赌一样,在大臣眼里,这厮简直就是疯子。可是朱棣有自己的原则和形式标准,恰恰这种人性子刚毅。一旦下定决心。便是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这样的性格,朱棣后世的子孙之中倒是有个叫朱厚照的家伙继承了,可惜这位小朱皇帝运气不好,出身在土木堡之变之后,大明朝乃至于整个朝廷和勋贵集团彻底丧失尚武精神,于是被人骂了个狗血淋头。得意洋洋的说一句朕亲自手刃了一个敌人,然后被人一直嘲笑了几百年。
朱棣眯着眼,脸色不动,一双眼眸沉着而冷静。这显然不是他心血来潮,这是因为,这就是朱棣
他压根就没有去理会那些苦苦相劝的大臣,而是一动不动的盯着足利义:“如何可以开始吗朕就怕你们玩不起。”
若说方才的足利义还只是被冷汗浸湿了衣襟,而现在,已是冒汗如雨了,他感觉自己玩脱了,先礼后兵,结果客客气气的恳请,人家不吃这一套,痛斥他一通,让他无地自容。接着又是挑衅,指望着大明天子就范,只要接受了这个赌局,自己就有八成的胜算,把自己的随扈营救出来。结果大明天子要亲自登场,这就已经完全出乎了足利义的预料之外,他当然清楚,一旦人家亲自登场,假若伤了对方,自己断然不要想全身而退,可要是输了,不但失了国格,人照样营救不出,怎么算都是自己吃亏。
足利义连忙拿眼睛去看太子朱高炽,在他看来,这全是朱高炽出的馊主意,指望朱高炽替他解围。
可是朱高炽连看都不看他一眼,却是一副如丧考妣之色,至于心里在想什么,怕也只有天才知道。
朱棣厉声道:“怎么你不说话你不敢应战你不是自称,倭人的武士更加勇武,想和大明一比高下吗不敢若是不敢,为何口出狂言”
足利义差点憋出了内伤,一时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不过倭人向来狠戾,想到今日吃了大亏,几个随扈瞧这样子也没法活命,思量再三,自己回去也无法交代,索性拼一拼,他抬眸迎向朱棣的目光:“好,陛下既然非要赌,那么下臣奉陪。”
朱棣笑了。
此时殿中有一人站出来,却是成国公朱能,朱能道:“倭人既然要玩一玩,微臣也愿意奉陪,陛下不会嫌微臣年老体衰吧。”
随即丘福徐辉祖等人纷纷出班:“陛下若是不弃,微臣愿意护驾左右。”
汉王朱高煦瞅见机会,也道:“儿臣愿护驾。”
朱棣大笑道:“好,好得很,大家既然愿意奉陪,那就随驾罢。”
解缙这些人已是彻底傻眼
公子风流第39部分阅读
-
公子风流第39部分阅读
一次比试刀剑,不只是准许各邦使节参加,便是藩王也准许参加。恰好近来进京的藩王不少,大家看陛下有兴致,自然免不了凑热闹。
更有消息传出,汉王殿下摩拳擦掌,至于太子,似乎最近也在四处寻访名匠,这位太子殿下素来被人诟病太过文弱,想来也想一改形象,或许想和汉王一较高下也是未必。
倒是倭人的反应平平,倭使足利义对此嗤之以鼻。
这位仁兄乃是倭国望族出身,地位极高,此番出海,一方面是希望互通有无,另外一方面,是指望着大明新君登基,指着这新君给点赏赐,结果朱棣如此小气,使他火冒三丈。含愤之余,索性在这儿赖下,一方面修改国书,暗讽大明慢待倭使,一方面四处造谣生事。
结果,真出事了。
几个倭使的随扈在街上买梨,却因为觉得价钱太高发生口角,于是一个倭使直接拔刀,斩下了卖梨之人的脑袋。
一时之间,南京城炸开了锅。应天府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连忙上书,而奏书自然而然的就躺在了朱棣的案头上。
好罢,又是新一轮故事,于是老虎又一夜无眠,刚让老婆修改了才lwen2.lwen2更新,希望能让大家期待吧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八章:欺人太甚
朱棣狠狠地将一本奏书撕了个粉碎,几个翰林大臣大气不敢出,纷纷拜倒:“臣罪该万死”
朱棣怒气冲冲地道:“应天府为何不立即拿人他们是做什么吃的天子脚下,当街杀人,如此目中无人,这是看朕好欺负吗”
解缙道:“陛下,此事一时也说不清楚,那卖梨之人欺倭人是藩人,价格比别的地方多了几个铜钱,倭人这才不忿,以微臣愚见,此事直接令倭使自行处置即可,没必要大张旗鼓。若是朝廷追根问底,番邦各国不免寒心,微臣和倭使已是进行过交涉,他们同意对那几个犯事的随扈严惩”
朱棣冷笑道:“胡说八道,让他们处置,那就等于是没有处置,朕忍无可忍,岂容他蹬鼻子上脸下旨,应天府直接动手,先把人拿住,再做处置。”
解缙等人再不敢多言,乖乖道了一句圣明。
半个时辰之后,一队应天府差役直接围了鸿胪寺,拿住几个倭人。
这倭使足利义骇了一跳,要知道倭国并非铁板一块,内部大名林立,每次出使,虽是幕府牵头,可是一些有实力的大名也指望分一杯羹,所以除了正使副使之外,还会选派许多随员,名义上是协助正使,真实的目的却是跟来拿点好处,比如私带一些货物在大明进行交易等等。
而被拿的那几个随扈的身份自然不只是随扈这么简单,其中有两个都是倭国豪强的使者,一旦被大明拿住,回国如何交代
足利义犹豫再三,最终还是通过关系先去寻了几个在大明行商的倭商商量,经由指点。前去东宫拜谒。
太子朱高炽如今已成了大红人,东宫外头车马如龙,如今不但确认了储君之位,而且还参知了政务,炙手可热,此时有太监进来道:“殿下,倭使足利义求见。”
朱高炽正看着前两日京师的邸报,闻言抬眸,淡淡地道:“是为了昨日杀人的事告诉他们,本宫不见。让他们回去吧。”
这太监深深地看了朱高炽一眼:“他的拜帖里,说是刘先生引荐。”
刘先生
朱高炽的眼眸眯了起来,这位刘先生的身份可不一般,在士林中颇有声望。朱高炽只得道:“叫进来说话吧。”
足利义托了不少关系,得知了朱高炽的喜好。不惜花费重金,总算是请了人帮忙。至于那位刘先生。乃是南京的名士,素有声望,得到了他的荐书,足利义这才放了心。
进了东宫,被太监引到一处偏殿,这位倭使大人便看到了高踞案牍之后的朱高炽。
朱高炽虽然身体肥胖。可是一身蟒衣,头戴远游冠,气度逼人,他漫不经心地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大明朝的规矩,你们虽是番邦,可也沐化已久,岂能连这个道理都不知道本宫知道你的来意,可是本宫告诉你,这大明朝可不是你们撒野的地方,陛下洞若烛火,岂会看不透你们的居心现在你们想求情到本宫头上,哼,简直是痴心妄想。今日本宫看在刘先生的面上见你一见,可你们若是以为如此就能平安无事,以为本宫会保你们平安,那可就想错了。”
足利义傻了,他的智商显然不够用,因为经人点拨,这位太子殿下素来愿意助人,而且这一次,许多翰林大臣也不希望拿人,太子和翰林们走得很近,理所应当,这位太子殿下会帮衬一二才是。
足利义只得用蹩脚的汉话道:“殿下,此事”
谁知朱高炽一点都不买账,冷笑道:“此事你不必狡辩,尔等倭人,我大明如此厚待,反倒恩将仇报,杀我百姓,简直是岂有此理,贵使请回,本宫乏了。”
足利义不由傻眼,却是不肯走,还想说话,这时几个东宫侍卫已经带刀进来,手握刀柄,冷冷地看着他。
足利义只得愤愤然道:“告辞。”说罢,拂袖而去。
朱高炽的脸上露出几分恬然之色,莞尔一笑,又拿起邸报。
却说足利义出了正殿,有太监引着他出去,足利义固然心有不甘,可是在这种地方却也不敢造次,谁知这引路的太监突然低声道:“大人,奴婢代太子殿下给大人说个不是,方才多有得罪,还望大人不必介怀。”
足利义愣了一下。
这太监道:“太子殿下说了,大人的心情,殿下能够理解。无奈陛下正在盛怒之中,要救人,单单说情可没有用。不过凡事都有方法,半个月后,陛下请各国使节和藩王们入宫比试刀剑,假若大人能够趁机挑衅,再以那些倭使释放为赌注,以陛下好面子的性子,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定然不会拒绝,至于最后胜败如何,大人的随扈能否安然无恙,这就看大人自己了。太子殿下也只能帮衬到这里,至于大人如何考量,这是大人的事,奴婢送大人到这里,大人请回。”
足利义愣了一下,立即变得深沉起来,他总是听说明人好谋,面不露色,今日竟是当真见识到了,他重重的点点头,飞快的去了。
太监立即回去禀告,见了这太监回来,朱高炽莞尔一笑道:“说了吗这倭使如何说”
“回殿下的话,倭使只是点了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
朱高炽颌首道:“倭人的底细,本宫多少知道一些,他们救人心切,到了那一日,肯定要发难。哎本宫那个二弟最爱出风头,急于想在父皇面前表现,到时候肯定要主动请缨,九头牛也拉他不回来,这样也好,刀剑无眼,若是伤了他,那是他自己不识好歹,就算没有伤了,他一败涂地,也正好打一打他的气焰。本宫久闻倭人好勇斗狠,刀剑又是锋利,借着他们的手给汉王一点颜色看看,那也该当。他太爱面子了,输了肯定不服气,到时候也没脸面留在京师”
朱高炽伸了个懒腰,又道:“赵伴伴,言不传六耳,此时你知我知,还有那个倭使知道,休要再向人提起了。”
赵伴伴应了,但还是道:“就怕那倭使口风不紧。”
朱高炽哂然一笑道:“让他说去,别人只知道本宫在这里狠狠训斥了他一通,他一个倭人就算将此事说出去,父皇和天下人会相信本宫呢,还是相信他一个倭人别人只会以为,他在本宫这里受辱,因此借此诽谤本宫,他如是要自取其辱,那就由着他去吧。”
朱高炽眼眸中掠过了一丝冷意,继续道:“本来终究是兄弟,留着那个二弟,总算还有点用,宗室之间本就该和睦嘛;可是他执意要留在京师,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可就怪不得本宫这做兄长的翻脸无情了”
一份东宫的消息传到了朱棣的案头上,朱棣疲倦地看过了这份消息,长长舒了口气,忍不住道:“说得好,太子还是很深得朕心的,虽然平素温文,可是遇事还是有几分锐气,这些倭人实在该死。给应天府打个招呼,杀人的凶徒全部秋后问斩,到时拿给朕来勾决。”
郑和应了一声。
朱棣靠在椅上,继续道:“郝风楼近来如何了这家伙很久没有消息了吧,没有这个家伙在边上弄出点动静来,朕还真有点不习惯。”
郑和道:“据说每日吃住在紫金山那儿,倒是安分。”
朱棣笑了:“你那师兄难得有安分的时候,去看看吧,代朕去看看这家伙鼓捣出了什么名堂。”
郑和点点头。
至于郝风楼这里,每日依旧还在炼铁,铁是工业之母,郝风楼虽然没兴趣发展什么工业,却也知道一旦材料过关,许多这时代各种有趣的创新和发明其实都可以应用。比如弓弩,弓弩早已有之,可是因为材料的不过关,从而使得弓弩的发展在达到巅峰之后,数百年都没有进步,甚至有退步的现象。而其实很多问题就是材料,许多机括对材料的需求很高,想要制出近现代的弓弩出来,首要就是炼出更好的铁,弄出更好的木料。再有火炮,其实近代意义的火炮已经成熟,可问题在于,由于炮身的铸铁工艺不过关,不但精度极差,射程也恨不如意,时不时给你个炸膛,是谁都受不了。
虽然有了应用,但是真正大规模的应用却没有真正铺展开。其中最大的难题,也就在于此。
第二章送到,第三章也很快会送来,相信老虎,晚上八点之前一定会有,为了报答大家让老虎爆了某人菊花,老虎啥都不想,码字。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九章:朝贺
一次次的开炉和锤炼,最重要的是取得数据。
郝风楼让铁匠们养成一种练了一炉铁之后进行记录的习惯。这一次的火候大致是多少,风力多大,熔炼了多少时间,铁水的色泽,添加的焦炭多少,都需要有经验的老匠记录下来,再根据炼出钢铁的好坏,继续进行修正,以此来提高。
其实就创新来说,此时的天朝绝对算是一起绝尘,无论是四大发明,单单就炼钢,便早已有了灌钢法和焦炭炼钢法,而这些方法在西方直到工业革命之后才出现,即便是倭人自以为傲的倭刀,也是脱胎于唐刀,只是虽是创新,却没有发扬光大,反而踏步不前。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郝风楼总结出来,其实说白了,就是没有科学的方法,如何用新技术炼出好钢,需要不断琢磨,不断的修正,多多少焦炭,炉子的火候多少合适,偏差一点,得出来的结果可能就不同了。
此时一本簿子里已经密密麻麻的记录了无数的资料,郝风楼鼓励大家探讨,相互传授经验,自然,其实也有人想要藏私,不过郝风楼直接将铁匠分为两组,告诉他们,两组之间,每月都根据炼出钢铁的好坏进行比对,哪一组炼得好,将来的工钱加倍,没婆娘的想办法给你找婆娘,有婆娘的会提早把你的婆娘接来。
于是大家都不敢藏私了,每日生炉锤炼之余便是聚在一起根据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而出来的钢铁也显然比此前要好了不少。
除此之外,郝风楼还鼓励在出铁时,让他们添加其他的矿物进行实验,有些矿物能增加铁的硬度,郝风楼没有多少化学知识。一切都只能靠这些人自行摸索。
许多人以为穿越回去,总是主角亲力亲为,仿佛自己掌握了物理化学,便可无往不利。可是郝风楼并不这样,因为他是半吊子水,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适当改进之后培养出匠人们较真和科学的精神,找到了方法才能不断进步,正如后世的科研人员一样,他们未必是灵光一现就创新出什么,而是用各种的材料进行比对和实验。正如爱迪生发明电灯泡一样,其实并非是他绝顶聪明,而在于他的毅力,为了延长灯泡的寿命,他用铁丝钢丝银丝金丝重复不断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最后才找到了钨丝。完成了一个举世的创举。
从中得出来的教训就是。要发明创造,并非是靠苹果砸中脑袋,说穿了,其实就是这种科学的素养,有不断去尝试的精神,当然。更重要的是你得有银子,有了银子,你才可以将一锅锅的铁矿石和焦炭送进炉子里去,结果得出一炉炉的废铁废钢。
郝风楼发现自己居然很差钱了。这确实是个无底洞,若不是东华门那边撑着,多半自己真要打算一辈子住在这儿的茅棚子里了。
只是经过半月的不断尝试,工匠们渐渐掌握了规律,炼出来的钢铁不但在使用焦炭炼铁法大量降低成本以及产量大大提高,而且钢铁的质量也有了跨越式的进展。
完成了这一步,以后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强度和韧性的变化都将无比艰辛,不过郝风楼依旧在鼓励工匠们继续琢磨。
这时候,郑和来了。
“师兄。”
这一声师兄叫得很热络,让人怪不好意思的。
郝风楼现如今的形象不是很得体,黑了一些,衣衫也有些脏乱,郑和见了他,只是苦笑。
郝风楼将他引到住处,请他吃茶,道:“这里艰苦一些,不知师弟前来,可是有陛下口谕”
郑和道:“陛下让我来看看师兄,想问问这里的进展。”
“进展还不错,你回去禀告陛下,请陛下宽心。”
郑和踟躇一下,道:“有一件事,倒是想和师兄说说。”说罢,先将京师里的一些新闻拿出来说,最后道:“再过半月,就是比试刀剑的时候,许多人摩拳擦掌,这事儿本是师兄和倭人较劲,谁晓得现在却成了太子和汉王之争,据说太子和汉王如今都暗中卯足了劲,陛下也一直在关注,似有不悦。”
儿子们借着任何机会都不惜要打得头破血流,换做是郝风楼,估摸着也不高兴,帝王心术这东西虽然没什么不好,搞个平衡政策也算是创新机制,可朱棣虽是天子,也是父亲。
郝风楼叹口气道:“汉王这家伙还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这种事和太子有什么可争的。”
郑和莞尔:“我去看师傅的时候,师傅说,照这么下去,没准会出事,叫我来提醒你,汉王一向自负,到时候殿前争执起来,师兄没有必要掺进去,有些事顺其自然才好。”
郝风楼道:“我知道了。”
和郑和说了些话,郑和说起近日宫里的一些秘闻,压低声音道:“最近皇后娘娘的身体有些不适,所以陛下的心情并不好。还有张贵人,你可知道,张贵人这个人可得防着,她每日去皇后娘娘那儿嘘寒问暖,只怕心思不小。”
说到宫里的事,郑和如数家珍,郝风楼倒也用心去听,说得差不多了,郑和深看郝风楼一眼,道:“陛下对师兄很是器重,我这做师弟的也是与有荣焉,我在这世上已经没有了亲人,师兄和师傅便是我的至亲,往后宫里有什么动静,我会给你传递消息,我有个信得过的人,叫王安,若是他来寻你,必定是有紧急的大事,你务必要在意。”
这怎么说的,郝风楼居然有点感动了,亲人都出口了,郝风楼还能说什么,没法子,掏钱吧,郝风楼从袖子里立即抽出一沓子宝钞,宝钞虽然贬值快,可胜在便利,郝风楼随时会携带一些,直接往郑和手里塞,道:“师弟,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这点银子拿去吃茶,咱们是至亲”
郑和的脸一红,连忙摆手不收,郝风楼情真意切地道:“至亲啊,怎能教你吃苦师兄别的没有,就是钱多,这不是贿赂你,是免得你在宫里吃苦,心里惦记。”
郝风楼心都在滴血,讲感情什么的最讨厌了,涉及到感情就要掏钱,这日子还过不过。
最后郑和还是收了,只收了一半,随即回宫交付使命。
郝风楼回味琢磨了一下,心痛之余却能感受到朱棣对炼铁的急躁心理,看来陛下急了,还真急欲一逞国威,看来这些倭人是真正把朱棣惹毛了。
干系重大,没说的,继续炼铁去。
转眼到了四月,初夏时分,天气渐渐炎热起来,南京城里近来还算平静,也没出什么大事,只是一到夏季,汛情紧张,各地都都河床水位见涨的奏报,朝廷这边,学士和翰林们代为拟票,诏告各府,令他们随时关注水位,不得有误。
这种事,几乎是朝廷的必要功课,年年都讲,不过眼下的水情都看天,某地一旦下了暴雨,什么圣旨和邸报都是假的,大水一冲,便是数千屋宇和成百上千的伤亡。
老大难的问题自然不必计较在心上,而今日却是各国使节和藩王勋贵们入宫觐见的日子。
一大清早,许多穿着蟒衣的宗室已在午门外候着了,待宫门一开,大家鱼贯而入,足足数百人,浩浩荡荡向奉天殿出发。
朱棣也是起了个大早,他的精神还算不错,虽然心里隐隐有着那么几分担心,可是期待的成份更高一些。
按规矩,这比试刀剑是在朝见之后,他早早抵达,高高坐在御椅上,藩王和使节勋贵们纷纷行礼,口呼万岁。
朱棣抚案,露出笑容道:“众卿不必多礼,今日朕请诸位来,无非就是热闹热闹,有许多人年前就进了京,朕一直都抽不出空来召见,有句话叫什么说来着,对,多有怠慢,还望大家海涵。”
众人一起呵呵笑起来,当然,这笑只是浅尝即止,无非就是附和着笑而已,皇帝老子的笑话,你不能不跟着露个笑脸,可也不能笑得过份。
当然,也有人一直紧绷着脸的,比如倭国使节足利义便是如此,他至始至终都拉着个脸,仿佛别人都欠了他的银子,这时候心里不知想着什么。
倒是太子朱高炽,目光时不时的朝足利义撇过去,嘴角含笑,仿佛也在期待什么。
朱棣抖擞精神,又道:“今日来的有功勋有宗室,也有使节,大家一起来朝贺,这是什么,这便是忠心,朕很高兴,既然来了,朕索性陪大家一起乐呵乐呵,这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第三章送到。我就说了吧,今天更得比较早了吧,答应了大家,我可是不敢耽误,好了,我吃饭去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章:朕受命于天
朱棣虽然表面上高兴,可是目光在人群中逡巡,并未看到郝风楼的身影,心不由有些急躁,这个家伙为何没来是羞于见人,还是被什么事耽搁
心里虽在这样摇摆,却是道:“太祖夺得天下,靠的乃是弓马,而朕遵从祖训,亦是不敢辱没祖宗,我大明的勋贵宗室,岂可不爱骏马刀剑此番入宫,便是要让大家各展神兵,并非是要分出高下,权当是嬉戏,诸卿以为如何”
众人自是齐声道:“陛下圣明。”
朱棣哈哈一笑,正待发言。这时候那倭使足利义却是站了出来,道:“陛下,下臣有事要奏。”
足利义一站出来,满朝的大臣脸色露出不悦,显然这个时候打断皇帝的话是十分无礼之事,陛下还没说有事就请奏呢。太子朱高炽却抿嘴一笑,似乎早料到这一切,此时他是作壁上观,悠哉悠哉,只等着看戏。
朱棣倒是并没有动怒,只是抚案道:“哦,卿是何人”
足利义道:“下臣乃倭国使节,奉国主之命,前来恭贺陛下新登大宝。”
朱棣哪里不晓得他的来路,这般问不过是走一走程序而已,他淡淡道:“不知所奏何事”
足利义正色道:“前几日,下臣的随扈因为与人发生口角,一时义愤,动手伤了人。这本是一件好事,下臣不远万里,前来与大明结好,自是因为天朝与下国一向和睦,天朝恩泽远播海外,可是谁知,应天府居然拿人,将下臣的随扈索拿了去。下臣以为,两国交好,岂可为这一点旁枝末节而伤了和气还请陛下恩准,释放下臣的几个随扈,下臣代国主对陛下定感恩戴德。”
他的汉话很是蹩脚,拽起文来也有些词不达意,虽然爱用成语典故,不过总有点怪异。
可是意思却很明确了。
从一开始,他就故意淡化了杀人的事,只说是伤人。随即又拿两国邦交说事,表面上是说大家哥俩好,可是若是仔细揣摩,却有点拿邦交要挟之意。
朱棣的脸拉了下来。
足利义倒是不以为意,继续侃侃而谈:“陛下刚刚登基。各国使节迟迟不到,唯有下国一听召唤。便立即遣使前来”
说到这里。许多人已经捏了一把汗了,你说你们这些倭人分明就没什么智商,偏偏还喜欢卖弄,哪壶不开提哪壶,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却偏偏拿各国观望来说事。这似乎犯了忌讳。
不过大家也没有当一回事,倭人怎么说,其实都无所谓,毕竟人家是客人。纵是太祖皇帝,对客人也不会太过份,人家说错一两句话,倒也无妨。
足利义的话继续在殿中响彻:“陛下若是”
“够了”一句斩钉截铁的话猛地打断了足利义的话头。
足利义原本还以为,自己一番入情入理的动人说辞能得到善意的回应,可是想不到沉默不言的大明皇帝居然怒了。
朱棣站了起来,他背着手,站在金殿之上,整个人宛若天神,居高临下看着足利义,随即冷笑道:“若是什么你说若是什么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你们口称是沐化了圣恩,可是沐化到了哪里在朕的脚下当街杀人,竟然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伤人,想拿邦交来要挟朕”
足利义呆了一下,他突然感觉到,自己一脚踢到了铁板上,事实上这样的办法,对天朝可谓屡试不爽,可是今次,他发现这个法子不太管用了,忙道:“陛下,下臣没有要挟的意思,只是下臣以为,既然他们是倭人,就应当交回给下国处置。”
朱棣笑了,目露不屑:“要是朕不肯呢”
“”足利义这种小liu氓,如今遇到朱棣这样的大liu氓,还真有点想要抓狂的冲动。
朱棣满是讥讽地道:“朕若是不肯,你能奈朕何是断绝交往实话告诉你,朕不用你们抬轿子,若是你们心甘情愿,朕自然稀罕你们,可是你们想拿着这个来无礼要挟,那就断绝交往好了。你们若是还是不忿,那就要有本事发兵来讨朕罢,是叫骂还是兵戎相见,也都由着你们,不过朕奉劝你们还是不要冒犯的好,因为朕不喜欢别人指着朕的鼻子叫骂,骂朕一句,倭国虽远,却未必容得下朕的十万带甲虎贲。你们,玩不起”
足利义这时候真的有点懵了,没见过这样的啊。
朱棣手指着脚下的金砖,冷笑道:“你脚下站着的是朕的疆土,你的随扈杀害的也是朕的子民,你现在却想让朕从轻处置,想拿邦交来要挟,迫使朕和朕的朝廷就范,那么现在就可以告诉你,这是痴心妄想,朕享这国乍,靠的不是你们这些人来抬轿子,也不靠你们的朝贺来增色,朕受命于天,即为天子。尔是何人,朕会稀罕你这几句道贺祝颂之词现在,朕只问你一遍,你服吗”
足利义已是有些满头大汗了,他有点摸不着头脑,只觉得脑子嗡嗡作响,这一次实在是颜面大失,脸面丧尽,他自知自己代表的是倭国,现在被大明天子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如此羞辱,受辱的已不再是他一人,可是现在该怎么办直接拂袖而去看这样子,这皇帝脑子不太正常啊,会不会斩了自己的脑袋
其实何止是足利义大吃一惊,便是满朝的大臣,也都是吓得面如土色,为数不少的人都觉得陛下有些过份,只是这个时候,陛下在盛怒之中,大家敢怒不敢言而已。
朱棣提高音调,满脸倨傲之色,道:“朕在问你,你服不服,你为何不答”
足利义衣衫已经湿透了,左右权衡,最后咬咬牙道:“陛下,服不服,下臣还没有定论,不过陛下要让下臣心服,那么索性就比一比。”他脑子里猛地想起了太子的提醒,深深的看了朱高炽一眼,狞笑道:“下国自然及不上大明天朝,可是下国也绝非等闲之辈,今次陛下召集人比试刀剑,以下臣之见,只比刀剑,又有什么意思要比,不妨比一比谁的武士更强,谁的刀剑更利,下臣斗胆,便是要和陛下赌一赌,下臣愿挑选随扈武士三十,用下国的神兵利器,和大明的三十武士,亦用大明的神兵,来厮杀一场,只是刀剑无眼,就怕伤了两国的和气,不过久闻陛下亦是武士出身,想来也不怕血腥,若是陛下不肯,下臣无话可说。可若是陛下愿意,那么就好有个彩头,下臣输了,甘愿那几个随扈伏法,可若是陛下输了,就请释放下臣的随扈”
足利义算是豁出去了,反正到了这个地步,回国也没法交代,索性就奋力一搏,况且在他心里,自己所带的武士尽都是倭国精锐,倭人在这方面自视甚高,未必将大明放在眼里。
富足,或许比不过,可是好勇斗狠,足利义却觉得大明不够看。
这是挑衅
整个奉天殿瞬间炸开了锅,所有人都怒视足利义,有人露出不忿,有人觉得不妥,也有人天旋地转,觉得实在是丢人现眼。
汉王朱高煦今日精神奕奕,想要在这刀剑比试中大放异彩,他特意请了名匠,打制了五十口好刀,正巴望着父皇对他青眼相看,谁知越来越离谱,倭人使节直接挑衅,朱高煦顿时血气上涌,受不住了,他大喝:“好胆,尔是何人,也敢这样和陛下说话”
足利义反正是豁出去了,压根就不理朱高煦,而是直勾勾的盯着朱棣,道:“陛下不知赌还是不赌,若是不赌,下臣无话可说,若是赌,下臣倒是佩服天子陛下。”
朱高煦怒道:“要赌好,那就赌。”随即主动请缨:“父皇,倭人无礼太甚,儿臣斗胆,就让儿臣亲自带勇士三十人,取下这些倭人首级,进献父皇。”
太子朱高炽的脸上露出了不可捉摸的表情,一切如他所料,他这个皇弟果然是太急于表现,要亲自登场了,待会儿刀剑无眼
只是他心里固是露出得逞的窃喜,可是脸上却也是沉痛。
“父皇,儿臣愿为父皇分忧。”朱高煦已经拜倒在地,愤怒到额头上的青筋都爆了出来。
朱棣看着主动请缨的次子,又看了一眼那带有挑衅意味的足利义,他不由笑了,道:“朕不好赌,也知道你这是故意激将朕,朕可以不遂你的愿,可是既然话说到这个份上,朕倒是很有兴趣和你赌一赌,你方才也说,刀剑无眼,恐有伤亡,朕颇为欣慰,朕的儿子愿意主动请缨,即便是冒着风险也愿意为他的父皇分忧,朕有个好儿子啊。不过”
第一章送到,求点lwen2.lwen2月票,每次看到光秃秃的lwen2.lwen2月票,老虎码起字来就浑身不得劲,这是病,正在治疗,不过大家为了缓解一下老虎的痛苦,有票的给一张吧。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一章:作死
朱棣冷冷一笑,道:“不过朕的儿子虽然勇武,可是朕的事岂容他来代劳朕幼习弓马,横扫大漠,鞑靼无人敢当,这点区区小事就不劳别人代劳了,朕答应你,与你赌一场,你挑选三十武士,朕亦带二十九近卫,朕倒是想看看,你们倭人自诩的勇武,有几分真假。”
满殿哗然。
一听到朱棣亲自登场,所有人都是呆若木鸡,堂堂天子居然也要身先士卒,这不是有病吗
大臣们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太子和解缙更是魂不附体,朱高炽连忙拜倒:“父皇,万万不可,父皇乃千金之躯,岂可儿戏”
那些个翰林,眼泪都快要流出来了,也纷纷拜倒在地,齐声道:“陛下若有闪失”
朱棣眯着眼,只是冷哼。
倒是那些勋贵,虽然心里觉得有些不妥,倒是并不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无论是出关还是靖难,无论是藩王还是天子,朱棣都有一种浓重的冒险主义精神,靖难之时,朱棣经常亲自带着近卫靠近南军大营,观测对方大营动静,甚至有一次直接被南军围住,也正因为张玉及时带兵赶到,这才将朱棣解救出来。
后世史书曾经将这种事旁敲侧击,来体现建文皇帝的仁厚,因为南军出征之时,建文曾经再三嘱咐,不可伤了朱棣的性命。这种事且不说是真是假,因为建文收拾起自己的叔叔来一向狠辣,早在朱棣靖难之前逼死湘王,迫使湘王全家自fen,当时便是许多大臣都觉得过份,可是建文仍然继续削藩,将叔叔们拿办的拿办,废为庶人的废为庶人。以此可见,建文从一开始对自己的叔叔们就没有太多的恻隐之心,对出征将士的所谓嘱咐更像是表面文章。
况且双方厮杀日久,早就杀红了眼睛,这个时候谁会管其他朱棣只身犯险,一方面是其性子作怪,另一方面也有身先士卒鼓舞士气的考量。
古往今来,作为主帅者,莫不是奉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永远都是躲在在大后方。可是朱棣就是朱棣,正如现在的朱棣即使作为天子,也要亲自拿自己来赌一赌一样,在大臣眼里,这厮简直就是疯子。可是朱棣有自己的原则和形式标准,恰恰这种人性子刚毅。一旦下定决心。便是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这样的性格,朱棣后世的子孙之中倒是有个叫朱厚照的家伙继承了,可惜这位小朱皇帝运气不好,出身在土木堡之变之后,大明朝乃至于整个朝廷和勋贵集团彻底丧失尚武精神,于是被人骂了个狗血淋头。得意洋洋的说一句朕亲自手刃了一个敌人,然后被人一直嘲笑了几百年。
朱棣眯着眼,脸色不动,一双眼眸沉着而冷静。这显然不是他心血来潮,这是因为,这就是朱棣
他压根就没有去理会那些苦苦相劝的大臣,而是一动不动的盯着足利义:“如何可以开始吗朕就怕你们玩不起。”
若说方才的足利义还只是被冷汗浸湿了衣襟,而现在,已是冒汗如雨了,他感觉自己玩脱了,先礼后兵,结果客客气气的恳请,人家不吃这一套,痛斥他一通,让他无地自容。接着又是挑衅,指望着大明天子就范,只要接受了这个赌局,自己就有八成的胜算,把自己的随扈营救出来。结果大明天子要亲自登场,这就已经完全出乎了足利义的预料之外,他当然清楚,一旦人家亲自登场,假若伤了对方,自己断然不要想全身而退,可要是输了,不但失了国格,人照样营救不出,怎么算都是自己吃亏。
足利义连忙拿眼睛去看太子朱高炽,在他看来,这全是朱高炽出的馊主意,指望朱高炽替他解围。
可是朱高炽连看都不看他一眼,却是一副如丧考妣之色,至于心里在想什么,怕也只有天才知道。
朱棣厉声道:“怎么你不说话你不敢应战你不是自称,倭人的武士更加勇武,想和大明一比高下吗不敢若是不敢,为何口出狂言”
足利义差点憋出了内伤,一时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不过倭人向来狠戾,想到今日吃了大亏,几个随扈瞧这样子也没法活命,思量再三,自己回去也无法交代,索性拼一拼,他抬眸迎向朱棣的目光:“好,陛下既然非要赌,那么下臣奉陪。”
朱棣笑了。
此时殿中有一人站出来,却是成国公朱能,朱能道:“倭人既然要玩一玩,微臣也愿意奉陪,陛下不会嫌微臣年老体衰吧。”
随即丘福徐辉祖等人纷纷出班:“陛下若是不弃,微臣愿意护驾左右。”
汉王朱高煦瞅见机会,也道:“儿臣愿护驾。”
朱棣大笑道:“好,好得很,大家既然愿意奉陪,那就随驾罢。”
解缙这些人已是彻底傻眼
公子风流第39部分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