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风流 作者:禁忌书屋
公子风流第99部分阅读
续道:“为父倒有个法子,不妨试一试”
郝风楼猛地察觉到,郝政的双鬓间又添了几许白发,他心里不由幽幽叹口气,只是道:“父亲大人,朝廷和谅山的事其实不必太过看重,咱们能有今天,更该好好享福才是,这是何必”
郝政正色道:“胡说,享福你可知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道理吗万贯之家,败落也不过三代而已,为父不勤勉一些,将来让子孙若何享福是他们的事,还轮不到为父”
郝风楼顿时讪然,他几乎已经忘了古人更加恪守这种所谓宗族的观念,更加看重开枝散叶,更加在乎为自己的子孙牟利。他说不上郝政这种想法是好是坏,不过郝风楼却突然觉得一向并不伟岸的郝政在他面前更加高大了一些,这是一个栩栩如生的父亲形象,虽然古板,并不是很开明,却令郝风楼有点感动。
这时,郝政的脸色温和了下来,继续道:“造船的事如何了为父听说海防那边已经竣工一批船只”
郝风楼道:“是,出了两艘宝船,几艘战船,现在匠人们在测试性能,若是觉得可行,后期再改良一番又可大规模生产了。儿子在想,下月怕是要去海防一趟,得把把关,否则留在这里,心里不安。”
郝政吟吟笑道:“这是该当的,为父方才并没有苛责你的意思,哎你现在还年轻,或许还觉得为父古怪”
郝风楼忙道:“父亲大人的心思,孩儿岂会不知”
“罢,你休要说好听的,待会儿会有几个大儒拜访,为父要和他们商议学堂的事,谅山这里,安南和汉人杂居,又有本地土人,单靠利益将他们捆绑一起是不成的,说到底还需要教化,这事儿得着紧着办才好。”
郝风楼点点头,便告辞出去。
南京城里,近来的气氛并不太好。其实这里的衙门都是按部就班,就好似上了磨地驴儿,蒙着眼睛,闭着眼睛混日子。
不过也有不混日子的,如翰林,如那都察院,数月之前,交趾叛乱,顿时朝廷震动,整个朝野也闹了一些时候,该震怒的震怒,该拍案而起的拍案而起,少不得有人站出来,大义凛然的来几句蠢虫误国之类的话。
可是骂完了也就骂了,其实交趾的事已经渐渐淡出了朝廷的视野,对他们来说,这终究只是一场小暴乱,何足挂齿那些个叛贼多半也就是一群纠集起来的无知百姓,几千上万而已,官军一到,立即便灰飞烟灭。
不过现在事态却有崩盘的迹象,官军每日报捷,今日是斩杀贼囚巨千,明日献上人头数百,端的是气壮山河,雄壮威武,偏偏剿灭数月,接近半年,就是剿不干净,若是有人肯将那功劳簿子拿出来,仔细算一算,这贼人已经杀了数万了,至于那些抱头鼠窜遁入深山的贼囚更是不知凡几,偏偏清化府知府刘英龙却是上了一道绝命书,说是贼势甚大,围困清化,援军眼看不至,城破只在旦夕之间,下官守土有责,不敢逃亡,唯有尽忠死节,报效皇恩。
这份清化府知府的绝命书如今就在文渊阁手里,阁里的上下人等,真真是目瞪口呆,他们当然意识到这份奏书意味着什么,刘英龙肯定怕死,可是他不得不死,叛军既然要破清化,他无处可逃,一旦逃了就得获罪,死无葬身之地不说,一家人也得搭进去,所以宁愿尽忠,至少还能得个朝廷的追封和抚恤。
而真正的问题就在于,叛军缘何越剿越胜莫非官军都在冒功,所谓的大捷都是笑话
最近真的很累,不过今天总算码出第三更了,同学们要是觉得老虎努力了,就请多多支持,最近订阅不怎么好,月票也少,老虎看着都难过
第三百七十八章:恶人先告状
大捷了这么久,突然清化没了,这换做是谁,都无法接受。 href=〃e=〃blnk〃en2 平南文学网
而更加无法接受的是,交趾布政使司的奏书,里头简直没法看,全是含糊其辞,模棱两可。自然,人家也不傻,直接将这罪责推到了丰城侯石进的头上,这丰城侯石进负责剿匪,坐镇交趾,这事儿肯定和他有牵连。
那这丰城侯也不是省油的灯,也有一封奏书送来,自是状告各地州府的父母官隐瞒贼情,使官军做出错误判断。
双方极力攻讦,相互抹黑,正如当时出了乱子一样,都是相互推诿。
解缙看过奏书之后,只是摇头,对这等军国大事,他倒是不敢散漫,此时眯着眼,便叫人将兵部尚书金忠来。
这金忠和其他尚书不同,他早先只是军户,后来他兄弟戍守通州去世,按大明律,金忠继承了长兄的职责,补戍通州,此后姚广孝将他推荐给了朱棣,朱棣看出他的才干,立即给予了重任,拜为长史,当年朱棣起兵,便是这金忠协助朱高炽卫戍北京,五十万官军围困北京城时,朱高炽几乎便是金忠进行守卫,所以世人都知道北平守卫战是太子朱高炽的功劳,实则和这金忠分不开关系。
此后朱棣登基,便敕金忠为兵部尚书。
解缙面对金忠,倒是不敢等闲视之,更不敢拿大,笑吟吟的朝他作揖:“金部堂请坐。”
金忠依言坐下,他生的干瘦,黑不溜秋,不过一双蚕眉总是凝起,给人一种端庄之感,隐隐之间。仿佛有肃杀之气。他举手投足,倒不像是个尚书,更像是个饱经沙场的将军。
解缙没有寒暄,而是直接将两份奏书命人递到金忠手里。金忠拿起奏书一看。旋即皱眉,似乎在沉吟什么:“看来。今年之内,是别想贼酋的首级送至京师了。这么耗下去,旷日持久,真不知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解缙颌首点头:“金部堂。何必做妇人惺惺之态今日请你来,便是希望你给一句准话。”
金忠便道:“解公但说无妨。”
解缙捋着须,短暂的迟疑之后,旋即正色道:“你说实话,交趾的贼势到底有多大,丰城侯冒了多少功”
金忠似乎在权衡什么,一双眼眸并不四处打量。而是在微微眯起的眼帘里纹丝不动,最后,这一丝瞳孔似乎散发出了幽光,正色道:“此次进剿。除了交趾本部的十三卫的四万卫兵,还有广西调拨的两万兵马,此外,朝廷在那里,还留了一支骁骑,满打满算,有七万余人。按理来说,若真如此前奏书中所言,只是一群蟊贼,人数不过三两万,穷途末路,衣衫褴褛,要剿,早就剿灭了。现在为何贼势为何却如熊熊烈火依金某之见,只怕这贼人,不下十万之数,且至少有一支兵马,训练有素,不下万人。”
解缙不由道:“训练有素这是哪里来的”
金忠道:“兵部那边,倒是有不少奏报,交趾那边,豪强多蓄养私兵,日夜操练,提供武器,此后这些私兵虽然朝廷三令五申,令其就地解散,可是那些豪强,岂是易与之辈,只怕这万余人,和那私兵脱不开干系。”
金忠又道:“看来,朝廷不出兵是不成了,单靠交趾和广西,不足以成事。”
解缙不由苦笑:“若再出兵,那么就成笑话了,金部堂,你我之间,也不必有什么隐瞒。既然请了你来,那么无妨,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吧。老夫问你,交趾变乱之后,为何宫中不发一语”
所谓不发一语,就是天子虽然动怒,裁处了一些交趾的官员,同时也下了不少进剿的圣旨,可是在其他时候,却显得异常的沉默,就如那邸报,就没有命人抄录进去,其他场合,对此也是绝口不提。
不待金忠回答,解缙便叹道:“说来说去,还是脸面啊,天子南征,花费了这么多功夫,刚刚立足,又闹出这样的事故,当年置郡县改交趾的时候,陛下可是诏告了天下的,如今天下谁人不知,陛下登极,不出两年功夫,我大明便开疆扩土,万国震动”
“这才多少功夫,突然一下子,就出了乱子,出了乱子倒也罢了,无非就是初附之地,有土人桀骜不驯而已,责令地方进剿就是,其实这不算什么。假若事情大到要朝廷大张旗鼓的廷议讨论,甚至是又抽调各路大军,重新开赴交趾,假若如此,天下人会怎样看天下人毕竟要议论纷纷,那么天子此前的南征,岂不成了笑话金部堂,君忧臣辱君辱臣死啊。天子受辱,你我还倡议调动大军,重新开赴交趾,天子那边,固然是不动怒,只怕我等做臣子的,也只有以死谢罪了。”
金忠不由动容,忍不住张开眸来,仔细打量解缙。
解缙却依旧含笑:“所以,交趾的事,只能用这小小动乱的方子来治,绝不能下猛药,此前的时候,交趾的动乱一起,那张辅丘福人等,主动请缨,要去交趾平叛,结果陛下不准,却选了一个不起眼的丰城侯,其实道理也是如此,陛下要刻意低调,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动了张辅动了丘福,这就意味着交趾出了大事。”
金忠皱眉:“依老夫之见,只怕现在,就已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
解缙摇头:“再等等看,你瞧着吧,这奏书递进宫中,宫中只怕也不会小题大做。倒是老夫,有个方子,却不知成是不成。”
金忠道:“愿听解公高见。”
解缙含笑,压压手:“高见二字,是谈不上的,无非是你这兵部尚书,上一道奏书,便请那郝家,带兵协助进剿,郝家不是也有本部的兵马么他们世镇交趾,是该出把力了。”
金忠却是摇头:“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这郝家手里,无非就是神机火铳队,固然是曾经战功彪炳,可是这火铳队论起守卫关塞,自是能使其固若金汤,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可是进剿叛贼,怕就没有这样容易了,火铳队毕竟人少啊,这么星点人,却是出击平贼”
解缙莞尔一笑,似乎已经没有耐心听金忠絮絮叨叨的分析了,他信手捻起一份奏书,拿在手里把玩,突然道:“这是殿下的意思。”
听到这句话,金忠顿时愣了一下。
解缙口中的殿下自是太子,否则还能有谁金忠毫无疑问是太子党,而且是最铁杆的太子党,而事实上,比起解缙,他的感情和朱高炽深厚的多,此时解缙来了这么一句,金忠立即住嘴,一副了然的样子,道:“那么,老夫尽力一试。”
目送走了金忠,解缙不由摇头,金忠这个人,兵事是可以,就是有点儿迂腐,他旋即,便将两份交趾的奏书丢到一边,这两份奏书,自然是要送去宫中御览的,不过以他的预计,天子未必会重视。当然,不重视是假的,天子心里,怕是心忧如焚,只是绝不能装作太过看重的模样,明里漠然,心里忧心如焚,只怕就是眼下天子的真实写照。
倒是另一份奏书,引起了解缙的注意,这奏书,是前几日送来的,乃是广西布政使司状告谅山收容逃户的奏书,里头的事还真是骇人听闻,什么逃户日多,数百数千,屡禁不绝,广西乡中,人迹罕见,尽是老弱妇幼之辈。尤以南宁柳州等府为甚,更有商贾,奔波于谅山广西,广西境内,奢靡之风渐起,数十年教化之功,毁于一旦。
这奏书送来的时候,立即引起了朝野的关注,有不少人借此抨击,闹的颇为厉害。
而解缙并不急于搀和进去,他打算等等再看,毕竟广西那里,相距千里,眼下情势不明,也不好做出判断。
不过今日,还有一封交趾来的奏书,却是禄州侯郝政所书。
解缙饶有兴趣的拿起来看,这一看,顿时愕然了。
奏书里很有意思,居然和广西布政使司一个口吻,大倒苦水,说是广西等地,百姓不思生产,逃户日渐,有尾大不掉之势,争相避居谅山,谅山区区小县,屡屡严禁,却是屡禁不绝,于是知会广西布政使司,令其杜绝,广西地方父母,却是无可奈何,以至于谅山之内,盘踞的逃户足有数万乃至十万之多,谅山试图遣返,却无奈何逃户桀骜,不敢轻动,生怕逃户聚众,而祸乱谅山,恳请朝廷,立即发文,敕那广西布政使司,纠集卫兵差役万人,入谅山遣返逃户,还谅山一个清静。
第一章送到,以后不出意外,都是三更,那啥,月中了,求月票,老虎的成绩,其实还是不错的,毕竟是四本精品的老作者,可是月票,总是不给力,呜呼哀哉。
第三百七十九章:天子垂怜
解缙目瞪口呆。
本来他还想在逃户上头做点文章,毕竟逃户的事,真要揭出来,虽然不至于让郝家获罪,可是狠狠恶心一下,把问题扩大化一些,让那姓郝的吞几只苍蝇,那也是好的。
可是看了这份奏书,解缙便明白,这事儿只怕还得继续斟酌了。
奏书的前半部分,是说明原委,后半部分,简直能用无耻来形容。郝政哭告,谅山逃户,损害谅山利益,使他日夜难眠,寝食不安,逃户多是衣不蔽体,宛如流民,极大的加重了谅山的负担,郝家为此,不得已之下,却还需对他们进行安置,以免滋生事端,如今是心力交瘁,不知如何是好。恳请朝廷,万以郝家为念,看在郝家对朝廷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立即派人遣返,否则逃户对谅山遗祸无穷。
最后自是倒打一耙,大谈广西这几年,地方官吏如狼似虎,盘剥百姓,百姓不堪忍受,这才有逃户的现象,现在广西那边,把人逼到了谅山,这是什么道理,这些人,非要遣返不可,只是人数太多,寻常差役只怕难以弹压,理应调拨官兵,立即押解,一个不留。
这是一封诉苦加状告的奏书,大倒苦水之余,顺便把广西的官场上下人等统统骂了。甚至还扬言,不把人带走,郝家的日子没法过了。
解缙可不是傻子,因为广西那边的奏书,分明是说,谅山以做工为引,蒙骗无知百姓,充作劳力。
广西的说法是,姓郝的孙子需要人工。所以勾搭了百姓抛荒逃离,所以问题的根源是谅山。
而郝家完全是无赖的嘴脸,双手一摊,老子才不要这些人。这些人哪里是人工。简直就是负担,让郝家这边压力甚大。还请朝廷赶紧的赶走,到时候少不得要备好鞭炮,恭送这些流民。
双方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又成了一笔糊涂账。
偏偏郝家这边叫苦叫的厉害。一副你不把人赶走,对不起平时郝家似得,足足把解缙恶心了个半死。
可是解缙也深知,这些人不能赶,因为人数太多,后果难料,若是一两千人。倒也罢了,可是数万近十万,就不是几百个差役就能把事办成的,广西那边。百姓向来桀骜,几百个人过去,谁吃掉谁都难说,可是一旦要调拨官军去,至少也得数千上万人,且不说现在交趾那边在剿匪,广西和交趾的官军早已抽调一空,即便是调拨了官军去,一旦逃户们反抗,又闹出个民变出来,这个政治责任,谁来承担
解缙若是敢拟这样的票,建议遣返,一个不好,谅山大乱,郝家那边,肯定是要全家老小杀到南京来告御状的,眼下陛下责令郝家造船,又命郝家镇交趾,连谅山都乱了,那么交趾谅山乃至于广西的时局,只怕要彻底糜烂,到了那个境地,这个黑锅,除了他解缙,还有谁背得起
所以固然是吃了苍蝇,解缙却是无可奈何,连苦笑的心思都没有,他只是想,都说郝风楼难缠,他那父亲,老成持重,现在看来,都他娘的不是好东西,蛇鼠一窝,有什么样的儿子,就有什么样的爹。
心里抱怨了一阵,解缙却是命人叫金幼孜来。
金幼孜也在阁中兼差,一会儿功夫就来了,解缙看他一眼,淡淡的道:“据说近来,有生员和御使似乎对谅山逃户大发雷霆,此事字行可有耳闻”
金幼孜是江西新淦人,新淦也隶属吉安府,虽然与解缙不是同县,可是二人的老家,相距却不过百里,金幼孜见解缙问起此事,便答道:“都察院那边,确实有人在准备搜罗罪证,生员们也闹得凶。”
解缙摇头:“眼下朝廷多事之秋,让他们不要闹了,闹的厉害的生员,好生让学政训导一番,若是不肯就范,立即革掉功名,把事情压下去。”
金幼孜顿时愕然,道:“解公,这”
解缙苦笑:“不必多言,就这么办。”
说罢送客,解缙深知,这件事必须快刀斩乱麻,把这清议狠狠压下去,事情闹大,对所有人都没有好处,甚至可能还给郝家借题发挥的机会,他现在对郝家,已经不再等闲视之,再不会纵容下去似从前那般鲁莽了。
旋即,他重新拿起那奏书,好生读了一遍,便提起笔来,在奏书下拟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西南乱象种种,建文年间,便已种下因果。如今西南动荡,逃户之事,不宜轻动,需谨慎慎微,从长计议。”
这番票拟之后,解缙便将奏书放到了一边,又不禁摇头,唯有苦笑。
过了几日,宫中诏命文渊阁大臣暖阁奏对。
解缙人等,早早便来了,近日发生了太多的事,他们大致已经清楚今日陛下要问的问题,所以心中打了腹稿,早有了应对的手段。
大家各自坐在这里,彼此咳嗽,如今的文渊阁,自是解缙一人掌舵,其他金幼孜黄淮与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人等,都不如解缙强势。
好在这阁中多是赣人,解缙又是赣人领袖,是以也极少有人挑战他的权威。自然,最紧要的是,解缙深得东宫信重,而文渊阁绝大多数,都是极力支持未来天子,于是不约而同,纷纷聚拢在解缙周遭。
解缙照旧还是那个样子,靠在椅上,神色恬然,眯着眼儿,一副打盹儿状。
等待朱棣到了,他才抖擞精神,带着人一道向朱棣行礼。
朱棣只是虚抬了抬手,旋即坐在御椅上,阴沉着脸,开门见山道:“河南的旱情如今如何”
这事儿是杨士奇近来在管的事,杨士奇忙道:“已经缓解了不些,不过但凡大灾,最紧要的是防疫,如今”
朱棣便冷笑:“说来说去,还是没有缓解是吗地方官吏,都做什么吃的朕平日待他们不薄,他们欺上瞒下,胆大包天,无病无灾的时候,便知道压榨百姓,一遇灾情,手忙脚乱,简直是跳梁小丑,那河南布政使司,就是这样为朕分忧的吗”
杨士奇忙道:“陛下息怒,微臣万死。”
朱棣却是抚案,一脸阴沉之色,那眼眸之中,杀机腾腾,并没有因为杨士奇的告饶,而减轻分毫。
朱棣淡淡道:“河南那边,要办一批人,责令都察院加派分巡御使,立即赴河南。”
杨士奇道:“微臣遵旨。”
朱棣却长吐一口气,脸色微微缓和了一些。
他的出奇举动,实在教人诧异,其实说起来,河南的赈灾,还算是勉力,其实也没什么乱子,死人是在所难免,有疫情也是常有的事,无论怎么看,都没必要龙颜震怒。
可是深知内情的人,如那解缙,如那杨荣和杨士奇却是深知这里头的蹊跷。所以杨士奇一句话都不敢辩驳,更不敢为河南的地方官吏说话,理由很简单,陛下现在是一肚子火,没处发泄,这股子火气,怕是来自于交趾,偏偏不能当着面发出来,毕竟交趾那边,屡屡大捷可是明摆着的,一旦震怒,不免让人疑心交趾的事态已经恶化,所以为了敲打欺上瞒下的地方官吏,河南的地方官员运气不好,只好来背这个黑锅。
朱棣的脸色渐渐缓和了一些,随即舒了口气,语气平和起来:“广西逃户的事,朕这几日,看了各方面的奏书,说起来,此事实是骇人听闻,近十万在册百姓逃去谅山,以至广西人烟稀少,田地荒芜,这件事,已经有了眉目,说到底,还是广西的官吏平时怠政的缘故,官不恤民,才会有今日。”
在座的众人,俱都挺直了身子,等候朱棣对此事的最后定性,其实早有人觉得这件事可以做文章,只是可惜,这文章做到一半,却被解缙制止,如今陛下难得提起,自然都想洗耳恭听,看看陛下的看法。
朱棣又道:“眼下十万之众,俱都去了谅山,谅山的郝政父子,也是叫苦不迭啊,他们上书痛陈流民对谅山的侵害,一肚子的委屈。其实他们的难处,朕是能体谅的,一县之地,突然跑去了这么多的流民,即便是桂林交州这样的省府,只怕也是吃不消,更遑论是小小谅山谅山那地方,朕去过,土地贫瘠,百姓困苦,如此一来,岂不是雪上加霜所以朕才说,这是真正难为了郝家父子,受此无妄之灾,一边要紧着造船,一边要治理封地,还得面对这日渐增多的流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换做是谁,也得大倒苦水。”
第二章送到 第三章可能会晚点,不过,老虎会更,最近身体状态好了一些,那啥,求月票呀,没月票不幸福啊,码字没精神呀。
第三百八十章:圣旨嘉奖
朱棣说的声情并茂,颇有感同身受之态,至少在他的理解里确实如此,突然多了十几万流民,还涌入一个县城,换做是谁都受不了啊,难怪郝家那边来哭诉,换做是谁也受不了,不是
其他人听着目瞪口呆,合着这姓郝的收留逃户,现在看来反倒成了委屈,这又是什么道理
不过任何事都是一体两面,而偏偏朱棣接受了郝家的视角来看问题罢了,而且郝家这边也确实有他的道理,只要信了他们的鬼话,还真觉得人家是承受着不能承受之痛,忍辱负重,一肚子的委屈无处申诉。
朱棣话锋一转,逐而道:“可是朕必须得让他们委屈,广西和交趾那边不是很太平啊,朝廷没有必要为此大动干戈,既是如此,那么只能委屈郝家了。天大的委屈,他们也得受着,朕看了解爱卿的票拟,拟得很好嘛,此事非要从长计议不可,多事之秋就不要再招惹是非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是”
听到可是二字,许多人心里哆嗦了一下,那解缙双眉微扬,便晓得接下来似乎会有不太好的事发生。因为票是他拟的,拟了票,陛下画个圈圈恩准了就是,现在陛下今日却重点拿出来说,显然是另有用意,只是这用意是什么呢
便听朱棣道:“朕还看他在奏书中诉苦,说是流民日渐,人满为患,奈何无粮,尚需从各地调拨求购,可是我大明各地视谅山为虎狼,甚至还有府县横生枝节,不准商贾贩运吃穿之用前去谅山,呵虽说效祖制并不重商。也不喜那些逐利商贾,因此遵太祖律令于各路设关卡,严禁商贾四处游荡,抽其税赋以补国库不足。可是凡事都有个例外。这件事。户部得拿个特许的章程出来,拿不出。难道让谅山饿殍遍地”
众人听得一愣一愣的,但是听说陛下只是给谅山一个特许,倒是都松了口气。
对庙堂上的人来说,这点儿东西真不算什么。不就是让沿途的关卡对商贾和货物免税放行么,能翻起什么浪大家怕的就是天子脑子一热而又要加赏,郝家近来势头实在太大了,再弄下去可怎么得了。
不过显然陛下倒还不至于完全失去理智,只是一个特许而已,谁都不在乎,毕竟对于高踞庙堂的人来说。这点东西实在是不值一提。
只不过他们想不到的是,若是得到特许,谅山可就真正要发迹了。
要知道寻常商贾要贩货去谅山其实并不容易,这可是为何虽然有商贾去谅山互通有无。可是明知道有这么大的利润却还是有许多商贾望而却步的原因。
大明对商贾的禁制极严,但凡是编入商户的人家,你要走货,除了本钱之外,你每趟出门还得有路引,所谓凡人员远离所居地百里之外,都需由当地衙门发给一种类似介绍信通行证之类的公文,叫路引,若无路引或与之不符者,是要依律治罪的。 href=〃e=〃blnk〃en2 平南文学网这路引实际上就是离乡的证明。
其实按理来说,至少按照大明律的规定,只要商户出门,只要跟衙门直接办个路引就成了,具名一下自己要贩多少货物,从哪里走到哪里,衙门书吏办理之后,这事儿也就成了。
可问题在于,太祖皇帝设计这个律令的时候并没有料想到这做和尚的总是会把经念歪,结果就是,商贾们要办路引,往往被人刁难,最后就不得不使银子,拿了银子还不算,你贩货出门,沿途有诸多卫所关卡,若是按大明的律令,其实也不算什么事,关卡除了检查你的路引,就是抽点税,这税不高,几乎等于没有。
可问题在于,关卡的官兵可未必就按律令来办事,他们看了路引,直接告诉你,这路引不对,让你回去重新再办,那么你就真要血本无归了。若是遇到狠的,直接说这路引有问题,怀疑你是盗贼逃户,甚或贩卖朝廷禁物,那么少不得将你关押起来,扣押你的货物,等着你的家眷连忙打点,让你脱掉几层皮,才心满意足的将你打发走。
如此种种,说穿了,就是银子,你得大把大把的撒银子,这边的官爷要,那边的官兵也要,有的胃口还好一些,胃口大的,折腾到你血本无归也是常有的事。因此每一次贩货,要嘛就是一些颇有些背景的人,手里拿着某某老爷的书信,这东西显然比路引管用,虽然未必能畅通无阻,可一般都不会遭遇什么大的刁难,再或者你一路做散财童子,运气好,把货卖了之后还能留下点蝇头小利。
可是假若一旦特许,那么郝家拿着圣旨便可立即知会各路关卡了,谁要是敢刁难往谅山来的商贾,一旦侦知,少不得要上奏一本,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真若如此,商贾若是贩货去其他地方困难重重,而贩货去谅山却是如履平地,再加上谅山那边价格较高,如此一算,谁还肯去其他地方走货用不了多久,十万商贾下谅山的事大抵都可能出现。
在这个时代,生意不只是简单的买卖这样简单,里头牵涉到的是官府,官府闭上眼,那便是财路亨通,假若官府张着眼瞪着你,那么即便是十倍百倍的利润,你到手的也不会多留下几个铜板。
显然在座的人,谁都没有意识到这一句简短的奏对,谁也没有留心到的一个裁定,足以影响到郝家的兴衰,影响到整个西南的格局,甚至是未来整个大明的走向。
商贾的力量在他们眼里不值一提,对他们来说自然不必太过理会。
朱棣说罢,紧接着便开始问起其他的政事,很快,所有人就将方才的决定抛之脑后了,对他们来说,这不过是个小小的插曲而已。
此时便听解缙道:“陛下,下月时分,怕是大食的船队就要到了,他们此番带来的贡物极其丰盛,这是陛下励精图治,国富民强,而圣名传播海外的结果,微臣人等亦是脸上有光,微臣还听说如今万国来朝,各国争相进贡,许多读书人纷纷作诗为贺,倒是引起了不少士林的佳话。”
朱棣莞尔一笑,道:“这些读书人倒是喜欢凑热闹,嗯,大食与我大明相隔万里,他们倒是有心了,责令太子于龙江迎接藩使吧,太子稳重,颇有气度,必定使大食人折服。”
解缙一听,顿时心花怒放,须知朱棣对太子一直有个心结,这个心结,大家都知道,可是都心照不宣。
太子殿下生得实在有那么点儿对不起朱棣,不但丑陋,而且肥胖,肥胖倒也罢了,居然腿脚也不太好,走路时像一只大肥鸭,很是滑稽。而汉王殿下则和朱棣一样,气宇轩昂,很有虎狼气息,朱棣对太子不满也是缘由于此。
既然朱棣觉得太子拿不出手,对不起观众,所以很多场合都是不许太子去的,比如朱棣靖难,带着汉王和赵王在外头厮杀,那太子只得乖乖地守着老家,比如朱棣要出巡,亦是带着汉王,太子依旧还是守家,至于游猎会见藩使之类也多是如此。
可是现在,朱棣却说太子稳重颇有气度,还能让大食人折服,这说明对太子形象不好的印象已经改观,这弦外之音如何不使解缙欣喜若狂
解缙忙道:“太子殿下定不负陛下所托。”
说了这么多,显然一场奏对就要散了,朱棣此时显得懒洋洋的,一副已经准备要走的样子,却是突然漫不经心地道:“兵部尚书金忠倒是上了一道奏书,说是安南匪患有蔓延之势,为永绝后患,宜四面进剿,郝家那边驻了数百火铳手,颇为犀利,因此特请朕恩准,下旨郝家带兵助战”
朱棣说这番话的时候就好似是在拉家常一样,一点都不为交趾的事忧心,就仿佛交趾的所谓叛乱原本连进入今日奏对的台面都没资格,只不过是因为他一时临时起意,猛地想起才顺道说一说。
不过口里虽是如此,这样的安排却分明是朱棣蓄谋已久,他比对过一些奏书,以他的经验当然明白交趾已经到了悬崖的边缘,一个处置不当极有可能酿成大祸,这对朱棣来说,是万万不能接受的,所以这几日他一直都没有睡好,都在琢磨平叛的良方,奈何那地方山高皇帝远,纵是他绞尽脑汁亦是没什么头绪,至于调拨各路大军,派遣大将之类,朱棣又心有不甘,毕竟一旦如此大张旗鼓,这分明就是拿着一个大喇叭告诉天下人,自己的南征折腾了这么久,结果还是个烂摊子。眼下南京城里有这么多的国使和藩臣,引起他们的关注,朱棣的张老脸也实在没法儿搁。
第三章到,依旧求月票呀,老虎就是需要大家的支持呀
第三百八十一章:托付重任
朱棣这般漫不经心说出来的话,在座之人各种心照不宣,一个个假装懒洋洋的样子,能在这里的都是人精,若是连陛下这点小心思都不明白,那可就真是愚不可及了,所以大家也只当是在商讨一件不值一提的事,露出漫不经心的样子。
便听朱棣继续道:“郝家世镇交趾,理应为朝廷效命,不过火铳队毕竟人少,而且火器善守而不善攻,只怕用处不大。可是话说回来,朕并不指望火铳队平叛,便让他们协同进剿也无不可,旨意颁下去吧,郝风楼若是造船有闲便去磨砺一二。”
众人纷纷道:“陛下圣明。”
朱棣挥挥手道:“朕也是乏了,诸卿告退吧。”
解缙便率先站出来,其余人纷纷起身:“微臣告退。”
大臣们走了个干净,只留下了一个朱棣。
朱棣呼了口气,想着方才的奏对,手抚着案牍,满是倦意。
他实在有些累了,竟然突然发现许多豪情壮志居然被这无数的琐事消磨了个干净,即便是一只老虎,困在这洞天里,被那无穷尽的灾荒叛乱包围,也会生出厌倦之心。
对于眼前的处境,朱棣可谓是深痛恶绝,而对交趾所发生的事,朱棣亦是忧心不已。
交趾的事怎么瞒得过他以他的眼光当然明白交趾现在遇到了一个死结。一方面,他不能大动干戈,再不可能发动一场南征,可问题在于,单凭交趾和广西的卫兵,这叛贼是越剿越多,可见那些个流官已在交趾人心丧尽。眼下进剿宛如抱薪救火,越剿,交趾越是混乱,越是混乱。就有越多人流离失所。会有越来越多的乱兵劫掠,导致人心丧失得更快。使许多人不得不铤而走险,从良善百姓变成叛贼。
这
公子风流第99部分阅读
-
公子风流第99部分阅读
续道:“为父倒有个法子,不妨试一试”
郝风楼猛地察觉到,郝政的双鬓间又添了几许白发,他心里不由幽幽叹口气,只是道:“父亲大人,朝廷和谅山的事其实不必太过看重,咱们能有今天,更该好好享福才是,这是何必”
郝政正色道:“胡说,享福你可知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道理吗万贯之家,败落也不过三代而已,为父不勤勉一些,将来让子孙若何享福是他们的事,还轮不到为父”
郝风楼顿时讪然,他几乎已经忘了古人更加恪守这种所谓宗族的观念,更加看重开枝散叶,更加在乎为自己的子孙牟利。他说不上郝政这种想法是好是坏,不过郝风楼却突然觉得一向并不伟岸的郝政在他面前更加高大了一些,这是一个栩栩如生的父亲形象,虽然古板,并不是很开明,却令郝风楼有点感动。
这时,郝政的脸色温和了下来,继续道:“造船的事如何了为父听说海防那边已经竣工一批船只”
郝风楼道:“是,出了两艘宝船,几艘战船,现在匠人们在测试性能,若是觉得可行,后期再改良一番又可大规模生产了。儿子在想,下月怕是要去海防一趟,得把把关,否则留在这里,心里不安。”
郝政吟吟笑道:“这是该当的,为父方才并没有苛责你的意思,哎你现在还年轻,或许还觉得为父古怪”
郝风楼忙道:“父亲大人的心思,孩儿岂会不知”
“罢,你休要说好听的,待会儿会有几个大儒拜访,为父要和他们商议学堂的事,谅山这里,安南和汉人杂居,又有本地土人,单靠利益将他们捆绑一起是不成的,说到底还需要教化,这事儿得着紧着办才好。”
郝风楼点点头,便告辞出去。
南京城里,近来的气氛并不太好。其实这里的衙门都是按部就班,就好似上了磨地驴儿,蒙着眼睛,闭着眼睛混日子。
不过也有不混日子的,如翰林,如那都察院,数月之前,交趾叛乱,顿时朝廷震动,整个朝野也闹了一些时候,该震怒的震怒,该拍案而起的拍案而起,少不得有人站出来,大义凛然的来几句蠢虫误国之类的话。
可是骂完了也就骂了,其实交趾的事已经渐渐淡出了朝廷的视野,对他们来说,这终究只是一场小暴乱,何足挂齿那些个叛贼多半也就是一群纠集起来的无知百姓,几千上万而已,官军一到,立即便灰飞烟灭。
不过现在事态却有崩盘的迹象,官军每日报捷,今日是斩杀贼囚巨千,明日献上人头数百,端的是气壮山河,雄壮威武,偏偏剿灭数月,接近半年,就是剿不干净,若是有人肯将那功劳簿子拿出来,仔细算一算,这贼人已经杀了数万了,至于那些抱头鼠窜遁入深山的贼囚更是不知凡几,偏偏清化府知府刘英龙却是上了一道绝命书,说是贼势甚大,围困清化,援军眼看不至,城破只在旦夕之间,下官守土有责,不敢逃亡,唯有尽忠死节,报效皇恩。
这份清化府知府的绝命书如今就在文渊阁手里,阁里的上下人等,真真是目瞪口呆,他们当然意识到这份奏书意味着什么,刘英龙肯定怕死,可是他不得不死,叛军既然要破清化,他无处可逃,一旦逃了就得获罪,死无葬身之地不说,一家人也得搭进去,所以宁愿尽忠,至少还能得个朝廷的追封和抚恤。
而真正的问题就在于,叛军缘何越剿越胜莫非官军都在冒功,所谓的大捷都是笑话
最近真的很累,不过今天总算码出第三更了,同学们要是觉得老虎努力了,就请多多支持,最近订阅不怎么好,月票也少,老虎看着都难过
第三百七十八章:恶人先告状
大捷了这么久,突然清化没了,这换做是谁,都无法接受。 href=〃e=〃blnk〃en2 平南文学网
而更加无法接受的是,交趾布政使司的奏书,里头简直没法看,全是含糊其辞,模棱两可。自然,人家也不傻,直接将这罪责推到了丰城侯石进的头上,这丰城侯石进负责剿匪,坐镇交趾,这事儿肯定和他有牵连。
那这丰城侯也不是省油的灯,也有一封奏书送来,自是状告各地州府的父母官隐瞒贼情,使官军做出错误判断。
双方极力攻讦,相互抹黑,正如当时出了乱子一样,都是相互推诿。
解缙看过奏书之后,只是摇头,对这等军国大事,他倒是不敢散漫,此时眯着眼,便叫人将兵部尚书金忠来。
这金忠和其他尚书不同,他早先只是军户,后来他兄弟戍守通州去世,按大明律,金忠继承了长兄的职责,补戍通州,此后姚广孝将他推荐给了朱棣,朱棣看出他的才干,立即给予了重任,拜为长史,当年朱棣起兵,便是这金忠协助朱高炽卫戍北京,五十万官军围困北京城时,朱高炽几乎便是金忠进行守卫,所以世人都知道北平守卫战是太子朱高炽的功劳,实则和这金忠分不开关系。
此后朱棣登基,便敕金忠为兵部尚书。
解缙面对金忠,倒是不敢等闲视之,更不敢拿大,笑吟吟的朝他作揖:“金部堂请坐。”
金忠依言坐下,他生的干瘦,黑不溜秋,不过一双蚕眉总是凝起,给人一种端庄之感,隐隐之间。仿佛有肃杀之气。他举手投足,倒不像是个尚书,更像是个饱经沙场的将军。
解缙没有寒暄,而是直接将两份奏书命人递到金忠手里。金忠拿起奏书一看。旋即皱眉,似乎在沉吟什么:“看来。今年之内,是别想贼酋的首级送至京师了。这么耗下去,旷日持久,真不知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解缙颌首点头:“金部堂。何必做妇人惺惺之态今日请你来,便是希望你给一句准话。”
金忠便道:“解公但说无妨。”
解缙捋着须,短暂的迟疑之后,旋即正色道:“你说实话,交趾的贼势到底有多大,丰城侯冒了多少功”
金忠似乎在权衡什么,一双眼眸并不四处打量。而是在微微眯起的眼帘里纹丝不动,最后,这一丝瞳孔似乎散发出了幽光,正色道:“此次进剿。除了交趾本部的十三卫的四万卫兵,还有广西调拨的两万兵马,此外,朝廷在那里,还留了一支骁骑,满打满算,有七万余人。按理来说,若真如此前奏书中所言,只是一群蟊贼,人数不过三两万,穷途末路,衣衫褴褛,要剿,早就剿灭了。现在为何贼势为何却如熊熊烈火依金某之见,只怕这贼人,不下十万之数,且至少有一支兵马,训练有素,不下万人。”
解缙不由道:“训练有素这是哪里来的”
金忠道:“兵部那边,倒是有不少奏报,交趾那边,豪强多蓄养私兵,日夜操练,提供武器,此后这些私兵虽然朝廷三令五申,令其就地解散,可是那些豪强,岂是易与之辈,只怕这万余人,和那私兵脱不开干系。”
金忠又道:“看来,朝廷不出兵是不成了,单靠交趾和广西,不足以成事。”
解缙不由苦笑:“若再出兵,那么就成笑话了,金部堂,你我之间,也不必有什么隐瞒。既然请了你来,那么无妨,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吧。老夫问你,交趾变乱之后,为何宫中不发一语”
所谓不发一语,就是天子虽然动怒,裁处了一些交趾的官员,同时也下了不少进剿的圣旨,可是在其他时候,却显得异常的沉默,就如那邸报,就没有命人抄录进去,其他场合,对此也是绝口不提。
不待金忠回答,解缙便叹道:“说来说去,还是脸面啊,天子南征,花费了这么多功夫,刚刚立足,又闹出这样的事故,当年置郡县改交趾的时候,陛下可是诏告了天下的,如今天下谁人不知,陛下登极,不出两年功夫,我大明便开疆扩土,万国震动”
“这才多少功夫,突然一下子,就出了乱子,出了乱子倒也罢了,无非就是初附之地,有土人桀骜不驯而已,责令地方进剿就是,其实这不算什么。假若事情大到要朝廷大张旗鼓的廷议讨论,甚至是又抽调各路大军,重新开赴交趾,假若如此,天下人会怎样看天下人毕竟要议论纷纷,那么天子此前的南征,岂不成了笑话金部堂,君忧臣辱君辱臣死啊。天子受辱,你我还倡议调动大军,重新开赴交趾,天子那边,固然是不动怒,只怕我等做臣子的,也只有以死谢罪了。”
金忠不由动容,忍不住张开眸来,仔细打量解缙。
解缙却依旧含笑:“所以,交趾的事,只能用这小小动乱的方子来治,绝不能下猛药,此前的时候,交趾的动乱一起,那张辅丘福人等,主动请缨,要去交趾平叛,结果陛下不准,却选了一个不起眼的丰城侯,其实道理也是如此,陛下要刻意低调,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动了张辅动了丘福,这就意味着交趾出了大事。”
金忠皱眉:“依老夫之见,只怕现在,就已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
解缙摇头:“再等等看,你瞧着吧,这奏书递进宫中,宫中只怕也不会小题大做。倒是老夫,有个方子,却不知成是不成。”
金忠道:“愿听解公高见。”
解缙含笑,压压手:“高见二字,是谈不上的,无非是你这兵部尚书,上一道奏书,便请那郝家,带兵协助进剿,郝家不是也有本部的兵马么他们世镇交趾,是该出把力了。”
金忠却是摇头:“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这郝家手里,无非就是神机火铳队,固然是曾经战功彪炳,可是这火铳队论起守卫关塞,自是能使其固若金汤,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可是进剿叛贼,怕就没有这样容易了,火铳队毕竟人少啊,这么星点人,却是出击平贼”
解缙莞尔一笑,似乎已经没有耐心听金忠絮絮叨叨的分析了,他信手捻起一份奏书,拿在手里把玩,突然道:“这是殿下的意思。”
听到这句话,金忠顿时愣了一下。
解缙口中的殿下自是太子,否则还能有谁金忠毫无疑问是太子党,而且是最铁杆的太子党,而事实上,比起解缙,他的感情和朱高炽深厚的多,此时解缙来了这么一句,金忠立即住嘴,一副了然的样子,道:“那么,老夫尽力一试。”
目送走了金忠,解缙不由摇头,金忠这个人,兵事是可以,就是有点儿迂腐,他旋即,便将两份交趾的奏书丢到一边,这两份奏书,自然是要送去宫中御览的,不过以他的预计,天子未必会重视。当然,不重视是假的,天子心里,怕是心忧如焚,只是绝不能装作太过看重的模样,明里漠然,心里忧心如焚,只怕就是眼下天子的真实写照。
倒是另一份奏书,引起了解缙的注意,这奏书,是前几日送来的,乃是广西布政使司状告谅山收容逃户的奏书,里头的事还真是骇人听闻,什么逃户日多,数百数千,屡禁不绝,广西乡中,人迹罕见,尽是老弱妇幼之辈。尤以南宁柳州等府为甚,更有商贾,奔波于谅山广西,广西境内,奢靡之风渐起,数十年教化之功,毁于一旦。
这奏书送来的时候,立即引起了朝野的关注,有不少人借此抨击,闹的颇为厉害。
而解缙并不急于搀和进去,他打算等等再看,毕竟广西那里,相距千里,眼下情势不明,也不好做出判断。
不过今日,还有一封交趾来的奏书,却是禄州侯郝政所书。
解缙饶有兴趣的拿起来看,这一看,顿时愕然了。
奏书里很有意思,居然和广西布政使司一个口吻,大倒苦水,说是广西等地,百姓不思生产,逃户日渐,有尾大不掉之势,争相避居谅山,谅山区区小县,屡屡严禁,却是屡禁不绝,于是知会广西布政使司,令其杜绝,广西地方父母,却是无可奈何,以至于谅山之内,盘踞的逃户足有数万乃至十万之多,谅山试图遣返,却无奈何逃户桀骜,不敢轻动,生怕逃户聚众,而祸乱谅山,恳请朝廷,立即发文,敕那广西布政使司,纠集卫兵差役万人,入谅山遣返逃户,还谅山一个清静。
第一章送到,以后不出意外,都是三更,那啥,月中了,求月票,老虎的成绩,其实还是不错的,毕竟是四本精品的老作者,可是月票,总是不给力,呜呼哀哉。
第三百七十九章:天子垂怜
解缙目瞪口呆。
本来他还想在逃户上头做点文章,毕竟逃户的事,真要揭出来,虽然不至于让郝家获罪,可是狠狠恶心一下,把问题扩大化一些,让那姓郝的吞几只苍蝇,那也是好的。
可是看了这份奏书,解缙便明白,这事儿只怕还得继续斟酌了。
奏书的前半部分,是说明原委,后半部分,简直能用无耻来形容。郝政哭告,谅山逃户,损害谅山利益,使他日夜难眠,寝食不安,逃户多是衣不蔽体,宛如流民,极大的加重了谅山的负担,郝家为此,不得已之下,却还需对他们进行安置,以免滋生事端,如今是心力交瘁,不知如何是好。恳请朝廷,万以郝家为念,看在郝家对朝廷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立即派人遣返,否则逃户对谅山遗祸无穷。
最后自是倒打一耙,大谈广西这几年,地方官吏如狼似虎,盘剥百姓,百姓不堪忍受,这才有逃户的现象,现在广西那边,把人逼到了谅山,这是什么道理,这些人,非要遣返不可,只是人数太多,寻常差役只怕难以弹压,理应调拨官兵,立即押解,一个不留。
这是一封诉苦加状告的奏书,大倒苦水之余,顺便把广西的官场上下人等统统骂了。甚至还扬言,不把人带走,郝家的日子没法过了。
解缙可不是傻子,因为广西那边的奏书,分明是说,谅山以做工为引,蒙骗无知百姓,充作劳力。
广西的说法是,姓郝的孙子需要人工。所以勾搭了百姓抛荒逃离,所以问题的根源是谅山。
而郝家完全是无赖的嘴脸,双手一摊,老子才不要这些人。这些人哪里是人工。简直就是负担,让郝家这边压力甚大。还请朝廷赶紧的赶走,到时候少不得要备好鞭炮,恭送这些流民。
双方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又成了一笔糊涂账。
偏偏郝家这边叫苦叫的厉害。一副你不把人赶走,对不起平时郝家似得,足足把解缙恶心了个半死。
可是解缙也深知,这些人不能赶,因为人数太多,后果难料,若是一两千人。倒也罢了,可是数万近十万,就不是几百个差役就能把事办成的,广西那边。百姓向来桀骜,几百个人过去,谁吃掉谁都难说,可是一旦要调拨官军去,至少也得数千上万人,且不说现在交趾那边在剿匪,广西和交趾的官军早已抽调一空,即便是调拨了官军去,一旦逃户们反抗,又闹出个民变出来,这个政治责任,谁来承担
解缙若是敢拟这样的票,建议遣返,一个不好,谅山大乱,郝家那边,肯定是要全家老小杀到南京来告御状的,眼下陛下责令郝家造船,又命郝家镇交趾,连谅山都乱了,那么交趾谅山乃至于广西的时局,只怕要彻底糜烂,到了那个境地,这个黑锅,除了他解缙,还有谁背得起
所以固然是吃了苍蝇,解缙却是无可奈何,连苦笑的心思都没有,他只是想,都说郝风楼难缠,他那父亲,老成持重,现在看来,都他娘的不是好东西,蛇鼠一窝,有什么样的儿子,就有什么样的爹。
心里抱怨了一阵,解缙却是命人叫金幼孜来。
金幼孜也在阁中兼差,一会儿功夫就来了,解缙看他一眼,淡淡的道:“据说近来,有生员和御使似乎对谅山逃户大发雷霆,此事字行可有耳闻”
金幼孜是江西新淦人,新淦也隶属吉安府,虽然与解缙不是同县,可是二人的老家,相距却不过百里,金幼孜见解缙问起此事,便答道:“都察院那边,确实有人在准备搜罗罪证,生员们也闹得凶。”
解缙摇头:“眼下朝廷多事之秋,让他们不要闹了,闹的厉害的生员,好生让学政训导一番,若是不肯就范,立即革掉功名,把事情压下去。”
金幼孜顿时愕然,道:“解公,这”
解缙苦笑:“不必多言,就这么办。”
说罢送客,解缙深知,这件事必须快刀斩乱麻,把这清议狠狠压下去,事情闹大,对所有人都没有好处,甚至可能还给郝家借题发挥的机会,他现在对郝家,已经不再等闲视之,再不会纵容下去似从前那般鲁莽了。
旋即,他重新拿起那奏书,好生读了一遍,便提起笔来,在奏书下拟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西南乱象种种,建文年间,便已种下因果。如今西南动荡,逃户之事,不宜轻动,需谨慎慎微,从长计议。”
这番票拟之后,解缙便将奏书放到了一边,又不禁摇头,唯有苦笑。
过了几日,宫中诏命文渊阁大臣暖阁奏对。
解缙人等,早早便来了,近日发生了太多的事,他们大致已经清楚今日陛下要问的问题,所以心中打了腹稿,早有了应对的手段。
大家各自坐在这里,彼此咳嗽,如今的文渊阁,自是解缙一人掌舵,其他金幼孜黄淮与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人等,都不如解缙强势。
好在这阁中多是赣人,解缙又是赣人领袖,是以也极少有人挑战他的权威。自然,最紧要的是,解缙深得东宫信重,而文渊阁绝大多数,都是极力支持未来天子,于是不约而同,纷纷聚拢在解缙周遭。
解缙照旧还是那个样子,靠在椅上,神色恬然,眯着眼儿,一副打盹儿状。
等待朱棣到了,他才抖擞精神,带着人一道向朱棣行礼。
朱棣只是虚抬了抬手,旋即坐在御椅上,阴沉着脸,开门见山道:“河南的旱情如今如何”
这事儿是杨士奇近来在管的事,杨士奇忙道:“已经缓解了不些,不过但凡大灾,最紧要的是防疫,如今”
朱棣便冷笑:“说来说去,还是没有缓解是吗地方官吏,都做什么吃的朕平日待他们不薄,他们欺上瞒下,胆大包天,无病无灾的时候,便知道压榨百姓,一遇灾情,手忙脚乱,简直是跳梁小丑,那河南布政使司,就是这样为朕分忧的吗”
杨士奇忙道:“陛下息怒,微臣万死。”
朱棣却是抚案,一脸阴沉之色,那眼眸之中,杀机腾腾,并没有因为杨士奇的告饶,而减轻分毫。
朱棣淡淡道:“河南那边,要办一批人,责令都察院加派分巡御使,立即赴河南。”
杨士奇道:“微臣遵旨。”
朱棣却长吐一口气,脸色微微缓和了一些。
他的出奇举动,实在教人诧异,其实说起来,河南的赈灾,还算是勉力,其实也没什么乱子,死人是在所难免,有疫情也是常有的事,无论怎么看,都没必要龙颜震怒。
可是深知内情的人,如那解缙,如那杨荣和杨士奇却是深知这里头的蹊跷。所以杨士奇一句话都不敢辩驳,更不敢为河南的地方官吏说话,理由很简单,陛下现在是一肚子火,没处发泄,这股子火气,怕是来自于交趾,偏偏不能当着面发出来,毕竟交趾那边,屡屡大捷可是明摆着的,一旦震怒,不免让人疑心交趾的事态已经恶化,所以为了敲打欺上瞒下的地方官吏,河南的地方官员运气不好,只好来背这个黑锅。
朱棣的脸色渐渐缓和了一些,随即舒了口气,语气平和起来:“广西逃户的事,朕这几日,看了各方面的奏书,说起来,此事实是骇人听闻,近十万在册百姓逃去谅山,以至广西人烟稀少,田地荒芜,这件事,已经有了眉目,说到底,还是广西的官吏平时怠政的缘故,官不恤民,才会有今日。”
在座的众人,俱都挺直了身子,等候朱棣对此事的最后定性,其实早有人觉得这件事可以做文章,只是可惜,这文章做到一半,却被解缙制止,如今陛下难得提起,自然都想洗耳恭听,看看陛下的看法。
朱棣又道:“眼下十万之众,俱都去了谅山,谅山的郝政父子,也是叫苦不迭啊,他们上书痛陈流民对谅山的侵害,一肚子的委屈。其实他们的难处,朕是能体谅的,一县之地,突然跑去了这么多的流民,即便是桂林交州这样的省府,只怕也是吃不消,更遑论是小小谅山谅山那地方,朕去过,土地贫瘠,百姓困苦,如此一来,岂不是雪上加霜所以朕才说,这是真正难为了郝家父子,受此无妄之灾,一边要紧着造船,一边要治理封地,还得面对这日渐增多的流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换做是谁,也得大倒苦水。”
第二章送到 第三章可能会晚点,不过,老虎会更,最近身体状态好了一些,那啥,求月票呀,没月票不幸福啊,码字没精神呀。
第三百八十章:圣旨嘉奖
朱棣说的声情并茂,颇有感同身受之态,至少在他的理解里确实如此,突然多了十几万流民,还涌入一个县城,换做是谁都受不了啊,难怪郝家那边来哭诉,换做是谁也受不了,不是
其他人听着目瞪口呆,合着这姓郝的收留逃户,现在看来反倒成了委屈,这又是什么道理
不过任何事都是一体两面,而偏偏朱棣接受了郝家的视角来看问题罢了,而且郝家这边也确实有他的道理,只要信了他们的鬼话,还真觉得人家是承受着不能承受之痛,忍辱负重,一肚子的委屈无处申诉。
朱棣话锋一转,逐而道:“可是朕必须得让他们委屈,广西和交趾那边不是很太平啊,朝廷没有必要为此大动干戈,既是如此,那么只能委屈郝家了。天大的委屈,他们也得受着,朕看了解爱卿的票拟,拟得很好嘛,此事非要从长计议不可,多事之秋就不要再招惹是非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是”
听到可是二字,许多人心里哆嗦了一下,那解缙双眉微扬,便晓得接下来似乎会有不太好的事发生。因为票是他拟的,拟了票,陛下画个圈圈恩准了就是,现在陛下今日却重点拿出来说,显然是另有用意,只是这用意是什么呢
便听朱棣道:“朕还看他在奏书中诉苦,说是流民日渐,人满为患,奈何无粮,尚需从各地调拨求购,可是我大明各地视谅山为虎狼,甚至还有府县横生枝节,不准商贾贩运吃穿之用前去谅山,呵虽说效祖制并不重商。也不喜那些逐利商贾,因此遵太祖律令于各路设关卡,严禁商贾四处游荡,抽其税赋以补国库不足。可是凡事都有个例外。这件事。户部得拿个特许的章程出来,拿不出。难道让谅山饿殍遍地”
众人听得一愣一愣的,但是听说陛下只是给谅山一个特许,倒是都松了口气。
对庙堂上的人来说,这点儿东西真不算什么。不就是让沿途的关卡对商贾和货物免税放行么,能翻起什么浪大家怕的就是天子脑子一热而又要加赏,郝家近来势头实在太大了,再弄下去可怎么得了。
不过显然陛下倒还不至于完全失去理智,只是一个特许而已,谁都不在乎,毕竟对于高踞庙堂的人来说。这点东西实在是不值一提。
只不过他们想不到的是,若是得到特许,谅山可就真正要发迹了。
要知道寻常商贾要贩货去谅山其实并不容易,这可是为何虽然有商贾去谅山互通有无。可是明知道有这么大的利润却还是有许多商贾望而却步的原因。
大明对商贾的禁制极严,但凡是编入商户的人家,你要走货,除了本钱之外,你每趟出门还得有路引,所谓凡人员远离所居地百里之外,都需由当地衙门发给一种类似介绍信通行证之类的公文,叫路引,若无路引或与之不符者,是要依律治罪的。 href=〃e=〃blnk〃en2 平南文学网这路引实际上就是离乡的证明。
其实按理来说,至少按照大明律的规定,只要商户出门,只要跟衙门直接办个路引就成了,具名一下自己要贩多少货物,从哪里走到哪里,衙门书吏办理之后,这事儿也就成了。
可问题在于,太祖皇帝设计这个律令的时候并没有料想到这做和尚的总是会把经念歪,结果就是,商贾们要办路引,往往被人刁难,最后就不得不使银子,拿了银子还不算,你贩货出门,沿途有诸多卫所关卡,若是按大明的律令,其实也不算什么事,关卡除了检查你的路引,就是抽点税,这税不高,几乎等于没有。
可问题在于,关卡的官兵可未必就按律令来办事,他们看了路引,直接告诉你,这路引不对,让你回去重新再办,那么你就真要血本无归了。若是遇到狠的,直接说这路引有问题,怀疑你是盗贼逃户,甚或贩卖朝廷禁物,那么少不得将你关押起来,扣押你的货物,等着你的家眷连忙打点,让你脱掉几层皮,才心满意足的将你打发走。
如此种种,说穿了,就是银子,你得大把大把的撒银子,这边的官爷要,那边的官兵也要,有的胃口还好一些,胃口大的,折腾到你血本无归也是常有的事。因此每一次贩货,要嘛就是一些颇有些背景的人,手里拿着某某老爷的书信,这东西显然比路引管用,虽然未必能畅通无阻,可一般都不会遭遇什么大的刁难,再或者你一路做散财童子,运气好,把货卖了之后还能留下点蝇头小利。
可是假若一旦特许,那么郝家拿着圣旨便可立即知会各路关卡了,谁要是敢刁难往谅山来的商贾,一旦侦知,少不得要上奏一本,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真若如此,商贾若是贩货去其他地方困难重重,而贩货去谅山却是如履平地,再加上谅山那边价格较高,如此一算,谁还肯去其他地方走货用不了多久,十万商贾下谅山的事大抵都可能出现。
在这个时代,生意不只是简单的买卖这样简单,里头牵涉到的是官府,官府闭上眼,那便是财路亨通,假若官府张着眼瞪着你,那么即便是十倍百倍的利润,你到手的也不会多留下几个铜板。
显然在座的人,谁都没有意识到这一句简短的奏对,谁也没有留心到的一个裁定,足以影响到郝家的兴衰,影响到整个西南的格局,甚至是未来整个大明的走向。
商贾的力量在他们眼里不值一提,对他们来说自然不必太过理会。
朱棣说罢,紧接着便开始问起其他的政事,很快,所有人就将方才的决定抛之脑后了,对他们来说,这不过是个小小的插曲而已。
此时便听解缙道:“陛下,下月时分,怕是大食的船队就要到了,他们此番带来的贡物极其丰盛,这是陛下励精图治,国富民强,而圣名传播海外的结果,微臣人等亦是脸上有光,微臣还听说如今万国来朝,各国争相进贡,许多读书人纷纷作诗为贺,倒是引起了不少士林的佳话。”
朱棣莞尔一笑,道:“这些读书人倒是喜欢凑热闹,嗯,大食与我大明相隔万里,他们倒是有心了,责令太子于龙江迎接藩使吧,太子稳重,颇有气度,必定使大食人折服。”
解缙一听,顿时心花怒放,须知朱棣对太子一直有个心结,这个心结,大家都知道,可是都心照不宣。
太子殿下生得实在有那么点儿对不起朱棣,不但丑陋,而且肥胖,肥胖倒也罢了,居然腿脚也不太好,走路时像一只大肥鸭,很是滑稽。而汉王殿下则和朱棣一样,气宇轩昂,很有虎狼气息,朱棣对太子不满也是缘由于此。
既然朱棣觉得太子拿不出手,对不起观众,所以很多场合都是不许太子去的,比如朱棣靖难,带着汉王和赵王在外头厮杀,那太子只得乖乖地守着老家,比如朱棣要出巡,亦是带着汉王,太子依旧还是守家,至于游猎会见藩使之类也多是如此。
可是现在,朱棣却说太子稳重颇有气度,还能让大食人折服,这说明对太子形象不好的印象已经改观,这弦外之音如何不使解缙欣喜若狂
解缙忙道:“太子殿下定不负陛下所托。”
说了这么多,显然一场奏对就要散了,朱棣此时显得懒洋洋的,一副已经准备要走的样子,却是突然漫不经心地道:“兵部尚书金忠倒是上了一道奏书,说是安南匪患有蔓延之势,为永绝后患,宜四面进剿,郝家那边驻了数百火铳手,颇为犀利,因此特请朕恩准,下旨郝家带兵助战”
朱棣说这番话的时候就好似是在拉家常一样,一点都不为交趾的事忧心,就仿佛交趾的所谓叛乱原本连进入今日奏对的台面都没资格,只不过是因为他一时临时起意,猛地想起才顺道说一说。
不过口里虽是如此,这样的安排却分明是朱棣蓄谋已久,他比对过一些奏书,以他的经验当然明白交趾已经到了悬崖的边缘,一个处置不当极有可能酿成大祸,这对朱棣来说,是万万不能接受的,所以这几日他一直都没有睡好,都在琢磨平叛的良方,奈何那地方山高皇帝远,纵是他绞尽脑汁亦是没什么头绪,至于调拨各路大军,派遣大将之类,朱棣又心有不甘,毕竟一旦如此大张旗鼓,这分明就是拿着一个大喇叭告诉天下人,自己的南征折腾了这么久,结果还是个烂摊子。眼下南京城里有这么多的国使和藩臣,引起他们的关注,朱棣的张老脸也实在没法儿搁。
第三章到,依旧求月票呀,老虎就是需要大家的支持呀
第三百八十一章:托付重任
朱棣这般漫不经心说出来的话,在座之人各种心照不宣,一个个假装懒洋洋的样子,能在这里的都是人精,若是连陛下这点小心思都不明白,那可就真是愚不可及了,所以大家也只当是在商讨一件不值一提的事,露出漫不经心的样子。
便听朱棣继续道:“郝家世镇交趾,理应为朝廷效命,不过火铳队毕竟人少,而且火器善守而不善攻,只怕用处不大。可是话说回来,朕并不指望火铳队平叛,便让他们协同进剿也无不可,旨意颁下去吧,郝风楼若是造船有闲便去磨砺一二。”
众人纷纷道:“陛下圣明。”
朱棣挥挥手道:“朕也是乏了,诸卿告退吧。”
解缙便率先站出来,其余人纷纷起身:“微臣告退。”
大臣们走了个干净,只留下了一个朱棣。
朱棣呼了口气,想着方才的奏对,手抚着案牍,满是倦意。
他实在有些累了,竟然突然发现许多豪情壮志居然被这无数的琐事消磨了个干净,即便是一只老虎,困在这洞天里,被那无穷尽的灾荒叛乱包围,也会生出厌倦之心。
对于眼前的处境,朱棣可谓是深痛恶绝,而对交趾所发生的事,朱棣亦是忧心不已。
交趾的事怎么瞒得过他以他的眼光当然明白交趾现在遇到了一个死结。一方面,他不能大动干戈,再不可能发动一场南征,可问题在于,单凭交趾和广西的卫兵,这叛贼是越剿越多,可见那些个流官已在交趾人心丧尽。眼下进剿宛如抱薪救火,越剿,交趾越是混乱,越是混乱。就有越多人流离失所。会有越来越多的乱兵劫掠,导致人心丧失得更快。使许多人不得不铤而走险,从良善百姓变成叛贼。
这
公子风流第99部分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