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江山 作者:四国军棋
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
南国江山 作者:四国军棋
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
当岭南的刘隐决定派出他的弟弟刘龑出使吴国,准备向吴国表示名义上的臣服之时,福建的王审知同样在犹豫着要不要向吴国派出使者请降。
“吴军势大,难以为敌,如今江西被吴国吞并又有两年时间了,后方已经完全巩固,再加上朱温的兵力都被牵制在北方难以南下,只怕要不了多久吴军就会全面进攻我福建了。”简陋的书房中,王审知低声叹息着。
相比于与吴国没有什么恩怨的刘隐和能够向西南发展的马殷,王审知如今更加坐立不安,难以拿定主意。
上次淮南使者刘知远因为太过跋扈,被王审知的次子王延均所杀,这次事件直接导致了本来关系还算可以的福建与淮南走向对立。
不过王审知虽然迫于形势而只能与淮南对抗,但他同时又深知自己无法抵挡住吴军的进攻,担心自己若是做得太过的话,会导致将来毫无退路。
所以在之后的几年里面,王审知并没有派兵参加对淮南的战争,更是至今没有向朱温臣服,而是继续以大唐琅琊王的身份存在,为的就是不至于做得太绝。
但在另一方面,王审知又不甘心彻底纳土归降,并且担心自己归降之后会面临什么命运。
所以这这种矛盾的心理影响之下,他既没有再次与吴国接近,同样也没有出兵与吴国作对。
不过,如果说两年前南方的局势和天下的大势还有些看不清楚的话,但现在就差不多能够看清楚了。
两年多以前王审知与淮南翻脸的时候,江西还没有落入淮南之手,钟传依旧控制着江西,马殷、危全讽等势力看上去也有不小的实力;此外还有中原的梁王朱温,那时候朱温虽然没有称帝,但他的声势比起现在来还要强不少。
但如今江西完全被吞并了,危全讽被消灭了,马殷遭到了重创,朱温同样被晋王李克用牵制了手脚
可以说,福建如今面临的局面比起两年前来可要差了太多。
“要不,干脆彻底向吴王投降”王审知在心中犹豫着。
让他不愿投降的主要原因,一个是不甘心将福建的基业拱手让人,另一个就是担心投降之后将要面临的命运。
自古以来其他势力投降的,最终能得到善终的没有几个。
那么他若是投降的话,能不能得到善终呢
像钱镠在杭州城破之前选择了自尽,而他的子孙如今虽然还在广陵过得好好的,但一来时间还不长,难以说明什么问题;二来钱镠已经死了,剩下的不过是些年纪轻轻的小辈而已,对吴国的威胁要小得多。
而钟匡时、钟延规兄弟,他们投降之后虽说受到优待,但一来他们和钱家一样,也是一些小辈,没有多少威胁,二来他们与杨渥还是联姻。
但王审知若是投降的话,以他在福建的威望,他可不能确定自己会受到什么待遇,这才是让他最为担心的。
正当王审知犹豫不决之时,外面突然有侍卫进来禀报:“大王,刚刚从江西发来的急报,说是吴军大规模调动,大量军队进驻信州和抚州两地,并且建州那边不断有吴军的斥候和细作出没”
“什么这么快就准备对我福建动手了吗”王审知脸色一变,有些难以相信。
他本来还以为吴军刚刚击败马殷,夺取了岳州之地,接下来应该会乘胜进攻湖南,进一步压制马殷的势力。
不过如今看来,只怕杨渥的策略乃是先吞并福建,再对付马殷。
之前之所以进攻湖南,只怕更多的是为了教训马殷一下,并且防止他在吴国进攻福建时出来捣乱。
想到这,王审知脸色更加愁苦。
当然,他也知道吴军刚刚结束对湖南的大规模用兵,肯定不会立即出兵福建,如今不过是先期打探消息而已。
不过正式进攻的时间只怕也不会太久了,王审知必须尽快拿定主意。
“现在就决定投降还是为时过早,还是先派个使者前去试探一下,至少解释一下当初杀张知远的原因”王审知无奈之下还是不能拿定最终的决定,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转眼三个月时间过去,如今已经是武义二年三月。
金陵城中,气氛却显得较为凝重。
魏国公李神福的府中,杨渥亲自领着高勗、周隐等文武大臣前来探病。
在不久之前,李神福突然染病不起,杨渥派了宫中最好的医者前往医治,又下令用最好的药材,全力救治,可惜李神福的病情却是丝毫没有好转,依旧是躺在病床上难以起身。
作为如今吴国爵位最高的外姓臣子,李神福一生都在为吴国的建立和发展而奋斗。
从最初杨行密在庐州起家时起,到如今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面,李神福指挥的战役大小上百战,至今没有败绩。
即便是当初与孙儒交战期间,其他将领包括杨行密在内都经常被孙儒的军队击败,唯独李神福却不断获取胜利。
在击败孙儒之后,李神福后来又先后击败过顾全武,田頵,杜洪,韩勍等,尤其是君山一战中,他更是以一万人不到的水军击溃成汭的十万大军,迫使成汭投湖而死,可以说是李神福一生军事成就的最经典一战。
更让杨渥称道的地方是,李神福对于杨氏极为忠诚,虽然这一世因为杨渥的缘故,避免了他亲自下令射杀自己儿子的悲剧,但这份忠义却是让杨渥始终记在心里。
对于杨渥来说,这样一位百战百胜的名将,又是如此的忠心,可以说已经是为将者的典范了,古之名将也不过如此。
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或许就是李神福不能参加但将来统一天下的大业中来;缺少了这份功劳后,将来肯定会使得他的功绩和名气逊色不少。
当然,这些就只能看吴国以后能不能成功统一天下,以及李神福的儿子李承鼎将来的表现了。
此时,见到躺在病床上,面容枯瘦的李神福,不管是杨渥还是其他文武大臣,心中都十分难受。
“大王”
虽然杨渥并没有让人通报,但是这么多人一起进入病房,李神福自然是感觉到了。
他在李承鼎的扶持下就准备站起身来向杨渥行礼。
杨渥连忙上前按住他道:“魏国公不必多礼,快快躺下”
“大王,老臣的身体却是让大王担心了”李神福的神色极为憔悴,但他说话依旧清晰,当下也不推辞,顺手又躺在软榻之上。
“魏国公不可如此你如今身体虽然不好,但你毕竟是武将出身,身体底子厚,只要好生休养,想必要不了多久就能恢复的。孤还等着将来北伐中原时,你也能和孤一起,统领一路兵马杀到汴州去呢”杨渥连忙劝道。
当初杨渥刚刚出仕为将时,就是随着李神福一起渡江讨伐升州刺史冯弘铎;在那个雨夜之中,杨渥统领一千兵力击败了前来夜袭的升州军队,从而初步在军中建立了威望。
而那时候的李神福是何等意气风发,如今不过几年时间,却是已经卧病不起了。
“崔先生,魏国公的病情到底如何了”杨渥将李神福扶了坐了躺椅上后,就迫不及待的问了起来,言语之中满是担忧。
“大王,魏国公的病情”崔先生有些为难的看了一眼李神福,这才接着道:“目前来看较为严重,不过只要调养得当,还是有希望恢复的”
杨渥听了之后更加担心起来,从崔先生的话语中,他听出了极大地不妥。
李神福听了却是神色自若,一点都没有感到异样,他笑着转过话题道:“大王,老臣这些日子躺在病床上,不能处理公务。不过老臣听说岭南的刘隐和福建的王审知如今都派了使者前来,尤其是刘隐,直接让他的弟弟代表他前来请降,不知道大王对此事是如何决断的”
刘龑早在一个月以前就到了金陵,杨渥虽然亲自接见了他,不过对他提出的请降之事却没有多大的兴趣。
刘隐的意思,显然只是在名义上臣服吴国,就好比如今刘隐臣服朱温一般,最多再象征性的每年进贡一些东西,对吴国的好处不大。
不过许多大臣却对接受刘隐请降之事非常感兴趣,他们觉得这一来可以提高吴国的声望,壮大威势,二来也可以避免将来消灭马殷和王审知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麻烦。
至于将来消灭了马殷和王审知以后,想要找到足够的理由去讨伐刘隐,那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像严可求等智谋之士随便都能找到一些理由。
所以包括高勗在内的文武官员,都是主张接受刘隐的请降,以暂时稳住他,方便将来对马殷和王审知的战事。
不过对于王审知派来的使者,如今吴国上下的态度就有些矛盾,有些人觉得可以在大军威慑之下,用和平的手段直接劝降王审知,让他纳土归降;但这一点自然是遭到了那些渴望建立功业的将军们的反对。
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
-
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
-
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
南国江山 作者:四国军棋
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
当岭南的刘隐决定派出他的弟弟刘龑出使吴国,准备向吴国表示名义上的臣服之时,福建的王审知同样在犹豫着要不要向吴国派出使者请降。
“吴军势大,难以为敌,如今江西被吴国吞并又有两年时间了,后方已经完全巩固,再加上朱温的兵力都被牵制在北方难以南下,只怕要不了多久吴军就会全面进攻我福建了。”简陋的书房中,王审知低声叹息着。
相比于与吴国没有什么恩怨的刘隐和能够向西南发展的马殷,王审知如今更加坐立不安,难以拿定主意。
上次淮南使者刘知远因为太过跋扈,被王审知的次子王延均所杀,这次事件直接导致了本来关系还算可以的福建与淮南走向对立。
不过王审知虽然迫于形势而只能与淮南对抗,但他同时又深知自己无法抵挡住吴军的进攻,担心自己若是做得太过的话,会导致将来毫无退路。
所以在之后的几年里面,王审知并没有派兵参加对淮南的战争,更是至今没有向朱温臣服,而是继续以大唐琅琊王的身份存在,为的就是不至于做得太绝。
但在另一方面,王审知又不甘心彻底纳土归降,并且担心自己归降之后会面临什么命运。
所以这这种矛盾的心理影响之下,他既没有再次与吴国接近,同样也没有出兵与吴国作对。
不过,如果说两年前南方的局势和天下的大势还有些看不清楚的话,但现在就差不多能够看清楚了。
两年多以前王审知与淮南翻脸的时候,江西还没有落入淮南之手,钟传依旧控制着江西,马殷、危全讽等势力看上去也有不小的实力;此外还有中原的梁王朱温,那时候朱温虽然没有称帝,但他的声势比起现在来还要强不少。
但如今江西完全被吞并了,危全讽被消灭了,马殷遭到了重创,朱温同样被晋王李克用牵制了手脚
可以说,福建如今面临的局面比起两年前来可要差了太多。
“要不,干脆彻底向吴王投降”王审知在心中犹豫着。
让他不愿投降的主要原因,一个是不甘心将福建的基业拱手让人,另一个就是担心投降之后将要面临的命运。
自古以来其他势力投降的,最终能得到善终的没有几个。
那么他若是投降的话,能不能得到善终呢
像钱镠在杭州城破之前选择了自尽,而他的子孙如今虽然还在广陵过得好好的,但一来时间还不长,难以说明什么问题;二来钱镠已经死了,剩下的不过是些年纪轻轻的小辈而已,对吴国的威胁要小得多。
而钟匡时、钟延规兄弟,他们投降之后虽说受到优待,但一来他们和钱家一样,也是一些小辈,没有多少威胁,二来他们与杨渥还是联姻。
但王审知若是投降的话,以他在福建的威望,他可不能确定自己会受到什么待遇,这才是让他最为担心的。
正当王审知犹豫不决之时,外面突然有侍卫进来禀报:“大王,刚刚从江西发来的急报,说是吴军大规模调动,大量军队进驻信州和抚州两地,并且建州那边不断有吴军的斥候和细作出没”
“什么这么快就准备对我福建动手了吗”王审知脸色一变,有些难以相信。
他本来还以为吴军刚刚击败马殷,夺取了岳州之地,接下来应该会乘胜进攻湖南,进一步压制马殷的势力。
不过如今看来,只怕杨渥的策略乃是先吞并福建,再对付马殷。
之前之所以进攻湖南,只怕更多的是为了教训马殷一下,并且防止他在吴国进攻福建时出来捣乱。
想到这,王审知脸色更加愁苦。
当然,他也知道吴军刚刚结束对湖南的大规模用兵,肯定不会立即出兵福建,如今不过是先期打探消息而已。
不过正式进攻的时间只怕也不会太久了,王审知必须尽快拿定主意。
“现在就决定投降还是为时过早,还是先派个使者前去试探一下,至少解释一下当初杀张知远的原因”王审知无奈之下还是不能拿定最终的决定,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转眼三个月时间过去,如今已经是武义二年三月。
金陵城中,气氛却显得较为凝重。
魏国公李神福的府中,杨渥亲自领着高勗、周隐等文武大臣前来探病。
在不久之前,李神福突然染病不起,杨渥派了宫中最好的医者前往医治,又下令用最好的药材,全力救治,可惜李神福的病情却是丝毫没有好转,依旧是躺在病床上难以起身。
作为如今吴国爵位最高的外姓臣子,李神福一生都在为吴国的建立和发展而奋斗。
从最初杨行密在庐州起家时起,到如今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面,李神福指挥的战役大小上百战,至今没有败绩。
即便是当初与孙儒交战期间,其他将领包括杨行密在内都经常被孙儒的军队击败,唯独李神福却不断获取胜利。
在击败孙儒之后,李神福后来又先后击败过顾全武,田頵,杜洪,韩勍等,尤其是君山一战中,他更是以一万人不到的水军击溃成汭的十万大军,迫使成汭投湖而死,可以说是李神福一生军事成就的最经典一战。
更让杨渥称道的地方是,李神福对于杨氏极为忠诚,虽然这一世因为杨渥的缘故,避免了他亲自下令射杀自己儿子的悲剧,但这份忠义却是让杨渥始终记在心里。
对于杨渥来说,这样一位百战百胜的名将,又是如此的忠心,可以说已经是为将者的典范了,古之名将也不过如此。
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或许就是李神福不能参加但将来统一天下的大业中来;缺少了这份功劳后,将来肯定会使得他的功绩和名气逊色不少。
当然,这些就只能看吴国以后能不能成功统一天下,以及李神福的儿子李承鼎将来的表现了。
此时,见到躺在病床上,面容枯瘦的李神福,不管是杨渥还是其他文武大臣,心中都十分难受。
“大王”
虽然杨渥并没有让人通报,但是这么多人一起进入病房,李神福自然是感觉到了。
他在李承鼎的扶持下就准备站起身来向杨渥行礼。
杨渥连忙上前按住他道:“魏国公不必多礼,快快躺下”
“大王,老臣的身体却是让大王担心了”李神福的神色极为憔悴,但他说话依旧清晰,当下也不推辞,顺手又躺在软榻之上。
“魏国公不可如此你如今身体虽然不好,但你毕竟是武将出身,身体底子厚,只要好生休养,想必要不了多久就能恢复的。孤还等着将来北伐中原时,你也能和孤一起,统领一路兵马杀到汴州去呢”杨渥连忙劝道。
当初杨渥刚刚出仕为将时,就是随着李神福一起渡江讨伐升州刺史冯弘铎;在那个雨夜之中,杨渥统领一千兵力击败了前来夜袭的升州军队,从而初步在军中建立了威望。
而那时候的李神福是何等意气风发,如今不过几年时间,却是已经卧病不起了。
“崔先生,魏国公的病情到底如何了”杨渥将李神福扶了坐了躺椅上后,就迫不及待的问了起来,言语之中满是担忧。
“大王,魏国公的病情”崔先生有些为难的看了一眼李神福,这才接着道:“目前来看较为严重,不过只要调养得当,还是有希望恢复的”
杨渥听了之后更加担心起来,从崔先生的话语中,他听出了极大地不妥。
李神福听了却是神色自若,一点都没有感到异样,他笑着转过话题道:“大王,老臣这些日子躺在病床上,不能处理公务。不过老臣听说岭南的刘隐和福建的王审知如今都派了使者前来,尤其是刘隐,直接让他的弟弟代表他前来请降,不知道大王对此事是如何决断的”
刘龑早在一个月以前就到了金陵,杨渥虽然亲自接见了他,不过对他提出的请降之事却没有多大的兴趣。
刘隐的意思,显然只是在名义上臣服吴国,就好比如今刘隐臣服朱温一般,最多再象征性的每年进贡一些东西,对吴国的好处不大。
不过许多大臣却对接受刘隐请降之事非常感兴趣,他们觉得这一来可以提高吴国的声望,壮大威势,二来也可以避免将来消灭马殷和王审知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麻烦。
至于将来消灭了马殷和王审知以后,想要找到足够的理由去讨伐刘隐,那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像严可求等智谋之士随便都能找到一些理由。
所以包括高勗在内的文武官员,都是主张接受刘隐的请降,以暂时稳住他,方便将来对马殷和王审知的战事。
不过对于王审知派来的使者,如今吴国上下的态度就有些矛盾,有些人觉得可以在大军威慑之下,用和平的手段直接劝降王审知,让他纳土归降;但这一点自然是遭到了那些渴望建立功业的将军们的反对。
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
-
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