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队长和指导员慷慨地借给主力部队,沈宸也没啥意见。借是客气,直接命令还不是一样?
他虽然不参加矿上的战斗,可还是不忘提出建议。
“带不走的机器设备先用火烧,烧红了再浇冷水,就能让它彻底报废。”沈宸眨着眼睛,坏笑着说道:“这是我叔叔说的,叫淬火。”
到底是不是叫淬火,沈宸也不是很清楚,他又没学过炼铁炼钢。但这总是个理由,别人教的。
老周先是点头赞同,说道:“嗯,有道理。机器设备报废了,敌人想再开工生产也会有很大困难。”
赵铁说道:“这次要彻底破坏,用炸药,灌水,就是让敌人没法再生产。破坏机器设备嘛,也是其中一项。你的建议很好,很多队员估计不知道怎么破坏,用蛮力乱砸的效率太低。”
这很正常,多是农家子弟出身的队员还真不知道怎么破坏得干净彻底。能用火烧就不错了,但这并不足以完全报废机器设备。
按照沈宸的想法,矿井完全被摧毁才好呢!反正煤在地下,打败了日本鬼子,还是自己的。可要被鬼子掠夺走使用,就会转化成侵略军的力量。
“我得和队员们商量商量。”沈宸见自己的建议被接受,便忙着走开,“这次阻击可不好打,那么近,埋雷得以最快的速度。”
老周赶忙招手道:“让其他小队的也参加讨论,他们埋雷的时间也不多。应该说是越快越好。”
沈宸眨了眨眼睛,没说话,转身走了。
埋雷的技巧很重要,除了各种引爆方法外,还有伪装,让敌人看不出来,至少是不能轻易发现。
所以,埋雷通常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而快速埋雷的办法也有,一锹下去挖个浅坑,把地雷往里一栽,拉上绊线,或者是把拉火线与夹子连接。
好在是晚上,视线昏暗,伪装就不必太细致,一眼看不出来也就够了。至于踏板也不要,费时费力。
沈宸与队员们商议的结果就是快挖、快埋,全部采用夹子引爆,地雷埋得一眼看不出来就行。
除了埋法外,沈宸还让队员们分组演练了一下。三五个队员一组,分别负责挖坑、填雷、钉夹子、拉引线等工序,协调合作,以加快速度。
除了这些,各种工具也准备得齐全。同时,还画了简易的布雷图纸,让队员们在一段几十米左右的平地上熟悉了一番。
这样一弄,效率确实比以前提高了很多,速度也快了不少,基本上能达到标准。
要知道,不到两里地的距离,跑步也就几分钟。虽然能够先悄悄地潜近布雷,可也要考虑到暴露后战斗提前打响的可能。
万事俱备,出发的时间一到,部队便开始行动,向着矿区急速行进。
游击队的几个小队充任向导,身着皇协军的衣服,在前引路;沈宸这个小队则是鬼子、皇协军的混搭。
游击队数次潜入,打过一次鳌子顶,乘车远袭过,也小规模袭击过何敬唐家,其余的时候就没有再靠近过矿区,更没有什么大行动。
而更多的时候,更多的战斗,则是针对山林附近的村庄,使敌人的兵力多集中于此。
同时,向矿区潜近的小路又侦察出来两条,可以在离红石岗更近的山林潜出,也就避开了敌人的封锁线。
虽然路不好走,但游击队准备充分,有很多绳索、长杆,翻山过崖就不是很困难,速度慢一些,也没有太大关系。
半夜时分,部队已经来到了崖下,稍事休息后,便攀崖而上,分路集结,向各自的伏击区域急进而去。
沈宸带着自己的小队,跟着主力部队绕过窑户庄,涉渡红水河,卡在了鬼子据点和矿井之间的路上。
时间很紧,沈宸指挥队员马上在路上埋设地雷,主力部队则就地依托地形地势,布置阻击阵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当远处响起火车的鸣叫声时,已经过去了快一个小时。
虽然说计划是拦火车再直接冲进矿区,但为了以防万一,只是一个小队前往铁路边,其余攻打矿井的人马则和阻击部队在一起。
一旦火车没来,或者说是没能拦停,那就只能采取强攻,或者利用化装的部队进行潜入袭击了。
此时,各部队已经全部就位,就等着矿区内的枪声信号。如果火车开进去却迟迟没有信号,强攻或袭击便要开始了。
对于矿上的日本人来说,他们根本没有想到会遭到来自外部的袭击,瞭望塔的监视重点是针对独立封闭的矿工宿舍区的。
沈宸在前天的侦察中已经摸清了矿警的巡逻规律,并且发现通到铁路正是潜入其中的最佳路线。
不光是哪种方式,只要战斗打响,己方人马占着绝对的数量优势,战胜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久等的枪声终于在矿上响了起来,木制瞭望塔上的探照灯胡乱扫射着,值岗的鬼子端起了机枪,但旋即被塔下射来的一梭子子弹击中掉下。
几个人影飞步抢上瞭望塔,操起了机枪,向着仓促顽抗的敌人猛烈射击。
矿上最具威胁的便是瞭望塔,被潜入部队抢占,形势向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矿外的部队呐喊着冲锋,几乎没有遇到拦阻,便沿着铁路杀进了矿区。
战斗在矿上各处展开,仓促迎战的敌人陷入了全面被动,不断地被消灭。
虽然战斗还在进行,但已经清出了很大一片安全区域,破坏工作也随之展开。
矿内贮存的油料和炸药成了最好的工具,赵铁和刘彪在前面指挥战斗,老周指挥着队员则泼油放火,埋设炸药。
时间不大,抽水机被炸毁,大水车也摇摇欲坠地倒了下去,锅炉被炸裂,发动机被烧毁,甚至连矿井也被灌进一桶桶煤油,变成了火窟,各种各样的矿场机件被扔了进去,烟火在旋转升腾。
在熊熊火光照射下,游击队队员和被解救的矿工们带着胜利的喜悦,以及破坏带来的快感,继续卖力地猛干。
鬼子据点上胡乱打着机枪,但远水不解近渴,虽然距离不远,可想用子弹来援救却根本不可能。
鬼子据点内的气氛是沉闷压抑的,鬼子军官在据点最高层举着望远镜,脸上阴晴不定,始终拿不定主意。
外面情况不明。与外界的通讯又中断了,没有明确的情报,他有点不敢轻举妄动。
敌人在破坏矿井,鬼子军官看到了矿上越烧越大的火光,以及隆隆的爆炸声。
敌人似乎厌倦了小打小闹、骚扰狙击,这回要干大的了。
鬼子军官很惊讶,他不明白这么多人是如何潜入进来的,又会有多少敌人在外面等着伏击他。
“阁下,村田司令回电了。”一个小军官急匆匆地跑了上来,将一份电报递了过来。
鬼子军官接过电报,凑到灯下阅看。电报的大概内容是让他火速出兵增援矿山,尽量减少敌人对矿山的破坏。
同时,坐镇县城的村田已经打电话给附近的各个据点,让他们也抓紧时间出动,围击这股深入的敌人。
鬼子军官陷入了沉思。嗯,外面的枪声爆炸声并不激烈,这似乎能说明些问题。而且,敌人要无声无息地潜入,就不可能有太多的兵力。
黑夜,敌人在利用黑夜皇军轻易不出动的特点,在虚张声势。
鬼子军官放下电报,把拳头砸在了桌面上,他有了决定……
据点内的敌人还按兵不动,王营长摸着下巴在思考,难道今夜只能是一次破袭?
正规部队嘛,理所当然要把“消灭敌人”放在第一位。即便今夜将是一场很成功的破袭,王营长也会感到很不甘心。
强攻?王营长的脑海里闪过这两个字,不由得望向他的老伙计方政委。他的目光中有着犹豫和迟疑,并不敢轻易下这样的决心。
“再等等。”方政委明白了王营长的意思,努力用和缓的语气宽慰道:“即便咱们拿不下据点,这场成功的破袭也具有很大的战略意义。”
王营长轻轻点了点头,望着远处黑黝黝的炮楼,炮楼的射击孔里透出象鬼眨眼似的微弱灯光。
“报告。”一个通讯员急匆匆地跑了过来。立正敬礼,简短地说道:“据点内的敌人出动了,正沿公路向前急进。”
王营长轻轻吐出一口长气。和方政委相视而笑,转头命令道:“命令部队做好准备,等敌人进入地雷阵再打。”
脚步声杂沓,人影晃动,鬼子从据点出发,沿着大路向矿上跑步而来。
在抗日战争期间,日军的情报工作可以说是一个弱项,而八路军的工作则深入到群众当中。
因而在作战期间,日军的动向往往被老百姓监视并转报给八路军,但日军则对八路军的情报完全不明。
其实,这也是侵略者难以解决的困难,涉及到人心向背的问题。
村田不明情况,做出了错误的判断,鬼子军官则依靠现有的情报下了错误的命令,一连串的错误使这支冲出据点的敌人进入了陷阱,而不自知。
“轰,轰,轰……”进入伏击圈的敌人踩响了连环雷。
一道道火光耀花了人眼。一道道烟柱次第升腾。弹片横飞,巨响震耳,敌人慌了,四下躲避,反倒触发了更多的地雷。
地上的地雷在爆炸,空中的手榴弹在爆炸,火光中,月光下,残肢断臂、破碎枪枝飞起,落下。
在这连续的爆炸声中,敌人的惨叫和哀嚎完全被盖住,只能看见他们狼奔豕突、跌爬滚翻的狼狈。
精心设计的地雷阵,巧妙的触发点,大大小小几十颗地雷,种类既多,数量又大。敌人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但这并不是结束。
硝烟还未散尽,爆炸的余音还在回响,枪声又急促地响了起来。八路军向着敌人射出仇恨的子弹,真正的战斗在大路上激烈地展开。
“啪勾!”沈宸在隐蔽处轻轻扣动了板机,刚从地上爬起来挥舞指挥刀的鬼子军官象根木头似的倒了下去。
“啪勾!”枪声再响,在战场上虽不起眼,但作用却不小,鬼子的机枪手歪倒下去,机关枪哑巴了。
“啪勾!”又是迸现的杀机,鬼子的副射手刚推开同伴抓起机关枪,一颗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
沈宸淡淡一笑,在他的建议下,战场上除了他,至少应该还有两个八路军的神枪手分散隐蔽,在消灭着关键的敌人。
这样的战术才更有效,把好枪手浪费在冲锋拼杀的战场上,那才是鼠目寸光,得不偿失。
而分散隐蔽,则最大地利用了其他战士的吸引,使敌人不容易发现施放冷枪的枪手。
当然,另外两三个神枪手在射击距离和技术上是不及沈宸的,也没有他那犀利的夜眼。
这就看出王营长的精明之处,以及对沈宸的看重。
另两处的伏击占着明显优势,只有这里要面对较多鬼子的攻击,战况也是预料中的激烈。
而有了沈宸助阵,按照王营长所知的射速和准确率,至少打死四五个鬼子是没有问题的,多的话,十来个也不算太稀奇。
要正常消灭这样数量的鬼子,差不多要付出同等的伤亡,甚至是两倍、三倍的代价。
也就是说,沈宸在这里,至少能让部队少伤亡五到十名战士。
现在,沈宸的发挥也远超过了王营长的预期,连地雷造成的伤亡,也让王营长感到震惊。
毕竟,王营长所见到的大规模使用地雷的战斗场面并不多。今天这样的,更是没有。
遭到迎头痛击的鬼子慌乱了一阵,很快就进入了战斗状态。毕竟是训练有素、顽固死硬的敌人,就地依托沟坎开始还击。
尽管鬼子似乎稳住了阵脚,但阻击已经取得了开始的成功,依靠人数优势,以及路上的地雷,他们想冲进矿区增援,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枪声、爆炸声在远处响了起来,那是另两支部队与增援的敌人交火战斗。而在这一局部地区,能以最快速度赶来的敌人,都无法有效增援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m.
他虽然不参加矿上的战斗,可还是不忘提出建议。
“带不走的机器设备先用火烧,烧红了再浇冷水,就能让它彻底报废。”沈宸眨着眼睛,坏笑着说道:“这是我叔叔说的,叫淬火。”
到底是不是叫淬火,沈宸也不是很清楚,他又没学过炼铁炼钢。但这总是个理由,别人教的。
老周先是点头赞同,说道:“嗯,有道理。机器设备报废了,敌人想再开工生产也会有很大困难。”
赵铁说道:“这次要彻底破坏,用炸药,灌水,就是让敌人没法再生产。破坏机器设备嘛,也是其中一项。你的建议很好,很多队员估计不知道怎么破坏,用蛮力乱砸的效率太低。”
这很正常,多是农家子弟出身的队员还真不知道怎么破坏得干净彻底。能用火烧就不错了,但这并不足以完全报废机器设备。
按照沈宸的想法,矿井完全被摧毁才好呢!反正煤在地下,打败了日本鬼子,还是自己的。可要被鬼子掠夺走使用,就会转化成侵略军的力量。
“我得和队员们商量商量。”沈宸见自己的建议被接受,便忙着走开,“这次阻击可不好打,那么近,埋雷得以最快的速度。”
老周赶忙招手道:“让其他小队的也参加讨论,他们埋雷的时间也不多。应该说是越快越好。”
沈宸眨了眨眼睛,没说话,转身走了。
埋雷的技巧很重要,除了各种引爆方法外,还有伪装,让敌人看不出来,至少是不能轻易发现。
所以,埋雷通常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而快速埋雷的办法也有,一锹下去挖个浅坑,把地雷往里一栽,拉上绊线,或者是把拉火线与夹子连接。
好在是晚上,视线昏暗,伪装就不必太细致,一眼看不出来也就够了。至于踏板也不要,费时费力。
沈宸与队员们商议的结果就是快挖、快埋,全部采用夹子引爆,地雷埋得一眼看不出来就行。
除了埋法外,沈宸还让队员们分组演练了一下。三五个队员一组,分别负责挖坑、填雷、钉夹子、拉引线等工序,协调合作,以加快速度。
除了这些,各种工具也准备得齐全。同时,还画了简易的布雷图纸,让队员们在一段几十米左右的平地上熟悉了一番。
这样一弄,效率确实比以前提高了很多,速度也快了不少,基本上能达到标准。
要知道,不到两里地的距离,跑步也就几分钟。虽然能够先悄悄地潜近布雷,可也要考虑到暴露后战斗提前打响的可能。
万事俱备,出发的时间一到,部队便开始行动,向着矿区急速行进。
游击队的几个小队充任向导,身着皇协军的衣服,在前引路;沈宸这个小队则是鬼子、皇协军的混搭。
游击队数次潜入,打过一次鳌子顶,乘车远袭过,也小规模袭击过何敬唐家,其余的时候就没有再靠近过矿区,更没有什么大行动。
而更多的时候,更多的战斗,则是针对山林附近的村庄,使敌人的兵力多集中于此。
同时,向矿区潜近的小路又侦察出来两条,可以在离红石岗更近的山林潜出,也就避开了敌人的封锁线。
虽然路不好走,但游击队准备充分,有很多绳索、长杆,翻山过崖就不是很困难,速度慢一些,也没有太大关系。
半夜时分,部队已经来到了崖下,稍事休息后,便攀崖而上,分路集结,向各自的伏击区域急进而去。
沈宸带着自己的小队,跟着主力部队绕过窑户庄,涉渡红水河,卡在了鬼子据点和矿井之间的路上。
时间很紧,沈宸指挥队员马上在路上埋设地雷,主力部队则就地依托地形地势,布置阻击阵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当远处响起火车的鸣叫声时,已经过去了快一个小时。
虽然说计划是拦火车再直接冲进矿区,但为了以防万一,只是一个小队前往铁路边,其余攻打矿井的人马则和阻击部队在一起。
一旦火车没来,或者说是没能拦停,那就只能采取强攻,或者利用化装的部队进行潜入袭击了。
此时,各部队已经全部就位,就等着矿区内的枪声信号。如果火车开进去却迟迟没有信号,强攻或袭击便要开始了。
对于矿上的日本人来说,他们根本没有想到会遭到来自外部的袭击,瞭望塔的监视重点是针对独立封闭的矿工宿舍区的。
沈宸在前天的侦察中已经摸清了矿警的巡逻规律,并且发现通到铁路正是潜入其中的最佳路线。
不光是哪种方式,只要战斗打响,己方人马占着绝对的数量优势,战胜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久等的枪声终于在矿上响了起来,木制瞭望塔上的探照灯胡乱扫射着,值岗的鬼子端起了机枪,但旋即被塔下射来的一梭子子弹击中掉下。
几个人影飞步抢上瞭望塔,操起了机枪,向着仓促顽抗的敌人猛烈射击。
矿上最具威胁的便是瞭望塔,被潜入部队抢占,形势向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矿外的部队呐喊着冲锋,几乎没有遇到拦阻,便沿着铁路杀进了矿区。
战斗在矿上各处展开,仓促迎战的敌人陷入了全面被动,不断地被消灭。
虽然战斗还在进行,但已经清出了很大一片安全区域,破坏工作也随之展开。
矿内贮存的油料和炸药成了最好的工具,赵铁和刘彪在前面指挥战斗,老周指挥着队员则泼油放火,埋设炸药。
时间不大,抽水机被炸毁,大水车也摇摇欲坠地倒了下去,锅炉被炸裂,发动机被烧毁,甚至连矿井也被灌进一桶桶煤油,变成了火窟,各种各样的矿场机件被扔了进去,烟火在旋转升腾。
在熊熊火光照射下,游击队队员和被解救的矿工们带着胜利的喜悦,以及破坏带来的快感,继续卖力地猛干。
鬼子据点上胡乱打着机枪,但远水不解近渴,虽然距离不远,可想用子弹来援救却根本不可能。
鬼子据点内的气氛是沉闷压抑的,鬼子军官在据点最高层举着望远镜,脸上阴晴不定,始终拿不定主意。
外面情况不明。与外界的通讯又中断了,没有明确的情报,他有点不敢轻举妄动。
敌人在破坏矿井,鬼子军官看到了矿上越烧越大的火光,以及隆隆的爆炸声。
敌人似乎厌倦了小打小闹、骚扰狙击,这回要干大的了。
鬼子军官很惊讶,他不明白这么多人是如何潜入进来的,又会有多少敌人在外面等着伏击他。
“阁下,村田司令回电了。”一个小军官急匆匆地跑了上来,将一份电报递了过来。
鬼子军官接过电报,凑到灯下阅看。电报的大概内容是让他火速出兵增援矿山,尽量减少敌人对矿山的破坏。
同时,坐镇县城的村田已经打电话给附近的各个据点,让他们也抓紧时间出动,围击这股深入的敌人。
鬼子军官陷入了沉思。嗯,外面的枪声爆炸声并不激烈,这似乎能说明些问题。而且,敌人要无声无息地潜入,就不可能有太多的兵力。
黑夜,敌人在利用黑夜皇军轻易不出动的特点,在虚张声势。
鬼子军官放下电报,把拳头砸在了桌面上,他有了决定……
据点内的敌人还按兵不动,王营长摸着下巴在思考,难道今夜只能是一次破袭?
正规部队嘛,理所当然要把“消灭敌人”放在第一位。即便今夜将是一场很成功的破袭,王营长也会感到很不甘心。
强攻?王营长的脑海里闪过这两个字,不由得望向他的老伙计方政委。他的目光中有着犹豫和迟疑,并不敢轻易下这样的决心。
“再等等。”方政委明白了王营长的意思,努力用和缓的语气宽慰道:“即便咱们拿不下据点,这场成功的破袭也具有很大的战略意义。”
王营长轻轻点了点头,望着远处黑黝黝的炮楼,炮楼的射击孔里透出象鬼眨眼似的微弱灯光。
“报告。”一个通讯员急匆匆地跑了过来。立正敬礼,简短地说道:“据点内的敌人出动了,正沿公路向前急进。”
王营长轻轻吐出一口长气。和方政委相视而笑,转头命令道:“命令部队做好准备,等敌人进入地雷阵再打。”
脚步声杂沓,人影晃动,鬼子从据点出发,沿着大路向矿上跑步而来。
在抗日战争期间,日军的情报工作可以说是一个弱项,而八路军的工作则深入到群众当中。
因而在作战期间,日军的动向往往被老百姓监视并转报给八路军,但日军则对八路军的情报完全不明。
其实,这也是侵略者难以解决的困难,涉及到人心向背的问题。
村田不明情况,做出了错误的判断,鬼子军官则依靠现有的情报下了错误的命令,一连串的错误使这支冲出据点的敌人进入了陷阱,而不自知。
“轰,轰,轰……”进入伏击圈的敌人踩响了连环雷。
一道道火光耀花了人眼。一道道烟柱次第升腾。弹片横飞,巨响震耳,敌人慌了,四下躲避,反倒触发了更多的地雷。
地上的地雷在爆炸,空中的手榴弹在爆炸,火光中,月光下,残肢断臂、破碎枪枝飞起,落下。
在这连续的爆炸声中,敌人的惨叫和哀嚎完全被盖住,只能看见他们狼奔豕突、跌爬滚翻的狼狈。
精心设计的地雷阵,巧妙的触发点,大大小小几十颗地雷,种类既多,数量又大。敌人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但这并不是结束。
硝烟还未散尽,爆炸的余音还在回响,枪声又急促地响了起来。八路军向着敌人射出仇恨的子弹,真正的战斗在大路上激烈地展开。
“啪勾!”沈宸在隐蔽处轻轻扣动了板机,刚从地上爬起来挥舞指挥刀的鬼子军官象根木头似的倒了下去。
“啪勾!”枪声再响,在战场上虽不起眼,但作用却不小,鬼子的机枪手歪倒下去,机关枪哑巴了。
“啪勾!”又是迸现的杀机,鬼子的副射手刚推开同伴抓起机关枪,一颗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
沈宸淡淡一笑,在他的建议下,战场上除了他,至少应该还有两个八路军的神枪手分散隐蔽,在消灭着关键的敌人。
这样的战术才更有效,把好枪手浪费在冲锋拼杀的战场上,那才是鼠目寸光,得不偿失。
而分散隐蔽,则最大地利用了其他战士的吸引,使敌人不容易发现施放冷枪的枪手。
当然,另外两三个神枪手在射击距离和技术上是不及沈宸的,也没有他那犀利的夜眼。
这就看出王营长的精明之处,以及对沈宸的看重。
另两处的伏击占着明显优势,只有这里要面对较多鬼子的攻击,战况也是预料中的激烈。
而有了沈宸助阵,按照王营长所知的射速和准确率,至少打死四五个鬼子是没有问题的,多的话,十来个也不算太稀奇。
要正常消灭这样数量的鬼子,差不多要付出同等的伤亡,甚至是两倍、三倍的代价。
也就是说,沈宸在这里,至少能让部队少伤亡五到十名战士。
现在,沈宸的发挥也远超过了王营长的预期,连地雷造成的伤亡,也让王营长感到震惊。
毕竟,王营长所见到的大规模使用地雷的战斗场面并不多。今天这样的,更是没有。
遭到迎头痛击的鬼子慌乱了一阵,很快就进入了战斗状态。毕竟是训练有素、顽固死硬的敌人,就地依托沟坎开始还击。
尽管鬼子似乎稳住了阵脚,但阻击已经取得了开始的成功,依靠人数优势,以及路上的地雷,他们想冲进矿区增援,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枪声、爆炸声在远处响了起来,那是另两支部队与增援的敌人交火战斗。而在这一局部地区,能以最快速度赶来的敌人,都无法有效增援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