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周赫煊是打算顺江而上,带着张乐怡,坐江轮从南京前往庐山的。但因为人力收割机的事,周赫煊只得再次返回上海,找虞洽卿联系商业合作事宜。
    “这就是你们的收割机?”李宗吾稀奇地看着眼前只有半人多高的机器。
    机器90%的地方都为木质结构,只有脱粒轮上的铁环扣、以及内部轮轴为铁质。上方的脱粒轮,用两条皮带连接踏板,人只要像踩缝纫机一样踩踏板,就可以带动脱粒轮转动。
    李书华笑道:“宗吾先生可以亲自试试。”
    李宗吾小心翼翼地踩动踏板,上面的脱粒轮立即呼啦啦转起来,他乐呵道:“要得,要得,硬是要得。”
    李书华在旁边讲解说:“有了这台机器,农民在收割稻谷的时候,就可以一个人负责割稻,另一个人负责脱粒。只要把稻穗放在脱粒轮上,机器就能使稻谷快速脱落,比用传统方法脱粒脱得更干净。我们实验过,使用这种人力收割机,两个人相当于以前六个人的工作量,劳动效率提高了三倍,而且更为轻松省力。”
    “提高三倍效率?啷格子就厉害啰,”李宗吾咋舌道,“小农之家有一台这种机器,农忙时候就轻松多了。”
    小麦好还,稻谷的收割远不是提高几倍效率那么简单。
    稻谷成熟以后,只有几天的最佳收割期。收得太早不够成熟,太晚了稻粒容易自动脱落,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还要看天气,夏季多暴雨,遇到雨天收割稻谷,晾晒不彻底会导致稻谷霉变。
    有了这种人力收割机,就能在短时间内收获稻谷,既节省人力物力,又可避免天气因素带来的浪费,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稻谷收获率。
    李宗吾热切地说:“这种机器就该赶快点生产出来,我帮你们联系杨森和刘湘,把收割机推广到四川去。”
    杨森去年还是四川最大的军阀,因为收留兵败的吴佩孚,从而被国民政府免除军政职务。
    国民政府虽然无法收拾四川军阀头子,但却有中央大义在。杨森被免职后,他手下的野心份子立即蠢蠢欲动,郭汝栋趁机自立,范绍增(范傻儿)转投刘湘,从而实力大损,刘湘却顺势崛起。
    以李宗吾在四川的名气,不管是杨森还是刘湘,都对他颇为看重,帮忙推广人力收割机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周赫煊喜道:“若是收割机能在四川顺利推广,那当然最好。”
    李书华说出自己的想法:“找商人合作推广速度太慢,还是找政府更为合适。”
    周赫煊仔细思考道:“那就找农矿部合作吧,农矿部部长易培基也在上海,跟去找虞洽卿合作不冲突。”
    国民政府建立之初,是没有农业部和农林部的,名字叫做农矿部,统管农林渔牧等工作。
    此时的农矿部长,正是李石曾的姻亲易培基。此君不仅担任农矿部长,而且还兼任劳动大学校长,全上海的教育工作都归他管——由于国民政府对教育系统动刀,很快就要在上海设立教育局,首任局长恰好是跟周赫煊有私怨的陈德征。
    商量好计划,众人立即分头行动。
    李宗吾也不等吴稚晖回来了,直接辞职跑回****忙推广人力收割机。而周赫煊则跟李书华前往上海,找易培基、虞洽卿商量官商合作事宜。
    张乐怡感到很无奈,这趟南下说是去庐山提亲,可中途要办的事情太多,正事只能一拖再拖。
    两天后,周赫煊在上海见到农矿部长易培基。
    他没有递名片也没有投拜贴,直接让人把李石曾的墨宝送去。再加上李书华和易培基都属于留法派,初次见面气氛便很融洽。
    “周先生,润章,这机器真有你们说的那么好用?”易培基有些不相信。
    李书华胸有成竹道:“不妨先试试。”
    周赫煊建议说:“我们可以找一块已经成熟的稻田,在请众多记者和商家前来见证。把稻田分为均等的两部分,一面由收割机负责收割,另一面用传统方式收割。你看如何?”
    “这法子好,直观而可信。”易培基笑道。如果真能成功推广收割机,并给广大农民造福,对他而言也是提高名声和政绩的大好事。
    ……
    如今中国广泛种植的还是传统稻谷,生长周期比后世杂交稻稍长。
    七月底到八月初,比较早熟的稻田已经一片金黄,晚熟的则要等到八月中旬和下旬。
    这天早晨,由农矿部官员、报社记者、上海商界代表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赴上海远郊的金山地区。
    “易部长、虞先生、周先生、李先生、梁记者……”当地富绅孟怀明上前逐一抱拳敬礼。
    孟怀明是金山的大地主,这次收割实验就选在他的稻田里进行。
    当地农民纷纷跑来看稀奇,记者和商人也对此非常感兴趣,就等着看比赛结果。
    一块金黄色的稻田被分成两部分,四个长工使用传统收割方式,另外两个长工使用人力收割机。
    李书华担任裁判,他打开怀表喊道:“预备,开始!”
    最初时,由于长工对机器不熟悉,搞得手忙脚乱,常常顾手不顾脚。慌乱之下,甚至出现把稻杆搅进脱粒轮,导致机器被卡住的状况。
    而另外四个长工,则非常利落的使用传统方法收割和脱粒,收割速度反而比机器更快。
    李书华脸色有些难看,吩咐随行的北大学生去清理机器,而看热闹的农民则议论纷纷:
    “这什么破机器啊,弄着弄着就歇工了。”
    “哈哈,那些喝墨水的先生,怎么可能会做农活?”
    “用机器织布还行,收稻子还是咱们农民更厉害。”
    “……”
    包括那些商人和记者,都以为机器要输掉比赛。因为十多分钟过去,靠传统方式收割的稻谷数量,已经是机器的两倍有余。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失,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在两个长工熟悉机器后,居然渐渐赶上来,非常轻松地实现反超。
    直至机器那边收割完毕,他们的对手才完成不到三分之二的工作量……

章节目录

民国之文豪崛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王梓钧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梓钧并收藏民国之文豪崛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