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贸易的美好七时光(三)
165织物来加工的花边刺绣机等。
不过即便这些都没说到,光介绍的那些已经足以令这帮西班牙土包子们惊讶了。特别是在白玉堂等人带着蒂亚戈去了三家厂的库房,并抽检了许多堆放在那的成品后。他们就更是不能淡定了,恨不得立刻就将这批货物运到加的斯,以缓解国内的商品短缺之苦。要知道。现在英国人的舰队一直在西班牙外海晃悠,其进出口贸易大受影响,百姓和贵族的不满情绪日益堆积,确实需要疏导了。
下午的时候,白玉堂又与蒂亚戈等人参观了一下东岸纺织工业总局独资的罗洽被服厂。这家厂位于纺织路4号,设立时间不长,目前只有272个工人,拥有多座缝纫机加工被服。这些缝纫机的最高速度达2针/分钟,还有装在机械连杆末端的使用蒸汽动力的熨铁只需人力加以引导而无需人力推动工作效率极高。
除此之外。该厂还有许多特别设计的剪裁衣服的机械,比如他们在剪裁衣服的时候就喜欢将许多层衣料叠起来。在最上面一层用粉笔勾画出样式,然后再用动力驱动的轮带刀垂直地进行切截。非常有效率没办法,谁让东岸缺的就是人呢,各厂就只有挖空心思设计各类机械以节省人力了,至于说设计的思路,其实多半很简单,模仿的就是人的动作而已。当然这类“低级的大规模生产”自然无法产出多么精美的商品,那往往需要心灵手巧的女工来制作,但就军用、普通民用来说确实是非常适合,因为成本低廉,质量也还凑合。
“整个罗洽被服厂全部的蒸汽缝纫机、机械熨铁、剪裁机、钉纽扣洞的机器等设备加起来,所使用的动力也不过才区区16匹马力而已……”这是白玉堂从资料上看到的一段话,当时就很惊讶,参观了工厂后就更是惊叹了,并深为祖国工业的发展而感到自豪当然这类详细的工厂数据,就不足为外人道了,西班牙人只需走马观花看看即可。
在花几小时参观完被服厂,并同样抽样查看了一下仓库内的成品后,众人便驱车离开了厂区,然后住进了罗洽县政府设立的招待所。第二天,一行人又驱车顺着国道,到罗洽镇外的郊区参观这里同样聚集着一个纺织产业带,但主要是私人小企业和个体织户为主,比如白玉堂等人就见到郊区很多简陋却光线充足的木棚下,一些白发苍苍的老妪正使用手摇织机生产各类“特殊款式”的被单,被单上织了一些字,多半是圣经上的诗句,看来是出口到秘鲁总督区的。这些老人的技术非常之精湛,很多人是全家移民而来的苏松杭织户的亲属,所生产出来的商品(往往是依据客户喜好生产)往往做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在市场上非常受人追捧。
不过看来他们的儿孙辈并没有全部继承手艺,因为很明显不少人去工厂做工了,毕竟在家生产“特型商品”不是每天都有活干的,且竞争也颇为激烈,故只适合年纪大的人自娱自乐,年轻人还是去工厂干活挣得多一些。
近年来随着东岸人持续不断地在纺织上投入资金进行改造,技术进步较快,无论是梳理、搓条还是纺织工序上,各类新技术、新改进层出不穷,以至于生产出来的布料质量也越来越高目前秘鲁市场上大部分的女衣料都是用东岸棉经纱织造的,这就可见一斑了。
“手工生产的花呢、漂亮的背心、裙子、织毯(目前大部分还是进口自波斯和奥斯曼)等等一切小商品,都由这里生产出来,西班牙的朋友们若是觉得不错,我们立刻就可以发货。”白玉堂也是第一次来到这个看起来略显凌乱的“棚户工业区”,不过早就看过不少资料的他自然不如西班牙人如此目瞪口呆,只听他继续介绍道:“那天是一片砖房,里面有数十家制作鞋靴的企业,他们有专门的钉鞋底和鞋跟的机器,唔,现在就连鞋面都开始试着用皮革缝纫机进行缝制了,生产效率极高。贵国指定要的军靴我们今年上半年就能发两万双,这一点不困难。”
“前面还有一片麻织物生产区,自从我们解决了使用黄麻做经纱的技术困难之后,生产就已经逐渐上规模了。目前那个生产区每年都需要从海外进口大量的苎麻、黄麻、剑麻和其他麻类植物,生产无数的亚麻布、大麻布、黄麻布等商品,销路极好。”白玉堂继续口干舌燥地说道如今罗洽镇及其近郊的纺织、制鞋、被服等产业规模极大,已经形成了一整片产业带,附近很多原本的农民如今都已经转职成了工人做工,以获取更高的收入,至于他们的田地么,现在很多都租给了来自意大利和波兰的非国民劳务工们耕作,反正只要给他们交租就可以了,其他谁管呢。
当然了,租出去的土地只是少数,大部分原本的耕地都被圈成了草场养羊,因为这是最省力的方式了,不怎么影响这些农民去工厂做工。至于说供应工业区的粮食生产么,则已经退到了更深的内陆地区,比如前些时日刚刚设立的几个定居点分别是位于后世艾瓜小城附近的河山乡、位于贝拉斯克斯附近的黑湖乡、位于拉斯卡诺小城附近的招贤乡、位于帕拉耶小村附近的麦庄乡。
这四个乡镇基本是以粮食生产为主,补充着农业生产力越来越下降的东方、罗洽二县数万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相信在这四个新设乡镇的支持下,罗洽、东方二县的工业区也将蓬勃发展起来,为东岸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并最终反过来反哺农业。(未完待续。)
不过即便这些都没说到,光介绍的那些已经足以令这帮西班牙土包子们惊讶了。特别是在白玉堂等人带着蒂亚戈去了三家厂的库房,并抽检了许多堆放在那的成品后。他们就更是不能淡定了,恨不得立刻就将这批货物运到加的斯,以缓解国内的商品短缺之苦。要知道。现在英国人的舰队一直在西班牙外海晃悠,其进出口贸易大受影响,百姓和贵族的不满情绪日益堆积,确实需要疏导了。
下午的时候,白玉堂又与蒂亚戈等人参观了一下东岸纺织工业总局独资的罗洽被服厂。这家厂位于纺织路4号,设立时间不长,目前只有272个工人,拥有多座缝纫机加工被服。这些缝纫机的最高速度达2针/分钟,还有装在机械连杆末端的使用蒸汽动力的熨铁只需人力加以引导而无需人力推动工作效率极高。
除此之外。该厂还有许多特别设计的剪裁衣服的机械,比如他们在剪裁衣服的时候就喜欢将许多层衣料叠起来。在最上面一层用粉笔勾画出样式,然后再用动力驱动的轮带刀垂直地进行切截。非常有效率没办法,谁让东岸缺的就是人呢,各厂就只有挖空心思设计各类机械以节省人力了,至于说设计的思路,其实多半很简单,模仿的就是人的动作而已。当然这类“低级的大规模生产”自然无法产出多么精美的商品,那往往需要心灵手巧的女工来制作,但就军用、普通民用来说确实是非常适合,因为成本低廉,质量也还凑合。
“整个罗洽被服厂全部的蒸汽缝纫机、机械熨铁、剪裁机、钉纽扣洞的机器等设备加起来,所使用的动力也不过才区区16匹马力而已……”这是白玉堂从资料上看到的一段话,当时就很惊讶,参观了工厂后就更是惊叹了,并深为祖国工业的发展而感到自豪当然这类详细的工厂数据,就不足为外人道了,西班牙人只需走马观花看看即可。
在花几小时参观完被服厂,并同样抽样查看了一下仓库内的成品后,众人便驱车离开了厂区,然后住进了罗洽县政府设立的招待所。第二天,一行人又驱车顺着国道,到罗洽镇外的郊区参观这里同样聚集着一个纺织产业带,但主要是私人小企业和个体织户为主,比如白玉堂等人就见到郊区很多简陋却光线充足的木棚下,一些白发苍苍的老妪正使用手摇织机生产各类“特殊款式”的被单,被单上织了一些字,多半是圣经上的诗句,看来是出口到秘鲁总督区的。这些老人的技术非常之精湛,很多人是全家移民而来的苏松杭织户的亲属,所生产出来的商品(往往是依据客户喜好生产)往往做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在市场上非常受人追捧。
不过看来他们的儿孙辈并没有全部继承手艺,因为很明显不少人去工厂做工了,毕竟在家生产“特型商品”不是每天都有活干的,且竞争也颇为激烈,故只适合年纪大的人自娱自乐,年轻人还是去工厂干活挣得多一些。
近年来随着东岸人持续不断地在纺织上投入资金进行改造,技术进步较快,无论是梳理、搓条还是纺织工序上,各类新技术、新改进层出不穷,以至于生产出来的布料质量也越来越高目前秘鲁市场上大部分的女衣料都是用东岸棉经纱织造的,这就可见一斑了。
“手工生产的花呢、漂亮的背心、裙子、织毯(目前大部分还是进口自波斯和奥斯曼)等等一切小商品,都由这里生产出来,西班牙的朋友们若是觉得不错,我们立刻就可以发货。”白玉堂也是第一次来到这个看起来略显凌乱的“棚户工业区”,不过早就看过不少资料的他自然不如西班牙人如此目瞪口呆,只听他继续介绍道:“那天是一片砖房,里面有数十家制作鞋靴的企业,他们有专门的钉鞋底和鞋跟的机器,唔,现在就连鞋面都开始试着用皮革缝纫机进行缝制了,生产效率极高。贵国指定要的军靴我们今年上半年就能发两万双,这一点不困难。”
“前面还有一片麻织物生产区,自从我们解决了使用黄麻做经纱的技术困难之后,生产就已经逐渐上规模了。目前那个生产区每年都需要从海外进口大量的苎麻、黄麻、剑麻和其他麻类植物,生产无数的亚麻布、大麻布、黄麻布等商品,销路极好。”白玉堂继续口干舌燥地说道如今罗洽镇及其近郊的纺织、制鞋、被服等产业规模极大,已经形成了一整片产业带,附近很多原本的农民如今都已经转职成了工人做工,以获取更高的收入,至于他们的田地么,现在很多都租给了来自意大利和波兰的非国民劳务工们耕作,反正只要给他们交租就可以了,其他谁管呢。
当然了,租出去的土地只是少数,大部分原本的耕地都被圈成了草场养羊,因为这是最省力的方式了,不怎么影响这些农民去工厂做工。至于说供应工业区的粮食生产么,则已经退到了更深的内陆地区,比如前些时日刚刚设立的几个定居点分别是位于后世艾瓜小城附近的河山乡、位于贝拉斯克斯附近的黑湖乡、位于拉斯卡诺小城附近的招贤乡、位于帕拉耶小村附近的麦庄乡。
这四个乡镇基本是以粮食生产为主,补充着农业生产力越来越下降的东方、罗洽二县数万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相信在这四个新设乡镇的支持下,罗洽、东方二县的工业区也将蓬勃发展起来,为东岸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并最终反过来反哺农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