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抢运与安置(三)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寻尾港的清晨还是有点寒冷的,早起的廖建功正与手下干部们商谈着新移民安置问题。
“立正,敬礼!”清脆的口令声突然引起了他的注意,廖大乡长抬起头来,只见一队二十多名劳改犯正恭敬地站在数十米开外,于是他挥了挥手,让这些肩上正扛着煤包的劳改犯们继续干活。
今天码头上来了一艘从黑水县南下的小船,给寻尾港的众人送来了十几吨煤炭和一些牲畜,算是作为大伙的过冬物资储备了,于是副乡长侯永强便组织了一些劳改犯们去码头上搬运,刚刚在路上遇到的这批就是了按照规定,处于劳改之中的他们遇到军官或干部时必须立正敬礼,于是才有了刚才这一幕。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随着华夏东岸共和国人口的越来越多,这每年的刑事犯数量也是与日俱增,而随着数年前中央出台明确的流放劳改政策,这……刑事犯的流放遂成了一项成规模的行动,最近五年内已往海外流放了超过了三千名各类刑事犯人(其中“邪教分子”占了相当比例)。至于刑事犯人的去向么,既有智利南部寒冷的岛群(即庆丰县一带),也有新华夏岛炎热的种植园,当然还有大溪地、澳洲乃至库页岛之类的偏远之地,总之各处多多少少都有一些。【ㄨ】
眼下这二十多人就是就是流放至此的劳改犯,他们中有些人是固定在某处服役,有些人则流动着干活,比如在各地铺设道路、伐木、采石、挖煤、种黑麦、饲养牲畜等等。活计还是很累人的当然这些人都是没什么特长的。如果你有一技之长的话。那么一般情况下都可以在各个乡村谋取一份固定的工作,有些人甚至在服役期满后还能娶妻生子(服役期未满就非法娶妻生子的也不在少数)。
比如寻尾乡供销社的常务经理就是一位意大利裔的流放犯,名叫布里恩扎,罪名是参加邪教,后被梅机关抓获判处流放,为期11年。这厮目前总揽着供销社的各项业务,比如本地盛行的海带采收业,就是由国营供销社垄断的;另外还有海藻、牡蛎采掘的专营权。也被布里恩扎以一个相当不错的价格卖给了几位登州来的客商,总之他看起来一副很懂行的样子,工作也干得有声有色,目前娶了一个丧偶的寡妇,日子过得还相当不错。
而除了像布里恩扎这样的商业人才之外,本地的流放犯里还有一些农业人才,他们指导着乡里农户种植白菜、萝卜、土豆、黄瓜、苜蓿、洋葱、大豆以及黑麦等农作物这里的气温比北面的黑水县暖和多了,大致是夏天时平均气温暖2度,冬天时平均气温高5度,故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黑麦在夏季最暖的一个月里能够疯长几十厘米之多,由此可见气候的适宜以及土地的肥沃。因此这些农业专家们(只是相对于本地一穷二白的农业技术而言)的存在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然了,流放的劳改犯们都是少数,在集体农庄的移民们登船前往东岸本土后,本地的人口就骤减了下来,往往只有不足两百人。这个时候,冷清的街道、萧瑟的深秋以及无趣的生活无一不使人抱怨相比那些需要他们看守的移民们,他们本人才是监狱里的囚犯吧住在一个名为库页岛的大号监狱里的囚犯。
也只有在每年春末港口化冻后,大量来自登州、朝鲜、虾夷地乃至日本的劳动力(往往有七八百人之多)在商人的组织下跑来本地采挖海带、海藻、牡蛎时,折磨了居民们数月之久的寂寞才会缓缓消退。商业在夏天时节往往达到顶峰,森林里的木材、蘑菇、木耳、人参、蜂蜜、兽脂、貂皮、狐皮,海里的大马哈鱼、虾蟹、海参,圈里的鹿茸、鹿皮等各类特产商品通过遍布库页岛西海岸的小码头运往大陆地区,而大陆地区的谷物、小手工制品、盐、糖、烟草、酒、药材、工艺品乃至小部分奢侈品,也将通过船只运抵库页岛,贸易额在这个时候毫无疑问会屡创新高,各地的税务官们收税收到手软,总之这是一段令人留恋的美好时光。
扯远了,廖建功自担任寻尾乡乡长后,至今已历半月。这半个月的时间内,他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组织新来的移民们改建集体农庄的房舍,使其更具保温性能之前的农庄据说是在一个监狱的基础上扩建而来的,房舍不但不是很足,还潮湿阴冷,这显然是不行的。因此,廖建功到任后,趁着乡里还有些建筑材料,又挪用了一批存放在码头上的木材,立刻便组织人手改建起了房舍,以确保移民们能够顺利过冬。要知道,寻尾乡冬天最冷的那会儿,室外气温还骤降至零下二十多度,不做好防寒措施显然是不行的。
而在改建房舍之余,廖建功还组织了部分人手平整田地,主要工作就是在原有的农庄耕地(前一批移民遗留下来的垦荒地)基础上,对其进行修缮、维护,以利明春后可以进行春播工作虽然他们手头有六百吨清江浦漕粮,寻尾乡自己的仓库里也有数十吨黑麦、一百多桶咸鱼,牲畜栏里还有上百头牲畜,但坐吃山空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有粮食来源补充。毕竟六百吨漕粮只够他们吃一年的,若是一年后还没轮到他们登船去东岸本土呢(这是大概率事件,因为移民总数高达四十五万,而运力还不到七万人),他们就不要吃饭生活了吗?因此,自己种地养活自己(即便做不到,起码也要提供相当一部分粮食供自己和家人消耗),就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不过今天又有了个新情况,一艘从大泊驶来的机帆船在给寻尾乡送来大批咸鱼和蔬菜后,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个新的消息,即南库页垦殖局的集体农庄房舍前阵子发生了一次火灾,损毁不少,故有相当数量的移民需转移安置到他处,寻尾乡虽然小,但也被硬塞了九百多个名额,此刻就装在他们这艘船上了。
廖建功对这种临时更改计划的蛋疼事情很是恼怒,可也知道这事事出意外也没办法,因此只能硬着头皮将这批多来自沭阳县的移民领了进来。此时这艘机帆船已经停泊到位,来自沭阳县的移民们默默地拎着自己的小包(里面是仅有的财产),顺着跳板缓缓下到了煤渣铺设的码头道路上,然后略带不安地站在一边,等待派出所警察们将其领走警察们身后还有五十名全副武装的高乔护兵,他们是廖建功上任时带过来的,打算后面充当集体农庄的监工,让这些移民们不至产生什么不该有的想法。
而为了加快物资和人员的转运速度(外面的天色已经不好了起来,海面上风浪渐大),廖建功下令仓管主任巴三强找人划来了几条舢板,舢板是由流放犯人划的,此刻在洪波渐渐涌起的港湾内小心翼翼地靠近了大型机帆船,然后将船上的咸鱼和瓜果蔬菜再小心翼翼地装进了舢板内,如此来回倒腾驳运,倒也略微加快了物资和人员的转运速度。
装卸工作最终在入夜没多久后彻底完成了,机帆船上的水手们在将一箱走私酒(酒多来自明国、朝鲜甚至日本,质量较为低劣,但胜在价格便宜,因此颇有市场)悄悄运进了港内后,就打算升帆起航了。寻尾乡气象台台长林森劝他们在这里避风一个晚上,不过被机帆船的船长以运输任务较紧为由拒绝了但这艘机帆船的船长很快就被大自然给打脸了,离港没多久的1150吨级大型机帆船又在骤起的狂风大浪中狼狈返航,然后下锚停泊在了港口某避风林后面,乐得气象台台长林森一边记录气象数据一边直骂这帮鸟人是傻逼。
忙完这一切的廖建功带着众人回到了乡政府大院内,此时他的专职厨师这是一位来自明国的流放犯人,厨艺上佳,罪名是过失杀人,据说是在争执中打死了与自己妻子暧昧的隔壁老王,故被流放至此,刑期漫长已为他做好了还算丰富的晚餐:凉拌山木耳、炖大马哈鱼、烤鹿脯和甜菜汤,主食则是一大盆黑麦馒头,看得出来几乎全是就地取材,营养丰富、口感亦相当不错。
就着热气腾腾的汤菜吃完晚饭后,更夫(也是一名流放犯,来自本土镇海县,罪名是走私)的阿依努妻子给廖建功端来了洗脚水,待服侍他洗完脚后,又轻手轻脚地给他点好了烟,服务可谓无微不至。
廖建功随手从兜里掏出个一角银币打发走了千恩万谢的更夫妻子,便躺到了温暖的火坑上,就着粗壮的鲸油蜡烛看起了一本从本土寄来的书籍由东岸著名作家兼地理学家王森撰写的河间游记。
在孤寂的库页岛寒夜,忙完一天工作后,看着故乡的书籍缓缓入睡是再惬意不过的事情了。入睡后的廖建功做了个梦,梦到自己荣归故里,在草原上和朋友们一起打猎,而梦境中的背景则是那首著名的《乌拉圭河》乌拉圭她不是条河,是飘过的蓝色天空……(未完待续。)
第十七章抢运与安置(三:
寻尾港的清晨还是有点寒冷的,早起的廖建功正与手下干部们商谈着新移民安置问题。
“立正,敬礼!”清脆的口令声突然引起了他的注意,廖大乡长抬起头来,只见一队二十多名劳改犯正恭敬地站在数十米开外,于是他挥了挥手,让这些肩上正扛着煤包的劳改犯们继续干活。
今天码头上来了一艘从黑水县南下的小船,给寻尾港的众人送来了十几吨煤炭和一些牲畜,算是作为大伙的过冬物资储备了,于是副乡长侯永强便组织了一些劳改犯们去码头上搬运,刚刚在路上遇到的这批就是了按照规定,处于劳改之中的他们遇到军官或干部时必须立正敬礼,于是才有了刚才这一幕。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随着华夏东岸共和国人口的越来越多,这每年的刑事犯数量也是与日俱增,而随着数年前中央出台明确的流放劳改政策,这……刑事犯的流放遂成了一项成规模的行动,最近五年内已往海外流放了超过了三千名各类刑事犯人(其中“邪教分子”占了相当比例)。至于刑事犯人的去向么,既有智利南部寒冷的岛群(即庆丰县一带),也有新华夏岛炎热的种植园,当然还有大溪地、澳洲乃至库页岛之类的偏远之地,总之各处多多少少都有一些。【ㄨ】
眼下这二十多人就是就是流放至此的劳改犯,他们中有些人是固定在某处服役,有些人则流动着干活,比如在各地铺设道路、伐木、采石、挖煤、种黑麦、饲养牲畜等等。活计还是很累人的当然这些人都是没什么特长的。如果你有一技之长的话。那么一般情况下都可以在各个乡村谋取一份固定的工作,有些人甚至在服役期满后还能娶妻生子(服役期未满就非法娶妻生子的也不在少数)。
比如寻尾乡供销社的常务经理就是一位意大利裔的流放犯,名叫布里恩扎,罪名是参加邪教,后被梅机关抓获判处流放,为期11年。这厮目前总揽着供销社的各项业务,比如本地盛行的海带采收业,就是由国营供销社垄断的;另外还有海藻、牡蛎采掘的专营权。也被布里恩扎以一个相当不错的价格卖给了几位登州来的客商,总之他看起来一副很懂行的样子,工作也干得有声有色,目前娶了一个丧偶的寡妇,日子过得还相当不错。
而除了像布里恩扎这样的商业人才之外,本地的流放犯里还有一些农业人才,他们指导着乡里农户种植白菜、萝卜、土豆、黄瓜、苜蓿、洋葱、大豆以及黑麦等农作物这里的气温比北面的黑水县暖和多了,大致是夏天时平均气温暖2度,冬天时平均气温高5度,故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黑麦在夏季最暖的一个月里能够疯长几十厘米之多,由此可见气候的适宜以及土地的肥沃。因此这些农业专家们(只是相对于本地一穷二白的农业技术而言)的存在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然了,流放的劳改犯们都是少数,在集体农庄的移民们登船前往东岸本土后,本地的人口就骤减了下来,往往只有不足两百人。这个时候,冷清的街道、萧瑟的深秋以及无趣的生活无一不使人抱怨相比那些需要他们看守的移民们,他们本人才是监狱里的囚犯吧住在一个名为库页岛的大号监狱里的囚犯。
也只有在每年春末港口化冻后,大量来自登州、朝鲜、虾夷地乃至日本的劳动力(往往有七八百人之多)在商人的组织下跑来本地采挖海带、海藻、牡蛎时,折磨了居民们数月之久的寂寞才会缓缓消退。商业在夏天时节往往达到顶峰,森林里的木材、蘑菇、木耳、人参、蜂蜜、兽脂、貂皮、狐皮,海里的大马哈鱼、虾蟹、海参,圈里的鹿茸、鹿皮等各类特产商品通过遍布库页岛西海岸的小码头运往大陆地区,而大陆地区的谷物、小手工制品、盐、糖、烟草、酒、药材、工艺品乃至小部分奢侈品,也将通过船只运抵库页岛,贸易额在这个时候毫无疑问会屡创新高,各地的税务官们收税收到手软,总之这是一段令人留恋的美好时光。
扯远了,廖建功自担任寻尾乡乡长后,至今已历半月。这半个月的时间内,他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组织新来的移民们改建集体农庄的房舍,使其更具保温性能之前的农庄据说是在一个监狱的基础上扩建而来的,房舍不但不是很足,还潮湿阴冷,这显然是不行的。因此,廖建功到任后,趁着乡里还有些建筑材料,又挪用了一批存放在码头上的木材,立刻便组织人手改建起了房舍,以确保移民们能够顺利过冬。要知道,寻尾乡冬天最冷的那会儿,室外气温还骤降至零下二十多度,不做好防寒措施显然是不行的。
而在改建房舍之余,廖建功还组织了部分人手平整田地,主要工作就是在原有的农庄耕地(前一批移民遗留下来的垦荒地)基础上,对其进行修缮、维护,以利明春后可以进行春播工作虽然他们手头有六百吨清江浦漕粮,寻尾乡自己的仓库里也有数十吨黑麦、一百多桶咸鱼,牲畜栏里还有上百头牲畜,但坐吃山空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有粮食来源补充。毕竟六百吨漕粮只够他们吃一年的,若是一年后还没轮到他们登船去东岸本土呢(这是大概率事件,因为移民总数高达四十五万,而运力还不到七万人),他们就不要吃饭生活了吗?因此,自己种地养活自己(即便做不到,起码也要提供相当一部分粮食供自己和家人消耗),就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不过今天又有了个新情况,一艘从大泊驶来的机帆船在给寻尾乡送来大批咸鱼和蔬菜后,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个新的消息,即南库页垦殖局的集体农庄房舍前阵子发生了一次火灾,损毁不少,故有相当数量的移民需转移安置到他处,寻尾乡虽然小,但也被硬塞了九百多个名额,此刻就装在他们这艘船上了。
廖建功对这种临时更改计划的蛋疼事情很是恼怒,可也知道这事事出意外也没办法,因此只能硬着头皮将这批多来自沭阳县的移民领了进来。此时这艘机帆船已经停泊到位,来自沭阳县的移民们默默地拎着自己的小包(里面是仅有的财产),顺着跳板缓缓下到了煤渣铺设的码头道路上,然后略带不安地站在一边,等待派出所警察们将其领走警察们身后还有五十名全副武装的高乔护兵,他们是廖建功上任时带过来的,打算后面充当集体农庄的监工,让这些移民们不至产生什么不该有的想法。
而为了加快物资和人员的转运速度(外面的天色已经不好了起来,海面上风浪渐大),廖建功下令仓管主任巴三强找人划来了几条舢板,舢板是由流放犯人划的,此刻在洪波渐渐涌起的港湾内小心翼翼地靠近了大型机帆船,然后将船上的咸鱼和瓜果蔬菜再小心翼翼地装进了舢板内,如此来回倒腾驳运,倒也略微加快了物资和人员的转运速度。
装卸工作最终在入夜没多久后彻底完成了,机帆船上的水手们在将一箱走私酒(酒多来自明国、朝鲜甚至日本,质量较为低劣,但胜在价格便宜,因此颇有市场)悄悄运进了港内后,就打算升帆起航了。寻尾乡气象台台长林森劝他们在这里避风一个晚上,不过被机帆船的船长以运输任务较紧为由拒绝了但这艘机帆船的船长很快就被大自然给打脸了,离港没多久的1150吨级大型机帆船又在骤起的狂风大浪中狼狈返航,然后下锚停泊在了港口某避风林后面,乐得气象台台长林森一边记录气象数据一边直骂这帮鸟人是傻逼。
忙完这一切的廖建功带着众人回到了乡政府大院内,此时他的专职厨师这是一位来自明国的流放犯人,厨艺上佳,罪名是过失杀人,据说是在争执中打死了与自己妻子暧昧的隔壁老王,故被流放至此,刑期漫长已为他做好了还算丰富的晚餐:凉拌山木耳、炖大马哈鱼、烤鹿脯和甜菜汤,主食则是一大盆黑麦馒头,看得出来几乎全是就地取材,营养丰富、口感亦相当不错。
就着热气腾腾的汤菜吃完晚饭后,更夫(也是一名流放犯,来自本土镇海县,罪名是走私)的阿依努妻子给廖建功端来了洗脚水,待服侍他洗完脚后,又轻手轻脚地给他点好了烟,服务可谓无微不至。
廖建功随手从兜里掏出个一角银币打发走了千恩万谢的更夫妻子,便躺到了温暖的火坑上,就着粗壮的鲸油蜡烛看起了一本从本土寄来的书籍由东岸著名作家兼地理学家王森撰写的河间游记。
在孤寂的库页岛寒夜,忙完一天工作后,看着故乡的书籍缓缓入睡是再惬意不过的事情了。入睡后的廖建功做了个梦,梦到自己荣归故里,在草原上和朋友们一起打猎,而梦境中的背景则是那首著名的《乌拉圭河》乌拉圭她不是条河,是飘过的蓝色天空……(未完待续。)
第十七章抢运与安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