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官驿中四个身影面对面盘坐在床榻上,面前摆放着精致的酒菜,一位长着模样的老者头发有些发白,干枯的手掌抓着一双筷子,夹起盘中的菜肴在口中细细的品尝,少许之后,又夹起另外一盘菜肴,脸上的表情变得越来越丰富,眸子里异样的光芒闪动。
“不错!这醉仙楼的菜肴果真有特色,色香味俱全,烹饪手法独特,没想到来大唐这些年,竟然差点错过如此美味!”
一面容清秀的男子微微笑道:“吉备副使,这醉仙楼的名声已经在河北享誉美名,这些佳肴正是出自鹿泉县甄乾之手!”
“哦!藤原君口中的甄乾可是那写‘爱莲说’之人?”
说话两人中,一人正是和甄乾一起返回扬州的藤原刷雄,而另外一名老者便是这次遣唐使副使吉备真备,两人的对话引起了其他两人的目光。
一名身材中等,面容有些憔悴的老者缓缓道:“大唐人才辈出,没想到这首绝妙好辞竟然出自一位年轻人之口,倭国何时才能有这样的年轻俊杰出现?”
老者话一出,其他三人脸色都有些黯然,坐在上首的一位老者将面孔转向藤原刷雄道:“你这次去鹿泉县拜会甄乾可有收获?”
见上首老者说话,藤原刷雄脸上的表情变得更加的恭谨,身体也微微的屈身道:“回藤原正使,这次去鹿泉县幸不辱命,正要向正使汇报此事”,说着从怀里取出几张书卷,双手举过了头顶缓缓的放在了老者的面前,“这次遇见甄乾,没想到又偶得几首佳作,请正使过目!”。
老者脸上闪过异样的神采,藤原刷雄口中的藤原正使正是这次遣唐使使节藤原清河,藤原清河心中有些愕然,对于自己这个旁族中的晚辈了解颇深,藤原刷雄虽说不上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在倭国也是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可是听他的口气,对这个还未成见面的大唐才子已经是佩服尤佳,而这种心态就是在大唐长安也很少见到。
藤原清河接过藤原刷雄手中的书卷缓慢的展开,一旁两人脸色也带着稍许期待,目光都停留在了藤原清河的手中。
一抹异样的神采从藤原清河脸上浮现,紧握着书卷的双手微微的颤抖了起来,能够感受到藤原清河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面颊红润,眼眸中闪过一丝的精光,口中突然道:“妙哉……好词,没想到今日能得到如此佳作,平生无憾耶!”
说完藤原清河用颤抖的手抓起面前的一杯酒一口饮下,这才稍微平息了胸中波澜起伏的情绪,表情有些凝重的将手中的书卷递给了另外两人,看样子有些不舍。
见藤原清河如此的失态,另外两人心中大奇,连忙接过书卷展开,不多时脸颊上的表情也变得和藤原清河一般。
这时藤原清河才慢慢的开口道:“阿倍仲麻吕,你在大唐学习多年,可曾见过如此佳作,恐怕此人已经可以和李太白比肩了吧!”
藤原清河口中的阿倍仲麻吕是遣唐使中最为杰出之人,出生于奈良一贵族家庭,父船守,官拜中务大辅,位至正五品上,跟随遣唐使来大唐留学,取了一个汉名:朝衡(又作晁衡),字巨卿。开元年间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
阿倍仲麻吕天资聪敏,自幼勤奋好学,尤其酷爱汉文学。开元四年跟随第八次遣唐船来到大唐,当时才十九岁,同行的还有比他大三岁的吉备真备。
到达长安后不久,阿倍仲麻吕就入了国子监太学,这是教育贵族子弟的高等学府。学生攻读的重点是礼记、周礼、礼仪、诗经、左传等经典。毕业后参加科举,只有少数优胜者才能出仕任官。阿倍仲麻吕聪敏勤备,成绩优异。太学毕业后参加科试,一举考中进士。进士是高等文官仕补,它要求深通天下大政,长于诗文,是当时最受尊重的荣誉,因而也是学士们拼力争夺的目标。阿倍仲麻吕作为一个外国人,取得进士的桂冠,说明他的学识确是出类拔萃的。
阿倍仲麻吕在长安学习期间和著名诗人王维、李白、储光羲等都有过亲密交往。储光羲对他十分赞赏,曾写诗《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相赠,储光羲的诗名在当时也因晁衡而远播于东瀛,并被供奉于倭国京都的诗仙祠中。晁衡曾经送给李白一件倭国裘,李白很受感动。
酷爱中国文化的阿倍仲麻吕,不以自己的成就为满足。为了继续深造,他决心留在长安而暂不回国。阿倍仲麻吕的才华很快得到朝廷的赏识。不久他被任命为左春坊司经局校书(正九品下),职掌校理刊正经史子集四库之图书,辅佐太子李瑛研习学问。左春坊司经局校书,这是一个被人羡慕、很有前途的职务。监察御史储光羲曾用“朝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的诗句赞美他。开元十九年,擢任门下省左补阙(从七品上),职掌供俸、讽谏、扈从、乘舆等事。阿倍仲麻吕担任这个职务,使他在宫廷中经常有接触唐玄宗的机会,因而他的学识进一步得到器重,以后不断升官晋爵。
阿倍仲麻吕不仅学识渊博,才华过人,而且感情丰富,性格豪爽,是一位天才诗人。他和著名诗人名士,如李白、王维、储光羲、赵晔、包佶等人都有密切交往。
当阿倍仲麻吕归国前夕,王维赠给他的送行诗《送秘书晁监还日该国》,充分表达了他们两人的深厚友谊: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长空。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王维还专为此诗写了很长的序文,热情歌颂两国友好的历史以及阿倍仲麻吕的过人才华和高尚品德。
学业成就之后,阿倍仲麻吕眷恋乡士之情未尝稍减。开元二十一年,仲麻吕曾以双亲年迈,请求归国。因唐玄宗皇帝挽留,未能实现宿愿。
这次以藤原清河大使为首的倭国第十一次遣唐使到达长安。其副使吉备真备是和阿倍仲麻吕同时入唐留学的好友,久别重逢,自然不胜感慨,于是阿倍仲麻吕又动思归之念。翌年,遣唐使事毕将归时,阿倍仲麻吕请求同归。这时阿倍仲麻吕入唐已经三十七年,是五十六岁的老人了。
唐玄宗感念他仕唐几十年,功勋卓著,家有年迈高堂,割爱允求,并任命他为唐朝回聘倭国使节。任命一个外国人为大唐使节,历史上是罕见的,这说明阿倍仲麻吕是如何得到朝廷的器重和信任。
阿倍仲麻吕获准回国的消息传出以后,长安朝野人士,纷纷送别,依依不舍。素与阿倍仲麻吕交好的诗友们,怀着惜别的激情,挥笔作诗赠别。诗境深远,亲切感人。阿倍仲麻吕也以十分激动的心情写了《衔命还国作》的动人诗篇,赠答友人: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阿倍仲麻吕在诗中抒发了他留恋大唐,惜别故人和对唐玄宗的感戴心情,意境深远,感人至深。
PS:历史上阿倍仲麻吕回国的时候应该在十月,不过书中的情节需要稍微提前了一些,并不影响阅读历史的真实性。
(本章完)
“不错!这醉仙楼的菜肴果真有特色,色香味俱全,烹饪手法独特,没想到来大唐这些年,竟然差点错过如此美味!”
一面容清秀的男子微微笑道:“吉备副使,这醉仙楼的名声已经在河北享誉美名,这些佳肴正是出自鹿泉县甄乾之手!”
“哦!藤原君口中的甄乾可是那写‘爱莲说’之人?”
说话两人中,一人正是和甄乾一起返回扬州的藤原刷雄,而另外一名老者便是这次遣唐使副使吉备真备,两人的对话引起了其他两人的目光。
一名身材中等,面容有些憔悴的老者缓缓道:“大唐人才辈出,没想到这首绝妙好辞竟然出自一位年轻人之口,倭国何时才能有这样的年轻俊杰出现?”
老者话一出,其他三人脸色都有些黯然,坐在上首的一位老者将面孔转向藤原刷雄道:“你这次去鹿泉县拜会甄乾可有收获?”
见上首老者说话,藤原刷雄脸上的表情变得更加的恭谨,身体也微微的屈身道:“回藤原正使,这次去鹿泉县幸不辱命,正要向正使汇报此事”,说着从怀里取出几张书卷,双手举过了头顶缓缓的放在了老者的面前,“这次遇见甄乾,没想到又偶得几首佳作,请正使过目!”。
老者脸上闪过异样的神采,藤原刷雄口中的藤原正使正是这次遣唐使使节藤原清河,藤原清河心中有些愕然,对于自己这个旁族中的晚辈了解颇深,藤原刷雄虽说不上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在倭国也是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可是听他的口气,对这个还未成见面的大唐才子已经是佩服尤佳,而这种心态就是在大唐长安也很少见到。
藤原清河接过藤原刷雄手中的书卷缓慢的展开,一旁两人脸色也带着稍许期待,目光都停留在了藤原清河的手中。
一抹异样的神采从藤原清河脸上浮现,紧握着书卷的双手微微的颤抖了起来,能够感受到藤原清河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面颊红润,眼眸中闪过一丝的精光,口中突然道:“妙哉……好词,没想到今日能得到如此佳作,平生无憾耶!”
说完藤原清河用颤抖的手抓起面前的一杯酒一口饮下,这才稍微平息了胸中波澜起伏的情绪,表情有些凝重的将手中的书卷递给了另外两人,看样子有些不舍。
见藤原清河如此的失态,另外两人心中大奇,连忙接过书卷展开,不多时脸颊上的表情也变得和藤原清河一般。
这时藤原清河才慢慢的开口道:“阿倍仲麻吕,你在大唐学习多年,可曾见过如此佳作,恐怕此人已经可以和李太白比肩了吧!”
藤原清河口中的阿倍仲麻吕是遣唐使中最为杰出之人,出生于奈良一贵族家庭,父船守,官拜中务大辅,位至正五品上,跟随遣唐使来大唐留学,取了一个汉名:朝衡(又作晁衡),字巨卿。开元年间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
阿倍仲麻吕天资聪敏,自幼勤奋好学,尤其酷爱汉文学。开元四年跟随第八次遣唐船来到大唐,当时才十九岁,同行的还有比他大三岁的吉备真备。
到达长安后不久,阿倍仲麻吕就入了国子监太学,这是教育贵族子弟的高等学府。学生攻读的重点是礼记、周礼、礼仪、诗经、左传等经典。毕业后参加科举,只有少数优胜者才能出仕任官。阿倍仲麻吕聪敏勤备,成绩优异。太学毕业后参加科试,一举考中进士。进士是高等文官仕补,它要求深通天下大政,长于诗文,是当时最受尊重的荣誉,因而也是学士们拼力争夺的目标。阿倍仲麻吕作为一个外国人,取得进士的桂冠,说明他的学识确是出类拔萃的。
阿倍仲麻吕在长安学习期间和著名诗人王维、李白、储光羲等都有过亲密交往。储光羲对他十分赞赏,曾写诗《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相赠,储光羲的诗名在当时也因晁衡而远播于东瀛,并被供奉于倭国京都的诗仙祠中。晁衡曾经送给李白一件倭国裘,李白很受感动。
酷爱中国文化的阿倍仲麻吕,不以自己的成就为满足。为了继续深造,他决心留在长安而暂不回国。阿倍仲麻吕的才华很快得到朝廷的赏识。不久他被任命为左春坊司经局校书(正九品下),职掌校理刊正经史子集四库之图书,辅佐太子李瑛研习学问。左春坊司经局校书,这是一个被人羡慕、很有前途的职务。监察御史储光羲曾用“朝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的诗句赞美他。开元十九年,擢任门下省左补阙(从七品上),职掌供俸、讽谏、扈从、乘舆等事。阿倍仲麻吕担任这个职务,使他在宫廷中经常有接触唐玄宗的机会,因而他的学识进一步得到器重,以后不断升官晋爵。
阿倍仲麻吕不仅学识渊博,才华过人,而且感情丰富,性格豪爽,是一位天才诗人。他和著名诗人名士,如李白、王维、储光羲、赵晔、包佶等人都有密切交往。
当阿倍仲麻吕归国前夕,王维赠给他的送行诗《送秘书晁监还日该国》,充分表达了他们两人的深厚友谊: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长空。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王维还专为此诗写了很长的序文,热情歌颂两国友好的历史以及阿倍仲麻吕的过人才华和高尚品德。
学业成就之后,阿倍仲麻吕眷恋乡士之情未尝稍减。开元二十一年,仲麻吕曾以双亲年迈,请求归国。因唐玄宗皇帝挽留,未能实现宿愿。
这次以藤原清河大使为首的倭国第十一次遣唐使到达长安。其副使吉备真备是和阿倍仲麻吕同时入唐留学的好友,久别重逢,自然不胜感慨,于是阿倍仲麻吕又动思归之念。翌年,遣唐使事毕将归时,阿倍仲麻吕请求同归。这时阿倍仲麻吕入唐已经三十七年,是五十六岁的老人了。
唐玄宗感念他仕唐几十年,功勋卓著,家有年迈高堂,割爱允求,并任命他为唐朝回聘倭国使节。任命一个外国人为大唐使节,历史上是罕见的,这说明阿倍仲麻吕是如何得到朝廷的器重和信任。
阿倍仲麻吕获准回国的消息传出以后,长安朝野人士,纷纷送别,依依不舍。素与阿倍仲麻吕交好的诗友们,怀着惜别的激情,挥笔作诗赠别。诗境深远,亲切感人。阿倍仲麻吕也以十分激动的心情写了《衔命还国作》的动人诗篇,赠答友人: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阿倍仲麻吕在诗中抒发了他留恋大唐,惜别故人和对唐玄宗的感戴心情,意境深远,感人至深。
PS:历史上阿倍仲麻吕回国的时候应该在十月,不过书中的情节需要稍微提前了一些,并不影响阅读历史的真实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