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作者:蠢蠢凡愚QD
第183章:老李家进城(感谢隔世还想爱盟主打赏!)
“改包装?”
接到李宪电话,来到宅子里的老朱和朱峰一听这个新想法,都有点儿摸不着头脑。
目前邦业白的包装是由县玻璃模具厂生产的,目前来说,白酒厂的瓶子是这家玻璃厂的唯一生产任务,订单是县里撮合的,所以供应价格极低。
“没错。”
李宪点了点头,将目前玻璃瓶规格大体相同,而市面上存在大量回收瓶子,让造假分子的造假难度大大降低,以及产品从外观上没有特点等一系列的问题说了。
他准备换陶装。
现在市面上比较高档的白酒,在外包商其实已经有了更改。一向以陶瓷瓶装的茅台就不用说了,风头正劲的低度白酒孔府家,也已经用了350毫升的小坛装。
但那一般都是高档白酒,十块钱以下的瓶装酒,依然以玻璃瓶为主。
而李宪之所以更换陶瓶的想法,并不是突然起意想要效仿高端酒,而是结合了目前邦业地区的条件;
邦业是个穷乡僻壤,但是俗话说得好,只有穷家没有穷山,邦业这块地方也是有点儿东西的。
在二十年多之后,穷的底儿掉的邦业也有两样东西能拿得出手;一个是李宪现在住的这处宅子,被翻修后评了个省级文物建筑。而另一样,就是唯一的地方特色产业——邦业陶。
陶这个东西在新石器时代就早已有之,中华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而其中又以屈家岭文化为最早,足足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在山东地区,陶文化一直有传承。而邦业陶,就是在闯关东的时候带过来的。
说起来,邦业陶跟自家还有些渊源。李宪的姥姥杨淑珍祖籍就是山东的,一手祖传的制陶手艺一直到晚年都没扔下。后来朱大山脑出血瘫痪在床,杨淑珍还在陶厂领点儿私活赚些外快。
只是这些民间的工艺不吃香,邦业陶虽然开始是继承了屈家岭文化之中渗碳黑陶的古法,但是在建国之后以实用方向为主,生产的是大缸和坛子这一类的容器品。
而后来邦业制陶产业的起色,其实也跟传承没关系,主要是仗着当地拥有海量的云水母,高岭石和蒙脱石和石英长石组成的砂纸黏土资源造花盆,满足国内之外搞出口才有了出路。
后来邦业政府倒是想将邦业古陶发展一下,想高端工艺品进军。只是当时很多的老手艺人都已经去世,养不了家的制陶手艺没有传承下来,始终没有太高的建树。
扯远了。
就说现在。
单说做酒类包装,这个陶瓶还是可以的。
不过在老朱父子二人看来,如果使用这种包装,势必会让酒的成本上升。除了成本这块,陶瓶的装箱和运输也有一定的劣势。
在强度上,陶肯定是不能和玻璃瓶相比的。
对于二人的顾忌,李宪只能笑而不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当即他便让朱峰前往县陶土厂联系。
没想到的是,朱峰去了陶瓷厂不久,就把人厂长给带了过来。
现在酒厂的销量在那儿放着,外包装的业务可是能养活一个厂子的,可是个大活儿!
陶瓷厂的厂长叫圭长发,说起来也巧,这人就是之前去酒厂闹事的圭虎的堂叔。
来了之后,圭长发相当客气。看得出来是对这个业务上了心。
“李老板,你就放心。酒包装这个业务要是交给我们陶瓷厂,你随便提要求,我们有困难也得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得上!一定能让你满意!”
看着圭长发一幅要炸碉堡的样子,李宪赶紧摆了摆手,笑道:“没那么严重,我就是想要一款酒瓶子,200毫升左右。怎么简单,怎么成本低就怎么做,但就一样。”
他伸出了一根手指,“这个瓶子,必须是一次性的。不可回收二次利用。能做吗?”
陶瓶倒是好做,事实上古时候的酒有很多都是用陶罐陶瓶装的,无非就是陶土压制之后,在内测打层釉罢了。这从技术上来说没什么难度。
可是一次性……
圭长发挠了头,“一次性的没做过啊!要是不能循环利用,那就只能做一个整体的,做倒是能做出来,关键问题是李老板,你们咋往里灌装啊?”
李宪一摊手,“术业有专攻,这可就是你们的事情了。”
圭长发面色一苦。
“日娘,这咋整?”
……
就在圭长发回到陶瓷厂将厂里的所有技术员和老技师都动员起来,研究一次性陶瓶包装的时候。
两男一女一行三人,沿着县城大道到了宅子前。
其中一个刚刚看到那宅子上方,用黑底金字刻漆的“李府”匾额,直接就“嗝”了一声,稳了好一会儿才没抽过去。
正是李友。
缓了会儿,李友打量着宅门,有些心虚:“咱没找错地方吧?”
李道云将兜里的一张小纸片拿了出来,反复的看了一边那天打电话时候李宪给留的地址,跟宅门前的门牌仔细对照一番之后,点了点头。
“没差、就这。”
李友一下子跳了起来:“爹啊!爹、老二买了这么个宅子!这这这这这……这太……太张扬了啊!”
看着那高大的牌楼,纵使一辈子见惯了风浪,李道云的腿也不太敢往前迈了。
天可怜见,当初就算是他小时李家没破落的那会儿,住的也就是一个大土堡,为了防土匪,堡上边儿架了一门土炮。
那就牛逼的不行了,在克山周边都算是大户。
此时,听着儿子的咋呼,他也咧着嘴道:“这匾不能这么挂……瞎几把整。没爵没位的,咋能称府呦!”
“爹、那咱进吗?”李友深呼了几口气,问到。
李道云想了想,将烟袋锅往裤腰上一别。脖子一梗,眼珠子一瞪,“虎啊?现在都新中国了!宅子是我孙儿买下来的,凭啥不进?”
正在这时,朱红色上面滚着大铜钉的宅门开了。一截穿着花布鞋的小腿迈了出来,见到门口被吓的退后一步的三人,小腿的主人眨了眨眼睛。
“这姑娘真俊呐、”
正在邹妮不住打量着苏娅,由衷赞叹之时,身后,一阵带着惊喜的呼声传来:“叔!老李大哥!嫂子!你们仨咋才来呐!”
大道边上的老吴拎着菜篮子,带着风跑了过来。
早就听李宪说家里人要过来,可是这都等了好几天了才来,他都等着急了。
就在老吴搀着李道云,迎着李友往宅子里走的时候,苏娅看了看大道一旁。见到自己娘亲身边,两个帮着拎菜的老头,她一转身闪进了门内。
想了想,笑了。
第183章:老李家进城(感谢隔世还想爱盟主打赏!)
-
第183章:老李家进城(感谢隔世还想爱盟主打赏!)
“改包装?”
接到李宪电话,来到宅子里的老朱和朱峰一听这个新想法,都有点儿摸不着头脑。
目前邦业白的包装是由县玻璃模具厂生产的,目前来说,白酒厂的瓶子是这家玻璃厂的唯一生产任务,订单是县里撮合的,所以供应价格极低。
“没错。”
李宪点了点头,将目前玻璃瓶规格大体相同,而市面上存在大量回收瓶子,让造假分子的造假难度大大降低,以及产品从外观上没有特点等一系列的问题说了。
他准备换陶装。
现在市面上比较高档的白酒,在外包商其实已经有了更改。一向以陶瓷瓶装的茅台就不用说了,风头正劲的低度白酒孔府家,也已经用了350毫升的小坛装。
但那一般都是高档白酒,十块钱以下的瓶装酒,依然以玻璃瓶为主。
而李宪之所以更换陶瓶的想法,并不是突然起意想要效仿高端酒,而是结合了目前邦业地区的条件;
邦业是个穷乡僻壤,但是俗话说得好,只有穷家没有穷山,邦业这块地方也是有点儿东西的。
在二十年多之后,穷的底儿掉的邦业也有两样东西能拿得出手;一个是李宪现在住的这处宅子,被翻修后评了个省级文物建筑。而另一样,就是唯一的地方特色产业——邦业陶。
陶这个东西在新石器时代就早已有之,中华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而其中又以屈家岭文化为最早,足足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在山东地区,陶文化一直有传承。而邦业陶,就是在闯关东的时候带过来的。
说起来,邦业陶跟自家还有些渊源。李宪的姥姥杨淑珍祖籍就是山东的,一手祖传的制陶手艺一直到晚年都没扔下。后来朱大山脑出血瘫痪在床,杨淑珍还在陶厂领点儿私活赚些外快。
只是这些民间的工艺不吃香,邦业陶虽然开始是继承了屈家岭文化之中渗碳黑陶的古法,但是在建国之后以实用方向为主,生产的是大缸和坛子这一类的容器品。
而后来邦业制陶产业的起色,其实也跟传承没关系,主要是仗着当地拥有海量的云水母,高岭石和蒙脱石和石英长石组成的砂纸黏土资源造花盆,满足国内之外搞出口才有了出路。
后来邦业政府倒是想将邦业古陶发展一下,想高端工艺品进军。只是当时很多的老手艺人都已经去世,养不了家的制陶手艺没有传承下来,始终没有太高的建树。
扯远了。
就说现在。
单说做酒类包装,这个陶瓶还是可以的。
不过在老朱父子二人看来,如果使用这种包装,势必会让酒的成本上升。除了成本这块,陶瓶的装箱和运输也有一定的劣势。
在强度上,陶肯定是不能和玻璃瓶相比的。
对于二人的顾忌,李宪只能笑而不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当即他便让朱峰前往县陶土厂联系。
没想到的是,朱峰去了陶瓷厂不久,就把人厂长给带了过来。
现在酒厂的销量在那儿放着,外包装的业务可是能养活一个厂子的,可是个大活儿!
陶瓷厂的厂长叫圭长发,说起来也巧,这人就是之前去酒厂闹事的圭虎的堂叔。
来了之后,圭长发相当客气。看得出来是对这个业务上了心。
“李老板,你就放心。酒包装这个业务要是交给我们陶瓷厂,你随便提要求,我们有困难也得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得上!一定能让你满意!”
看着圭长发一幅要炸碉堡的样子,李宪赶紧摆了摆手,笑道:“没那么严重,我就是想要一款酒瓶子,200毫升左右。怎么简单,怎么成本低就怎么做,但就一样。”
他伸出了一根手指,“这个瓶子,必须是一次性的。不可回收二次利用。能做吗?”
陶瓶倒是好做,事实上古时候的酒有很多都是用陶罐陶瓶装的,无非就是陶土压制之后,在内测打层釉罢了。这从技术上来说没什么难度。
可是一次性……
圭长发挠了头,“一次性的没做过啊!要是不能循环利用,那就只能做一个整体的,做倒是能做出来,关键问题是李老板,你们咋往里灌装啊?”
李宪一摊手,“术业有专攻,这可就是你们的事情了。”
圭长发面色一苦。
“日娘,这咋整?”
……
就在圭长发回到陶瓷厂将厂里的所有技术员和老技师都动员起来,研究一次性陶瓶包装的时候。
两男一女一行三人,沿着县城大道到了宅子前。
其中一个刚刚看到那宅子上方,用黑底金字刻漆的“李府”匾额,直接就“嗝”了一声,稳了好一会儿才没抽过去。
正是李友。
缓了会儿,李友打量着宅门,有些心虚:“咱没找错地方吧?”
李道云将兜里的一张小纸片拿了出来,反复的看了一边那天打电话时候李宪给留的地址,跟宅门前的门牌仔细对照一番之后,点了点头。
“没差、就这。”
李友一下子跳了起来:“爹啊!爹、老二买了这么个宅子!这这这这这……这太……太张扬了啊!”
看着那高大的牌楼,纵使一辈子见惯了风浪,李道云的腿也不太敢往前迈了。
天可怜见,当初就算是他小时李家没破落的那会儿,住的也就是一个大土堡,为了防土匪,堡上边儿架了一门土炮。
那就牛逼的不行了,在克山周边都算是大户。
此时,听着儿子的咋呼,他也咧着嘴道:“这匾不能这么挂……瞎几把整。没爵没位的,咋能称府呦!”
“爹、那咱进吗?”李友深呼了几口气,问到。
李道云想了想,将烟袋锅往裤腰上一别。脖子一梗,眼珠子一瞪,“虎啊?现在都新中国了!宅子是我孙儿买下来的,凭啥不进?”
正在这时,朱红色上面滚着大铜钉的宅门开了。一截穿着花布鞋的小腿迈了出来,见到门口被吓的退后一步的三人,小腿的主人眨了眨眼睛。
“这姑娘真俊呐、”
正在邹妮不住打量着苏娅,由衷赞叹之时,身后,一阵带着惊喜的呼声传来:“叔!老李大哥!嫂子!你们仨咋才来呐!”
大道边上的老吴拎着菜篮子,带着风跑了过来。
早就听李宪说家里人要过来,可是这都等了好几天了才来,他都等着急了。
就在老吴搀着李道云,迎着李友往宅子里走的时候,苏娅看了看大道一旁。见到自己娘亲身边,两个帮着拎菜的老头,她一转身闪进了门内。
想了想,笑了。
第183章:老李家进城(感谢隔世还想爱盟主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