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政务的诸多头疼的事情又迎面而来。
杜歌的实力又增长了,占领了暹罗五分之一的地区,兵力三万,拥有前装滑膛枪,前装线膛枪,前装火炮,架退炮,华夏军的所有杜歌跑出去之前知道的东西他都弄出来了。
虽然他的兵力主力是暹罗人,军官主力是汉人,可他的实力毕竟增强了。
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毒瘤,张强的手现在根本无法深入到那个地方,派去的田显和李元胤根本不是杜歌的对手,在柬埔寨那个弹丸之地折腾的半天才弄出了五千人的正规兵力,还是带有游击队性质的兵力,他们在同杜歌的交战中成长,同时也等于是给杜歌喂招,锻炼了自己,同时也让杜歌的部队更加强大了。
马汉三到底在东南亚干什么呢?
还有刘良佐,他在老挝干甚呢?
马汉呢?
李定国呢?
他们没有自己的命令,难道就知道死守三个小国吗?
不能派军队出击几次,打断敌人的发展吗?
算了等着吧,现在无暇顾及哪里,就让李元胤和田显继续折腾去吧,如果他们能把柬埔寨拿下来,也算是一个功劳,现在张强还是关注日本。
日本这边,二王子还是没有走成,没有机会,日本人出兵五十万,涌入德尼奥斯岛,加强了二王子的兵力,在大清,荷兰人,英国人的逼迫下,二王子签署了条约,由日本人接过他对于英国人和荷兰人的债务,他负责给日本人打工,最后赶走华夏军二王子获得德尼奥斯大名将军的封号,成为日本德尼奥斯岛大名将军,加入日本国。
而荷兰人和英国人以回去装运武器弹药为名,带着从日本搜刮的金银,生丝,矿石,盐,布匹,木头等商品登上四艘一百八十吨的武装商船绕道太平洋海域,西去了。
留下了日本人和二王子傻乎乎的同华夏军自治领地的新鲁府和四国府兵力对峙。
而傻乎乎的日本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被抛弃了,还以为他们实力强大,新鲁府不敢打过北九州岛,而四国岛上,他们认为再添一把火就能击败冯铨他们的兵力,然后顺势打上新鲁府所在的九州岛呢。
德尼奥斯岛三面被围攻,只有一面海湾能进出,日本人日夜调兵遣将,把多达五十万的兵力运送到四国岛上去,同时把多达二十万的民夫也调集到岛上,他们认为兵力优势在他们这边,新鲁府三十万兵力根本不足为惧,少了三王子一系的十几万兵力,他们用五十万打三十万,同时还有二王子剩余的十五万兵力,足能消灭四国府了。
冯铨已经回到了新鲁府,严丞相这边处理民政,二十四万的经历过战火的部队被赵晖接管,赵晖接替了冯铨指挥四国府的战斗。
撤回了六万兵力是因为冯铨知道新鲁府空虚,新鲁府总正规军兵力原先不过七万兵力,后来扩充到十一万兵力,如今一下拿走死亡兵力,后面还有那么多民兵被调集到四国岛上,民兵兵力也不够了。
于是六万经过战火的民兵从四国岛撤退回来,继续从新鲁府百姓中征兵,征集的主要是民兵,六万加七万,这样的正规军兵力守卫岛屿还是够的,一万兵力驻扎鹿儿岛县城,十二万分驻前线几个镇子,岸防工事里面。
前线正在对前线被抽调剩余的民兵进行集中整训,同时不断的征召前线附近的几个城镇的青壮加入民兵队伍里面,一边训练,一边让他们巡逻和守卫,维护治安。
后方,冯铨也在做同样的事情,不过他所做的就不只是为了守卫和维护治安了,而是为了支援四国岛或者以后进攻日本本州岛储备民兵兵力。
新到来的华夏王国汉人移民和南洋土著移民,东南亚移民很多都是经历过民兵时代的,稍微整编一下,一支两万人的民兵部队就有了,军官是汉人,士兵是土著人,也称之为初级归化汉人,以及新鲁府的剩余的日本归化汉人百姓民兵。
总得来说,虽然新鲁府已经没有多少战事了,可这里还是一个军管的地区,没有多少民生,农业,青壮人口都被抽调去当民兵了,农业基本上算是荒废了,只有一些老人和妇女在田间地头劳作。
虽然留下一些青壮,可也参与到了衙役捕快等维持治安的官府衙门里面,使得农业更加受打击,要不是前期俘虏的日本百姓和新鲁府大名将军的那些日本士兵突击进行了一些基础建设,房屋建设,海岸工事建设,现在的新鲁府还是一片原始社会的模样呢。
现有人口三百万,汉人人口和土著人口正在增多,而日本人口正在逐步减少,不是投入到了战争中去了,就是被移民出去了,一些打过新鲁府的日本百姓家庭都被移民到了琼岛,四山州,一些参与过动乱的日本百姓也被丢到了四山州俘虏营或者琼岛矿山里面去了,更有甚至大约五十万人口被抓到了设在杭州府的俘虏营里面,等待郑克爽的船队把他们运走。
九百一十艘船只,哪能一下就都开走,郑克爽他们只是招募了一些渔民和水手,开走了大约二十艘护航战舰,以及五十艘先期到达的华夏军裁撤战船,五十艘商船,这次一共要运走小渔船八十六艘,都放在近百艘的战船和商船甲板上,剩余的空位空出来装一些人口,船舱里面装他们采购的粮食和武器,以及其他的货物。
大约这次要撞在州的不过五万人口,二十艘护航的战舰上每艘装一百人,是汉人人口,不过两千人。
一百艘商船和战船,每艘除了炮手和水手,不设跳帮作战的士兵,由于空间有限,每艘只能装载两百人,极力的挤压之后,每艘装载了四百多十人,等于四万一千人。
剩下的几千人就用郑克爽这一次带来的几艘三百吨战船装载,差不多能挤下。
这样整个队伍就比较臃肿了,差不多还要四个月时间才能回去。
最后郑克爽不得不央求阮进再给二十艘护航的战船,六百吨的,分了两千人过去,还能拥有一些战斗力。
近一百五十艘的船只半个月以后全部装完,晃晃悠悠的开走了。
二十艘六百吨战船是华夏军的第三舰队的这些船只上的水手和士兵。
(本章完)
杜歌的实力又增长了,占领了暹罗五分之一的地区,兵力三万,拥有前装滑膛枪,前装线膛枪,前装火炮,架退炮,华夏军的所有杜歌跑出去之前知道的东西他都弄出来了。
虽然他的兵力主力是暹罗人,军官主力是汉人,可他的实力毕竟增强了。
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毒瘤,张强的手现在根本无法深入到那个地方,派去的田显和李元胤根本不是杜歌的对手,在柬埔寨那个弹丸之地折腾的半天才弄出了五千人的正规兵力,还是带有游击队性质的兵力,他们在同杜歌的交战中成长,同时也等于是给杜歌喂招,锻炼了自己,同时也让杜歌的部队更加强大了。
马汉三到底在东南亚干什么呢?
还有刘良佐,他在老挝干甚呢?
马汉呢?
李定国呢?
他们没有自己的命令,难道就知道死守三个小国吗?
不能派军队出击几次,打断敌人的发展吗?
算了等着吧,现在无暇顾及哪里,就让李元胤和田显继续折腾去吧,如果他们能把柬埔寨拿下来,也算是一个功劳,现在张强还是关注日本。
日本这边,二王子还是没有走成,没有机会,日本人出兵五十万,涌入德尼奥斯岛,加强了二王子的兵力,在大清,荷兰人,英国人的逼迫下,二王子签署了条约,由日本人接过他对于英国人和荷兰人的债务,他负责给日本人打工,最后赶走华夏军二王子获得德尼奥斯大名将军的封号,成为日本德尼奥斯岛大名将军,加入日本国。
而荷兰人和英国人以回去装运武器弹药为名,带着从日本搜刮的金银,生丝,矿石,盐,布匹,木头等商品登上四艘一百八十吨的武装商船绕道太平洋海域,西去了。
留下了日本人和二王子傻乎乎的同华夏军自治领地的新鲁府和四国府兵力对峙。
而傻乎乎的日本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被抛弃了,还以为他们实力强大,新鲁府不敢打过北九州岛,而四国岛上,他们认为再添一把火就能击败冯铨他们的兵力,然后顺势打上新鲁府所在的九州岛呢。
德尼奥斯岛三面被围攻,只有一面海湾能进出,日本人日夜调兵遣将,把多达五十万的兵力运送到四国岛上去,同时把多达二十万的民夫也调集到岛上,他们认为兵力优势在他们这边,新鲁府三十万兵力根本不足为惧,少了三王子一系的十几万兵力,他们用五十万打三十万,同时还有二王子剩余的十五万兵力,足能消灭四国府了。
冯铨已经回到了新鲁府,严丞相这边处理民政,二十四万的经历过战火的部队被赵晖接管,赵晖接替了冯铨指挥四国府的战斗。
撤回了六万兵力是因为冯铨知道新鲁府空虚,新鲁府总正规军兵力原先不过七万兵力,后来扩充到十一万兵力,如今一下拿走死亡兵力,后面还有那么多民兵被调集到四国岛上,民兵兵力也不够了。
于是六万经过战火的民兵从四国岛撤退回来,继续从新鲁府百姓中征兵,征集的主要是民兵,六万加七万,这样的正规军兵力守卫岛屿还是够的,一万兵力驻扎鹿儿岛县城,十二万分驻前线几个镇子,岸防工事里面。
前线正在对前线被抽调剩余的民兵进行集中整训,同时不断的征召前线附近的几个城镇的青壮加入民兵队伍里面,一边训练,一边让他们巡逻和守卫,维护治安。
后方,冯铨也在做同样的事情,不过他所做的就不只是为了守卫和维护治安了,而是为了支援四国岛或者以后进攻日本本州岛储备民兵兵力。
新到来的华夏王国汉人移民和南洋土著移民,东南亚移民很多都是经历过民兵时代的,稍微整编一下,一支两万人的民兵部队就有了,军官是汉人,士兵是土著人,也称之为初级归化汉人,以及新鲁府的剩余的日本归化汉人百姓民兵。
总得来说,虽然新鲁府已经没有多少战事了,可这里还是一个军管的地区,没有多少民生,农业,青壮人口都被抽调去当民兵了,农业基本上算是荒废了,只有一些老人和妇女在田间地头劳作。
虽然留下一些青壮,可也参与到了衙役捕快等维持治安的官府衙门里面,使得农业更加受打击,要不是前期俘虏的日本百姓和新鲁府大名将军的那些日本士兵突击进行了一些基础建设,房屋建设,海岸工事建设,现在的新鲁府还是一片原始社会的模样呢。
现有人口三百万,汉人人口和土著人口正在增多,而日本人口正在逐步减少,不是投入到了战争中去了,就是被移民出去了,一些打过新鲁府的日本百姓家庭都被移民到了琼岛,四山州,一些参与过动乱的日本百姓也被丢到了四山州俘虏营或者琼岛矿山里面去了,更有甚至大约五十万人口被抓到了设在杭州府的俘虏营里面,等待郑克爽的船队把他们运走。
九百一十艘船只,哪能一下就都开走,郑克爽他们只是招募了一些渔民和水手,开走了大约二十艘护航战舰,以及五十艘先期到达的华夏军裁撤战船,五十艘商船,这次一共要运走小渔船八十六艘,都放在近百艘的战船和商船甲板上,剩余的空位空出来装一些人口,船舱里面装他们采购的粮食和武器,以及其他的货物。
大约这次要撞在州的不过五万人口,二十艘护航的战舰上每艘装一百人,是汉人人口,不过两千人。
一百艘商船和战船,每艘除了炮手和水手,不设跳帮作战的士兵,由于空间有限,每艘只能装载两百人,极力的挤压之后,每艘装载了四百多十人,等于四万一千人。
剩下的几千人就用郑克爽这一次带来的几艘三百吨战船装载,差不多能挤下。
这样整个队伍就比较臃肿了,差不多还要四个月时间才能回去。
最后郑克爽不得不央求阮进再给二十艘护航的战船,六百吨的,分了两千人过去,还能拥有一些战斗力。
近一百五十艘的船只半个月以后全部装完,晃晃悠悠的开走了。
二十艘六百吨战船是华夏军的第三舰队的这些船只上的水手和士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