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到过欧洲的大臣们,是不相信大明能建设起一座十万人的竞技场的,甚至根本不能想象这样一座竞技场是什么样子。
竞技场什么会不会有应天府的一半大小?说话要怎样才能听得见?要是让传令太监们传话,那不是要几百个太监才够?
但是实际上,除了扩音效果不佳,建设一座十万人的竞技场,在技术上并不是难题。
罗马在一世纪的时候,就能用砖头垒砌起来一座将近十万人的竞技场,而朱瞻基招收了意大利这方面的人才,也能实现这个任务。
罗马竞技场当初是用火山灰烧制的初级水泥当做粘结材料,而大明现在有了效果更好的水泥。
关键还是建筑结构的研究方向差异,导致了东方至今不能建设起来更高大的建筑。
这一次的大朝会,对朱棣来说,对朱瞻基来说,都是成功的。
虽然大臣们在议事的时候,因为不习惯规则,有些磕磕绊绊。但是每个人都非常重视因为皇权“让步”,赋予他们的更大的权力空间。
虽然如今的权力争斗还没有出现,但是每个人都清晰地认识到了属于自己的权力范围。
这就是分工明确的最大好处。
以前的朝堂,所有大事都需要进行廷议,吏部尚书虽然是群臣之首,但是也没有权力任命一个侍郎。
工部尚书掌握天下工程,但是连修一座桥,都需要其他大臣的同意。
等于所有权力是集中的,大臣们只有事权,没有职权。
可是现在,朱棣在接受朱瞻基的建议后,只是小小地让步了一下,就把皇帝与文臣之间的主要矛盾,变成了次要矛盾。
通过皇权让步的一点小小权利,就把大臣们之间的矛盾变成了主要矛盾。
议事法则既然已经规定了各部的事务具有独立性,只有大事才拿出来廷议。那么我不去插手你们的事务,你们其他人,就不要来插手属于我的权力了。
这一点,不仅蹇义,夏元吉他们这些主官已经发现了,他们下面的事务大臣更清楚。
以侍郎,郎中他们这些人为例,他们以前是只能在事情确定下来以后,才有对事务的处理权,自己是不能决定这件事应该怎么办的。
但是现在,皇权退让,将许多事务的决定权下传。那么,为了维护属于自己的权力,他们的主要矛盾,就是廷议了。
围绕着权力争夺的斗争还没有开始,但是格局已经形成,所有人都已经明白了自己应该怎么做。
散朝以后,朱瞻基回到了兴庆宫,换了一身衣裳,准备前往下马桥农庄。
朱棣明日就要接见陈诚,派他前往西北,朱瞻基要在今日见一见他,顺便安排咨情司,锦衣卫的人员给他提供支持。
可是没有想到,今日的朝会一直举行到了下午三点多。现在天短,这几日又阴天,现在天色就已经发暗了。
“殿下,锦衣卫通报,林三,唐赛儿夫妇已经在锦衣卫。”
虽然唐赛儿的事情更重要,但是事有轻重缓急,既然唐赛儿她们已经被控制了起来,早一日,晚一日不影响事情。
陈诚明天就要被朱棣召见,这个事情虽然小,却更急一些。
“吩咐杨章德,我明日午时去接见他们。去看看太孙妃她们准备好了吗?”
“午后就准备好了,只等殿下回来。”
换好了出门的衣裳,孙娴拉着朱祁镇的小手就进了殿门。“殿下,你去下马桥视察,为何非要妾身跟着。让母妃知道,又会数落我了。”
话虽然如此说,但是孙娴对朱瞻基出门能记着她,其实是很开心的。
朱瞻基摸了摸被剃成小阿福一样的朱祁镇的脑袋,跟李亮说道:“将我丙003号文件拿来,摆驾……”
从兴庆宫到东华门并不远,朱瞻基抱着朱祁镇,身边跟着孙娴,安步当车,走向了东华门。
在东华门上了马车,朱瞻基将李亮递过来的文件打开,递给了孙娴。“我不愿你们这些女人一辈子就拘在宫里,咨情司以后规模扩大,是要搬到内库那边的,这边的地方腾了出来,我准备给你用。
这是我去西洋期间,根据西洋文字,又根据我大明文字,标注的一份拼音字母表。字母,声母,韵母,都用汉字做了标注。你自小聪明伶俐,学什么东西都快,我希望你能把这件事情管起来,用一两年的时间,将所有的汉字都进行语音标注和整理,根据永乐大典里面的字典,进行标音。”
孙娴一听到这个消息,有些发懵。她久居深宫,突然被朱瞻基安排这样一个任务,她连如何着手都不知道。
朱瞻基这是为了图省事,因为如今的大明官话,是有点偏江淮话,跟后世的南京口音差不多。
这种口音跟后世的普通话差异比较大,朱瞻基才没有这个闲心来对汉字进行一一注音。
但是这件事虽然看起来很小,却是影响千秋万代的大事,他当然不会随便让一个大臣占据了这个功劳,所以,让孙娴出头是最好的。
可以说,只要她把这件事完成,她今后的皇后地位今后将高过任何一个皇后。
见孙娴有点发懵,朱瞻基耐心说道:“这件事除了你,我还会让解师加入进来。另外,我这次从西洋带回来了一些那里的学者,他们也都会帮你完成。你们可以根据我的这份字母表,进行拆字,分解,注音,只要完成了这个工作,你注定会万古留名。”
孙娴打了一个寒颤,望向朱瞻基的眼神变的火热了起来。“殿下,妾身愚鲁,怕做不好。何况那些儒家宗师,会不会认为妾身牝鸡司晨……”
“不要在乎那些腐儒,这件事你们先做,等做出来了,然后再通传全国,作为今后蒙学的课程。这可不比三百千差……愿不愿做?”
孙娴坚定地点了点头。“妾身愿意!”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回头我就让咨情司那边给你们腾个院子,不过,这件事你不要一个人做,把胡良娣,蓝良娣她们所有人都加入进来。你们几十个人,一人负责几十个字,这常用的几千个字就能全部注音完毕。到时候再把解师他们加进来帮你们完善,这样也抢不走你们的功劳。”
孙娴坐正了身体,又盈盈拜倒:“殿下,你对妾身真是太好了。”
孙娴认真地看起了朱瞻基编写的字母表,朱瞻基抱着朱祁镇,不时逗弄着他。
他快五岁了,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趴在马车的窗口,看着骑马的护卫,羡慕不已,指着马说道:“爹爹,骑马。”
要是往常,孙娴一定会管教一番,但是这会儿她看着字母表已经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朱瞻基帮朱祁镇戴上了虎头帽,笑着说道:“爹爹带你骑马……李亮,将那匹温顺的伊比利亚马牵来……”
孙娴这才发觉父子俩要弃她而去,她嗔怪地看了朱祁镇一眼,小家伙就立即向朱瞻基求救,回身抱住了他的脖子,不敢去看孙娴的眼神。
“没事,我把他放在怀里,不会摔着他。”
“殿下小心……”
朱祁镇见母亲不在阻拦,立即开心了起来。“骑马,我要骑马……”
出了朝阳门,不远就是下马桥农庄,到了庄子的路口,陈诚率领一帮研究院的人才们,已经等候在了庄子的路口。
除了他们,还有一大批各国的学者,专家们也被全部叫了过来。
他们在春节前就抵达了应天府,这块一个月了,也已经熟悉了这里的风土人情。
但是他们的工作都哈没有安排下来,就连陈诚,也只是按照他们的专业先给他们分成了不同的团体,不知道该给他们安排什么事。
朱瞻基招收他们这些人,主要的目的当然是在应天府建设一座更贴近应用的新式大学。
传统的儒家教学重理论,重思想,轻应用。
想要指望他们迎合自己,需要耗费无数的精力。
还不如找一帮跟他们关系不深的欧洲学者,重新建立一摊。
当然,朱瞻基不会完全抛弃儒家。儒家的大一统思想,伦常思想,礼、乐、仁、义、忠、恕思想,是维持大明大一统势力的重要思想武器。
陈诚如今是工部正五品郎中,这个职位在大明如今的官场序列中算不上高。
但是,他又是朱瞻基名副其实的大管家,这就让他有了一种超然的地位。
就像杨士奇,他也不过是五品的左春坊大学士,但是因为身为朱高炽的詹士府大管家,哪怕是六部堂官,见了他也不敢随便拿大。
而且陈诚在前几年出使帖木儿国回来之后,在朱瞻基的支持下,就出版了《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两本介绍西域,印度各国情况的书籍。
这让他在如今的大明朝廷,也成为了一个声名远扬的文人。
朱瞻基的羽林卫学原本是陈礼掌管,在陈礼升任羽林卫指挥使以后,一直是张凤山在主持大局。
张凤山军伍出身,一身本领倒是不错,但是担任羽林卫学的山长还不够资格,所以现在山长一直是朱瞻基兼任。
但是除了各种训练,羽林卫学的事务基本都是陈诚在掌管。要不然,凭借张凤山原本的的把总职位,根本不能抗衡京城的各大勋贵带来的压力。
作为羽林卫学实际上的掌控者,陈诚的名气远远要比他的工部郎中的名气大。
众人没有想到,朱瞻基这次过来,竟然把朱祁镇和孙娴也带来了。这给他们的接待工作带来了一丝混乱,因为没有女眷来接待她。
不过朱瞻基并没有太麻烦众人,让李亮带了孙娴去跟一帮西洋的文人进行接触,了解一下西洋文字的规律。
如今的下马桥农庄最大的单位已经不是羽林卫学了,而是如今在整个大明都声名远扬的大明皇家医院。
这个原本是太医院的医师们抽调出来的太医们,在医学研究院进行研究下的产物,却在朱瞻基的引导下,变成了大明第一家综合性医院。
太医院的太医们自认为不同科室的主任医生,他们的徒弟变成主治医师。
而医院的护士虽然以男士为主,但是因为当初朱瞻基认为女人更细心,所以也招了一批女护士,不过她们主要是担任洗衣打扫这样的工作。
这不是朱瞻基不想大量使用女人,而主要是女人们大多没有接受过教育,连字都不认识,所以也根本无法承担医疗工作。
打发了众人散去,只留下了下马桥的管理团队和各个研究院的负责人,然后众人一起来到了皇家医院的大会议室。
这个不伦不类的大会议室是朱棣在永乐十五年一次来医院治疗的时候,医院临时加建的。
当时朱棣因为给肚子打虫,需要连续治疗半个月,就在医院里建了一个大会议室,方便他处理朝政。
在会议室里安坐下来,此事天已经暗了下来,内饰们点燃了墙边的蜡烛。
陈诚开始了工作汇报,他用了大约半个小时,才把下马桥农庄这三年来的大致发展情况,介绍完毕。
不管什么时候,医院都是暴利,特别是如今大明只有这一家皇家综合医院,整个大明的勋贵,包括富人阶层,有了大病,就会想到这里来。
甚至还有不少勋贵因为年老体迈,干脆以医院为家。他们这些人给医院带来了巨大的收入,靠这一家医院,竟然就维持了整个下马桥农庄的收支平衡。
看到陈诚颇有些自得地宣告这几年金阔每年的拨款,他们都省了下来,朱瞻基有一些哭笑不得的感觉。
他创办十家研究院可不是为了收支平衡啊……
不论什么研究,都是需要耗费巨大的资金的,研究院需要的是理性的投入,而不是省钱,省钱是完全不能开发出新的技术和应用的。
当然,并不是说这三年来这些就是在吃白饭,其中有几个研究院,发展的都很不错。
在各大研究院的工作汇报中,朱瞻基欣喜地接受了一些新技术的冲击。
比如格物研究院,这家研究院是以马迪这个朱瞻基的“学生”为主,他们主要是在理论方面进行研究,目前已经通过对滑翔翼的研究,在力学方面进行了理论的奠基。
他们已经整理出来了物理的基本知识体系,还在力学方面有了突破。
比如更简单耐用的滑翔翼,船上的风帆设置,经过他们的改进,即使是逆风的时候,船速也能达到五海里以上,这对大明舰队的出海,有着巨大的好处。
而机械研究院的成绩就更显著了,马致才与工部的工匠们他们对机械传动的研究越来越系统化,如今的各种加工机械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
还有钢铁铸造研究院,经过连续几年对不同配方的研究,大明现在已经能够小规模的制造合金钢,目前的车床铣刀,钻头,都是用更坚硬的合金钢铸造的,强度更硬。
有了这些合金钢,大明如今已经可以直接切削钢铁,这让如今的大明机械加工,更是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还有造船技术研究院,现在他们已经在研究用钢铁作为龙骨,建造更大的船。
不过这项研究虽然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目前却还进展缓慢。
最让朱瞻基开心的还是蒸汽机的应用经过三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达到了普及的水平。
在夹江工业区里面,已经有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小型车床,但是没有朱瞻基的引导,他们还没有想过把蒸汽机应用到车辆上面来。
朱瞻基觉得自己要加快速度去开发美洲了,因为有了蒸汽机,就可以制造蒸汽汽车。
但是没有橡胶做轮胎,目前的车轮根本无法承受蒸汽机的重量。
至于火车,这还是一个遥远的梦,关键不是别的,是钢铁的产量还不大。
想要提高钢铁产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依靠现在手工挖掘矿山的速度,光是挖矿石就需要无数的人。
而露天铁矿,整个大明都没有几座,运输更是一个大问题。
没有足够的钢铁,就不能建设铁路,没有铁路,运输水平就达不到。
他觉得可以开始推广蒸汽机的普及了。
但是推广蒸汽机,同样能带动其他国家的工业水平的发展,这又是朱瞻基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看来,专利这个武器,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了。
谁想仿造大明的水车加工,蒸汽机加工,就必须要按照大明的规矩来。不是你能仿造出来,你就不用缴费的了,你就不用受控制的了。
一开始,蒸汽机的应用还是只能在小范围推广,比如偏僻的矿山里,不让异国人发现。
等大明的技术有了其优越性,再开始普及。
这样看来,蒸汽汽车的发明也不需要太心急。
没有来研究院的时候,朱瞻基觉得整天阴谋诡计,勾心斗角很有意思。可是看到这些可以改变世界的发明,他又觉得尔虞我诈没意思了。
能够通过眼睛看到大明蓬勃的发展,这才是真正激动人心的。
天色已经全黑了,汇报工作才告一段落,朱瞻基对各个研究院的工作都进行了一番鼓励,却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这主要是因为他明天起,就要挨个视察各个研究院,然后才会进行指导。
许多思路和新技术,并不适合在这样的场合说出来。
而且,在会议的最后,朱瞻基重新要求各研究院,自己研发的项目,今后不能在有外人的场合提起。
如今的下马桥农庄住了数千异国人,当着他们更不能谈论自己的工作。
从下马桥离开的时候,朱瞻基才将陈诚叫到了一遍,说了要让他出使西北的安排。
陈诚这个人怎么来说呢?也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他年轻的时候出使各国,在外面浪荡惯了,回来之后法尔有些不习惯。
在下马桥憋了四年,现在听说能出使西北,表现的没有畏惧,反而非常兴奋。
“殿下,前往西北对他人是苦差,但是对臣来说,却是美差。臣也许看看几年下来,臣的棉花之计,在西北的发展情况。”
借着陈诚的一本书,大明的黄河以南是严禁种棉花的,偏偏大明因为纺织技术革命,产量大增,棉花的需求急剧上升。
如今的奕力把里等国,都在大量种棉花,专门供应大明,但是山高路远,那里的棉花运过来,成本高昂。
但是没有办法,大明愿意付出这份溢价,也不愿意因为种棉花影响到本国的粮食安全。
通过棉花,大明与西北的几个属国关系现在都还不错,但是如果仅仅因为这一点好处,就以为他们会死心塌地地跟着大明,那是不可能的。
朱瞻基跟他认真分析了这次西征的战略目的,吩咐他说道:“你的任务相当重要,要让西北各国的利益跟大明一致,共同应对帖木儿国,需要我们付出一定的代价。
目前在嘉峪关的粮食就是最重要的筹码,只要留够二十万骑兵的粮草,其他的我都可以授权你与各国进行利益交换。”
陈诚对西北的情况非常了解,帖木儿国和东察哈台汗国之间原本就是一个国家分裂,他们之间的仇恨其实非常大。
因为这个原因,他对于这次出使的信心非常大,但是他最怕的是自己的行动会受到北路军主帅的影响。
“殿下,皇上年迈,会从海路西征,那么西北方向的主帅是哪一位?”
“如果没有意外,将会是郑亨率领瓦剌,鞑靼联军从北路进攻,我会让他全面支持你的行动。不过……”
朱瞻基迟疑了一下,在夜色里轻声说道:“我父王可能会在嘉峪关负责后勤补给的调配,届时你们要学会更灵活一些。”
陈诚浑身一震,有些惊讶地看着夜色里朱瞻基有些模糊的脸。
皇上御驾亲征,太子也被调出京城,那就说明将会是太孙殿下监国。
在太子还年轻的时候这样做,将会引起朝廷大乱啊!
不过,想想军队都控制在皇上和太孙的手里,这种混乱似乎也能控制住……
身为朱瞻基的心腹,这个时候的陈诚浑身都充满了力量。如果太孙能够直接登基,他陈诚就是从龙之臣啊!
竞技场什么会不会有应天府的一半大小?说话要怎样才能听得见?要是让传令太监们传话,那不是要几百个太监才够?
但是实际上,除了扩音效果不佳,建设一座十万人的竞技场,在技术上并不是难题。
罗马在一世纪的时候,就能用砖头垒砌起来一座将近十万人的竞技场,而朱瞻基招收了意大利这方面的人才,也能实现这个任务。
罗马竞技场当初是用火山灰烧制的初级水泥当做粘结材料,而大明现在有了效果更好的水泥。
关键还是建筑结构的研究方向差异,导致了东方至今不能建设起来更高大的建筑。
这一次的大朝会,对朱棣来说,对朱瞻基来说,都是成功的。
虽然大臣们在议事的时候,因为不习惯规则,有些磕磕绊绊。但是每个人都非常重视因为皇权“让步”,赋予他们的更大的权力空间。
虽然如今的权力争斗还没有出现,但是每个人都清晰地认识到了属于自己的权力范围。
这就是分工明确的最大好处。
以前的朝堂,所有大事都需要进行廷议,吏部尚书虽然是群臣之首,但是也没有权力任命一个侍郎。
工部尚书掌握天下工程,但是连修一座桥,都需要其他大臣的同意。
等于所有权力是集中的,大臣们只有事权,没有职权。
可是现在,朱棣在接受朱瞻基的建议后,只是小小地让步了一下,就把皇帝与文臣之间的主要矛盾,变成了次要矛盾。
通过皇权让步的一点小小权利,就把大臣们之间的矛盾变成了主要矛盾。
议事法则既然已经规定了各部的事务具有独立性,只有大事才拿出来廷议。那么我不去插手你们的事务,你们其他人,就不要来插手属于我的权力了。
这一点,不仅蹇义,夏元吉他们这些主官已经发现了,他们下面的事务大臣更清楚。
以侍郎,郎中他们这些人为例,他们以前是只能在事情确定下来以后,才有对事务的处理权,自己是不能决定这件事应该怎么办的。
但是现在,皇权退让,将许多事务的决定权下传。那么,为了维护属于自己的权力,他们的主要矛盾,就是廷议了。
围绕着权力争夺的斗争还没有开始,但是格局已经形成,所有人都已经明白了自己应该怎么做。
散朝以后,朱瞻基回到了兴庆宫,换了一身衣裳,准备前往下马桥农庄。
朱棣明日就要接见陈诚,派他前往西北,朱瞻基要在今日见一见他,顺便安排咨情司,锦衣卫的人员给他提供支持。
可是没有想到,今日的朝会一直举行到了下午三点多。现在天短,这几日又阴天,现在天色就已经发暗了。
“殿下,锦衣卫通报,林三,唐赛儿夫妇已经在锦衣卫。”
虽然唐赛儿的事情更重要,但是事有轻重缓急,既然唐赛儿她们已经被控制了起来,早一日,晚一日不影响事情。
陈诚明天就要被朱棣召见,这个事情虽然小,却更急一些。
“吩咐杨章德,我明日午时去接见他们。去看看太孙妃她们准备好了吗?”
“午后就准备好了,只等殿下回来。”
换好了出门的衣裳,孙娴拉着朱祁镇的小手就进了殿门。“殿下,你去下马桥视察,为何非要妾身跟着。让母妃知道,又会数落我了。”
话虽然如此说,但是孙娴对朱瞻基出门能记着她,其实是很开心的。
朱瞻基摸了摸被剃成小阿福一样的朱祁镇的脑袋,跟李亮说道:“将我丙003号文件拿来,摆驾……”
从兴庆宫到东华门并不远,朱瞻基抱着朱祁镇,身边跟着孙娴,安步当车,走向了东华门。
在东华门上了马车,朱瞻基将李亮递过来的文件打开,递给了孙娴。“我不愿你们这些女人一辈子就拘在宫里,咨情司以后规模扩大,是要搬到内库那边的,这边的地方腾了出来,我准备给你用。
这是我去西洋期间,根据西洋文字,又根据我大明文字,标注的一份拼音字母表。字母,声母,韵母,都用汉字做了标注。你自小聪明伶俐,学什么东西都快,我希望你能把这件事情管起来,用一两年的时间,将所有的汉字都进行语音标注和整理,根据永乐大典里面的字典,进行标音。”
孙娴一听到这个消息,有些发懵。她久居深宫,突然被朱瞻基安排这样一个任务,她连如何着手都不知道。
朱瞻基这是为了图省事,因为如今的大明官话,是有点偏江淮话,跟后世的南京口音差不多。
这种口音跟后世的普通话差异比较大,朱瞻基才没有这个闲心来对汉字进行一一注音。
但是这件事虽然看起来很小,却是影响千秋万代的大事,他当然不会随便让一个大臣占据了这个功劳,所以,让孙娴出头是最好的。
可以说,只要她把这件事完成,她今后的皇后地位今后将高过任何一个皇后。
见孙娴有点发懵,朱瞻基耐心说道:“这件事除了你,我还会让解师加入进来。另外,我这次从西洋带回来了一些那里的学者,他们也都会帮你完成。你们可以根据我的这份字母表,进行拆字,分解,注音,只要完成了这个工作,你注定会万古留名。”
孙娴打了一个寒颤,望向朱瞻基的眼神变的火热了起来。“殿下,妾身愚鲁,怕做不好。何况那些儒家宗师,会不会认为妾身牝鸡司晨……”
“不要在乎那些腐儒,这件事你们先做,等做出来了,然后再通传全国,作为今后蒙学的课程。这可不比三百千差……愿不愿做?”
孙娴坚定地点了点头。“妾身愿意!”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回头我就让咨情司那边给你们腾个院子,不过,这件事你不要一个人做,把胡良娣,蓝良娣她们所有人都加入进来。你们几十个人,一人负责几十个字,这常用的几千个字就能全部注音完毕。到时候再把解师他们加进来帮你们完善,这样也抢不走你们的功劳。”
孙娴坐正了身体,又盈盈拜倒:“殿下,你对妾身真是太好了。”
孙娴认真地看起了朱瞻基编写的字母表,朱瞻基抱着朱祁镇,不时逗弄着他。
他快五岁了,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趴在马车的窗口,看着骑马的护卫,羡慕不已,指着马说道:“爹爹,骑马。”
要是往常,孙娴一定会管教一番,但是这会儿她看着字母表已经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朱瞻基帮朱祁镇戴上了虎头帽,笑着说道:“爹爹带你骑马……李亮,将那匹温顺的伊比利亚马牵来……”
孙娴这才发觉父子俩要弃她而去,她嗔怪地看了朱祁镇一眼,小家伙就立即向朱瞻基求救,回身抱住了他的脖子,不敢去看孙娴的眼神。
“没事,我把他放在怀里,不会摔着他。”
“殿下小心……”
朱祁镇见母亲不在阻拦,立即开心了起来。“骑马,我要骑马……”
出了朝阳门,不远就是下马桥农庄,到了庄子的路口,陈诚率领一帮研究院的人才们,已经等候在了庄子的路口。
除了他们,还有一大批各国的学者,专家们也被全部叫了过来。
他们在春节前就抵达了应天府,这块一个月了,也已经熟悉了这里的风土人情。
但是他们的工作都哈没有安排下来,就连陈诚,也只是按照他们的专业先给他们分成了不同的团体,不知道该给他们安排什么事。
朱瞻基招收他们这些人,主要的目的当然是在应天府建设一座更贴近应用的新式大学。
传统的儒家教学重理论,重思想,轻应用。
想要指望他们迎合自己,需要耗费无数的精力。
还不如找一帮跟他们关系不深的欧洲学者,重新建立一摊。
当然,朱瞻基不会完全抛弃儒家。儒家的大一统思想,伦常思想,礼、乐、仁、义、忠、恕思想,是维持大明大一统势力的重要思想武器。
陈诚如今是工部正五品郎中,这个职位在大明如今的官场序列中算不上高。
但是,他又是朱瞻基名副其实的大管家,这就让他有了一种超然的地位。
就像杨士奇,他也不过是五品的左春坊大学士,但是因为身为朱高炽的詹士府大管家,哪怕是六部堂官,见了他也不敢随便拿大。
而且陈诚在前几年出使帖木儿国回来之后,在朱瞻基的支持下,就出版了《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两本介绍西域,印度各国情况的书籍。
这让他在如今的大明朝廷,也成为了一个声名远扬的文人。
朱瞻基的羽林卫学原本是陈礼掌管,在陈礼升任羽林卫指挥使以后,一直是张凤山在主持大局。
张凤山军伍出身,一身本领倒是不错,但是担任羽林卫学的山长还不够资格,所以现在山长一直是朱瞻基兼任。
但是除了各种训练,羽林卫学的事务基本都是陈诚在掌管。要不然,凭借张凤山原本的的把总职位,根本不能抗衡京城的各大勋贵带来的压力。
作为羽林卫学实际上的掌控者,陈诚的名气远远要比他的工部郎中的名气大。
众人没有想到,朱瞻基这次过来,竟然把朱祁镇和孙娴也带来了。这给他们的接待工作带来了一丝混乱,因为没有女眷来接待她。
不过朱瞻基并没有太麻烦众人,让李亮带了孙娴去跟一帮西洋的文人进行接触,了解一下西洋文字的规律。
如今的下马桥农庄最大的单位已经不是羽林卫学了,而是如今在整个大明都声名远扬的大明皇家医院。
这个原本是太医院的医师们抽调出来的太医们,在医学研究院进行研究下的产物,却在朱瞻基的引导下,变成了大明第一家综合性医院。
太医院的太医们自认为不同科室的主任医生,他们的徒弟变成主治医师。
而医院的护士虽然以男士为主,但是因为当初朱瞻基认为女人更细心,所以也招了一批女护士,不过她们主要是担任洗衣打扫这样的工作。
这不是朱瞻基不想大量使用女人,而主要是女人们大多没有接受过教育,连字都不认识,所以也根本无法承担医疗工作。
打发了众人散去,只留下了下马桥的管理团队和各个研究院的负责人,然后众人一起来到了皇家医院的大会议室。
这个不伦不类的大会议室是朱棣在永乐十五年一次来医院治疗的时候,医院临时加建的。
当时朱棣因为给肚子打虫,需要连续治疗半个月,就在医院里建了一个大会议室,方便他处理朝政。
在会议室里安坐下来,此事天已经暗了下来,内饰们点燃了墙边的蜡烛。
陈诚开始了工作汇报,他用了大约半个小时,才把下马桥农庄这三年来的大致发展情况,介绍完毕。
不管什么时候,医院都是暴利,特别是如今大明只有这一家皇家综合医院,整个大明的勋贵,包括富人阶层,有了大病,就会想到这里来。
甚至还有不少勋贵因为年老体迈,干脆以医院为家。他们这些人给医院带来了巨大的收入,靠这一家医院,竟然就维持了整个下马桥农庄的收支平衡。
看到陈诚颇有些自得地宣告这几年金阔每年的拨款,他们都省了下来,朱瞻基有一些哭笑不得的感觉。
他创办十家研究院可不是为了收支平衡啊……
不论什么研究,都是需要耗费巨大的资金的,研究院需要的是理性的投入,而不是省钱,省钱是完全不能开发出新的技术和应用的。
当然,并不是说这三年来这些就是在吃白饭,其中有几个研究院,发展的都很不错。
在各大研究院的工作汇报中,朱瞻基欣喜地接受了一些新技术的冲击。
比如格物研究院,这家研究院是以马迪这个朱瞻基的“学生”为主,他们主要是在理论方面进行研究,目前已经通过对滑翔翼的研究,在力学方面进行了理论的奠基。
他们已经整理出来了物理的基本知识体系,还在力学方面有了突破。
比如更简单耐用的滑翔翼,船上的风帆设置,经过他们的改进,即使是逆风的时候,船速也能达到五海里以上,这对大明舰队的出海,有着巨大的好处。
而机械研究院的成绩就更显著了,马致才与工部的工匠们他们对机械传动的研究越来越系统化,如今的各种加工机械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
还有钢铁铸造研究院,经过连续几年对不同配方的研究,大明现在已经能够小规模的制造合金钢,目前的车床铣刀,钻头,都是用更坚硬的合金钢铸造的,强度更硬。
有了这些合金钢,大明如今已经可以直接切削钢铁,这让如今的大明机械加工,更是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还有造船技术研究院,现在他们已经在研究用钢铁作为龙骨,建造更大的船。
不过这项研究虽然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目前却还进展缓慢。
最让朱瞻基开心的还是蒸汽机的应用经过三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达到了普及的水平。
在夹江工业区里面,已经有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小型车床,但是没有朱瞻基的引导,他们还没有想过把蒸汽机应用到车辆上面来。
朱瞻基觉得自己要加快速度去开发美洲了,因为有了蒸汽机,就可以制造蒸汽汽车。
但是没有橡胶做轮胎,目前的车轮根本无法承受蒸汽机的重量。
至于火车,这还是一个遥远的梦,关键不是别的,是钢铁的产量还不大。
想要提高钢铁产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依靠现在手工挖掘矿山的速度,光是挖矿石就需要无数的人。
而露天铁矿,整个大明都没有几座,运输更是一个大问题。
没有足够的钢铁,就不能建设铁路,没有铁路,运输水平就达不到。
他觉得可以开始推广蒸汽机的普及了。
但是推广蒸汽机,同样能带动其他国家的工业水平的发展,这又是朱瞻基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看来,专利这个武器,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了。
谁想仿造大明的水车加工,蒸汽机加工,就必须要按照大明的规矩来。不是你能仿造出来,你就不用缴费的了,你就不用受控制的了。
一开始,蒸汽机的应用还是只能在小范围推广,比如偏僻的矿山里,不让异国人发现。
等大明的技术有了其优越性,再开始普及。
这样看来,蒸汽汽车的发明也不需要太心急。
没有来研究院的时候,朱瞻基觉得整天阴谋诡计,勾心斗角很有意思。可是看到这些可以改变世界的发明,他又觉得尔虞我诈没意思了。
能够通过眼睛看到大明蓬勃的发展,这才是真正激动人心的。
天色已经全黑了,汇报工作才告一段落,朱瞻基对各个研究院的工作都进行了一番鼓励,却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这主要是因为他明天起,就要挨个视察各个研究院,然后才会进行指导。
许多思路和新技术,并不适合在这样的场合说出来。
而且,在会议的最后,朱瞻基重新要求各研究院,自己研发的项目,今后不能在有外人的场合提起。
如今的下马桥农庄住了数千异国人,当着他们更不能谈论自己的工作。
从下马桥离开的时候,朱瞻基才将陈诚叫到了一遍,说了要让他出使西北的安排。
陈诚这个人怎么来说呢?也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他年轻的时候出使各国,在外面浪荡惯了,回来之后法尔有些不习惯。
在下马桥憋了四年,现在听说能出使西北,表现的没有畏惧,反而非常兴奋。
“殿下,前往西北对他人是苦差,但是对臣来说,却是美差。臣也许看看几年下来,臣的棉花之计,在西北的发展情况。”
借着陈诚的一本书,大明的黄河以南是严禁种棉花的,偏偏大明因为纺织技术革命,产量大增,棉花的需求急剧上升。
如今的奕力把里等国,都在大量种棉花,专门供应大明,但是山高路远,那里的棉花运过来,成本高昂。
但是没有办法,大明愿意付出这份溢价,也不愿意因为种棉花影响到本国的粮食安全。
通过棉花,大明与西北的几个属国关系现在都还不错,但是如果仅仅因为这一点好处,就以为他们会死心塌地地跟着大明,那是不可能的。
朱瞻基跟他认真分析了这次西征的战略目的,吩咐他说道:“你的任务相当重要,要让西北各国的利益跟大明一致,共同应对帖木儿国,需要我们付出一定的代价。
目前在嘉峪关的粮食就是最重要的筹码,只要留够二十万骑兵的粮草,其他的我都可以授权你与各国进行利益交换。”
陈诚对西北的情况非常了解,帖木儿国和东察哈台汗国之间原本就是一个国家分裂,他们之间的仇恨其实非常大。
因为这个原因,他对于这次出使的信心非常大,但是他最怕的是自己的行动会受到北路军主帅的影响。
“殿下,皇上年迈,会从海路西征,那么西北方向的主帅是哪一位?”
“如果没有意外,将会是郑亨率领瓦剌,鞑靼联军从北路进攻,我会让他全面支持你的行动。不过……”
朱瞻基迟疑了一下,在夜色里轻声说道:“我父王可能会在嘉峪关负责后勤补给的调配,届时你们要学会更灵活一些。”
陈诚浑身一震,有些惊讶地看着夜色里朱瞻基有些模糊的脸。
皇上御驾亲征,太子也被调出京城,那就说明将会是太孙殿下监国。
在太子还年轻的时候这样做,将会引起朝廷大乱啊!
不过,想想军队都控制在皇上和太孙的手里,这种混乱似乎也能控制住……
身为朱瞻基的心腹,这个时候的陈诚浑身都充满了力量。如果太孙能够直接登基,他陈诚就是从龙之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