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大宋 作者:魔冥王
第三百九十四章 赵良嗣
使者的话让从赵佶、蔡京到旁边的侍卫都张大了嘴巴说不出话来,这姜信之还真的不声不响的把高丽打下来了,这怎么样也算是擅起边事罪了,之前任何一个做出这样事情的将领下场可都只有一个,难道这个姜信之不知道?还是说有什么依仗?
蔡京等几个大臣听出了其中的关键,辽国有巨变,这才是真正的大事,和其他比起来,宋国的敌人一直都只有一个,那就是雄踞北方的辽国。
和辽国比起来,西夏不过是一个麻烦罢了。
赵佶毕竟是个皇帝,也听出了其中的关键,说道“辽国?”
众人看向了那个辽国使者,这个辽国使者叫做耶律德宝,他自然是知道辽国现在的情况,用危机四伏这个词来说一点都不为过。
“巨变?”赵佶急忙招手道“拿上来。”
那辽国使者听得面色大变,急忙道“陛下,这不过是姜信之为了逃避罪责用的计策罢了,请陛下万万明察啊。”
他不说也罢,他这样一说,所有人都觉得有古怪了。
那军士急忙把厚厚的一叠信递了上去,蔡京走上前接住,然后送给了赵佶,赵佶打开后飞快的看了起来,所有人盯着他的脸,发现赵佶的脸一下黑一下红好像在开染坊一样,不由的让众人更加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巨变。
赵佶把信放下,然后笑道“大家不要紧张,不过是辽国发生了点小动乱罢了,这样的民乱却被说成是巨变,姜信之糊涂啊。
你说是吗?耶律德宝?”
耶律德宝浑身颤抖了一下,他思虑再三,说道“启禀陛下,微臣有事通报。”
赵佶嘴角微弯,说道“好,说说看。”
耶律德宝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说道“我国东北有一族,名为女真,此族之人常年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善于渔猎,我朝陛下对其多有厚待,每年恩赐不断。
怎想人有知足时,狼无满意日,这些蛮夷居然不怀我朝陛下之恩德,起兵叛乱,我朝在猝不及防之下,连败数阵。
又有渤海国遗民趁机作乱,我朝陛下震怒,大起三军征讨,此时渤海国叛军已被我朝剿灭,我朝重兵正在和女真叛军交战。
我朝和贵国交往百年,乃兄弟之邦,且蛮族叛乱也是贵国厌恶之事,我朝希望贵国能加开边市,并断绝和女真之往来,以示两国之盟好!”
“哗!”
所有人都被这个消息震惊了,今日的朝会还真的是一日三惊啊,这女真是哪里冒出来的,居然把辽国打的连连败阵?不过辽国毕竟是辽国,没听到么,此时已经把那渤海叛军剿灭了,想来要不了多久,女真叛军也是契丹的马下亡魂。
赵佶点点头说道“贵使所言甚是,不过寡人有一事想问一问。”
“请陛下明言。”
“不知道贵国的东京城此时在何人手中?”赵佶盯着耶律德宝问道。
耶律德宝牙关紧咬,半晌才说道“我朝东京城...自然是我朝手中。”
“那就好!好了,寡人累了,散朝!”说着,赵佶抬腿就走,完全不给众人反应的时间,那梁师成一下都没反应过来,看到赵佶都快走到后面去了,急忙挥舞手说道“陛下有旨,散朝!散朝!!”
众大臣三五成堆的走到一起,一边窃窃私语一边往外走,大家都知道,赵佶这样的态度恐怕代表的是辽国使者并没有说实话,虽然不知道真相到底如何,但辽国遇到了大麻烦是肯定的,现在是辽国求宋国的时候了,大家自然要拿捏一下身份,至于高丽,呵呵,那已经是小事情了,无论如何,姜信之都是宋国的节度使,根基更是在梁山,朝廷有的是办法炮制他。
但如果姜信之真的在高丽开国了,朝廷恐怕又会是另外一种态度,反正,现在是不会有人对姜信之做出什么表态的,一切都取决于时事的变化。
一些有心人还注意到,蔡京等几个真正的重臣突然消失不见了,不用说,这些人都被赵佶叫去商议事情了,李纲便是这些有心人之一。
他看着周围的大臣,担忧的看着北方,他虽然不知道北方到底出了什么事情,但他却冥冥中可以感觉到,这一切都和他那个好兄弟姜德有关联。
“国中奸臣未除,可万万不可再起边事了。”李纲叹息了一声,准备和几个言官一起讨论一下如何应对此次的突变。
延福宫中,赵佶换上了道袍,蔡京等人也换上了休闲的衣服,赵佶一边勾描着案子上的画,这画上的鸟羽纤毫毕现,当真是绝品画作。
“官家,依照姜信之所言,女真已经攻破了辽国的东京城,而且渤海国也不是辽国所灭,而是女真所灭,辽国使者对我们说的话,是半真半假啊。”蔡京把信放到了案上说道。
“太师如何知道这姜节度使说的就是真话呢?”郑居中问道。
赵佶毕竟是个皇帝,他虽然重新启用了蔡京,但也依旧在用郑居中等人,并未闲置。
蔡京笑道“因为说这样的谎,对其毫无好处,此事要核查也易,只需要派人去高丽走一趟就可以调查清楚,这姜信之的根基还在梁山,如何敢冒这欺君之罪?”
“擅自出兵,攻打友邦,难道还不是欺君之罪?”郑居中哼道。
“如果他败了,自然是欺君之罪,但此时高丽已有半壁在其手中,只可抚,不可训斥,等朝廷收复高丽后,再对其慢慢炮制不迟啊。”
赵佶很满意的嗯了一声,收起了笔说道“你们看看这鸟儿如何?”也不知道他刚刚的嗯到底是说自己的画还是说蔡京。
蔡京上前仔细端看了一会,说了画中的几个好,又说了几个不好,让赵佶不断的点头,郑居中看的是心中又羞又急,但在这书画上,三个他绑在一块都不是蔡京的对手,哪里说得出让赵佶心服口服的话呢。
“辽国有变,诸位爱卿觉得我朝当如何行事啊?”
郑居中眼睛一亮说道“官家,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啊,我看不如外联女真,内修甲兵,约期攻之,辽国必亡啊!这可是太祖太宗先帝都没完成的伟业啊。”
赵佶被说的眼睛都红了,这样的大功可是让他有意动了。
就像任何一个商人都想成为大富豪一样,赵佶也想当一个名流千古的旷世明君,不说比那唐太宗吧,最少也要比唐玄宗要好一些吧。
要说一个皇帝是否英明神武,能不能开疆扩土是一个重要的考察标准,在他的心里,本来是想从西夏下手,博得军功的,要不然他也不会那么支持童贯在西边开战了。
和辽国比起来,西夏就什么都不算了。
蔡京眉头一皱,他反驳的说道“官家,此事还是从长计议的好,我朝和辽国有檀渊之盟,百年未起刀兵,又有西夏在旁窥视,我朝精兵尽在西北,短时间内难以调度,朝中虽有钱粮,但要想打灭国之战,却是不够的。”
没钱,没兵,还没有正当的理由,这就是蔡京想出来的三个不能开战的原因。
其他两个也就罢了,但听到蔡京说钱粮不够,赵佶立刻有些警觉的问道“怎么?朝中钱粮不足吗?那艮岳?”
蔡京回道“攻西夏,钱粮足以建艮岳,但要攻辽国,却是不够了。”
赵佶看向其他人,其他人都低着头连个屁都不敢放,这朝中收敛钱财最有办法的就是蔡京了,要是他也说不够,还真的没人敢接下这个探子,就是郑居中也不敢。
“官家,辽国既然自顾不暇,何不趁机先取了西夏?”蔡京再次上言道。
“那姜信之该如何办?”赵佶一边欣赏他的画作一边问道。
“先抚之,再召之。”蔡京说道。
“可否制之?”赵佶问道。
蔡京想了想说道“可封之!”
赵佶想了想道“恐成先例。”
蔡京再道“先祖有遗命,能收复燕地者可封王,陛下以此为据,先册封高丽王公百官,再封其为侯,令其回京见驾,如来,则可对其加以安抚,命其于河北屯兵,使其为国之干城。”
“恐其不来。”
“如其不来,可宣其为叛逆,请辽国击之,如此,辽国必然无力救援西夏,我朝依旧可以全部灭西贼。”
赵佶不再看自己的画,正视蔡京道“太师以为辽国和女真之战会如何?”
蔡京想了想说道“辽国立国比我朝还久,底蕴深厚,女真虽异军突起,却是以小博大,只要辽国稳健以对,灭其不难。
怎奈这辽主昏招尽出,女真已占据其东京,成了气候,恐怕没有三五年,辽国难以剿灭女真了。”
即使在女真占据了辽国东京的情况下,也没有人觉得辽国会被女真打败,毕竟,辽国在所有人心中都是第一军事强国,而且已经霸占了这个位置十几代人的时间了。
“辽国使者如何答复?”
“辽国希望要我们的物资,我们又何尝不想要他们的战马呢?要增开边市,拿战马牛羊来换,其实不亏。”
赵佶点点头,表示承认,宋国缺马已经到一个夸张的地步了,就算是富豪之家,马匹也很少,和汉唐时期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陛下,其实有一人应该最为清楚女真和辽国之事,可叫来一问。”这时,一个大臣走出来说道,蔡京一看,是郑允中。
“郑大人说的是何人啊?”蔡京眯着眼睛问道,他脑海中也想到了一人,但他并不希望郑允中说的是他。
“便是政和元年之时归宋的赵良嗣。”
“哦!你要不说,寡人差点忘记了此人。”赵佶一听这名字,立刻回忆了起来,拍掌笑道“我说刚刚怎么就觉得女真这个名字为何如此耳熟,原来是在这里听过。”
这赵良嗣虽然姓赵,却不是赵佶的亲戚,而是辽国汉人,他原名马植,是燕云人士,因为不满辽国权贵,在政和元年的时候趁童贯使辽的时候,秘密拜访,并且献出了扶持女真,共击辽国的计划。
这个计划对于当时的宋国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但童贯却敏锐的觉得这个汉儿说的并不是完全不靠谱,不但把他隐藏在使者队伍中,还带回到了开封,面见了当时的赵佶。
赵佶第一次听到这个计划,也很感兴趣,不但赏赐其国姓,更是封为秘书丞。
但女真远在东北,而且在山林之中,赵佶也没想到怎么去和他们联系,又时值蔡京罢相,众人的注意力也就渐渐消散了。赵良嗣也变成了庞大宋朝官僚队伍中的一员,如不是真正的有心人,是绝对不会想起来他这样一个人的。
赵良嗣本就是朝廷官员,没多久就被叫了过来,知道了前因后果后,赵良嗣跪在地上,泪流满面的说道“天助我大宋!天助我大宋!陛下,此乃千古难得的伐辽时机啊,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赵佶被他激动的样子吓了一跳,有些吓了一跳,他问道“爱卿这是何故啊?”
赵良嗣擦了擦眼泪说道“陛下,微臣自幼长于北国,日日思念故国,自成人起,便一心思虑如何替故国取回燕云之地,联合女真,共伐契丹,乃微臣思虑数年想出的唯一一策。怎奈女真地方偏远,难以勾连,没想到吾等还未对其扶持,女真此时便已经起兵,陛下,请陛下容许微臣前往北地与女真约定攻辽,届时女真在东,我军在南,西夏在西,辽国必亡!”
“西夏?”赵佶疑惑的问道。
“对,西夏贪婪如狼,如见辽国将亡,必定出兵抢掠。”赵良嗣信心满满的说道“请陛下下旨,微臣愿仿效先贤,为陛下说来十万雄军相助!”
赵佶被赵良嗣的话说的心里都热乎乎的,正准备答应,蔡京喝道“赵良嗣!你当真有把握女真能胜过辽国?”
赵良嗣回道“只有女真自然不行,但如有我朝出兵,辽国败亡便可期了。”
第三百九十四章 赵良嗣
-
第三百九十四章 赵良嗣
使者的话让从赵佶、蔡京到旁边的侍卫都张大了嘴巴说不出话来,这姜信之还真的不声不响的把高丽打下来了,这怎么样也算是擅起边事罪了,之前任何一个做出这样事情的将领下场可都只有一个,难道这个姜信之不知道?还是说有什么依仗?
蔡京等几个大臣听出了其中的关键,辽国有巨变,这才是真正的大事,和其他比起来,宋国的敌人一直都只有一个,那就是雄踞北方的辽国。
和辽国比起来,西夏不过是一个麻烦罢了。
赵佶毕竟是个皇帝,也听出了其中的关键,说道“辽国?”
众人看向了那个辽国使者,这个辽国使者叫做耶律德宝,他自然是知道辽国现在的情况,用危机四伏这个词来说一点都不为过。
“巨变?”赵佶急忙招手道“拿上来。”
那辽国使者听得面色大变,急忙道“陛下,这不过是姜信之为了逃避罪责用的计策罢了,请陛下万万明察啊。”
他不说也罢,他这样一说,所有人都觉得有古怪了。
那军士急忙把厚厚的一叠信递了上去,蔡京走上前接住,然后送给了赵佶,赵佶打开后飞快的看了起来,所有人盯着他的脸,发现赵佶的脸一下黑一下红好像在开染坊一样,不由的让众人更加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巨变。
赵佶把信放下,然后笑道“大家不要紧张,不过是辽国发生了点小动乱罢了,这样的民乱却被说成是巨变,姜信之糊涂啊。
你说是吗?耶律德宝?”
耶律德宝浑身颤抖了一下,他思虑再三,说道“启禀陛下,微臣有事通报。”
赵佶嘴角微弯,说道“好,说说看。”
耶律德宝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说道“我国东北有一族,名为女真,此族之人常年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善于渔猎,我朝陛下对其多有厚待,每年恩赐不断。
怎想人有知足时,狼无满意日,这些蛮夷居然不怀我朝陛下之恩德,起兵叛乱,我朝在猝不及防之下,连败数阵。
又有渤海国遗民趁机作乱,我朝陛下震怒,大起三军征讨,此时渤海国叛军已被我朝剿灭,我朝重兵正在和女真叛军交战。
我朝和贵国交往百年,乃兄弟之邦,且蛮族叛乱也是贵国厌恶之事,我朝希望贵国能加开边市,并断绝和女真之往来,以示两国之盟好!”
“哗!”
所有人都被这个消息震惊了,今日的朝会还真的是一日三惊啊,这女真是哪里冒出来的,居然把辽国打的连连败阵?不过辽国毕竟是辽国,没听到么,此时已经把那渤海叛军剿灭了,想来要不了多久,女真叛军也是契丹的马下亡魂。
赵佶点点头说道“贵使所言甚是,不过寡人有一事想问一问。”
“请陛下明言。”
“不知道贵国的东京城此时在何人手中?”赵佶盯着耶律德宝问道。
耶律德宝牙关紧咬,半晌才说道“我朝东京城...自然是我朝手中。”
“那就好!好了,寡人累了,散朝!”说着,赵佶抬腿就走,完全不给众人反应的时间,那梁师成一下都没反应过来,看到赵佶都快走到后面去了,急忙挥舞手说道“陛下有旨,散朝!散朝!!”
众大臣三五成堆的走到一起,一边窃窃私语一边往外走,大家都知道,赵佶这样的态度恐怕代表的是辽国使者并没有说实话,虽然不知道真相到底如何,但辽国遇到了大麻烦是肯定的,现在是辽国求宋国的时候了,大家自然要拿捏一下身份,至于高丽,呵呵,那已经是小事情了,无论如何,姜信之都是宋国的节度使,根基更是在梁山,朝廷有的是办法炮制他。
但如果姜信之真的在高丽开国了,朝廷恐怕又会是另外一种态度,反正,现在是不会有人对姜信之做出什么表态的,一切都取决于时事的变化。
一些有心人还注意到,蔡京等几个真正的重臣突然消失不见了,不用说,这些人都被赵佶叫去商议事情了,李纲便是这些有心人之一。
他看着周围的大臣,担忧的看着北方,他虽然不知道北方到底出了什么事情,但他却冥冥中可以感觉到,这一切都和他那个好兄弟姜德有关联。
“国中奸臣未除,可万万不可再起边事了。”李纲叹息了一声,准备和几个言官一起讨论一下如何应对此次的突变。
延福宫中,赵佶换上了道袍,蔡京等人也换上了休闲的衣服,赵佶一边勾描着案子上的画,这画上的鸟羽纤毫毕现,当真是绝品画作。
“官家,依照姜信之所言,女真已经攻破了辽国的东京城,而且渤海国也不是辽国所灭,而是女真所灭,辽国使者对我们说的话,是半真半假啊。”蔡京把信放到了案上说道。
“太师如何知道这姜节度使说的就是真话呢?”郑居中问道。
赵佶毕竟是个皇帝,他虽然重新启用了蔡京,但也依旧在用郑居中等人,并未闲置。
蔡京笑道“因为说这样的谎,对其毫无好处,此事要核查也易,只需要派人去高丽走一趟就可以调查清楚,这姜信之的根基还在梁山,如何敢冒这欺君之罪?”
“擅自出兵,攻打友邦,难道还不是欺君之罪?”郑居中哼道。
“如果他败了,自然是欺君之罪,但此时高丽已有半壁在其手中,只可抚,不可训斥,等朝廷收复高丽后,再对其慢慢炮制不迟啊。”
赵佶很满意的嗯了一声,收起了笔说道“你们看看这鸟儿如何?”也不知道他刚刚的嗯到底是说自己的画还是说蔡京。
蔡京上前仔细端看了一会,说了画中的几个好,又说了几个不好,让赵佶不断的点头,郑居中看的是心中又羞又急,但在这书画上,三个他绑在一块都不是蔡京的对手,哪里说得出让赵佶心服口服的话呢。
“辽国有变,诸位爱卿觉得我朝当如何行事啊?”
郑居中眼睛一亮说道“官家,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啊,我看不如外联女真,内修甲兵,约期攻之,辽国必亡啊!这可是太祖太宗先帝都没完成的伟业啊。”
赵佶被说的眼睛都红了,这样的大功可是让他有意动了。
就像任何一个商人都想成为大富豪一样,赵佶也想当一个名流千古的旷世明君,不说比那唐太宗吧,最少也要比唐玄宗要好一些吧。
要说一个皇帝是否英明神武,能不能开疆扩土是一个重要的考察标准,在他的心里,本来是想从西夏下手,博得军功的,要不然他也不会那么支持童贯在西边开战了。
和辽国比起来,西夏就什么都不算了。
蔡京眉头一皱,他反驳的说道“官家,此事还是从长计议的好,我朝和辽国有檀渊之盟,百年未起刀兵,又有西夏在旁窥视,我朝精兵尽在西北,短时间内难以调度,朝中虽有钱粮,但要想打灭国之战,却是不够的。”
没钱,没兵,还没有正当的理由,这就是蔡京想出来的三个不能开战的原因。
其他两个也就罢了,但听到蔡京说钱粮不够,赵佶立刻有些警觉的问道“怎么?朝中钱粮不足吗?那艮岳?”
蔡京回道“攻西夏,钱粮足以建艮岳,但要攻辽国,却是不够了。”
赵佶看向其他人,其他人都低着头连个屁都不敢放,这朝中收敛钱财最有办法的就是蔡京了,要是他也说不够,还真的没人敢接下这个探子,就是郑居中也不敢。
“官家,辽国既然自顾不暇,何不趁机先取了西夏?”蔡京再次上言道。
“那姜信之该如何办?”赵佶一边欣赏他的画作一边问道。
“先抚之,再召之。”蔡京说道。
“可否制之?”赵佶问道。
蔡京想了想说道“可封之!”
赵佶想了想道“恐成先例。”
蔡京再道“先祖有遗命,能收复燕地者可封王,陛下以此为据,先册封高丽王公百官,再封其为侯,令其回京见驾,如来,则可对其加以安抚,命其于河北屯兵,使其为国之干城。”
“恐其不来。”
“如其不来,可宣其为叛逆,请辽国击之,如此,辽国必然无力救援西夏,我朝依旧可以全部灭西贼。”
赵佶不再看自己的画,正视蔡京道“太师以为辽国和女真之战会如何?”
蔡京想了想说道“辽国立国比我朝还久,底蕴深厚,女真虽异军突起,却是以小博大,只要辽国稳健以对,灭其不难。
怎奈这辽主昏招尽出,女真已占据其东京,成了气候,恐怕没有三五年,辽国难以剿灭女真了。”
即使在女真占据了辽国东京的情况下,也没有人觉得辽国会被女真打败,毕竟,辽国在所有人心中都是第一军事强国,而且已经霸占了这个位置十几代人的时间了。
“辽国使者如何答复?”
“辽国希望要我们的物资,我们又何尝不想要他们的战马呢?要增开边市,拿战马牛羊来换,其实不亏。”
赵佶点点头,表示承认,宋国缺马已经到一个夸张的地步了,就算是富豪之家,马匹也很少,和汉唐时期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陛下,其实有一人应该最为清楚女真和辽国之事,可叫来一问。”这时,一个大臣走出来说道,蔡京一看,是郑允中。
“郑大人说的是何人啊?”蔡京眯着眼睛问道,他脑海中也想到了一人,但他并不希望郑允中说的是他。
“便是政和元年之时归宋的赵良嗣。”
“哦!你要不说,寡人差点忘记了此人。”赵佶一听这名字,立刻回忆了起来,拍掌笑道“我说刚刚怎么就觉得女真这个名字为何如此耳熟,原来是在这里听过。”
这赵良嗣虽然姓赵,却不是赵佶的亲戚,而是辽国汉人,他原名马植,是燕云人士,因为不满辽国权贵,在政和元年的时候趁童贯使辽的时候,秘密拜访,并且献出了扶持女真,共击辽国的计划。
这个计划对于当时的宋国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但童贯却敏锐的觉得这个汉儿说的并不是完全不靠谱,不但把他隐藏在使者队伍中,还带回到了开封,面见了当时的赵佶。
赵佶第一次听到这个计划,也很感兴趣,不但赏赐其国姓,更是封为秘书丞。
但女真远在东北,而且在山林之中,赵佶也没想到怎么去和他们联系,又时值蔡京罢相,众人的注意力也就渐渐消散了。赵良嗣也变成了庞大宋朝官僚队伍中的一员,如不是真正的有心人,是绝对不会想起来他这样一个人的。
赵良嗣本就是朝廷官员,没多久就被叫了过来,知道了前因后果后,赵良嗣跪在地上,泪流满面的说道“天助我大宋!天助我大宋!陛下,此乃千古难得的伐辽时机啊,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赵佶被他激动的样子吓了一跳,有些吓了一跳,他问道“爱卿这是何故啊?”
赵良嗣擦了擦眼泪说道“陛下,微臣自幼长于北国,日日思念故国,自成人起,便一心思虑如何替故国取回燕云之地,联合女真,共伐契丹,乃微臣思虑数年想出的唯一一策。怎奈女真地方偏远,难以勾连,没想到吾等还未对其扶持,女真此时便已经起兵,陛下,请陛下容许微臣前往北地与女真约定攻辽,届时女真在东,我军在南,西夏在西,辽国必亡!”
“西夏?”赵佶疑惑的问道。
“对,西夏贪婪如狼,如见辽国将亡,必定出兵抢掠。”赵良嗣信心满满的说道“请陛下下旨,微臣愿仿效先贤,为陛下说来十万雄军相助!”
赵佶被赵良嗣的话说的心里都热乎乎的,正准备答应,蔡京喝道“赵良嗣!你当真有把握女真能胜过辽国?”
赵良嗣回道“只有女真自然不行,但如有我朝出兵,辽国败亡便可期了。”
第三百九十四章 赵良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