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逐渐向西行走,就在岳乐感到绝望的时候,多铎率领一万鞑子骑兵兵分两路杀了出来。
战马奔跑在地上,尘土飞扬,声音非常之大,远在数里之外就尘土飞扬,马蹄声充盈大脑。
清军骑兵刚刚出动,山顶望楼车就发现,杨轩举着望远镜仔细看了看,虽然内心颇为紧张,但还是故作轻松,笑着对众人说道:“各位,虽然现在是斜阳,太阳不怎么大,但鞑子骑兵还是颇为难受的。
现在多铎孤注一掷,全力反击,胜败可以说就在此一役。
令如果本王所料不错的话,鞑子骑兵主力应该在北路。”
参谋迅速在前面沙盘上做好标识,通过简单估算,与杨轩判断一致。
随着鞑子骑兵可能加入,前线局势再次逆转,刚刚正对城外清军穷追猛打的义勇军各部再次调整阵形,以应对可能变化。
防守北面的郭崇烈第3镇迅速与曹勋的第9镇取得联系,双方结成鸳鸯阵,控制各个隘口,以阻挡鞑子骑兵的冲锋。
正面进攻的刘文秀第13镇、刘惟明第6镇、李来亨独立协则喊杀声阵阵,向城外清军绿营阵地穷追猛打,以获得战场局部优势。
而在后方,杨轩则迅速下达各种质量,护卫镇、靳统武第7镇、骑兵协、炮标、水军全部进入战备状态。
由于南面接近大江不利于清军鞑子骑兵集结,满蒙八旗从北面杀来,但令多铎最感到头痛的是义勇军火炮。
骑兵冲势,最猛烈的当属骑兵密集波浪式冲锋,在平原之上满蒙八旗常常分散为5个横队,巴牙喇营在前,骁骑营在后,迎面杀来。
面对鞑子骑兵波浪式冲锋,一般兵马常常为战先溃,大家惊慌逃窜,然后在追击战中成为骑兵马刀亡灵。
若对方阵形未乱,冲锋未果,鞑子骑兵常常利用自己机动优势向两翼流动,将正面空间留给步兵。
与蒙古骑兵不同,满洲鞑子有步军编制,这些人多穿着厚棉甲冲锋陷阵,而被后世一些研究者认为为满洲重步兵。
根据康熙《大清会典》卷八一载:京旗满洲佐领,设前锋2名,亲军2名,护军17名,拨什库(领催)6名,马兵(马甲,又称骁骑)40名,步兵拨什库(步军领催)2名,步兵(步甲,又称步军)18名,铁匠2名。
如此一牛录满洲八旗,共有兵马90人,其中战兵最多80人,除了前锋营亲军营归皇帝直辖之外,各旗旗主亲率护军营(巴牙喇营),以及归各牛录统辖的40人骁骑营、与18人步军。
在冷兵器时代,若非事先构筑稳固营寨很难抵御铁骑的冲势。
在战场上,铁骑冲势锐不可当,但主要存在三大弊端:
首先需要平原地带,步兵利于山地丘陵作战,骑兵则在平原上为陆战之王,只有在平原之上,才可能发挥骑兵快速机动优势,而山地厮杀骑兵难以有效展开,行动受限,其战力大打折扣
义勇军成立以来,在顺庆之战能够获胜,主要因为地形之利,丘陵地形限值了对方骑兵发挥。
其次,骑兵需要在数百米外排列成密集阵形,然后在两百步开外再打马冲锋。
如果距离太远,战马跑动太久马力难以为继,如果太近,战马没有冲刺起来。
如此骑兵常常由远及近慢慢压过来,然后在两百步开外突然发力,利用战马的优势冲杀对方阵形。
最后,需要形成密集阵形,面对排列完成的步兵阵形,如果不形成密集阵形冲锋,如果三五骑兵撞墙式冲锋,双方还未交战,常常死于远攻兵器之中(弓弩,火炮)
但猇亭地处长江以北,为丘陵地形,虽然不像山地那样山峦叠起,但也山坡众多,骑兵难以大规模集结,更难以形成大规模集团冲锋。
为了冲破义勇军阵形,常常以一个甲喇为单位,骁骑营在前,步军在后,沿着各个隘口冲过来之后,在数百米外重新排列队形之后,发动密集冲锋。
看到鞑子铁骑漫山遍野杀来,现在正通过各条山路汇合杀奔而来的时候,在各个将官高声喊叫下,大家正有条不絮的完成临阵准备。
大家多利用山道地形,或者借助军中马车、推车构筑一道工事,现在看到鞑子骑兵冲过隘口冲出之后,为延缓对方冲势,各营火炮率先开火。
除了各营装备虎蹲炮,各标装配大号佛朗机炮之外,还有临时分派到各镇的2斤炮。
2斤炮射程超过一公里,虽然在这么远的距离打不准,但在三五百米之外,精度还是有把握的。
看到鞑子铁骑冲出隘口杀过来,担心对方连续波浪性冲锋,配备给第3镇的2斤炮营率先开火。
在后世火炮最大作用当然是封锁各个隘口,但古代火炮威力较少,精度也不高,要想封锁各个隘口难上加难。
困难并不等于不做,而且大家迅速发现其中奥妙,冲出隘口之后满蒙鞑子延绵不绝,声势颇大,但只要集中三五门火炮对着隘口一阵猛轰,铁球若砸中人马毫无生还之理,即便砸不中人马,若砸中周围山石飞溅,也常常延缓对方骑兵冲势。
战场之上除了杀敌立功之外,就是要破坏对方冲势。
被铁球砸中倒在血泊之中战马,被飞溅碎石所杀的人马常常成为后面骑兵的累赘,受其影响,鞑子骑兵冲势常常延缓下来。
冲势被破坏的鞑子骑兵要想重新获得战场优势,除了重新集合组成之外,面对结阵防守的步兵威胁大减。
如此刚刚交战,鞑子主力在两三个山口为炮火所阻,难以有效集结与冲锋,而在其他各个山道情况也没有好转。
鞑子骑兵刚刚冲出山道,结营固守的义勇军火炮全开,除了各标的佛朗机炮,各营的虎蹲炮,最头痛的是火箭筒。
为防备鞑子铁骑近距离密集冲锋,第3镇、第9镇各营临时配备了三辆一窝蜂,当鞑子铁骑冲破重重阻扰杀到近前之际,面对密集冲杀过来的鞑子铁骑,各营常常推出一窝蜂。
一窝蜂是一种火箭筒兵器,每个竹筒内有50余枚火箭,一个营配备6门火箭筒,同时发射,声势也颇为惊人。
看到鞑子铁骑冲过一道道火力网杀来,约在一百五十步开外,冲在最前面的鞑子铁骑仿佛发现机会,大家一边取下弓弩,长矛,一边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
为了震慑对方,鞑子铁骑常常临阵三吼,希冀通过吼声在声势上压住对方,以抢得先机。
就在鞑子骑手刚刚发出一阵吼声的时候,对面山坡上也发出一阵阵吼声,对方人多势众,现在已经排成阵形躲在车阵后面,声势显然盖过鞑子铁骑的怒吼声。
在整个作战体系之中,第3镇作为预备队承担防备北面鞑子铁骑的作用,自战役发起以来就在北翼布防,控制要隘,挖掘工事,设置车阵,以保卫正面进攻各部的安全。
与这个时代其他部队不同,义勇军讲究虚实结合,在战场上一部分部队隐蔽行踪。
这个时代人烟稀小,再加上猇亭附近丘陵密布,山峦叠起,到处都是树林为大军提供绝佳的藏身场所。
如此鞑子铁骑冲势之前,远远望去前面不过三五百人,人数不太多,但实际上更多人藏在隐蔽之处难以发现行踪。
现在看到鞑子铁骑杀到,守卫各个隘口的义勇军相继杀出,大家通过高声呐喊震慑对方,以求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前面马蹄声阵阵,战马嘶鸣,高声呐喊虽然可以震慑住前面的鞑子铁骑,但后面的则听不到。
但没有关系,接下来火箭攻击完全是异常考验。
一道道火光腾空而起,然后天雨散花般落下,落在鞑子铁骑身后,形成一个巨大的打击网,杀伤对方。
这是古代令人生畏的火箭雨,在火炮还未大规模应用之前,强弓劲弩,连弩等为骑兵的噩梦,现在看到前面火箭如雨点般落下,正打马狂奔的鞑子铁骑显然受到影响,大家纷纷勒紧马缰惊恐的躲避。
一阵慌乱之后,大家重新打马向前狂奔,但显然鞑子铁骑的冲势被破坏,冲在前面的少数鞑子铁骑难以形成令人窒息的密集冲锋,威力大减。
面对躲在车阵、山岗后面的义勇军火枪兵,虽然少数铁骑躲过火枪射击冲入阵中,但由于人数太少难以产生压迫感,冲入阵中的鞑子铁骑无一例外的被优势步兵围攻。
看到后方铁骑难以为继,更多人选择一边射箭,一边打马狂奔,而不是不顾生死的撞阵,但战马之上骑射颇为不易没有多大准星,难以对对方造成有效伤亡。
但即便在双方互射过程中,义勇军火枪手弓弩手众多,鞑子铁骑也难以找到什么便宜。
而义勇军各营则以占据各个山头居险防守,各营迅速的将虎蹲炮对准冲来的鞑子轰击,一个个火球如雨点般的落在人群之中,将一匹匹战马炸翻在地,令后来冲来的骑手不得不提起马缰,以避免马匹受伤。
冲在100米的时候,前面出现一阵阵火光,在靠近隘口的各个小山坡后面,数百名枪手纷纷开火,利用燧发枪射程优势对准冲过来的马匹,不断射杀冲过来的马匹。俗话说射人先射马,马匹体积庞大,被燧发枪击中,因为剧烈疼痛不是上下跳动,就是硬生生的被摔落在马背下面。
而到80米的时候,骑手一个个取下箭筒里面的箭镞,准备搭弓就射,但因为燧发枪攻击前面出现一阵阵火团烟雾,通过火团烟雾非常难以准确瞄准,只有盲目的射出箭镞,但刀车、二轮马车阵后面早已经竖起藤牌,盾牌,效果颇为有限。
一些人冲到二轮马车、刀车阵地前面,一枚枚震天雷如雨点般的扔过来,炸死炸伤众人。
战马奔跑在地上,尘土飞扬,声音非常之大,远在数里之外就尘土飞扬,马蹄声充盈大脑。
清军骑兵刚刚出动,山顶望楼车就发现,杨轩举着望远镜仔细看了看,虽然内心颇为紧张,但还是故作轻松,笑着对众人说道:“各位,虽然现在是斜阳,太阳不怎么大,但鞑子骑兵还是颇为难受的。
现在多铎孤注一掷,全力反击,胜败可以说就在此一役。
令如果本王所料不错的话,鞑子骑兵主力应该在北路。”
参谋迅速在前面沙盘上做好标识,通过简单估算,与杨轩判断一致。
随着鞑子骑兵可能加入,前线局势再次逆转,刚刚正对城外清军穷追猛打的义勇军各部再次调整阵形,以应对可能变化。
防守北面的郭崇烈第3镇迅速与曹勋的第9镇取得联系,双方结成鸳鸯阵,控制各个隘口,以阻挡鞑子骑兵的冲锋。
正面进攻的刘文秀第13镇、刘惟明第6镇、李来亨独立协则喊杀声阵阵,向城外清军绿营阵地穷追猛打,以获得战场局部优势。
而在后方,杨轩则迅速下达各种质量,护卫镇、靳统武第7镇、骑兵协、炮标、水军全部进入战备状态。
由于南面接近大江不利于清军鞑子骑兵集结,满蒙八旗从北面杀来,但令多铎最感到头痛的是义勇军火炮。
骑兵冲势,最猛烈的当属骑兵密集波浪式冲锋,在平原之上满蒙八旗常常分散为5个横队,巴牙喇营在前,骁骑营在后,迎面杀来。
面对鞑子骑兵波浪式冲锋,一般兵马常常为战先溃,大家惊慌逃窜,然后在追击战中成为骑兵马刀亡灵。
若对方阵形未乱,冲锋未果,鞑子骑兵常常利用自己机动优势向两翼流动,将正面空间留给步兵。
与蒙古骑兵不同,满洲鞑子有步军编制,这些人多穿着厚棉甲冲锋陷阵,而被后世一些研究者认为为满洲重步兵。
根据康熙《大清会典》卷八一载:京旗满洲佐领,设前锋2名,亲军2名,护军17名,拨什库(领催)6名,马兵(马甲,又称骁骑)40名,步兵拨什库(步军领催)2名,步兵(步甲,又称步军)18名,铁匠2名。
如此一牛录满洲八旗,共有兵马90人,其中战兵最多80人,除了前锋营亲军营归皇帝直辖之外,各旗旗主亲率护军营(巴牙喇营),以及归各牛录统辖的40人骁骑营、与18人步军。
在冷兵器时代,若非事先构筑稳固营寨很难抵御铁骑的冲势。
在战场上,铁骑冲势锐不可当,但主要存在三大弊端:
首先需要平原地带,步兵利于山地丘陵作战,骑兵则在平原上为陆战之王,只有在平原之上,才可能发挥骑兵快速机动优势,而山地厮杀骑兵难以有效展开,行动受限,其战力大打折扣
义勇军成立以来,在顺庆之战能够获胜,主要因为地形之利,丘陵地形限值了对方骑兵发挥。
其次,骑兵需要在数百米外排列成密集阵形,然后在两百步开外再打马冲锋。
如果距离太远,战马跑动太久马力难以为继,如果太近,战马没有冲刺起来。
如此骑兵常常由远及近慢慢压过来,然后在两百步开外突然发力,利用战马的优势冲杀对方阵形。
最后,需要形成密集阵形,面对排列完成的步兵阵形,如果不形成密集阵形冲锋,如果三五骑兵撞墙式冲锋,双方还未交战,常常死于远攻兵器之中(弓弩,火炮)
但猇亭地处长江以北,为丘陵地形,虽然不像山地那样山峦叠起,但也山坡众多,骑兵难以大规模集结,更难以形成大规模集团冲锋。
为了冲破义勇军阵形,常常以一个甲喇为单位,骁骑营在前,步军在后,沿着各个隘口冲过来之后,在数百米外重新排列队形之后,发动密集冲锋。
看到鞑子铁骑漫山遍野杀来,现在正通过各条山路汇合杀奔而来的时候,在各个将官高声喊叫下,大家正有条不絮的完成临阵准备。
大家多利用山道地形,或者借助军中马车、推车构筑一道工事,现在看到鞑子骑兵冲过隘口冲出之后,为延缓对方冲势,各营火炮率先开火。
除了各营装备虎蹲炮,各标装配大号佛朗机炮之外,还有临时分派到各镇的2斤炮。
2斤炮射程超过一公里,虽然在这么远的距离打不准,但在三五百米之外,精度还是有把握的。
看到鞑子铁骑冲出隘口杀过来,担心对方连续波浪性冲锋,配备给第3镇的2斤炮营率先开火。
在后世火炮最大作用当然是封锁各个隘口,但古代火炮威力较少,精度也不高,要想封锁各个隘口难上加难。
困难并不等于不做,而且大家迅速发现其中奥妙,冲出隘口之后满蒙鞑子延绵不绝,声势颇大,但只要集中三五门火炮对着隘口一阵猛轰,铁球若砸中人马毫无生还之理,即便砸不中人马,若砸中周围山石飞溅,也常常延缓对方骑兵冲势。
战场之上除了杀敌立功之外,就是要破坏对方冲势。
被铁球砸中倒在血泊之中战马,被飞溅碎石所杀的人马常常成为后面骑兵的累赘,受其影响,鞑子骑兵冲势常常延缓下来。
冲势被破坏的鞑子骑兵要想重新获得战场优势,除了重新集合组成之外,面对结阵防守的步兵威胁大减。
如此刚刚交战,鞑子主力在两三个山口为炮火所阻,难以有效集结与冲锋,而在其他各个山道情况也没有好转。
鞑子骑兵刚刚冲出山道,结营固守的义勇军火炮全开,除了各标的佛朗机炮,各营的虎蹲炮,最头痛的是火箭筒。
为防备鞑子铁骑近距离密集冲锋,第3镇、第9镇各营临时配备了三辆一窝蜂,当鞑子铁骑冲破重重阻扰杀到近前之际,面对密集冲杀过来的鞑子铁骑,各营常常推出一窝蜂。
一窝蜂是一种火箭筒兵器,每个竹筒内有50余枚火箭,一个营配备6门火箭筒,同时发射,声势也颇为惊人。
看到鞑子铁骑冲过一道道火力网杀来,约在一百五十步开外,冲在最前面的鞑子铁骑仿佛发现机会,大家一边取下弓弩,长矛,一边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
为了震慑对方,鞑子铁骑常常临阵三吼,希冀通过吼声在声势上压住对方,以抢得先机。
就在鞑子骑手刚刚发出一阵吼声的时候,对面山坡上也发出一阵阵吼声,对方人多势众,现在已经排成阵形躲在车阵后面,声势显然盖过鞑子铁骑的怒吼声。
在整个作战体系之中,第3镇作为预备队承担防备北面鞑子铁骑的作用,自战役发起以来就在北翼布防,控制要隘,挖掘工事,设置车阵,以保卫正面进攻各部的安全。
与这个时代其他部队不同,义勇军讲究虚实结合,在战场上一部分部队隐蔽行踪。
这个时代人烟稀小,再加上猇亭附近丘陵密布,山峦叠起,到处都是树林为大军提供绝佳的藏身场所。
如此鞑子铁骑冲势之前,远远望去前面不过三五百人,人数不太多,但实际上更多人藏在隐蔽之处难以发现行踪。
现在看到鞑子铁骑杀到,守卫各个隘口的义勇军相继杀出,大家通过高声呐喊震慑对方,以求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前面马蹄声阵阵,战马嘶鸣,高声呐喊虽然可以震慑住前面的鞑子铁骑,但后面的则听不到。
但没有关系,接下来火箭攻击完全是异常考验。
一道道火光腾空而起,然后天雨散花般落下,落在鞑子铁骑身后,形成一个巨大的打击网,杀伤对方。
这是古代令人生畏的火箭雨,在火炮还未大规模应用之前,强弓劲弩,连弩等为骑兵的噩梦,现在看到前面火箭如雨点般落下,正打马狂奔的鞑子铁骑显然受到影响,大家纷纷勒紧马缰惊恐的躲避。
一阵慌乱之后,大家重新打马向前狂奔,但显然鞑子铁骑的冲势被破坏,冲在前面的少数鞑子铁骑难以形成令人窒息的密集冲锋,威力大减。
面对躲在车阵、山岗后面的义勇军火枪兵,虽然少数铁骑躲过火枪射击冲入阵中,但由于人数太少难以产生压迫感,冲入阵中的鞑子铁骑无一例外的被优势步兵围攻。
看到后方铁骑难以为继,更多人选择一边射箭,一边打马狂奔,而不是不顾生死的撞阵,但战马之上骑射颇为不易没有多大准星,难以对对方造成有效伤亡。
但即便在双方互射过程中,义勇军火枪手弓弩手众多,鞑子铁骑也难以找到什么便宜。
而义勇军各营则以占据各个山头居险防守,各营迅速的将虎蹲炮对准冲来的鞑子轰击,一个个火球如雨点般的落在人群之中,将一匹匹战马炸翻在地,令后来冲来的骑手不得不提起马缰,以避免马匹受伤。
冲在100米的时候,前面出现一阵阵火光,在靠近隘口的各个小山坡后面,数百名枪手纷纷开火,利用燧发枪射程优势对准冲过来的马匹,不断射杀冲过来的马匹。俗话说射人先射马,马匹体积庞大,被燧发枪击中,因为剧烈疼痛不是上下跳动,就是硬生生的被摔落在马背下面。
而到80米的时候,骑手一个个取下箭筒里面的箭镞,准备搭弓就射,但因为燧发枪攻击前面出现一阵阵火团烟雾,通过火团烟雾非常难以准确瞄准,只有盲目的射出箭镞,但刀车、二轮马车阵后面早已经竖起藤牌,盾牌,效果颇为有限。
一些人冲到二轮马车、刀车阵地前面,一枚枚震天雷如雨点般的扔过来,炸死炸伤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