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宗训说的很开心,他有理由骄傲,区区半年时间,就把人人畏之如虎的邺都翻了个底朝天,哪怕能臣干吏,也做不到这一点,对于一个还不到十三岁的孩子,绝对是前所未有的成就。
    当然了,能做到这些,跟叶华的提点,戚同文的教导,还有那么多的同窗支持,是离不开的。无论怎么说,身为太子,他都是有大功的。更让郭宗训欣慰的是他似乎找到了一种办法,能让天下变得更好的办法,而这就是皇帝的责任!
    郭宗训筹划着,他想把每一个合作社变成成员共同拥有的一个农庄。这也是他把合作社取名集团的原因,把所有人集合在一起,抱成一团!
    过去是地主拥有庞大的土地,佃农租种土地,缴纳田租,奉养地主。现在是每个人都是地主,但由于力量分散,无法抵御风险,就通过合作社,把所有人联合起来。一起劳作耕耘,一起分享成果。
    一个合作社,能卖出去几万斤的粮食,这样就有了议价的权力。可以增加收入,而增加的收入,可以用来建学堂,提供贫困百姓低息贷款,修建水利工程,甚至建医馆,办作坊……这一点点的钱,就能成为百姓走向富足的本金……
    郭宗训曾经跟叶华学过经济学,他那时候还很小,模模糊糊记得资源优化配置的说法,可是当郭宗训真正去了邺城,他发现情况和先生讲的是不一样的。
    所谓优化配置,那是要有资源才行。
    就比如说,你有一贯钱,是去吃饭,还是买一双鞋,是满足肚子,还是满足脚……这时候产生了如何选择优化的问题。
    可假如连一点钱都没有,一穷二白,再去谈优化,那就是脑袋缺根弦儿。
    很不幸,邺城就处在这个状态。
    绝大多数的农户一年下来,几乎没有剩余,甚至还要借钱度日。
    少数有富余的百姓,因为担心风险,也要把钱粮藏起来,像松鼠一样,藏着松子过冬天,根本不敢拿出来花。
    一言以蔽之,邺城没有资源可以优化!
    该怎么办?
    老师讲的经济学不管用了。
    好在人是聪明的,常常能在山重水复的时候,走出一条新路。
    组成合作社,抱团取暖,降低风险,同时呢,一家一户,就算再穷,也能挤出一点粮食,一点桑麻,健壮的汉子,灵巧的妇人,总还能想办法增加产出……有了这点本儿,路就会越走越通畅。
    不只是叶华,戚同文,还有其他的老师,都讲过土地兼并的问题,一旦农户大面积破产,就会天下动荡,改朝换代。
    汉唐莫不如是,大周想跳出这个治乱循环的圈子,就只有抑制兼并,打压豪强,这是柴荣干的事情。
    可光是这样还不够,还要增加老百姓的本事,提升他们的能力。
    兴学,办教育,筹建作坊……要做成这些,光靠着朝廷的投入是行不通的,必须依靠合作社。或许有一天,老百姓都能读书识字,掌握一定技能,合作社可以取消,但在此之前,这一步必须要走。
    郭宗训比任何时候,都要自信,他真的找到了办法……这种快乐,是外人很难体会到的。
    “皇儿做得不错。”
    柴荣夸奖了一句,突然道:“朕听闻你在合作社之中,选出了一些管事的人?”
    “嗯!”
    郭宗训道:“父皇,其实跟老百姓讲道理还是很容易的,关键是让他们信服才行……一个合作社,产出多少,换了多少钱,这些钱要怎么花,毕竟都是大家伙的血汗钱,因此必须推举有威望信用的村民,让他们参与,甚至必要的时候,请所有村民一起讨论,决定。”
    郭宗训得意道:“我跟师父学了一个办法,就是给村民发豆子,红豆代表支持,绿豆代表反对,少数服从多数,比如建学堂,看起来很麻烦的事情,其实一个晚上就决定了。村民会选出最好的一块土地,作为学堂,然后自行筹建房舍,整个过程都花不了多少钱。他们真正需要的只是一些不错的老师。父皇,朝廷不是有一笔庞大的兴学预算吗?正好可以拿出来作为教师的束脩!朝廷还可以规定,在乡村充当教师五年,考评优等,可以不经过科举,就进入官场仕途!“
    郭宗训兴奋道:“父皇,只要这么办了,我想一半以上的乡村,在几年之内,都能拥有学堂,一半以上的孩童入学,哪怕三代之治,也不及大周啊!”
    小家伙的眼睛都冒光了,甚至手舞足蹈起来。
    可是他突然发现,父皇的眼神似乎不怎么愉快,只能把嘴边的话咽回去。
    “儿臣失态了,请父皇降罪!”
    柴荣轻笑道:“你有功劳,也辛苦了,商王不是要请你吃涮羊肉吗?朕也乏了,还有军国大事要处理,下去吧!”
    郭宗训没有得到父皇的支持,带着一肚子的疑问,从皇宫出来。
    接下来整整一个月,郭宗训都在焦急等待,可宫里就是没有消息。倒是柴荣又派遣几路人马,越过长城一线,出击契丹,抢夺牛羊马匹,俘虏奴隶……
    “唉,陛下放缓了征讨的脚步,却没有批准合作社,圣意难测啊!”李肆叹了口气,“师弟,我听说前几天赵普进宫了,他陈奏了几个贪官,全都是河北的……其中有两个人就是被合作社举发的,赵普还说,合作社于官风吏治,有着莫大的干系。”
    李肆讥诮一笑,“这家伙原来还藏着,现在是越来越迫不及待,赤膊上阵了!”
    叶华当然一清二楚,“合作社迟迟不能落实,最大的问题只有四个字:恩自上出!”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柴荣是个非常强势的帝王,越是强势,就越要把权力抓在自己的手里。
    偏偏合作社,是自下而上,老百姓推举几个带头人,负责内外事务……假如几十个合作社联合起来,发出同一个声音,是不是能左右地方官吏,县,州,府,路……到了之后,天子的权力还剩下多少?
    尤其是现在推举出来的人,多数为打过仗的武夫。
    道理很简单,武夫比寻常百姓凶悍,面对官府也不至于立刻犯软骨病,能镇得住场面。而且南征北战,他们有见识,带领弟兄们作战,又有管理能力。
    以邺城为例,那八十几个农业合作社当中,有六十多个全是武夫把持。
    说得更明白一点,每个合作社,就是个松散的兵营。
    甚至有的合作社,会组织年轻人练武强身。
    武夫势力的继续膨胀,天子的担忧,文官的恐惧,合作社迟迟推不下去,也就不足为奇。
    当然柴荣也清楚,在现有的情况下,大举作战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改变了去年的战略,没有集中全力越过长城,去平灭契丹,而是以大将分头领兵,采用蚕食的模式,越过长城,驱逐契丹。
    总算是各退一步,李肆觉得也还能接受。
    “如果能这样下去,维持几年,等……情形就会好很多的。”他想说等太子继位,可是这话到底没有说出来。
    叶华深吸口气,“师兄,有些事情,只怕不是我们能左右的。对外用兵,河东的情形可怜,停止用兵,你当那些农场就会老实吗?”
    “师弟的意思是?”李肆沉吟道:“他们会去摧毁小农经济?”
    叶华道:“反正我有了钱,就会想让钱生钱。这一次彭海的事情,没有那么容易过去。我最担心的是过去农场跟朝廷一心一意,可往后他们就没有那么老实听话了。”
    李肆瞠目结舌,饶是他才智过人,也有种强烈的身不由己之感。
    两种经济,两种模式,互相撕扯,朝中文武君臣,错综复杂,他感觉自己要被分成两半了。
    “师弟,无数人的身家性命,也都压在了你的身上,千万小心啊!”
    叶华笑道:“我勉力而为!”
    ……
    郭宗训回京,已经超过了三个月,小少年足足胖了两圈,可他却更加怀念河东的日子了,很忙,但是十分充实。
    回京之后,他名为太子,可除了第一次召见之外,只和父皇见了两次面,一次是过年祭祖,一次是春围采猎,皇帝只是勉励他,要多学骑射本事,强身健体。父子俩说的话加起来还不到十句。
    合作社的事情,郭宗训更是提都不敢提。
    小家伙别提多着急了。
    眼看进入了四月份,突然河北传来了急报,发生了大面积蝗灾,包括邺城在内,十几个州县被铺天盖地的蝗虫吞噬,所过之处,半个绿叶都没剩下。去年种的冬小麦,刚刚返青不久,就被蝗虫吃光,夏粮绝收,几乎成为定局!
    内阁方面估算,至少要拿出一百万石粮食,紧急救灾。
    郭宗训知道消息后,急得火上房,不得不冒着被训斥的可能,求见父皇,他想去河东看看,那些合作社究竟怎么样了?
    令郭宗训没想到的是王朴和叶华居然已经先到了,柴荣沉着脸道:“你们两位陪着太子去邺城勘察灾情,有什么事情,如实回奏!”

章节目录

我的邻居是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青史尽成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史尽成灰并收藏我的邻居是皇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