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保卫战之中,明军的损失远远大于满洲八旗。
其中山海关、宣府这两支论强悍仅次于辽东铁骑的军队,随着领军总兵赵率教和满桂的阵亡,也随之烟消云散。而侯世禄、尤世威所部大同、昌平两镇兵力的战斗力本来就十分羸弱,经同满洲精锐的血战之后,也基本失去了战斗力。至于卢象升仓促之间召集起来的“天雄军”也是损失惨重、不堪重用。
唯一损失不大的姬庆文手下的苏州织造衙门团练,则因人数太少,也难以担负起反攻、追击皇太极的重任。
而唯一依旧拥有较强战斗力的祖大寿、何可纲部,又曾经因为袁崇焕下狱之事,闹出过战场哗变的丑闻,眼下只能尽量安抚羁縻,难以立即投入战斗。
因此大明朝廷只能颇为无奈地坐视满洲皇太极带领八旗精兵,从喜峰口从容而来,又从喜峰口从容而去,直到半个月之后祖大寿所部渐渐安分下来,在加上宁夏总兵马世龙率领的主要负责同河套地区蒙古人作战的宁夏兵赶到京师,明廷手中这才又有了机动作战力量。
因此,明军便要收复被皇太极占领的大明关内的城池。
此战由孙承宗亲自领军,而满洲守军则由豪格、岳托、多铎等几个将领率领。
这些满洲将领要么是些有勇无谋的莽夫,要么是些没有独自领军作战经验的小字辈,又怎么会是指挥作战精明老练的孙承宗的对手?
孙承宗带领祖大寿、马世龙两支精兵,只用了十天时间,便收复了关内的所有城池,又在围攻喜峰口三天之后,用里应外合之计,攻破了这处关隘。
至此,形势终于又恢复到了崇祯二年十月之前的情况,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
将满洲兵马彻底驱赶到关外之后,崇祯皇帝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在地上,方才有余力整顿起朝廷里这些尸位素餐的官员们来了——
出了满洲八旗侵入关内的事情,总理朝政的内阁几位宰辅大臣自然是坐不住了,首辅韩旷、次辅钱龙锡、大学士周延儒、大学士温体仁同时向崇祯皇帝递上辞呈,请求辞去内阁职务。
崇祯皇帝经过这场“己巳之变”多少已然看清了所谓东林党,大多是些只知道逞口舌之勇的书呆子,并没有多少实务能力。因此崇祯皇帝毫不留恋地批准了韩旷和钱龙锡的职务,却留下周延儒和温体仁二人在内阁之中继续参赞政务,而首辅大臣的宝座,自然是坐到了资历更老的周延儒的屁股底下。
而温体仁自认为自己才识、能力都不在周延儒这个老头子之下,已然开始密谋篡夺周延儒的首辅之职了。
此外,军事失利,主持朝廷军务的兵部尚书王洽自然是没有什么好果子吃。还有闹得国库亏空,险些发不出饷银的户部尚书毕自严,也同样倒了霉。再加上这两人都是东林党人,崇祯见了就愈发生气。
于是这两位做官还算清廉的大臣,就这样被崇祯皇帝朱笔一挥,押送到菜市口斩首示众了。
其余官员则是有升有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孙元化代摄京师神机营事务颇见成效,被崇祯皇帝钦点升为山东巡抚。而保举孙元化有功的徐光启,则被升为礼部尚书。这两位,都同姬庆文颇有几分交情,他们的升迁,对姬庆文是一件颇大的利好之事。
领军的将领之中,侯世禄、尤世威、马世龙、何可纲这几个将领,虽不论作战战果如何,却毕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大多官升一级。
而祖大寿此人虽然做出了战场哗变这样骇人听闻的事情,可现在他手下的辽东铁骑,却是大明朝规模最大、战斗力最强的一支军队,朝廷想要牵制和对付皇太极依旧不得不依靠祖大寿的力量。因此崇祯皇帝虽然并不情愿,却还是只能以戴罪立功的名义,对祖大寿既不封赏又不责罚,仍旧让他返回原地镇守辽东。
而原本坐镇锦州,统领辽东事务的蓟辽督师袁崇焕,虽然暂时保住了一条性命,却被羁押在诏狱之中,没有立即论处罪过。
袁崇焕的老师孙承宗经过这一场纷争,已是身心俱疲,见情势暂时稳定下来,便要辞官回乡。
然而现在朝廷里面,没有一个人可以代替孙承宗主持军务。
崇祯皇帝为了留下这位老督师,特旨晋封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加太师职衔,加封孙承宗的儿子为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又答应孙承宗只管朝廷军务,其余杂事一概不管。
太师之职乃是位极人臣的极品官职,大多用以抚恤过世的朝廷重臣,而在整个大明历史上,活着就被封为太师的,便只有权倾天下的第一权臣张居正而已。
这样隆厚的恩遇,是孙承宗所无法拒绝的,只好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开始主持朝廷军务,恢复宁远-锦州-山海关一线的防御,同时还要弥补蓟州-喜峰口一线防御的缺口。
这样繁杂的工作,仅凭孙承宗这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自然是十分辛苦的,急需几个得力的帮手从旁协助。
而其中最合适的人选非姬庆文莫属了。
然而在左安门一战之中,陈文昭死后,姬庆文便一蹶不振,一时之间再也提不起兴趣去办理什么军务,便推举了整军经武颇有心得的卢象升去帮助孙承宗,而他自己则成天同他招募的乡勇团练待在一起,就等着皇帝下旨放他返回苏州。
这样到了崇祯二年的十二月中旬,驻守在京师外城的姬庆文终于等来了皇帝召见他的旨意。
于是姬庆文便又在李元胤的护送之下,沿着京师这条自己走了无数遍的通道来到了崇祯皇帝的寝宫乾清宫之内。
此刻离“己巳之变”已经过去了十几天,该办理的政务已经吩咐下去、该处置的大臣都已处置完毕,因此崇祯皇帝的心情虽还不甚好,却也恢复了不少。
他见姬庆文进来,立即下旨免除虚礼,又赐了座位,才对姬庆文说道:“经此一役,大明朝廷的脸面算是丢光了,可你这狗才办事倒还算得力。你说吧,你想要什么赏赐,尽管开口,只要不过分,朕一概答应。”
以姬庆文在战场上的表现,崇祯皇帝要论功行赏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关于这点,姬庆文早已同李岩商量过了,觉得眼下还是先捏住苏州织造提督这个能够切切实实赚取银两的肥差再说。
于是姬庆文便按照同李岩商议好的主意,说道:“皇上,这次满洲皇太极入侵关内,皇上脸上没光,我们做臣子的也跟着丢了人,皇上不下旨惩处就已是皇恩浩荡了,臣又怎敢讨赏呢?”
姬庆文这话倒是出乎崇祯皇帝意料之外,不由得感慨道:“像你这么识时务、懂伦理的好官,如今这朝廷上下是不多了……”
他话锋一转,突然说道:“当时左安门一战时候,听说你同皇太极当面对话,又有不少人说你同满洲敌酋私下媾和,你私放了俘虏了的皇太极麾下的一员猛将,他这才饶你一马,有没有这样的事情?”
姬庆文听了一愣,神经顿时紧张起来,揣度了许久,终于答道:“是有这么一回事,皇上。当时我军已不堪再战,臣也是不得不卖个面子给皇太极,否则我手下这些生死兄弟就要全军覆没了……”
崇祯闻言,用力点了点头,说道:“你跟皇太极说了些什么,朕其实并没有放在心上。你既然今天当着朕的面说了实话,那朕心里便也有了底,自然也就不会为难你了。这个道理,你懂了吗?”
其中山海关、宣府这两支论强悍仅次于辽东铁骑的军队,随着领军总兵赵率教和满桂的阵亡,也随之烟消云散。而侯世禄、尤世威所部大同、昌平两镇兵力的战斗力本来就十分羸弱,经同满洲精锐的血战之后,也基本失去了战斗力。至于卢象升仓促之间召集起来的“天雄军”也是损失惨重、不堪重用。
唯一损失不大的姬庆文手下的苏州织造衙门团练,则因人数太少,也难以担负起反攻、追击皇太极的重任。
而唯一依旧拥有较强战斗力的祖大寿、何可纲部,又曾经因为袁崇焕下狱之事,闹出过战场哗变的丑闻,眼下只能尽量安抚羁縻,难以立即投入战斗。
因此大明朝廷只能颇为无奈地坐视满洲皇太极带领八旗精兵,从喜峰口从容而来,又从喜峰口从容而去,直到半个月之后祖大寿所部渐渐安分下来,在加上宁夏总兵马世龙率领的主要负责同河套地区蒙古人作战的宁夏兵赶到京师,明廷手中这才又有了机动作战力量。
因此,明军便要收复被皇太极占领的大明关内的城池。
此战由孙承宗亲自领军,而满洲守军则由豪格、岳托、多铎等几个将领率领。
这些满洲将领要么是些有勇无谋的莽夫,要么是些没有独自领军作战经验的小字辈,又怎么会是指挥作战精明老练的孙承宗的对手?
孙承宗带领祖大寿、马世龙两支精兵,只用了十天时间,便收复了关内的所有城池,又在围攻喜峰口三天之后,用里应外合之计,攻破了这处关隘。
至此,形势终于又恢复到了崇祯二年十月之前的情况,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
将满洲兵马彻底驱赶到关外之后,崇祯皇帝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在地上,方才有余力整顿起朝廷里这些尸位素餐的官员们来了——
出了满洲八旗侵入关内的事情,总理朝政的内阁几位宰辅大臣自然是坐不住了,首辅韩旷、次辅钱龙锡、大学士周延儒、大学士温体仁同时向崇祯皇帝递上辞呈,请求辞去内阁职务。
崇祯皇帝经过这场“己巳之变”多少已然看清了所谓东林党,大多是些只知道逞口舌之勇的书呆子,并没有多少实务能力。因此崇祯皇帝毫不留恋地批准了韩旷和钱龙锡的职务,却留下周延儒和温体仁二人在内阁之中继续参赞政务,而首辅大臣的宝座,自然是坐到了资历更老的周延儒的屁股底下。
而温体仁自认为自己才识、能力都不在周延儒这个老头子之下,已然开始密谋篡夺周延儒的首辅之职了。
此外,军事失利,主持朝廷军务的兵部尚书王洽自然是没有什么好果子吃。还有闹得国库亏空,险些发不出饷银的户部尚书毕自严,也同样倒了霉。再加上这两人都是东林党人,崇祯见了就愈发生气。
于是这两位做官还算清廉的大臣,就这样被崇祯皇帝朱笔一挥,押送到菜市口斩首示众了。
其余官员则是有升有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孙元化代摄京师神机营事务颇见成效,被崇祯皇帝钦点升为山东巡抚。而保举孙元化有功的徐光启,则被升为礼部尚书。这两位,都同姬庆文颇有几分交情,他们的升迁,对姬庆文是一件颇大的利好之事。
领军的将领之中,侯世禄、尤世威、马世龙、何可纲这几个将领,虽不论作战战果如何,却毕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大多官升一级。
而祖大寿此人虽然做出了战场哗变这样骇人听闻的事情,可现在他手下的辽东铁骑,却是大明朝规模最大、战斗力最强的一支军队,朝廷想要牵制和对付皇太极依旧不得不依靠祖大寿的力量。因此崇祯皇帝虽然并不情愿,却还是只能以戴罪立功的名义,对祖大寿既不封赏又不责罚,仍旧让他返回原地镇守辽东。
而原本坐镇锦州,统领辽东事务的蓟辽督师袁崇焕,虽然暂时保住了一条性命,却被羁押在诏狱之中,没有立即论处罪过。
袁崇焕的老师孙承宗经过这一场纷争,已是身心俱疲,见情势暂时稳定下来,便要辞官回乡。
然而现在朝廷里面,没有一个人可以代替孙承宗主持军务。
崇祯皇帝为了留下这位老督师,特旨晋封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加太师职衔,加封孙承宗的儿子为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又答应孙承宗只管朝廷军务,其余杂事一概不管。
太师之职乃是位极人臣的极品官职,大多用以抚恤过世的朝廷重臣,而在整个大明历史上,活着就被封为太师的,便只有权倾天下的第一权臣张居正而已。
这样隆厚的恩遇,是孙承宗所无法拒绝的,只好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开始主持朝廷军务,恢复宁远-锦州-山海关一线的防御,同时还要弥补蓟州-喜峰口一线防御的缺口。
这样繁杂的工作,仅凭孙承宗这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自然是十分辛苦的,急需几个得力的帮手从旁协助。
而其中最合适的人选非姬庆文莫属了。
然而在左安门一战之中,陈文昭死后,姬庆文便一蹶不振,一时之间再也提不起兴趣去办理什么军务,便推举了整军经武颇有心得的卢象升去帮助孙承宗,而他自己则成天同他招募的乡勇团练待在一起,就等着皇帝下旨放他返回苏州。
这样到了崇祯二年的十二月中旬,驻守在京师外城的姬庆文终于等来了皇帝召见他的旨意。
于是姬庆文便又在李元胤的护送之下,沿着京师这条自己走了无数遍的通道来到了崇祯皇帝的寝宫乾清宫之内。
此刻离“己巳之变”已经过去了十几天,该办理的政务已经吩咐下去、该处置的大臣都已处置完毕,因此崇祯皇帝的心情虽还不甚好,却也恢复了不少。
他见姬庆文进来,立即下旨免除虚礼,又赐了座位,才对姬庆文说道:“经此一役,大明朝廷的脸面算是丢光了,可你这狗才办事倒还算得力。你说吧,你想要什么赏赐,尽管开口,只要不过分,朕一概答应。”
以姬庆文在战场上的表现,崇祯皇帝要论功行赏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关于这点,姬庆文早已同李岩商量过了,觉得眼下还是先捏住苏州织造提督这个能够切切实实赚取银两的肥差再说。
于是姬庆文便按照同李岩商议好的主意,说道:“皇上,这次满洲皇太极入侵关内,皇上脸上没光,我们做臣子的也跟着丢了人,皇上不下旨惩处就已是皇恩浩荡了,臣又怎敢讨赏呢?”
姬庆文这话倒是出乎崇祯皇帝意料之外,不由得感慨道:“像你这么识时务、懂伦理的好官,如今这朝廷上下是不多了……”
他话锋一转,突然说道:“当时左安门一战时候,听说你同皇太极当面对话,又有不少人说你同满洲敌酋私下媾和,你私放了俘虏了的皇太极麾下的一员猛将,他这才饶你一马,有没有这样的事情?”
姬庆文听了一愣,神经顿时紧张起来,揣度了许久,终于答道:“是有这么一回事,皇上。当时我军已不堪再战,臣也是不得不卖个面子给皇太极,否则我手下这些生死兄弟就要全军覆没了……”
崇祯闻言,用力点了点头,说道:“你跟皇太极说了些什么,朕其实并没有放在心上。你既然今天当着朕的面说了实话,那朕心里便也有了底,自然也就不会为难你了。这个道理,你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