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政府同样没有逃脱这场金融危机带来的毁灭性打击。
8月9号上午,帝国央行大门被焦躁的人群合力冲开,破碎的玻璃四下飞溅。人们不再安分的在唯一开放的兑换窗口排队,涌向所有营业窗口,无数双紧握金钞的手伸向窗口,无数个声音在吼叫,几乎把玻璃窗震得粉碎。
面对激愤的人群,央行无法再实行拖延策略,最初几天还试图坚持全额兑付,然而很快就被迫宣布无法承兑魔晶,改用金银兑换金钞,从而引发更强烈的恐慌性挤兑,危机愈演愈烈,到了8月12日,帝国央行不得不背弃承诺,彻底关闭兑换窗口。
政府信用破产酿成为害深远的后果,帝国债券继金钞之后成为惨遭抛售的牺牲品,在一片腥风血雨中,穆勒政府刚刚有所起色的财政景况又陷入濒临破产的绝境,此时哪怕最乐观的人也都意识到——本届内阁除了下台谢罪,已经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与此同时,弗兰克和“红发”约翰倾尽全力推行的这场货币改革运动,也以一种极富戏剧性的方式落下帷幕,当金钞跌破票面价格,他们想要建立一个“信用货币”体系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了。
8月13日,情况没有丝毫好转的迹象。
8月14日,事态继续恶化,从亚珊圣城到外省各大城镇,六成以上的店铺和工厂被迫歇业,街头巷尾一片萧条,整个国家处于一种近乎“休克”的垂死状态。哪怕最乐观的观察家也不得不承认,倘若危机继续加剧,这个庞大而脆弱的帝国,将由经济崩溃走向政权崩溃。
8月15日,帝国执政者最恐惧的征兆终于出现了。圣城数百万计的中产阶级和小市民,先是在金融风暴中损失了大部分资产,随后又在通货膨胀中被迫拿出所剩无几的储蓄购买昂贵的面包,而最终落在他们头上的厄运名为“失业”。现在他们不仅丧失了储蓄,还失去养家活口的能力,每个人心头都积蓄着愤怒与怨恨,或许是受到“远东之音”的挑唆,人们心头的怨气如同火山爆发般冲破理性的堤坝,数十万失业者于8月15这天集体走上街头,抗议示威。
从皇宫到内阁议事大楼,所有政府机构的大门外都挤满愤怒的人群。人们振臂高呼,甚至以污言秽语发泄愤怒,无数抗议条幅在城市上空飞舞,条幅上面大多写着同一句话:我们受够了!
显而易见,这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政治行动。不了解内情的小官僚大可把挑唆民众游行闹事的罪名扣在国外敌对势力身上,然而真正有头脑的人心里明白,外国报纸或者“远东之音”并不具备挑唆帝国民众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打出同样的标语口号上街游行的动员能力,这场政治示威的幕后组织者只可能源自帝国内部,准确的说,来自“前三排”。
其实稍加观察就会发现明显的征兆。
比如8月15当天,圣城所有隶属于保守派阵营的圣职者,从下级执事到司铎、主教,集体闭门不出,无论穆勒内阁如何声嘶力竭的请求教廷出面安抚狂怒的民众,这些圣职者始终拒绝发生,保持置之事外的立场。在这种情况下,“不干涉”其实就等于支持示威民众。
内阁在教廷那里吃了闭门羹,自身又不具备出面安抚暴民的勇气与威信,不得不转而求助于首都驻军司令,请求军方火速调遣部队进城戒严,防备民众游行朝着暴乱的方向发展。
然而隶属于军方鹰派的首都驻防司令官,昨天晚上就因“食物中毒”住院治疗,据说至今仍“昏迷不醒”,根本无法从病床上爬起来指挥部队。
事到如今,事情已经很清楚了。教廷保守派与军方激进派就是8月15日圣城大游行的幕后策划者,利用民众的怨愤作为政治斗争的武器,矛头直指推行改革的穆勒内阁,除非内阁下台,并且全面取消这一年来推行的经济、金融以及社会改革政策,保守派政治集团绝不会轻易放弃使用“煽动民意”这一倒阁利器。
穆勒伯爵已经两天两夜没合眼了,往常优雅潇洒的风度荡然无存,急得好似热锅上的蚂蚁。他已经做好下台的准备,这没什么可说的,但是下台也有不同的下法。一鞠躬道歉过后拍拍屁股回乡下养老当然是最好的,就怕被人抓住小辫子不撒手,丢了相位不算完,还要追究他任期内的渎职罪责,万一那些见不得光的烂账都被政敌一笔笔的翻出来,大白于天下,恐怕连安度晚年都不可得,下半生只能把牢底坐穿。
一想到上述种种可怕的后果,穆勒伯爵就心焦如焚。如今他的内阁已经陷入瘫痪,既无力安抚愤怒的民众,又无力调兵镇压,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向弗兰克太子求援;要么去找格里高利大牧首,向保守派政敌下跪求饶。
穆勒伯爵为相多年,怎么也有一点自尊心,不甘心就这样向政敌屈服,于是一大早就跑到普爱宫皇太子办公室门前转悠,指望还能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穆勒伯爵在度日如年的等待中饱受煎熬。一直等到快11点钟,办公室房门才向他敞开,出面迎接的是弗兰克本人以及帝国央行行长。
穆勒首相在极度焦虑中仍然没有丧失政治敏感性,立刻发觉弗兰克今天有点反常。往常总是追随在皇太子殿下身边、几乎形影不离的那个红发男子不见了,办公室里也找不到他的踪影。穆勒伯爵马上意识到约翰·劳尔这个帝国货币改革的始作俑者,在金钞体系遭遇重创、濒临破产的关头,已经失去皇太子的宠信,那么理所当然的,这个曾经风云一时的人物也将被“改革俱乐部”除名,带着终身无法消除的“污点”,黯然退出政治舞台。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
8月9号上午,帝国央行大门被焦躁的人群合力冲开,破碎的玻璃四下飞溅。人们不再安分的在唯一开放的兑换窗口排队,涌向所有营业窗口,无数双紧握金钞的手伸向窗口,无数个声音在吼叫,几乎把玻璃窗震得粉碎。
面对激愤的人群,央行无法再实行拖延策略,最初几天还试图坚持全额兑付,然而很快就被迫宣布无法承兑魔晶,改用金银兑换金钞,从而引发更强烈的恐慌性挤兑,危机愈演愈烈,到了8月12日,帝国央行不得不背弃承诺,彻底关闭兑换窗口。
政府信用破产酿成为害深远的后果,帝国债券继金钞之后成为惨遭抛售的牺牲品,在一片腥风血雨中,穆勒政府刚刚有所起色的财政景况又陷入濒临破产的绝境,此时哪怕最乐观的人也都意识到——本届内阁除了下台谢罪,已经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与此同时,弗兰克和“红发”约翰倾尽全力推行的这场货币改革运动,也以一种极富戏剧性的方式落下帷幕,当金钞跌破票面价格,他们想要建立一个“信用货币”体系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了。
8月13日,情况没有丝毫好转的迹象。
8月14日,事态继续恶化,从亚珊圣城到外省各大城镇,六成以上的店铺和工厂被迫歇业,街头巷尾一片萧条,整个国家处于一种近乎“休克”的垂死状态。哪怕最乐观的观察家也不得不承认,倘若危机继续加剧,这个庞大而脆弱的帝国,将由经济崩溃走向政权崩溃。
8月15日,帝国执政者最恐惧的征兆终于出现了。圣城数百万计的中产阶级和小市民,先是在金融风暴中损失了大部分资产,随后又在通货膨胀中被迫拿出所剩无几的储蓄购买昂贵的面包,而最终落在他们头上的厄运名为“失业”。现在他们不仅丧失了储蓄,还失去养家活口的能力,每个人心头都积蓄着愤怒与怨恨,或许是受到“远东之音”的挑唆,人们心头的怨气如同火山爆发般冲破理性的堤坝,数十万失业者于8月15这天集体走上街头,抗议示威。
从皇宫到内阁议事大楼,所有政府机构的大门外都挤满愤怒的人群。人们振臂高呼,甚至以污言秽语发泄愤怒,无数抗议条幅在城市上空飞舞,条幅上面大多写着同一句话:我们受够了!
显而易见,这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政治行动。不了解内情的小官僚大可把挑唆民众游行闹事的罪名扣在国外敌对势力身上,然而真正有头脑的人心里明白,外国报纸或者“远东之音”并不具备挑唆帝国民众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打出同样的标语口号上街游行的动员能力,这场政治示威的幕后组织者只可能源自帝国内部,准确的说,来自“前三排”。
其实稍加观察就会发现明显的征兆。
比如8月15当天,圣城所有隶属于保守派阵营的圣职者,从下级执事到司铎、主教,集体闭门不出,无论穆勒内阁如何声嘶力竭的请求教廷出面安抚狂怒的民众,这些圣职者始终拒绝发生,保持置之事外的立场。在这种情况下,“不干涉”其实就等于支持示威民众。
内阁在教廷那里吃了闭门羹,自身又不具备出面安抚暴民的勇气与威信,不得不转而求助于首都驻军司令,请求军方火速调遣部队进城戒严,防备民众游行朝着暴乱的方向发展。
然而隶属于军方鹰派的首都驻防司令官,昨天晚上就因“食物中毒”住院治疗,据说至今仍“昏迷不醒”,根本无法从病床上爬起来指挥部队。
事到如今,事情已经很清楚了。教廷保守派与军方激进派就是8月15日圣城大游行的幕后策划者,利用民众的怨愤作为政治斗争的武器,矛头直指推行改革的穆勒内阁,除非内阁下台,并且全面取消这一年来推行的经济、金融以及社会改革政策,保守派政治集团绝不会轻易放弃使用“煽动民意”这一倒阁利器。
穆勒伯爵已经两天两夜没合眼了,往常优雅潇洒的风度荡然无存,急得好似热锅上的蚂蚁。他已经做好下台的准备,这没什么可说的,但是下台也有不同的下法。一鞠躬道歉过后拍拍屁股回乡下养老当然是最好的,就怕被人抓住小辫子不撒手,丢了相位不算完,还要追究他任期内的渎职罪责,万一那些见不得光的烂账都被政敌一笔笔的翻出来,大白于天下,恐怕连安度晚年都不可得,下半生只能把牢底坐穿。
一想到上述种种可怕的后果,穆勒伯爵就心焦如焚。如今他的内阁已经陷入瘫痪,既无力安抚愤怒的民众,又无力调兵镇压,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向弗兰克太子求援;要么去找格里高利大牧首,向保守派政敌下跪求饶。
穆勒伯爵为相多年,怎么也有一点自尊心,不甘心就这样向政敌屈服,于是一大早就跑到普爱宫皇太子办公室门前转悠,指望还能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穆勒伯爵在度日如年的等待中饱受煎熬。一直等到快11点钟,办公室房门才向他敞开,出面迎接的是弗兰克本人以及帝国央行行长。
穆勒首相在极度焦虑中仍然没有丧失政治敏感性,立刻发觉弗兰克今天有点反常。往常总是追随在皇太子殿下身边、几乎形影不离的那个红发男子不见了,办公室里也找不到他的踪影。穆勒伯爵马上意识到约翰·劳尔这个帝国货币改革的始作俑者,在金钞体系遭遇重创、濒临破产的关头,已经失去皇太子的宠信,那么理所当然的,这个曾经风云一时的人物也将被“改革俱乐部”除名,带着终身无法消除的“污点”,黯然退出政治舞台。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