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奥尼尔
nba是一个商业气息非常浓厚的地方,所以有的时候为了增添比赛的趣味性,或者说为了限制某一位巨星球员,总是会改变比赛规则,nba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奥尼尔就是曾经的一员。
在NBA长达60多年的历史上,联盟曾多次修改过比赛规则,其中增加三分线是为了增强比赛的观赏程度,但更多的关于内线球员的规则变动,都是因为在当时出现了人类无法阻挡的禁区霸主。1951年,2米08的乔治-麦肯逼迫联盟将三秒区从1.8米扩大到了3.6米,1964年因为张伯伦的横空出世,三秒区再度扩大到了4.8米,为了保持这项运动的平衡,联盟高层在规则上动了很多心思,虽说近几十年来球场本身没有变化,但1992年当沙克-奥尼尔出现的时候,又一波决定联盟走势的规则改变随之而来。
奈史密斯博士创造篮球运动的时候,肯定没有将沙克-奥尼尔这样的球员考虑在内,所以当奥尼尔新秀赛季连续砸碎三块篮板,拉倒一个篮架,单场送出15次封盖之后,规则的变化已经是迫在眉睫。当时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奥尼尔守在篮下不出来,不管防守还是进攻都足以达到摧毁对手的目的,一对一根本没人防得住他,更别提什么篮下的身体对抗了,关于三秒区的所有规则都被奥尼尔一个人彻底颠覆,也是在那个时候联盟高层突然发现,现行的篮球规则已经严重滞后于人类进化的速度,于是,篮下合理冲撞区出现了,联防战术出现了,禁区三秒违例出现了,一切的一切都旨在降低奥尼尔的杀伤力,不至于因为他的存在而导致比赛失去平衡。
即便是如此,联盟高层也没能阻挡奥尼尔一路高歌猛进书写19年的辉煌职业生涯,率领洛杉矶湖人创造三连冠王朝,又在2005-2006赛季帮助热火队成功登顶,而因为这些规则的变动,奥尼尔的存在对近十余年来联盟的发展方向还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
众所周知,合理冲撞区、三秒违例、联防等规则的出现都是为了限制奥尼尔这种禁区怪兽的内线冲击力,可毕竟联盟60多年的历史上仅仅出现了一个奥尼尔,因此受到打压的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内线球员,比如今年的拥有内线三高的卫冕冠军洛杉矶湖人就在达拉斯小牛的联防大阵下惨遭横扫,奥兰多魔术尽管拥有同样不世出的天才中锋德怀特-霍华德,仍因为老鹰队频繁的内线冲击败下阵来。很多球迷都在问,为什么现在的内线球员打不出当年张伯伦、拉塞尔那样的恐怖数据了?试想如果没有三秒违例,没有联防,以霍华德的身体素质和姚明的身高杵在篮下,还有多少人能给他们造成威胁?
所以现在,联盟逐渐进入了一个快节奏,由控球后卫和锋卫摇摆人主宰比赛的全新时代,就好像今年公认内线实力无比羸弱的迈阿密热火连续战胜内线强悍的凯尔特人和公牛走到了总决赛一样,他们如果夺冠,也称得上是对“得内线者得天下”这句老话的最有力颠覆,多少有些讽刺的是,如今内线球员的日渐失势,竟然是联盟历史上最具统治力的内线球员间接造成的。而这,也再一次说明了沙克-奥尼尔的强大,毕竟历史上逼联盟修改规则的超级球员就那么几个,而奥尼尔则是我们唯一能够接触到的,对联盟此后发展造成最大影响的那一位。
最近几年,NBA赛场上的砍人战术越来越常见,已经到了严重影响比赛观赏程度的地步,这对于以商业为主的NBA来说成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那么问题来了,砍人战术是否应该废除?
绝大多数球迷给出的答案是——不应该。
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罚球是篮球运动员的基本功,如果一名球员没有掌握好这项技术,那么其他球队就有权利利用他的这一弱点对其所属球队进行有效打击。第二,所谓砍人战术实际上牵扯到的人并不多,主要就是三个人,霍华德、小乔丹、庄神,其他球队虽然也有“被砍”的经历(骑士的TT、勇士的伊戈达拉在季总决赛时也被砍过),但从总体而言,砍人战术的产生仅仅是由个别人所产生的。
的确,从理性的角度而言,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不应该废除砍人战术。但是,目前联盟已经做出了一些改动,在比赛的最后时刻是不允许实行砍人战术的,违者将送给对方两罚一掷的机会。
这样的做法确保了比赛最后时刻的观赏程度,但从整体比赛而言,并没有什么卵用。
但是如果NBA废除了砍人战术,我认为这是体育竞技的耻辱。因为NBA迄今为止作出的所有规则改变几乎都是为了限制强者,而非扶助弱者。
在竞技场上,弱者就是要被淘汰的人,废除砍人战术其本身就有违体育竞技精神。而限制强者是为了促进比赛的竞技强度,这是可以接受的。
说来也很有趣,NBA曾经做出的所有重要的规则改变几乎都与中锋有关,即便不是中锋,也与那些颇具统治力的内线有关。下面就来扒一扒NBA那些因某些人而改变的规则吧。
1、乔治麦肯导致干扰球的产生。
这是NBA公认的第一位巨星,身高2.08,在当时那个年代完全统治内线,被誉为“无敌中锋”。因为他在篮下的统治力惊人,常常能够“封盖”他人的投篮,所以联盟设定了“干扰球”这一规则,从而大大提高了每场比赛的得分分数与观赏性。试想一下,如果今天的篮球赛场上没有“干扰球”这一规则,恐怕一场比赛下来,两队的得分加起来都未必到100分吧。
2、张伯伦促使三秒区的变动。
NBA最初的三秒区只有6英尺。
又是由于乔治麦肯的变态统治力导致联盟将三秒区扩大为12英尺,但这个规则同时也限制了其他锋线球员进入禁区协防麦肯的时间。
但是,乔治麦肯之后,篮球历史上出现了另一个变态,这个人强壮、高大、敏捷、迅速,曾经一只手提起施瓦辛格、单赛季场均篮板50+,单场100,对了,他还曾经在一个赛季里荣膺助攻王的称号,是史上最全能的中锋——张伯伦。联盟为了限制他的能力,将三秒区扩大为今天的16英尺。
在NBA长达60多年的历史上,联盟曾多次修改过比赛规则,其中增加三分线是为了增强比赛的观赏程度,但更多的关于内线球员的规则变动,都是因为在当时出现了人类无法阻挡的禁区霸主。1951年,2米08的乔治-麦肯逼迫联盟将三秒区从1.8米扩大到了3.6米,1964年因为张伯伦的横空出世,三秒区再度扩大到了4.8米,为了保持这项运动的平衡,联盟高层在规则上动了很多心思,虽说近几十年来球场本身没有变化,但1992年当沙克-奥尼尔出现的时候,又一波决定联盟走势的规则改变随之而来。
奈史密斯博士创造篮球运动的时候,肯定没有将沙克-奥尼尔这样的球员考虑在内,所以当奥尼尔新秀赛季连续砸碎三块篮板,拉倒一个篮架,单场送出15次封盖之后,规则的变化已经是迫在眉睫。当时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奥尼尔守在篮下不出来,不管防守还是进攻都足以达到摧毁对手的目的,一对一根本没人防得住他,更别提什么篮下的身体对抗了,关于三秒区的所有规则都被奥尼尔一个人彻底颠覆,也是在那个时候联盟高层突然发现,现行的篮球规则已经严重滞后于人类进化的速度,于是,篮下合理冲撞区出现了,联防战术出现了,禁区三秒违例出现了,一切的一切都旨在降低奥尼尔的杀伤力,不至于因为他的存在而导致比赛失去平衡。
即便是如此,联盟高层也没能阻挡奥尼尔一路高歌猛进书写19年的辉煌职业生涯,率领洛杉矶湖人创造三连冠王朝,又在2005-2006赛季帮助热火队成功登顶,而因为这些规则的变动,奥尼尔的存在对近十余年来联盟的发展方向还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
众所周知,合理冲撞区、三秒违例、联防等规则的出现都是为了限制奥尼尔这种禁区怪兽的内线冲击力,可毕竟联盟60多年的历史上仅仅出现了一个奥尼尔,因此受到打压的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内线球员,比如今年的拥有内线三高的卫冕冠军洛杉矶湖人就在达拉斯小牛的联防大阵下惨遭横扫,奥兰多魔术尽管拥有同样不世出的天才中锋德怀特-霍华德,仍因为老鹰队频繁的内线冲击败下阵来。很多球迷都在问,为什么现在的内线球员打不出当年张伯伦、拉塞尔那样的恐怖数据了?试想如果没有三秒违例,没有联防,以霍华德的身体素质和姚明的身高杵在篮下,还有多少人能给他们造成威胁?
所以现在,联盟逐渐进入了一个快节奏,由控球后卫和锋卫摇摆人主宰比赛的全新时代,就好像今年公认内线实力无比羸弱的迈阿密热火连续战胜内线强悍的凯尔特人和公牛走到了总决赛一样,他们如果夺冠,也称得上是对“得内线者得天下”这句老话的最有力颠覆,多少有些讽刺的是,如今内线球员的日渐失势,竟然是联盟历史上最具统治力的内线球员间接造成的。而这,也再一次说明了沙克-奥尼尔的强大,毕竟历史上逼联盟修改规则的超级球员就那么几个,而奥尼尔则是我们唯一能够接触到的,对联盟此后发展造成最大影响的那一位。
最近几年,NBA赛场上的砍人战术越来越常见,已经到了严重影响比赛观赏程度的地步,这对于以商业为主的NBA来说成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那么问题来了,砍人战术是否应该废除?
绝大多数球迷给出的答案是——不应该。
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罚球是篮球运动员的基本功,如果一名球员没有掌握好这项技术,那么其他球队就有权利利用他的这一弱点对其所属球队进行有效打击。第二,所谓砍人战术实际上牵扯到的人并不多,主要就是三个人,霍华德、小乔丹、庄神,其他球队虽然也有“被砍”的经历(骑士的TT、勇士的伊戈达拉在季总决赛时也被砍过),但从总体而言,砍人战术的产生仅仅是由个别人所产生的。
的确,从理性的角度而言,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不应该废除砍人战术。但是,目前联盟已经做出了一些改动,在比赛的最后时刻是不允许实行砍人战术的,违者将送给对方两罚一掷的机会。
这样的做法确保了比赛最后时刻的观赏程度,但从整体比赛而言,并没有什么卵用。
但是如果NBA废除了砍人战术,我认为这是体育竞技的耻辱。因为NBA迄今为止作出的所有规则改变几乎都是为了限制强者,而非扶助弱者。
在竞技场上,弱者就是要被淘汰的人,废除砍人战术其本身就有违体育竞技精神。而限制强者是为了促进比赛的竞技强度,这是可以接受的。
说来也很有趣,NBA曾经做出的所有重要的规则改变几乎都与中锋有关,即便不是中锋,也与那些颇具统治力的内线有关。下面就来扒一扒NBA那些因某些人而改变的规则吧。
1、乔治麦肯导致干扰球的产生。
这是NBA公认的第一位巨星,身高2.08,在当时那个年代完全统治内线,被誉为“无敌中锋”。因为他在篮下的统治力惊人,常常能够“封盖”他人的投篮,所以联盟设定了“干扰球”这一规则,从而大大提高了每场比赛的得分分数与观赏性。试想一下,如果今天的篮球赛场上没有“干扰球”这一规则,恐怕一场比赛下来,两队的得分加起来都未必到100分吧。
2、张伯伦促使三秒区的变动。
NBA最初的三秒区只有6英尺。
又是由于乔治麦肯的变态统治力导致联盟将三秒区扩大为12英尺,但这个规则同时也限制了其他锋线球员进入禁区协防麦肯的时间。
但是,乔治麦肯之后,篮球历史上出现了另一个变态,这个人强壮、高大、敏捷、迅速,曾经一只手提起施瓦辛格、单赛季场均篮板50+,单场100,对了,他还曾经在一个赛季里荣膺助攻王的称号,是史上最全能的中锋——张伯伦。联盟为了限制他的能力,将三秒区扩大为今天的16英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