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5日,联系曹安东。电话录音3。
“您好,曹先生。打扰您了。”
“啊,你好你好。……你们……查出什么了吗?”
“暂时还没有。我想请问一下,您是不是知道您家乡的一个习俗,就是有人去世后,要在屋门口挂风铃……”
“对!是要挂风铃!我爷奶去世的时候,我姥姥姥爷去世的时候,也是这样,就是挂了风铃,全村子都要挂。家里人要一家家通知,都挂上那种风铃,天黑之后,家里人抬人出去埋了,其他人都要关上门,不能出来,连蜡烛都不能点。等人出了村子,才能……”
“才能什么,曹先生?”
“才能,开门,取下风铃……”
“曹先生?”
“那只狗……”
“是您看到的那只死掉的狗吗?”
“没有……他们没挂风铃……”
“嗯?曹先生,您的意思是家中死了动物,也都要和有人去世一样?”
“不是,不是所有动物,养的鸡鸭那种不算,但当宠物养的那种,就不是养了卖的、养了吃的那种,都要……我小时候,我爷爷养了一只鸟,被我家狗咬死了,就一样挂了风铃,还通知了其他人。到晚上,我们家一块儿把鸟埋了。那只狗肯定不是肉狗!村子没有养肉狗的,都是养猪什么的……他们没挂风铃……还烧了……”
“没有挂风铃,将它做成了菜,这在您的家乡是有什么说法吗?”
“不送葬,死掉的东西就不会走了……就不会走了……它,肯定是那只狗,是那只狗!他们肯定是这样害我!”
“我们在您身上并没有看到鬼魂。”
“啊?”
“您家乡目前看来也很太平宁静,并不是那种邪祟作祟厉害的地方。”
“我……那我就……我就不知道了……真不是这个?我觉得就是因为这个啊……”
“你父母那里,您有问过吗?有关您家和家乡断了联系的事情。”
“问了,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忙,而且没牵挂了,就断了。我……我还是觉得是因为那只狗的关系……”
“那我们会注意这方面的。那只狗的主人您还记得是谁吗?”
“不知道,我不认识。我要见面肯定能认出来,那张脸我还记得,但是是谁我就不知道了。”
“好的。打扰您了,曹先生。”
“哎,没有没有……你们,你们多久能查清楚这件事?”
“这点我们还不能确定。您家乡的人并不会怎么配合我们的调查。”
“嗯。”
2015年9月6日,再次前往祠堂村。联系到村委书记郑洪。音频文件。
“您好,郑书记。”
“你们好。咳,咳咳。嗯,你们是……”
“这是我们的工作证。”
“哦……这报纸是地方报纸吧?”
“是的,我们民庆市也正在进行城郊农地的征地工作,所以报社派遣我们来做一个专题报道。我们选择了一些比较典型的农业村镇,除了您这边,我们还有其他记者正在采访另一些村镇的情况。之后根据情况,我们的卫视台也会选择一些典型做详细报道。这个也是应和我们国家现在的改革政策……”
“对对对,是要响应国家的号召,我们也是这么想的。”
“但就我们昨天来这边看到的情况,这里已经有了一些小工厂,但都处于停产状态,村子里的民众似乎也有些情绪。最近是不是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情?”
“这个啊,主要是大家还不理解这种生活环境转型的重要性和优势。我们村委就一直在给大家做宣传和介绍工作,目前已经是有一定成效了。当然,我们的工作还需要继续努力……”
“郑书记,这种官腔其实可以省去。说实话,就征地、转型这方面,祠堂村并不能算作典型的案例,你们这边交出来的答卷也并不优秀,更谈不上完美。”
“……”
“我们很好奇,你们村子有没有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
“什么意思?”
“我们另外给这家公司公司供稿。你可以理解为兼职,或者赚外快。他们是网络自媒体的内容公司,就是你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些新闻,还有社交网站、论坛等地方看到的一些爆料啊、内幕啊,都是他们公司整理好内容,有选择性一点点往外发布的。一些社会热点也是从他们这边开始炒热的。您应该有使用网络吧?”
“嗯,我懂这个。你们这个,有点儿吓人啊,呵呵……我记得前两年,还有个当官的,被人揪出来手上戴名表吧?还有什么什么的……”
“是的,就是类似的事情。这世界上有挺多巧合的,不过有些事情其实不是凑巧。”
“……”
“郑书记,您不必担心,我们对村政府的消息没什么兴趣。说实话,你们没什么新闻性。我们听说祠堂村是个蛮有历史的地方,但古代的那个家族祠堂没有保留下来,对吧?”
“这个,我们也觉得很可惜,但这是历史问题,那个年代,你们记者很有问话,应该知道战乱的事情吧?祠堂就这样没了。这个我们是真的很无奈,也想过重建的……”
“另外,就是村里的一些传统。”
“嗯?”
“据我们打听到的情况,这个村子中如果有人去世,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挂上风铃,指引逝者离开。是这样吧?”
“……”
“郑书记?这一点有什么问题吗?”
“那个,你们有查过一些背景资料吗?”
“你是指哪方面?”
“我这边,我其实到这边没有多少年,我原本不是本地人。我一开始也不知道这些。但有一次村子里有老人去世,就他家人跟我说了这个情况。我因为工作缘故,搬到这里的第一天,就有人送我他们这里的风铃,跟我讲过一次。第一次讲的时候我没放心上,第二次讲,我觉得有些奇怪。就是他们的规矩,晚上出殡,出殡队伍出村子之前,其他人不能开门开灯,人一出村子,就要摘下风铃。那肯定要有个信号之类的,比如是出殡的队伍喊一声什么的,对吧?这里人有些方言的,但不怎么讲。我觉得这传统的东西,可能会用到,就很细心问了一句。”
“嗯。然后呢?”
“他们……那个人就很奇怪地跟我说,风铃声停了就行。风铃声停了,就能开门去把风铃摘下来了。这个不就是很奇怪吗?都没什么风啊?而且我挂上风铃,挂上去,没有风,那个风铃也动了。就一家、一家的动,都没有风的。这个就有些吓人了。我当时真的是想要走了,我在镇上还有房子的,原本家是在那边。但他们说不行,已经挂上了,只能晚上出殡之后收了风铃才能走。我就只好等到晚上。”
“晚上发生了什么?”
“您好,曹先生。打扰您了。”
“啊,你好你好。……你们……查出什么了吗?”
“暂时还没有。我想请问一下,您是不是知道您家乡的一个习俗,就是有人去世后,要在屋门口挂风铃……”
“对!是要挂风铃!我爷奶去世的时候,我姥姥姥爷去世的时候,也是这样,就是挂了风铃,全村子都要挂。家里人要一家家通知,都挂上那种风铃,天黑之后,家里人抬人出去埋了,其他人都要关上门,不能出来,连蜡烛都不能点。等人出了村子,才能……”
“才能什么,曹先生?”
“才能,开门,取下风铃……”
“曹先生?”
“那只狗……”
“是您看到的那只死掉的狗吗?”
“没有……他们没挂风铃……”
“嗯?曹先生,您的意思是家中死了动物,也都要和有人去世一样?”
“不是,不是所有动物,养的鸡鸭那种不算,但当宠物养的那种,就不是养了卖的、养了吃的那种,都要……我小时候,我爷爷养了一只鸟,被我家狗咬死了,就一样挂了风铃,还通知了其他人。到晚上,我们家一块儿把鸟埋了。那只狗肯定不是肉狗!村子没有养肉狗的,都是养猪什么的……他们没挂风铃……还烧了……”
“没有挂风铃,将它做成了菜,这在您的家乡是有什么说法吗?”
“不送葬,死掉的东西就不会走了……就不会走了……它,肯定是那只狗,是那只狗!他们肯定是这样害我!”
“我们在您身上并没有看到鬼魂。”
“啊?”
“您家乡目前看来也很太平宁静,并不是那种邪祟作祟厉害的地方。”
“我……那我就……我就不知道了……真不是这个?我觉得就是因为这个啊……”
“你父母那里,您有问过吗?有关您家和家乡断了联系的事情。”
“问了,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忙,而且没牵挂了,就断了。我……我还是觉得是因为那只狗的关系……”
“那我们会注意这方面的。那只狗的主人您还记得是谁吗?”
“不知道,我不认识。我要见面肯定能认出来,那张脸我还记得,但是是谁我就不知道了。”
“好的。打扰您了,曹先生。”
“哎,没有没有……你们,你们多久能查清楚这件事?”
“这点我们还不能确定。您家乡的人并不会怎么配合我们的调查。”
“嗯。”
2015年9月6日,再次前往祠堂村。联系到村委书记郑洪。音频文件。
“您好,郑书记。”
“你们好。咳,咳咳。嗯,你们是……”
“这是我们的工作证。”
“哦……这报纸是地方报纸吧?”
“是的,我们民庆市也正在进行城郊农地的征地工作,所以报社派遣我们来做一个专题报道。我们选择了一些比较典型的农业村镇,除了您这边,我们还有其他记者正在采访另一些村镇的情况。之后根据情况,我们的卫视台也会选择一些典型做详细报道。这个也是应和我们国家现在的改革政策……”
“对对对,是要响应国家的号召,我们也是这么想的。”
“但就我们昨天来这边看到的情况,这里已经有了一些小工厂,但都处于停产状态,村子里的民众似乎也有些情绪。最近是不是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情?”
“这个啊,主要是大家还不理解这种生活环境转型的重要性和优势。我们村委就一直在给大家做宣传和介绍工作,目前已经是有一定成效了。当然,我们的工作还需要继续努力……”
“郑书记,这种官腔其实可以省去。说实话,就征地、转型这方面,祠堂村并不能算作典型的案例,你们这边交出来的答卷也并不优秀,更谈不上完美。”
“……”
“我们很好奇,你们村子有没有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
“什么意思?”
“我们另外给这家公司公司供稿。你可以理解为兼职,或者赚外快。他们是网络自媒体的内容公司,就是你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些新闻,还有社交网站、论坛等地方看到的一些爆料啊、内幕啊,都是他们公司整理好内容,有选择性一点点往外发布的。一些社会热点也是从他们这边开始炒热的。您应该有使用网络吧?”
“嗯,我懂这个。你们这个,有点儿吓人啊,呵呵……我记得前两年,还有个当官的,被人揪出来手上戴名表吧?还有什么什么的……”
“是的,就是类似的事情。这世界上有挺多巧合的,不过有些事情其实不是凑巧。”
“……”
“郑书记,您不必担心,我们对村政府的消息没什么兴趣。说实话,你们没什么新闻性。我们听说祠堂村是个蛮有历史的地方,但古代的那个家族祠堂没有保留下来,对吧?”
“这个,我们也觉得很可惜,但这是历史问题,那个年代,你们记者很有问话,应该知道战乱的事情吧?祠堂就这样没了。这个我们是真的很无奈,也想过重建的……”
“另外,就是村里的一些传统。”
“嗯?”
“据我们打听到的情况,这个村子中如果有人去世,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挂上风铃,指引逝者离开。是这样吧?”
“……”
“郑书记?这一点有什么问题吗?”
“那个,你们有查过一些背景资料吗?”
“你是指哪方面?”
“我这边,我其实到这边没有多少年,我原本不是本地人。我一开始也不知道这些。但有一次村子里有老人去世,就他家人跟我说了这个情况。我因为工作缘故,搬到这里的第一天,就有人送我他们这里的风铃,跟我讲过一次。第一次讲的时候我没放心上,第二次讲,我觉得有些奇怪。就是他们的规矩,晚上出殡,出殡队伍出村子之前,其他人不能开门开灯,人一出村子,就要摘下风铃。那肯定要有个信号之类的,比如是出殡的队伍喊一声什么的,对吧?这里人有些方言的,但不怎么讲。我觉得这传统的东西,可能会用到,就很细心问了一句。”
“嗯。然后呢?”
“他们……那个人就很奇怪地跟我说,风铃声停了就行。风铃声停了,就能开门去把风铃摘下来了。这个不就是很奇怪吗?都没什么风啊?而且我挂上风铃,挂上去,没有风,那个风铃也动了。就一家、一家的动,都没有风的。这个就有些吓人了。我当时真的是想要走了,我在镇上还有房子的,原本家是在那边。但他们说不行,已经挂上了,只能晚上出殡之后收了风铃才能走。我就只好等到晚上。”
“晚上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