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三个小时的歌剧演出,每个细节都要做到位,而这些,都是要提前排练好的。可以说这三个小时,一分钟都不会浪费,这三个小时的时间还是挺久的。还不包括中场休息的半个小时间,七点开始演出,到结束也要十点半,都可以去电影院看两场爆米花电影了。
等人都到齐,也没什么歌剧演员迟到,周秀英鼎鼎大名,即便她不点名,自己也会觉得不好意思,既然干这行,职业精神还是要有的。
秦放歌这个作者也是忙里忙外的,他自己的歌剧角色尽管是主角,但演起来的时候,根本就毫无压力。歌剧演出,都是需要表演的,这也得看天赋,秦放歌这货在这方面还是相当不错的,演戏嘛!连生活中都会有,但他尽量只留在舞台上演戏,不要太夸张就好。
当然,这部歌剧唐璜,秦放歌这个主角只需要各方面耍帅就行,不管是在撩妹的时候,还是跑路的时候,甚至最后被拉入地狱,也是要营造出永不屈服,死不悔改的姿态来。用歌剧里的东西来形容,就是有“贵族气质”。贵族嘛,厚颜无耻是必备技能,颜值肯定也要过得去才行,言谈举止也要会装,必须得跟平民显出差距来不是?
对了,在歌剧演出之前,也必须要将全部的台词或者说歌词准备好。这点问题还真不大,因为作者就是秦放歌这个中国人,原剧本就自带中文翻译。但也一定要调好字幕的时间轴,同步显示在歌剧厅里的座位前面。要不然,这样的意大利语歌剧,没中文字幕的话,绝大部分观众都听不懂。
关于这个,周秀英和秦放歌自然不会忽略掉,不过这也应该是最简单的演出前准备。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要把握好时间轴,这个也得舞台上的演员们给力,配合得好才行。要不然,前后几秒钟,歌词意思就完全不一样的好不好。
当然,更多时候,歌剧院会用更油滑的方式,像是央视在屏幕底下滚出一排字幕,写着“歌词大意……”这样子,每次的歌剧演出,也确实没办法精确到每分每秒。
但周秀英还是要求大家都尽最大努力去做到最好,这样也能减少大剧院负责文字工作的工作人员的麻烦不是。
而最基本的要求,大家都必须做到,忘词什么罪不可赦,也不可能做提词器什么的。身为歌剧演员,背谱背歌词和台词都最是基本的功夫,要这点都做不到的话,还是别当歌剧演员了。
即便之前有进行排练,但大家的第一次正式在舞台上排练,还是问题不断。问题也出在多方面的,光是演出前的唐璜序曲,周秀英就不满意,虽没对大剧院的管弦乐团发火,但也觉得,“缺少激情,对观众的吸引力不够,我们需要让观众听了序曲后,停止吵闹说话把精神都集中在马上就要开始的歌剧上来。秦放歌的这首序曲写得特别经典,把序曲和歌剧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你们要充分理解并发挥序曲的重要作用来……”
大剧院管弦乐团的指挥于大伟面对周秀英的严格要求,也没资格说不,她可是总导演来着,管着整部歌剧的所有,包括他们管弦乐团的全部演奏。
序曲的重要不言而喻,一般而言,序曲的使命在于综合地叙述全剧发展的重要关键场面,奏出剧中代表主角的旋律,音乐内容预示了戏剧作品的故事情节。随着时间的推移,剧情因素也被引入序曲,使之逐步与歌剧的戏剧性融为一体,从而能更有效地引导观众进入歌剧发展的过程。
每个管弦乐团的指挥,个人指挥风格都会不一样,即便是同一样一首音乐上。周秀英倒也不是要限制于大伟的发挥,而是要从整部歌剧的整体风格来做考量。在她看来,秦放歌的这首《唐璜序曲》,完全是可以单独拿出来去交响音乐会上演奏的。
在这之前,秦放歌也有将整部歌剧的音乐改编成钢琴曲《唐璜的回忆》,是一首演奏难度超级变态的曲子。很多观众在没有充分了解这部歌剧的情况下,听起来都是相当困难的,秦放歌也不单是为了炫技,也可以算是为这部歌剧做宣传。最起码,很多粉丝知道了,这首唐璜的回忆,就是来自这部还未上演的歌剧唐璜。
说回这次的唐璜序曲来,秦放歌在序曲里加入了太多的东西,创作手法也比较特别。他用音乐的方式勾勒出来歌剧中完全对立的主要人物形象——严肃而古板的司令官与贪图自由享乐的唐璜,这其中还直接引用了部分剧情旋律,使得歌剧的中心思想在序曲中已经有了具体的反映。
这首序曲采用奏鸣曲方式写成,d小调,行板,具有相当独立的音乐形象。整首序曲的时间也是相当长的,有六分钟。漫长的引子几乎完整地引用了歌剧终场,司令官石像出现在唐璜家晚宴上的场景音乐。带着有葬礼进行曲的风格旋律,随后中提琴奏出的旋律情绪凄楚悲凉,宛如声声叹息。接着小提琴和长笛奏出上下徘徊,起伏不停的不稳定旋律,充满了阴沉不详的气氛,象征着歌剧中总督遭遇的悲剧性命运,同时,也是概括了全剧悲剧性的主题。
而在引子告一段落之后,序曲进入了奏鸣曲的快板部分,d大调,这是整首作品最主要的部分,内容和音乐性格,与前面的序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周秀英反复对于大伟和管弦乐团强调,也不是无的放矢,实在是因为在歌剧行家眼里耳中,序曲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要是管弦乐团连序曲的演奏不好,又怎么敢期望他们后面能演出得特别精彩?
于大伟其实也有仔细分析过这首唐璜序曲,但就深入程度而言,跟周秀英和秦放歌这样的比起来,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也是由于周秀英要求高的缘故,要知道,当初莫扎特在创作这首唐璜序曲的时候,是在演出前几个小时内才创作好的,根本也就没给当初负责伴奏的管弦乐团成员和指挥练习的时间。
这会,秦放歌也跑不掉了,周秀英让他直接跟于大伟好好交流。
于是,他也少不得要多说下自己创作时候的想法,其实原作者是莫扎特来着,秦放歌也只能抱着对这位伟大作曲家致意的态度,好好说说这唐璜序曲中的东西,保留了莫扎特的音乐,就是对他最好的尊重。
有了这样的明悟,秦放歌跟于大伟交流起来的时候,也就没了心理压力。
在这部分,他用简洁而富有舞蹈性的旋律塑造出了主人公唐璜复杂而又充满魅力的个性形象,音乐风格变得明快、轻松而富有活力和朝气,与先前深沉的引子形成鲜明的对比。随后的部分在调性色彩和器乐编配上显得更为丰富多彩,旋律和节奏越来越激动人心,其实这个高潮部分正预示着主人公唐璜为追求享乐生活而与那些阻碍他自由的对立者所展开的斗争。
随后的再现部,唐璜的“浪子”形象重新出现,音乐随之变得清澈,不知不觉地把音乐转入歌剧的序幕。莫扎特把序曲同歌剧直接联系在一起,也是本剧的一大特色。与之前的《后宫诱逃》类似,为了能让这首序曲独立地在音乐会上演出,莫扎特还特意为它追加了一段尾声;而其同辈作曲家安德烈也曾为该曲谱写过一个精致而复杂的结尾。
在这里,秦放歌也把这个华丽的热烈的音乐高潮进行了改编,就是为了让观众能在第一时间内收摄心神,代入到歌剧演出中来。而且,这样一来,歌剧同行和作曲家乐评那边,也没什么可以挑剔的。
讲真的,大剧院管弦乐团的水平上限并不高,但并不妨碍他们在往上提升一些。秦放歌在别的时候可以偷懒,这部歌剧唐璜的演出上,周秀英却是不允许的。她在私下地甚至都说了,歌剧演员那边她可以帮着压阵,其他事情他都可以不管。
但管弦乐团这边,必须得他亲自出马才行。周秀英还建议他完全可以去在那些管弦乐团成员前面露两手,教教他们如何演奏小提琴大提琴之类的,他不是马上要开交响音乐会,还会演出小提琴协奏曲吗?
总之,秦放歌想出工不出力是不现实的,周秀英决不允许大家把这次的唐璜首演搞砸。之前大剧院管弦乐团忙她就不说,因为他们要参与来大剧院演出的歌剧伴奏,基本都是他们负责的,然后有时候还要演奏交响曲什么的。之前的排练,基本都是由钢琴伴奏完成的。
现在嘛,最后几天准备时间,再不努力点的话,就对不起他们自己的工作了。
不得不说的是,周秀英这步棋走得还是相当对的,要知道,一部歌剧演出中,音乐就是根本,甚至剧情都是要以音乐为主的。相对而言,服装道具舞台美术设计这些,都没有核心的音乐重要。
周秀英一来就给了于大伟和大剧院管弦乐团一个下马威,说得也都有理有据,于大伟他们自己其实也挺心虚的。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他们之前排练这部歌剧的时间并不多,尽管也是很早就有拿到歌剧的总谱和分谱,反正都是国家大剧院这边负责的。
有秦放歌这个作者在,于大伟和一众管弦乐团成员也都看出周秀英的意思了,就是准备让秦放歌来调教一下他们管弦乐团,免得拖了大家的后腿。秦放歌也是准备扎根管弦乐团,跟他们深度交流。
他们底气不足,但好歹还是要脸的,眼下还能怎么办?知耻而后勇,拼命练呗!
秦放歌也确实是有真材实料的,不光作曲上有两把刷子,嘴上功夫了得,手上的功夫更是过硬。光是这六分钟的唐璜序曲,钢琴什么的就不用秦放歌多炫耀,他所演奏的
《唐璜的回忆》,古典音乐圈子内,没几个人不知道,除了那些孤陋寡闻的。
秦放歌这货讲到激动处,也如周秀英所愿,很礼貌的跟小提琴首席齐峻借他的小提琴一用,他也不好说不借。于大伟这个指挥何尝看不出他是准备要装逼,但不能直接戳穿,心底也琢磨着给管弦乐团成员点教训,煞煞他们的骄傲也是极好的,不得不说的,自命不凡的成员还是相当多的,即便像现在这样,大家嘴上都不说。于是,于大伟也相当配合着说秦放歌下个月的交响音乐会上会有小提琴协奏曲演出,可惜没办法搞到门票。
这个秦放歌也爱莫能助,而且他找的是中国爱乐乐团,虽然和国家大剧院的管弦乐团没有太直接的竞争关系,但终归还是会有些尴尬的不是。
抛开这些不提,秦放歌这货在拿到小提琴后,很快就现场为管弦乐团的成员们做出来完美的示范。管弦乐团中,小提琴组的成员数量是最多的,也都是以实力说话的,要不然,也不会有首席和普通成员之分了,连在乐团的薪酬待遇,话语权都不一样的。
秦放歌的小提琴演奏惊艳全场,在这首唐璜序曲中,小提琴组的发挥至关重要。
男性声部中之所以选用男中音做为唐璜的声部,也是由于男中音的音色特点决定的。男中音是介于男低音和男高音之间的声部,声音上既保持了男高音的高亢明亮,又兼具男低音的浑厚结实。这样的音色,最能凸显出唐璜的高贵气质和生性风流的性格特征。具体而言,音色中的沉重稳健可以称托唐璜的贵族气质,而音色中的柔美可以显露他的万般深情。
再加上里面的角色众变换,复杂多变的剧情也决定了,唐璜的声音既要保持贵族的宽广明亮,同时又要兼具轻巧,柔和的特别,这也抒情男中音的精准定位。
(本章完)
等人都到齐,也没什么歌剧演员迟到,周秀英鼎鼎大名,即便她不点名,自己也会觉得不好意思,既然干这行,职业精神还是要有的。
秦放歌这个作者也是忙里忙外的,他自己的歌剧角色尽管是主角,但演起来的时候,根本就毫无压力。歌剧演出,都是需要表演的,这也得看天赋,秦放歌这货在这方面还是相当不错的,演戏嘛!连生活中都会有,但他尽量只留在舞台上演戏,不要太夸张就好。
当然,这部歌剧唐璜,秦放歌这个主角只需要各方面耍帅就行,不管是在撩妹的时候,还是跑路的时候,甚至最后被拉入地狱,也是要营造出永不屈服,死不悔改的姿态来。用歌剧里的东西来形容,就是有“贵族气质”。贵族嘛,厚颜无耻是必备技能,颜值肯定也要过得去才行,言谈举止也要会装,必须得跟平民显出差距来不是?
对了,在歌剧演出之前,也必须要将全部的台词或者说歌词准备好。这点问题还真不大,因为作者就是秦放歌这个中国人,原剧本就自带中文翻译。但也一定要调好字幕的时间轴,同步显示在歌剧厅里的座位前面。要不然,这样的意大利语歌剧,没中文字幕的话,绝大部分观众都听不懂。
关于这个,周秀英和秦放歌自然不会忽略掉,不过这也应该是最简单的演出前准备。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要把握好时间轴,这个也得舞台上的演员们给力,配合得好才行。要不然,前后几秒钟,歌词意思就完全不一样的好不好。
当然,更多时候,歌剧院会用更油滑的方式,像是央视在屏幕底下滚出一排字幕,写着“歌词大意……”这样子,每次的歌剧演出,也确实没办法精确到每分每秒。
但周秀英还是要求大家都尽最大努力去做到最好,这样也能减少大剧院负责文字工作的工作人员的麻烦不是。
而最基本的要求,大家都必须做到,忘词什么罪不可赦,也不可能做提词器什么的。身为歌剧演员,背谱背歌词和台词都最是基本的功夫,要这点都做不到的话,还是别当歌剧演员了。
即便之前有进行排练,但大家的第一次正式在舞台上排练,还是问题不断。问题也出在多方面的,光是演出前的唐璜序曲,周秀英就不满意,虽没对大剧院的管弦乐团发火,但也觉得,“缺少激情,对观众的吸引力不够,我们需要让观众听了序曲后,停止吵闹说话把精神都集中在马上就要开始的歌剧上来。秦放歌的这首序曲写得特别经典,把序曲和歌剧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你们要充分理解并发挥序曲的重要作用来……”
大剧院管弦乐团的指挥于大伟面对周秀英的严格要求,也没资格说不,她可是总导演来着,管着整部歌剧的所有,包括他们管弦乐团的全部演奏。
序曲的重要不言而喻,一般而言,序曲的使命在于综合地叙述全剧发展的重要关键场面,奏出剧中代表主角的旋律,音乐内容预示了戏剧作品的故事情节。随着时间的推移,剧情因素也被引入序曲,使之逐步与歌剧的戏剧性融为一体,从而能更有效地引导观众进入歌剧发展的过程。
每个管弦乐团的指挥,个人指挥风格都会不一样,即便是同一样一首音乐上。周秀英倒也不是要限制于大伟的发挥,而是要从整部歌剧的整体风格来做考量。在她看来,秦放歌的这首《唐璜序曲》,完全是可以单独拿出来去交响音乐会上演奏的。
在这之前,秦放歌也有将整部歌剧的音乐改编成钢琴曲《唐璜的回忆》,是一首演奏难度超级变态的曲子。很多观众在没有充分了解这部歌剧的情况下,听起来都是相当困难的,秦放歌也不单是为了炫技,也可以算是为这部歌剧做宣传。最起码,很多粉丝知道了,这首唐璜的回忆,就是来自这部还未上演的歌剧唐璜。
说回这次的唐璜序曲来,秦放歌在序曲里加入了太多的东西,创作手法也比较特别。他用音乐的方式勾勒出来歌剧中完全对立的主要人物形象——严肃而古板的司令官与贪图自由享乐的唐璜,这其中还直接引用了部分剧情旋律,使得歌剧的中心思想在序曲中已经有了具体的反映。
这首序曲采用奏鸣曲方式写成,d小调,行板,具有相当独立的音乐形象。整首序曲的时间也是相当长的,有六分钟。漫长的引子几乎完整地引用了歌剧终场,司令官石像出现在唐璜家晚宴上的场景音乐。带着有葬礼进行曲的风格旋律,随后中提琴奏出的旋律情绪凄楚悲凉,宛如声声叹息。接着小提琴和长笛奏出上下徘徊,起伏不停的不稳定旋律,充满了阴沉不详的气氛,象征着歌剧中总督遭遇的悲剧性命运,同时,也是概括了全剧悲剧性的主题。
而在引子告一段落之后,序曲进入了奏鸣曲的快板部分,d大调,这是整首作品最主要的部分,内容和音乐性格,与前面的序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周秀英反复对于大伟和管弦乐团强调,也不是无的放矢,实在是因为在歌剧行家眼里耳中,序曲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要是管弦乐团连序曲的演奏不好,又怎么敢期望他们后面能演出得特别精彩?
于大伟其实也有仔细分析过这首唐璜序曲,但就深入程度而言,跟周秀英和秦放歌这样的比起来,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也是由于周秀英要求高的缘故,要知道,当初莫扎特在创作这首唐璜序曲的时候,是在演出前几个小时内才创作好的,根本也就没给当初负责伴奏的管弦乐团成员和指挥练习的时间。
这会,秦放歌也跑不掉了,周秀英让他直接跟于大伟好好交流。
于是,他也少不得要多说下自己创作时候的想法,其实原作者是莫扎特来着,秦放歌也只能抱着对这位伟大作曲家致意的态度,好好说说这唐璜序曲中的东西,保留了莫扎特的音乐,就是对他最好的尊重。
有了这样的明悟,秦放歌跟于大伟交流起来的时候,也就没了心理压力。
在这部分,他用简洁而富有舞蹈性的旋律塑造出了主人公唐璜复杂而又充满魅力的个性形象,音乐风格变得明快、轻松而富有活力和朝气,与先前深沉的引子形成鲜明的对比。随后的部分在调性色彩和器乐编配上显得更为丰富多彩,旋律和节奏越来越激动人心,其实这个高潮部分正预示着主人公唐璜为追求享乐生活而与那些阻碍他自由的对立者所展开的斗争。
随后的再现部,唐璜的“浪子”形象重新出现,音乐随之变得清澈,不知不觉地把音乐转入歌剧的序幕。莫扎特把序曲同歌剧直接联系在一起,也是本剧的一大特色。与之前的《后宫诱逃》类似,为了能让这首序曲独立地在音乐会上演出,莫扎特还特意为它追加了一段尾声;而其同辈作曲家安德烈也曾为该曲谱写过一个精致而复杂的结尾。
在这里,秦放歌也把这个华丽的热烈的音乐高潮进行了改编,就是为了让观众能在第一时间内收摄心神,代入到歌剧演出中来。而且,这样一来,歌剧同行和作曲家乐评那边,也没什么可以挑剔的。
讲真的,大剧院管弦乐团的水平上限并不高,但并不妨碍他们在往上提升一些。秦放歌在别的时候可以偷懒,这部歌剧唐璜的演出上,周秀英却是不允许的。她在私下地甚至都说了,歌剧演员那边她可以帮着压阵,其他事情他都可以不管。
但管弦乐团这边,必须得他亲自出马才行。周秀英还建议他完全可以去在那些管弦乐团成员前面露两手,教教他们如何演奏小提琴大提琴之类的,他不是马上要开交响音乐会,还会演出小提琴协奏曲吗?
总之,秦放歌想出工不出力是不现实的,周秀英决不允许大家把这次的唐璜首演搞砸。之前大剧院管弦乐团忙她就不说,因为他们要参与来大剧院演出的歌剧伴奏,基本都是他们负责的,然后有时候还要演奏交响曲什么的。之前的排练,基本都是由钢琴伴奏完成的。
现在嘛,最后几天准备时间,再不努力点的话,就对不起他们自己的工作了。
不得不说的是,周秀英这步棋走得还是相当对的,要知道,一部歌剧演出中,音乐就是根本,甚至剧情都是要以音乐为主的。相对而言,服装道具舞台美术设计这些,都没有核心的音乐重要。
周秀英一来就给了于大伟和大剧院管弦乐团一个下马威,说得也都有理有据,于大伟他们自己其实也挺心虚的。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他们之前排练这部歌剧的时间并不多,尽管也是很早就有拿到歌剧的总谱和分谱,反正都是国家大剧院这边负责的。
有秦放歌这个作者在,于大伟和一众管弦乐团成员也都看出周秀英的意思了,就是准备让秦放歌来调教一下他们管弦乐团,免得拖了大家的后腿。秦放歌也是准备扎根管弦乐团,跟他们深度交流。
他们底气不足,但好歹还是要脸的,眼下还能怎么办?知耻而后勇,拼命练呗!
秦放歌也确实是有真材实料的,不光作曲上有两把刷子,嘴上功夫了得,手上的功夫更是过硬。光是这六分钟的唐璜序曲,钢琴什么的就不用秦放歌多炫耀,他所演奏的
《唐璜的回忆》,古典音乐圈子内,没几个人不知道,除了那些孤陋寡闻的。
秦放歌这货讲到激动处,也如周秀英所愿,很礼貌的跟小提琴首席齐峻借他的小提琴一用,他也不好说不借。于大伟这个指挥何尝看不出他是准备要装逼,但不能直接戳穿,心底也琢磨着给管弦乐团成员点教训,煞煞他们的骄傲也是极好的,不得不说的,自命不凡的成员还是相当多的,即便像现在这样,大家嘴上都不说。于是,于大伟也相当配合着说秦放歌下个月的交响音乐会上会有小提琴协奏曲演出,可惜没办法搞到门票。
这个秦放歌也爱莫能助,而且他找的是中国爱乐乐团,虽然和国家大剧院的管弦乐团没有太直接的竞争关系,但终归还是会有些尴尬的不是。
抛开这些不提,秦放歌这货在拿到小提琴后,很快就现场为管弦乐团的成员们做出来完美的示范。管弦乐团中,小提琴组的成员数量是最多的,也都是以实力说话的,要不然,也不会有首席和普通成员之分了,连在乐团的薪酬待遇,话语权都不一样的。
秦放歌的小提琴演奏惊艳全场,在这首唐璜序曲中,小提琴组的发挥至关重要。
男性声部中之所以选用男中音做为唐璜的声部,也是由于男中音的音色特点决定的。男中音是介于男低音和男高音之间的声部,声音上既保持了男高音的高亢明亮,又兼具男低音的浑厚结实。这样的音色,最能凸显出唐璜的高贵气质和生性风流的性格特征。具体而言,音色中的沉重稳健可以称托唐璜的贵族气质,而音色中的柔美可以显露他的万般深情。
再加上里面的角色众变换,复杂多变的剧情也决定了,唐璜的声音既要保持贵族的宽广明亮,同时又要兼具轻巧,柔和的特别,这也抒情男中音的精准定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