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殿是官家的书房,也是问政之所,苏轼不知为何有些胆战心惊,眼前的宫殿完全没有乾宇殿那般宏伟高大,但却有一种无形的压力。
他苏轼是什么人?不在乎所谓的官途,也不在乎所谓的名利,更不在乎那高高在上几乎不可触摸的青史留名……那自己怕什么?!
苏轼这个感性的人微微寻思便明白了,自己在乎的是赵灵儿,怕的就是面对眼前这个大宋的统治者,自己未来的岳丈!
三才已经在门口等候,在看到苏轼蜗牛般的速度往上爬的时候微微撇嘴道:“状元郎也有害怕的时候,昨夜你可是胆大包天嘞!咱们官家和后宫的掌上明珠居然和你一起厮混与……那种地方!老奴可告诉你,中宫娘娘已经知道了!”
苏轼尴尬的笑了笑,他知道三才这是在帮他,小心的问到:“那灵儿还好吗?”
“倒是没什么,只不过十遍《女则》可不是好抄的嘞!”
“呼,这便没事了……”
“你倒是个人精,官家在勤政殿中批阅奏书,传下话来,若是你到了便进去,老奴我还从未见过官家有如此厚待你这样不知死活的人嘞!”
“承您吉言,苏轼向来如此,不过是肚子中的东西被官家看重罢了。”
墙上的浮雕精美绝伦,宫柱上的祥云,墙壁上的浮雕仿佛巨龙真的从一望无际的大海之中汹涌而来,那一出红日更是让人觉得刺目。
在那一轮红日的对面,数丈高的大宋舆图更是比奢华的浮雕更加让人觉得震撼,整个大宋在地图上一览无余,首张乾坤,气吞山河之势扑面而来。
苏轼心中稍稍有些忐忑,被一个人打量没有什么,但若是被一头凶兽从上倒下的大量却不是什么舒服的事情,原先在乾宇殿他可没有机会如此近的接触皇帝。
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的官家仍然显得那么的年轻,就像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这让苏轼甚至开始怀疑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只比自己大几岁的前辈。
勤政殿中已久是安静异常,安静的让苏轼感觉到了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他下意识的凑近,看到的是一手潇洒的飞白,说来也是令人诧异,官家的书法极好,可整个勤政殿中却没有官家的一副手书。
苏轼是个极为喜欢书法的人,虽然是惊鸿一瞥,可却觉得官家的飞白气势惊人,甚至连笔尖与奏疏的摩擦声中都充满了金戈铁马,其中的帝王之气甚是骇人。
字是一个人的门面,从这一手飞白便能看得出眼前的官家不可貌相,父亲说官家上过战场,不单单是如先帝一般御驾亲征,摆驾在前线,而是真的长刀饮血疾驰敌阵,而那位辽朝的皇帝真的是倒在眼前这位如书生般儒雅的帝王手中。
现在苏轼终于明白,为何常说陛下胆气过人,能断常人,不,应该是往昔之君不能断之事。
眼前的官家并未抬头,也没有说话,但苏轼相信他应该知晓自己已经到了,随意的那一挥手便显示了帝王的无伤权威,让自己倍感压力的站在一旁。
苏轼慢慢的开始转变心态,也没办法不转变心态,赵祯的帝王气度完全压倒了他看待人的眼光,苏轼现在并非是用面对未来岳丈的心态,而是面对一国之君,统御万民的帝王心态来看待赵祯。
这位大宋官家给他的感觉一下变得伟岸起来,他苏轼天生就是个积极向上的乐天派,对于他来说,遇到赵祯这样的帝王,是人生一大幸事,是文人的一大幸事。
自官家亲政以来,先是消除了三冗,解决了一个巨大的难题,这是一个刚刚出现就被官家“掐死”的不祥苗头,苏轼知道这三冗的出现会对大宋带来多大的危害,虽然他没有亲历,可父亲对他说过。
三冗的消失是大宋巨龙起运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冗兵,冗费,冗官,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只需兵来将挡水来土屯便可,但说着简单,真要坐起来却极为冗长。
最让苏轼惊叹的是,官家八岁亲政!这是一个谁也没有发现或者是发现都不敢说出来的问题!官家八岁亲政,消除大宋三冗的时候也不过才十来岁而已!
现在想来,这不单单是天资过人,而是有着寻常人没有的大智慧和大魄力。
苏轼小心的打量着赵祯,眼前官家的气度确实非比常人,而是有着一种强大的自信和气魄在其中,苏轼愈发的心惊,完全推翻了自己之前的臆想。
有这样的帝王不正式自己和诸多有能力,有才干的官员最庆幸的事情吗?
“苏子瞻,你站在这里作甚?朕让你坐下!”
“谢官家。”
放下手中的毛笔,轻轻的在笔洗中甩动,红色的朱砂便化开了,赵祯的御案从不让三才插手,最多便是让他研墨,三才已经习惯了,但苏轼却颇为惊讶。
赵祯瞧了他一眼:“朕是觉得你挡光了……三才给他上个锦凳。”
苏轼尴尬的在锦凳上坐下,赵祯也放下手中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大文豪不禁微微一笑,当初自己可是剽窃过人家的传世名作《水调歌头中秋》,说来自己可是在面对债主。
“苏子瞻,这里也没有外人,朕也不喜拐弯抹角,你听着朕说着。”
“臣遵旨!”
赵祯也不和他苏子瞻客气,对于苏轼这样性格直爽的人就不能用朝堂上的弯弯绕,越是直接越是简单,赵祯一直有着自己的考量。
看待一个人不能单单是看待他的能力,作为皇帝,他把苏轼的人品和性格都纳入了自己的考量范围,对于苏轼的问题他深思了许久,最后他发现其实以苏子瞻的性格完全不适合在“纷乱嘈杂”的官场之中厮混。
他是个揉不得沙子也不屑与别人厮混的人,一起喝酒吟诗作对可以,但若是让他与各种利益纠缠,苟且,苏子瞻绝对办不到,所以他在官场的前途会非常失意,并且患得患失。
人无完人,堂堂苏轼也有自己的缺陷,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
他苏轼是什么人?不在乎所谓的官途,也不在乎所谓的名利,更不在乎那高高在上几乎不可触摸的青史留名……那自己怕什么?!
苏轼这个感性的人微微寻思便明白了,自己在乎的是赵灵儿,怕的就是面对眼前这个大宋的统治者,自己未来的岳丈!
三才已经在门口等候,在看到苏轼蜗牛般的速度往上爬的时候微微撇嘴道:“状元郎也有害怕的时候,昨夜你可是胆大包天嘞!咱们官家和后宫的掌上明珠居然和你一起厮混与……那种地方!老奴可告诉你,中宫娘娘已经知道了!”
苏轼尴尬的笑了笑,他知道三才这是在帮他,小心的问到:“那灵儿还好吗?”
“倒是没什么,只不过十遍《女则》可不是好抄的嘞!”
“呼,这便没事了……”
“你倒是个人精,官家在勤政殿中批阅奏书,传下话来,若是你到了便进去,老奴我还从未见过官家有如此厚待你这样不知死活的人嘞!”
“承您吉言,苏轼向来如此,不过是肚子中的东西被官家看重罢了。”
墙上的浮雕精美绝伦,宫柱上的祥云,墙壁上的浮雕仿佛巨龙真的从一望无际的大海之中汹涌而来,那一出红日更是让人觉得刺目。
在那一轮红日的对面,数丈高的大宋舆图更是比奢华的浮雕更加让人觉得震撼,整个大宋在地图上一览无余,首张乾坤,气吞山河之势扑面而来。
苏轼心中稍稍有些忐忑,被一个人打量没有什么,但若是被一头凶兽从上倒下的大量却不是什么舒服的事情,原先在乾宇殿他可没有机会如此近的接触皇帝。
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的官家仍然显得那么的年轻,就像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这让苏轼甚至开始怀疑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只比自己大几岁的前辈。
勤政殿中已久是安静异常,安静的让苏轼感觉到了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他下意识的凑近,看到的是一手潇洒的飞白,说来也是令人诧异,官家的书法极好,可整个勤政殿中却没有官家的一副手书。
苏轼是个极为喜欢书法的人,虽然是惊鸿一瞥,可却觉得官家的飞白气势惊人,甚至连笔尖与奏疏的摩擦声中都充满了金戈铁马,其中的帝王之气甚是骇人。
字是一个人的门面,从这一手飞白便能看得出眼前的官家不可貌相,父亲说官家上过战场,不单单是如先帝一般御驾亲征,摆驾在前线,而是真的长刀饮血疾驰敌阵,而那位辽朝的皇帝真的是倒在眼前这位如书生般儒雅的帝王手中。
现在苏轼终于明白,为何常说陛下胆气过人,能断常人,不,应该是往昔之君不能断之事。
眼前的官家并未抬头,也没有说话,但苏轼相信他应该知晓自己已经到了,随意的那一挥手便显示了帝王的无伤权威,让自己倍感压力的站在一旁。
苏轼慢慢的开始转变心态,也没办法不转变心态,赵祯的帝王气度完全压倒了他看待人的眼光,苏轼现在并非是用面对未来岳丈的心态,而是面对一国之君,统御万民的帝王心态来看待赵祯。
这位大宋官家给他的感觉一下变得伟岸起来,他苏轼天生就是个积极向上的乐天派,对于他来说,遇到赵祯这样的帝王,是人生一大幸事,是文人的一大幸事。
自官家亲政以来,先是消除了三冗,解决了一个巨大的难题,这是一个刚刚出现就被官家“掐死”的不祥苗头,苏轼知道这三冗的出现会对大宋带来多大的危害,虽然他没有亲历,可父亲对他说过。
三冗的消失是大宋巨龙起运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冗兵,冗费,冗官,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只需兵来将挡水来土屯便可,但说着简单,真要坐起来却极为冗长。
最让苏轼惊叹的是,官家八岁亲政!这是一个谁也没有发现或者是发现都不敢说出来的问题!官家八岁亲政,消除大宋三冗的时候也不过才十来岁而已!
现在想来,这不单单是天资过人,而是有着寻常人没有的大智慧和大魄力。
苏轼小心的打量着赵祯,眼前官家的气度确实非比常人,而是有着一种强大的自信和气魄在其中,苏轼愈发的心惊,完全推翻了自己之前的臆想。
有这样的帝王不正式自己和诸多有能力,有才干的官员最庆幸的事情吗?
“苏子瞻,你站在这里作甚?朕让你坐下!”
“谢官家。”
放下手中的毛笔,轻轻的在笔洗中甩动,红色的朱砂便化开了,赵祯的御案从不让三才插手,最多便是让他研墨,三才已经习惯了,但苏轼却颇为惊讶。
赵祯瞧了他一眼:“朕是觉得你挡光了……三才给他上个锦凳。”
苏轼尴尬的在锦凳上坐下,赵祯也放下手中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大文豪不禁微微一笑,当初自己可是剽窃过人家的传世名作《水调歌头中秋》,说来自己可是在面对债主。
“苏子瞻,这里也没有外人,朕也不喜拐弯抹角,你听着朕说着。”
“臣遵旨!”
赵祯也不和他苏子瞻客气,对于苏轼这样性格直爽的人就不能用朝堂上的弯弯绕,越是直接越是简单,赵祯一直有着自己的考量。
看待一个人不能单单是看待他的能力,作为皇帝,他把苏轼的人品和性格都纳入了自己的考量范围,对于苏轼的问题他深思了许久,最后他发现其实以苏子瞻的性格完全不适合在“纷乱嘈杂”的官场之中厮混。
他是个揉不得沙子也不屑与别人厮混的人,一起喝酒吟诗作对可以,但若是让他与各种利益纠缠,苟且,苏子瞻绝对办不到,所以他在官场的前途会非常失意,并且患得患失。
人无完人,堂堂苏轼也有自己的缺陷,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