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威仪高大,安静祥和,一点檀香在纯铜的仙鹤香炉中缓缓升起,仿佛一双无形的手在拖起它缓缓上升,静谧之中显得异常肃穆。
赵祯在一张明黄色的圣旨上写下靖宗二字。
这是给予王亨的庙号,取的是“实靖夷我邦”的多谋之意,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安定,平静之意,这就要看高丽人自己的理解了。
有庙号自然要有谥号,不过这可比庙号难得多,并非如看着那么简单,虽然也是短短的两个字,却要高度概括这个君王或是名士的一生。
庙号是皇帝才能享受的东西,它是形容帝王在这个王朝所在的地位或是个人的品行的一个小结,如太祖,太宗,世宗,高宗等等,这样的庙号共有一百零三种之多。
当然出于为尊者讳的目的,这些庙号中极难有不敬或是不尊的称谓,大多是溢美之词,许多甚至超过了本人身前所能享受的待遇,不过既然人已经死了,死者为大,何况是皇帝?
但谥号不同,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这是世人的权利,也是史家的权利,要载入史册之中,评定位高权重者一生的功过是非,春秋之时极为流行,死者往往会获得亲友相赠的谥号,甚至有些泛滥,不知是出于公理还是出于私心,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应当废除。
所以在秦朝是没有谥号的,直到西汉建立之后,又把这种小而精的“人生总结”给恢复了起来。
谥号往往和庙号差不多,也是简短的两个字,但这两个字的分量可谓是重于泰山之威!它会如一般真实的小刀,把这个人的所有伪装和强权剥开,露出赤裸条条的内在。
开始的时候只有美谥和平谥两种,可到了之后便逐渐有了恶谥,他不以君王的意志进行转移,当然这个时候当朝的君王已经完蛋了,后继之君也不会去干涉谥号的平定。
于是自周厉王姬胡开始,便出现了真实评价暴君的恶谥,周厉王是一个贪婪的君,国人发动暴动,他逃到彘并死在那里,“厉”便是对他予以斥责的“恶谥”。
身为一个皇帝,庙号不一定有,但必有谥号,这已经是一种华夏传统,也逐渐成为亚洲所有王朝的传统,因为华夏的发展历史就是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历史。
赵祯提笔思索良久,王亨是高丽的国主,对他的庙号方便评价,毕竟只是排名的问题,只要不僭越便不会有任何不妥,也不会受到高丽君臣的反对和指责,谥号不同嘞!
一旦自己写下俩个不妥帖的字,这便会触动大宋与高丽之间的关系,非是开玩笑的话,而是实实在在。
高丽人希望通过这件事试探清楚大宋对高丽的态度,但若是赵祯给的谥号太过,则会让世人觉得他王亨担当不起这谥号,也同样败坏赵祯和大宋的名声。
这下反倒是变成了烫手的山芋,不过赵祯并非骑虎难下,中正平和的谥号多得很,笔尖轻触纸张,鲜红的朱砂墨水便在明黄色的绢纸上留下了工整方正的字体。
三才小心的吹干上面的墨迹,从木盒中取出赵祯的神宝放在印泥之上,赵祯伸手盖下,便完成了最后的步骤,上国对藩属之国君主的最后赠与。
使者接过之后,便要当着赵祯的面再次打开以示恩荣之意,以楷书所写的“容惠”二字跃然纸上,容字意义众多,在谥号中多以宽宏大量之意,也表示王亨的心胸,贴切却不过分夸赞,而惠字便简单的多,惠同慧取聪慧之意。
而在《说文》中更有着相当高的赞美——惠,仁也,如此容惠二字便可理解为,仁爱聪慧而又心胸宽广的人。
这样的评价相当的贴合王亨本人,也要多依赖于大宋对情报的收集,否则赵祯可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他而不被贻笑大方,高丽使者恭敬的拜下以示尊敬。
赵祯开口道:“庙号,谥号已经赐下,不日朕便派遣使者以金书金册赐予王徽,希望他能统领高丽与大宋修永世之好!”
使者拜下:“谢大宋皇帝陛下!”
这么说来便是承认了大宋与高丽之间的关系,也是承认两国和平相处的未来,完全和陛下想的一样,大宋皇帝不会与高丽之间再起刀兵。
赵祯对高丽的看重要远比倭国来的关心,这个半岛虽然不是兵家必争之地,可却对辽东非常重要,尤其是现在的辽东,大宋与女真之地中间还隔着辽人的辽阳府和中京道,若是想要抵达辽东必须要从倭国绕道,这对航运来说实在太过冗长。
若是能从高丽借道,那便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毕竟辽东和大宋之间在海上就隔着一个高丽而已。
高丽王朝开京的重光殿内,这坐宫殿的格局与装饰和大宋的相差无几,已经在灵柩之前继位的高丽国主王徽便坐在高高的御座上。
大殿之内空无一人,只有碳盆中木炭燃烧的爆裂声,王徽紧紧的盯着殿外的大门,刚刚已经传来消息,遣宋使已经回到开京,这将是高丽和大宋之间的一次重要交流。
赵祯所想的其实也是王徽所想,在派出使者之前,王徽便打定主意要改善与大宋之间的关系,在他眼中大宋就像是一块巨大的糕饼,只要和大宋有所沾染便能从中获取大量的利益。
如今的高丽在皇兄王亨的引领下已经开始逐步崛起,而自己要做的则是中兴!先皇兄和自己早有商议,他要把高丽一步步的崛起,而自己要做的便是继往开来,最难的事情他已经做了,剩下的便是自己的事情!
殿外传来一阵匆忙的传报声,殿门在吱呀声中开启,使者跪拜于地朗声说道:“大宋皇帝赐下先王庙号,靖宗!谥号容惠!另有金书,金册,及大宋皇帝常服赐下!”
前面的都算不得什么,若是连赐下庙号,谥号都不肯未免太有失上国风范,而最后的金书金册以及更重要的常服便尤为惊人,只有关系紧密之人才有机会多得皇帝的常服。
显然这是在与高丽示好,也证明了王徽心中的猜测……高丽与大宋之间利益共通!
赵祯在一张明黄色的圣旨上写下靖宗二字。
这是给予王亨的庙号,取的是“实靖夷我邦”的多谋之意,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安定,平静之意,这就要看高丽人自己的理解了。
有庙号自然要有谥号,不过这可比庙号难得多,并非如看着那么简单,虽然也是短短的两个字,却要高度概括这个君王或是名士的一生。
庙号是皇帝才能享受的东西,它是形容帝王在这个王朝所在的地位或是个人的品行的一个小结,如太祖,太宗,世宗,高宗等等,这样的庙号共有一百零三种之多。
当然出于为尊者讳的目的,这些庙号中极难有不敬或是不尊的称谓,大多是溢美之词,许多甚至超过了本人身前所能享受的待遇,不过既然人已经死了,死者为大,何况是皇帝?
但谥号不同,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这是世人的权利,也是史家的权利,要载入史册之中,评定位高权重者一生的功过是非,春秋之时极为流行,死者往往会获得亲友相赠的谥号,甚至有些泛滥,不知是出于公理还是出于私心,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应当废除。
所以在秦朝是没有谥号的,直到西汉建立之后,又把这种小而精的“人生总结”给恢复了起来。
谥号往往和庙号差不多,也是简短的两个字,但这两个字的分量可谓是重于泰山之威!它会如一般真实的小刀,把这个人的所有伪装和强权剥开,露出赤裸条条的内在。
开始的时候只有美谥和平谥两种,可到了之后便逐渐有了恶谥,他不以君王的意志进行转移,当然这个时候当朝的君王已经完蛋了,后继之君也不会去干涉谥号的平定。
于是自周厉王姬胡开始,便出现了真实评价暴君的恶谥,周厉王是一个贪婪的君,国人发动暴动,他逃到彘并死在那里,“厉”便是对他予以斥责的“恶谥”。
身为一个皇帝,庙号不一定有,但必有谥号,这已经是一种华夏传统,也逐渐成为亚洲所有王朝的传统,因为华夏的发展历史就是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历史。
赵祯提笔思索良久,王亨是高丽的国主,对他的庙号方便评价,毕竟只是排名的问题,只要不僭越便不会有任何不妥,也不会受到高丽君臣的反对和指责,谥号不同嘞!
一旦自己写下俩个不妥帖的字,这便会触动大宋与高丽之间的关系,非是开玩笑的话,而是实实在在。
高丽人希望通过这件事试探清楚大宋对高丽的态度,但若是赵祯给的谥号太过,则会让世人觉得他王亨担当不起这谥号,也同样败坏赵祯和大宋的名声。
这下反倒是变成了烫手的山芋,不过赵祯并非骑虎难下,中正平和的谥号多得很,笔尖轻触纸张,鲜红的朱砂墨水便在明黄色的绢纸上留下了工整方正的字体。
三才小心的吹干上面的墨迹,从木盒中取出赵祯的神宝放在印泥之上,赵祯伸手盖下,便完成了最后的步骤,上国对藩属之国君主的最后赠与。
使者接过之后,便要当着赵祯的面再次打开以示恩荣之意,以楷书所写的“容惠”二字跃然纸上,容字意义众多,在谥号中多以宽宏大量之意,也表示王亨的心胸,贴切却不过分夸赞,而惠字便简单的多,惠同慧取聪慧之意。
而在《说文》中更有着相当高的赞美——惠,仁也,如此容惠二字便可理解为,仁爱聪慧而又心胸宽广的人。
这样的评价相当的贴合王亨本人,也要多依赖于大宋对情报的收集,否则赵祯可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他而不被贻笑大方,高丽使者恭敬的拜下以示尊敬。
赵祯开口道:“庙号,谥号已经赐下,不日朕便派遣使者以金书金册赐予王徽,希望他能统领高丽与大宋修永世之好!”
使者拜下:“谢大宋皇帝陛下!”
这么说来便是承认了大宋与高丽之间的关系,也是承认两国和平相处的未来,完全和陛下想的一样,大宋皇帝不会与高丽之间再起刀兵。
赵祯对高丽的看重要远比倭国来的关心,这个半岛虽然不是兵家必争之地,可却对辽东非常重要,尤其是现在的辽东,大宋与女真之地中间还隔着辽人的辽阳府和中京道,若是想要抵达辽东必须要从倭国绕道,这对航运来说实在太过冗长。
若是能从高丽借道,那便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毕竟辽东和大宋之间在海上就隔着一个高丽而已。
高丽王朝开京的重光殿内,这坐宫殿的格局与装饰和大宋的相差无几,已经在灵柩之前继位的高丽国主王徽便坐在高高的御座上。
大殿之内空无一人,只有碳盆中木炭燃烧的爆裂声,王徽紧紧的盯着殿外的大门,刚刚已经传来消息,遣宋使已经回到开京,这将是高丽和大宋之间的一次重要交流。
赵祯所想的其实也是王徽所想,在派出使者之前,王徽便打定主意要改善与大宋之间的关系,在他眼中大宋就像是一块巨大的糕饼,只要和大宋有所沾染便能从中获取大量的利益。
如今的高丽在皇兄王亨的引领下已经开始逐步崛起,而自己要做的则是中兴!先皇兄和自己早有商议,他要把高丽一步步的崛起,而自己要做的便是继往开来,最难的事情他已经做了,剩下的便是自己的事情!
殿外传来一阵匆忙的传报声,殿门在吱呀声中开启,使者跪拜于地朗声说道:“大宋皇帝赐下先王庙号,靖宗!谥号容惠!另有金书,金册,及大宋皇帝常服赐下!”
前面的都算不得什么,若是连赐下庙号,谥号都不肯未免太有失上国风范,而最后的金书金册以及更重要的常服便尤为惊人,只有关系紧密之人才有机会多得皇帝的常服。
显然这是在与高丽示好,也证明了王徽心中的猜测……高丽与大宋之间利益共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