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的意思赵祯当然知道,但把析津府上升到北京也是必须进行的,包拯看不见未来发展的局势,大宋的力量和重心将越来越多的向北方转移。
随手拨开一根挡在小路上的树枝,赵祯回首对包拯道:“你说的这些只要肯下功夫都是能解决的问题,而大宋对草原的掌控却是必须进行且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对草原加强掌控?那必须在这里设置一个政治文化乃至军事的中心,析津府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单单如此还不够,朕还要给它陪都的称号。”
包拯还打算反对,毕竟在他看来此事当在回京之后同朝中的文武百官共同商议才是,总不能官家一想便决定,难道官家打算废掉宰相的用印之权,以中旨行事不成?
把析津府定为北京是赵祯早就筹划好的事情,这也是他控制草原的第一步,并且也是迁都北京的重要计划之一。
拿下草原并不等于永远占据,历代中原王朝的教训可不少,赵祯从他的历史中见识过控制草原最有效的办法,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夏竦知道包拯说不过官家,笑眯眯的看着包拯在官家面前吃瘪,他自己可不打算帮包拯的忙,自己跟随官家捞的战功相当多,多到了朝中某些人眼馋的地步,可要小心谨慎些才行,这时候得罪管家,除非他癔症了!
再说不就是把北京从大名府换到析津府吗?有何不妥?所谓的北京就应该在大宋的北面,此时的析津府不就是在大名府的北面吗?官家把析津府定为北京合情合理嘞!包拯就是爱较劲,顺着官家的话不就行了?
如今的官家可不是普通的一国之君,而是举世无双的千古一帝,官家做的事情宣扬出去,怕是在民间会被神话,真的能成为和孔圣人一样的人物。
连夏竦都能想到的问题,赵祯自然是早就做好的准备,指了指地上的石子道:“干净的小道上出现这种搁脚的石头该怎么办?”
包拯虽然不明白赵祯的话,但还是中规中矩的说道:“自然是挪开了。”
赵祯又指了指天空问道:“为何日升日落冬去春来?”
“时分昼夜,四季轮回,这乃是天道。”
赵祯笑道:“最北之地设陪都镇守草原有何不妥?析津府乃燕云重镇,我天威皇宋拿下燕云十六州难道不需在此地设陪都?此乃我皇宋大善之举,亦是告天下人我皇宋决心责任!也是大势所趋,这便是朕定下的天道!”
包拯被赵祯说的哑口无言,确实,把析津府改为北京没有任何问题,即便是回到了东京城朝中的相公也都会赞同,支持官家,但包拯和他们看到的不一样。
他总是觉得官家对析津府升为北京这件事太过看重,要知道大宋虽有四京,但唯独东京城才是大宋的中心,包拯总觉得官家对析津府太过热衷了些,他记得当年官家曾经说过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话,如若析津府变成北京,那也就自然成了新的国门……
其实包拯并不是担心把析津府升为北京,而是担心官家——迁都!
不知为什么,包拯有一种强烈的预感,总觉得官家对析津府的看重超过了其他地方,甚至连东京城都比不上析津府在官家心中的地位,但他现在没有确实的证据说明官家打算迁都,只不过是把析津府升为北京而已。
暗叹一口气,包拯放弃了自己的坚持,算了,此事自己也是管不了,迁都对于一个中原王朝来说实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官家身为一国之君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如若官家圣明若圣,即便是迁都也会处理好琐事,准备完全,这么多年来官家好似还真没有做过无理之事。
包拯不再说话的模样被赵恒看在眼中,这老倌也算是难得的通了情理,要按照他往昔的脾气,此事定当不休,单单是上谏的次数怕是就会把自己烦死。
对于迁都北京这件事赵祯是势在必行的,无论是转移政治中心开发西北,还是加强对广袤草原的控制,都必须以迁都作为先天条件,只有迁都北京才能扩大影响,使得许多难办的事情迎刃而解。
但迁都的阻力之大,从包拯的身上就可见一斑,他的心思赵祯岂能看不出来?看来自己的动作很明显了,但一旁的夏竦为什么绝口不提……显然这老货是想明哲保身不打算牵扯到迁都这件复杂的事情中,果然是官场上的老狐狸。
越是这样赵祯越不能轻易放过他,待包拯走后,赵祯特意拉着夏竦的胳膊道:“夏参政一直伴随朕之左右,又是最早跟随朕北伐的文官,对燕云之事所知甚详,朕还要好好和你聊聊!莫要急着走……”
夏竦身体微微一僵,他正准备和包拯一起告辞,已经牵扯到了析津府之事,距离官家迁都的话题就不远了,即便他夏竦在装傻也没用,这时候脚底抹油走为上策啊!
可偏偏事与愿违,他包拯想上谏没机会,而自己想开溜也没机会,官家的眼光是越来越毒了……
夏竦欲哭无泪的说道:“官家还有何时?老臣虽然一路追随官家,但凡是都以官家马首是瞻乾坤独断,老臣怕是没什么作用。”
“诶?!夏参政怎会没有作用,就这避重就轻的功夫还是相当炉火纯青的嘛!朕打算迁都析津府,你有何妙计?”
赵祯不以为意的一句话让夏竦差点吓死,没想到迁都二字从官家嘴中说出变得这么的不以为然,这简单的两个字可要在朝堂掀起多大的波澜,朝臣们还不得吵的不可开交啊!
微微苦笑夏竦无奈的说道:“既然官家已有定意,何须与老臣商谈……”
赵祯脸色变得寂寞,悲伤中带有一丝无助的说道:“朕虽为一国之君,却没有几个真正能说得上话的人实在可悲,现在连迁都之事你夏竦都不愿对朕吐露真言,朕这个皇帝当的还真是窝囊啊!”
面对皇帝的如此“真情”夏竦的汗毛都炸了起来,他才不相信这是官家的心里话,这么多年来他实在太了解自己的皇帝了,从他手中吃的亏也是最多的,在自己眼前演的这出戏,夏竦死都不会上当。
夏竦脸色一正的说道:“官家,君臣之间不当以计谋之,还请陛下正色!”
赵祯干咳一身,没想到自己的表演如此拙劣……不会,不是自己表演的问题,如若面前的人不是夏竦而是狄青肯定不会这样,主要是夏竦这只老狐狸太狡猾了!
嗯,赵祯微微点头,没错!是夏竦太狡猾了!一定是这样!
随手拨开一根挡在小路上的树枝,赵祯回首对包拯道:“你说的这些只要肯下功夫都是能解决的问题,而大宋对草原的掌控却是必须进行且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对草原加强掌控?那必须在这里设置一个政治文化乃至军事的中心,析津府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单单如此还不够,朕还要给它陪都的称号。”
包拯还打算反对,毕竟在他看来此事当在回京之后同朝中的文武百官共同商议才是,总不能官家一想便决定,难道官家打算废掉宰相的用印之权,以中旨行事不成?
把析津府定为北京是赵祯早就筹划好的事情,这也是他控制草原的第一步,并且也是迁都北京的重要计划之一。
拿下草原并不等于永远占据,历代中原王朝的教训可不少,赵祯从他的历史中见识过控制草原最有效的办法,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夏竦知道包拯说不过官家,笑眯眯的看着包拯在官家面前吃瘪,他自己可不打算帮包拯的忙,自己跟随官家捞的战功相当多,多到了朝中某些人眼馋的地步,可要小心谨慎些才行,这时候得罪管家,除非他癔症了!
再说不就是把北京从大名府换到析津府吗?有何不妥?所谓的北京就应该在大宋的北面,此时的析津府不就是在大名府的北面吗?官家把析津府定为北京合情合理嘞!包拯就是爱较劲,顺着官家的话不就行了?
如今的官家可不是普通的一国之君,而是举世无双的千古一帝,官家做的事情宣扬出去,怕是在民间会被神话,真的能成为和孔圣人一样的人物。
连夏竦都能想到的问题,赵祯自然是早就做好的准备,指了指地上的石子道:“干净的小道上出现这种搁脚的石头该怎么办?”
包拯虽然不明白赵祯的话,但还是中规中矩的说道:“自然是挪开了。”
赵祯又指了指天空问道:“为何日升日落冬去春来?”
“时分昼夜,四季轮回,这乃是天道。”
赵祯笑道:“最北之地设陪都镇守草原有何不妥?析津府乃燕云重镇,我天威皇宋拿下燕云十六州难道不需在此地设陪都?此乃我皇宋大善之举,亦是告天下人我皇宋决心责任!也是大势所趋,这便是朕定下的天道!”
包拯被赵祯说的哑口无言,确实,把析津府改为北京没有任何问题,即便是回到了东京城朝中的相公也都会赞同,支持官家,但包拯和他们看到的不一样。
他总是觉得官家对析津府升为北京这件事太过看重,要知道大宋虽有四京,但唯独东京城才是大宋的中心,包拯总觉得官家对析津府太过热衷了些,他记得当年官家曾经说过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话,如若析津府变成北京,那也就自然成了新的国门……
其实包拯并不是担心把析津府升为北京,而是担心官家——迁都!
不知为什么,包拯有一种强烈的预感,总觉得官家对析津府的看重超过了其他地方,甚至连东京城都比不上析津府在官家心中的地位,但他现在没有确实的证据说明官家打算迁都,只不过是把析津府升为北京而已。
暗叹一口气,包拯放弃了自己的坚持,算了,此事自己也是管不了,迁都对于一个中原王朝来说实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官家身为一国之君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如若官家圣明若圣,即便是迁都也会处理好琐事,准备完全,这么多年来官家好似还真没有做过无理之事。
包拯不再说话的模样被赵恒看在眼中,这老倌也算是难得的通了情理,要按照他往昔的脾气,此事定当不休,单单是上谏的次数怕是就会把自己烦死。
对于迁都北京这件事赵祯是势在必行的,无论是转移政治中心开发西北,还是加强对广袤草原的控制,都必须以迁都作为先天条件,只有迁都北京才能扩大影响,使得许多难办的事情迎刃而解。
但迁都的阻力之大,从包拯的身上就可见一斑,他的心思赵祯岂能看不出来?看来自己的动作很明显了,但一旁的夏竦为什么绝口不提……显然这老货是想明哲保身不打算牵扯到迁都这件复杂的事情中,果然是官场上的老狐狸。
越是这样赵祯越不能轻易放过他,待包拯走后,赵祯特意拉着夏竦的胳膊道:“夏参政一直伴随朕之左右,又是最早跟随朕北伐的文官,对燕云之事所知甚详,朕还要好好和你聊聊!莫要急着走……”
夏竦身体微微一僵,他正准备和包拯一起告辞,已经牵扯到了析津府之事,距离官家迁都的话题就不远了,即便他夏竦在装傻也没用,这时候脚底抹油走为上策啊!
可偏偏事与愿违,他包拯想上谏没机会,而自己想开溜也没机会,官家的眼光是越来越毒了……
夏竦欲哭无泪的说道:“官家还有何时?老臣虽然一路追随官家,但凡是都以官家马首是瞻乾坤独断,老臣怕是没什么作用。”
“诶?!夏参政怎会没有作用,就这避重就轻的功夫还是相当炉火纯青的嘛!朕打算迁都析津府,你有何妙计?”
赵祯不以为意的一句话让夏竦差点吓死,没想到迁都二字从官家嘴中说出变得这么的不以为然,这简单的两个字可要在朝堂掀起多大的波澜,朝臣们还不得吵的不可开交啊!
微微苦笑夏竦无奈的说道:“既然官家已有定意,何须与老臣商谈……”
赵祯脸色变得寂寞,悲伤中带有一丝无助的说道:“朕虽为一国之君,却没有几个真正能说得上话的人实在可悲,现在连迁都之事你夏竦都不愿对朕吐露真言,朕这个皇帝当的还真是窝囊啊!”
面对皇帝的如此“真情”夏竦的汗毛都炸了起来,他才不相信这是官家的心里话,这么多年来他实在太了解自己的皇帝了,从他手中吃的亏也是最多的,在自己眼前演的这出戏,夏竦死都不会上当。
夏竦脸色一正的说道:“官家,君臣之间不当以计谋之,还请陛下正色!”
赵祯干咳一身,没想到自己的表演如此拙劣……不会,不是自己表演的问题,如若面前的人不是夏竦而是狄青肯定不会这样,主要是夏竦这只老狐狸太狡猾了!
嗯,赵祯微微点头,没错!是夏竦太狡猾了!一定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