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番的战争已经使得大宋的将士疲惫不堪,这种疲惫不是身体上的而是精神上,旁人没有注意到的东西赵祯却很敏感,他参与过战争,也曾在阵前厮杀过,从最开始的不忍,到热血澎湃,再到麻木不仁,最后到了恶心的地步。

    这是一种对生命漠视的冷酷,一个正常人是不能接受长时间杀戮的,赵祯认为自己手中的军队是保家卫国的战士,而不是杀人不眨眼的变态,这些从农家征召来的役兵都是大宋的子弟兵,他们还要回归平凡的生活,战场上给他们留下的不光有戾气,还要有荣誉和信念,否则很可能会使得这些士兵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变动。

    自从北伐开始,这些士兵便面对杀戮,死亡,甚至恐惧,现在他们克服了大多数的障碍成为了善战之兵,但连番的战事也基本上快要摧毁了他们,大同府便是大宋北伐的最后一战,也要让士兵好好休息准备回京获得犒赏和荣耀。

    现在张俭却给了大宋一个“豪华大礼包”大同府可不战而降,这简直是一场“及时雨”,电光火石之间赵祯已经相好了一切,既然辽人再次发生内乱,那自己当然应该支持耶律宗真的子嗣,原因很简单,大宋乃是以汉室正统自居,并且也是天朝上国礼仪之邦。

    支持正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赵祯还另有谋划,既然是皇太弟耶律重元内乱,那辽人借道拱手奉上大同府就说的过去了,但如果自己不借道,把这十万辽军困死在大同府,那便很可能让耶律重元掌权。

    相比孤儿寡母的辽朝,耶律重元这样的皇太弟更为难对付,既然辽人要借道奉圣州前往中京道,那大同府他们是绝不可能守的住的,便用它作为和大宋交换的筹码。

    内战是最为消耗国力的东西,俩个政权的争夺往往会使得无辜的百姓流血牺牲,最受伤害的反而是整个国家。尤其是辽朝这种游牧民族,一旦出现内乱必会更难恢复,当初妖后萧耨斤专权乱政给辽朝带来了多大的损害,甚至把辽圣宗留下的国策都改变的面目全非,这让耶律宗真休养生息数年也没有恢复过来,既然如此赵祯自然要给这把火添柴,让它烧的更旺一些。

    赵祯不认为没有实力的耶律重元胆敢在辽朝的孤儿寡母面前篡位,显然这是一场力量的对决和较量,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的辽朝一定会再次受到致命的打击,如果萧耨斤的乱政是辽朝的转折点,那耶律重元谋逆便是辽朝的丧钟。

    张俭很聪明的把所有筹码都光明正大的摆在赵祯的面前,赵祯自然会直接选择,毕竟和皇位争夺比起来,大同府这片“飞地”无关紧要,赵祯正是抓住了这一点,爽快的同意了张俭的借道之请。

    辽朝的军队只能从奉圣州的草原通过,并且还是在大宋军队的监视之下,如此一来便免去了很多麻烦,而张俭也是爽快的答应,在他看来这也算不得什么,毕竟大宋皇帝在辽朝皇嗣危难的时候伸出了援手,这算得上是对陛下的尊重了吧……

    没错,其实赵祯对耶律宗真还是心存尊重的,一个皇帝能御驾亲征的保护自己的领土,这比在国都之中颐指气使要好上的太多,最起码他是一个敢于承担帝王责任的人。

    大殿之中陷入了奇怪的寂静,张俭和夏竦都在思索赵祯的用意,张俭认为大宋皇帝是出于真心,而夏竦则是在猜测官家又要在其中用什么阳谋……相对于张俭,夏竦更加了解自己的皇帝。

    张俭告退了,走的时候明显的脚步轻快,这次面见大宋皇帝成功为大辽借道,也避免了宋辽两军主力的正面厮杀,为大辽保存了力量,否则十万精锐还不知有多少能回到中京道。

    不光皇长子的继位需要这十万精锐,大辽更加需要他们维护往日的威严。没有一支能征善战的精兵,大辽根本就没有如今的地位,可以说大辽是一刀一剑拼杀出来的,张俭相信只要假以时日,大辽还会崛起。

    张俭对于赵祯的这种行为有些不理解,但他知道官家一定有所谋划,不会轻易的让辽朝十万大军借道奉圣州抵达中京道,但当他转头询问已经从御座上走下的赵祯时候,却得到惊人的答案。

    “官家,难道就如此轻易的放辽人回朝?辽朝叩边已久本以是我大宋之患,如今十万大军尽数回朝,怕是放虎归山。”

    赵祯望着藻井的采光微微摇了摇头:“放他们回去乃是朕思量再三的结果,其中的道理过段时间你便会明白,一个手中没有兵权的皇帝怎么能和叛逆作战呢?”

    夏竦恍然大悟,官家明面上是支持辽朝皇长子的,但实际上却是利用这十万精锐让辽朝陷入内乱的战争中,双方势均力敌之下,内乱的战火必定燃烧在辽朝的土地上,如若不出借奉圣州这条兵道,则耶律重元篡位成功,那辽朝的局势一旦稳定下来,张俭萧惠等人的十万精锐也就自然归附了……

    赵祯站在大殿中央,眯着眼睛望着巨大水银镜面反射出来的光线,狠狠的打了一个喷嚏,顿时觉得身体上的毛孔舒张了一下,揉了揉鼻子道:“东京城的皇宫里就不要弄这种东西了,实在太过晃眼。”

    夏竦莫名其妙的点了点头,这镜子真是巧夺天工之物,外面是透明的琉璃,而在夹层之中灌入水银,最后用树胶封住便得,一块水银镜子照的人纤毫毕现,听说现在已经开始有人用白银作镜子,如此一来成本虽然很高,但却不似水银那般有毒,很是安全。

    赵祯信步而出,离开大殿站在门口,整个析津府一览无余,这里是析津府地势最高的地方,汉唐风格的布局把大殿高高的托举在最上,以后要是迁都至此,单单是官员上下朝的气势便恢宏如斯。

章节目录

宋缔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我欲乘风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我欲乘风归并收藏宋缔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