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校生即将到来的情况下。教导大队的训练被张炜刻意的加了码,体能考核的时间也不得不提前,所谓考核,没什么多讲的,无非就是把每天都训练的科目来一遍,在军官和老兵的监督下,完整的把每个科目跑下来。
新兵毕竟是新兵,不可能全部通过,最后还是有五名新兵在不同的科目中出现了状况,没能跟下来。
这些士兵被张炜裁汰了下来,暂时编入了辎重排,基础体能跟进不下来,进行战术训练,那是害他们,对他们不负责任。
至于其他的兵,则可以继续进行下一步的训练,也就是战术训练,战术训练,下有组战术,班战术,上有排战术和连战术,因为时间紧迫,所以张炜把营级战术取消了,等到训导完军校生再行演练。
张炜要制定训练计划,编写战术训练的大纲,首先要做到规定严格的战术执行力,各单位练习同样的战术,在配合的时候才能步调一致,否则就会造成狼上狗不上的局面。
因而张炜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写出的第一点就是:各单位必须照准执行。
军队只有按照统一的标准,令行禁止,有令即出,才能把战斗力发挥出来,反之,只有失败,类似的例子张炜在这次兰封会战中见得太多了,各级单位因为步调不能一致导致战败的事情不胜枚举。
在进攻三义集的战斗中,日军曾经打了一次反击,打垮了106师,结果友邻的46师完全没得到通报,导致了46师部分部队的溃散。战场的统一是最重要的。
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打了败仗,统一行动也能把失败的损失最小化,作鸟兽散只能全部玩完。这次的训练计划也不同以往,有了豫东战场的经验,在训练的整体上有许多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主要是夜战和部队的行军搜索。
在信阳一带的时候,友军第一军的部队就遭受过日军的夜袭,丢了阵地,日军又派出了大量的便衣,穿插到国军的敌后搞偷袭和破袭,夜战和搜索能力必须要加强。
像友军那样,夜间遭到袭击,稀里糊涂被打垮的事情,绝对不能重复在教导大队身上。
防备日军便衣和偷袭,也要提高搜索的严密,才能做到有效的防范。这是整体的战术要点,具体各单位的战术要求和战术细节,张炜还要一级级的逐一制定。
层层加以思考改变,只有先捋顺了基本战术,才能适宜的做出各种训练方法和战场环境。
班战术上,同样不能老套的沿用以前的老战术思路,因为装备就已经变了,这次补充了新装备,每个班都有一挺轻机枪,和一具五零口径的掷弹筒。
排级没有增设新单位,每个班增设的掷弹筒,意味着每个步兵班都有独立投射爆炸火力的能力。
以前每个班的掩护火力只有一挺轻机枪,全班十二人,划分为四组,每个组三人,其中一个是轻机枪组,担任掩护任务。
另外三个是步枪组,担负突击任务,以前打攻击都是这么搞的,班长带着轻机枪在原地开火掩护,剩下的三组,九个人拎着步枪,上着刺刀往前冲。
现在多了一具掷弹筒,全班的四个小组中,除了机枪组之外,有一个步枪组加配了掷弹筒,掩护火力增加了一具掷弹筒,可以说是质的提高,可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掷弹筒这种东西,张炜以前也把缴获的日军掷弹筒给手下部队用过,这种武器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没有严密瞄具,开火的时候,对于射手经验的依赖程度更大。
以前缴获的日军掷弹筒,张炜都是发给老兵用的,而且即便是这些老兵,在操作掷弹筒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经过大量练习后才能掌握好这种武器,说的清楚些,就是对射击手的素质要求高。
现在教导大队的每个步兵班都增设了掷弹筒组,要把这件武器的效用发挥到最大,没有别的捷径,只有多打多练,提高射手们的素质,增加他们的经验,所有掷弹筒组射手,必须由原来准备营的老兵担任。
这样在训练中的效率能更高。
掷弹筒带来的班战术改编并不只有这一点,原本是三个突击组,现在有一个装备了掷弹筒,就意味着突击组只有两个,纸面上的突击能力被削弱了。
这也是一种此消彼长,你的掩护火力强了,你的突击兵力就少了,就是这么个情况,所以对剩下的两组突击组,要求要更高,以前是三组突击组要干的活儿,现在他们两组就要完成。
尽管有掷弹筒火力弥补加成,可仍然是一个不简单的目标,两个突击组的战术能力,要加强!
现在教导大队的步兵班战术形态,由以前的单纯机枪掩护,步兵突击,转化为了轻机枪和立体的掷弹筒火力掩护下的步兵突击,张炜预想中的班战术改变,就是以上的两个要点。
排级战术,张炜认为没有过多的改变,教导大队的排级单位没有增加新装备,还是原来的指挥结构,张炜认为,只要让排长们熟悉下属步兵班战术的改变即可,排战术上不用做什么特别的变动,排长做好本职工作就好。
唯一的不同,就是要熟悉适应班里增加的掷弹筒,一个排就有了三具掷弹筒,必要时要学会调控这些掷弹筒火力,组织好全排的攻击队形,带好全排的散兵线和散兵组。
班排之外,那就是营连战术了,营级战术暂不训练,所以最高层级的战术就是连级别的了,三个步兵中队,就是三个连级单位,教导大队的步兵中队下属三个步兵排,和以前的步兵连相比,连部增设了一个小炮班。
这个班装备的是四具五零口径的二七掷弹筒,张炜的三个中队长里,邱伟和穆超都是相当合格的军官,实战经验丰富,指挥能力强,郑轶群虽然差了点,可也在不断提高,是个可造之材。
他们面对的改变是增加了火力的步兵排,和连部增加的一个小炮班,全连有了多达十三具的曲射火力,以前是没有炮火掩护,现在有了掷弹筒,战术上和班战术改编有相同之处,运用好掷弹筒,突击的步兵战斗力要进一步加强,而中队长们手里多出来的那个小炮班得做到灵活运用。
加强给某个步兵排或者是集中起来统一轰击,这些都要根据战场环境来决定。
新兵毕竟是新兵,不可能全部通过,最后还是有五名新兵在不同的科目中出现了状况,没能跟下来。
这些士兵被张炜裁汰了下来,暂时编入了辎重排,基础体能跟进不下来,进行战术训练,那是害他们,对他们不负责任。
至于其他的兵,则可以继续进行下一步的训练,也就是战术训练,战术训练,下有组战术,班战术,上有排战术和连战术,因为时间紧迫,所以张炜把营级战术取消了,等到训导完军校生再行演练。
张炜要制定训练计划,编写战术训练的大纲,首先要做到规定严格的战术执行力,各单位练习同样的战术,在配合的时候才能步调一致,否则就会造成狼上狗不上的局面。
因而张炜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写出的第一点就是:各单位必须照准执行。
军队只有按照统一的标准,令行禁止,有令即出,才能把战斗力发挥出来,反之,只有失败,类似的例子张炜在这次兰封会战中见得太多了,各级单位因为步调不能一致导致战败的事情不胜枚举。
在进攻三义集的战斗中,日军曾经打了一次反击,打垮了106师,结果友邻的46师完全没得到通报,导致了46师部分部队的溃散。战场的统一是最重要的。
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打了败仗,统一行动也能把失败的损失最小化,作鸟兽散只能全部玩完。这次的训练计划也不同以往,有了豫东战场的经验,在训练的整体上有许多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主要是夜战和部队的行军搜索。
在信阳一带的时候,友军第一军的部队就遭受过日军的夜袭,丢了阵地,日军又派出了大量的便衣,穿插到国军的敌后搞偷袭和破袭,夜战和搜索能力必须要加强。
像友军那样,夜间遭到袭击,稀里糊涂被打垮的事情,绝对不能重复在教导大队身上。
防备日军便衣和偷袭,也要提高搜索的严密,才能做到有效的防范。这是整体的战术要点,具体各单位的战术要求和战术细节,张炜还要一级级的逐一制定。
层层加以思考改变,只有先捋顺了基本战术,才能适宜的做出各种训练方法和战场环境。
班战术上,同样不能老套的沿用以前的老战术思路,因为装备就已经变了,这次补充了新装备,每个班都有一挺轻机枪,和一具五零口径的掷弹筒。
排级没有增设新单位,每个班增设的掷弹筒,意味着每个步兵班都有独立投射爆炸火力的能力。
以前每个班的掩护火力只有一挺轻机枪,全班十二人,划分为四组,每个组三人,其中一个是轻机枪组,担任掩护任务。
另外三个是步枪组,担负突击任务,以前打攻击都是这么搞的,班长带着轻机枪在原地开火掩护,剩下的三组,九个人拎着步枪,上着刺刀往前冲。
现在多了一具掷弹筒,全班的四个小组中,除了机枪组之外,有一个步枪组加配了掷弹筒,掩护火力增加了一具掷弹筒,可以说是质的提高,可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掷弹筒这种东西,张炜以前也把缴获的日军掷弹筒给手下部队用过,这种武器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没有严密瞄具,开火的时候,对于射手经验的依赖程度更大。
以前缴获的日军掷弹筒,张炜都是发给老兵用的,而且即便是这些老兵,在操作掷弹筒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经过大量练习后才能掌握好这种武器,说的清楚些,就是对射击手的素质要求高。
现在教导大队的每个步兵班都增设了掷弹筒组,要把这件武器的效用发挥到最大,没有别的捷径,只有多打多练,提高射手们的素质,增加他们的经验,所有掷弹筒组射手,必须由原来准备营的老兵担任。
这样在训练中的效率能更高。
掷弹筒带来的班战术改编并不只有这一点,原本是三个突击组,现在有一个装备了掷弹筒,就意味着突击组只有两个,纸面上的突击能力被削弱了。
这也是一种此消彼长,你的掩护火力强了,你的突击兵力就少了,就是这么个情况,所以对剩下的两组突击组,要求要更高,以前是三组突击组要干的活儿,现在他们两组就要完成。
尽管有掷弹筒火力弥补加成,可仍然是一个不简单的目标,两个突击组的战术能力,要加强!
现在教导大队的步兵班战术形态,由以前的单纯机枪掩护,步兵突击,转化为了轻机枪和立体的掷弹筒火力掩护下的步兵突击,张炜预想中的班战术改变,就是以上的两个要点。
排级战术,张炜认为没有过多的改变,教导大队的排级单位没有增加新装备,还是原来的指挥结构,张炜认为,只要让排长们熟悉下属步兵班战术的改变即可,排战术上不用做什么特别的变动,排长做好本职工作就好。
唯一的不同,就是要熟悉适应班里增加的掷弹筒,一个排就有了三具掷弹筒,必要时要学会调控这些掷弹筒火力,组织好全排的攻击队形,带好全排的散兵线和散兵组。
班排之外,那就是营连战术了,营级战术暂不训练,所以最高层级的战术就是连级别的了,三个步兵中队,就是三个连级单位,教导大队的步兵中队下属三个步兵排,和以前的步兵连相比,连部增设了一个小炮班。
这个班装备的是四具五零口径的二七掷弹筒,张炜的三个中队长里,邱伟和穆超都是相当合格的军官,实战经验丰富,指挥能力强,郑轶群虽然差了点,可也在不断提高,是个可造之材。
他们面对的改变是增加了火力的步兵排,和连部增加的一个小炮班,全连有了多达十三具的曲射火力,以前是没有炮火掩护,现在有了掷弹筒,战术上和班战术改编有相同之处,运用好掷弹筒,突击的步兵战斗力要进一步加强,而中队长们手里多出来的那个小炮班得做到灵活运用。
加强给某个步兵排或者是集中起来统一轰击,这些都要根据战场环境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