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上午,秦始皇突然出现在骊山陵的修建现场,看到皇帝驾临,工头和工匠们立即诚惶诚恐地跪倒,山呼万岁。秦始皇蓦然造访,是为了视察正在修建的陵墓。
秦始皇一路走着,一双阴鸷的眼睛四处观看,不时指指点点,传达自己的最高指示,负责陵墓营造的大臣唯唯诺诺地应和着。
秦始皇来到提炼水银的炉鼎前,看到工人们把丹砂倒进炉鼎里加热,水银从一个孔洞里流了出来。
秦始皇问:“丹砂的供应不成问题吧?”负责提炼水银的工头忙答:“一切正常。”
这时一人飞身下马,跪倒在地,高喊:“巴郡发生暴乱,600里加急,请陛下圣裁!”同时将一份奏报双手捧起高高举过头顶。
贴身宦官接过,呈给秦始皇,秦始皇看过,面色凝重,一时无语。
原来是巴郡(今四川一带)枳县一个叫清的女人的家兵与巴郡郡守的官兵发生了冲突。清是一个寡妇,她在丈夫死后,接管了偌大的家业。这是一个世代开采丹砂的家族,当时全国有两大丹砂出产地,一个是巴郡,一个是南越(今广东、广西一带)。寡妇清掌控的就是整个巴郡地区丹砂的开采权,为了保证庞大的丹砂开采产业顺利进行,清豢养了一支数千人的家兵。
秦始皇的陵墓中大量使用着由丹砂提炼的水银,目的不仅是营造恢弘的气象,其水银的流向就是一副大秦帝国的疆域图;更有保尸以求死而复生的意愿,另外利用水银的有毒气体也可以防止盗墓贼的侵犯。
而丹砂的产地,以巴郡离皇陵的建造地骊山最近,所以清也就成了秦始皇陵所需丹砂最主要的提供者。
现在清的家兵与秦始皇的官兵发生了冲突,起因就是缘于丹砂,负责收购丹砂的郡守认为丹砂的杂质太多,要求扣除斤两;清的工头认为,这样低廉的销售价格已经基本不获利了,而且杂质并没有超过原来议定的标准。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发生了武力冲突,各有死伤。
按照惯例,像这样胆敢与官军对抗的私人武装一律格杀勿论。但是巴郡郡守感觉皇上与清的关系微妙,不知如何处理这件事为好,于是便赶紧写了一个奏折请皇上圣裁。
奏报传阅后,秦始皇问身边的随行大臣:“众卿以为当如何处置?”
通武侯王贲性子耿直,奏道:“臣愿领兵征服这些暴民,生擒乱首巴郡寡妇清,请陛下处置!”
秦始皇问:“如果是官军故意刁难挑剔呢?”王贲对答:“纵然是官军有错在先,她与官军对着干也是对朝廷的不敬,而且在我大秦治下,何曾允许有几千人的私人武装存在?恳请皇上降旨,是剿灭还是收服,臣会相机而变。”
这话点到问题的节点上了,秦始皇兼并天下后,为了江山的安稳,立即收缴了天下兵器,运到咸阳加以熔化,铸造了12个巨大的“金人”(铜人)安放在咸阳宫里。在当时,就连私藏一把残剑钝刀都要受严厉的惩罚,更别说拥有私人武装了。
这时御史大夫冯劫也道:“王将军所言极是,寡妇清家财万贯,豢养数千人的家兵,这已是大大违禁之举。为了防止她尾大不掉,正好借此契机剿伏她。”
秦始皇道:“清曾捐巨资修长城,现在建陵她又为朕提供廉价的丹砂,以后用得着她的地方恐怕还多着呢。”
冯劫道:“我大秦的国策是重农抑商,农业才是生存之本、国之大计;而商人不劳而获,巧取豪夺,唯利是图,这样的人本来就可以不让他们存在。现在陛下厚恩,允许寡妇清经商,这已是对她特别的眷顾。至于说她捐资修长城,这不过是她分内之事。况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清凭什么能坐拥宝山,采取丹砂?陛下完全可以收回她的丹砂开采权!陛下皇恩浩荡,没有这样做,然而她非但不心怀感激,反而与陛下的军队相抗,是可忍孰不可忍?”
冯劫一席话掷地有声,秦始皇一时蹙眉无语。随行的人多是附和冯劫说得在理。
这时秦始皇将目光锁定在丞相李斯身上,道:“丞相平日口若悬河,今日怎么成了闷葫芦?”
李斯道:“清一个无夫无子的寡妇,陛下垂怜允许她经商并有保护自己产业运转的私人武装,这无不体现了陛下的仁厚之心,堪为天下表率。臣闻清素来安守本分,从无忤逆之举,臣以为此次她的家兵与官军发生冲突,应该不是她的本意,况且谁对谁错还有待进一步查明。”
秦始皇眉眼舒展,道:“那丞相就负责着人查一下吧,有了结果立即告诉朕!”李斯领命,表示立即去查。
不几日,李斯在朝堂上向秦始皇奏报:“经臣派干吏详查,目前已查明真相:清的丹砂杂质稍有超标,官军便将丹砂倒在地上,清的家兵认为官军做法粗暴,上前理论,于是官军动手打人,结果酿成大规模的械斗,造成清的家兵死29人,重伤42人;而官军死26人,重伤47人。”
秦始皇问:“丞相以为谁的责任更大?”李斯道:“清的丹砂杂质超标是不对的,官军将丹砂倒在地上并先动手打人也是不对的,孰是孰非还请陛下圣断。”秦始皇一时无语。
这时冯劫出班奏道:“微臣以为清的人有错在先,而官军错在其后,以先后而论,清的责任更大。”通武侯王贲也立即附和:“御史大人说得在理,如果清的丹砂不是以次充好,官军也不会动手打人。”
秦始皇道:“身为官军,处置失当,致使酿成武斗伤亡,过错也不小啊!”
秦始皇此语一出,满朝缄默无语。朝臣们都很纳闷:这不符合皇上一贯的作风啊!清一方确实有错在先,竟然还与官军动武,怎么皇上反而为她辩护呢?要是以前早降旨诛灭了……
这天寡妇清正在丹砂开采现场指导工作,只见她身着红似丹砂的大襟窄袖的连身长衣,腰间系一条碧色丝带,虽然已是半老徐娘,却是清丽挺秀,尤其是那双凤眼,格外炯炯有神,透出精明干练之光。
这时她的贴身侍女说:“清姐,有一位富商要见你。”说着用手一指,清转眼看去,只见一个40多岁的人站在那里,神形冷峻,气宇轩昂。
清走上前,问道:“这位爷,不知有何干?”富商道:“我有一笔买卖想跟你谈谈。”“好啊,此地不是讲话之所,还是进屋说吧。”说着做出一个请的手势,向一旁走去。
来到临时的工房,清开门见山:“不知兄台找我谈什么生意?”富商问:“最近炼丹吗?”清答:“每天都在炼。”富商急问:“可使人长生的仙丹?”清答:“想得长生不老的仙丹,那得夺天地的造化,是可遇不可求的。不过保命延寿、安神调息的丹药倒是所得不少。当然,长生不老的仙丹也许已经炼成了,只是因为混杂在其他的仙丹中,没有被发现罢了。”富商说:“你最近三个月的丹药我全收购了,未来的丹药,每次出炉拣成色最好的81颗,我都要了。”清不由吸了一口凉气,没想到来人如此财大气粗,于是道:“这么大的买卖,我们立个凭据吧。”富商不语,拿出一面玉牌递给清。
清接过一看,大惊失色,立即跪倒:“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草民有眼无珠,还请陛下恕罪。”秦始皇让她起来,但是清跪着不动,诚惶诚恐道:“草民约束下人无方,与皇军发生冲突,罪该万死!”
“夫人以为我是来兴师问罪的吗?”秦始皇说,“那你是多虑了,其实你不必为此事挂怀,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不用再提。朕此次微服出行,是真心来求丹药的。”
原来,寡妇清在秦始皇眼里并不是一个女商人那么简单。秦始皇一直梦求长生,“不死药”是他梦寐以求之物。丹砂与水银在当时的代名词就是“不死药”。而“不死药”的主要产地在巴郡东南一带,正是峡江所在地,此处的巫山是神话中的神山——灵山,这里巫风盛行,是“灵山十巫”的飞升处。
寡妇清生活在这样一个地方,巫师的力量离不开丹砂,而她又是被看作“不死药”的头号掌控者,在秦始皇眼里,清就是远古巫师的传人,是一个懂得神仙方术的女巫,拥有最多“不死药”的清,是峡江地区最权威的巫师。
丹砂除了用作书写、绘画和化妆的颜料外,还用于医药或提炼水银。由于天然水银很少,当时水银的主要获取途径就是用丹砂提炼。开采丹砂之所以成为暴利行业,还与当时的人非常相信神仙方术有关。古人认为,红色能通神升天,所以往往死后在墓中撒入红色的丹砂。丹砂的“神性”在于用火烧能转变成水银,水银掺入丹砂,又能还原为丹砂。这种神秘“起死回生”的特性,使得古人认为用丹砂能炼制出长生不老的仙药。许多人都梦求长生,这丹砂也就成了供不应求的宝贝。
再者,当时的人还相信:丹砂200年后变成青,再过300年变成铅,又过200年成为银,最后经过200年化成金。那些梦想发财的人显然觉得这样的速度太慢了,于是就产生了“夺天地造化之功”的念头,希望在高温的炉鼎中能做到“千年之气,一日而足;山泽之宝,七日而成”,因此炼丹得金也成为当时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
通过炼丹,既能得仙丹获长生,又能得黄金成巨富,如此一举两得的好事,谁不心向往之?因此炼丹在当时极为盛行,那么掌控着全国最大的丹砂开采权的寡妇清,经过世代积累,其富裕程度可想而知。
清道:“既然皇上看上草民炼制的丹药,那是草民的莫大荣幸。将丹砂卖给皇上,已是大大造次了,再将丹药卖给皇上是万万不敢了。每次出炉时,草民就挑9颗成色最好的丹药敬献给陛下吧,恭祝我主万寿无疆,江山永固!”
秦始皇此行目的达到,龙颜大悦,表示有她这份忠心,他永不收回清的丹砂开采权。
后来,秦始皇听说清年老多病,便下了一道旨,说清捐巨资修长城,保家卫国,又向皇陵提供丹砂,忠心耿耿,今特封清为“贞妇”,诏请入宫居住,颐养天年。
清进宫后,秦始皇赐她一座壮观的宅院,安排侍女仆人近百人照顾。而他则时时向清求教仙丹炼制之术与长生不老之道。清常常说,炼丹长生需要的是机缘是诚心,而秦始皇的诚心自不必说,只是机缘未到,终有一日仙丹会炼成。
清病重羽化飞升后,秦始皇按清的遗愿,将其灵柩运回清的家乡,厚葬于长寿龙山寨,并命巴郡郡守在清下葬地修筑了一座高大的纪念碑——怀清台,并亲自题写了碑名。
秦始皇一路走着,一双阴鸷的眼睛四处观看,不时指指点点,传达自己的最高指示,负责陵墓营造的大臣唯唯诺诺地应和着。
秦始皇来到提炼水银的炉鼎前,看到工人们把丹砂倒进炉鼎里加热,水银从一个孔洞里流了出来。
秦始皇问:“丹砂的供应不成问题吧?”负责提炼水银的工头忙答:“一切正常。”
这时一人飞身下马,跪倒在地,高喊:“巴郡发生暴乱,600里加急,请陛下圣裁!”同时将一份奏报双手捧起高高举过头顶。
贴身宦官接过,呈给秦始皇,秦始皇看过,面色凝重,一时无语。
原来是巴郡(今四川一带)枳县一个叫清的女人的家兵与巴郡郡守的官兵发生了冲突。清是一个寡妇,她在丈夫死后,接管了偌大的家业。这是一个世代开采丹砂的家族,当时全国有两大丹砂出产地,一个是巴郡,一个是南越(今广东、广西一带)。寡妇清掌控的就是整个巴郡地区丹砂的开采权,为了保证庞大的丹砂开采产业顺利进行,清豢养了一支数千人的家兵。
秦始皇的陵墓中大量使用着由丹砂提炼的水银,目的不仅是营造恢弘的气象,其水银的流向就是一副大秦帝国的疆域图;更有保尸以求死而复生的意愿,另外利用水银的有毒气体也可以防止盗墓贼的侵犯。
而丹砂的产地,以巴郡离皇陵的建造地骊山最近,所以清也就成了秦始皇陵所需丹砂最主要的提供者。
现在清的家兵与秦始皇的官兵发生了冲突,起因就是缘于丹砂,负责收购丹砂的郡守认为丹砂的杂质太多,要求扣除斤两;清的工头认为,这样低廉的销售价格已经基本不获利了,而且杂质并没有超过原来议定的标准。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发生了武力冲突,各有死伤。
按照惯例,像这样胆敢与官军对抗的私人武装一律格杀勿论。但是巴郡郡守感觉皇上与清的关系微妙,不知如何处理这件事为好,于是便赶紧写了一个奏折请皇上圣裁。
奏报传阅后,秦始皇问身边的随行大臣:“众卿以为当如何处置?”
通武侯王贲性子耿直,奏道:“臣愿领兵征服这些暴民,生擒乱首巴郡寡妇清,请陛下处置!”
秦始皇问:“如果是官军故意刁难挑剔呢?”王贲对答:“纵然是官军有错在先,她与官军对着干也是对朝廷的不敬,而且在我大秦治下,何曾允许有几千人的私人武装存在?恳请皇上降旨,是剿灭还是收服,臣会相机而变。”
这话点到问题的节点上了,秦始皇兼并天下后,为了江山的安稳,立即收缴了天下兵器,运到咸阳加以熔化,铸造了12个巨大的“金人”(铜人)安放在咸阳宫里。在当时,就连私藏一把残剑钝刀都要受严厉的惩罚,更别说拥有私人武装了。
这时御史大夫冯劫也道:“王将军所言极是,寡妇清家财万贯,豢养数千人的家兵,这已是大大违禁之举。为了防止她尾大不掉,正好借此契机剿伏她。”
秦始皇道:“清曾捐巨资修长城,现在建陵她又为朕提供廉价的丹砂,以后用得着她的地方恐怕还多着呢。”
冯劫道:“我大秦的国策是重农抑商,农业才是生存之本、国之大计;而商人不劳而获,巧取豪夺,唯利是图,这样的人本来就可以不让他们存在。现在陛下厚恩,允许寡妇清经商,这已是对她特别的眷顾。至于说她捐资修长城,这不过是她分内之事。况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清凭什么能坐拥宝山,采取丹砂?陛下完全可以收回她的丹砂开采权!陛下皇恩浩荡,没有这样做,然而她非但不心怀感激,反而与陛下的军队相抗,是可忍孰不可忍?”
冯劫一席话掷地有声,秦始皇一时蹙眉无语。随行的人多是附和冯劫说得在理。
这时秦始皇将目光锁定在丞相李斯身上,道:“丞相平日口若悬河,今日怎么成了闷葫芦?”
李斯道:“清一个无夫无子的寡妇,陛下垂怜允许她经商并有保护自己产业运转的私人武装,这无不体现了陛下的仁厚之心,堪为天下表率。臣闻清素来安守本分,从无忤逆之举,臣以为此次她的家兵与官军发生冲突,应该不是她的本意,况且谁对谁错还有待进一步查明。”
秦始皇眉眼舒展,道:“那丞相就负责着人查一下吧,有了结果立即告诉朕!”李斯领命,表示立即去查。
不几日,李斯在朝堂上向秦始皇奏报:“经臣派干吏详查,目前已查明真相:清的丹砂杂质稍有超标,官军便将丹砂倒在地上,清的家兵认为官军做法粗暴,上前理论,于是官军动手打人,结果酿成大规模的械斗,造成清的家兵死29人,重伤42人;而官军死26人,重伤47人。”
秦始皇问:“丞相以为谁的责任更大?”李斯道:“清的丹砂杂质超标是不对的,官军将丹砂倒在地上并先动手打人也是不对的,孰是孰非还请陛下圣断。”秦始皇一时无语。
这时冯劫出班奏道:“微臣以为清的人有错在先,而官军错在其后,以先后而论,清的责任更大。”通武侯王贲也立即附和:“御史大人说得在理,如果清的丹砂不是以次充好,官军也不会动手打人。”
秦始皇道:“身为官军,处置失当,致使酿成武斗伤亡,过错也不小啊!”
秦始皇此语一出,满朝缄默无语。朝臣们都很纳闷:这不符合皇上一贯的作风啊!清一方确实有错在先,竟然还与官军动武,怎么皇上反而为她辩护呢?要是以前早降旨诛灭了……
这天寡妇清正在丹砂开采现场指导工作,只见她身着红似丹砂的大襟窄袖的连身长衣,腰间系一条碧色丝带,虽然已是半老徐娘,却是清丽挺秀,尤其是那双凤眼,格外炯炯有神,透出精明干练之光。
这时她的贴身侍女说:“清姐,有一位富商要见你。”说着用手一指,清转眼看去,只见一个40多岁的人站在那里,神形冷峻,气宇轩昂。
清走上前,问道:“这位爷,不知有何干?”富商道:“我有一笔买卖想跟你谈谈。”“好啊,此地不是讲话之所,还是进屋说吧。”说着做出一个请的手势,向一旁走去。
来到临时的工房,清开门见山:“不知兄台找我谈什么生意?”富商问:“最近炼丹吗?”清答:“每天都在炼。”富商急问:“可使人长生的仙丹?”清答:“想得长生不老的仙丹,那得夺天地的造化,是可遇不可求的。不过保命延寿、安神调息的丹药倒是所得不少。当然,长生不老的仙丹也许已经炼成了,只是因为混杂在其他的仙丹中,没有被发现罢了。”富商说:“你最近三个月的丹药我全收购了,未来的丹药,每次出炉拣成色最好的81颗,我都要了。”清不由吸了一口凉气,没想到来人如此财大气粗,于是道:“这么大的买卖,我们立个凭据吧。”富商不语,拿出一面玉牌递给清。
清接过一看,大惊失色,立即跪倒:“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草民有眼无珠,还请陛下恕罪。”秦始皇让她起来,但是清跪着不动,诚惶诚恐道:“草民约束下人无方,与皇军发生冲突,罪该万死!”
“夫人以为我是来兴师问罪的吗?”秦始皇说,“那你是多虑了,其实你不必为此事挂怀,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不用再提。朕此次微服出行,是真心来求丹药的。”
原来,寡妇清在秦始皇眼里并不是一个女商人那么简单。秦始皇一直梦求长生,“不死药”是他梦寐以求之物。丹砂与水银在当时的代名词就是“不死药”。而“不死药”的主要产地在巴郡东南一带,正是峡江所在地,此处的巫山是神话中的神山——灵山,这里巫风盛行,是“灵山十巫”的飞升处。
寡妇清生活在这样一个地方,巫师的力量离不开丹砂,而她又是被看作“不死药”的头号掌控者,在秦始皇眼里,清就是远古巫师的传人,是一个懂得神仙方术的女巫,拥有最多“不死药”的清,是峡江地区最权威的巫师。
丹砂除了用作书写、绘画和化妆的颜料外,还用于医药或提炼水银。由于天然水银很少,当时水银的主要获取途径就是用丹砂提炼。开采丹砂之所以成为暴利行业,还与当时的人非常相信神仙方术有关。古人认为,红色能通神升天,所以往往死后在墓中撒入红色的丹砂。丹砂的“神性”在于用火烧能转变成水银,水银掺入丹砂,又能还原为丹砂。这种神秘“起死回生”的特性,使得古人认为用丹砂能炼制出长生不老的仙药。许多人都梦求长生,这丹砂也就成了供不应求的宝贝。
再者,当时的人还相信:丹砂200年后变成青,再过300年变成铅,又过200年成为银,最后经过200年化成金。那些梦想发财的人显然觉得这样的速度太慢了,于是就产生了“夺天地造化之功”的念头,希望在高温的炉鼎中能做到“千年之气,一日而足;山泽之宝,七日而成”,因此炼丹得金也成为当时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
通过炼丹,既能得仙丹获长生,又能得黄金成巨富,如此一举两得的好事,谁不心向往之?因此炼丹在当时极为盛行,那么掌控着全国最大的丹砂开采权的寡妇清,经过世代积累,其富裕程度可想而知。
清道:“既然皇上看上草民炼制的丹药,那是草民的莫大荣幸。将丹砂卖给皇上,已是大大造次了,再将丹药卖给皇上是万万不敢了。每次出炉时,草民就挑9颗成色最好的丹药敬献给陛下吧,恭祝我主万寿无疆,江山永固!”
秦始皇此行目的达到,龙颜大悦,表示有她这份忠心,他永不收回清的丹砂开采权。
后来,秦始皇听说清年老多病,便下了一道旨,说清捐巨资修长城,保家卫国,又向皇陵提供丹砂,忠心耿耿,今特封清为“贞妇”,诏请入宫居住,颐养天年。
清进宫后,秦始皇赐她一座壮观的宅院,安排侍女仆人近百人照顾。而他则时时向清求教仙丹炼制之术与长生不老之道。清常常说,炼丹长生需要的是机缘是诚心,而秦始皇的诚心自不必说,只是机缘未到,终有一日仙丹会炼成。
清病重羽化飞升后,秦始皇按清的遗愿,将其灵柩运回清的家乡,厚葬于长寿龙山寨,并命巴郡郡守在清下葬地修筑了一座高大的纪念碑——怀清台,并亲自题写了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