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之任 作者:俺也试试

    分卷阅读247

    胜了蒙元,打回了长江以北。这个时候若让赵宇放弃皇位,的确是不仗义。况且赵宇虽然没有皇帝风范,但见识卓越,手段莫测,有他为帝,对于国家的安全来说,不知要比一个八岁的孩子强多少倍。道义和现实冲突,理念和常情不符,陆秀夫十分纠结。

    那边叶铭解了佩剑,啪地一声放在了桌子上,众人心里一惊。张世杰和李庭芝都侧目看叶铭,叶铭冷着脸,淡然说道:“官家要是真的一走了之,那吾等官兵日后会是如何下场?官家领着军民驱逐了蒙元,可往昔我朝良将大多死于奸臣之手,若蒙元威胁一失,谁能保证诸将不步良弓藏之后尘?官家也许能护十几人,但可护得了出闽后前往投奔官家的十几万军民?若众人知道官家不会为帝,还会有几人敢冒生死与官家北伐蒙元?”

    这些话别人也会在心里想,可谁也不敢像叶铭这样直愣愣地说出来,根本不给自己留后路。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赵宇让位,那么这些跟着他的人,怎么可能有好下场?既然有这样的前景,谁又会再真心依附?与他去攻打元都呢?

    赵宇笑容一敛,口气改变,慢慢地说道:“我虽然在打下元大都后考虑让位太子,并不是说此时此刻我就不是身负天降重任之天子。”这话中藏着许多含义,“考虑”并不代表“一定”,如果不承认他是天子,那他还让什么位?

    这不是赵宇第一次自称天子,他出闽的长幡就是宋家天子,可赵宇从来没有这么严肃地对这些重要人物明确地说出来。李越见赵宇一个个地盯着看过去,没有落下一人。李越知道赵宇在认真时,眼神里会透露出他的狠厉。一个多次太空探险的人,怎么可能是个像他表面上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善类?不是这样的赵宇,怎么敢从细微入手,从治病救人开始,一步步地走到今天?有时李越怀疑赵宇总是带着微笑就是为了掩盖他内在的本质。

    屋子里的人,每个人都在赵宇的凝视下点头或者躬身一礼。那些与赵宇战斗过的人自然马上表示服从,新近在长江上目睹了赵宇挥剑唤来飓风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也没有犹豫,就是李庭芝,想起一年多前,赵宇献马扬州,那时的高瞻远瞩就已经说明此人的不凡,后来在扬州最危急的时刻,曾经亲自进城送粮,就是李庭芝心中忠于赵室,此时也不能当着赵宇的面支持广王。姜才腰间还有李越做的铁钉枪,就是凭这件武器,他在战场上轻易地重伤了阿里海牙,受了赵宇和李越的帮助,怎么可能这时对赵宇不敬?

    赵宇满意了,才继续说道:“既然泉州蒲寿庚已然在押,就令大军前往粤地,迎二王回临安。既然我说了长江之战后一年内打下元大都,若传位太子,现在该回临安准备继位。如果陈宜中阻挠,发文指其居心叵测。我南北征战,逐出蒙元。又无子息后代,自然是为了太子整理江山。陈宜中此时拥立太子为帝,可是为了离间我与太子,以牵制我的北伐,远救蒙元?”

    这个帽子可就扣大了。逻辑上,赵宇说得合情合理,可实际操作上,完全可以借此剪除异党。现在举国上下都因赵宇把蒙元赶出长江以南而欢欣鼓舞,这个时候说陈宜中在帮助元军,可不就陷他在不义之地了吗?十几万大军前往“迎接”,陈宜中哪里有还手的可能?况且这个人几次面临元军都是临危脱逃,怎么能扛得住?陆秀夫看出来赵宇用打下元大都就传位一说,轻松地就把难题化解了。连去的军队都是文天祥的手下,让人无法指摘赵宇。

    赵宇继续说:“恩科照开不误。陆公掌管科举细节,我也将亲自出一二考题。”陆秀夫忙称是,话说到这里,屋子里的气氛轻松了:立了幼帝又怎么样?让位了又如何?赵宇手下有军队,有人心。就是不当皇帝,朝廷的官员都是他选的,那些精兵强将都是他带出来的,常州刘师勇的手下穿着他送的金甲,扬州潭州在危难之时受过他的帮助……他想干什么不行?当个摄政王易如反掌。

    陆秀夫又报告了谢枋得让人送来的军饷及其近况,赵宇说了些要严办贪污官吏不可宽恕豪门世家之类的老话,可现在听在人们的耳中就别有一番意味。那些皇亲国戚,有几个不贪污腐败的?面临蒙元,也不乏屈膝投降的人。降元的皇帝的叔爷,先皇的叔叔,把自己的家产包括酒窖都列成清单,给了元军,以求活命。法办他们,不也正是对他们此时倡议拥立幼帝的一种惩罚吗?权利的斗争可以如此冠冕堂皇。如果说官家不明白这些手段,屋子里谁也不信。

    赵宇换了话题,说道:“历代王朝倾覆,无不根源于土地分配不公,农民流离失所。今蒙元既退,我将立刻北伐,一则防范蒙元卷土重来,二则,江南土地已然被大户大肆兼并,失田农人比比皆是。没收贪官降官之田产分给贫民,还不够。而金国经此战乱,人口大量减少,蒙元杀了一千七百万人,其中汉人有一千五百万。许多村落被杀光,井中填满尸体。田园荒芜,正需要人力。陆公,请昭告江南,有愿随军北上者,即使为挑夫民工,破元后,可得为其家得田地百亩,免税五年。兵士有军功者另加奖赏。此政策先来先得,何时北方田地分完,就不再实行。随军要有大量官吏,掌管丈量和分配的公平,不可强占本地农人的田产,当然,如果抵抗我军,自然另当别论。各地响应我军之民,当与我北伐之人一样享受分田待遇,有战功者,与我宋兵一同论功行赏。”

    此时的中国大地,满打满算也不过一亿来人,比起后世十五亿来说,简直算是地广人稀了。除去庞大的城市人口,土地完全可以满足一家百亩的分配。李越知道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曾暴力牵丁,把江南的农人迁到人口稀少的北方。赵宇用如此厚赏作为吸引力,也是想达到同样的目的。现在战乱方歇,许多流民还未稳定下来,容易迁徙。如果他们随着大军北上,行路安全方便,这样可以把一个劳民伤财的军事行动,转变为百姓向往的分田行动。

    众人面露诧异,李庭芝手抚胡须道:“百亩之地,八口之家就可宽绰度日,官家分田之令,倒是可让民众踊跃参加北伐。”

    陆秀夫也点头道:“官家此旨一出,当得应者云集。”

    张世杰说道:“当初蒙军下南方,对将士的诱惑就是得南人的土地,还可得到大量奴隶。官家算是照搬了蒙元的政策,还治其人之身了。”

    赵宇说道:“从策略看的确如此,但请晓谕北方各省,蒙元当初是以掠夺和征服为目的,而我军是以保家卫国、夺回我宋之国土为旨,也是为了惩戒蒙元对我宋之侵略。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否则国威不立。而且,我军将广施福泽于贫民百姓,不是如蒙元那样让贵族得田得

    分卷阅读247

    -

章节目录

天降之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俺也试试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俺也试试并收藏天降之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