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大王,此乃郢都所送政务书简。 前几日秦人夺了江邑,故而积在息县……”摆在熊荆眼前的,是一箱一箱竹简,还有少量纸质文件。纸虽然造出来,但还没有在全国推广使用。即便纸极为轻便,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相对于竹简,纸很不牢固。
“此事不是交于大司马了吗?”天色已黑,心中激动未去、手脚都还在颤抖的熊荆根本无心政务。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现在他就在处理国家大事。
“大王,”寺人言后,右史作为熊荆身边唯一一个大夫自然开口,“大司马非令尹,处理政务并非其职。此战若毕,还请大王早定令尹。”
“令尹?”熊荆对令尹自然也有考虑,可他是在想不出有谁比黄歇更合适这个位置位。令尹,一要在各国、尤其是秦国有人脉,二要和县尹交好,三嘛自然是精明干练,不给楚国和自己惹麻烦,更不能让楚国和自己吃亏,其四则必须君臣同心,忠诚不必说,立场也要坚定,更不能太贪楚国穷奢极欲的朝臣官吏也不少……
熊荆一时间想到了许多作为令尹的要求。用这些要求来评判,满足前面三个要求的往往满足不了第四条,满足第四条的又很难满足前三条,这让他很是为难。
“你可有人选推荐?”熊荆问向右史。
“臣,”右史没想到熊荆要自己推荐人选,他揖道:“臣以为左徒昭大夫可为令尹。”
“左徒昭卿?”熊荆也曾想过昭黍,可他其实更属意淖狡。
“正是。左徒乃大府之宰,在其治下,大府井井有理。”右史巴望着熊荆,似乎要对症下药。
“井井有理?”熊荆不由笑了。大府什么情况他怎会不清楚,右史所言的井井有理在他看来是乱七八糟。特别是账目,几个月时间都算不出个所以然来。倒不是说昭黍贪腐,他家财万金,楚国首富之一,不可能行此苟且之事。昭黍的问题是脾气太大,直上直下不够精明圆滑,为人臣可以,成为令尹斗在外斗不过诸国国相,在内斗不过各县县尹。
“大王以为不妥?”右史还在巴望,又细看熊荆的神色。
“昭卿为令尹,各县县尹必不满。”熊荆把锅推到县尹身上,“其人君子有德,然如何既能为楚国火中取栗、又不被他国说客所欺?”熊荆就事而论,不做隐瞒,此话说得右史连连点头。“此战你也看到,楚国之弱,已危如累卵,不大变不强国社稷必当不存。昭卿可担此富国强兵之任否?”
“大王所言甚是,然我国诸大夫中,何人比昭大夫更可为令尹?”右史反问道。“昭大夫有德,郢都之时更有下车持戈之勇,其不为令尹,大王何言勇武忠信?”
右史这是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熊荆的听的笑起。右史再道:“火中取栗之事、各县县尹之事,皆不足为虑,令尹乃辅国之位,当取其德而不取其才。”
右史说得熊荆几乎就要点头同意了,但这时候外面寺人忽然进来,说信平君廉颇来了。廉颇战后就不见,熊荆本来想和他商议驱秦之策,半天也找到个人影,此时听说他来,自然马上相召。右史也看出熊荆意动,怎奈廉颇来的不巧。
“老师何往,让我一顿好找。”熊荆对廉颇起身相迎,又让人给他温酒。这廉颇不但满脸风霜,还让他儿子扛进来两面大盾。其中一面是环卫的罗马大盾,另一面则是楚国平盾。
“老师此去,可有收获?”盾是从战场上找来的,上面戈戟伤痕清晰可见,一些地方还有些许血迹。而之前熊荆曾问过廉颇楚军当习何阵,他此去带回来两面盾,自然是有所得。
“大王可还记得前日环卫盾阵之战?”廉颇也不客气,喝完一碗热酒才说话。因为喝得急,白须上全是酒迹。
“自然记得。老师当时说盾兵当和弓弩手、矛手可结伴而行,敌若持长兵而守则射之、集阵而攻则拒之、散阵而斗则近之。此亦是长短互济、远近皆备。”熊荆回忆着当日廉颇的话。
“大王可知今日谁先破秦人之阵?”廉颇点头再问。
“项师于秦阵之后痛击秦人,故秦人阵溃。”战场上喊杀震天,熊荆只知道破阵是因为项师勾击之故,不知道左军发生了什么。
“非也。”廉颇摆手,“此战,最先破敌阵者乃我军左军。”
“左军?”熊荆错愕,“老师,左军不是为秦人戎车所冲,阵欲崩吗?”
“为秦军戎车所冲者,乃左军之鲁师。破阵者,为最前行寝、陈二师。”廉颇解释道。他解释完又问:“大王可知寝、陈二师是如何破阵的?”
“……”转头看向那两面大盾,熊荆有些不相信的道:“不会是大盾吧?这怎么可能。”
“正是大盾。”廉颇一掌拍在盾上:“秦人右军是被寝陈二师用盾推垮的。”
“啊!”熊荆手也忍不住摸到大盾上,他从未想过大盾也能破阵,可廉颇显然是去了寝陈二师问过情况,这才乐滋滋的拎了两面大盾回来。
“环卫之盾,薄而不牢,盾曲,破阵不如平盾。寝陈前排之士言于我:彼等冲入秦阵,先持盾护身、后以剑刺、以刀砍、以戈戟勾戳,皆不如以盾推。盾推敌退,我军复进;我军复进,刺砍勾戳后再推,敌又退,我军再复进。如此,步步进之,待入秦阵已深,敌溃。”
盾、大盾,列国皆有,可都置于第一列挡箭,不为攻敌破阵所用。可在前日,左军将卒亲眼目睹环卫盾阵,都感觉盾阵无比精妙,且环卫使用盾阵只付出轻微损失便斩杀五百秦卒,因而人人配盾。他们找来的盾当然不是罗马盾,而是楚国自有的大盾。有些是矩形实木盾,有些是两侧带有波浪的皮盾。就凭着这些盾,寝陈二师把秦军右军给挤垮了。
“杀敌未可胜,唯前进可胜?”熊荆全身怔了一下,此话脱口而出。
“必是如此。”廉颇重重点头。“左军之胜,胜在前进。”
“我懂了。”熊荆也重重点头,目光看的不再是那面罗马盾,而是落在实木楚盾身上。
“然持盾之士必备犀甲。”廉颇补充道。犀甲是犀牛皮之甲,且只取最厚的肩背之甲。牛皮不过一两分厚,犀甲厚却超过一寸,所做犀甲,防护数倍于普通皮甲。
“钜甲如何?”熊荆终于想起一部电影,里面斯巴达战士痛击波斯大军。排除那些花俏的东西,扛着大圆盾的斯巴达战士力推波斯人的画面他记得很清楚。
“钜甲?”廉颇看了熊荆身上一眼,只是此时他没穿钜甲。“钜甲昂贵,人人钜甲不可行。”
“会有可行的那一日。”熊荆对此信心十足。
秦军战败,赵国出兵,这次劫难算是过去了。既然过去了,那楚国就有时间大力发展。烧玻璃、晒盐、烧瓷器、造纸、对外贸易……,反正什么来钱就做什么。至于炼钢,转炉的问题其实是矿石的问题,有低硫低磷的矿石,转炉炼钢并非难事。这完全是思路问题,而非技术问题最少不是关键性技术问题。
“大王贤明,外臣知道会有哪一日。皆时请大王勿忘赵国。”廉颇请求道。
“赵国若能付钱于我,自然可购买此法以炼钜铁。”熊荆笑道,“这是后话。老师以为我军当习盾阵?再与弓弩手、矛手结伴而行?”
“持盾者不为厮杀,只为破阵。短剑不可取,当以长刃。”廉颇思路又转到盾阵上来。“当以戟、短矛最为合适,是故与弓弩手结伴即可。”
“投石机如何?”熊荆再问,战争结束,他忽然有一个想法。
“投石机太重,移动不便。”廉颇立即摇头。直到战斗结束,也不见任何一部投石机投石。这样的笨重的东西,根本不适合野战。
“不。投石机也有轻的。”熊荆补充道。“数人即可拖曳,重不过八千斤。移动便捷。发射火弹一刻钟最少十四发,但火弹仅为大投石机五分之一至八分之一。”
“可射几步?”廉颇来了兴趣,八千斤并不重,或许可以置于四轮重车之上。
“可射几步……”熊荆说的是原理与荆弩相同的扭力投石机。此战之后,他觉得荆弩并不好用,还不如人抛火弹来得实在。还有工尹刀临时搞的火弹也不行,煤矿炼焦的煤焦油如果精炼,其中的轻质油倒可以拿来做燃烧弹,加糖(还没糖)、加橡胶(还没有橡胶),效果肯定比现在好十倍不止。只是,也很花钱。
“可有一百步?”熊荆居然想到了钱,但老廉颇等不及了。
“必定有一百步。”熊荆答道,“最少一百五十步。”
“若为破阵,不必太远。百步足矣。”今日廉颇也看到了破秦军军阵之艰难,现在两人谈的,都围绕着如何破阵。
“老师与李牧将军相熟?”熊荆笑道。他还是决心练一支骑兵,最少在侦敌上不能输于秦国。像现在这样,两眼一抹黑,打胜了都不知道秦军又多少人,也不知道自己杀了多少人,真是憋屈。
“此事不是交于大司马了吗?”天色已黑,心中激动未去、手脚都还在颤抖的熊荆根本无心政务。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现在他就在处理国家大事。
“大王,”寺人言后,右史作为熊荆身边唯一一个大夫自然开口,“大司马非令尹,处理政务并非其职。此战若毕,还请大王早定令尹。”
“令尹?”熊荆对令尹自然也有考虑,可他是在想不出有谁比黄歇更合适这个位置位。令尹,一要在各国、尤其是秦国有人脉,二要和县尹交好,三嘛自然是精明干练,不给楚国和自己惹麻烦,更不能让楚国和自己吃亏,其四则必须君臣同心,忠诚不必说,立场也要坚定,更不能太贪楚国穷奢极欲的朝臣官吏也不少……
熊荆一时间想到了许多作为令尹的要求。用这些要求来评判,满足前面三个要求的往往满足不了第四条,满足第四条的又很难满足前三条,这让他很是为难。
“你可有人选推荐?”熊荆问向右史。
“臣,”右史没想到熊荆要自己推荐人选,他揖道:“臣以为左徒昭大夫可为令尹。”
“左徒昭卿?”熊荆也曾想过昭黍,可他其实更属意淖狡。
“正是。左徒乃大府之宰,在其治下,大府井井有理。”右史巴望着熊荆,似乎要对症下药。
“井井有理?”熊荆不由笑了。大府什么情况他怎会不清楚,右史所言的井井有理在他看来是乱七八糟。特别是账目,几个月时间都算不出个所以然来。倒不是说昭黍贪腐,他家财万金,楚国首富之一,不可能行此苟且之事。昭黍的问题是脾气太大,直上直下不够精明圆滑,为人臣可以,成为令尹斗在外斗不过诸国国相,在内斗不过各县县尹。
“大王以为不妥?”右史还在巴望,又细看熊荆的神色。
“昭卿为令尹,各县县尹必不满。”熊荆把锅推到县尹身上,“其人君子有德,然如何既能为楚国火中取栗、又不被他国说客所欺?”熊荆就事而论,不做隐瞒,此话说得右史连连点头。“此战你也看到,楚国之弱,已危如累卵,不大变不强国社稷必当不存。昭卿可担此富国强兵之任否?”
“大王所言甚是,然我国诸大夫中,何人比昭大夫更可为令尹?”右史反问道。“昭大夫有德,郢都之时更有下车持戈之勇,其不为令尹,大王何言勇武忠信?”
右史这是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熊荆的听的笑起。右史再道:“火中取栗之事、各县县尹之事,皆不足为虑,令尹乃辅国之位,当取其德而不取其才。”
右史说得熊荆几乎就要点头同意了,但这时候外面寺人忽然进来,说信平君廉颇来了。廉颇战后就不见,熊荆本来想和他商议驱秦之策,半天也找到个人影,此时听说他来,自然马上相召。右史也看出熊荆意动,怎奈廉颇来的不巧。
“老师何往,让我一顿好找。”熊荆对廉颇起身相迎,又让人给他温酒。这廉颇不但满脸风霜,还让他儿子扛进来两面大盾。其中一面是环卫的罗马大盾,另一面则是楚国平盾。
“老师此去,可有收获?”盾是从战场上找来的,上面戈戟伤痕清晰可见,一些地方还有些许血迹。而之前熊荆曾问过廉颇楚军当习何阵,他此去带回来两面盾,自然是有所得。
“大王可还记得前日环卫盾阵之战?”廉颇也不客气,喝完一碗热酒才说话。因为喝得急,白须上全是酒迹。
“自然记得。老师当时说盾兵当和弓弩手、矛手可结伴而行,敌若持长兵而守则射之、集阵而攻则拒之、散阵而斗则近之。此亦是长短互济、远近皆备。”熊荆回忆着当日廉颇的话。
“大王可知今日谁先破秦人之阵?”廉颇点头再问。
“项师于秦阵之后痛击秦人,故秦人阵溃。”战场上喊杀震天,熊荆只知道破阵是因为项师勾击之故,不知道左军发生了什么。
“非也。”廉颇摆手,“此战,最先破敌阵者乃我军左军。”
“左军?”熊荆错愕,“老师,左军不是为秦人戎车所冲,阵欲崩吗?”
“为秦军戎车所冲者,乃左军之鲁师。破阵者,为最前行寝、陈二师。”廉颇解释道。他解释完又问:“大王可知寝、陈二师是如何破阵的?”
“……”转头看向那两面大盾,熊荆有些不相信的道:“不会是大盾吧?这怎么可能。”
“正是大盾。”廉颇一掌拍在盾上:“秦人右军是被寝陈二师用盾推垮的。”
“啊!”熊荆手也忍不住摸到大盾上,他从未想过大盾也能破阵,可廉颇显然是去了寝陈二师问过情况,这才乐滋滋的拎了两面大盾回来。
“环卫之盾,薄而不牢,盾曲,破阵不如平盾。寝陈前排之士言于我:彼等冲入秦阵,先持盾护身、后以剑刺、以刀砍、以戈戟勾戳,皆不如以盾推。盾推敌退,我军复进;我军复进,刺砍勾戳后再推,敌又退,我军再复进。如此,步步进之,待入秦阵已深,敌溃。”
盾、大盾,列国皆有,可都置于第一列挡箭,不为攻敌破阵所用。可在前日,左军将卒亲眼目睹环卫盾阵,都感觉盾阵无比精妙,且环卫使用盾阵只付出轻微损失便斩杀五百秦卒,因而人人配盾。他们找来的盾当然不是罗马盾,而是楚国自有的大盾。有些是矩形实木盾,有些是两侧带有波浪的皮盾。就凭着这些盾,寝陈二师把秦军右军给挤垮了。
“杀敌未可胜,唯前进可胜?”熊荆全身怔了一下,此话脱口而出。
“必是如此。”廉颇重重点头。“左军之胜,胜在前进。”
“我懂了。”熊荆也重重点头,目光看的不再是那面罗马盾,而是落在实木楚盾身上。
“然持盾之士必备犀甲。”廉颇补充道。犀甲是犀牛皮之甲,且只取最厚的肩背之甲。牛皮不过一两分厚,犀甲厚却超过一寸,所做犀甲,防护数倍于普通皮甲。
“钜甲如何?”熊荆终于想起一部电影,里面斯巴达战士痛击波斯大军。排除那些花俏的东西,扛着大圆盾的斯巴达战士力推波斯人的画面他记得很清楚。
“钜甲?”廉颇看了熊荆身上一眼,只是此时他没穿钜甲。“钜甲昂贵,人人钜甲不可行。”
“会有可行的那一日。”熊荆对此信心十足。
秦军战败,赵国出兵,这次劫难算是过去了。既然过去了,那楚国就有时间大力发展。烧玻璃、晒盐、烧瓷器、造纸、对外贸易……,反正什么来钱就做什么。至于炼钢,转炉的问题其实是矿石的问题,有低硫低磷的矿石,转炉炼钢并非难事。这完全是思路问题,而非技术问题最少不是关键性技术问题。
“大王贤明,外臣知道会有哪一日。皆时请大王勿忘赵国。”廉颇请求道。
“赵国若能付钱于我,自然可购买此法以炼钜铁。”熊荆笑道,“这是后话。老师以为我军当习盾阵?再与弓弩手、矛手结伴而行?”
“持盾者不为厮杀,只为破阵。短剑不可取,当以长刃。”廉颇思路又转到盾阵上来。“当以戟、短矛最为合适,是故与弓弩手结伴即可。”
“投石机如何?”熊荆再问,战争结束,他忽然有一个想法。
“投石机太重,移动不便。”廉颇立即摇头。直到战斗结束,也不见任何一部投石机投石。这样的笨重的东西,根本不适合野战。
“不。投石机也有轻的。”熊荆补充道。“数人即可拖曳,重不过八千斤。移动便捷。发射火弹一刻钟最少十四发,但火弹仅为大投石机五分之一至八分之一。”
“可射几步?”廉颇来了兴趣,八千斤并不重,或许可以置于四轮重车之上。
“可射几步……”熊荆说的是原理与荆弩相同的扭力投石机。此战之后,他觉得荆弩并不好用,还不如人抛火弹来得实在。还有工尹刀临时搞的火弹也不行,煤矿炼焦的煤焦油如果精炼,其中的轻质油倒可以拿来做燃烧弹,加糖(还没糖)、加橡胶(还没有橡胶),效果肯定比现在好十倍不止。只是,也很花钱。
“可有一百步?”熊荆居然想到了钱,但老廉颇等不及了。
“必定有一百步。”熊荆答道,“最少一百五十步。”
“若为破阵,不必太远。百步足矣。”今日廉颇也看到了破秦军军阵之艰难,现在两人谈的,都围绕着如何破阵。
“老师与李牧将军相熟?”熊荆笑道。他还是决心练一支骑兵,最少在侦敌上不能输于秦国。像现在这样,两眼一抹黑,打胜了都不知道秦军又多少人,也不知道自己杀了多少人,真是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