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易水河依旧寒冷,如果历史不曾改变,九年后燕太子丹送荆轲赴秦的地方,赵国的军旗正在春风里飘荡。秦国不敢惹,打燕国赵军是不惧的,再说南面失了北面补,易水长城以西的阳城地区已经被赵国含在了嘴里,不打哽着实在难受。
“王使入营、王使入营……”大营中忽然传来呼喊,风尘仆仆的戎车直接奔至庞暖帐前才勒马停车。大将军庞暖出帐相迎,才知道来的是相邦建信君的门客禽伯。
“秦人伐我也!正围邺城,大王命大将军速速回师。”禽伯还未入帐就言明来意。
“啊!”庞暖心中一震,全身的血都往脑袋上涌,好一会才定下心神。他急问道:“秦军正值伐楚,为何伐我?”他问完又道:“赵秦已然会盟,秦人、秦人怎会伐我?”
“楚王又败秦人。”邯郸离大梁近,秦魏联军大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邯郸。赵人还在拍手称快时,桓齮率领的二十万秦军就攻到了邺城。“大王命大将军速速回师救邺。”禽伯再道。
“楚王竟然未薨?”庞暖注意力在天下局势,赵王已拜斧钺授军权,他有不回师的权利。
“然也。楚王于陈城内城之中又筑一小城守之,秦魏不破也。项燕率十五万大军至,大败秦魏三十万之众,杀秦魏四万,俘魏军十万。”禽伯刚才已经递交了王令,见庞暖不提回师之事,只好仔细回答庞暖的问题,到最后他又掏出一份二十多天前的大楚新闻递于庞暖,又重复道:“大王命大将军回师救邺。”
庞暖抢过报纸匆匆看罢,几乎不敢相信:“楚军如此勇猛?”见禽伯不答,他终道:“伐燕正急,岂能此时回师?邺城已然设备,何惧秦人?”
“大将军不奉王命?”禽伯大张着嘴,他没想到庞暖如此答话。
“军在外,王命有所不受。”庞暖放下了报纸,目光看到了斧钺上。“斧钺乃大王亲受,临行时大王一言之命,乃命我攻伐燕地。而今严燕人已退至易水长城以东,以西城邑孤立无援,此时若退,功亏一篑,断不可退兵。”
“大将军违抗王令乎?!”禽伯怒站起来,他无法接受这种结果。
“非也。”庞暖一点也不承认。“本将行的正是王命。请回邯郸告于大王,拔城在即,庞暖只受前命,不受后命也。”
“邺城危若何?”禽伯深吸了口气,又坐了下去,语气也软了下来。
“邺城已备守军,楚人可守陈城半年,邺城为何就不能守短短三月?”庞暖反问道,他再无说话的心思,心里想的是几千里外楚国。
秦国伐楚,赵国伐燕,秦国伐赵。原本因为楚人大胜而热闹的邯郸一夜之间就平息了下去。秦军给这座城市带来的灾难仍然刻在每个人心头,哪怕秦军现在攻伐的只是邺城。而赵王赵偃听闻秦军攻邺,大怒之下一夜未眠,第二天就病倒了。
“禀大王,庞将军已拔阳城,何须再伐燕国?大军再不回城邺城危矣。”看着床榻上病怏怏的赵偃,郭开不得不提起让大王突然寝疾的事情。
“郭卿……咳咳…”春夏之交天气乍寒还暖,病了半个多月赵偃不断咳嗽,双目也无神。“咳咳…此事当由相邦……”
秦军伐赵,赵楚中牟会盟已成为过去,建信君罢相后新任相邦的是司空马。感觉到赵偃很可能挺不过这个春天,郭开又想起太子之事,然而话在口中又吞了回去。
“臣告退。”郭开大拜,而后静悄悄的出了西室。
“妾身见过太傅。”郭开就要退出正寝时,一个苗条的影子喊着了他,这是王后。
“臣见过王后。”郭开不敢看王后,趁着揖礼连忙低下了头。
“大王寝疾,那庞暖为了军功又不愿退兵。若是大王……”王后出身于女市,歌舞容貌身姿都是一绝,而她的名字……。宫中的人直敢呼王后,坊间则传闻她以前名叫袂,因为来自灵寿,故称其灵袂。灵袂年不及三十,颦笑间,即便郭开这样的老臣也会失神。
灵袂欲哭,郭开听的心头发酸,他揖道:“王后切莫忧伤,大王春秋正盛,岂会、岂会……”
“然侍医言……”灵袂真的哭了出来,她在小声的哭、压抑的哭,生怕被别人听见。
“咳咳咳……咳咳……”正寝西面又传来赵偃的咳嗽,即便隔着几层宫墙也能听见。
“王后勿悲。”郭开很想上去帮灵袂擦泪,可他终究是臣子,只能劝道:“大王春秋鼎盛,岂会千秋万岁而去。大子已立,朝中多是老臣,王后毋忧也。”
“若朝中皆如太傅,妾身自然勿忧,然春平侯……”
灵袂还在低声哭泣,春平侯三字一出,郭开整个人好像被雷劈了一记,耳朵里全是‘轰隆隆’的响声,灵识也全被封住。他听不清灵袂走的时候又说了一句什么,他像木偶般的揖别王后,又像木偶似的出了王宫,回到家里什么话也没说,就端坐在明堂,一坐就是两个时辰。
……这王位本来是春平侯的,因文信侯扣留,大王才即位为王。大王若薨,虽有太子,可太子年幼,废太子赵嘉却已成年,若春平侯……
郭开心里越想越怕,春平侯若立赵嘉为王,那自己将死无葬身之地。他赶紧起来道:“来人、来人,速请赵葱将军至府!”
*
“罪臣拜见大王。”咸阳曲台宫,赤身负荆的卫缭一见赵政就顿首不已。他曾经保证会拔下陈城、击杀荆王,还要赵政配合自己演一出戏,结果还是玩崩了。
“你还敢来见寡人?!”赵政看见卫缭就生气,他自觉对卫缭信任有加,结果却是秦军大败,荆王返郢。不但如此,荆国还要与秦国绝交——二十多日前昌文君刚到郢都,荆人就要他即刻返秦,若非如此,他此刻还在稷邑傻等楚国新王会盟。
“臣有罪,那日在陈城本想一死,然,”卫缭伏在地上,看不到表情,唯有背上荆条刺出的血迹。“臣死则死矣,却不能仍由秦军再败于项燕之手,故冒死求见大王。”
“再败项燕之手?”赵政失笑。“清水一战,若非荆王阵前誓师,荆人必败。陈城一战,我秦军十万,魏军十五万,若非魏军阵溃,项燕早败也。你何我言秦军再败项燕之手?”
“大王之言虽不误,然不临战阵,不知微末,只看简册,不明毫厘。前岁之荆军,与韩魏之军无异,今日之荆军,已远胜秦军。若非如此,何以伤我大将?又何以大破魏军?”卫缭终于抬起了头:“此返咸阳,罪臣奉大将军之命,冒死带卒百余来见大王,请大王令其与秦卒一战,若罪臣所言有误,请杀之!”
“你敢带卒百余入咸阳?!”赵政突然就站了起来,没有兵符调兵是死罪。
“大王若信大将军与我,大王若信鬼谷之兵法,请令此百余卒一战。不信,请杀罪臣。”卫缭已经是豁出去了,他未完成王命本该死,逃离秦国心又不甘,只能入咸阳一搏。
“来人!”赵政怒喝。他是真的怒了。
“大王请饮豆浆。”已和赵政告庙的王后芈蒨恰好出来。陪嫁的东西里有两套石磨,一套已经孝敬给华阳祖太后,另一套在后宫用,于是赵政每天也开始喝豆浆。
“罪臣拜见王后。”卫缭连忙顿首。大王已显杀意,正好出来的王后或许能救自己一命。但让他失望的是,芈蒨微微一回礼便退下去了。
虽然没有白糖,但榨一点柘汁,或者加一点饴糖,豆浆一样是难得的美味。糖总是能让人高兴,尤其是喝豆浆的时候赵政怒火大半过去了,他对已经入堂的甲士挥了挥手,又问道:“蒙武何言?”
“禀告大王,”死神来了又走,刚才未曾发抖的卫缭现在全身发抖,他强忍着打架的牙关,道:“禀告大王,魏军阵溃后,大将军本不欲退兵,曰:‘荆人日强,若再给予其喘息,必成秦祸。’今项燕之军,一半夷矛一半戈戟,此战法未广及之兆也。故战后大将军于军中选出百余名与荆人阵战之卒,令其着荆人之甲,列荆人之阵、使荆人之矛,再命其与秦卒战……”
“如何?”赵政终于听进去了,出言问结果。
“皆败也。”卫缭直言不讳。
‘啪’的一声,酒爵仍在几案上。“寡人弗信!”
“大王不信,请一战。”卫缭拜道,他等的就是赵政这句不信。
“来人!”赵政又开始叫人。卫缭虽然知道这次赵政并不是要处死他,可身子还在抖,忍不住的抖。“速召卫尉。”
“唯!”寺人应声之后连忙奔趋走,卫尉赶过来后,赵政直接命令道:“速令卫卒百余至武场,蒙将军遣卒百余,假荆人之阵与你等战。”
“唯。”三年前嫪毐乱后,卫尉由赵政亲自任命,是个叫图的寺人。
“寡人将亲至武场,许胜不许败。”赵政想到刚才卫缭说的皆败就很恼火。秦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可,怎会败于荆人之手。
“王使入营、王使入营……”大营中忽然传来呼喊,风尘仆仆的戎车直接奔至庞暖帐前才勒马停车。大将军庞暖出帐相迎,才知道来的是相邦建信君的门客禽伯。
“秦人伐我也!正围邺城,大王命大将军速速回师。”禽伯还未入帐就言明来意。
“啊!”庞暖心中一震,全身的血都往脑袋上涌,好一会才定下心神。他急问道:“秦军正值伐楚,为何伐我?”他问完又道:“赵秦已然会盟,秦人、秦人怎会伐我?”
“楚王又败秦人。”邯郸离大梁近,秦魏联军大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邯郸。赵人还在拍手称快时,桓齮率领的二十万秦军就攻到了邺城。“大王命大将军速速回师救邺。”禽伯再道。
“楚王竟然未薨?”庞暖注意力在天下局势,赵王已拜斧钺授军权,他有不回师的权利。
“然也。楚王于陈城内城之中又筑一小城守之,秦魏不破也。项燕率十五万大军至,大败秦魏三十万之众,杀秦魏四万,俘魏军十万。”禽伯刚才已经递交了王令,见庞暖不提回师之事,只好仔细回答庞暖的问题,到最后他又掏出一份二十多天前的大楚新闻递于庞暖,又重复道:“大王命大将军回师救邺。”
庞暖抢过报纸匆匆看罢,几乎不敢相信:“楚军如此勇猛?”见禽伯不答,他终道:“伐燕正急,岂能此时回师?邺城已然设备,何惧秦人?”
“大将军不奉王命?”禽伯大张着嘴,他没想到庞暖如此答话。
“军在外,王命有所不受。”庞暖放下了报纸,目光看到了斧钺上。“斧钺乃大王亲受,临行时大王一言之命,乃命我攻伐燕地。而今严燕人已退至易水长城以东,以西城邑孤立无援,此时若退,功亏一篑,断不可退兵。”
“大将军违抗王令乎?!”禽伯怒站起来,他无法接受这种结果。
“非也。”庞暖一点也不承认。“本将行的正是王命。请回邯郸告于大王,拔城在即,庞暖只受前命,不受后命也。”
“邺城危若何?”禽伯深吸了口气,又坐了下去,语气也软了下来。
“邺城已备守军,楚人可守陈城半年,邺城为何就不能守短短三月?”庞暖反问道,他再无说话的心思,心里想的是几千里外楚国。
秦国伐楚,赵国伐燕,秦国伐赵。原本因为楚人大胜而热闹的邯郸一夜之间就平息了下去。秦军给这座城市带来的灾难仍然刻在每个人心头,哪怕秦军现在攻伐的只是邺城。而赵王赵偃听闻秦军攻邺,大怒之下一夜未眠,第二天就病倒了。
“禀大王,庞将军已拔阳城,何须再伐燕国?大军再不回城邺城危矣。”看着床榻上病怏怏的赵偃,郭开不得不提起让大王突然寝疾的事情。
“郭卿……咳咳…”春夏之交天气乍寒还暖,病了半个多月赵偃不断咳嗽,双目也无神。“咳咳…此事当由相邦……”
秦军伐赵,赵楚中牟会盟已成为过去,建信君罢相后新任相邦的是司空马。感觉到赵偃很可能挺不过这个春天,郭开又想起太子之事,然而话在口中又吞了回去。
“臣告退。”郭开大拜,而后静悄悄的出了西室。
“妾身见过太傅。”郭开就要退出正寝时,一个苗条的影子喊着了他,这是王后。
“臣见过王后。”郭开不敢看王后,趁着揖礼连忙低下了头。
“大王寝疾,那庞暖为了军功又不愿退兵。若是大王……”王后出身于女市,歌舞容貌身姿都是一绝,而她的名字……。宫中的人直敢呼王后,坊间则传闻她以前名叫袂,因为来自灵寿,故称其灵袂。灵袂年不及三十,颦笑间,即便郭开这样的老臣也会失神。
灵袂欲哭,郭开听的心头发酸,他揖道:“王后切莫忧伤,大王春秋正盛,岂会、岂会……”
“然侍医言……”灵袂真的哭了出来,她在小声的哭、压抑的哭,生怕被别人听见。
“咳咳咳……咳咳……”正寝西面又传来赵偃的咳嗽,即便隔着几层宫墙也能听见。
“王后勿悲。”郭开很想上去帮灵袂擦泪,可他终究是臣子,只能劝道:“大王春秋鼎盛,岂会千秋万岁而去。大子已立,朝中多是老臣,王后毋忧也。”
“若朝中皆如太傅,妾身自然勿忧,然春平侯……”
灵袂还在低声哭泣,春平侯三字一出,郭开整个人好像被雷劈了一记,耳朵里全是‘轰隆隆’的响声,灵识也全被封住。他听不清灵袂走的时候又说了一句什么,他像木偶般的揖别王后,又像木偶似的出了王宫,回到家里什么话也没说,就端坐在明堂,一坐就是两个时辰。
……这王位本来是春平侯的,因文信侯扣留,大王才即位为王。大王若薨,虽有太子,可太子年幼,废太子赵嘉却已成年,若春平侯……
郭开心里越想越怕,春平侯若立赵嘉为王,那自己将死无葬身之地。他赶紧起来道:“来人、来人,速请赵葱将军至府!”
*
“罪臣拜见大王。”咸阳曲台宫,赤身负荆的卫缭一见赵政就顿首不已。他曾经保证会拔下陈城、击杀荆王,还要赵政配合自己演一出戏,结果还是玩崩了。
“你还敢来见寡人?!”赵政看见卫缭就生气,他自觉对卫缭信任有加,结果却是秦军大败,荆王返郢。不但如此,荆国还要与秦国绝交——二十多日前昌文君刚到郢都,荆人就要他即刻返秦,若非如此,他此刻还在稷邑傻等楚国新王会盟。
“臣有罪,那日在陈城本想一死,然,”卫缭伏在地上,看不到表情,唯有背上荆条刺出的血迹。“臣死则死矣,却不能仍由秦军再败于项燕之手,故冒死求见大王。”
“再败项燕之手?”赵政失笑。“清水一战,若非荆王阵前誓师,荆人必败。陈城一战,我秦军十万,魏军十五万,若非魏军阵溃,项燕早败也。你何我言秦军再败项燕之手?”
“大王之言虽不误,然不临战阵,不知微末,只看简册,不明毫厘。前岁之荆军,与韩魏之军无异,今日之荆军,已远胜秦军。若非如此,何以伤我大将?又何以大破魏军?”卫缭终于抬起了头:“此返咸阳,罪臣奉大将军之命,冒死带卒百余来见大王,请大王令其与秦卒一战,若罪臣所言有误,请杀之!”
“你敢带卒百余入咸阳?!”赵政突然就站了起来,没有兵符调兵是死罪。
“大王若信大将军与我,大王若信鬼谷之兵法,请令此百余卒一战。不信,请杀罪臣。”卫缭已经是豁出去了,他未完成王命本该死,逃离秦国心又不甘,只能入咸阳一搏。
“来人!”赵政怒喝。他是真的怒了。
“大王请饮豆浆。”已和赵政告庙的王后芈蒨恰好出来。陪嫁的东西里有两套石磨,一套已经孝敬给华阳祖太后,另一套在后宫用,于是赵政每天也开始喝豆浆。
“罪臣拜见王后。”卫缭连忙顿首。大王已显杀意,正好出来的王后或许能救自己一命。但让他失望的是,芈蒨微微一回礼便退下去了。
虽然没有白糖,但榨一点柘汁,或者加一点饴糖,豆浆一样是难得的美味。糖总是能让人高兴,尤其是喝豆浆的时候赵政怒火大半过去了,他对已经入堂的甲士挥了挥手,又问道:“蒙武何言?”
“禀告大王,”死神来了又走,刚才未曾发抖的卫缭现在全身发抖,他强忍着打架的牙关,道:“禀告大王,魏军阵溃后,大将军本不欲退兵,曰:‘荆人日强,若再给予其喘息,必成秦祸。’今项燕之军,一半夷矛一半戈戟,此战法未广及之兆也。故战后大将军于军中选出百余名与荆人阵战之卒,令其着荆人之甲,列荆人之阵、使荆人之矛,再命其与秦卒战……”
“如何?”赵政终于听进去了,出言问结果。
“皆败也。”卫缭直言不讳。
‘啪’的一声,酒爵仍在几案上。“寡人弗信!”
“大王不信,请一战。”卫缭拜道,他等的就是赵政这句不信。
“来人!”赵政又开始叫人。卫缭虽然知道这次赵政并不是要处死他,可身子还在抖,忍不住的抖。“速召卫尉。”
“唯!”寺人应声之后连忙奔趋走,卫尉赶过来后,赵政直接命令道:“速令卫卒百余至武场,蒙将军遣卒百余,假荆人之阵与你等战。”
“唯。”三年前嫪毐乱后,卫尉由赵政亲自任命,是个叫图的寺人。
“寡人将亲至武场,许胜不许败。”赵政想到刚才卫缭说的皆败就很恼火。秦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可,怎会败于荆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