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几名亲兵将从城头乃至城内射过来的那些看起来还算像样,但规格不等的一两至二两重量不等的战箭送到帅帐的时候,负责指挥的第一军军长似乎才意识到了什么。在中原乃至其他很多地方甚至蒙古人那里。一两或者二两重的箭支属于十分正常的规格。用五斗到七斗的中原弓或与中原弓类似的复合猎弓发射这种箭恰到好处。可是这些明显是用长弓以抛射的方式发射过来的箭支就有些不同寻常了。这就意味着使用这些弓箭的人普遍只有三斗到六斗力左右的水平。而在建州军中,就是那些并非专门职业弓兵的人射出的箭支,也不会是这样的规格和水平。
建州正规军中所用的箭支往往在规格上是相对统一的,可是这些箭支却普遍存在着用材、规格不统一的情况。很显然:他们不属于正规武装所有,不过是临时动员起来的寻常民兵所用的弓箭罢了。
随后不久,第一批在伊犁城头的激战中被俘的敌军也被押了上来。其中有二三十岁的妇人,也有看年纪大概在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乃至十二三岁的少年。很显然,在城中抵抗的人已经根本没有多少建州正规军了。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留守的建州正规力量打算在城内的巷战中或者其他什么地方准备同攻城的队伍展开决战。然而之前第一军和第二军与志愿右军第二师可以确定的是有大量建州部的精锐主力被消灭在了河西走廊上,依据情报的估算,就算在城内隐蔽自己的留守主力就有希望反败为胜吗?
当天色刚刚亮起来多久的时候,伊犁城内的铳炮声与喊杀声就在一阵回光返照的高潮之后渐渐落幕了。第一军军长跟随者后续做为预备队的主力入城的时候,城中到处是刚刚倒下不久的尸体,有老人也有少年与妇女,就是没有多少青壮年。留守在并不算太大的伊犁城内的人口多达三十万之众在血腥的一夜之后还存活下来的不足十万人。
不过好在此时的大军人手和准备还算充足,清理那些城中的尸体虽然似乎也很繁重,但终归还是没有闹出太大的瘟疫和乱子。
“按照我们的一些强行审讯下来得到的初步情况,大约有万余建州正规残余向北逃亡而去,不知大军知否要分兵追赶?”打扫战场之后,一名参谋军官如此询问道。
如果在以前,万余披甲主力级别的建州精锐是任何人都绝不能轻视的,然而此时此刻,第一军军长想起萧轩在之前的一些安排,乃至河西走廊之战的经历,却说道:“队伍在稍作休整之后继续西进,准备与君上所率领的军队开创更大的伟业吧。。。对了,自从河西走廊之战一来大军的损失是多少?”
“兰州西郊之战,第一军战死五百余人,伤亡损失两千人上下,纯减员也应该在一千三四百人左右。武威之战,战死一千四百余人,伤亡五千人上下,吐鲁番之战全军伤亡不到千人。再加上只有五六百人损失的伊犁城之战,累计伤亡损失八千人左右,纯损失大概五千余人左右。。。”
这一路上的作战伤亡不算太小,但也不算太大,明显还是在革命军各部队的接受范围之内,队伍的士气在原本就很强悍的基础上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尤其是作战中超过两万套还算像样铠甲的缴获,很显然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西进当中的基本武装乃至马匹需求。在火药方面,至少几十万斤左右的火药也弥补了革命军主力部队自从南下作战以来的不少亏空,家底也变得重新殷实起来。
此时整个变革后明朝的主力部队体系当然不仅仅是参加西征的二十几万人,在京畿一带至少一个留守的志愿师主力乃至扩军后新形成的十个军左右的革命军主力,应对那万余满洲披甲很显然是没有任何压力的,因此大军也在攻克了伊犁之后继续西进。
革命军第一、二军及右军教导师与萧轩在撒马尔罕城驻扎的力量重新完成回师的时候,已经是崇祯五年的初秋时节了。经过一年左右的备战和征讨。
停留在中亚一带的志愿部队主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尤其是在披甲率、马术、火药和火器家底方面。平均每名官兵都不像原来那样只有很宝贵的一匹轻型马,而是至少可以做到人均双马到三马之间了。而且所配属的马匹也不是过去那样载重明显有问题的蒙古马。这让整个队伍从此之后都可以有效的进行机动化的骑兵行军,而不是要像以前那样让官兵们感觉到自己似乎在多数时候成为战马的仆从一样。
此时此刻,当萧轩亲自率领的兵力达到了七八万人左右的规模的时候,毫无疑问具备了对一个有份量的国家展开战略进攻的基础了。而另一个选择与难题也摆在了面前:中原之外,在西域与泰西毫无疑问有两大战略集团,一是天方教势力范围内的伊朗与奥斯曼,而是东欧方向上的欧陆诸国,如俄国、波兰、乃至俄国纵深内的诸多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主攻方向应该放在何处?
如果确定为萨菲波斯与奥斯曼方向,敌军的实力可能略微弱一些,可是这一路上的地形更复杂、居民改造困难,而且要面临更为遥远的路途。如果向东欧展开攻略,那最大的风险毫无疑问就是在更有规则意识的欧陆诸国面前面临联军压力的风险变得更大了。
权衡再三之下,萧轩决定对于纵深广阔,而且要浪费不少时间的天方教诸集团缓攻,主攻方向放在波兰与俄国集团身上。此时正陷入三十年内战宗教纷争中欧洲,很显然才是这一次攻略的决定性目标。因此,在大军会师之后队伍没有立刻出发,而是等到第三军乃至与第三军伴随着的不少中重火炮和车辆辎重队伍也汇集到撒马尔罕一带的时候八万多人的主力集团才展开分路北上,并准备在临近哥萨克人的东欧草原上完成军事力量的集结与进攻俄国的准备。
(本章完)
建州正规军中所用的箭支往往在规格上是相对统一的,可是这些箭支却普遍存在着用材、规格不统一的情况。很显然:他们不属于正规武装所有,不过是临时动员起来的寻常民兵所用的弓箭罢了。
随后不久,第一批在伊犁城头的激战中被俘的敌军也被押了上来。其中有二三十岁的妇人,也有看年纪大概在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乃至十二三岁的少年。很显然,在城中抵抗的人已经根本没有多少建州正规军了。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留守的建州正规力量打算在城内的巷战中或者其他什么地方准备同攻城的队伍展开决战。然而之前第一军和第二军与志愿右军第二师可以确定的是有大量建州部的精锐主力被消灭在了河西走廊上,依据情报的估算,就算在城内隐蔽自己的留守主力就有希望反败为胜吗?
当天色刚刚亮起来多久的时候,伊犁城内的铳炮声与喊杀声就在一阵回光返照的高潮之后渐渐落幕了。第一军军长跟随者后续做为预备队的主力入城的时候,城中到处是刚刚倒下不久的尸体,有老人也有少年与妇女,就是没有多少青壮年。留守在并不算太大的伊犁城内的人口多达三十万之众在血腥的一夜之后还存活下来的不足十万人。
不过好在此时的大军人手和准备还算充足,清理那些城中的尸体虽然似乎也很繁重,但终归还是没有闹出太大的瘟疫和乱子。
“按照我们的一些强行审讯下来得到的初步情况,大约有万余建州正规残余向北逃亡而去,不知大军知否要分兵追赶?”打扫战场之后,一名参谋军官如此询问道。
如果在以前,万余披甲主力级别的建州精锐是任何人都绝不能轻视的,然而此时此刻,第一军军长想起萧轩在之前的一些安排,乃至河西走廊之战的经历,却说道:“队伍在稍作休整之后继续西进,准备与君上所率领的军队开创更大的伟业吧。。。对了,自从河西走廊之战一来大军的损失是多少?”
“兰州西郊之战,第一军战死五百余人,伤亡损失两千人上下,纯减员也应该在一千三四百人左右。武威之战,战死一千四百余人,伤亡五千人上下,吐鲁番之战全军伤亡不到千人。再加上只有五六百人损失的伊犁城之战,累计伤亡损失八千人左右,纯损失大概五千余人左右。。。”
这一路上的作战伤亡不算太小,但也不算太大,明显还是在革命军各部队的接受范围之内,队伍的士气在原本就很强悍的基础上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尤其是作战中超过两万套还算像样铠甲的缴获,很显然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西进当中的基本武装乃至马匹需求。在火药方面,至少几十万斤左右的火药也弥补了革命军主力部队自从南下作战以来的不少亏空,家底也变得重新殷实起来。
此时整个变革后明朝的主力部队体系当然不仅仅是参加西征的二十几万人,在京畿一带至少一个留守的志愿师主力乃至扩军后新形成的十个军左右的革命军主力,应对那万余满洲披甲很显然是没有任何压力的,因此大军也在攻克了伊犁之后继续西进。
革命军第一、二军及右军教导师与萧轩在撒马尔罕城驻扎的力量重新完成回师的时候,已经是崇祯五年的初秋时节了。经过一年左右的备战和征讨。
停留在中亚一带的志愿部队主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尤其是在披甲率、马术、火药和火器家底方面。平均每名官兵都不像原来那样只有很宝贵的一匹轻型马,而是至少可以做到人均双马到三马之间了。而且所配属的马匹也不是过去那样载重明显有问题的蒙古马。这让整个队伍从此之后都可以有效的进行机动化的骑兵行军,而不是要像以前那样让官兵们感觉到自己似乎在多数时候成为战马的仆从一样。
此时此刻,当萧轩亲自率领的兵力达到了七八万人左右的规模的时候,毫无疑问具备了对一个有份量的国家展开战略进攻的基础了。而另一个选择与难题也摆在了面前:中原之外,在西域与泰西毫无疑问有两大战略集团,一是天方教势力范围内的伊朗与奥斯曼,而是东欧方向上的欧陆诸国,如俄国、波兰、乃至俄国纵深内的诸多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主攻方向应该放在何处?
如果确定为萨菲波斯与奥斯曼方向,敌军的实力可能略微弱一些,可是这一路上的地形更复杂、居民改造困难,而且要面临更为遥远的路途。如果向东欧展开攻略,那最大的风险毫无疑问就是在更有规则意识的欧陆诸国面前面临联军压力的风险变得更大了。
权衡再三之下,萧轩决定对于纵深广阔,而且要浪费不少时间的天方教诸集团缓攻,主攻方向放在波兰与俄国集团身上。此时正陷入三十年内战宗教纷争中欧洲,很显然才是这一次攻略的决定性目标。因此,在大军会师之后队伍没有立刻出发,而是等到第三军乃至与第三军伴随着的不少中重火炮和车辆辎重队伍也汇集到撒马尔罕一带的时候八万多人的主力集团才展开分路北上,并准备在临近哥萨克人的东欧草原上完成军事力量的集结与进攻俄国的准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