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轩虽然不了解现代教师的一些事情,但多少也还算有一些风闻:“是啊,现代教师很多精力要用在教学以外的事情上。从生源到家长又往往良莠不齐,真要抱着理想主义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工作,恐怕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然而在我们的这个时代,你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干。结合这几年来的教学和研究时间,开创与后世完全不同的新教育风格和原则。我相信,不论在现在还是哪怕几十年乃至上百年以后,我们的教育,永远不会成为21世纪初国内甚至国外某些地方的那个样子。。。”
萧轩并未从事过教师工作,可是此时却明白,在扫平了整个欧陆之后,整个世界是否因为自己的存在而丧失了未来,很大程度上就要看以北海学院为核心的这些孩子们能不能真正意义上的桃李芬芳,开创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所没有的奇迹了。在萧轩的期望中,也希望能够在自己有生之年至少是在某些实用技术领域迈入二十世纪初的门槛。
关于未来科教体系的构想,在大军回师的时候萧轩就曾经想了很多,黄斗在这方面的用心也就更多,而且萧轩心中也有不少疑惑,在这个时候也就同黄斗知无不言的交流起来。
黄斗此时也并没有太多的保留:“我知道君上希望有生之年只争朝夕,但有的时候欲速则不达。我想现代中国曾经在教育上有过一些弯路,或许是因为那个时代面临国际竞争乃至工业发展要求与压力太大的缘故不得不过多的迁就公平乃至教育繁衍发展扩招这些方面。在这个时代,如果本着创新是第一位的原则,基数规模则并没有想像中的那样重要。只要在选拔考核的时候能够严格把关,很多东西毫无疑问就可以事半功倍。因为:我们最优秀的工匠资源是有限的,科研投入和进行规模化实验的能力是有限的,暂时还养不起太多的研究员。。。”
听到这样的话,萧轩则笑道:“如今这方面的事情你就不需要太过担心了。这一次从欧洲,至少有几万工匠与学者途径万里前来,不仅仅是人才资源。财力方面应该也是有保障的。至少有了第一批带过来的上千万两黄金,并以此为基础发行能够兑换黄金的货币,财政上的局面完全可以暂时打开很多了。。。”
黄斗沉思了片刻,还是并没有改变自己的主意,直言道:“按我的经验,一个班七十个学生还是二十多个学生,在中等强度的教学投入下并没有质的区别。可是一个班如果只有十个学生左右这就会有质的不同。会迫使孩子们更早的尝试跨班交流,同时教师也能够直接管理到孩子们每个方面。即便生源的觉悟不是太好,上课的时候也几乎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功夫。而且,教师与学生们融为一体也更容易。周期到是可以缩短。即便是这样,十年到十五年以后,整个北海学院的在校生甚至是毕业生将扩大到几万人的规模,十五到二十年后将扩大到几十万人的规模,二十到二十五年后扩大到几百万人的规模。要知道,就是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也没有这么多完成小学或初中级教育的天才们。大学那就更别提,二战前的英国也不过几万大学在校生而已。如果几十年后华夏海内的成年人总数是几千万,这个比例就达到了十分之一左右的比例。要知道人性生来各有不同。真正适合大学教育的人在现代的比例,顶天也不过二十分之一到十分之一而已。。。”
听到这样的话,萧轩心中的很多疑问也就彻底的放了下来,因为自己的表哥就曾经是一名大学生,可毕业后的经历显然表明,类似20世纪末那种规模和比例的扩招是有些过于浪费的。也不由的谈到:“看来,是我有些过于急于求成了。”
北海学院是萧轩相当重视的一件事情,因此在打定了迁都的注意之后也希望整个学院能够迁徙到南方。
黄斗听到萧轩打算迁都,似乎也有些犹豫起来,思考片刻后才觉得自己应该直言不讳,就劝谏道:“自古以来定都江东的王朝没有太好的局面。那里似乎太复杂了,而且很不容易掌控全国。。。”
此时的萧轩,相比当年也在很多方面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因此也直言道:“华夏当然需要一个大一统的主心骨。但是如果在这方面迁就过甚,影响了很多其他事情也是过犹不及。如今时代不同了。应该有比古代不同的自信。这一次迁都南方,就是因为那里是这个时代最首要的经济重地。新时代的华夏不仅需要新的科教,也需要新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或许只有这样,进步也才能更有效果的进行。。。”
想到这里,萧轩的心中也就多了几分释然和坚定。
有或悲观或乐观看法,一种是比肩美国已经不远,明显超越俄罗斯。还有的认为战胜了不了无外援的美俄外亚太其他国家,甚至日本没有拘束都有威胁中国能力,庚子晚清第二等等。那么哪一种才是正确的呢?
其实不需要太过详细的论证,仅仅从一些简单可以查证的端倪可窥一二。
世界各国因为战略或地理的原因,海军地位的权重是不一样的,可空军地位的权重却是大多相不去远的。即便一些东南亚或非洲小国也很重视航空力量的作用。原因在于对于很多文明落后国家,陆军都是不靠谱不高效的,而选拔出少数精锐靠谱人员却不难。这就是为什么印巴战争中的巴基斯坦、英阿马岛战争中航空和地面表现差别悬殊的原因。晚清北洋水师表现虽然有问题,但也强于陆军也是如此原理:对于一个晚期封建王朝而言选训几千靠谱力量总是不难的,而几十万靠谱陆军则是对文明体系很有挑战的事情。
而在各个国家同样重视的装备中,最贵重的装备也不再是坦克
(本章完)
萧轩并未从事过教师工作,可是此时却明白,在扫平了整个欧陆之后,整个世界是否因为自己的存在而丧失了未来,很大程度上就要看以北海学院为核心的这些孩子们能不能真正意义上的桃李芬芳,开创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所没有的奇迹了。在萧轩的期望中,也希望能够在自己有生之年至少是在某些实用技术领域迈入二十世纪初的门槛。
关于未来科教体系的构想,在大军回师的时候萧轩就曾经想了很多,黄斗在这方面的用心也就更多,而且萧轩心中也有不少疑惑,在这个时候也就同黄斗知无不言的交流起来。
黄斗此时也并没有太多的保留:“我知道君上希望有生之年只争朝夕,但有的时候欲速则不达。我想现代中国曾经在教育上有过一些弯路,或许是因为那个时代面临国际竞争乃至工业发展要求与压力太大的缘故不得不过多的迁就公平乃至教育繁衍发展扩招这些方面。在这个时代,如果本着创新是第一位的原则,基数规模则并没有想像中的那样重要。只要在选拔考核的时候能够严格把关,很多东西毫无疑问就可以事半功倍。因为:我们最优秀的工匠资源是有限的,科研投入和进行规模化实验的能力是有限的,暂时还养不起太多的研究员。。。”
听到这样的话,萧轩则笑道:“如今这方面的事情你就不需要太过担心了。这一次从欧洲,至少有几万工匠与学者途径万里前来,不仅仅是人才资源。财力方面应该也是有保障的。至少有了第一批带过来的上千万两黄金,并以此为基础发行能够兑换黄金的货币,财政上的局面完全可以暂时打开很多了。。。”
黄斗沉思了片刻,还是并没有改变自己的主意,直言道:“按我的经验,一个班七十个学生还是二十多个学生,在中等强度的教学投入下并没有质的区别。可是一个班如果只有十个学生左右这就会有质的不同。会迫使孩子们更早的尝试跨班交流,同时教师也能够直接管理到孩子们每个方面。即便生源的觉悟不是太好,上课的时候也几乎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功夫。而且,教师与学生们融为一体也更容易。周期到是可以缩短。即便是这样,十年到十五年以后,整个北海学院的在校生甚至是毕业生将扩大到几万人的规模,十五到二十年后将扩大到几十万人的规模,二十到二十五年后扩大到几百万人的规模。要知道,就是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也没有这么多完成小学或初中级教育的天才们。大学那就更别提,二战前的英国也不过几万大学在校生而已。如果几十年后华夏海内的成年人总数是几千万,这个比例就达到了十分之一左右的比例。要知道人性生来各有不同。真正适合大学教育的人在现代的比例,顶天也不过二十分之一到十分之一而已。。。”
听到这样的话,萧轩心中的很多疑问也就彻底的放了下来,因为自己的表哥就曾经是一名大学生,可毕业后的经历显然表明,类似20世纪末那种规模和比例的扩招是有些过于浪费的。也不由的谈到:“看来,是我有些过于急于求成了。”
北海学院是萧轩相当重视的一件事情,因此在打定了迁都的注意之后也希望整个学院能够迁徙到南方。
黄斗听到萧轩打算迁都,似乎也有些犹豫起来,思考片刻后才觉得自己应该直言不讳,就劝谏道:“自古以来定都江东的王朝没有太好的局面。那里似乎太复杂了,而且很不容易掌控全国。。。”
此时的萧轩,相比当年也在很多方面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因此也直言道:“华夏当然需要一个大一统的主心骨。但是如果在这方面迁就过甚,影响了很多其他事情也是过犹不及。如今时代不同了。应该有比古代不同的自信。这一次迁都南方,就是因为那里是这个时代最首要的经济重地。新时代的华夏不仅需要新的科教,也需要新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或许只有这样,进步也才能更有效果的进行。。。”
想到这里,萧轩的心中也就多了几分释然和坚定。
有或悲观或乐观看法,一种是比肩美国已经不远,明显超越俄罗斯。还有的认为战胜了不了无外援的美俄外亚太其他国家,甚至日本没有拘束都有威胁中国能力,庚子晚清第二等等。那么哪一种才是正确的呢?
其实不需要太过详细的论证,仅仅从一些简单可以查证的端倪可窥一二。
世界各国因为战略或地理的原因,海军地位的权重是不一样的,可空军地位的权重却是大多相不去远的。即便一些东南亚或非洲小国也很重视航空力量的作用。原因在于对于很多文明落后国家,陆军都是不靠谱不高效的,而选拔出少数精锐靠谱人员却不难。这就是为什么印巴战争中的巴基斯坦、英阿马岛战争中航空和地面表现差别悬殊的原因。晚清北洋水师表现虽然有问题,但也强于陆军也是如此原理:对于一个晚期封建王朝而言选训几千靠谱力量总是不难的,而几十万靠谱陆军则是对文明体系很有挑战的事情。
而在各个国家同样重视的装备中,最贵重的装备也不再是坦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