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以前外情处积累下来的资料,莫卧尔帝国骑兵规模就应该在二十万人左右的兵力,地方武装和其他步兵加起来拥有百万人左右的规模,不过战斗力应该谈不上如何强大,否则就不可能连整个河中边界的边缘地带也都摸不到了。按照西边传来的情报,他们最为精锐的锡克人组成的六万人左右的北部边军的战斗力也就是那个水准罢了。可以由西部军团和国内驻军各抽选十万人左右的力量从东西两面展开行动。。。”
萧轩在第一客厅内的地图前思考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展开一次亲征。这时候的萧轩也开始明白了为什么近代一些强大的帝国,在进行一些战略决战的时候也只能如同拿破仑那样皇帝亲自负责领兵。因为如果自己不亲自率领队伍的话,只有在部队的规模并不是非常庞大的时候,才会拥有一名权限非常高能够使臂如指的统帅,而进攻这样的大国,特别是还有很多战略性的矿产,如果只派遣大量的一般性质军队去进攻,不可能不出一个有份量的人员去亲自统领。经过了之前的事情之后,萧轩觉得这样的事情还真是得由自己率领新亲卫营再次出马了。
同时,这也有另外一个问题:先不说动用大量并非特别精锐的一般性力量可能带来的大量伤亡乃至抚恤成本,如果让亲卫力量以外的部队做为对外征战的主力,很大程度上还有可能造成以往传统王朝那样禁卫力量衰败,皇权不震的现象。
同时因为如今新亲卫营强大的战斗力,如果以其为核心而进行远征的话,兵力规模和相关的开销花费也很显然能最大程度上的减少了。
就这样,在距离远征出兵准备还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的时候,萧轩就在新亲卫营范围内的两千左右官兵范围内展开了动员,当得知很可能再次面对战场的时候,虽然也有不少人感觉到有些紧张,特别是没有参加过对缅甸作战的一些人。然而有过南下作战经历的那些老兵骨干却对此不以为然。哪怕在计划中远征的兵力仅仅只有三万人左右的规模,并以两千骡马化挽马化的新亲卫营卫核心力量,很可能要面对几十万甚至百万规模的对手,也没有多少人认为这一次出战有太的的风险。
新亲卫营掌握的强大战斗力在以前就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些日子以来虽说兵工场的重点已经不在继续加强军备方面了,可在沿着海路和水路展开前进的时候,队伍的火力毫无疑问会加强很多。
这一次做为远征力量核心的不仅只有新亲卫营,还包括拥有百余门中型火炮上千官兵的新炮营,以这三千左右最精锐力量为核心的同时,很多人对天竺一带的地理环境也有个大致的了解。虽然那里也谈不上如何理想,不过只少有一点可以让大军最大限度上的放心,那就是没有太多类似西南一带那样恶心的山地,乃至缅甸那样恶劣的丛林天气。更重要的,整个天竺北部有从西南直抵北部核心地带的水系,人口还最大限度的局限在这一带。这样看起来,这一次作战将不再类似于边缘险恶地带的征战,更类似堂堂正正的内战又或者当年的西征那样宏大的作战。
为了这一次出征准备,整个大军当然也做了充分的准备,从药物甚至为马匹防疫的药物乃至净水用途的器材还有最大限度的抵御腐朽的罐头,在这些年里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突破。经过这些年的积攒,还算像样的火药资源乃至船只的规模也比过去多了不少。在这种情况下,也让萧轩终于有了足够的底气以并不算太过高昂的成本展开一次远征行动了。
秋天渐渐来临,台风的季节快要过去的时候,完成了初步海巡的新亲卫营官兵们在低调的情况下乘坐寻常的小船在松江外海集结换乘大船。百余艘规格不算太小,总排水量在两万吨上左右的船队满载着五千水手、三千名海军、三千马匹、上千辆车辆或炮车展开了南下。
在随后的十多天时间内,英雄外城到应天工匠体系为基本盘的新军不少人也出动了总共三万人左右的兵力乃至三千多匹马在松江外海换乘海船浩浩荡荡的展开了南下。
按照作战计划,大概一万兵力乃至两千名水手都会增援爪哇一带,扩大在那里的实际控制区并在更广的范围内建立统治,最终跟随核心队伍出战的大概两万人左右的兵力。
经过之前一些作战的经验也让萧轩在很大程度上了解到,如果自己动用的力量太过庞大或者显得太过强势,那对手就有可能放弃正面对抗的打算了,在很大程度上反而会让自己多花费很多功夫,当然兵力或马匹太少了也不行。
因此船队在旱季抵达缅甸南部之后,与那里的不少船只汇合,整个队伍在增援了万余匹滇马之后就展开航行,因为此时的人力螺旋桨辅助航行的几乎已经相抵成熟,整个大军从南下到抵达临近莫卧尔帝国河口一带的时候不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也就在这个时候,南征过程中第一次大规模的海战爆发了。
比起当初西洋人的海上主力,莫卧尔大军的水上力量用特殊炮弹去进行进攻显然是杀鸡用牛刀,往往在挂甲船上的轻型加农炮直射之下,很多吨位并不算很大的敌船就在并不算太长的时间内丧失了继续航行乃至构成威胁的能力。似乎同若干年以前的大明水师一样,莫卧尔帝国的海上力量更像是陆军上船临时形成的“海上陆军”而不是一支专门为海战而生的队伍。
就这样,整个船队在向加尔各答逼近的过程中也显得有惊无险,只是孟加拉湾一带的海浪还多少让之前的萧轩感觉到了一丝紧张罢了。船队在登陆的时候,并没有如同想象的那样遭到正面抵抗,整个过程似乎也顺利异常
(本章完)
萧轩在第一客厅内的地图前思考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展开一次亲征。这时候的萧轩也开始明白了为什么近代一些强大的帝国,在进行一些战略决战的时候也只能如同拿破仑那样皇帝亲自负责领兵。因为如果自己不亲自率领队伍的话,只有在部队的规模并不是非常庞大的时候,才会拥有一名权限非常高能够使臂如指的统帅,而进攻这样的大国,特别是还有很多战略性的矿产,如果只派遣大量的一般性质军队去进攻,不可能不出一个有份量的人员去亲自统领。经过了之前的事情之后,萧轩觉得这样的事情还真是得由自己率领新亲卫营再次出马了。
同时,这也有另外一个问题:先不说动用大量并非特别精锐的一般性力量可能带来的大量伤亡乃至抚恤成本,如果让亲卫力量以外的部队做为对外征战的主力,很大程度上还有可能造成以往传统王朝那样禁卫力量衰败,皇权不震的现象。
同时因为如今新亲卫营强大的战斗力,如果以其为核心而进行远征的话,兵力规模和相关的开销花费也很显然能最大程度上的减少了。
就这样,在距离远征出兵准备还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的时候,萧轩就在新亲卫营范围内的两千左右官兵范围内展开了动员,当得知很可能再次面对战场的时候,虽然也有不少人感觉到有些紧张,特别是没有参加过对缅甸作战的一些人。然而有过南下作战经历的那些老兵骨干却对此不以为然。哪怕在计划中远征的兵力仅仅只有三万人左右的规模,并以两千骡马化挽马化的新亲卫营卫核心力量,很可能要面对几十万甚至百万规模的对手,也没有多少人认为这一次出战有太的的风险。
新亲卫营掌握的强大战斗力在以前就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些日子以来虽说兵工场的重点已经不在继续加强军备方面了,可在沿着海路和水路展开前进的时候,队伍的火力毫无疑问会加强很多。
这一次做为远征力量核心的不仅只有新亲卫营,还包括拥有百余门中型火炮上千官兵的新炮营,以这三千左右最精锐力量为核心的同时,很多人对天竺一带的地理环境也有个大致的了解。虽然那里也谈不上如何理想,不过只少有一点可以让大军最大限度上的放心,那就是没有太多类似西南一带那样恶心的山地,乃至缅甸那样恶劣的丛林天气。更重要的,整个天竺北部有从西南直抵北部核心地带的水系,人口还最大限度的局限在这一带。这样看起来,这一次作战将不再类似于边缘险恶地带的征战,更类似堂堂正正的内战又或者当年的西征那样宏大的作战。
为了这一次出征准备,整个大军当然也做了充分的准备,从药物甚至为马匹防疫的药物乃至净水用途的器材还有最大限度的抵御腐朽的罐头,在这些年里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突破。经过这些年的积攒,还算像样的火药资源乃至船只的规模也比过去多了不少。在这种情况下,也让萧轩终于有了足够的底气以并不算太过高昂的成本展开一次远征行动了。
秋天渐渐来临,台风的季节快要过去的时候,完成了初步海巡的新亲卫营官兵们在低调的情况下乘坐寻常的小船在松江外海集结换乘大船。百余艘规格不算太小,总排水量在两万吨上左右的船队满载着五千水手、三千名海军、三千马匹、上千辆车辆或炮车展开了南下。
在随后的十多天时间内,英雄外城到应天工匠体系为基本盘的新军不少人也出动了总共三万人左右的兵力乃至三千多匹马在松江外海换乘海船浩浩荡荡的展开了南下。
按照作战计划,大概一万兵力乃至两千名水手都会增援爪哇一带,扩大在那里的实际控制区并在更广的范围内建立统治,最终跟随核心队伍出战的大概两万人左右的兵力。
经过之前一些作战的经验也让萧轩在很大程度上了解到,如果自己动用的力量太过庞大或者显得太过强势,那对手就有可能放弃正面对抗的打算了,在很大程度上反而会让自己多花费很多功夫,当然兵力或马匹太少了也不行。
因此船队在旱季抵达缅甸南部之后,与那里的不少船只汇合,整个队伍在增援了万余匹滇马之后就展开航行,因为此时的人力螺旋桨辅助航行的几乎已经相抵成熟,整个大军从南下到抵达临近莫卧尔帝国河口一带的时候不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也就在这个时候,南征过程中第一次大规模的海战爆发了。
比起当初西洋人的海上主力,莫卧尔大军的水上力量用特殊炮弹去进行进攻显然是杀鸡用牛刀,往往在挂甲船上的轻型加农炮直射之下,很多吨位并不算很大的敌船就在并不算太长的时间内丧失了继续航行乃至构成威胁的能力。似乎同若干年以前的大明水师一样,莫卧尔帝国的海上力量更像是陆军上船临时形成的“海上陆军”而不是一支专门为海战而生的队伍。
就这样,整个船队在向加尔各答逼近的过程中也显得有惊无险,只是孟加拉湾一带的海浪还多少让之前的萧轩感觉到了一丝紧张罢了。船队在登陆的时候,并没有如同想象的那样遭到正面抵抗,整个过程似乎也顺利异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