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年旧历五月,梅雨季节刚刚来临。运河全线通航也有了一段时间,可向京城输送开来的饷银和钱粮却在水位恢复的时候迟迟未到。尤其是原本用于上交皇家内库的金花银也完全没有着落,差遣和询问当然也是石沉大海。
京城的官员不少人试图逃亡,勉强召集起来的,也是开始试图用种种理由粉饰太平,似乎打算麻痹这位似乎在政务上放羊很长时间一窍不通的新皇。只有孙承宗等人在这个时候依旧没有放弃希望,非常坦诚的对萧轩劝谏道:“天下现在已经到了举目将要皆反的地步了!臣观遍史书,从来没有如当今陛下这样公然宣称与整个豪强权贵做对,废圣人之言的冒进之举。即便是当年的杨广也未曾如此啊!如今要想挽回天下的人心,只能。。。”
萧轩在见到孙承宗还有朝中其他一些没有放弃对自己这位新皇期望的那些六部中的“刚直之臣”的时候,在稍稍失望之余也有些自责与苦笑。自己究竟是想干什么?很显然自己没有近代文主角的信心,不打算改造任何旧时代的精英阶层了。很显然以换血和彻底革命的方式,才有可能真正的按照自己的意图和意愿来在自己有生之年让整个东方真正的走上近现代化之路。自己未来的一些打算和主张,是决不可能被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主流知识分子和精英所认同的。
抱着娱乐的心态,此时的萧轩也终究变得口无遮拦起来,对这些朝廷的重臣当面坦言道:“看来,是朕错了。朕曾经觉得你们跟朝中已经腐朽的大多数人并不一样。然而现在看来,你们比那些人恐怕还要更为顽固,更不可改造一些。下秘狱去吧!朕不会杀你们,争取让你们好好活着!呵呵。。。”
就这样,在各地官员以官僚体系罢工和粮饷断供运河停摆来示威的时候,筹备已久的萧轩终于展开了獠牙,针对整个京城之中包括勋贵、文武官员在内的诸多大户们的全面查抄拷掠也就在这个时候毫无情面的展开了。
同很多明末架空中秋毫无犯的主角军不一样的是:萧轩很担心让精锐主力部队去干这活有可能让军心涣散。因此就只抽出少量纠察队和军官做为监督,用那些少年官兵们的家属中的几万青壮临时组建军队去干这活。
这样一来,整个军队的纪律恐怕连刚刚入京城的李自成所部都远无法相提并论。各种层出不穷的罪恶乃至违法违纪也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萧轩却没有多少经历去纠正这些“矫枉必须过正”中的问题,只严惩那些私通或者宽纵京城大户又或者私吞私埋财务的人,凡是涉及到宽纵当地大户或者隐瞒私吞的行为,一经举报,除了负责举报的人可以获得重赏之外,犯事的人以极刑论处。当然为了维持最起码的“活力”对其他一些行为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完全不符合后世普世党道德审美观的风暴仅仅持续了不过十天左右的时间,就有折合一千七百多万两银子的硬通货被抄掠了出来,不过这之后所获得的财物就直线下降了。连同一些丝绸锦缎乃至其他贵重物品和铜钱也包括在内,萧轩估计这场不亚于一六四四年京城中的拷掠也最多仅仅只有两千万两左右的收入。
这个数字虽然远远逊色于传说中的李自成在北京所获得资财,不过也并不出乎萧轩的预料。首先是因为自己打击的范围远远没有李自成广。京城中的一些太监,萧轩出于人道补偿还有“君本阶级”理论自圆其说的角度没有大兴牢狱。一些十分近的皇亲国戚,如张国纪、周奎等人没有动。再加上崇祯元年不比崇祯末年,或许京城大户们的积累本就有出入。仅仅搜刮到两千万两的财富也并不奇怪,不过这在萧轩看来,应付少则一年多则两三年的守城战所需已经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剩下的,就是清理旧京城的人口了,在完成了初步的拷掠之后,京城四门原则上只需出不许进,一时之间被之前的腥风血雨吓傻的不少当地大户甚至还有不少的平民百姓从九门蜂拥而出,纷纷逃向郊外。
不过也有人没有逃出去,凡是看起来成年并且身体没有太的问题的人,基本都被留在了京城之内,这些人连同还没有撤出的城中一些乞丐还有打算“富贵险中求”的城狐社鼠,留在京城的少数亲信大户乃至太监们,还有从山东等地移居到老北京城内的居民,在集结清点自后,到了临近五月下旬的时候,整个京城的人口就只剩下六十余万左右了。虽然看起来仍然很多,相比之前大致抽查估算仅仅居住在城墙内的就有一百五十万左右的人口来说,仅仅只剩下原来的四成左右。逃亡的人口当然并没有带走京城内的粮食,这也让整个京城相对屯粮规模变得充裕了不少,似乎支持个一两年左右的时间毫无问题。
为了保险期间还有更长时间的保持存粮的质量,乃至应付随后有可能到来的攻城乃至兵祸,整个崇祯二年五月,萧轩乃至以山东人为主的十万余万青壮和士兵都是在忙碌中渡过的。
京中大乱的消息也很快传到了包括南方在内的各地,筹备已久的桂王在这个时候也从衡阳赶到了南京,在当地不少文武官员的拥立下称帝并很快得到了各省藩王乃至绝大部分文武官员的一致支持。
很显然:萧轩的一系列史书上都很罕见的行为,已经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就连关外边军不少重臣也开始宣称支持清除暴君,维护圣人之道。
让萧轩多少有些出乎意料的是陕西、河南等地的豪强武装乃至从南方各省调集而来的军队,沿着长江黄河乃至京杭运河盛夏时节的水运线,几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凑出了规模不小的三十万大军以很快的速度逼近而来。毫无疑问:各地造反准备不仅筹谋已久,而且表现出来的效率,也是出乎意料的。
萧轩并不清楚的是,不仅仅是自己那些崇祯二年以来一次又一次离经叛道的行为,自己在短短一年内拥有可以抗衡建州主力的建军能力加上种种更胜王莽的“乱政”已经开始让整个天下的绝大多数官绅豪强都感觉到了一丝迫在眉睫的恐惧了。
(本章完)
京城的官员不少人试图逃亡,勉强召集起来的,也是开始试图用种种理由粉饰太平,似乎打算麻痹这位似乎在政务上放羊很长时间一窍不通的新皇。只有孙承宗等人在这个时候依旧没有放弃希望,非常坦诚的对萧轩劝谏道:“天下现在已经到了举目将要皆反的地步了!臣观遍史书,从来没有如当今陛下这样公然宣称与整个豪强权贵做对,废圣人之言的冒进之举。即便是当年的杨广也未曾如此啊!如今要想挽回天下的人心,只能。。。”
萧轩在见到孙承宗还有朝中其他一些没有放弃对自己这位新皇期望的那些六部中的“刚直之臣”的时候,在稍稍失望之余也有些自责与苦笑。自己究竟是想干什么?很显然自己没有近代文主角的信心,不打算改造任何旧时代的精英阶层了。很显然以换血和彻底革命的方式,才有可能真正的按照自己的意图和意愿来在自己有生之年让整个东方真正的走上近现代化之路。自己未来的一些打算和主张,是决不可能被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主流知识分子和精英所认同的。
抱着娱乐的心态,此时的萧轩也终究变得口无遮拦起来,对这些朝廷的重臣当面坦言道:“看来,是朕错了。朕曾经觉得你们跟朝中已经腐朽的大多数人并不一样。然而现在看来,你们比那些人恐怕还要更为顽固,更不可改造一些。下秘狱去吧!朕不会杀你们,争取让你们好好活着!呵呵。。。”
就这样,在各地官员以官僚体系罢工和粮饷断供运河停摆来示威的时候,筹备已久的萧轩终于展开了獠牙,针对整个京城之中包括勋贵、文武官员在内的诸多大户们的全面查抄拷掠也就在这个时候毫无情面的展开了。
同很多明末架空中秋毫无犯的主角军不一样的是:萧轩很担心让精锐主力部队去干这活有可能让军心涣散。因此就只抽出少量纠察队和军官做为监督,用那些少年官兵们的家属中的几万青壮临时组建军队去干这活。
这样一来,整个军队的纪律恐怕连刚刚入京城的李自成所部都远无法相提并论。各种层出不穷的罪恶乃至违法违纪也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萧轩却没有多少经历去纠正这些“矫枉必须过正”中的问题,只严惩那些私通或者宽纵京城大户又或者私吞私埋财务的人,凡是涉及到宽纵当地大户或者隐瞒私吞的行为,一经举报,除了负责举报的人可以获得重赏之外,犯事的人以极刑论处。当然为了维持最起码的“活力”对其他一些行为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完全不符合后世普世党道德审美观的风暴仅仅持续了不过十天左右的时间,就有折合一千七百多万两银子的硬通货被抄掠了出来,不过这之后所获得的财物就直线下降了。连同一些丝绸锦缎乃至其他贵重物品和铜钱也包括在内,萧轩估计这场不亚于一六四四年京城中的拷掠也最多仅仅只有两千万两左右的收入。
这个数字虽然远远逊色于传说中的李自成在北京所获得资财,不过也并不出乎萧轩的预料。首先是因为自己打击的范围远远没有李自成广。京城中的一些太监,萧轩出于人道补偿还有“君本阶级”理论自圆其说的角度没有大兴牢狱。一些十分近的皇亲国戚,如张国纪、周奎等人没有动。再加上崇祯元年不比崇祯末年,或许京城大户们的积累本就有出入。仅仅搜刮到两千万两的财富也并不奇怪,不过这在萧轩看来,应付少则一年多则两三年的守城战所需已经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剩下的,就是清理旧京城的人口了,在完成了初步的拷掠之后,京城四门原则上只需出不许进,一时之间被之前的腥风血雨吓傻的不少当地大户甚至还有不少的平民百姓从九门蜂拥而出,纷纷逃向郊外。
不过也有人没有逃出去,凡是看起来成年并且身体没有太的问题的人,基本都被留在了京城之内,这些人连同还没有撤出的城中一些乞丐还有打算“富贵险中求”的城狐社鼠,留在京城的少数亲信大户乃至太监们,还有从山东等地移居到老北京城内的居民,在集结清点自后,到了临近五月下旬的时候,整个京城的人口就只剩下六十余万左右了。虽然看起来仍然很多,相比之前大致抽查估算仅仅居住在城墙内的就有一百五十万左右的人口来说,仅仅只剩下原来的四成左右。逃亡的人口当然并没有带走京城内的粮食,这也让整个京城相对屯粮规模变得充裕了不少,似乎支持个一两年左右的时间毫无问题。
为了保险期间还有更长时间的保持存粮的质量,乃至应付随后有可能到来的攻城乃至兵祸,整个崇祯二年五月,萧轩乃至以山东人为主的十万余万青壮和士兵都是在忙碌中渡过的。
京中大乱的消息也很快传到了包括南方在内的各地,筹备已久的桂王在这个时候也从衡阳赶到了南京,在当地不少文武官员的拥立下称帝并很快得到了各省藩王乃至绝大部分文武官员的一致支持。
很显然:萧轩的一系列史书上都很罕见的行为,已经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就连关外边军不少重臣也开始宣称支持清除暴君,维护圣人之道。
让萧轩多少有些出乎意料的是陕西、河南等地的豪强武装乃至从南方各省调集而来的军队,沿着长江黄河乃至京杭运河盛夏时节的水运线,几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凑出了规模不小的三十万大军以很快的速度逼近而来。毫无疑问:各地造反准备不仅筹谋已久,而且表现出来的效率,也是出乎意料的。
萧轩并不清楚的是,不仅仅是自己那些崇祯二年以来一次又一次离经叛道的行为,自己在短短一年内拥有可以抗衡建州主力的建军能力加上种种更胜王莽的“乱政”已经开始让整个天下的绝大多数官绅豪强都感觉到了一丝迫在眉睫的恐惧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