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本章是这本小说第一个故事的完结,一方面,感谢大家看我讲完一个与东亚有关的故事,另一方面,感谢更新以来,不停打赏我的书友们,恕我不再一一列举书友的名字了。无以为报,只能一口气奉上一个万字以上的大章节。

    德国政府早早的就宣布,德国皇室要代表西方世界向大清道歉,为两次英清战争(鸦片战争)和鸦片贸易中,对清国民众们造成的伤害而道歉。

    即使乔伊通过阿伦斯巴赫研究所,在英法开展了不懈的舆论战,但仍有大量的西方人士认为,德国皇室与政府的这番言论,不过是一个伪君子的虚情假意。

    如果说英国人和法国人是用枪炮压榨可怜的清国,那么德国人就是用花言巧语去欺骗可怜的清国人。

    就如同犹太人欺骗欧洲人一样,谁让德国有欧洲最多的犹太人,当然,这种论调是来自欧洲反犹最激烈的法国,而英国人的观点则是,德国并没有实力去远征清国,所以选择用言语去欺骗清国,不过是实力所然。

    在法国政坛和舆论界,甚至流传着一个有鼻子有眼的消息,德国正在图谋敲诈清国人,而且还是跟欧洲最丑陋,最没有信义的俄国人一起,来敲诈可怜的清国人。

    当然,这种没根据的谎言,在参加清俄谈判的曾纪泽大人眼里,不过是法国人妒忌清国与德国关系的一种表现,而且是泛着酸味的。

    以曾大人遒劲的笔力,自然是在法国人的报纸上,像骂孙子一样驾轻就熟的,再次痛斥法国人一番。

    英国舰队街的媒体们的标题,则更加耸人听闻,德国正在密谋清国的山东、北直隶与山西,妄图将上述地区变成德国的势力范围。

    甚至刊发了来自英国政府内部消息人士的话,在清国扬子江流域,德国人正在争夺大英帝国的势力范围。

    一时间,英国民众舆情滔滔,当了近200年的老大,英国民众与政府一样,对挑战大英帝国权威的行为都异常的敏感。

    面对英国舆论界煽起来的这股民意,着实吓了迪斯雷利首相的保守党政府一跳,连忙拉来德国外交部,共同发表了一个德国尊重英国势力范围的外交声明,才算安抚了英国的民意,没让保守党可怜的民众支持率掉的更低。

    而这个插曲,也让乔伊见识到了,一个超级大国对待任何潜在挑战者的警惕之心,那怕挑战是来自他们爱戴的女皇陛下的故乡,德国人。

    一头王者之狮正当盛年,但鹰已经悄悄的飞在天上,学习着如何俯视大地。

    不管德国人怎么辩解,在欧洲主流媒体口中,德国人就是在用花言巧语去欺骗清国,想要割地与赔款,其手段比用大炮踹开清国大门的英法两国,更加的无耻。

    当然,法国媒体要更加的激烈,直接用上的不要脸的德国人标题。不过这次法国的时政漫画很明智,不再选用德国皇帝的形象,而是创造性的用了一个叫汉斯的人物。

    顺便在漫画的后面,加上了如有雷同,实属巧合的免责声明。

    坦率的说,这次法国媒体抨击德国的言语,很是直击要害。

    “德国人借着英法踹开清国大门的机会与清国人做生意,非但不感激英法两国,反而为了扩大生意,将英法传播文明的行为污蔑为对清国的伤害,对清国屈膝献媚,毫无尊严可言,这是在整个欧洲的耻辱,是欧洲皇室里的败类。”

    让很多奔向柏林的拥皇派们,又慢慢停下了脚步,那群该死的共和法国人,似乎说的有点道理....

    将德国人描绘成这个时代的欧洲败类,欧奸之后,法国媒体信誓旦旦的向广大的读者们保证,德国一定会向清国勒索赔款和土地。

    德国外交部面对这种情况,干脆懒得发表针对性声明,只是用“法国人,注意你们的言辞!”一句话,打发了事。潜台词就是,英国人我还要解释下,跟你法国人我浪费什么口水。

    赤裸裸的蔑视呀!共和的法国,打仗不一定最棒,但是舆论批评这件事上,没有谁比他们骂的更好,喷死你们这些德国人,当然是很注意言辞的喷。

    法国舆论戏剧性的变成,右翼喷左翼,左翼喷德国,而德国不想看的怪圈。

    其实,不是德国皇室、政府不想解释,关键欧洲人自幼接受的教育,就是人性本恶,更何况霍亨索伦家和俾斯麦的名声,一个在历史上好战成性,以侵略和吞并为乐的普鲁士家族,一个是欧洲有名的趁火打劫的强盗宰相。

    这种组合下的德国,有何的正义、善良和道德可言?

    欧洲大部分媒体,对待德国新型外交关系的态度,就是,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在清德两国政府共同宣布,将在1879年8月18日正式签约时,以法国为首的欧洲舆论界,都在等待这一刻,德国人自证,勒索清国土地与财富,获得不道德收入和土地的时刻!

    “这一刻,我就不信了,打不过你,还喷不死你!”欧洲全体自诩正义的人士们,高喊道。

    1879年8月18日,在大清光绪帝与德国皇孙海因里希王子的会面之后,北京时间下午三时,柏林时间上午九时,《清德友好互助和平条约》正式签署,条约内容一并公诸于世。

    合约前言等等的外交用语不再赘述,条约主要内容如下:

    1、清德两国愿做世代友好之邦,永为兄弟之国。清为兄,德做弟,誓言绝不将对方视作敌国,绝不首先向对方宣战。

    2、清德两国愿意全方位开展经济与贸易合作,特别是在工业与军事两个领域。

    3、为了细化与快速推进工业领域合作的需要,清国决意在清国境内选择合适的城市,做为德国工业投资在清国特殊试行地区,这些地区被清国统称作“清德合作经济特区”,简称“特区”。

    被当作“特区”的试行地区,分别有:青岛、登州(烟台)、秦皇岛与牛庄(营口)四地。

    4、特区主权在清国,驻军权、外交领事权归属于清国政府,其他权力则委托给大清的兄弟之国,德国。

    5、特区内的城市基础建设,公共事务建设和经济工商业,将遵循德国人安排的城市经营模式。特区的建设,由德方提供设计方案,清国提供土地与人工,资金由特区当局以股票、债券等模式募集。

    6、特区内最高官员,即特首应由清国任命,但特区内的日常管理与治安权,归属于德清两国成立的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必须向清国效忠。

    特区管理委员会中,负责工商、税收、治安、卫生和公共事务的委员,必须由德国人或德国认可的洋人出任。

    7、特区律法按照属地原则处理,即特区内犯法者,将交由特区内的法院,按照德国法律审判,特区外犯法者,将交由清国地方官,按照大清律法处理。

    无论人犯被捕时,所处何地。特区内德国人享有外交豁免权。

    8、清国同意特区内的工商业前十年免税,其后99年,税收减半征收。

    9、清国将聘请德国军官出任清国新式陆军,即武毅军的总教官。同时,清国宣布武毅军的组织架构、操练方式都将仿效德国陆军,不但武毅军要成立参谋部,武器装备也将全部采购于德国。

    清国初定武毅军,前中后左右共五军,共计二十五个营,人数合计约两万五千人,总体相当于一个普鲁士满员精锐师的人数。

    另外,在德国政府的建议下,直隶总督衙门的所在地保定,将成立一所完全德式的军校,大清速成武备学堂。

    10、清国政府宣布,向德国订购万吨级铁甲舰两艘,平甲板铁甲快速巡洋舰两艘,鱼雷艇六艘,造船厂定为汉堡的斯德丁-弗尔肯造船厂与但泽的恺撒大帝造船厂。

    11、清国政府宣布,购买价值2500万金马克,约5000万两库平银的德意志帝国无息国债,固定期限偿还,期限为99年,偿还对象被规定,仅为大清帝国。

    上述合约内容一经公布,世界舆论哗然。

    清德两国之间,果然没有割地与赔款,只有“特区”与“国债”。

    法国人愣住了,原来,还能这么玩?!这要怎么喷?急!

    欧洲各国都在问,德国到底出了什么妖孽!

    这个欧洲人心中的德国妖孽,正是乔伊,清德合约中关于成立特区与购买国债,这两件事都是出自于乔伊的手笔,不但是这两条,在其他的条款中,其实也有乔伊的想法在里面。

    成为兄弟之国,不首先宣战这条,在太子宫最初的讨论中,基本上,所有的德国人都认为这就是废话。

    在十九世纪的欧洲人眼中,条约这东西就是对现实的妥协,一旦一方的实力发生了变化,条约也就到了撕毁的边缘,或者是重新修订的地步。

    兄弟之国就不会宣战?在欧洲,过去的十几个世纪里,各国皇室之间,谁与谁不是亲戚,谁跟谁会没有血缘关系?可还不是一样的打生打死。

    但是乔伊却坚持在这个德清条约中,务必将其定为合约的第一条,乔伊坚持的理由很简单,清国人就吃这一套东西。

    最终的事实证明,乔伊是对的。大清国的醇亲王奕譞一见到这条后,直接高呼大清幸甚,至于条约后面的内容以及附录,更是看也不看,直接把合同约签了事。

    德国外交部的要员们,依稀又见到了,柏林的那位满大人的作风。

    在清国,要万分尊重清国人的面子,你要你个大清面子,你们就会有成倍的里子,这是乔伊给德国外交部和商人们的第一课。

    至于条约中出现“经济特区”一词,则是来自与于乔伊前世的记忆。

    在乔伊的前世,如果一个从事经济领域工作的人,不知道有个专属于中国的经济名词叫“改革开放的特区”和它的历史,那他简直就不配从事经济工作。

    德国人当然希望在东亚,在清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其实不仅是在东亚,在全世界范围里,像英国人一样拥有自己专属的殖民地,是德国人深藏在心里的梦想,但是在如何开拓势力范围和殖民地这个问题上,乔伊与老宰相俾斯麦的观点,出奇的一致。

    德意志帝国目前任何海外扩张的计划或想法,都必须以不激怒(乔伊认为,应该是不引起英国人戒心)为底线,现在并不是德国挑战英国权威的时刻,而是与英国合作的时候,唯有在与英国合作的前提下,再尽可能的想办法扩大德国影响力。

    既然被英国,将自己从欧洲大陆裁判的地位,拉进了五国博弈的泥潭,在有了奥匈帝国这个后盾之后,联英是德国人最好的选择。

    保证德国在任何时候的欧陆力量对比中,都站在在3:2中的多数地位,这才是德国最明智的选择。

    在乔伊看来,至少要跟欧洲著名的搅屎棍站在一边,总比自己被搅屎棍当成屎,不停的搅,要好的多,也有趣的多。

    在非洲,只要不图谋埃及和南非周边,不对上述两国造成威胁,英国人对于它国的扩张,经常是睁只眼闭只眼,这也是乔伊目前非洲计划中,避开埃及与南非的原因。

    在亚洲,只要不靠近或者威胁印度、新加坡和清国,英国人对于其他强国的扩张,例如法国人在印度支那,荷兰人西班牙人在印尼和菲律宾,英国人态度平和。

    所以,德国人与清国合作,不得不考虑英国人的感受。

    要是德国真的从清国要了一块地,英国人就会马上怀疑德国人的动机,将德国人在清国的动作视为挑战,开始重视德国人的行为,过早的被英国的敌视和重视,这并不符合德国的国家利益。

    而且,德国人一直在宣扬的德清新型关系,不停的强调,自己不要求清国割地,真的要了土地,就真的坐实了德国是言而无信的国家。

    国与国交往再如何勾心斗角,可还是需要信用为基础的,没有基本的国家信用,只会增加德国的外交成本,这也同样不符合德国的国家利益。

    所以,“经济特区”这种模式,自然而然的就成为最好的选择,特区主权在清,最高官员由清国任命,委员会向清国宣誓效忠,德国专心经营一座清国城市,收取相应的经济报酬,这样清国高兴,英国戒心也不会高到报警。

    再者,乔伊在特区委员会成员的任命上,又留了一个口子,即委员的成员既可以是德国人,也可以是德国认可的其他洋人,一方面让清国觉得,有德国人把关不会坑害清国,另一方面,选谁不选谁,也成了德国人向列强,尤其是英国人卖好的工具。、

    先前,向塞西尔外相提出的“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想法,你英国人不是不上钩么,这次德国在清国也有了四个特区,还向你英国人用力的招手,乔伊想看看,你英国人到底来不来。

    你不来,我就吃独食。

    你来了,就意味着英国人的势力范围也要向德国开放,德国人还是不吃亏。

    最重要的,就是还能给其他国家造成一种英德联盟的假象,这样可以方便德国人在日后,欺负法国人,吓唬俄国人。

    关于法律层面的约定,乔伊本想步子再迈的大点,特区的法律事务,干脆就遵照清国律法。

    可这个想法一提出,就立刻被教父赫尔曼伯伯等一干德国经济界人士给顶了回来。

    格鲁森爵士等人的反对意见,简单而直接,清国的律法老旧不堪,里面充满了不符合资本主义要求的条条框框,如果延用清国律法,对清国境内四个德国特区的经济发展没有任何帮助。

    没有法律,德国人会感觉像没穿了衣服,但是一个恶法的存在,德国人会感觉像是光着身子,还带着沉重的镣铐

    先有德国人,还是先有法律,一直是一个有趣的德国问题。

    所以,对格鲁曼爵士这些资产阶级而言,现代经济需要现代法律的保护,这些清国特区必须用大陆法系的德国法律。

    德国的法律学术界对此也非常感兴趣,将这件事视为大陆法体系的一次有益的扩张,所以也通过各种渠道向德国政府高层吹风,希望清国的特区实行德国的大陆法。

    在经济界与学术界的共同努力下,清国特区执行大陆法系的德国法律,成为德国政府与外交部的共识,进而坚决反对乔伊的想法。

    乔伊揉揉鼻子,当然能闻的出,在这件事的背后,外交部里这群德国精英们的不满。

    近期,在德清、德英、德日、德法和德俄外交领域的交锋与谋划,都是来自于德国皇室内的神秘指令,这种违背德国人尤其是普鲁士人严谨办事流程的做法,很让外交部的精英们十分抓狂。

    可偏偏这些指令,总能精确的抓住外交事态发展中的要点,让这群精英们挑不出半点毛病。

    往日里,这群德国外交领域的骄子们,变成了纯粹的传递信息邮差和整理文件的文员,这份失落感可想而知。

    好不容易在这份皇室草拟的合约文件中,抓到了一处,严重不符合这个时代的疏漏,如果不指正出来,还如何能体现外交部的水平。

    在德国外交部一群精英们,特别是灰衣主教霍尔斯坦因的撮合下,德国经济界与法律界联合起来,强烈要求俾斯麦宰相大人,剔除在特区执行清国律法的约定。

    听到同样被闹得,有些尴尬的宰相大人传来的话,乔伊立刻选择退让,妥协了。

    毕竟这还不是一个人权泛滥的年代,在一个强调利益至上的十九世纪,乔伊可没有强迫他人,去信奉二十一世纪白左那套世界大同大爱理论的勇气和能力,尤其是涉及到德国国家利益的时候。

    再说了,经济界与法律界的要求和想法,站在德国经济界和法律界的立场上,也是对的。

    退让的附带效果,是外交部精英们的信心又回来了,处理和落实德清合约内容的效率更高了。

    这种妥协,乔伊乐得退让。

    对此,腓特烈皇储与宰相大人看在眼里,满意在心中。

    知进退,才可以担大任。

    而此时,在德国外交部内,也流传一则,来自于灰衣主教霍尔斯坦因的八封消息,言之凿凿的说,这些来自德国皇室的神秘指令,其实都是出自皇孙威廉王子的手笔。

    根据则是,有确切消息证实,是一位皇孙殿下参与到了这一连串外交谋划的制定当中。腓特烈皇储成年的孩子只有二位,目前海因里希王子正在国外,所以算下来,只有威廉王子才符合条件。

    什么,你说还有一位瓦尔德马王子?拜托你,他才是11岁的孩子!

    当俾斯麦宰相,特意在腓特烈皇储的面前,目不转睛的盯着乔伊,认真的讲起这则德国外交部内的笑话时,乔伊的反应是哈哈的大笑。

    “威利是我大哥,出自于我,还是出自于我大哥,我并不在乎。大人,我只在乎,它是有用的。”

    看了许久,老宰相与腓特烈皇储都松了口气,在松气的同时,俾斯麦大人却从皇储的松气声中,分明感到了与自己一样的,几分失落…

    乔伊可没感到什么失落,反而心中充满的是自豪感。

    首先是对德国军事成就的自豪,帮助清国按照德国模式练兵,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军事体制愿意完全仿照德国,这无疑是对德国军事制度的最高肯定,同样也是对总参部这种德国原创的军事制度的肯定。

    想一想,清国最重要的军队,从德式军校学习出来,装备了全副的德式武装,根据德式参谋部的谋划,听从德式的号令,去战斗,去赢得胜利,这份军事输出的自豪感,乔伊与德国总参谋部一样的身同感受。

    其次,清国四个特区的城市规划与建设,被清国政府全权委托给德国,德国式的建筑,德国式的街道,德国式的公共设施,这一切就意味着,每一个特区城市的建立,就是一次德国文化的输出。

    最后,德国式的经济,德国式的法律,德国式的生活,乔伊相信这些东西,会给那个遥远且古老的东方国家,带去一丝丝的不一样。

    毕竟,自己前世的中国朋友常常调侃道,是一个德国人拯救了他们。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乔伊觉得,自己就该是那个德国人,才不枉前世大家是朋友。

    面要冷,而心要热,这是德国普通人交朋友的格言,乔伊一直有颗普通人的心。

    能做到军事、经济、文化和政治输出的国家,说明它已经从地区性强国,走向了世界性大国的道路。

    自己能促使德意志帝国迈开这一步,乔伊如何不自豪。

    除了自豪感,更要有成就感,衡量成就感最庸俗的办法,就是计算收入与支出,再通俗点讲,就是自己赚了多少钱,自己又花了多少钱。

    乔伊对此的计算方法,颇有些与众不同,不仅仅计算德国在这场外交博弈中赚了多少花了多少,而且还计算其他参与博弈的国家,它们拿到了多少,又付出了多少。

    既然清德是这次博弈的主角,当然从清国开始算起。

    “何以报德?以德报德,以利报德!”

    在这个清国最高旨意的安排下,购买二万五千人的军械、被服、弹药,与两艘万吨铁甲舰、两艘平甲板铁甲快速巡洋舰和六艘鱼雷快艇,以及相关弹药、后勤辎重和军事交流培训的询盘,很快的发给了德国人。

    在铁甲舰时期,一艘舾装好的铁甲舰,不含弹药补给,人员培训和回国路费,按照英国皇家海军的购买价格,大约是在不到50英镑/吨,在1890年之前,白银还很坚挺的年代,一英镑含金量折合四两库平银。

    海因里希送给清国皇室那艘铁甲舰模型,凭借精美的做工和威武的外观,以及高达四万两白银的礼物诚意,不但被满心欢喜的清国皇帝接受,也立刻被大清朝廷钦定为北洋水师铁甲舰的蓝本。

    历史上,李中堂犹豫和徘徊了许久的铁甲舰方案,不过是一顿午饭的时光,就被清廷中枢决定了。

    当然,这艘根据前无畏级战列舰蓝本的设计,也并没有坑清国人。

    按照帕特里克先生的最终定稿设计,以父亲腓特烈皇储名字命名的铁甲舰,排水量在12000吨,换算下来,这艘万吨级铁甲舰,在1879年的造价大约在两百四十万多两库平银。

    另外两艘四千吨级的铁甲巡洋舰舾装好,每艘大约在八十五万多两的库平银。每艘鱼雷艇大约在二十五万多两的库平银。

    清国采购德国军舰的总费用,德国人报价在八百万两库平银。

    武毅军是按照一个普鲁士猎兵师为编制模板采购的装备,主要武器为:步枪两万支,野炮八十门,山炮六十门,以及相关的被服辎重和其他轻武器,在不含弹药的情况下来计算,大约要三百七十多万两的库平银。

    上述陆海军武器装备的出厂价,将近一千二百万两库平银,再加上弹药、培训和回国的运输费用,合理的价格在一千七百万两上下。

    另外,由于要为清国兴办军校和培养参谋人员,这又涉及到德国陆军相关人员来清的工资、补贴等等。

    最终,德国政府为军舰、枪支火炮、后勤补给与军事人员交流,开价九百八十万金马克,约合一千九百六十万两库平银。

    这个报价,经由清国新任总理事务衙门大臣醇亲王奕譞的手,被递到喊出“量大清之物力,结德国之欢心”的慈禧的面前,最终西太后大笔一挥,将德国人的报价变成了两千万两的整数。

    西宫太后美其名曰,凑个整数,好看!

    采购德国武器的两千万两,再加上购买德国国债的五千万两,清国这个兄长,一口气为德国这个弟弟,砸进了七千万两库平银。

    这还没完,西太后还让醇亲王奕譞给德国人传个话,“大清与德国,来日方长!”按照奕譞的解释,这只是清德友谊的开始,后面绝不会亏待德国这个弟弟。

    德国上下,很满意清国这个兄长的大方。

    两千万两库平银,折合一千万金马克,仅仅是清国付给德国的,同样从清国身上捞到银子的还有俄国人。

    由于崇厚愚蠢和拙劣的表演,俄国人抓住清国人已经签约的事,大做文章,一口咬定要按签好的合约办事。

    让大清割让整个伊犁地区,同意俄国在清国西北通商免税,外加五千六百万两白银的赔款,大清没人敢同意,尤其是在大清与德国已经认亲的情况,清国上下更是无论如何不能答应的。

    与乔伊前世的历史一样,曾纪泽公使被火线任命为对俄谈判大使,拿清国好处拿到手软的德国,自然屁股做到清国一方。

    在德国人提供的秘密情报支持下,曾纪泽公使用一口流利的法语,拍着桌子冲俄国人怒骂道。

    “崇厚被大清国法处置,这是我大清的内政,与你俄国有什么关系,难道崇厚是你俄国的官员?!”

    “再说了,崇厚只是一个签约代表,他签订的条约必须经过政府批准才能生效,没有政府批准的条约就是无效的,这是国际公理!”

    “代表签约而政府不批准,这是各国常有的事情,你怎么敢说我大清违背国际公理。”

    开什么玩笑,曾大人可是常驻法国的公使,平日里有事没事,就在法国媒体上打嘴仗,经过法国舆论界锤炼出来的语言技巧,怎么是一个乡下的俄国人能媲美的!

    总之,讲法语我不比你差,喷人还比你强!

    “倘若俄国一意要向清国勒索领土与巨额赔款,在俄国人进攻阿富汗,准备图谋印度之时,就是大清与英国人联手,把你们这群罗刹人,都坑死在阿富汗之日!”

    气势高昂的曾大人,直接将口水喷到了俄国人的脸上。

    直到这里,负责谈判的俄国外交大臣戈尔恰科夫,身上终于冒出一身冷汗,狠狠的看了一眼,坐在一旁的德国外交部的官员后,心中开始盘算起来。

    “根据可靠消息说,德奥之间,有极大可能签署同盟协议,在日本一事上,英德又有同盟的苗头,现在德国和清国关系又这么亲近,要是德国人,一定要阻碍帝国从清国身上勒索一笔,德国人背后站着英奥两国,这事还真是难办。”

    “陛下和全体俄罗斯人的梦想,就是在印度洋温暖的海水里洗皮靴,占领阿富汗是帝国目前的战略重点,如果真让清国人与英国人联合起来,再加上德国人搞鬼,说不定真的会破坏帝国的温水海洋的梦想。”

    再次深深的看了一眼满脸笑容德国人之后,戈尔恰科夫在心中暗骂道,“又被这群德国佬给欺骗和出卖了,说什么帝国能从清国身上捞到极大好处,完全就是谎言!早知道是这样,就不该在之前的德法冲突中,态度那么暧昧,就应该明确的支持法国人,让法国人去跟德国人死斗。”

    原本是德国人配合俄国人,让俄国人从法国人手里欺骗了一笔巨款,作为对德国人帮忙的回报,俄国人同意在伊犁问题上向清国让步,帮助德国在清国心中树立良好印象。

    可是等到崇厚签了那份如同儿戏一般的合约之后,俄国人就把对德国人的承诺忘到脑后,自说自话的就认为德国应该支持俄国人,让清国履行合约,想当然的认为,这一切都是俄国应该得到的。

    利益面前,贪婪的毫无任何无底限,毫无任何诚信可言,认钱不认人,这就是典型的俄国人的外交思维。

    前一段时间,清国人趴着不动,德法之间将要爆发冲突,崇厚又爽快的卖掉大清的诡异时刻,处于旋涡之中的德国,为了稳住俄国,集中力量对付法国,并顺便再给清国施加压力,也就对俄国人的想法,保持暧昧的态度。

    待到清国的事有了定音,英国支持的德国人之后,德国顺势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你俄国敢不要脸,我德国也敢不客气,开始支持曾纪泽公使对俄国人的反击。

    所以,在德国人看来,你戈尔恰科夫再不满意,也不过就是想想罢了。

    在德国人的暗中帮助下,清国死死掐住了俄国人的要害,强硬的曾纪泽大人硬是没让俄国人割去一寸领土,可崇厚挖的坑毕竟太深,最后,曾纪泽大人在德国人的劝说下,与俄罗斯达成了全新的《清俄伊犁条约》。

    条约规定,俄国放弃对整个伊犁地区的领土要求,但是清国需要赔偿一千万卢布给俄国,并且同意俄罗斯在西北有通商但无免税权,可以在战时向清国购买补给。

    条约中,有一条最重要的秘密预定,清国保证,在俄罗斯与英国发生冲突的时候,清国保持善意的中立。

    最后,清国答应赔偿给俄国一千万卢布,折合四百四十五万两库平银。

    至此,1879年,清国一共支出七千四百五十万两库平银给德国与俄国两国,而光绪四年既1878年,清国一年的岁入不过是六千万两库平银。

    还好,这七千四百五十万两库平银,大清并不需要马上全部支付出去,购买德国债券的五千万两白银分四期,两年内购买完毕,购买德国军火的费用,也只需支付三成定金,剩余款项按照合同交期支付,而俄国的赔款,也被分成两期,二年内付清。

    实际上,大清在光绪五年(1879年),需要支付的数额仅是两千万两出头,其后的两年,再支付剩余的五千多万两,以大清财赋水平完全能负担的起。

    在听完户部满尚书景廉与汉尚书董恂的汇报后,醇亲王长叹一声,感慨道,“德国人仁义呀,处处为我大清考虑,当得起我大清以德报德,以利报德呀!不愧是清兄德弟,相得益彰呀!”

    其实,养鹅的人都知道,要想鹅愉快的多下金蛋,总要照顾好鹅,德国人深蕴此道。

    虽说大清付出了不少的银子,可在乔伊的眼里,大清的收入其实也不少,即便这些收入不是白花花的银子,但却是一些潜在的,影响世界的因子。

    乔伊帮大清仔细的算了算,那些潜在的,却能影响大清和世界的因子。

    首先,四个特区中的三个,围绕在渤海湾,如果德国人真的经营的好,在大清朝廷强硬派心中,它们未尝不是保卫京畿的新藩篱。

    而大清的洋务派,则有了近距离观察和认真学习,欧洲国家如何经营城市的样板,学习在怎样在保证大清主权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洋为中用。

    其二,出于对日本海军战略欺骗的愤怒,与历史上不一样,这次清国一口气花费近八百万两白银砸在北洋水师身上,两艘万吨级别的铁甲舰可以轻松的碾压日本海军,而两艘四千吨级的巡洋舰,也比历史上清国购买的巡洋舰要大的多。

    如果上述军舰到位,在吨位与火力上,大清当之无愧的亚洲第一。

    历史上的武毅军,是大清在甲午被打痛了之后,才匆匆按照西方标准成立的新军。而现在却是提前了15年,即使只有区区的两万五千人,但毕竟让大清有了现代陆军的种子,更遑论,德国人还要帮助大清,早早的建立武毅军参谋部和保定武备学堂。

    拥有一只具有普鲁士风格的新式陆军,大清会给这个世界带了什么不同,让人拭目以待。

    其三,琉球重新独立,再次向大清称臣纳贡,原本已经摇摇欲坠的纳贡体系再次稳定了下来。

    越南、朝鲜内部,那些叫喊着脱离清国的家伙们也都偃旗息鼓,原本把大清勒的喘不过气的藩国问题也缓和下来,大清终于可以坐下来喘口气。

    最后,甲申易枢变成了己卯易枢,在清法战争中表现异常拙劣的恭亲王奕訢,提前被醇亲王奕譞所替换,奕譞的执政水平或许要比奕訢差,但是奕譞胜在与西太后是一条心,没有宫廷内勾心斗角的肘制,或许大清中枢的表现会不一样。

    伊犁地区的回归,让俄罗斯人更专注于同英国人争夺阿富汗,也让历史上的伊犁回乱更快的被剿灭,大清朝有名的左老子,少吃了好几年塞北的风沙,比历史更早的接替身患重病的沈葆桢,在光绪五年就出任两江总督。

    南左北李,一个更加健康的左老子,注定要给大清带来一丝的不一样。

    大清一朝,唯有左宗棠当得英雄二字。

    上帝是公平的,有失必有得,但历史却一定是不公平的,抓不住历史抛来的机遇,注定要被历史所抛弃。

    说完清国的收支情况,接下来自然是德国。

    在收取清国、法国和日本这三笔现金的态度上,德国人是完全不同,对待清国是大度允许分期付款。

    对待法国却是毫不客气,谁让你法国人财大气粗,那怕在俄国人身上损失了一笔巨款,但三亿金法郎对于法国政府来说,一咬牙还是分分钟能凑出来的,所以法国的三亿法郎,必须在三个月内缴清。

    日本的五百万金马克的赔款是英国人代付的,英国人更是财大气粗,不待德国人催,在八月份就把款项,早早的打到了德国政府的账户上。

    综合下来,1879年的德国政府,将额外的多收入了4150万金马克,而德国政府在1878年的财政和税收收入,还不到7000万金马克(注意,不是GDP),也就是说1879年的德国,凭空增加了六成的财政收入。

    顺便说一句,同期英国政府的财政收入超过8400万英镑,折合1.7亿德国金马克,所以在英国面前,德国还穷的很。

    再顺便说一句,在金本位的年代里,或者说,在1913年的一战之前,欧美国家是没有货币通胀一说的,钱就是钱,不是纸。

    和平年代的欧美都是采取什一税,一战爆发前,英国税率一直维持在11%,到了一战期间,税率才最高到24%,1879年的英国经济总量在9亿英镑左右。

    所以在英国人的眼里,清国两年花了1250万英镑去购买德国国债,不过是小钱而已,但在腓特烈皇储和老宰相心中,却很满意了。

    即便是发生了,德国额外支出了10万英镑去贿赂舒瓦洛夫将军,促使俄国尽快签署新的《清俄伊犁条约》的情况,在老宰相眼里,也不过是把对满大人崇厚的罚款,拿出了一半。

    说完了清德的收支情况,在这次北京与柏林的相遇中,英国、俄国、法国与日本,也是有所得和有所失。

    英国在这场游戏中,绝对属于稳赚不赔的角色。

    成果之一,德国政府承认了大英帝国在清国的势力范围,而且按照德国人的言外之意,他们在清国取得的权益,同样愿意对大英帝国开放。

    成果之二,控制了日本财政,获得了日本海关的控制权,继大清之后,吃日本高利贷利息的幸福日子也开始了。

    成果之三,通过德国,让清国稳定了西北地区,牵制住了俄国,稳定了阿富汗的局势,保护了大英帝国皇冠上钻石,印度。

    当然,成果三中,还是有些瑕疵的,虽说清国没有割让土地,但还是赔了银子,这笔赔款在英国人看来不多,但是对俄罗斯来说,却是不少。

    至于鹿儿岛地区的金矿,还没有任何产出,所以不能算成果。

    即使有些瑕疵,成果也是辉煌的,尤其是与英国政府的付出相比,如果一定要说英国有什么付出,付出的也不过是塞西尔外相,往来柏林的路费。

    总之,英国政府很满意。

    俄国人却觉得很不爽。

    不爽的原因,在于清国这头肥羊,居然活生生的从自己嘴边溜走,即使拿到了相当于俄国财政收入1/5,一千万金卢布的赔款。

    不过亚历山大二世倒是很清醒,与印度相比,清国只是俄国扩张的次要方向,索取清国伊犁方向的领土,不过是为了保护俄军进攻阿富汗的侧翼,现在与清国达成密约,实际上俄国战略目的已经达成。

    而且舒瓦洛夫将军的建议也很有趣,波斯攻略。俄军如果进攻阿富汗失利,那就将矛头对准波斯,拿下波斯后,再沿着里海与黑海方向,从侧翼去威胁奥斯曼土耳其。

    只是眼睁睁看着赔款从,一亿四千万亿卢布变成了一千万卢布,这点很让亚历山大二世不爽。

    “德国人你们等着,清国人你们也等着,这笔钱,伟大的沙皇会拿回来的!”

    法国人什么也没做,就赔了德国人3亿法郎,当然也不能说什么都没做,毕竟还是过了一把骂德国皇帝的嘴瘾。

    如果硬要为法国找点什么收入,除了国内的一团浆糊外,估计就是,法国人开始警惕自己在苏伊士运河的股份,贪婪的英国人已经盯上了它。

    最后就是日本,真正的偷鸡不成蚀把米,与德国人约会一点都不浪漫,在德国人搞得仙人跳里,将琉球吐出来不说,还硬着头皮借了一笔高利贷,海关也丢给了英国人,最后被英德强拿走了鹿儿岛的矿权。

    日本国内,依靠这几年明治维新攒起来的信心和家底,似乎一夜间都丢光了。

    在所有人都在哀叹命运对日本,对大和民族不公的时候,依旧是伊藤博文站了出来。

    “诸君,我们维新的目的,不就是用西方的思想,西方技术和西方的管理来改造日本么?”

    “英国人和德国人,用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唯实力者尊,弱小者永远只能在地狱里,仰望天国里的强者。日本要想成为天上的强者,必须要从这片地狱里杀出去,通往天国的阶梯,就是他国的尸体。”

    “英国人与德国人拿走了鹿儿岛的金矿,没有关系,大和的男儿们就去认真的工作,去学习那些,要去欧洲才能学到勘矿技术。”

    “英国人拿走了海关,也没有关系,我们就认真侍奉英国人为老师,努力的去学英国人如何的管理。”

    “他们不但给了日本前进的方向和学习的机会,还送给了我们5000万日元,一边学习,一边有钱拿,诸君,这是何等美妙的事情呀”

    “学习,让我们一起,奋力的去学习强者的一切吧!”

    “诸君,请记住,越是强者,越是我日本的榜样!唯有心悦诚服的去学习强者的一切,终有一日,我们才能变成强者。”

    “四强藩的男儿们,睁开你们的眼睛,无畏的前进吧!为了大和民族,那怕终有一死,也要笑着拥抱死亡,像樱花一样,愤怒的绽放!”

    “板载!”

章节目录

阳光下的德意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奥总的马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奥总的马甲并收藏阳光下的德意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