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德帝看着温青梧,她不骄不躁地开口,语速平和:“洛阳本是都城,地势平坦处中原腹地,周边只有低矮山丘,就是山也是低山。35xs再往河南道外而去,地势更高,一旦起大灾,对于洛阳来说确是不利的。”
一旦出现洪涝,不论如何治理,治理得多好,也有一定程度受灾。所以奴婢以为,对于洪灾,治不如防。”
贞德帝想问的是对于洛河怪异的涨水的意思,听到温青梧答非所问,本有些不悦地想要制止,又听她真的说出了关于洪涝的意见。
若是真有实质性且有用的意见,那倒是比区区一个洛水的事儿有价值多了。
虽然并没有抱希望温青梧这一个后宫小女子能说出个什么有用的东西,但他还是忍不住开口道:“治不如防?这朕知晓,千年来,各朝各代亦然。早些的,李冰治的都江堰,晚点儿的,春秋末期开始凿的京杭大运河,都是重在治。”
只是”
贞德帝说着,声音停下没有再继续说。
只是这样千古造福的工程也需要千古的时间去做。虽说一旦做出便是流芳百世,造福万千,但这样的工程耗资巨大,人力物力投入也是无底洞,且耗时极长,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真要去做,大概自己死了跟黄土融到一起了,这工程也还没有完。至于造福的千万人么,那肯定是造福不到他的子民的。
典型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并且这树还极难栽。
“陛下且听奴婢细细说来。”温青梧见贞德帝说着欲言又止,没说了,便开口道:“这洪涝不就三种么,一种是平原起水的洪,一种是河岸旁边决堤的洪,最后一种便是山洪。这三种都有不同的治理,其中最严峻也最凶猛的,是山洪,但这个最好治。”
贞德帝本来没准备能从温青梧嘴里听出什么有用的话,但如今见她条条框框极为清晰地分析出来,不由竖起耳朵认真听了起来。
天灾难逃,但若是能提前做好防护,这可是关于民生人情的一桩大大大事儿。就算可能温青梧最后也说不出个什么有用的来,但也不妨碍贞德帝花些时间去认真听。
看着贞德帝的脸色,温青梧心知这是将自己的话听进去了,于是继续道:“先说最容易治理的山洪,山洪冲出的河道陡缓不一,洪枯变幅大,且汛情凶猛而导致的水土流失也会极其严重。闪舞居于山中或是山下的村庄城镇一般又都集中在河沟两岸。一般来说,洪水的形成主要是暴雨,若是山上植被少,一旦形成洪,汇流时间短,水流速度更大,挟沙能力和冲刷程度也更大。轻则河岸坍塌以至于淤塞河道,重则损毁村镇和百姓之性命。”
温青梧越说越是认真,想起前世工部向几个阁老和皇上所分析的那些防治洪涝的桩桩件件,脑子里捋得极为清晰。
“导致山洪产生最重要的,归根结底是水土流失。若是能治理山中水土松散的问题,这个问题便能大大解决。说不上完全杜绝山洪的产生,但至少能大幅骤减普通暴雨所形成的山洪。”
“水土松散?”贞德帝靠着椅背,极其认真地思索着温青梧的话。工部的治理他不是不懂,但却没有多精。说出来的都明白却自己想不到什么有用的。三省六部各司其职,他一个皇帝听多了,懂是懂,却对治理之事并没有诸多想法。
如今听到温青梧的话,很是认同,“所以你觉得如何治理?”
“山洪最凶猛,却也最是好防的。”温青梧说道,“种树就行了。”
“种树?”贞德帝听着,想到什么浓黑的眉头微蹙,“前工部侍郎刘青子好像跟朕提过这个。”他想起往事,喃喃道。
当时他听到种树之后,觉得很是荒谬。这什么破主意?要是种树有用,他早将整个天周的山上都种满树了。问刘青子种树的缘由是什么,又说不出来。
他也老实,直接说没法跟自己解释,反正就是应该种树。一开口就是要领百万两的银子去种树。
别说他同不同意,就是户部也不干的。
这不是纯属脑子有毛病么。都没有跟政事堂商议,他便直接驳回了他的奏章。这事儿后来刘青子也没有再提过。
“刘青子?”温青梧些许惊讶,早一千多年的时间,竟有人能提出这般治水政策,她怎能不惊讶。
“不提他了。”贞德帝一脸很是不愿多说的样子,吐槽道“想到他就来火,轴得很。”
看着贞德帝的脸色,温青梧即使心中再好奇此人何方人也,却也不敢再多问。于是继续道:“其实这个刘青子倒是也没错。种树,一则,是能增加流域植被覆盖度,特别是森林覆盖度,增长暴雨洪水行成周期,削减洪峰流量,增加枯水期流量。二则,是树根盘桓能增加水土韧性。水土一旦不再松散,暴雨冲刷不走,便是正常的水利疏导,形不成山洪了。”
贞德帝听着,不停点头,“有道理。”
“所以大家往前为何没有用那个刘青子种树的建议?”温青梧其实知道自己不该多问,但她实在忍不住想要去了解这种超越千年的智慧。
她一直知晓古人各有智慧,渊博之识让人惊叹。但这般重实事民情治理和地理深入了解的能人,她实在好奇。
贞德帝听着温青梧的问话,剜了她一眼,很是不悦,“可不是朕没采用,他一开口就要百万银两也不说个缘由,户部能批?这样的折子中书省能过才怪了。”
说着,他也觉得自己有撇清干系之嫌,又补充道:“若是他当日能你这般说出巨细,如此分析,朕早批了。”
“皇上英明。”温青梧算是明白大概也不能再多提这个刘青子,不然贞德帝就要甩脸子了,于是继续道,“方才说了山洪,另外两种大家可要听?”
都说到这份上了,贞德帝怎么也相信温青梧肚子里头当真有点儿东西的。
且有的还不少。
怎么可能不听?
“讲。”他彻底放下手里的折子,找了个相当舒服的姿势靠在龙椅上,竖起了耳朵。14
一旦出现洪涝,不论如何治理,治理得多好,也有一定程度受灾。所以奴婢以为,对于洪灾,治不如防。”
贞德帝想问的是对于洛河怪异的涨水的意思,听到温青梧答非所问,本有些不悦地想要制止,又听她真的说出了关于洪涝的意见。
若是真有实质性且有用的意见,那倒是比区区一个洛水的事儿有价值多了。
虽然并没有抱希望温青梧这一个后宫小女子能说出个什么有用的东西,但他还是忍不住开口道:“治不如防?这朕知晓,千年来,各朝各代亦然。早些的,李冰治的都江堰,晚点儿的,春秋末期开始凿的京杭大运河,都是重在治。”
只是”
贞德帝说着,声音停下没有再继续说。
只是这样千古造福的工程也需要千古的时间去做。虽说一旦做出便是流芳百世,造福万千,但这样的工程耗资巨大,人力物力投入也是无底洞,且耗时极长,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真要去做,大概自己死了跟黄土融到一起了,这工程也还没有完。至于造福的千万人么,那肯定是造福不到他的子民的。
典型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并且这树还极难栽。
“陛下且听奴婢细细说来。”温青梧见贞德帝说着欲言又止,没说了,便开口道:“这洪涝不就三种么,一种是平原起水的洪,一种是河岸旁边决堤的洪,最后一种便是山洪。这三种都有不同的治理,其中最严峻也最凶猛的,是山洪,但这个最好治。”
贞德帝本来没准备能从温青梧嘴里听出什么有用的话,但如今见她条条框框极为清晰地分析出来,不由竖起耳朵认真听了起来。
天灾难逃,但若是能提前做好防护,这可是关于民生人情的一桩大大大事儿。就算可能温青梧最后也说不出个什么有用的来,但也不妨碍贞德帝花些时间去认真听。
看着贞德帝的脸色,温青梧心知这是将自己的话听进去了,于是继续道:“先说最容易治理的山洪,山洪冲出的河道陡缓不一,洪枯变幅大,且汛情凶猛而导致的水土流失也会极其严重。闪舞居于山中或是山下的村庄城镇一般又都集中在河沟两岸。一般来说,洪水的形成主要是暴雨,若是山上植被少,一旦形成洪,汇流时间短,水流速度更大,挟沙能力和冲刷程度也更大。轻则河岸坍塌以至于淤塞河道,重则损毁村镇和百姓之性命。”
温青梧越说越是认真,想起前世工部向几个阁老和皇上所分析的那些防治洪涝的桩桩件件,脑子里捋得极为清晰。
“导致山洪产生最重要的,归根结底是水土流失。若是能治理山中水土松散的问题,这个问题便能大大解决。说不上完全杜绝山洪的产生,但至少能大幅骤减普通暴雨所形成的山洪。”
“水土松散?”贞德帝靠着椅背,极其认真地思索着温青梧的话。工部的治理他不是不懂,但却没有多精。说出来的都明白却自己想不到什么有用的。三省六部各司其职,他一个皇帝听多了,懂是懂,却对治理之事并没有诸多想法。
如今听到温青梧的话,很是认同,“所以你觉得如何治理?”
“山洪最凶猛,却也最是好防的。”温青梧说道,“种树就行了。”
“种树?”贞德帝听着,想到什么浓黑的眉头微蹙,“前工部侍郎刘青子好像跟朕提过这个。”他想起往事,喃喃道。
当时他听到种树之后,觉得很是荒谬。这什么破主意?要是种树有用,他早将整个天周的山上都种满树了。问刘青子种树的缘由是什么,又说不出来。
他也老实,直接说没法跟自己解释,反正就是应该种树。一开口就是要领百万两的银子去种树。
别说他同不同意,就是户部也不干的。
这不是纯属脑子有毛病么。都没有跟政事堂商议,他便直接驳回了他的奏章。这事儿后来刘青子也没有再提过。
“刘青子?”温青梧些许惊讶,早一千多年的时间,竟有人能提出这般治水政策,她怎能不惊讶。
“不提他了。”贞德帝一脸很是不愿多说的样子,吐槽道“想到他就来火,轴得很。”
看着贞德帝的脸色,温青梧即使心中再好奇此人何方人也,却也不敢再多问。于是继续道:“其实这个刘青子倒是也没错。种树,一则,是能增加流域植被覆盖度,特别是森林覆盖度,增长暴雨洪水行成周期,削减洪峰流量,增加枯水期流量。二则,是树根盘桓能增加水土韧性。水土一旦不再松散,暴雨冲刷不走,便是正常的水利疏导,形不成山洪了。”
贞德帝听着,不停点头,“有道理。”
“所以大家往前为何没有用那个刘青子种树的建议?”温青梧其实知道自己不该多问,但她实在忍不住想要去了解这种超越千年的智慧。
她一直知晓古人各有智慧,渊博之识让人惊叹。但这般重实事民情治理和地理深入了解的能人,她实在好奇。
贞德帝听着温青梧的问话,剜了她一眼,很是不悦,“可不是朕没采用,他一开口就要百万银两也不说个缘由,户部能批?这样的折子中书省能过才怪了。”
说着,他也觉得自己有撇清干系之嫌,又补充道:“若是他当日能你这般说出巨细,如此分析,朕早批了。”
“皇上英明。”温青梧算是明白大概也不能再多提这个刘青子,不然贞德帝就要甩脸子了,于是继续道,“方才说了山洪,另外两种大家可要听?”
都说到这份上了,贞德帝怎么也相信温青梧肚子里头当真有点儿东西的。
且有的还不少。
怎么可能不听?
“讲。”他彻底放下手里的折子,找了个相当舒服的姿势靠在龙椅上,竖起了耳朵。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