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大人,学生已核查过黄县、招远、莱州三处的田地亩册,据亩册记载,我赤凤卫中,总共有耕地十八万亩,其中亩产小麦一石以上的上田,有三万亩,亩产小麦七八斗的中田,有七万亩,余者皆为亩产四五斗的下田。”许秀清见李啸突然javascript:问起这个问题,连忙回答。
“哦,为何只有这么点耕地?”李啸听到许秀清的汇报,不觉吃了一惊。
李啸看过明史,他记得,在江南一带的一个县中,上百万亩耕地乃是寻常。却没想到,这赤凤卫面积有黄县一半大,竟只有十八万亩耕地,实是少得可怜。
“大人有所不知,我登莱地界,地处临海,盐碱地多,却不可与江南湖广等地相比,诸如招远县、黄县等地的耕地面积,基本都在五十万亩左右。我赤凤卫的范围,只有原来黄县土地面积的一半多一点,故有十八万亩耕地,却还算可观了。”许秀清向李啸解释道。
李啸陷入沉吟。
“大人,学生所说的田亩数量与亩产粮额,皆是从田土亩册查核得来,绝非虚言,大人若不信,可派人再核查一番。”许秀清以为李啸心下不信,赶紧又说道。
“秀清,你想多了,本官当然相信你。只是本官在想,若是土地面积如此有限,要供养军兵百姓,却是困难啊。”李啸拍了拍许秀清的肩膀,安慰他道。
李啸知道,许秀清说的是实话,明史记载,在万历年间,在北方边镇,能七八斗小麦的耕地,便是上田了,因为山东比宣府大同等边地土质状况要好些,故在山东当地,约定俗成将亩产一石以上为上田。
“那现在这些耕地,现又是何人据有,可都已耕作了么?”李啸想了想,又问道。
“禀大人,这两年多来,登莱各地饱经战乱,百姓或死或逃,土地抛荒了不少。我赤凤卫土地,为从莱州、黄县、招远三地划入。这三处,莱州、黄县皆是饱受兵灾之地,当地土地,基本全部抛荒,只有零星土地,尚有残存的百姓在耕种。但北栾河一带的原招远县地界,相对受兵灾较轻,除了少数自耕农外,倒还有多名地主,占有颇多好田地。”
“那些地主的土地占据情况,可有所了解?”李啸又问道。
“据学生了解,北栾河一带,因为土地肥沃,三万亩上田基本都在此处,且已基本被地主富绅们瓜分。在当地,有两名大地主,据得田亩均在5000亩以上,中等地主有六名,田亩数在2000至3000亩之间。还有15名小地主,田亩数在1000亩以下,余下的便是自耕农,每家田亩数几十亩至上百亩不等。”
李啸心下暗叹,原来在赤凤卫内,光地主们占有的土地就有近5万亩,且均是上田与中田,等于是说,赤凤卫最膏腴的土地,都已掌握在地主们的手中。
在明朝,地主士绅有许多特权,最大的特权,便是可以凭借朝廷的一系列士绅优待政策,少交税甚至不交税。
甚至在同样的解银称兑时,还有所谓的红白封制度,地主富绅所用的红封,比普通民户所用的白封,能少许多的火耗杂费。
也就是说,这些地主士绅,占据了膏腴肥田,却对国家几乎没有贡献。支持国家财赋税收的,不是这些富裕有钱的地主阶级,却是在生存线上的辛苦挣扎的平民百姓。
这种状态,如果是太平年代,还可勉强维持。但象现在这样的王朝末世,天灾连连民不聊生的情况下,国家还变本加厉对百姓催加三饷,终于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给那些凶恶的流寇匪贼,提供了几乎无穷无尽的兵源,最终彻底埋葬了明王朝。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清朝的雍正时期,在雍正强迫官绅一体纳粮后,地主富绅阶层,才开始真正承担国家税收。
李啸眉头深皱,陷入了沉思之中。
怎么办?
要改变这种状况,莫非,要学后世打地主分田地么?
李啸不想这么做。
这年头,这样的地主士绅阶层,在大明帝国的乡镇一级中,数量庞大,地位稳固,这些人,除了与上流社会多有交集外,还掌握了基层语话权,可谓是大明帝国中流砥柱一般的存在。
如果自已盲目借用后世那种粗暴的做法,强行剥夺他们的土地和权益,无疑会硬生生将这个阶层推到自已的对立面。李啸相信,如果自已这么做的话,首先完蛋的是自已。
毕竟凭一已之力,无法与整个帝国的地主士绅阶层对抗。除非自已势力强大到不可捍动,否则这样做的话,无异以卵击石。
这个涉及帝国根基的深层次问题,李啸一时也没什么好办法。
“秀清,如何处理地主土地一事,暂且先放一边。你现在关键的工作便是,先把赤凤城建起来。还有,现在天气已然转凉,先把那些抛荒的田土,尽快组织人力重新翻耕,争取早日种上冬小麦。”
“大人这般吩咐,学生听令便是。”许秀清点头说道。
两人又说了一阵,最后议定,将铁龙城那数千名劳改俘虏,押至赤凤城,开始修建城墙。而李啸带回的一万二千多名流民,则立刻开始垦荒犁田,除了将原有的耕田复耕外,看看能不能尽可能多开出一些新田来,以多种上冬小麦。
写到这里,肯定有很多读者要问,为什么不种蕃薯与玉米,这可是穿越中,最常用的迅速获得粮食的手段啊。
李啸记得,其中一本穿越书里甚至说,哪怕只是平常土地,一亩玉米亩产为五石半,一亩番薯更是疯狂地达到了十八石!
李啸真想在心中对这些穿越者说,你们真是可爱得有些天真了,只是同为穿越客的我,要告诉你们,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李啸记得,民国初年时,东北玉米亩产最高不过七十公斤,番薯亩产三百多公斤。而且在北方地区,无霜期短,低温时间长,一般多种植春玉米与春薯,而且若是出苗之时,遭遇打霜,则颗粒无收。在明朝末年时,全国范围中,也只有广东、福建、海南、广西等南部边省有少量种植。明史中记载,洪承畴、张彝宪等人,为快速解决陕西的饥荒问题,曾在陕西等地强行推广番薯,结果收获极小,险些闹出民变。历史上一直到百年之后的乾隆年间,番薯才培育出真正适合在北方种植的种子,从而得到大规模推广。
除非,李啸以后有机会在华南一带获得土地,否则,想在北方大规模推广番薯,纯粹是太过想当然的做法。
李啸心下暗想,保守点算,如果现在能开出十五万亩荒田,每亩平均按一斗小麦来征收,这次冬小麦的收获量,也不过1.5万石。
1.5万石小麦,也就是282万斤,除去麦壳麸皮杂质,以及磨粉损耗之类,能吃到嘴里的,也就225万斤。
现在赤凤城与铁龙城这两地的甲乙两总将士,加上俘虏,工匠,官署文职人员,以及新来的1万2千宣府镇流民,总共有近2万人需要李啸提供粮食,按每人每天二肉粮食,三两猪肉的量来计算,1.5万石粮食,大致可以勉强吃两个月。
考虑到以后李啸还要扩招流民,扩充军队,这点粮食,可谓不值一提。
看来想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对于李啸来说,还是相当困难的事情。至少就目前来说,花银子购买粮食,是李啸没有办法的选择。
从第二天开始,大批的流民,就在农牧司人员的带领下,前往赤凤卫各地开辟荒田。
李啸安排这些人去开荒,但并不打算就给他们分田。
现在赤凤卫内田地宝贵,开垦出来的田地,李啸打算优先供应给有军功的将士。在有功将士军属安置完成后,若有多余的土地,再分给这些宣府镇来的流民们。
而留在宣府北路金汤城的军兵,他们的家属,被李啸统一召集,一家发给安家费20两,押着新做好的三十辆四轮马车,同时派出骑兵护送,前往宣府北路的金汤城定居。
堡内其余的家属们,则在许秀清的带领下,开始清理周边环境,为预备修建赤凤城城墙头做准备。
一周后,常大利等一众工匠,到达赤凤堡,赤凤城的修建工作正式开始。
“禀李指挥使,现在有俘虏劳工,以及劳兵家属,劳力相当充足,又有蹲犬山的青石、石灰与砖头供应,这赤凤城修建,定可又快又好地建成。”常大利向李啸喜孜孜地说道。
“预计多久可以完工?大致花费要多少?”李啸问。
“大人,小老儿敢保证,现在人力物力皆能充足供应,那在两个月内,足以将此城建好。”常大利笑着说道:“因为物料皆已自产,总体花费,却可比铁龙城少得多,预约有5万两足够了。”
“甚好,常师傅,具体修建工作,由你与许秀清二人,共同协商解决。反正本官就要求一点,要尽快赶在土地冻硬前,将此堡建好。”见常大利说得这般肯定,李啸脸上,亦满是欢喜。
不过,想到现在还剩下的银子数额,李啸心下的喜悦,又不觉冲淡了许多。
当时,考虑到宣府北路金汤城的情况更加困难,李啸军在金家庄堡所获的金银赏赐以及缴获的战利品,除了只带了2万两银子用于路上购买粮食外,其余银两与物资,基本上全部留在当地。这样的话,李啸在赤凤堡内,就只剩下20万两银子可用了。
再除去修建赤凤城的费用,李啸军可以支配的银子总数,不过为15万两银子。
现在李啸军在山东当地的全体人员,每个月的薪资和用于购买粮食的生活费用,总共约需3万二千余两。
也就是说,李啸军在不扩招任何人员的情况下,现在仅能支撑的4个月多一点的时间。
那么,四个月之后呢?
又该如何维持下去呢?
粮食问题,银两问题,有如两块沉重的巨石,死死地压在李啸心头。
李啸在众人面前,表面镇静自若,心下却是无时无刻不在想这些问题。
赤凤城开建三天后,有军士来通报,说是山东巡抚李懋芳的幕僚陈子龙求见。
李啸双眼一亮,大笑道:“哦,竟是卧子先生来了,快快随我出迎!”(未完待续。)//天蚕土豆改编的3D浮空炫斗手游《全民大主宰》公测啦,想玩的书友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进行下载安装(手游开服大全搜索sykfdq按住3秒即可复制)
“哦,为何只有这么点耕地?”李啸听到许秀清的汇报,不觉吃了一惊。
李啸看过明史,他记得,在江南一带的一个县中,上百万亩耕地乃是寻常。却没想到,这赤凤卫面积有黄县一半大,竟只有十八万亩耕地,实是少得可怜。
“大人有所不知,我登莱地界,地处临海,盐碱地多,却不可与江南湖广等地相比,诸如招远县、黄县等地的耕地面积,基本都在五十万亩左右。我赤凤卫的范围,只有原来黄县土地面积的一半多一点,故有十八万亩耕地,却还算可观了。”许秀清向李啸解释道。
李啸陷入沉吟。
“大人,学生所说的田亩数量与亩产粮额,皆是从田土亩册查核得来,绝非虚言,大人若不信,可派人再核查一番。”许秀清以为李啸心下不信,赶紧又说道。
“秀清,你想多了,本官当然相信你。只是本官在想,若是土地面积如此有限,要供养军兵百姓,却是困难啊。”李啸拍了拍许秀清的肩膀,安慰他道。
李啸知道,许秀清说的是实话,明史记载,在万历年间,在北方边镇,能七八斗小麦的耕地,便是上田了,因为山东比宣府大同等边地土质状况要好些,故在山东当地,约定俗成将亩产一石以上为上田。
“那现在这些耕地,现又是何人据有,可都已耕作了么?”李啸想了想,又问道。
“禀大人,这两年多来,登莱各地饱经战乱,百姓或死或逃,土地抛荒了不少。我赤凤卫土地,为从莱州、黄县、招远三地划入。这三处,莱州、黄县皆是饱受兵灾之地,当地土地,基本全部抛荒,只有零星土地,尚有残存的百姓在耕种。但北栾河一带的原招远县地界,相对受兵灾较轻,除了少数自耕农外,倒还有多名地主,占有颇多好田地。”
“那些地主的土地占据情况,可有所了解?”李啸又问道。
“据学生了解,北栾河一带,因为土地肥沃,三万亩上田基本都在此处,且已基本被地主富绅们瓜分。在当地,有两名大地主,据得田亩均在5000亩以上,中等地主有六名,田亩数在2000至3000亩之间。还有15名小地主,田亩数在1000亩以下,余下的便是自耕农,每家田亩数几十亩至上百亩不等。”
李啸心下暗叹,原来在赤凤卫内,光地主们占有的土地就有近5万亩,且均是上田与中田,等于是说,赤凤卫最膏腴的土地,都已掌握在地主们的手中。
在明朝,地主士绅有许多特权,最大的特权,便是可以凭借朝廷的一系列士绅优待政策,少交税甚至不交税。
甚至在同样的解银称兑时,还有所谓的红白封制度,地主富绅所用的红封,比普通民户所用的白封,能少许多的火耗杂费。
也就是说,这些地主士绅,占据了膏腴肥田,却对国家几乎没有贡献。支持国家财赋税收的,不是这些富裕有钱的地主阶级,却是在生存线上的辛苦挣扎的平民百姓。
这种状态,如果是太平年代,还可勉强维持。但象现在这样的王朝末世,天灾连连民不聊生的情况下,国家还变本加厉对百姓催加三饷,终于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给那些凶恶的流寇匪贼,提供了几乎无穷无尽的兵源,最终彻底埋葬了明王朝。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清朝的雍正时期,在雍正强迫官绅一体纳粮后,地主富绅阶层,才开始真正承担国家税收。
李啸眉头深皱,陷入了沉思之中。
怎么办?
要改变这种状况,莫非,要学后世打地主分田地么?
李啸不想这么做。
这年头,这样的地主士绅阶层,在大明帝国的乡镇一级中,数量庞大,地位稳固,这些人,除了与上流社会多有交集外,还掌握了基层语话权,可谓是大明帝国中流砥柱一般的存在。
如果自已盲目借用后世那种粗暴的做法,强行剥夺他们的土地和权益,无疑会硬生生将这个阶层推到自已的对立面。李啸相信,如果自已这么做的话,首先完蛋的是自已。
毕竟凭一已之力,无法与整个帝国的地主士绅阶层对抗。除非自已势力强大到不可捍动,否则这样做的话,无异以卵击石。
这个涉及帝国根基的深层次问题,李啸一时也没什么好办法。
“秀清,如何处理地主土地一事,暂且先放一边。你现在关键的工作便是,先把赤凤城建起来。还有,现在天气已然转凉,先把那些抛荒的田土,尽快组织人力重新翻耕,争取早日种上冬小麦。”
“大人这般吩咐,学生听令便是。”许秀清点头说道。
两人又说了一阵,最后议定,将铁龙城那数千名劳改俘虏,押至赤凤城,开始修建城墙。而李啸带回的一万二千多名流民,则立刻开始垦荒犁田,除了将原有的耕田复耕外,看看能不能尽可能多开出一些新田来,以多种上冬小麦。
写到这里,肯定有很多读者要问,为什么不种蕃薯与玉米,这可是穿越中,最常用的迅速获得粮食的手段啊。
李啸记得,其中一本穿越书里甚至说,哪怕只是平常土地,一亩玉米亩产为五石半,一亩番薯更是疯狂地达到了十八石!
李啸真想在心中对这些穿越者说,你们真是可爱得有些天真了,只是同为穿越客的我,要告诉你们,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李啸记得,民国初年时,东北玉米亩产最高不过七十公斤,番薯亩产三百多公斤。而且在北方地区,无霜期短,低温时间长,一般多种植春玉米与春薯,而且若是出苗之时,遭遇打霜,则颗粒无收。在明朝末年时,全国范围中,也只有广东、福建、海南、广西等南部边省有少量种植。明史中记载,洪承畴、张彝宪等人,为快速解决陕西的饥荒问题,曾在陕西等地强行推广番薯,结果收获极小,险些闹出民变。历史上一直到百年之后的乾隆年间,番薯才培育出真正适合在北方种植的种子,从而得到大规模推广。
除非,李啸以后有机会在华南一带获得土地,否则,想在北方大规模推广番薯,纯粹是太过想当然的做法。
李啸心下暗想,保守点算,如果现在能开出十五万亩荒田,每亩平均按一斗小麦来征收,这次冬小麦的收获量,也不过1.5万石。
1.5万石小麦,也就是282万斤,除去麦壳麸皮杂质,以及磨粉损耗之类,能吃到嘴里的,也就225万斤。
现在赤凤城与铁龙城这两地的甲乙两总将士,加上俘虏,工匠,官署文职人员,以及新来的1万2千宣府镇流民,总共有近2万人需要李啸提供粮食,按每人每天二肉粮食,三两猪肉的量来计算,1.5万石粮食,大致可以勉强吃两个月。
考虑到以后李啸还要扩招流民,扩充军队,这点粮食,可谓不值一提。
看来想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对于李啸来说,还是相当困难的事情。至少就目前来说,花银子购买粮食,是李啸没有办法的选择。
从第二天开始,大批的流民,就在农牧司人员的带领下,前往赤凤卫各地开辟荒田。
李啸安排这些人去开荒,但并不打算就给他们分田。
现在赤凤卫内田地宝贵,开垦出来的田地,李啸打算优先供应给有军功的将士。在有功将士军属安置完成后,若有多余的土地,再分给这些宣府镇来的流民们。
而留在宣府北路金汤城的军兵,他们的家属,被李啸统一召集,一家发给安家费20两,押着新做好的三十辆四轮马车,同时派出骑兵护送,前往宣府北路的金汤城定居。
堡内其余的家属们,则在许秀清的带领下,开始清理周边环境,为预备修建赤凤城城墙头做准备。
一周后,常大利等一众工匠,到达赤凤堡,赤凤城的修建工作正式开始。
“禀李指挥使,现在有俘虏劳工,以及劳兵家属,劳力相当充足,又有蹲犬山的青石、石灰与砖头供应,这赤凤城修建,定可又快又好地建成。”常大利向李啸喜孜孜地说道。
“预计多久可以完工?大致花费要多少?”李啸问。
“大人,小老儿敢保证,现在人力物力皆能充足供应,那在两个月内,足以将此城建好。”常大利笑着说道:“因为物料皆已自产,总体花费,却可比铁龙城少得多,预约有5万两足够了。”
“甚好,常师傅,具体修建工作,由你与许秀清二人,共同协商解决。反正本官就要求一点,要尽快赶在土地冻硬前,将此堡建好。”见常大利说得这般肯定,李啸脸上,亦满是欢喜。
不过,想到现在还剩下的银子数额,李啸心下的喜悦,又不觉冲淡了许多。
当时,考虑到宣府北路金汤城的情况更加困难,李啸军在金家庄堡所获的金银赏赐以及缴获的战利品,除了只带了2万两银子用于路上购买粮食外,其余银两与物资,基本上全部留在当地。这样的话,李啸在赤凤堡内,就只剩下20万两银子可用了。
再除去修建赤凤城的费用,李啸军可以支配的银子总数,不过为15万两银子。
现在李啸军在山东当地的全体人员,每个月的薪资和用于购买粮食的生活费用,总共约需3万二千余两。
也就是说,李啸军在不扩招任何人员的情况下,现在仅能支撑的4个月多一点的时间。
那么,四个月之后呢?
又该如何维持下去呢?
粮食问题,银两问题,有如两块沉重的巨石,死死地压在李啸心头。
李啸在众人面前,表面镇静自若,心下却是无时无刻不在想这些问题。
赤凤城开建三天后,有军士来通报,说是山东巡抚李懋芳的幕僚陈子龙求见。
李啸双眼一亮,大笑道:“哦,竟是卧子先生来了,快快随我出迎!”(未完待续。)//天蚕土豆改编的3D浮空炫斗手游《全民大主宰》公测啦,想玩的书友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进行下载安装(手游开服大全搜索sykfdq按住3秒即可复制)